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04: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篇: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

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篇: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设计人:刘俊杰

二、课题:传染病及其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难点: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和家人共同填写教材中的表格。教师:准备常见传染病的数据、挂图或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填写P68的表。就你所知道的疾病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学完了本节内容,你就可以成为传染病的小专家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自学指导一:

阅读46页并观察47页图V-1,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

2.结核杆菌能够引起-----------;HIV病毒(艾滋病病毒)能够引起------------;蛔虫卵能引起------------。肺炎球菌能够引起------------------。SARS病毒能够引起----------------。

3.引起传染病的-------------、-------------和-------------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指导二:

分析47页的资料及48页图V-2,出示自学思考题:

1.分析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感冒?

2.资料二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建议同学们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加以说明。并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1.流行性感冒是通过------------、------------传播的。流感流行经过了----------------、---------和-------------三个环节。

2.肝炎是通过-------------传播的。肝炎流行经过了-----------------、-----------等传播途径和-----------------三个环节。

3.总结出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这三各基本环节。缺少其中--------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4.传染源:能够传播----------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该病的人群。5有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如---------;有些是通过饮食传播,如--------;有些是通过接触传播,如-----------;有些是通过生物媒介传播,如---------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后教点拨: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同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3.要经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自学指导三:

阅读48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49页图V-3,回答下列问题: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和----------三个方面。

2.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为重点;对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为重点。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小节本节内容:学生总结(5)当堂训练:

1.引起传染病的、和 等生物,称为病原体。2.下列动物中,是病原体的动物是()A.蛔虫 B.蚊 C.蝇 D.鼠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A.病菌、病毒和寄生虫 B.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病人的排泄物 D.环境中的污染物 4.传染病的特点是()

A.由病毒引起的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通过呼吸道传播 5.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A.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 D.未曾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 6.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候是()

A.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 B.发病中期,病重的时候

C.发病末期,病要好的时候 D.病好后,病症刚刚消失的时候 7.消化道传染病大多发生在()

A.冬春两季 B.秋冬两季 C.春夏两季 D.夏秋两季 8.正在患病毒性肝炎的人属于()

A.病原体 B.易感人群 C.传播途径 D.传染源 9.城镇限制养狗的措施是为了预防()

A.消化道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10.为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血液制品,其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11.禁止随地吐痰,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者都是 12.某医院接受一位传染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者都是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初二生物:《免疫》教学设计(苏教版)

第三节 免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不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课堂上应尽量采取淡化概念、联系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Flash动画、卡通图片、激发学生课上深入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关注社会的意识。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快乐,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锻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及处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懂得健康的生活,珍爱生命。2 关心他人的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对理论想强的知识,教师的语言尽量要贴近现实,尽量让学生接纳,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课时计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Flash动画,制作课件,准备表现免疫功能的形象卡通示意图。学生: 课前调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了解自己出生之后都接种过那些疫苗,打过 那些预防针及其作用,参考教材81页分小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通过调查相关信息,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一些免疫与计划免疫方面的医学知识。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提问:1 什么是传染病?

病原体都包括哪些? 三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使人体产生个种疾病,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患病,并且能够健康的生活,这就是因为人体具有多道免疫的防线,阻碍了病原体侵入人体,那么人体到底有几道防线?有什么功能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 免疫

设计意图:结合前两节的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有的放矢。抓住本课的相关切入点立刻转入教学环节中。教师:大屏幕展示教学目标。四 讲授新课: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教师:大屏幕展示卡通图片“人体免疫的作用”(三个)学生:观看图片并且小组讨论,人体免疫还有哪些功能?

教师:人体好像是一座城堡,将病原体比喻成入侵的敌人,那么联系一下你自身的实际,分析人体抵御敌人入侵的防线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分析讨论,人体的几道免疫防线以及其功能。

教师;: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采取自学的方式,初步理解三道防线的组成。(提问)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信心,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轻松的了解免疫的功能,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教学的开展。

过渡:人体有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道防线 教师:大屏幕展示“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皮肤的结构图,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以及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的动画。(学生观看动画,思考并总结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教师:如人的第一道防线被病原体攻破,我们不怕,因为我们还有第二道防线。

播放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溶菌酶的杀菌动画,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病菌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小组讨论并总结第二道防线的功能)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同学们发现没有,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有个共同的特点是?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设计意图:再讲授中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同时利用很形象的动感图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心情舒畅,才敢想、敢说、敢问。

教师过渡:当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时,前两道防线没有阻挡住敌人的强烈攻击时,那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身体还有第三道防线。

活动二

学生观看教材插图,并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第三道防线组成以及功能。

教师:播放Flash动画,“免疫器官的位置和作用”“免疫细胞的作用”教师在结合学生接种过牛痘的生活实际,由此引出“抗体,抗原”的概念,并讲解它们的区别。(以天花为例)最后让学生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特点。(特异性免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第三道防线的知识进行理解,梳理,将知识巩固,加深记忆。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

设计意图:第三道防线的知识多,概念多,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所以选择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教师的语言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可以清晰的直观的将第三道防线的功能特点等知识一一解析。再先观察图片,利用动画讲解,最后以经典实例——天花,加深了学生对抗体和抗原的理解和区别。这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过渡:师生共同讨论,通过什么途径人类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得免疫能力?

(二)计划免疫

活动三:小组交流课前调查结果,并完成讨论:本地计划免疫的实施有哪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

教师:展示“计划免疫的概念、意义,四苗免疫,以及几种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 教师:大屏幕展示,图片,资料(非洲儿童、中国儿童),通过对比,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体验自主获得知识的喜悦,在老师的指导下,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给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先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做出的努力,在对比中感受只有国家富强了,经济发达了,人民的健康才能保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课堂小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归纳出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实际上生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展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特点的表格给予最后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完成了本节课知识网络的构建。知识内容很醒目,有利于学生回忆知识。六 巩固练习

大屏幕展示练习题(选择)

教学反思:通过实际生活的事件入手分析,不但能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达到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热情,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学中人体三道防线的动画展示,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创设了一个知识呈现方式的新平台。最后教师的小节,不但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还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其它生物知识打下情感基础。

第四篇:专题复习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传染病以及预防

一.填空:

1.传染病是由致病的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________的疾病。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性。

2.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物。下列各项中,不是病原体的是()A.肝炎病毒 B.痢疾杆菌 C.蛔虫D.传播疾病的蚊子.苍蝇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1)传染源:能够散播____________的人或动物。

具体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 ____________到达 __________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______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传染病的三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非典”期间,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 ______________。

(2)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这项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要让健康人和病人接触,并对其进行注射____________,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这属于 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属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2.以下各项预防和控制“甲型HIN1流感”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B.室内经常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3.2009午5月.四川省对进入我国的患有甲型HlNl流感的一个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染病的角度,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杀死病原体

4.某位医生在抢救“甲流”患者时,不幸自己感染上该病。那这位“甲流”患者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他属于()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5.在发生甲型H1N流感期间,我国政府对归国人员进行体温测试,对发热者进行隔离观察,这一措施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6.2005年初,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区发生了禽流感,预防人员迅速行动,灭杀,深埋了发病地3000米以内的所有家禽,其目的是()

A.消灭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7.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8.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

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

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

9、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制传染源的是()

A、饭前便后要洗手B、对空气进行消毒

C、杀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D、杀灭除尽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疯狗

通过以上练习你有何总结:

1、“非典”流行期间,公共场所都要定时喷洒消毒药水,这种做法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消灭传染源D、切断传播途径

2、在流行感冒期间,班上很多同学患病。为了防止其他同学被传染,老师每天用醋熏蒸教室。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都不是

3.坚持饭后洗手,可以预防多种传染病。这项措施在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三项都不是

4、商务部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不得销售散装冷冻水饺、汤圆等速冻食品。新标准规定:速冻米面食品必须真空包装。从预防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该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控制病原体

5、某同学吃了不洁净的红苕而患了蛔虫病,不洁净的红苕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

A、病原体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传染源

6、某人吃了苍蝇接触过的食物,得了传染病。苍蝇是这种传染病的()

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者D、病原体

7.2008年5 月 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发生。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增强免疫力

8.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

A、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9.从预防传染病措施来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属于()

A、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练习你认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2010福州)今年4月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部门在灾区开展了大面积的麻疹、甲肝等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看,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2.为了防控甲流,教育部门纷纷决定各校暂不举行开学典礼、取消军训,这种措施属于

A 切断传播途径B 控制传染源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强免疫力

3.我国政府为在20世纪末在我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近几年来,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人工免疫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4.(2010长春)针对甲型HIN1流感的流行,长春市从2009年10月开始分批次为广大市民接种甲流疫苗,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5.甲型HIN1流感的流行期间,许多人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加强体育锻炼,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6.时下,饲养狗、猫等宠物成为时尚,同时也来了狂犬病传播的陷患。人一旦被狗、猫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那么,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保护易感人群B.抗原、控制传染源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通过以上练习你如何理解保护易感人群?

7.(2010深圳)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B.⑤②③④①C.①⑤④③②D.⑤④①③②

免疫练习题

一.填空

1、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指_________________,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指体液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杀菌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___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吞吃消化。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建立的,对多种__________都起防御作用,叫_______________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只针对某一特定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起作用,叫做____________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_______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_。

免疫的功能:

(1)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细胞。

(2)抵抗_____________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清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把疫苗____________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对特定_____________的抵抗力。免疫不总是对人类有益: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往往会出现___________现象;当抵抗抗原入侵 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引起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皮肤能防止病菌侵入人体,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青霉素过敏现象B、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C、白细胞清除病原体D、得过麻疹后不再患麻疹

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3.牛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伤口愈合,原因是:()

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B.唾液呈碱性可杀菌

C.唾液中含有溶菌酶D.唾液中含有黏蛋白

4.下列人体的消化液中,既有消化作用,还有免疫作用的是()

A.唾液和胃液B.肠液和胆汁C.胃液和肠液D.胆汁和唾液

5.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和腺细胞,能够黏附异物(包括病菌),形成痰,排

出体外,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哪些 ?有何作用?

6.血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从而使病菌溶解。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将多种病原体吞噬。这些免疫都属于

A.后天性免疫B.计划免疫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7.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D.注射乙肝疫苗

人体的第一道防和第二道防线为什么称非特异性免疫?

8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剌激产生的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9.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

A.抗原和抗体B.抗体和抗原C.抗原和抗原D.抗体和抗体

10.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有抵抗力,这是因为他(她)的体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

A.传染源B。病原件C。抗原D.抗体

11.卫生部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A.抗体B.抗原C.病毒D.溶菌酶

12.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传染源

13.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乙肝疫苗对于被接种的人来说是()

A.病原体B.传染源C.抗体D.抗原

14.(2011·潍坊)当有人不小心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医生会给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使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直接失去致病性。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15.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 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D.移植的外来器官

16.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建立起免疫。

A.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B.第二道防线、特异性

C.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D.第三道防线、特异性

通过8至15题你总结一下什么是抗体?抗原包括哪些物质 ?

17.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B.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

C.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18.下列情况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B.溶菌酶溶解病菌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杀灭病菌

19.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20.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 特异性免疫

2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体液的杀菌作用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

22.2009年甲流肆虐之际,在疫苗不能充足供应的情况下,威海市政府首先为医院医护人员和学校师生提供了甲流疫苗。甲流疫苗和注射甲流疫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23.(2010浙江温州)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消灭天花,所以许多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接种天花疫苗属于。

(2)从免疫角度来看,天花疫苗称为。这种免疫称为23.(2010徐州)今年春季,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部分省份和地区也发现了一些确诊病例。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专家建议,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要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入手;要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传染病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从组成上看,病毒一般 都由两部分组成。

(2)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国对所有入境人员的身体状况都要进行严 格检查,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3)目前,科研人员正在抓紧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旦成功,人们将通过注射 疫苗而产生对该病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

第五篇:初中生物复习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本章综合解说

本章内容概览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某些传染病至今还不能被有效地控制,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学习传染病时,首先根据具体实例认识传染病及其特点,然后通过分析具体的传染病实例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制订出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可以提高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学习免疫时,首先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又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然后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使我们对免疫有了一定的理解;最后又介绍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这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传染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及功能。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4.计划免疫与艾滋病。

难点

1.如何防治传染病,说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4.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本章学法点津

传染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给人们的身体、心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应充分了解其特点。对于传染病的特点、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可结合一些常见传染病以加深理解。因此,在学习时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亲自去调查、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和如何预防不同的传染病。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以及免疫的功能时,可结合教材的插图帮助理解;通过比较免疫的最初含义和现在的认识,认识免疫的概念;结合平时进行的预防接种,认识计划免疫。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埃博拉病毒(图8-1-1-1)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再次暴发,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而且蔓延速度惊人。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能这么疯狂地传播?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预防呢?

图8-1-1-1

学习目标导航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相关知识链接

1.细菌和真菌中的某些种类寄生在动物体表或体内,并从所寄生的个体内吸收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动物生病。病毒在生物圈分布广泛,营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一些病毒类疾病可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防治。

2.痰是气管内黏膜分泌的黏液以及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形成的。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72页)

疾病

名称

流行性

感冒

肺结

病毒

性结

膜炎

齿

蛔虫

是否患

过此病

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是否是

传染病

能够传染的疾病具有使人致病的病毒或细菌等;如何预防传染病?

知识点一

什么是传染病?

1.传染病

(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拓展

①非传染病和传染病的区别

a.非传染病是由患者自身的组织、器官等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引起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关键是看是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否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具备以上两点便是传染病,不具备便是非传染病。

②传染病的传播还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a.有的传染病受地理条件、气温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

b.有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一年内呈季节性升高。这些传染病与温度、湿度的变化有关,如流感在冬、春季节多发。

2.教材第73页“插图”全解(图8-1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

(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能引起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侵染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可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2)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可引起艾滋病,艾滋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通过分娩、哺乳等也能传给婴儿。能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的缺陷,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

(3)蛔虫卵和蛔虫:蛔虫属于寄生虫,能使人类患蛔虫病。蛔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线形动物,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对人体危害很大。蛔虫病主要以口吞入受虫卵污染的食物的方式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进入口中。

拓展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将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

种类

主要传播途径

举例

呼吸道传染病

空气、飞沫

流感、肺结核

消化道传染病

饮水、食物

蛔虫病、细菌性痢疾

血液传染病

吸血的节肢动物等

乙型脑炎、症疾

体表传染病

接触

狂犬病、破伤风

例1

(2015·浙江湖州)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恶性肿瘤

B.糖尿病

C.艾滋病

D.白化病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各选项中,艾滋病属于传染病。

知识点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教材第73页“资料分析”全解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

①病原体: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

②传播: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

③感染者:接触过流感患者的人,都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小孩更容易患流感。

(2)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①病原体:甲型肝炎病毒。

②传播:可以通过患者的食具等传播。

③预防:为了防止肝炎的传播,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等。同时,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也有利于预防一些传染病的传播。

讨论

(见教材第74页)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

3.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图8-1-1-2)(重点)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图8-1-1-2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和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如携带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鸡是人禽流感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如西尼罗热就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例2

图8-1-1-3为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乙的血液,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

图8-1-1-3

(1)在此过程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别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蚊子

B.甲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C.甲和蚊子

D.蚊子和乙

(2)乙在患乙型脑炎前后的身份分别属于()

A.易感者、传染源

B.传播途径、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

D.易感者、传播途径

【答案】(1)C(2)A

【解析】(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本题中,传染源为患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甲,而蚊子属于传播途径。(2)在蚊子没有将病毒传给乙之前,乙对乙型脑炎没有免疫力,故乙属于乙型脑炎传染病的易感者;在被蚊子传播了病毒后,乙患了乙型脑炎,并且可以向外散播病原体,乙这时就由易感者变成了传染源。

知识点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重点难点)

传染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才能流行起来,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因此,切断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预防传染病。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这样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人群来说,应该积极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2.教材第75页“插图”全解(图8-3

传染病预防措施举例)

在图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右中图示所采取的措施:在疫病的防疫期,对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或产品进行消毒或焚毁处理、对相关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左上、左中和右下图示所采取的措施。左上: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戴口罩出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感染人的机会,有效地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左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肥皂虽然不能完全杀灭病原体,但用肥皂洗手可以减少皮肤上的病菌数量,从而降低病原体对人体的感染几率,有效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右下: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污水处理、饮用水消毒等可从根本上消除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疾病。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左下和右上图所示采取的措施。左下: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使易感人群远离传染病的威胁,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右上: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点拨

正确区分三种预防措施

针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针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其余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预防传染病要采取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难点)

(1)具体要求:在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2)举例: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性传播疾病,如由淋球菌引起的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例3

(2015·江苏盐城)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派出的防疫工作人员在灾区安置点喷洒消毒剂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消灭病原体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解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卫生防疫人员在灾区安置点喷洒了大量消毒液,目的是杀死空气中、病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其他附着物上的病原体,防止病菌通过环境中的生物或者空气媒介传播疾病,所以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四

教材第77页“调查”全解(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1.目的要求

(1)练习调查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2.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途径、调查内容等。

(2)选择调查范围。可访问当地医学院校的老师、医院和防疫站的医务人员等;也可以从当地的报纸、刊物、书籍、电视节目,以及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的资料。

(3)选择调查内容。可参考以下内容任选一项或多项:①当地常见传染病以及这种病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和近年来的传播流行情况和原因;②以前未有过,近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的基本情况;③当地某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④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⑤人们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看法和态度等。

(4)分组。4〜5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5)做好调查记录。根据设计好的调查提纲,边调查边记录,记录要全面、详细、实事求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而取舍。

(6)写出调查报告。组长汇总小组成员的调查记录,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写明调查人、调查时间、被调查人或资料来源、调查提纲、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7)汇报和交流。在班级内展示小组的调查报告,相互交流、讨论学习。

3.注意事项

在没有老师带领和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学生不得擅自前往传染病医院、病人家庭等处进行调查,以免染上传染病。

讨论

(见教材第77页)

1.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2.提示:根据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总结当地常见的传染病,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原因,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预防这些传染病的流行。

3.传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家人(或他人)接触,尽量不要外出,所居住的场所要经常消毒、通风,使用的生活用品和餐具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最好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去接受治疗等。

4.应该关心和帮助传染病患者和他的家人,不要歧视和孤立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

例1

下列关于传染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

B.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C.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都属于传染病

D.传染病在人与人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不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答案】D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艾滋病和乙型肝炎都是由病原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题型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例2

埃博拉病毒是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而且蔓延速度惊人。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通过与动物接触而传染给人的。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等就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感染。那么,健康人、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患者的体液、埃博拉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答案】D

【解析】健康人对埃博拉病毒没有免疫力,容易被感染,属于易感人群;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能够散播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健康人接触了患者的体液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因此病人的体液属于传播途径;埃博拉病毒属于该传染病的病原体。

题型三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例3

(2016·山东日照)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答案】C

【解析】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使其具备抗病能力。所以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者。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混淆病原体、传染源和媒介生物

病原体、传染源和媒介生物都是生物,区分三者主要看属于哪类生物。

(1)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能使人或动物患传染病。

(2)传染源是人或动物。传染源具有三个特征:①患传染病;②携带病原体;③能够散播病原体。

(3)媒介生物只携带和传播病原体而不患传染病,它们属于传播途径。例如,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蚊虫叮咬人畜而传播,患有西尼罗热的人或动物属于传染源,西尼罗热病毒是病原体,而蚊虫就是媒介生物。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项措施?()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进健康

【答案】C

【解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能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综合提升训练

1.(2015·四川广元)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流行性感冒

C.糖尿病

D.淋病

【答案】C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糖尿病不属于传染病。

2.(典型例题剖析例3变式)(四川乐山)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下列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措施的是()

A.洁身自好和避免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预防艾滋病

B.对肝炎患者划分专门的活动区域并进行及时治疗

C.地震和洪灾发生后,在灾区及时喷洒消毒液

D.养成室内通风和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答案】B

【解析】A、C、D项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项属于控制传染源。

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下列关于防控手足口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因此,做好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②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消毒,这样做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③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④学校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做到早报告、早诊治、早隔离,这样做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⑤人类对手足口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没必要采取防控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4.在接触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时,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防护装备,这一措施属于()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清除病原体

【答案】A

【解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医护人员也是易感人群,对其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四川自贡)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下面各组生物中,都属于病原体的一组是()

A.麻疹病毒和艾滋病病人

B.流感病毒和蚊虫

C.结核杆菌和蛔虫

D.血吸虫和患禽流感的鸡

【答案】C

【解析】麻疹病毒是病原体,艾滋病病人是传染源;流感病毒是病原体,蚊虫属于媒介生物;结核杆菌和蛔虫都属于病原体;血吸虫属于病原体,患禽流感的鸡属于传染源。

6.图8-1-1-4是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8-1-1-4

(1)写出此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______、B.

______、C.

______。

(2)据图推测,该传染病是通过______传播的,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

(3)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别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

①预防接种:______,②发现传染病患者早报告:______。

【答案】(1)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2)空气、飞沫

通风、消毒等(3)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解析】(1)由图可知,A可以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B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C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属于易感人群。(2)从图中的传播途径可以看出,该传染病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及时通风、对环境进行消毒等。(3)预防接种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发现传染病患者早报告属于控制传染源。

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I.据报道:一种由吸血昆虫引发的致命疾病——查加斯病(也被称作美洲锥虫病)正从美洲向全球逐渐蔓延,因感染者在患病初期出现与患艾滋病相似的症状——很难被察觉且具有多年的潜伏期,所以有关专家也把它称为美洲国家面临的“新型艾滋病”威胁。

Ⅱ.此病通过一种名为锥蝽的吸血昆虫传播。锥蝽叮咬受害者后,一种“克氏锥虫”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最终进入心脏中生存繁殖。这种病像艾滋病一样,容易通过血液传播,还可能在妊娠和生育期间由母亲传播给孩子。

Ⅲ.在被感染后,患者首先进入急性期,急性期之后会进入一段无症状期,病情表面上会趋于缓和,再经过数年后,患者才会进入重症阶段,出现便秘、腹痛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病症,器官逐渐衰弱,直到崩溃。如果尽早发现,感染者可以通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痊愈。但由于其潜伏期长,加上药物昂贵,这种病几乎成了绝症。

(1)根据以上资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______。

(2)度过急性期处于无症状期的人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哪个环节?______。锥蝽又属于哪个环节?______。

(3)该病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4)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看,对感染者进行药物治疗属于______。

【答案】(1)克氏锥虫(2)传染源

传播途径(3)生物媒介传播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4)控制传染源

【解析】(1)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资料Ⅱ可知,查加斯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故该病的病原体是克氏锥虫。(2)度过急性期处于无症状期的人体内携带克氏锥虫,能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引起其他人患病,故属于传染源。锥蝽体内携带克氏锥虫,而且通过叮咬将其传播给人群,因此锥蝽是传播途径。(3)由资料Ⅱ可知,该病的传播途径有生物媒介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4)对病人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

教材练习解析

1.B

【解析】艾滋病病毒是病原体。

2.B

【解析】对患有人禽流感或怀疑携带人禽流感病毒的家禽进行焚毁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

3.C

【解析】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可通过空气、飞沫等进入人体,引起人患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和飞沫传播。

4.天花尽管已经被消灭,但还有可能“死灰复燃”。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因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等等。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以备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教材预习全解

趣味情景导入

相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图8-1-2-1)在吴国行医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大哭。走近一看才发现,病人背部生了个疥疮,疮口不断流脓淌水,病人全身发热,生命垂危。华佗让大家将泪水收集,用其清洗患者的疮口,并将泪液和几味中草药混在一起,贴敷在病人的患处。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生命垂危的病人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动物在身体受伤时会不断用沾满唾液的舌头去舔伤口,不久伤口就愈合了。

那么,人的泪液和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哪种特殊的物质呢?

图8-1-2-1

学习目标导航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4.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相关知识链接

1.人的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这就是痰。

2.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血液中的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3.传染病流行期间,可以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教材内容全解

想一想,议一议

(见教材第79页)

家养的狗等宠物要定期打预防针接种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能预防狂犬病。这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人一旦被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的狗咬伤,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除了狂犬病疫苗,狗等宠物还可接种预防犬瘟、传染性肝炎、犬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疫苗。

知识点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危害人的健康。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1.教材第79页“资料分析”全解

(1)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动物粪便及健康人鼻咽部,分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能力。

(2)吞噬细胞是人体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能力。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从而使人体免受病菌感染,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或以前患过水痘而已经治愈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容易患病,这说明接种了水痘疫苗或患过水痘而治愈后,体内会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特殊物质,当水痘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这种物质消灭,人就不会患水痘了。

讨论

(见教材第80页)

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当人的身体虚弱而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胸腺、淋巴结和脾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2.第一道防线(重点)

(1)组成:皮肤和黏膜。

(2)功能:①阻挡:皮肤和黏膜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如图8-1-2-2甲所示)。

②杀菌: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③清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可以清除异物,而它们的分泌物——黏液也可吸附细菌和脏物并将之排出体外(如图8-1-2-2乙所示)。

图8-1-2-2

旁栏思考题

(见教材第80页)

皮肤除了具有保护功能之外,还具有体温调节、感觉、分泌与排泄等功能。

3.第二道防线(重点)

(1)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功能:①溶解: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如图8-1-2-3甲所示)。

图8-1-2-3

②吞噬:吞噬细胞广泛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肝脏等)处,像“巡逻兵”一样,时刻监视着入侵人体的病原体。一旦发现有病原体侵入体内,吞噬细胞就会迅速地游向病原体并将其消灭,以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如图8-1-2-3乙所示)。同时,吞噬细胞还可以吞噬自身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

拓展

伤口的化脓现象

吞噬细胞能把侵入人体的细菌消灭在局部,不让它们扩散。例如,擦破的手指,如果处理得不干净,病原体会从破损的地方进入皮肤内,这时,吞噬细胞就会向伤口处聚集,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有时候伤口会出现化脓的现象,这些脓液就是吞噬细胞和细菌“战斗”后的产物,脓液中既有病原体和病原体被分解后的产物,也有吞噬细胞的“尸体”。

4.非特异性免疫(重点)

(1)概念: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其特点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具有非专一性和遗传性。

例1

如图8-1-2-4所示,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图8-1-2-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①是人体皮肤的保护作用,②是人体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③是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④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第三道防线(难点)

(1)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①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它的主要功能是随时监视外来物的入侵,抵抗微生物和其他异物对机体的危害,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②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a.骨髓是免疫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生成白细胞和红细胞等;b.胸腺主要由淋巴细胞和上皮网状细胞构成,上皮网状细胞能分泌胸腺素,胸腺素有刺激淋巴组织生长的作用,并促使其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新生儿的胸腺较成年人明显大,青春期以前生长到最大限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c.淋巴结主要是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的结构,里面有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的吞噬细胞;d.脾位于人体左上腹部,其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也能吞噬异物。

(2)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抗体。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注意

抗原除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外,还包括其他可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等。

(4)作用机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6.特异性免疫(重点)

(1)概念: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2)特点:人出生后,在与病原体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专一性和不可遗传性。

(3)举例:没有得过天花的人,当天花病毒首次侵入机体后,会使人患天花。同时,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会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在人体免疫能力和外界药物等的辅助治疗下,疾病痊愈,天花病毒被消灭,抗体存留在人体内(或机体保留了产生抗体的机能)。当再有天花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内存在的抗体(或机体存在的产生大量抗体的机能)直接作用于天花病毒,从而消灭侵入机体的天花病毒,这个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了。其过程如图8-1-2-5所示:

图8-1-2-5

点拨

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防止疾病产生或使疾病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免疫力。三道防线保卫自身的原理如图8-1-2-6所示:

图8-1-2-6

例2

(安徽淮北)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或胃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

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

C.特定的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

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答案】C

【解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产生特定的抗体抵抗特定的抗原,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规律总结

人体防线有三道,组成功能都重要;

皮肤黏膜第一道,阻挡杀菌和清扫;

杀菌物质溶菌酶,专溶病菌细胞壁;

吞噬细胞专吞噬,它俩搭档第二道;

第三防线有免疫,包括器官和细胞;

胸腺脾脏淋巴结,淋巴细胞它们造;

淋巴细胞功能强,随时监视和抵挡。

知识点二

免疫的功能

1.免疫(重点)

(1)免疫最初的含义: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患过天花或麻疹等传染病的人,由于产生了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很少再患这种疾病。基于这种认识,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但是,随着免疫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提高了。

(2)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重点)

免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如图8-1-2-7所示)。

图8-1-2-7

(1)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维持自身稳定: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们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3.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难点)

(1)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当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当人体免疫系统维持自身稳定的功能过强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进行攻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当免疫监视功能过弱时,可能发生肿瘤。

(2)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免疫功能会把移植的器官视为“非己”成分,即抗原,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移植时,不“匹配”的肾脏就不能移植给患者。

拓展

过敏反应

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如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发生过敏反应后,应先找出过敏原,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且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这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例3

下面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免疫对人体有利无害

【答案】D

【解析】免疫具有三方面的重要功能:①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对人体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如过敏反应等。

知识点三

计划免疫

1.疫苗

(1)概念: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原理: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使用方法:疫苗可经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口服等方式接种到体内,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抵抗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计划免疫(重点)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2)举例: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我国计划免疫的状况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

我国的卫生防疫部门根据我国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免疫程序。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婴儿满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指定的社区医院保健科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按婴儿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

拓展

①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因

疫苗能预防疾病是因为疫苗中的病原体已被杀死或减弱,不能使人得病,但仍具有抗原的特性,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细菌、病毒或它们产生的毒素结合在一起后,使其失去致病能力。抗体产生得越多,预防效果就越好;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越长,预防传染病的时间就越长。一种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的抗体只能和一种细菌、病毒或毒素结合,所以一种疫苗:只能对一种传染病起预防作用。

②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卫生防疫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的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

4.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4

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抗毒素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答案】C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选项中让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而采取的有计划的免疫措施,属于计划免疫。

知识点四

艾滋病

1.艾滋病概述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长期消耗人体营养,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2.艾滋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重点)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病毒存在于他们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3)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3.艾滋病的预防(重点)

预防艾滋病可根据其传播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静脉注射毒品。

(2)洁身自爱,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4.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呼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患者,不歧视和孤立艾滋病患者与HIV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例5

(湖北天门)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患者,我们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态度是()

①友好相处,不故意疏远

②厌恶、躲避、嗤之以鼻

③互相帮助,可以在一起锻炼,切忌碰破皮肤

④对他们进行隔离,视他们为洪水猛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输入含HIV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和自卑心理,我们不应歧视他们,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时注意不要碰破皮肤,以免通过血液传染。

典型例题剖析

题型一

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类型

例1

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的病原体

【答案】D

【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口服抗生素是依赖药物对病原体起作用,不属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例2

(2015·四川内江)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B.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C.免疫不能在人体出生后获得

D.种牛痘预防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有些免疫是在出生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题型二

免疫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例3

(2016·山东威海)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都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都属于抗原;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都是自己身体的成分,一般不会引起免疫反应,都不属于抗原。因此,属于抗原的是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

例4

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使人体能够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B.人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清除

C.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发生休克是免疫功能过弱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D.艾滋病是由病毒侵入使人体免疫功能过弱引发的免疫缺陷病

【答案】C

【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机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健康。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发生休克是由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犯并逐渐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

题型三

艾滋病

例5

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并杀灭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图8-1-2-8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图8-1-2-8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当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会迅速繁殖,这时HIV的浓度会迅速升高。与此同时,HIV的入侵会使人体免疫细胞迅速增多,故此时免疫细胞的数量也会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免疫细胞的作用下,HIV浓度迅速下降。存留下来的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在体内的浓度又逐渐升高,同时在HIV的破坏下,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免疫细胞的数量逐渐下降。

例6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体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1)HIV属于___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某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_______________。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导致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答案】(1)病原体

无细胞结构(或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2)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4)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艾滋病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

【解析】(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因此,HIV属于病原体。病毒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最显著的区别是不具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2)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可以避免HIV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3)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4)由于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再加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较多,所以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较快。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警示

1.误认为免疫只是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人们对免疫的最初认识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提高了。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下,人体成为一个有序的有机整体。

2.误认为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通过免疫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同时还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以维持人体的健康。但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就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从而造成器官移植失败;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等。

3.误认为抗原都是病原体

病原体是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都是抗原,但抗原不一定都是病原体,如用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花粉、移植的器官等。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一般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B.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D.结核病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答案】C

【解析】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般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重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有利于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结核病患者痊愈后,体内产生的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不会马上消失,而是在人体内存留下来。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在器官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等。

综合提升训练

1.小明在患急性阑尾炎时,通过“血检”发现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是()

A.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B.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D.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2015·山东临沂)卫生部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显示,人得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咬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狂犬病病毒属于单细胞生物

B.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病原体

C.人接种狂犬疫苗后,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抗体

D.接种狂犬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病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病毒是病原体;人接种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接种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这种产生特异性抗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3.动物常用沾满唾液的舌舔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的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A.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C

4.预防接种能够预防疾病的原理是()

A.预防接种能消灭体内的细菌

B.预防接种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C.预防接种能提高人体的兴奋性,加强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D.预防接种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

【答案】D

【解析】将疫苗接种到健康人的体内,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针对特种抗原的免疫力。

5.(典型例题剖析例3变式)(2015·四川广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A.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

B.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

C.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D.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

【答案】D

【解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可见A、B、C三项均属于免疫。D项,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属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不属于免疫。

6.(2015·山东威海)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图8-1-2-9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图8-1-2-9

【答案】B

【解析】抗体有消灭抗原的作用,所以随着抗体量的增多,抗原会逐渐减少;抗体形成后会存留在身体中一段时间。选项B正确。

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认识,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制品传播

D.该病成年人居多,与青少年无关

【答案】D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引起的,HIV是病原体,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可以通过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较多,其感染和人的年龄无关。

8.图8-1-2-10为免疫产生的实验探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1-2-10

(1)在上述实验中,______为实验组,______为对照组。

(2)乙组实验说明了鼠的体内产生了抵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体。鼠产生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3)将另外一种病菌注入乙组中经过处理的鼠体内,鼠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存活,其原因是经过处理的乙组鼠的体内只有抵抗____________的抗体,没有针对其他病菌的抗体。

(4)在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

A.甲处理中的“取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内”

B.乙处理中的“取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注入鼠体内”

【答案】(1)乙

甲(2)肺炎双球菌

特异性(3)不能

肺炎双球菌(4)B

【解析】实验中,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甲为对照组,经过特殊处理的乙为实验组。乙组实验中,经加热处理的肺炎双球菌相当于抗原,会刺激鼠体内产生抗体,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特异性免疫,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将另外一种致病菌注入经乙处理的鼠体内,鼠不能存活,因为其体内的抗体只能抵抗肺炎双球菌;接种疫苗可使人产生相应抗体,相当于乙过程。

9.据图8-1-2-11回答下列问题。

图8-1-2-11

(1)图1所示的是_________的保护作用,图2所示的是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_________作用,图3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杀菌作用,图4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__的吞噬作用。以上四种作用都属于_________免疫。

(2)图中______和______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免疫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

(4)抗体是一种抵抗______的特殊______,这种物质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_________产生的。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__________________失去致病性。

【答案】(1)皮肤

清扫

溶菌酶

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2)溶菌酶

吞噬细胞(3)胸腺

淋巴结

淋巴细胞(4)病原体(抗原)

蛋白质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的吞噬

病原体

教材练习解析

1.(1)×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

(2)√

2.可能的原因有:(1)这个人过去得过手足口病;(2)这个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不是易感者。

3.不能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因为有的病毒或细菌能够在人体内或其他环境中潜伏很多年。不能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因为这种传染病有可能会再次出现,如从国外传到我国等。

4.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扩大计划免疫项目的方法来预防,因为有的传染病的疫苗人类还没有生产出来,如艾滋病等。

5.略。

本章大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本章重点归纳

重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及其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可以根据其流行的基本节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如图8-1-3-1所示。

图8-1-3-1

重点二

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人体的防线

组成功能

免疫的类型

第一道

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清扫、杀菌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作用

第三道

防线

主要是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

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特点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出生后产生,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只有与病原体作过斗争的人才具有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力

作用强度、持续时间及范围

强度弱、持续时间短、范围广

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窄(针对性强)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反过来增强了初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3.免疫的功能

(1)免疫功能总结

图8-1-3-2

(2)免疫的不利方面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如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中考考点对接

中考考点解读

本章的主要考点:(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3)人体的三道防线与免疫机制;(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5)免疫的概念及功能;(6)计划免疫与疾病的预防。

传染病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给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常常结合实际,联系一些常见传染病考查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和功能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考查时,常结合传染病事件进行综合命题,而且与前面的知识也有紧密的联系,题目多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中考典题剖析

热考点1

传染病及其流行的环节和预防措施

例1

(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1分)H7N9型禽流感患者属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环节中的()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易感人群

D.传染源

【答案】D

【解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H7N9型禽流感患者能够散播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例2

(2016·山东济宁·2分)济宁市某校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四十年”的健身倡议,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促进抗体产生

【答案】C

【解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四十年”的目的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保护易感人群。

例3

(2016·山东威海·1分)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

B.加强体育锻炼

C.为儿童注射疫苗

D.隔离传染病患者

【答案】A

【解析】“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是防止通过器具传播病原体,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为儿童注射疫苗”的目的是使儿童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避免传染病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热考点2

人体的三道防线

例4

(2016·安徽桐城·2分)图8-1-3-3所示漫画较形象地表示了人体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表示特异性免疫的是()

图8-1-3-3

【答案】C

【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因此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B项;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因此图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D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因此图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C项。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C项。

热考点3

免疫的功能

例5

(2016·山东泰安·2分)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吞噬细胞消化病原体

C.患过麻瘆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溶解病菌

【答案】C

【解析】“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吞噬细胞消化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因此,A、B、D项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因此,C项属于特异性免疫。

热考点4

关注艾滋病

例6

(湖北恩施·2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每年导致死亡人数约80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传染源

C.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

【答案】B

【解析】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目前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也没有疫苗可以接种,只能以预防为主。

例7

(2015·四川绵阳·2分)图8-1-3-4所示的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宣传图画中,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图8-1-3-4

【答案】A

【解析】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不安全性行为、注射毒品及输血等途径传播,握手并不能传播艾滋病。

热考点5

综合考查传染病和免疫

例8

(2015·江西·1分)2014年西非有近万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此病毒引起人体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并且能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导致大量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埃博拉出血热具有传染性

B.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

C.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D.康复病人体内有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答案】B

【解析】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

例9

(2016·山东东营·7分)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就会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______的特点。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______免疫。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______。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5)近些年来,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染病,例如,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图8-1-3-5所示的情形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______。

图8-1-3-5

(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哟因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该病的______。

(7)2016年,寨卡病毒、H7N9型禽流感病毒开始肆虐,它们的结构特点是______。但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怠。

【答案】(1)传染性、流行性(2)特异性(3)病原体(4)保护易感人群(5)①②④(6)传播途径(7)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每空1分)

【解析】(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就会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2)接种疫苗后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因此牛痘接种法和人痘接种法都属于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统称。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病原体。(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蚊虫叮咬,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交通工具和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图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①②④。(6)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属于传播途径。(7)寨卡病毒、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中考能力提升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传染源的是()

A.能够引起人患流感的流感病毒

B.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D.已完全康复的“非典”患者

【答案】C

【解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属于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以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已完全康复的“非典”患者,不能再向外散播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

2.下列关于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说法正确的是()

A.H7N9型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传染源

B.给易感者注射禽流感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C.将H7N9型禽流感患者送医院隔离治疗是保护易感人群

D.侵入人体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抗体

【答案】B

【解析】给易感者注射禽流感疫苗,可以使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不是传染源,也不是抗体。将H7N9型禽流感患者送医院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3.(2015·呼和浩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诊,并对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

B.对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是控制传染源

C.麻疹病毒属于抗原

D.麻疹疫苗属于抗体

【答案】D

【解析】麻疹病毒和麻疹疫苗均属于抗原。

4.(四川攀枝花)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B.杀菌物质和免疫器官

C.皮肤和黏膜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答案】A

【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5.下列各种生理作用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①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⑤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④属于人体防卫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②⑤属于人体防卫的第二道防线的作用,③是人体防卫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的是()

A.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起作用

B.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C.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以后获得的免疫能力

D.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特异性免疫的知识。特异性免疫是人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与病原体作斗争的过程中而获得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具有特异性,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不能遗传。

7.(山东菏泽)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8.(四川德阳)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的原因是()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水痘病毒已不能再侵袭到该人体内

【答案】A

【解析】接种的水痘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但依然具有抗原性,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患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抗体消灭抗原后,仍然存留在体内,若再有水痘病毒入侵,抗体能与水痘病毒结合,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因此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即使受到水痘病毒的侵袭也不会被感染。

9.(2015·四川广元)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传染病,我国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_____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当你咳嗽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原

特异性

用手帕或纸巾捂住鼻和嘴,并把痰吐入痰盂或纸巾内

【解析】接种疫苗能够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抗体,获得免疫功能。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肺结核,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咳嗽时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黏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和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咳嗽时应该掩住口鼻,不直对他人;不随地吐痰,咳出的痰要妥善处理。

10.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消灭天花,所以许多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

(1)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接种天花疫苗属于______。

(2)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3)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和俄罗斯的几个实验室仍保存着天花病毒。对于继续保存还是消灭这些天花病毒存在争论。下列属于反对保存天花病毒的理由有______(可多选)。

A.目前,科学家已研究清楚天花病毒的DNA序列,必要时可通过相关技术研制所需的天花病毒

B.保存天花病毒,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假如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被泄漏出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D.一旦天花重新流行,可以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天花病毒快速研制疫苗

E.天花病毒可能还有新的用途,只是现在还没有被发现

【答案】(1)保护易感人群(2)特异性免疫(3)AC

11.为了防控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某科研机构用健康的小鸡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小

鸡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10只

给小鸡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小鸡全部存活

10只

给小鸡注射强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死亡

10只

给小鸡注射降低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小鸡全部存活

10只

给小鸡注射降低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一周后,再给它们注射强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甲和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请预测丁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3)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携带有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于健康人来说是______。

(4)为了预防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应将病、死禽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人想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来预防H7N9型禽流感,你认为能否起到预防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7N9型禽流感病毒(2)小鸡全部存活(3)传染源(4)切断传播途径(5)不能

【解析】(1)由题表可知,甲组和乙组的区别为是否注射H7N9型禽流感病毒,给甲组小鸡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给乙组小鸡注射强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作为实验组,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2)由表中丙组实验可知,给小鸡注射降低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小鸡全部存活,说明注射的降低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相当于疫苗,使小鸡体内产生了抵抗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抗体。给丁组小鸡注射降低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一周后,再给它们注射强毒性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由于它们体内有抵抗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实验结果是小鸡全部存活。(3)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作传染源,因此携带有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鸡,对于健康人来说属于传染源。(4)将病、死禽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5)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只对相应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因此,通过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型禽流感。

下载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传染病和免疫[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X县疾控中心防疫股2012年工作计划2012年防疫股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县各重点传染......

    计划免疫及传染病工作总结

    计划免疫及传染病工作总结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精神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 下、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以及院长和全乡医务人员的努力下 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

    初中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首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 初中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

    初二生物期中考试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期中考试了解生物圈知识点总结 1、知识点的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日常工作重点

    计划免疫和传染病日常工作重点一、 计划免疫内容: 1、常规免疫接种记录表要标注上卡上证信息,常住和流动人口要标注清楚,为防止信息录入系统时发生错误。 2、预防接种时要严格......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又一个春天向我们招手,又一个学期姗姗来近。在新的学期,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一、 指导思想 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两会精......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