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檀香刑》有感

时间:2019-05-12 04:0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檀香刑》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檀香刑》有感》。

第一篇:读《檀香刑》有感

美与丑——读《檀香刑》有感

文/ 刘敏锐

从看《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到《红高粱》、《生死疲劳》,再到近读的《檀香刑》,我时常想,为何莫言笔下有这么多有味的故事,而山东高密东北乡生活为何如此丰富多彩,足以成为他一个取之不竭的文学宝库?我想可以以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题目来回答吧:《讲故事的人》。的确,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更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也好,听到的当地传说的英雄也罢,这些人物来自于个体又被他从个体中抽离升华,最终融合垒砌成了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他也由此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文学道路的起点来自于这样一个场景:

“生活留个他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紧缩。”

莫言说他总是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他的记忆与生活,便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当莫言脑海里不断翻腾火车呼啸而过与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之时,便有了这部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檀香刑》!火车和猫腔——这两种与莫言的青少年时期交织在一起的声音,由最初种在作者心田的两颗种子,终于发育成了参天大树!

《檀香刑》的故事主体来源于高密东北乡的孙丙抗德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合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地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一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俗艺。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戏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进行内容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分明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可以说,这是一部凄美的英雄史诗!而且,正文中还频繁出现押韵之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作者所说的,“这部小说更适合在广场上由一个声音嘶哑的人来高声朗诵”,那么下面观众必然有听说书之大悲大喜、畅快淋漓之感。

接着,故事其实纷乱复杂,但莫言以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视角轮流来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亮点。最早知道这一叙述手法是来自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罗生门》,这部影片可以说非常出名,影片从从强盗、武士之妻、武士、樵夫几个角度叙述同一个凶杀事件,处于事外的观众始终不知道事件真相,这类似于一个多面的棱镜,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此后,这一叙述手法便应用的十分普遍。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本文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文中即以四人在孙丙抗德这一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的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则是孙媚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孙丙,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一自认为的伟业,小甲的唯父是从,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面深爱眉娘,同时关爱百姓,心里不想抓住她的父亲,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另一方面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又必须抓住孙丙,这二者的矛盾始终在后者心理冲撞,一开始放走孙丙,但是后来还是迫于朝廷与德国方面压力,抓住孙丙,并协助孙甲完成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由此也凸现出来,孙眉娘的热烈、坚定与执着,赵甲之狡猾、阴险与精悍,小甲的懦弱无能,但最后舍己救父也显示其孝的一面,而对县令钱丁来说,痴情、正直爱民是其善良的一面,但另一面却是利欲熏心,唯命是从,怯懦,可见多方面的冲突,造成了后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他刺死孙丙,阻止了檀香刑的阴谋,可看作是其人性从利欲中的复归,也是“超我”对“本我”的征服!

当然,孙丙作为文中故事的最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绝,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妻儿死后,入义和团带领村民抗击德国,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其同时也具有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冥顽不灵的一面。

简单说了猫腔与人物,这下来说说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东西。毫不犹豫地说,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为“惊悚”的一部小说,书中几次杀人场面,寒气逼人,都让我如刀在胸,压得喘不过气来,喝口水压压惊,特别是小虫子被阎王闩所杀、钱雄飞的被凌迟处死和最后孙丙受檀香刑折磨三处,莫言都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语调来将这三个酷刑的实施准备、经过娓娓道来,浓墨重彩同时语言细致入微,似乎毫不关己,冷漠得令人咂舌,但读起来如在目前,虽如刺刀剔骨般森森然,但是在这透不过气的压抑中还是舍不得放下书。这些语言这儿就不录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看看。对于酷刑在全书的构架中占到了什么位置,起到了什么样作用?莫言这样说过:“这就像书的封面,‘檀香刑’三个字是黑色的,整个封面又用灰色做底,只有在‘香’字的下面有一抹殷红。酷刑在书中就像黄昏或黎明的时候,在灰色或黑色的天幕上忽然出现的一抹鲜红的霞光。”(惊奇于封面的寓意!)可见作者满意于自己叙述笔调,这一场场酷刑的大戏正是这一抹殷红的亮色,一抹红透的霞光!

又如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所说的,在早期,惩罚是把具有疼痛感觉的犯人肉体作为行使法律的主要对象,用精心计算的间歇和连续的伤残来拖延死亡和加剧死亡的痛苦,如肢解、腰斩,在面部和臂部打上象征性的烙印(这在霍桑的《红字》里面出现)等。而示众场面与对肉体痛苦的刺激是这一惩罚的核心因素,即将死刑的实施当做一个公众景观,通过对肉体的摆布,惩罚的重心不在于死亡,而在于持续的制造痛苦,借肉体与鲜血的悲剧场面从而在围观民众及其社会中间形成“镇压”效应,这实际上把惩罚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与政治策略,达到所谓的积极地、有益的效果。很明显,这一酷刑惩罚的背后隐藏的是政治权力,通过犯人肉体这一工具与民众博弈,最终靠着痛苦与鲜血的震撼力驯服后者。文中四处详细的酷刑描写:小虫子遭阎王闩、戊戌六君子被斩杀,钱雄飞受凌迟、孙丙遭檀香刑,里面都有着大批的围观人群,执刑过程中通过正面的作者细致又血腥的描写,侧面突出围观之人的激烈反映,强烈地让人感到现场气氛的那种震撼力与无力感,而且执刑之后,更是总少不了“杀鸡儆猴”、“他就是你们的榜样”之类强力政治话语,围观群众便都驯服在这样一种政治行为与语言中。但最后文中乞丐们、崇拜孙丙的猫腔艺人对孙丙的营救与抗争,这一对权力政治的反拨,在我看来,也是那封面的一抹亮色,象征着灰暗人性底色上的一点光亮吧!

就今天来说,将肉体作为刑法主要对象的现象消失了,惩罚的仪式因素也逐渐式微,这是时代进步与文明发展后,随之而来的人们各种权力凸显的结果。

再者,看到文中多种酷刑的介绍,我常常感叹于先人们如此“聪慧”,绞尽脑汁得想出来如此多的杀人方法,可以说,这彰显的是那个时代以赵甲为代表的宫廷刽子手变态的审美心理,他们冷血无情,心理阴暗,文中作者也多次对此进行刻画,如

“师傅说面对着这样美好的肉体,如果不全心全意的认真工作,就是造孽,就是犯罪。”

“师傅说他常常用整夜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回忆那次行刑的经过,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回忆一盘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精彩棋局。在师傅心中,那个美妙无比的美人,先是被一片片地分割,然后再一片片地复原。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师傅的耳边,一刻也不间断地缭绕着那女子亦歌亦哭的吟唤,师傅的鼻子里,时刻都嗅得到那女子的身体在惨遭脔割时散发出来的令人心醉神秘的气味。”

作者以一个全知视角来展现一个杀人狂魔的病态心理,文中语言愈是优美,我们愈是分明地感到脊背发凉,汗流浃背,同时,第十三章,赵甲凌迟钱雄飞被命名为“杰作”,这一个个酷刑被视为“大戏”,我以为,莫言正是以此反衬手法,把这些刽子手的阴暗变态心理展露无遗。

我们知道,看客形象来源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在他的笔下总是有那么些麻木不仁的看客形象,如《药》中的华老栓、小栓和五爷等,先生也对这些具有根深蒂固国民劣根性的看客大肆揭露。在《檀香刑》一文中作者也借赵甲之口对这些从未缺席过的看客进行赤裸裸的批判,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这处:

“你如果把活儿干的不好,愤怒的看客就会把你活活咬死,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看客。”“这实际是一部大戏,刽子手和凡人联袂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最好是适度地、节奏分明地哀嚎,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师傅说他执刑数十年,杀人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面对着被刀脔割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邪恶的趣味激动着。凌迟美女,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师傅说,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凶狠。”

语言优美而犀利,可谓毫不留情!看客已经把这种血腥场面视为一道景观,尽情地享受欣赏,并且还对残酷的执行者有着甚高的期待,对于被行刑者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悯,其虚伪如此!邪恶如此!丑态毕现!读到最后一句话,振聋发聩,更让人深感悲哀!梁任公在《呵旁观者文》中也曾不无激烈的说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此诚为不刊之论也!

最后,很久没在如此深夜敲击键盘,写些东西了,我诚知自己无法用专业全面的眼光与语言来评价这么一部奇书,但是这本就是由一点点浅薄的看法与收获而来,这就够了。

第二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最近,莫言先生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莫言也因此成了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先生是以小说创作而享誉中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却又深刻反映着一幕幕社会现实。

以前,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强大震撼力,曾接触过一点莫言的作品,一直觉得,他的作品就是中国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一个个人物,时空中穿梭的一幕幕画面,让人读来如此亲切,却又这般诗意,他构筑的故事充满恣意的想象,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或许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近日,鉴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分量,忍不住又浏览了先生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虽是浏览,感触却也不浅。

初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部带有血腥味的悲情故事。檀香刑,本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法,说是用一根削尖的大木棍沿着脊柱从下往上钉,受刑的人不会立即死去,痛苦非常。想到此,不觉让人毛骨悚然。先生以此为书名,自有其道理。《檀香刑》是以清末极其混乱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风云变幻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 1900年左右的中国社会之黑暗血腥。书中作者以檀香刑的实施为主线,通过农民起义领袖孙丙、从刑部告老还乡的大刽子手赵甲、高密知县钱丁、狗肉西施孙媚娘、傻乎乎的小甲、一帮流落街头的乞丐等大大小小人物的各种活动,将一卷禁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层层铺展开来,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其中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正义呼声,也有袁世凯和侵略者的残暴血腥。孙媚娘为救父亲孙丙,奔波不息,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丈夫小甲是个傻子,因此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便钟情于知县钱丁,种种行为,便背上了浪妇的骂名。奇怪的是,孙媚娘亲爹孙丙的抓捕者是媚娘的干爹,也是情夫钱丁知县,行刑者也居然是自己的公爹赵甲。这个生活在矛盾与纠结中的女人,受尽了身心的煎熬,一次次探监看望亲爹,一次次被一些小人物拒之门外,却依然是那么的坚强而悲壮!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媚娘,她身上有一种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一介民女,她敢于大胆地与封建权势盘旋、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勇于去追求平等和婚姻幸福的自由。小甲是中国麻木民众的代表,他分不清是非对错,无意中充当了刽子手的帮凶,其实十分可怜。孙丙作为农民起义的代表,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疯狂绞杀,其大名全国有名,说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和封建势力将命不久矣。钱丁是一个能为国家考虑的人物,顾全大局,有才干。还有“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他们的悲壮深深震撼了爱国者的心。袁世凯、慈禧太后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他们穷凶极恶,弄得人心惶惶。作者以一种戏剧化的语言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刻画得极其到位。让人读的是戏剧化略带幽默的语言,亲切轻松,反映的却是当时 血 淋淋 的 残酷现实,让 人 心弦震撼,余音不断。

读罢此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900年的中国,尽管处在那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尽管世事多变,但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碾碎的是扳动车轮倒转的反动者,丢掉的是墨守陈规的绊脚石,不管怎样,淳朴的中国人民大众总会推动历史不断往前。人民的心声往往是最为正义的呼声,因为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民是最为淳朴善良的。他们不善于表达,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安居乐业,他们撒播辛勤的汗水,仅求换取丰收的喜悦。他们却也是最善于表示的,当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便会一呼百应,扛起正义的大旗,吹响嘹亮的号角!人民,是最为公正的历史判官!是最为慈祥的人间母亲!

第三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卢静

去年下半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趁着“莫言热”我拜读了先生的《檀香刑》,也算是赶了一回潮流。说实话这是一部让我很纠结的小说,一方面它的结构很精巧,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而另一方面它在描写侩子手行刑时的那种冷静,甚至是冷漠的叙述,让人不寒而栗,不忍再视,看完这部小说,会有一种如大赦般的解脱。

这部小说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结构,它不像一般的小说有一个主人公,然后不停的用旁白和对话来表现一幕幕的场景,它用小媳妇孙媚娘的呓语以表现市井家庭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当时人们的七情六欲,用农民起义军首领孙丙的酒后真言来描述百姓受到侵略者压迫、被封建统治阶级盘剥的悲惨生活,用县令钱丁的无奈感叹去映衬当时社会的不公、国家主权沦丧的事实。可以说,先生用他笔下的寥寥几个人物的自述,就勾勒出了一张人情世故的网,就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各阶级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各种阴暗、不公的社会法则。

其次让我觉得比较出彩的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五个主要人物之间,穿插了孙丙和孙媚娘的父女之情、孙媚娘和赵小甲的夫妻之情、赵甲和赵小甲父子之情、孙丙与赵甲的结亲之情、甚至是县太爷钱丁与孙媚娘的不伦之情,人物虽然不多,但是人物关系纷乱,矛盾指向尖锐。正是有这些复杂纷乱的人物关系和数量并不多的人物,使得先生用上面所说的表现结构有了平台,试想如果主要人物再增加五个,那么用这样的结构来描述便会觉得过于繁乱,而如果人物关系不能纠

缠、交织至此,可能这些主要人物叙述的内容就不会有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

再者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揭露也是入木三分,通过几位主要人物命运的表现,表达了一种人在乱世中的无力感。孙媚娘与县令钱丁的不伦之恋源自于被人操纵毫无幸福的婚姻,孙丙唱罢戏文落草为寇是因为德国兵杀害了他的妻儿却无法讨回公道,赵甲干了一辈子侩子手以为可以安稳回家养老却被袁世凯强行要求执行“檀香刑”,钱丁以为自己能替老百姓带来公义但被上级要求强行镇压孙丙带头的农民起义,这些无奈,成为这些主要角色在描述时的一阵血泪,控诉着社会的阴暗和不公,描述国家不强大受到列强欺凌后老百姓的痛苦生活,突出了在那个时代人性得不到尊重,一切的一切,最终化为一阵叹息。

看到中段后,有一段关于刺杀袁世凯的军人钱雄飞被施以“凌迟”的描写和一段关于孙丙被施以“檀香刑”的描写,都是通过侩子手赵甲的自言自语来表现。赵甲是封建社会用以巩固统治的权力机构的缩影,在赵甲这个人物身上,透着残忍、冷漠和他背后的无奈,和县令钱丁一样,他都只是这个巨大的权力机器中一个身不由己的零件而已,而不同的是赵甲已经习惯作为这样的一个零件,并乐此不疲,所以虽然赵甲获得了所谓的侩子手的最高褒奖,但无法阻止其样貌越来越古怪,也无法阻止其内心的空虚,所以在赵甲描述中,对于古往今来最为残忍的“凌迟”和“檀香刑”的描述,就变的如此的自然,甚至是有点自夸的感觉,对于赵甲这个叙述主体,执行这些刑罚甚至能

使其个人得到升华,但对于读者而言,这种反差过于强烈,甚至会成为一种不适,甚至欲罢不能,最终在纠结的心情中期待解决早点到来。

最终的结果是一种解脱,伴随着越来越不太平的高密县,袁世凯乱世用重典的镇压不仅没能奏效,反而唤醒了更多的人来反抗这个腐朽而黑暗的社会机器。最终,县令钱丁和孙媚娘杀死了侩子手赵家父子,也杀死了孙丙给他以解脱,故事的结尾没有交代最后这两人的命运,而是通过媚娘的叙述回到了故事开始的时间,留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个故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和我们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能让人体会文字的张力,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反思的空间。其实,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正是给人以不断思考的空间,带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吗,同样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想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展现给学生阅读的美好,带他们走进那些奇妙世界的大门。

我想起我高中时,看的汪曾祺的《受戒》,小船划过的涟漪,最终不仅仅留在了湖面上,也留在了我的心里,文字带给人们的印象,有的时候可能会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载体。希望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中,我们还能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带给学生一点对于阅读的影响。

第四篇:《檀香刑》读后感

翻开历史课本,1900年是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深刻的一道疤,《檀香刑》读后感。这一年,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这一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这一年,中国人在做什么?

山东半岛上,义和团装神弄鬼的开展了农民起义;袁世凯在出卖了光绪帝和戊戌变法后,平步青云;慈禧太后将北京城丢给了洋鬼子,胁光绪帝出逃。

这一年,基层官员在做什么?

选择做走狗的,官运亨通;选择爱民如子的,早晚性命不保。

这一年,普通百姓在做什么?

居无定所的乞丐,生性风流的戏子,红杏出墙的屠夫老婆…面对国难,他们在做什么?

赵甲,这个被大清朝,不,被中国五千年文化培养出来的刽子手,已经告老还乡的他,还打算做什么?

于是,一场戏在山东上演。小说以七天后对义和团一个头目施以檀香刑为线索展开,将各个行业,不同个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国难家仇当头,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

《檀香刑》是一部让人为之震撼的小说。从结构上讲,莫言把叙事角度、时间、空间全部打乱,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这部34万5千字的作品,有机而紧凑,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显得拖沓。故事的五个主人公,赵甲、小甲、眉娘、孙丙、钱丁,关系错综复杂,他们是刽子手、麻木民众、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农民起义的领袖、爱民如子却身不由己的县令;他们也是公爹、儿子、儿媳、亲爹、情人(干爹),读后感《《檀香刑》读后感》。各种矛盾集中在这五个极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却让人从个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沉淀。如赵甲,这个大清朝第一刽子手,这个被钱丁等人视作猪狗不如的杀人恶魔,却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卫者;如红杏出墙的眉娘,这个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

从语言上讲,《檀香刑》以对话为主,却又不同于对话。所谓对话,当为一来一回,《檀香刑》的对话,却往往只有此没有彼,在此中显露彼的回应。这种对话方式使得每一章节都是独立的,干净清楚。眉娘、孙丙等戏班出身的人,其语言又是粗俗中带有韵脚,读着就像在唱。特色的语言和对话,和贯穿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地方戏“猫腔”相结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猫腔演唱的大悲调。

从选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笔墨细写了满清几大酷刑。影子说没有读完《檀香刑》,因为写得过于残忍。读者都不忍读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写下去的?但是通部书,看不到一点作者的情感挣扎。或许作家有两种,一种满腔热忱泄于笔端,于是,他哭,读者与他一起哭,他笑,读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种,内心波涛汹涌,文字却冷酷无情,他思考,他追寻,他呐喊,却大音希声。前者如路遥,后者如莫言。居然有人问莫言,《檀香刑》写了什么。莫言说,不知道,只写了声音。那是为1900年唱的哀歌。

大清朝这艘破船,在风浪中,还能坚持多久?

第五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一)人性善恶

邵啸

从阅读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开始,到后来的《蛙》,再到近期阅读的《檀香刑》,我时常在想,为何莫言笔下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会成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猛然间想起老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刻的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的确,老人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会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自己的父母,当地传说中的英雄,这些来自于个体的人物,经过老先生巧妙的加工,让这些人物在瞬间升华,最终垒砌成为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总说他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来感受事物,把握生活。他的生活与记忆,就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他的眼里不断闪现出火车呼啸而过及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便成就了这本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檀香刑》。

《檀香刑》的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应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创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样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喜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故事叙事看似杂乱无章,但莫言以孙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小说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在小说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小说以四人在孙丙抗德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孙眉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刽子手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个自认为的伟业,小甲唯父是从,而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方面深爱着眉娘,同时关爱东北乡的村民,内心深处并不想抓眉娘的父亲孙丙,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同时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不得不抓住孙丙。这二者矛盾始终在后者冲撞,一开始释放了孙丙,但之后却迫于朝廷与列强的压力,再次逮捕孙丙,并协助赵甲完成这一其自认为伟业的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孙眉娘热烈、坚定、执着,赵甲阴险、毒辣、狡诈,小甲懦弱无能,但最后舍己救父却体现了其孝的一面。对于县令钱丁而言,痴情、正直、爱民体现了其善良的一面,但另一面却是追名逐利,惟命是从,可见多方面的冲突,造成后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他刺死孙丙,阻止檀香刑的阴谋。可算是其良心未泯灭,从利欲中复归。

孙丙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越,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德国人高密县修建铁路。年轻时刻不务正业,迷恋青楼,列强入侵,害其家破人亡。一幕幕惨剧激起了孙丙的仇恨,忍无可忍的他,加入义和团,走上反抗的道路。带领村民抗击德国侵略者,拆毁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同时也充斥着其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食古不化。

小说将腐朽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惨绝人寰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之上的历史机制,成功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生存的阴暗法则。将檀香刑的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页,也暗示着腐败的清王朝的两面性——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惧怕列强侵略者。

《檀香刑》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赵甲、孙丙、钱丁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刑罚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场文化的“隐”性内涵。莫言用批判的眼光对此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清末民初那段血泪史让国人痛心不已,但国难当头,彰显英雄本色。不少民族进步人士纷纷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空前绝后,随之诞生了洋务派,维新派以自强。沉重的历史给世人以痛的领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自省,国家才能强大,民族才能进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世界不倒之林。

《檀香刑》 经典句子: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俺对着那面水银玻璃镜子,悄悄地那么一瞅,里边是一个水灵灵的风流美人。俺自己看了都爱,何况那些个男人。尽管因为爹的事俺心中悲酸,但干爹说心中越是痛,脸上要越是欢,不能把窝囊样子给人看。好吧好吧好吧好,看吧看吧看吧看,今日老娘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们好好地赛一赛,什么举人家的小姐,什么翰林府里的千金,比不上老娘一根脚趾头。

嗨,都说是人活一口气,还不如说人活一口食儿。肚子里有食,要脸要貌;肚子里无食,没羞没臊。

乡亲们,好戏还没开场呢,你们就看傻了,等明天好戏开了场,你们怎么办?有咱家这样的乡党,算你们有福气。要知道天下的戏,没有比杀人更精彩的;天下的杀人方式,没有比用檀香刑杀人更精彩的;全中国能执檀香刑的刽子手,除了咱家还有何人?因为有了咱家这样的乡党,你们才能看到这全世界从来没有过今后大概也不会再有的好戏了。这不是福气是什么?让你们自己说,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他想起自己的恩师余姥姥的话: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睛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在他的眼睛里,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

一群如痴如醉的观众,犹如汹涌的潮水,突破了监刑队的密集防线,扑了上来。疯狂的人群吓跑了吃人肉的凶禽和猛兽。他们要抢那只耳朵,也许是为了那只挂在耳垂上的金耳环。师傅见势不好,风快地旋下妓女的另外一只耳朵,用力地、夸张地甩到极远地方。疯狂的人群立刻分流。

我跪在地上,给师傅磕头,我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其实,舅舅的死活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还是我自己。我的热泪盈眶,是因为我想不到白天的梦想很快地就变成了现实。我也想做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砍下人头的人,他们冷酷的风度如晶亮的冰块,在我的梦想中闪闪发光。

檀香刑读后感

(二)闪光的《檀香刑》

这是一场最最盛大、悲壮、惨烈的猫腔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开始在市面流行,《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娃》、《红高粱》、《酒国》…当然还有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檀香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极有画面感的情节,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但心里又莫名的有点排斥,排斥那种我自认为的低俗感。一章一章看过去,才知道莫言以最神奇的语言写出了最真实的历史。

《檀香刑》以巨幅写了一个清朝末年的小故事:京城刑部刽子手赵甲在山东高密受命杀因反对德国在山东修铁路而造反的义和团的一个首领、孙媚娘爹孙丙。可以说就这么一句话的故事,莫言却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见的角色,全面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百态。

偶尔像人的赵甲

“他用手捋着那条半真半假的大辫子,阴森森的眼窝里竟然出现了一片泪光。这真是稀罕事儿。小甲摸着他爹的眼窝问:“爹,您哭了?…”老甲唯一像人的时候是当爹的时候,当爹的时候他会有流泪,会有人的七情六欲。更多的时候他像一条潜伏在污泥里的滑腻腻、冰冷冷的蛇,像漠眼冷看、随时伺机而发的豹子。他的眼睛里没有活人,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几十年的刽子手工作、几千条人命早已使他变成了一个阴冷黑暗的工具。“执行杀人时,我们根本就不是人,我们是神,是国家的法。”他的阴冷人见了人怕、狗见了狗瘆。孙媚娘这样的泼辣女子见了他都忍不住发颤,“公爹还在数他的豆粒,老东西,现在俺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威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屋子,让他冰成了一个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俺不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杀人是他的工作、他的技艺、他的演出、他的骄傲,是一场他与犯人联袂演出的大戏。先一片片地分割,然后再一片片地复原,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耳边一刻也不停地缭绕着亦歌亦哭的吟唤和惨叫,鼻子里时刻都嗅着身体惨遭脔割时散发出来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气味。这是他成功的演出,是他最大的骄傲。

他对末日的清朝有着虔诚的信仰,“公爹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双手托着那串佛珠——檀木的闷香再一次弥漫了整个屋子——瘦削的脸上镀上了一层庄严的金黄,他骄傲地、虔诚地、感恩戴德地说:“慈禧皇太后!”末日清朝腐烂的黑泥里才能让他阴暗地自得,让他无人性地骄傲,这是他的乐土。

野、辣、美、浪、真的奇女子——孙媚娘

孙媚娘从小跟着戏班子野,舞枪弄棒翻筋斗,根本没有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又长了一双走路生风的大脚。她的两只大脚成为她致命的缺陷,貌美如花的老姑娘孙媚娘只能委屈嫁给傻瓜屠户赵小甲。

嫁人为妻,她的骨子里仍是那个有着真性情的野姑娘,当了媳妇,忍气吞声,她憋得要死。婆婆厌恶透了儿媳的大脚,异想天开想用儿子削骨的利刃修理修理儿媳的大脚,积压在媚娘心头的怒火爆发了,“她飞起一脚,充分显示了大脚的优越性和在戏班子里练出来的功夫。——一脚飞出婆婆应声倒地。她冲上前骑在婆婆身上,如同武松打虎,一顿老拳,擂得婆婆哭天抢地,屎尿屙了一裤裆。”

她这样的辣妹子可不是会吃亏的主儿啊。邻里街坊谁敢惹她,那也是得理不饶人,“俺说,当真,谁要不把他领走,谁就是个驴日马养的个驴骡子!”她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美貌的优势,在男人那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让别人占不到便宜。

她可有着“狗肉西施,高密第一”的称号,“看看看,看看人家那桃花脸蛋柳条腰,螳螂脖子仙鹤腿!”可嫉妒、羡慕死了多少高密女人。媚娘干爹钱丁一见这个美人儿,就被勾走魂儿,“他的心中只有这个美人,宛若即将羽化的蝴蝶塞满了单薄的蛹皮,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清明节钱丁在校场给孙媚娘竖了一架秋千,媚娘荡地那个浪啊,“俺把秋千荡到了最高点,身体随着秋千游荡,心里汹涌着大海里的潮水。一会儿涨上来,一会儿落下去。浪头追着浪头,水花追着水花…… 俺在秋千架上撒欢儿,地上的那些看客,那些儿子孙子重孙子,青皮流氓小光棍,都跟着俺犯了狂。俺悠上去,他们嗷;俺荡回来,他们哇。”

这样一个又美又浪的女子,内心情感超乎寻常的热烈真挚。大而化之的她也会为了爱情而衣带渐宽,“她的脑子里的空儿全被钱大老爷占满了。她的眼睛盯着一棵树,那棵树摇摇曳曳地就全变成了钱大老爷……她无论看到什么什么都会变成钱大老爷或者钱大老爷身上的一部分。”用媚娘的话说,只要能和钱大老爷好上一回死也值了,她为了这个目的可干了不少愚蠢可笑的事儿,被人嘲弄也毫不在乎。你是世上的奇女子啊!

矛盾的好官钱丁

他是高密人心中的青天,他志气昂扬,精神健旺,红脸膛上焕发着光彩,双眉如卧蚕,目光如点漆,下巴上的胡须,根根如马尾,直垂到桌案边缘。一部好胡须,天然地便带着五分官相,他的声音宽厚而富有磁性。善于左右逢源的性格让高密的父老乡绅对他充满感恩戴德的敬重,“几位上了年纪的乡贤眼睛里溢出了泪水,流到了千皱百褶的腮上;鼻孔里流出清涕挂在柔弱的胡须上。”对于戏子孙丙的侮辱,他似乎也有这一个父母官该有的胸怀,不仅没有过多的苛责,反而为高密人上演了一出斗须的好戏,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令人叫好的亲民之举。

“知县想起了正在县城通德书院校场上操枪演炮的德国军队,再看看被孙丙的妖术煽动得如痴如狂的马桑镇无知的乡民,一种拯民于水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敢单骑赴汤蹈火,赤手擒孙丙,他似是有一颗爱民之心的。敢冒着生命危险为子民的,我们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官。但在仕途与黎民之间,他又犹豫不决,获胜的往往是他的仕途。这真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排列,生,()我所欲也;民,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民者也。民,我所欲也;势,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民而去势者也。怪哉!

好笑的英雄孙丙

孙丙是猫腔的继承者、发扬者,也可以说他是猫腔的鼻祖,他唱猫腔出神入化,引人入胜。他教城中乞丐学习猫腔,给他们一条活路,在高密他也是声誉很高的。他被捕后,宁受檀香刑,也不愿意逃跑,受刑前,他敢和他的杀他的儿女亲家赵甲谈笑风生,受檀香刑时,他一声不吭,要受刑受出高密人的志气。

这样一讲好像孙丙是个难得的真英雄一样,是一个完美无缺之人?其实不然,孙丙实则愚昧的好笑。杀了德国人,他远逃他乡,不久就打着学成归乡的名号,装神弄鬼,自称是岳大元帅下凡,旁边封了一大帮神仙。这可害苦了高密人。

地道的看客们

这样就介绍完孙媚娘和她的三个爹了,我不得不提的是京城里地道的看客们了,如果说刑场是赵甲的舞台,杀人是赵甲的表演,那京城里的看客就是他最忠实的观众。这如同名角演戏是一样的,“你如果活儿干得不好,的看客救护把你活活咬死,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就难伺候的看客。”在他们眼中这是刽子手与犯人的联袂演出,是他们邪恶的趣味。“刑场周围的人嗷嗷的叫起来,他们对这个死囚的窝囊表现不满意。孬种!软骨头!站起来!唱几句啊…”既刺激看客虚伪的同情心,又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所有人都是两面的,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无论多么精彩的戏,也比不上凌迟活人精彩,这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

人在本身意义上就带有动物性,小甲是最不傻的傻瓜,他傻言痴语看人本像,瘦骨嶙峋的豹子老甲、大白虎钱丁、笑嘻嘻的白蛇孙媚娘、驴身的轿夫、狗头狼头的捕快、大白猪的邻居。或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潜藏在人性下的另一个灵魂。一本书,展现一个时代的百态。

檀香刑读后感

(三)喻超,1990年生。诗歌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喜欢读书,喜欢率性的写。梦想成为诗人和小说家。

无意中翻开了这本名字很古怪的小说《檀香刑》,一看是莫言写的,因为之前喜欢读外国名著,很少读中国近代的小说,莫言的也没有读过,好奇心让我翻开了这本构思奇异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语言粗俗,内容媚俗,打破了以往我对小说的影像,以前读的小说大部分文字优雅,哲理深厚,情感丰富,就算是《百年孤独》这样的奇异小说,也让我深感文字的魅力,而这本《檀香刑》粗俗的文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走进了一个阴森恐惧人性血腥爱情的天地。

这本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让我们一同走进了被人们遗忘的那些历史,当戊戌六君子在北京的菜市口被砍头时,我们对与中国的刑法还停留在砍头的时候,檀香刑一种古老的刑罚被作者带进了我们的视野,檀香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可是当它变成了杀人的工具的时候,是如此的血腥。

正如作者在后记里说的,这是一本不合时尚的书,的确如此,在离封建已经远去的当代,我们是否还会唤起人性的漠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书中围绕孙媚娘,赵甲,赵小甲,孙丙和钱丁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展开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演戏,先说说孙丙吧。

孙丙猫腔的祖师爷,将猫腔发扬光大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往往英雄式的人物都以悲剧结束命运,本来过着舒适生活的孙丙被德国人凌辱了妻儿,最后德国人杀了他的妻儿和同村十几口人命,使他走向了不归路,参加了义和拳,带领乡人揭竿而起,这让我想起来陈胜吴广。可是他们并不相同,孙丙是让命运之神推上了这个悲剧的历史舞台,就像他女儿孙媚娘说的:爹你演了一辈子戏,这次你是真的演出演进,把自己演完了。这样的一种人物让我们即钦佩又同情,虽然孙柄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继承了“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猫腔戏剧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亿万人民,他是悲剧英雄的化身。

孙媚娘这个人物怎么理解呢,她是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她可以为了钱丁死,也可以为了那个让他嫌弃的爹死,她真是一个苦笑不得的角色,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光环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的闪耀。有时候,我们身上会出现不同的面具,那是因为我们身体里藏着很多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诚如作者讲的: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钱丁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钱丁在理想的强大和现实的孱弱中迎来了悲剧的结局。他是封建王朝里最忠实的奴才,可是王朝的败落让他变成了德国人和袁世凯的走狗。这样的人物只能被钉上了历史的屈辱柱上。

这本书里最让我关注的是赵甲,也许别人会讲他麻木不仁,充满血腥,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看到他砍杀刘光弟的时候,想起来和刘相遇过年喝酒的景象,内心的独白告诉我们,他的人性在复苏,最后儿子被误杀的时候,他以命相博的,也是人性的体现,他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禁锢思想,让一个有生命的人完全变成了麻木不仁的侩子手,就像他自己说的:在他漫长的执刑生涯中,失去了定性、丧失了冷漠,这还是第一次。在往常的执刑中,只要红衣加身、鸡血涂脸后,他就感到,自己的心,冷得如深潭里的一块黑色的石头。他恍惚觉得,在执刑的过程中,自己的灵魂在最冷最深的石头缝里安眠着;活动着的,只是一架没有热度和情感的杀人机器。他即是统治者专用的“杀人工具”,也是封建王朝消亡的预示。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是这样描述赵甲的:如果冷漠是一种感情,他的感情就是冷漠。这让我想起了朋友问我爱的反义词是什么,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才领悟,原来是冷漠。

一根虎须看出了每个人的本相,无疑带上了魔幻的色彩,这也是莫言的一贯写作风格,这是一个傻子的幸运,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震撼,独具匠心。还有热血仗义的叫花子,巾帼不让须眉的钱丁夫人,都让人肃然起敬。

人生也许往往就是如此,你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而过去的事也会随着时间消逝,历史在人们的身后成了笑谈,这本书让我对小说有了另一种定义,人生何尝不是一出戏,总有演完的时候,热血的叫花子都可以做到英雄式的,更何况是我们热血的血性男儿。当我们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问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下载读《檀香刑》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檀香刑》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檀香刑》有感:勇敢的猫腔艺人

    勇敢的猫腔艺人---读《檀香刑》有感六年级周俊成处在黑暗中的清朝,被欧洲列强瓜分,山东高密县正被德国人的残酷政权统治着。一个小小猫腔剧团中的团长孙丙,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惊......

    《檀香刑》读后感2000字作文

    就依檀香刑来说,至少和村上春树比起来,莫言拿这个奖是够实力的。 这部小说很玩形式(但不是为了玩而玩),全部内容如戏文般直接区划为三块:凤头,猪肚,豹尾。各区块的小题目也很讲究。......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从图书馆借回后就开始看,看了几章后,感觉不怎么样,语言很有当地特色,但内容感觉很粗俗,就没再接着看。去看一起借回来的另一本书了。后来因为孩子住院,我请假在医......

    书评—读后感之《檀香刑》

    书评——读后感之《檀香刑》 读完本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充斥着强烈的腥气感和暴力感的画面,令人十分难忘。 作为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莫言的《檀香刑》,全书弥漫着一种颗粒感的血腥......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檀香刑》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中的悲剧 ——我读莫言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说:“……《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光看小说的内容梗概,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花了两个多星期,才......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檀香刑》 刑罚文化 官场文化 民间文化 摘要: 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

    一个时代的刑罚——檀香刑(共5则)

    一个时代的刑罚——檀香刑读一本好书如交一挚友,高山流水,推心置腹,彻夜长谈,互诉衷肠,互相窥探,阅读对方的内心世界。但这本书一旦读完,这位好友也即逝去,内心空虚,怅惘。写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