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爱》论文的参考文献
[1]刘丽.追求平等、幸福、自由的女性典范——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辽宁高职学报,1999,(1).[2]龚明德.李霁野译《简爱》与鲁迅有关吗?[J].鲁迅研究月刊,1999,(3).[3]李国源.《简爱》“妇女解放”主题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4]杜焱.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J].丹东师专学报,1999,(3).[5]陈姝波.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外国文学研究,2002,(4).[6]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芦雪瑾.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8]陈小兆,萧好章.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简爱》故事情节的“圣经”原型意象[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9]宋燕.简爱:自强与自爱[J].当代电视,1999,(8).[10]毛梅兰,胡宜兰.论典型形象——简爱(英文)[J].抚州师专学报,2001,(1).[11]毛竹生.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6).[12]马海英.金丝鸟、菟丝和简爱——试论南朝艳情诗与“五四”爱情诗[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毛竹生.简爱的成长之路及其心理机制[J].邯郸师专学报,2001,(2).[14]赵敏.心灵的传承——试论《简爱》对《蝴蝶梦》的影响[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5]赵莉.从杜十娘和简爱的形象塑造比较东西方妇女的女性意识[J].新余高专学报,2001,(3).[16]张艳.走不出困惑——论夏绿蒂在《简爱》中对妇女出路问题的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7]王一平.《简爱》对《圣经》的恪守与反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8]本报记者 戴永明.简爱之困[N].贵州民族报,2010-04-09(A04).[19]简i7到简爱7 以爱之名 海尔简爱7全面升级[J].办公自动化,2009,(23).[20]孙伟民.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1).[21]陈淑婷.献给简爱的一朵玫瑰——简爱和苔丝的人物对比[J].文学界(理论版),2010,(7).[22]黄兴军.《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23]王筠.再读《简爱》:经典语言与简爱的女性形象塑造[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6).[24]李颖娟.从英雄、非英雄到反英雄[D].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0.[25]王康英.论《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对真爱的追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26]刘丽.一个时代的女性呐喊与追求——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27]梁晨.宿命的选择——对《简爱》中爱与女性独立意识的重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28]侯静.浅析简爱与爱德娜的婚姻、爱情、自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29]田恩波.知识决定命运——论简爱作为罗彻斯特爱人的命运(英文)[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30]薛瑞东.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1]时玉珍.简爱 人见人爱[J].电影评介,1996,(2).[32]赵华.有关李霁野与祝庆英《简爱》节选译文的评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33]易文琴.《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婚姻观之比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34]胡彦霞.女性的力量:简爱和郝思嘉[J].社会科学战线,2011,(6).[35]赵竹轩.《简爱》的叙述语言与主人公的个性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36]张慧莹.一场不同寻常的大火——原型批评视角下《简爱》中的火灾[J].宜宾学院学报,2011,(7).[37]张默.商务新标杆——海尔简爱7D笔记本[J].消费电子,2010,(12).[38]海尔简爱7G、7D双获“红棉奖”[J].消费电子,2010,(12).[39]林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与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40]劲薄新商务——海尔简爱7D笔记本电脑[J].微电脑世界,2011,(1).[41]王秀娟.《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42]麻秦华.简爱性格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2).[43]薛梦茹.《简爱》与女性尊严[J].才智,2011,(3).[44]海尔简爱7D树立商务轻薄本新标杆[J].消费电子,2010,(6).[45]海尔简爱三剑客寒促回馈消费者[J].消费电子,2011,(2).[46]尹诗文.从自卑到自信——解析简爱性格的两个极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7]董睿.生活在平凡之间——浅析简爱的独立性格及依附心理[J].大舞台,2011,(4).[48]吴蒙,贠哲.我看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心理[J].才智,2011,(8).[49]顾国林.薄而不贵——海尔简爱7哥笔记本电脑测试[J].微电脑世界,2011,(5).[50]王若水.叛逆者简爱[J].科技信息,2011,(12).
第二篇:《简爱》 论文
论《简爱》中各种因素对金钱观的影响
在《简爱》中,各人物对金钱的态度各不相同。有像那些用人一样的拜金者,也有像罗切斯特这样厌恶金钱的人,他们都有这不同的人生遭遇,不同的阶级,以造就了不同的金钱观。
1.阶级对金钱观的影响
阶级对金钱观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不同的阶级贫富差距是极大的。这使得有的人出生便锦衣玉食,有的人出生就是粗布寒食。但在最高的上流社会,人对金钱的观念却是最强的。虽然他们都是家财万贯,最不缺的便是钱了。但是他们往往却经常攀比。更是渴望更高的利益。而中流社会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阶级,他们不用愁吃穿,虽然也想步入上流社会,但总体来说他们的钱的观念最为正确。最底层的下流社会,则是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们更渴望金钱,因为金钱能改变他们的现状,让他们能过上较好的生活。他们通常也是愤世嫉俗,他们仇视那些不需干活就可以享受人生的人。
比如说盖德海兹府那些佣人,他们讨厌简爱的原因就有因为她的白吃白喝,无需干活,他们对那些“公子”“小姐”的赞美也透露出他们对有钱人的羡慕。他们的金钱观则是“金钱万能”认为钱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身处上流社会的英格拉姆小姐,则是典型的追求高贵身份,她甚至放弃了爱情去争那更高的身份。她想嫁给罗切斯特无非因为他的钱财。她将钱认为是自己提高身份的垫脚石,认为“金钱致尚”。他们都是金钱的奴隶,是利益的行尸走肉。小结:
所以阶级对金钱观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但并不具备主导地位。我们接着分析。
2,不同的人生遭遇对金钱观的影响
阶级对金钱观的影响远不如人生中的遭遇影响得多,因为人生中的遭遇往往能影响到人对各个事物的看法,使人厌恶什么,或热爱,追逐什么。
比如在上流社会的罗切斯特,却厌恶金钱,讨厌世俗。究其原因,便是其因为在年轻时,家族之间因为利益而给他的婚姻。他的家族因为利益而不顾他的幸福,致使他要一辈子与一个疯女人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固然他后来继承了很多钱财,但这个阴影却要伴随他一生,使他对金钱无半点好感。他认为金钱是万恶的。
再说说简爱的金钱观。简爱小时候时,生活在舅舅家,舅舅早逝,舅妈对其的虐待,使简爱一度愤世嫉俗。但又受当时社会环境的污染,认为人不能没有钱,她认为没有钱的人是不好的。从她与药剂师的谈话可见一般,她宁愿遭受虐待,也不愿去过那穷苦的生活,她觉得没钱便是没出息,就要一辈子被人瞧不起,一辈子受苦。她想挤入上流社会。她那时的金钱观则是“人不能没钱”。而随着人生的继续,她也逐渐认识到人的品格更为重要,但幼时的童年生活却让她也认为足够的钱是美好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她在获得巨大遗产时将钱的分散表现出她认为钱是外物,足够就行。她做了金钱的主人。
前文提到的佣人和英格拉姆的金钱观,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周围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幼年时受到的教育有关。像英格拉姆这样生在贵族中的,周围的人肯定也是拜金的,这对她金钱观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小结:
所以金钱观的形成最主要还是他的人生遭遇,受到的教育。
3.环境的影响
当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盛行也是不好的金钱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接近所有的人都鄙视穷人,仇视富人。“金钱致尚”和“金钱万能”的理念贯彻人心。在如此的环境下,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是极为困难的。人人的阶级观念强,都将钱看的很重,甚至重过一切。人人都渴望更多的利益,都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甚至为了钱,不顾亲情。
总结
无论怎样的因素影响,都是有人能书立正确的金钱观。所以来说心态最为重要。为什么人生遭遇最能影响人,便是因为这些遭遇改变了人的心态,或稳固了人的心态。这要么是改好了,大多数却是变糟了。所以,不好的心态要改正,好的心态要保持,要不断端正自己的心态,才能不忘初心,做更好的自己。
第三篇:简爱论文
《简爱》中的疯女人——可怜的失语者形象
中文1304 钟蜀宁 130606121 摘要:《简爱》中的伯莎是一个疯女人,同时她还是一个可怜的失语者,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关于她的描写虽然很少,大多都是通过别人的感官来描写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只言片语来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她,一个一生充满悲剧的女人。她的悲剧可以从她的家族遗传病、丈夫给她的不幸的婚姻以及失去控诉能力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关键词:伯莎 失语者 悲剧人物
在《简爱》中有一个人物,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她无关紧要,甚至不该出现在书中,作者对其着墨也不多,多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刻画人物,正面描写十分少,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男主罗切斯特的第一位妻子,同时也是罗切斯特与简爱婚姻爱情的最大阻碍,她就是伯莎·梅森,她在书中不受自己的丈夫宠爱,在读者眼中也是不受欢迎的角色,所以这个疯女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可怜的失语者形象。
一、天生的生理缺陷
根据书中罗切斯特在与简爱举行婚礼失败后的大段自白,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伯莎的出身:伯莎·梅森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西印度的种植园主和商人,并且非常疼爱女儿,愿意给女儿三万英镑的财产来保证女儿的生活,伯莎本人也是拥有倾城之貌多才多艺的姑娘,看上去罗切斯特选择她作为妻子实在是再好不过了,然而,伯莎却有家族遗传的疯人症,这是伯莎无法抗拒的命运,正是这样的疾病影响了她的一生,毁灭了她的婚姻和她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病症,她的婚姻和人生或许是会很幸福的,不会发生罗切斯特将她关了十年的惨剧,不会出现丈夫的出轨,她自己也不会落得那样悲惨的下场。
二、不幸的婚姻
伯莎在嫁人之前还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的生活,殷实的家境让她不用担心她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出众的才貌让她获得无数年轻公子的青睐,这个时候的她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烦恼,但是嫁人却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当年轻漂亮的她嫁给爱人罗切斯特后,很快被罗切斯特发现家族的秘密,这个时候的罗切斯特失去了曾经和她交往的新鲜感,所以发现这个秘密的罗切斯特怒不可遏,我们可以从罗切斯特对简爱的自述中看出罗切斯特对这位妻子的厌恶,他说“由于幼稚无知,没有经验,以为自己爱上了她”,此时的罗切斯特甚至对于自己之前的爱慕感到羞耻,在发现秘密后,罗切斯特甚至觉得还没有发病的伯莎“气质平庸、低下、狭隘”、“既粗俗又陈腐、既怪癖又愚蠢”,一个女人听到自己的丈夫对自己是这样的评价会是怎样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罗切斯特在自己的妻子还没发病的时候就已经抛弃了她,所以当她彻底发病之后,罗切斯特开始把她关了起来,长达十年之久,而在这十年之中,本应照顾发病妻子的罗切斯特开始在欧洲游历,期间甚至有了三个情妇,出现婚内出轨的行为,这是对于妻子伯莎来说非常不公平的行为,随后罗切斯特又想要和自己的真爱简爱结婚,完全忽略自己还有一个可怜的妻子正在被关着,没有人问候,没有人关心。就连简爱都说“先生,对那个不幸的女人,你实在冷酷无情。你一谈其她就恨恨的——势不两立。那很残酷——她发疯也是身不由己的。”
伯莎也曾有过抗争,只是都无效。书中第一次正面描写伯莎出场是在简爱与罗切斯特婚礼之前,她来到简爱的房间,戴上简爱的面纱,随后又将面纱撕毁。这里很明显地体现出了伯莎对罗切斯特的背叛的不满,她戴上简爱的面纱,大概是想起自己曾经嫁给罗切斯特时满心的快乐,那个时候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自己,那个时候直到现在都还深爱着丈夫的自己,她对于抢走罗切斯特的简爱充满着愤怒和怨恨,所以她撕毁了简爱的面纱,然而此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她虽然非常痛恨抢走自己丈夫的简爱,但却没有像第一次烧罗切斯特房子一样伤害简爱,以她又高又大、充满力气的身躯,我们毫不怀疑她杀害简爱的能力,然而她没有,她虽然怨恨,但却只能做出撕毁面纱这样无力的反抗,这个可怜的女人在丈夫要被被人夺走的时候依然没有伤害掠夺者,这应该是在她疯了以后还残存的一点善良吧,这也意味着她的病并非不能抑制,然而她的丈夫却直接选择忽略。而且她没有去伤害自己的丈夫来阻止婚礼的进行,因为她爱他。
她这场婚姻中是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弱者,尽管她曾烧过罗切斯特的房间表达过自己的不满,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弟弟因为毕竟失去了认知能力,曾经撕毁过简爱的面纱,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她在这场婚姻中不幸的事实,她从一开始被父亲交给罗切斯特,到后来被丈夫从厌恶到抛弃,整个过程她没有丝毫自主的选择,所有的反抗在这些面前变成无效,她失去了作为一个妻子应该拥有的和丈夫的幸福的生活,而在那个时代来讲,这个女人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就等于失去了一生。
三、悲惨的结局
伯莎的第二次正面出场可以看出被关之后的伯莎被折磨的状态,未嫁的伯莎充满朝气,有着无数年轻人的簇拥爱慕,而此时的伯莎却已面目全非,书中透过其他人的眼睛写到“在房间另一头的暗影里,一个人影在前后跑动,那究竟是什么,是动物还是人,粗粗一看难以辨认。它好像四肢着地地趴着,又是抓又是叫,活像某种奇异的野生动物,只不过有衣服蔽体罢了。一头黑白相间、乱如鬃毛的头发遮去了她的头和脸。”如同野生动物一般的伯莎,可以想象伯莎被关的时候遭到了怎样的虐待,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余年,也无怪乎最后伯莎选择那样惨烈的方式走向死亡。伯莎的第三次出场便是死亡,同样也是通过别人的口进行描述的,她放火烧了整个桑菲尔德府,自己一个人跑到屋顶,大声呼喊,在罗切斯特赶去救她时纵身一跃选择死亡,她在无奈和绝望中选择让整个桑菲尔德陪着她一起走向死亡,她对她的丈夫又爱又恨,却无可奈何,她在屋顶最后的呼喊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发出自己的诉求,可惜依然没人能听得懂她在说什么,没人能理解她十余年来遭受折磨的痛苦,没人能理解她内心的绝望与呼喊,她最后这样绝望的、孤独的、惨烈的死去为她悲惨的人生画上了一个令人叹息的句号。
四、孤独的失语者
看完全书,我们可以发现伯莎本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的大部分故事都是通过别人的感官来讲述的,简爱第一次听到的“古怪、清晰、拘谨、悲哀”的叫声,弟弟梅森受伤后的形容“她就像一头雌老虎那样撕咬着我”,还有罗切斯特夸张的形容“一个恶劣、疯狂、没有人性的伴侣”,以及罗切斯特所叙述的关于伯莎的一切恶劣行径,即使对她曾有过正面出场的机会,然而患病的她只能做出别人不理解的肢体动作和正常人无法听懂的哀嚎、笑声和呜咽。对于自己遭受的一切,可怜的伯莎说不出一句话来反驳,因为她已经失去了说话的地位和身份,更何况她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她能说话,也不会有人愿意耐心倾听她所说的话,她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语者,无法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无法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关爱,这正是伯莎最可悲之处,她不仅失去了作为一个妻子的权利,还失去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权利。
结语
伯莎的悲剧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家族遗传病,因为丈夫无情的抛弃,这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社会原因,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伯莎是一个可怜的失语者的形象。
第四篇:论文 文献综述
广告英语语言特色探析
摘要:广告英语作文一种应用语言,已经逐渐从普通英语语言中独立出来,发展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炼、生动、活泼等风格的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它不仅在词语的运用‘句型的谋划上巧妙精细,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为讲究,从而产生独特的宣传效果,有效地影响受众对产品的态度,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关键词:广告英语;词汇特色;句法特征;修辞手法
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广告主有计划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推销商品、劳务、宣传各种启事或观念的信息传播手段。广告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行动的心理功能,并能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学功能。
中国加入WTO后,中西方贸易的日益频繁,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同时大量的中国商品也出口到国外市场,市场的竞争使广告的使用更加频繁,广告大战几乎趋于白热化,忧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而成了许多国家推销商品的广告语言,形成了广告英语这一比较特殊的英语文体,它也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广告英语作为这种应用语言,受多门学科的诸多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从英语语言学角度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在选词撒会难过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这些语言特点使广告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说服力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别具一格,如语意双关、文字游戏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平淡中显新奇。广告语言在形式上极具鲜明特点,或行文平整,对仗押韵,或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或一鸣惊人、耳目一新,有耐人寻味、久久不忘之效。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做为一种应用语言,广告英语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语体,广告英语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已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的重要方面,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通过收集大量的有关广告英语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探析英语语言在广告词中的有关资料中,通过本人的总结得出:多数资料主要从广告英语的词汇特色,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应用语言与普通英语的区别,并慎重对待英汉广告语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的差别。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首先,一则绝妙的广告是设计者匠心独运,精心雕琢的心血之作,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一字传神。它在有限的空间、时间、篇幅内
传播信息,建立形象,刺激消费。因此,阅读和欣赏精彩的广告,了解其语言特色,对我们提高语言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对英语语言的审美意识。其次一则成功的广告可以吸引人们对商品的兴趣,便于消费者根据广告提供的信息及时找到自己需要购买的商品,丰富、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人们的消费潮流。最后,广告作为争夺市场的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拓宽国内、国际市场,有效地宣传企业的产品,增加厂商的利润。
正是在这种背景和研究意义之下,本人在数据搜索中,主要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在搜索过程中,本人主要采取输入“题名”为主要的搜索方式,如需要广告英语方面相关的文献、论文及观点,本人就会在“检索词”里输入“boby language”,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查阅者两种途径,本人就可以获得756篇有关文献资料,但实际上课提供本人实际需要的可能最多只有50篇。
在所借鉴参考的文献几书目中,本人根据需要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细分,对此主要将它们分为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简述:
<一>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词汇特色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这一部分涉及的文献主要是为了研究广告用语的词汇方面具有的特征,为了寻求强有力的实例支持,相关主要文献有:
1.Leech.Geoffrey N.:《Advertising in English》
在本书中英国语言学家G.H.Leech(1966)对广告英语中的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做了研究,其中动词按其频率高低依次排列,前二十个分别是:make, get, give, have, see, buy, come, go, know,keep, look, need, love, use, feel, like, choose, take, start, taste。这些高频动词均为单音节词(monosyllable)。这些单音节动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可以说是英语中的核心词汇,易读易懂、意义明确。易于为人接受。同时让受众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合兴趣,又有助于强调广告的主题
2.陈贇贇: 《广告英语的高频动词及其词组的研究》
作者指出,动词是增加广告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试图探究广告英语中高频动词的特点以及动词词组的相关特征。该项研究结果试图为两个问题提供实证依据:(1)广告英语中最常见的动词有何特点?(2)为什么广告英语中的动词词组多以一般现在时和主动语态出现?这一分析结果不仅可以给英语广告的创作者以及英语学习者增进知识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增强对语言的认知和运
用能力。
3.郭贵龙 :广告英语中造新词的时效、方法及汉译
笔者对如何体现现代广告英语中生造新词的时效性;如何生造新词,翻译生造新词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概况了广告英语模拟新造词的几种方法:简化拼写创造广告英语新词、巧用错拼创造英语新词、使用前缀和后缀生造广告英语新词、合理组合创新广告英语新词组、虚构复合前置修饰语创新词、借用外来语创造生词。拼凑广告生造词增强了广告的“记性价值”、“审美价值”及“情感价值”。
<二>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句法特色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1.韩礼德,哈桑 ::《英语的衔接》
广告英语语篇的构成机制不同于其他语篇的构成机制广告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引人注目,通俗易懂,并且要使人读后印象深刻。正是这些需要使广告语篇的衔接机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语篇的衔接机制,而是形成了自己的衔接风格。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两种。语法衔接又分为四种: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词汇衔接也分四种:重复(repetition)、同义P反义(synonymyPantonymy)、上下义P局部—整体关系(hyponymy mer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王小芳 :《广告英语标题的句法探析》
本文旨在从句法层次方面对英语广告标题的特征作出分析探讨,在句型方面作者具体表现在简单句、主动态、祈使句、陈述句、省略句及感叹句等运用,使广告英语具有文字简洁别致、措辞独特新颖,句式精彩纷呈。
3.古玉芳、雷云 :《广告英语主题句的简约原则》
作者认为广告主需要承担广告费用,因而简约就成为经济原则在广告业中具体体现,经济原则是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对于语言而言,主要是尽量使用较少的、省力的语言单位来尽可能多的传递信息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广告语言的常用手段之一就是省略。本文从词汇、句法及文化语境方面进行了省略句式的分析,在简约原则指导下的省略,是英语广告主题句中非常常见且值得重视的现象。
<三> 论证广告英语语言的修辞手法方面的文献、论文及相关观点简介
1.布占廷 :《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修辞探微》
作者指出,为达到最佳宣传效果,广告口号中大量运用头韵的修辞手法。文中把头韵修辞细分为词首辅音的重复、词首辅音连缀的重复、词首元音的重复、词首音节的重复、词首字母的重复、词首字母重复但是发音不同、相近发音的重复、非重读音节中或音节的中间或末尾。同时还阐述了构成头韵多用力量强的爆破音、摩擦音等,具有一定的语音象征性。本文结合大量的语料,就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的种类几押韵辅音的分布特点展开讨论。
2.刘晓霞 :《论广告英语双关语语用功能与技巧》
作者认为在众多修辞手法中, 最受欢迎并且引起广大学者与研究者注意的的是双关语,作者把双关分为一词多义双关、同音异义双关、仿拟双关、语法双关等。双关语的运用, 能打动人心, 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但从语用学的角度去分析双关语,它违背了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中的第四种, 即说话人公然不执行某一准则。运用恰当的双关语能产生幽默、风趣、经济和警告的作用, 使人享受语言的美。
3.周结:《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色》
广告英语中修辞手法运用频繁,本文着重探讨了广告英语中比喻、仿拟、双关押韵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特色。广告英语的词法和句法以多种不同形式表现,构成了广告英语语言浓缩精炼简洁扼要创意新颖生动别致富于幽默韵律优美等他的,使广告语言成为人类社会展现语言艺术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本论文作者研究撰写论文时一些参阅借鉴的书籍专著、相关文章及学术期刊,这些资料主要是与广告英语相关的一些知识,与本论文研究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这些资料大部分涉及到具体的广告英语并提供了许多的实例。本人对广告英语语言特色不得不参阅和综合这些专业大家的文献资料,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资料多是专业人士或行业权威的成功论著,也是众多相关课题研究的主要参阅借鉴对象,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在这些资料中,相关到广告英语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包括词汇特色、句法特征和修辞手法都对本论文以后极大的参阅价值。广告英语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其研究范围和角度都很宽。就目前来说,无论是专业人士或行业权威对广告英语的研究都全面且深刻,但是广告英语复杂且多变,对其研究空间还是相当大。
参考文献
[ 1] 陈贇贇.广告英语的高频动词及其词组的研究[J].安徽。安徽文学。2009
[ 2] Leech G N.Advertising in English [ M].Lond on: Longman ,1966.[ 3]郭贵龙.告英语中造新词的时效、方法及汉译[J]培正商学院报.2004
[ 4] 赵静.广告英语[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5]韩礼德,哈桑英语的衔接[M]外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 6] 布占廷 广告英语口号中头韵修辞探微[J]东方论坛 2010
[ 7]古玉芳、雷云 广告英语标题句的简约原则[J]网络财富 2010
[8]周结 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色[J]咸宁学院学报 2010
[9]刘晓霞 论广告英语双关语用功能与技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0]王小芳 广告英语标题的句法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1]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第五篇:论文文献综述
一、马克昌的观点。马克昌在《刑法学》中认为两罪的区别主要有:“
1、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必须是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4种人;而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包括犯人。
2、客观行为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即是以利用职权或国家权力为前提条件,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进行告发,且行为的实施不要求必须利用职权进行。而且,国家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权诬陷他人的,则要从重处罚。
3、手段方法不同。报复陷害的手段,既可以用捏造事实(不能是犯罪事实)的方式进行报复,也可以利用客观存在的某种对被害人不利的事实进行报复,而诬告陷害罪必须是以捏造犯罪事实的方式进行。
4、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5、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是以楔私愤报复他人为目的,而诬告陷害罪则以使他人受刑事处分为目的。”[1]
二、袁广林的观点。袁广林在《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中认为两罪的差异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主体,可以使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报复陷害罪的客体仅仅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3、犯罪行为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犯罪,但诬告陷害罪是通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的方式借助司法机关的权利达到侵害被害人的目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报复陷害罪则是行为人本人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自身职权、假公济私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整治。
4、犯罪行为侵害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对身份、地位等没有任何要求,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必须是对行为人提出张国斌、宋志伟的人。
5、犯罪的构成对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诬告陷害罪只要行为人捏造的犯罪事实为司法机关知晓就构成即遂,而不论被害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了一定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造成危害后果或后果不严重不构成犯罪。”[1]
三、兰惠君、周伟萍的观点。兰惠君、周伟萍在《浅论诬告陷害罪》一文中对两罪的区别阐述为:“
1、不同:报复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是一切公民。
3、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是一般主体。
4、行为表现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
5、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是一般报复目的;诬告陷害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2]
四、张国斌、宋志伟的观点。张国斌、宋志伟在《诬告陷害罪 报复陷害罪》中认为两罪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是一般公民。而报复陷害罪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报复陷害的主体。
2、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可以是国家干部,也可以是一般公民。而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特定的,依刑法规定,必须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检举人以及举报人、执法人、证人。
3、告陷害的最终目的能否实现,不取决于诬告陷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行为,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可以直接通过行为人自己的行为来实现。
4、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最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的犯罪行为,但是其犯罪手段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运用国家权力的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对诬告人进行刑事追究,只能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因此,诬告陷害罪的行为人是以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的办法企图借助于司法机关的权力,达到使被害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报复陷害罪则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利用职权之便指使要挟他人利用职权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上、经济上的、行政上的整治。
5、两种犯罪的构成对于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按照法律规定,诬告陷害罪,主要行为人实施了捏造犯罪的事实,并向司法机关和有关机关告发的行为就是犯罪既遂。至于被诬告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是否造成了某种危害后果,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但是是否造成了危害后果及后果的轻重、大小,在量刑时应作为情节予以考虑。而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的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者后果不严重则不构成犯罪。”[1]
五、王敏的观点。王敏在《报复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中认为两罪的区别在于:“
1、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者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则不需要利用职权。
2、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
3、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
4、陷害的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的受害人仅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而诬告陷害的受害人可以是任何人。”[2]
关于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的讨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专家对两罪的区别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两罪都同时具有陷害的渊源,容易产生混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区分:
一、两罪客体的界限
依据刑法的规定,两罪侵犯的都是复杂客体,其中都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是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依法享有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和举报权;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从侵犯的对象看:报复陷害罪侵害的对象则是特定的,必须是对行为人提出控告、申诉、批评、举报的人;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对象是任何人,对身份、地位等没有任何要求。
二、两罪客观方面的界限
两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陷害行为,但报复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是利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和申诉人等侵害对象进行打击报复,其中行为人滥用自己的职权是必不少的要件;诬告陷害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单位告发。
三、两罪主体的界限
报复陷害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靠职务实施的犯罪,具有职务性,其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该罪的主体,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公民,比报复陷害罪广。
四、主观方面的界限
两罪都是故意犯罪,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有陷害他人的目的,但是行为人产生陷害目的的内心起因不同。报复陷害罪的行为人是因为被害人依法行使控告、申诉、批评、举报等民主权利,直接或者间接的涉及行为人的利益而产生报复意图;诬告陷害罪的起因则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的、生活的目的,有的是出于政治斗争之目的等。
五、两罪构成要件的界限
犯罪的构成对行为结果的要求不同。诬告陷害罪只要行为人捏造的犯罪事实为司法机关知晓就构成即遂,而不论被害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是说,报复陷害罪并不是情节犯;报复陷害罪则要求行为人的报复陷害行为必须造成了一定后果,才能成立,如果没造成危害后果或后果不严重不构成犯罪。
六、行为表现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
七、犯罪行为内容不同。诬告陷害罪和报复陷害罪虽然都是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犯罪,但报复陷害罪是行为人本人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利用自身职权、假公济私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政治、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整治;诬告陷害罪则是通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的方式借助司法机关的权利达到侵害被害人的目的,行为人本人没有司法权,不能直接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
八、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和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枉受刑事追究。
九、犯罪手段不同。报复陷害罪必须是基于职务,滥用职权或者假公济私;诬告陷害罪则不需要利用职权。
综上,国内学者对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尚未达成共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今天,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明确此罪与彼罪对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具体的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