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

时间:2019-05-12 04: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

第一篇: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

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

黄华荣

摘要:美术生的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探究知识协调发展的能力,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情感的培养、高尚的情操的塑造和科学价值观的确立,促进他们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美术专业人才。

关键字:美术 兴趣 方法 规律 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校开展了高中美术特色教学,成立了高中美术专业班。在完成高中美术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增加对美术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专业训练时间,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训。我认为高中美术生的目标应该明确,美术生的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体现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探究知识协调发展的能力,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情感的培养、高尚的情操的塑造和科学价值观的确立,促进他们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美术专业人才。

近几年来,本人从事高中美术专业班教学工作,教学有所收获,就此谈谈培养兴趣特长生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挖掘潜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改革家魏书先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在美术教学当中,用生动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美术课的内容发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效率必然会降低。因此,应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美术人才。

二、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个性等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而且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构建人的健康的审美心理,还可以培养人的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能力,还应该发现和培养有美术潜质和兴趣的学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个性创造等。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规范进行。

现在所有的美术高校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考察,这一切都在美术高考专业课考试当中得以体现。如多年来必考的素描头像和水粉静物换成了素描静物、主题创作和场景速写等。如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的主题创作出现了“锄禾”、“十字路口”、“秋实”等创意性考题,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观察和积累,不注重个人素养的提升,是很难表现好,更难拿到高分的。美术院校高考考题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展开的,注重能力的表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三、转换角色,互动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和谐共处,互动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如在色彩画教学中,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用笔和调色,而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色彩,讨论画面的色彩关系,在色彩关系明确以后,教师再动笔表现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观察了老师技法展示,并从理性上对客观事物有了全面的把握。

在欣赏名作时,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析作品的构图、形式和意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因材施教,方法多样

在专业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去“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身作则,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促进学生从根本上形成自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训练目标。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能动性、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不能让所有的学生按照一个标准模式去训练,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考场的应变能力,当试题出现改变后,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辅导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启发,使学生的作品充满个性、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1、改变方式,促进发展

传统的特长生教学方式是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评价,缺少灵活性、差异性,教师决定一切。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注重情境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

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曾问学生“你怎样把握素描的五大调子”、“如何在平面的纸上塑造出具有三度空间的物体”等等,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准备,然后集中探讨。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加深了认识,形成了表现能力。

小组合作式教学

“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分组训练,每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以好带差,同学之间互相帮扶、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2、丰富内容,提高兴趣

传统的特长生教学是单一的绘画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也不能真正理解美术的内涵。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感受、观察、体验和表现事物并注意收集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①采取请进来(请专家讲座),走出去(带学生外出写生、多看画展)的办法,扩大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水平。如:在教学当中我们请来了美术高校的教授与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也组织学生参观了在省博物馆举行的“巴洛克油画精品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提高,发扬个性,完善自我。(以看教学录像和作业讲评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优秀作品的理解,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提高。)③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注重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艺术节的徽标和海报设计,通过动手绘画体验,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并关注美术设计在生活中的发展和运用。通过这些方式来扩展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3、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欣赏和能力水平也有差异,接受知识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设计,努力创设一个愉快、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遵循学生身心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进行教学小结。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4、创设条件,营造氛围

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讲座,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影响了一片, 也带动了一片。即检验了学生水平,也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观众(老师与学生)对作品的评价会通过各种方式反馈给作者本人,作者能更准确的给自己定位。能促进学生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事物。同样也增强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五、增强信心,树立理想

在教学中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学生在训练中画不下去,坚持下不去的时候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力争让每一个专业生都不掉队。

六、合理安排,遵循规律

根据近年来的美术高考科目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强调专业技能(素描、色彩、速写、设计)与专业理论(构图学、透视学、艺用解剖学、色彩学、中外美术史、艺术鉴赏)并重。充分利用目前学校现有的软件、硬件设施,有效地开展教学,做到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加强双基与能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要遵循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把握由慢到快的教学节奏,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从而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以人为本的作用。在教学训练中精心设计每一教学阶段的课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夯实基础。

七、评价多元化,激励发展

特长生的教学不要仅看作品的优劣,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良好的学习过程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保证。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在评价作品时,师生一起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每一个赞许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肯定的话语,都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恰当准确、激励性的多元化评价,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倡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八、心理健康,提升信心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指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 除了知识,除了升学,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学生,譬如对人生的乐观;对困难和顺境、失败和成功的态度……这一切都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他们才能做到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美术高考的竞争既是技能水平的竞争同样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良好的心态是考生水平正常或超常发挥的保障。

①多画长期作业,面对枯燥乏味的训练注意自我调节情绪,在长久的训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②多与学生交流考场心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明确艺考之路是坎坷不平的,并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平时我就以各种训练形式来锻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在校门主干道那里画速写,让学生在身后站“观众”的情况下能正常发挥水平。考前我一般是通过各种活动调节学生的心态,在学生要走向考场的时候,我都会在考前组织一次座谈会,让学生的状态处在“抛物线”的最高点,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美术高考是展望艺术人生的开始,大学录取通知书只是它的副产品。成绩固然重要,但考试得出的只是一些很抽象的分数,体现不了一个人的全部价值,不应该成为同学们的全部追求。应该更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你不要因为美术高考打了高分而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到处炫耀;美术高考成绩不理想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会,对自己丧失信心;真正懂得美术的人会从画面里看到你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你对生活的态度等等。只是你现在还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已。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学习心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以更轻松的姿态去迎接艺考的挑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对美术特长生教育教学的探索,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育人观,学生经过两年多的专业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其中不少同学能考上全国重点美院。

九、总结经验,自我反思 这几年来,我校的美术特长生人数由少到多,专业素质由弱到强,首先离不开领导的重视,美术专业教师也付出了很多,以执着的精神,全力以赴投入其中,甘于奉献,积极地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美术特长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使教育对象获得多方面成功。并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训练工作当中专业教师要在以下四点中狠下功夫:

“以人为本、开拓眼界、抓住规律、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开拓眼界:多读精品,多临摹精品,多学大师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多与外界交流,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表现能力。

抓住规律:在这里指掌握绘画的规律,多看,多动脑思考,多学习,多练习。。。

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美术的学科与教育功能相结合, 重新认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成才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美术专业生的教学规律,带好每一个美术生,让每一个美术生都能闪光,让学生的每个梦想都开花!

第二篇:高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探究

高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探究

高中美术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造新课程美术鉴赏的有效教学。

高中美术有效教学新课程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重视,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欠缺;教师教学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的陈旧与落伍;师生双方精力大量投入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非正向性关系;一小部分学生逐步演变为陪读生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对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摆脱目前这种教学困境,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成效呢?

一、建立教师学科威信

一个教学声誉良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起始的学习动机,在学生面前及时建立起良好的声誉与学科权威。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成功学画经验、获奖信息及自己的作品以某种恰当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心底产生“偶像”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演示范画、难点释疑、学法指导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各种教学举措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效果也能事半功倍。

二、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能力

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当今社会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作为一个主攻目标。如:在进行马塞石膏像写生时,强调学生对整体的把握是在构图之前就应该开始的。进入画轮廓阶段,任何局部或局部的小整体,都应融于整体的大势之中。局部不画则已,画就要使大势丰富而充实,直到画面的整体完美和局部深入而告终。学生在整体和局部的多次反复中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

独立分析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自立自强的客观需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也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教学中许多地方为发展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把握。如: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瓶子若干,让学生自己组成一张合理的画面;给学生一个文字命题,让学生根据命题创作一张合理的画面;给学生一个相对复杂的石膏像,让学生分析出每一部分的几何形体结构等。

三、以教师的赏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师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和炽烈。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因而教师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学、老师、班集体所接纳,感觉到老师、同学在关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求学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挫折使他们心理产生障碍,产生厌学心理,成绩落后,但应发现他们身上也同样有许多闪光之处,在一定场合给予阳光、雨露,他们同样会灿烂。事实上,当学生被教师赏识之时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之时,学生会随时向教师道出真心话,教师抓住机会适时引导点拨,往往教学效果奇佳。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高中美术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难免对非必考科目有所忽视,这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程,使其了解美术不仅仅是画画、赏画,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对其审美的一种提升,对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对所创作的作品有正确认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美术作品,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以及被提前利益化。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教学方式。在美术课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美术课堂的直观感受,直接的视觉刺激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让课堂变“静”为“动”,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增强了直观性,降低了教学难度。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使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实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六、对专业知识的处理上要灵活,讲究实效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大胆冲破旧框框的束缚,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如在石膏像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先画石膏五官,再进行石膏像的绘画。而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先把石膏头像用一块面料较薄的布包好,突显出大的形体及骨点。使学生在绘画时,不会被五官细节所吸引,而把精力完全放在大的形体及其转折的处理上。进行一段时间后,学生对石膏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把布去掉,再现五官,指导学生在同样的角度重新画一张,这时学生面对复杂的石膏形体,会首先从大的形体比例入手,然后进入五官的细节刻画。学生在进行五官的具体刻画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形体刻画不准确,结构分析不到位等。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马上转入五官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加,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重视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目标,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任务。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样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的教育,能在相当的限度内获得较大的发展。在学生跨越了“最近发展区”之后,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而且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保持高昂的学习斗志。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精心编排小组人员“以强带弱”,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确保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协同发展。

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变应变,从而适应现代高中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能力与兴趣,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志丽.高中美术有效性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55.[2]陈彦翠.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有效性教学[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10):190.

第三篇: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抽象艺术和绘画)

本文由qq2534242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广州第十一中学 高中美术新课程共分为 5 个内容系列和 9 个学习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 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系列。每一系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每一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 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美术知识点,而是在一种美术门类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 知识框架。

一、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快捷方式 本课程“美术鉴赏”内容有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 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 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由于一些教师本身对抽象艺术就有抵触心理,认为这类作品是故弄 玄虚,舞文弄墨,在教学中常一掠而过。其实只要我们细致分析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其值得 借鉴的东西很多。为此本人在《西方现代艺术》这一课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怎样让学生读懂抽象主义作品,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先展示了蒙克的《呐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等,引导学生回 顾、分析上一课中表现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因为那些作品虽然夸张、变形,但学生在视觉 上还能接受,基本能感受到画面气氛。通过对表现主义的认识理解,让学生逐步走进抽象艺 术世界,并消除对抽象艺术的抗拒心理。而这种抗拒心理主要来自视觉形象的含糊性和主题 内容的隐晦性。如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只用了不同颜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构 成画面,学生无法理解。我利用美术与音乐的通感让学生先欣赏一段爵士音乐,然后我交代 了爵士音乐的来历和形式特点,讲述了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试图把音乐 中的旋律、节奏与绘画中的色彩对比、线条交错、点与面的结合联系起来加以想象,眼前是 否浮现出繁华的纽约百老汇街?学生开始领悟作品的艺术语言(点、线、面、色)的具体含 意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今后能自己解读抽象艺术作品,培养艺术思维 方式,我让学生进行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中国民间经 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梁祝》等。这些乐曲或让人抒情、欢心,或让人兴奋、感慨,或让 人伤感、烦躁。它们虽然没有视觉形象,但能通过旋律、节奏表现人的情绪,抒发各种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美术作品也同样可以用特有的艺术语言──点、线、面、形体、色彩 等基本元素来表达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从所有欣赏的音乐中选一首感受最深刻的,用抽象 的绘画手法表现音乐中的情绪。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既痛快又有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 作业拿出来互相观摩,并去猜测和感受其它同学的画所表现的情绪和感情,结果百分之八十 的画面效果与表现的情绪都吻合。

二、绘画学习是走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敲门砖 “绘画美学思想”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突破口。绘画实践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 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绘画实践,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表 现形式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高中阶段的绘画有别于专业学习,强调的是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随意的、自我 表现的。因此我以漫画创作为课题,选了几米的漫画作品为范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几米的创 作思维非常超脱、大胆、浪漫,很富时代感,构图和色彩非常生动,选择他的作品让学生赏 析,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启发他们的艺术创作思维。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由学生来主持课堂。我先召集了几位美术成绩优秀的学 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并帮助他们备好这一课。整节课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位学生讲解漫 画的概念,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漫画。第二位学生介绍几米的漫画和他的人生背景,引出漫 画与心理的联系。第三位学生组织同学欣赏并讨论几米的作品。第四位学生组织一次心理测 试,让大家亲身体会到画和人的心理的密切关系,并要求同学们创作一幅以自己的形象为题 材的漫画,像几米那样把自己的希望、寄托、梦幻、欢乐、惆怅、疑惑、愤慨、某种潜意识 表达出来,并让同学们互相评价。这项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一次畅所欲言、尽情发挥的机会,使学生在兴奋之余体验了音乐创作那幽雅的忘我的境界。最后,我把学生们的作业编成一本 《高中同学日记》,并存放到他们课室的计算机里,让他们能常常打开观看,感受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今后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后来好些学生还满怀兴致地把他们的任课教 师也画到《高中同学日记》里,充分体现了“以情带技”。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我体会到,评价教学效果不能仅仅看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什么、学 了多少,还要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教学活动能否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能否培养他们 的高尚情操和艺术思维。

第四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导入设计探究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导入设计探究

摘 要:新课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只要我们能巧妙地使用好开始上课的这几分钟,无论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虽然只是教学中一个简单的开始环节,而且教学时间较短,可是对教学的意义却是十分重要的。导入的精彩成功对于课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导入的不理想或者失败,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美术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事先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出一种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新知充满好奇,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导入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仅就个人的一点经验简单介绍几点:

一、实物展示导入

实物展示导入法是课堂中最常见而又实用有效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是将实物带入课堂进行展示,以其形象性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实物形象直观,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可迅速地将学生吸引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在泥塑教学中,一上课我就给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以及一些有趣的泥塑玩具,学生看后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气氛也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下面的教学环节就顺利地在学生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中完成。又比如在陶瓷艺术欣赏课上,我首先展示了陶器和瓷器,然后请几个学生来看一看,摸一摸,用手指轻弹来听一听,并说一说不同的感受。这种导入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参与,会很顺利地将学生带入下个教学环节。

二、运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教学的实现,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改革,具有更强的实效性。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使学生对视觉现象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使学生的视觉灵敏、快捷,从形式中获取对应的感情。利用多媒体欣赏影视片和图片等,用以创设生动有趣、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情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愉快教学作最好的铺垫。但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如何使用才是关键。精心选取和加工素材,使画面和音乐有机结合可以制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导入材料。例如课例1,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课中,我先播放了 2008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示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场景。在传统的绘画欣赏课中,利用这一时事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传统卷轴画,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热爱以及对民族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

三、音乐导入

美术和很多学科都是姊妹艺术,它们之间有着艺术的共性。例如,美术和音乐,它们的旋律节奏的表现有异曲同工之妙,绘画是无声的音乐,乐曲就是浮现在脑海中的一幅画。在讲“抽象艺术欣赏”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播放了乐曲《爵士乐》《忐忑》和《黑色的星期天》,让他们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在他们听得入迷的时候提出与这堂课相关的主题。在美术教学导入中实施音乐内容的注入,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又有利于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作。但美术课导入的音乐与本课内容必须水乳交融,和谐共鸣,不能随便配一首曲子来点缀或者根据教师的喜好去插配音乐。

四、生活实例导入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家杜威就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美术题材作为美术课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更能凸显和强化“美术美化生活”的理念。课例:2008 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这是当时人们生活中谈论和关心的话题。我在建筑设计课中,利用这一最新时事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建筑废墟,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即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设计美观实用的建筑。

五、非设计性导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真正深层次的主体作用应该是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生成教学目标需要的新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这就意味着教学资源有时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堂教学环境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完全可以为人所控制的封闭系统,它时时会受到各种干扰。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在导入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某种呼应,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去,也就能让课堂生成的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如果完全把教学的导入设计好有时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充分利用。例如在一次抽象艺术授课前,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时观看两个男生,这两个男生貌似发生口角,好像还在生气。我没有按设计好的导入上课,而是请他们在一张纸上随便画什么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两个生气的男生一个画了一团圈线,一个画了很重的密集平行线。随后我展示了他们的画作,认为这两幅充满情绪的作品就是抽象艺术,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新的课程,学生们由原来的分心专注到抽象艺术的学习中来。

我一直坚信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就是我们在教育心理学中所说的学生有“向师性”这个特点,那么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一直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人格魅力、道德情感,希望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榜样示范和人格感化作用。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选择最好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真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乃树,程明太.新编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高中关于概率论教学探究

高中关于概率论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将数学史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积极开展随机试验以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等,有助于改进概率论教学方法,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随机现象的理解与认识,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关键词:概率论;教学;思维方法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3 次重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算数过渡到代数,第二次飞跃是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三次飞跃就是从确定数学到随机数学.现实世界的随机本质使得各个领域从确定性理论转向随机理论成为自然;而且随机数学的工具、结论与方法为解决确定性数学中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可以说,随机数学必将成为未来主流数学中的亮点之一.概率论作为随机数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已经成为高校中很多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学生们往往已经习惯了确定数学的学习思维方式,认为概率中的基本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思维受限难以展开.这些都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在概率论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随机数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介绍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尝试,当作引玉之砖. 将数学史融入教学课堂在概率论教学过程当中,介绍相关的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概率论不仅是― 阳春白雪‖,而且还是一门应用背景很强的学科.比如说概率论中最重要的分布——正态分布,就是在18 世纪,为解决天文观测误差而提出的.在17、18 世纪,由于不完善的仪器以及观测人员缺乏经验等原因,天文观测误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许多科学家都进行过研究.1809年,正态分布概念是由德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德莫弗(DeMoivre)于1733 年首次提出的,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率先将正态分布应用于天文学研究,指出正态分布可以很好地― 拟合‖ 误差分布,故正态分布又叫高斯分布.如今,正态分布是最重要的一种概率分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连续型分布.在1844 年法国征兵时,有许多符合应征年龄的人称自己的身高低于征兵的最低身高要求,因而可以免服兵役,这里面一定有人为了躲避兵役而说谎.果然,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A.Quetlet,1796—1874)就是利用身高服从正态分布的法则,把应征人的身高的分布与一般男子的身高分布相比较,找出了法国2000 个为躲避征兵而假称低于最低身高要求的人[1].在大学阶段,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数学史在教学课堂中的呈现来引起学生学习概率论这门课程的兴趣,更应侧重让学生通过兴趣去深入挖掘数学史,感受随机数学的思想方法[2].我们知道概率论中的古典概型要求样本空间有限,而几何概型恰好可以消除这一条件,这两种概型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容易.但是继而出现的概率公理化定义,学生们总认为抽象、不易接受.尤其是概率公理化定义里出现的σ 代数[3]

这一概念:设Ω 为样本空间,若Ω 的一些子集所组成的集合? 满足下列条件:(1)Ω∈? ;(2)若A∈ ?,则A∈ ? ;(3)若∈ n A ?,n =1, 2,??,则∈∞=nnA ∪1?,则我们称 ? 为Ω 的一个σ 代数.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引入几何概型的一点历史来介绍为什么要建立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为什么需要σ 代数.几何概型是19 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概率的计算方法,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1899 年,法国学者贝特朗提出了所谓― 贝特朗悖论‖ [3],矛头直指几何概率概念本身.这个悖论是:给定一个半径为1 的圆,随机取它的一条弦,问:

弦长不小于3 的概率为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假定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所求概率等于1/3;若假定弦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所求概率为1/2;又若假定弦的中点在圆内均匀分布,则所求概率又等于1/4.同一个问题竟然会有3 种不同的答案,原因在于取弦时采用了不同的等可能性假定!这3 种答案针对的是3 种不同的随机试验,对于各自的随机试验而言,它们都是正确的.因此在使用― 随机‖、― 等可能‖、― 均匀分布‖ 等术语时,应明确指明其含义,而这又因试验而异.也就是说我们在假定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时,就不能考虑弦的中点在直径上均匀分布或弦的中点在圆内均匀分布所对应的事件.换句话讲,我们在假定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时,只把端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所对应的元素看成为事件.现在再来理解σ-代数的概念:对同一个样本空间Ω,?1 ={?, Ω}为它的一个σ 代数;设A为Ω 的一子集,则 ?2 ={?, A, A, Ω}也为Ω 的一个σ 代数;设B 为Ω 中不同于A的另一子集,则?3 = {?, A,B, A,B, AB, AB,BA,AB,Ω}也为Ω 的一个σ 代数;Ω 的所有子集所组成的集合同样能构成Ω 的一个σ 代数.当我们考虑?2 时,就只把元素?2 的元素?,A,A,Ω 当作事件,而B 或AB 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由此σ 代数的定义就较易理解了.2 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与一般例题不同,它有产生问题的实际背景,并能够为学生所理解.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直观性、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把概率论基础知识加以介绍.我们在讲条件概率一节时可以先介绍一个有趣的案例——― 玛丽莲问题‖ :十多年前,美国的― 玛利亚幸运抢答‖

电台公布了这样一道题:在三扇门的背后(比如说1 号、2号及3 号)藏了两只羊与一辆小汽车,如果你猜对了藏汽车的门,则汽车就是你的.现在先让你选择,比方说你选择了1 号门,然后主持人打开了剩余两扇门中的一个,让你看清楚这扇门背后是只羊,接着问你是否应该重新选择,以增大猜对汽车的概率?

由于这个问题与当前电视上一些娱乐竞猜节目很相似,学生们就很积极地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讨论的结果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与主持人是否知道所有门背后的东西有关,这样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条件概率来.在这样热烈的气氛里学习新的概念,一方面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概率论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因此在介绍概率论基础知识时,引进有关经典的案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分赌本问题、库存与收益问题、隐私问题的调查、概率与密码问题、17 世纪中美洲巫术问题、调查敏感问题、血液检验问题、1992 年美国佛蒙特州州务卿竞选的概率决策问题,以及当前流行的福利彩票中奖问题,等等[4]. 概率论不仅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方法,还可以对一些随机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正因为这样,概率论就成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比如说我们知道某个特定的人要成为伟人,可能性是极小的.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由于某人的诞生是一系列随机事件的复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结合、异性的两个生殖细胞的相遇,而这两个细胞又必须含有某些产生天才的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婴儿出生以后,各种偶然遭遇在整体上必须有利于他的成功,他所处的时代、他所受的教育、他的各项活动、他所接触的人与事以及物,都须为他提供很好的机会.虽然如此,各时代仍然伟人辈出.一个人成功的概率虽然极小,但是几十亿人中总有佼佼者,这就是所谓的― 必然寓于偶然之中‖ 的一种含义.如何用概率论的知识解释说明这个问题呢?设某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ε,0 <ε <1,不管ε 如何小,如果把这试验不断独立重复做任意多次,那么A 迟早会出现1次,从而也必然会出现任意多次.这是因为,第一次试验A不出现的概率为(1?ε)n,前n 次A 都不出现的概率为1?(1?ε)n,当n 趋于无穷大时,此概率趋于1,这表示A迟早出现1 次的概率为1.出现A 以后,把下次试验当作第一次,重复上述推理,可见A 必然再出现,如此继续,可知A必然出现任意多次.因此,一个人成为伟人的概率固然非常小,但是千百万人中至少有一个伟人就几乎是必然的了[5].3 积极开展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是指具有下面3 个特点的试验:

(1)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在讲授随机试验的定义时,我们往往把上面3 个特点一一罗列以后,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就结束了,但是在看过一期国外的科普短片以后,我们很受启发.节目内容是想验证一下:当一面涂有黄油,一面什么都没有涂的面包从桌上掉下去的时候,到底会哪一面朝上?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让试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人员专门制作了给面包涂黄油的机器,以及面包投掷机,然后才开始做试验.且不论这个问题的结论是什么,我们观察到的是他们为了保证随机试验是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的,相当严谨地进行了试验设计.我们把此科普短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随机试验的3 个特点,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整个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愉快.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尽可能使理论知识直观化.比如全概率公式的应用演示、几何概率的图示、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的统计意义、二维正态分布、高尔顿钉板实验等,把抽象理论以直观的形式给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去实现每一个随机试验,因此为了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辅助理论课教学的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建立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概率论基本理论的掌握.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体会到现代化教学的魅力,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6].4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方法单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侧重于教的过程,而忽视了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相比较而言,现代教学方法更侧重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例如,在给出条件概率的定义以后,我们知道当P(A)> 0时,P(B | A)未必等于P(B).但是一旦P(B | A)=P(B),也就说明事件A的发生不影响事件B的发生.同样当P(B)> 0时,若P(A| B)= P(A),就称事件B的发生不影响事件A 的发生.因此若P(A)> 0,P(B)> 0,且P(B | A)= P(B)与P(A| B)= P(A)两个等式都成立,就意味着这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彼此之间没有影响.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是否能够如下定义两个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1:设A,B 是两个随机事件,若P(A)> 0,P(B)> 0,我们有P(B | A)= P(B)且P(A| B)= P(A),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仔细考察定义1 中的条件P(A)> 0 与P(B)> 0 是否为本质要求?事实上,如果P(A)> 0,P(B)> 0,我们可以得到:

P(B | A)= P(B)? P(AB)= P(A)P(B)? P(A| B)= P(A).但是当P(A)= 0,P(B)= 0时会是什么情况呢?由事件间的关系及概率的性质,我们知道AB ? A,AB ? B,因此P(AB)= 0 = P(A)P(B),等式仍然成立.所以我们可以舍去定义1中的条件P(A)> 0,P(B)> 0,即如下定义事件的独立性:

定义2 : 设A,B 为两随机事件,如果等式P(AB)= P(A)P(B)成立,则称A,B为相互独立的事件,又称A,B 相互独立.很显然,定义2 比定义1 更加简洁.在这个定义的寻找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美.5 结 束 语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随机数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切实感受到随机数学的思想方法;把案例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及在课堂上开展随机试验可以将概率论基础知识直观化,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强化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激发学生用数学思想来解决概率论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在概率论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建立学习随机数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客观随机现象的理解与认识.另外,要以人才培养为本,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客体结合的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思想落到实处,以期达到学生受益最大化的目标,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金融、管理、教育、心理、通信等学科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C·R·劳.统计与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朱哲,宋乃庆.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11–14.

[3] 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奠宙.大千世界的随机现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5] 王梓坤.随机过程与今日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邓华玲,傅丽芳,任永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验课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8,24(2):11–14.

下载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探究教学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中美术课课改的教学体会

    关于高中美术课课改的教学体会 作者:徐杜鹃 发表时间:2010-3-31 8:45:55 点击次数:57作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美在术课中有所获有所悟,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

    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抽象艺术和绘画)[宝典]

    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抽象艺术和绘画)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广州第十一中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体会.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体会 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

    “数学探究式教学”体会 现代教育要求要改变过去的教师过分强调“传道、授业”,而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独立地“解惑”,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索精神,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中心学校 在多年的学习、实践、探索、尝试、总结、完善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激趣乐画 即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感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