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红楼凝碧备,黄鹤绕青松,英雄垂不朽,休唱大江东。”
红楼—这个不能也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名字。作为“民国之门”的它是武昌首义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由抵抗侵略走向崛起的伟大的里程碑。怀着一颗崇敬与激动的心, 我向这幢屹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建筑走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高大铜像,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停下急切的脚步,仰视着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高大的身影:他身着黄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坚毅的眼神凝视着远方。此刻的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驱除鞑虏,解救历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民众的豪情壮志。一百年前,就是这个身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新中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我情不自禁地深深的鞠上一躬,向这位“国父”表达崇高的敬意。
接着就到红楼门口了。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再次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
终于目睹到红楼的端庄典雅了。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1911年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阳春四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热血未冷;夏秋之交,四川保路同志军枪声顿起。终于在十月十日,革命党人发起了武昌起义,一举光复武汉三镇,在此建立了湖北军政府。这座本意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所谓民意机关在建成后仅过了一年竟成了摧毁清政府统治的总司令部,这难道不是历史对腐朽清政府的无情嘲讽吗?
步入展厅仿佛置身于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大量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反映了武昌首义和辛亥革命,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我对民国史的认识,更增进了对革命党人的敬仰之情。20世纪的中国,如同人间地狱般黑暗,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是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喊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给民族带来了希望,给民众点亮了曙光。“蛇山当年炮声隆,倾倒清廷首义功,荡尽寇氛民作主,江山永照红楼红”,这句题词精炼地写明了后代对革命党人的崇敬之情。
带着激动而沉重的心情,我走出了主楼,夕阳的余晖下,红楼被烘托得格外壮丽。至此,我的红楼之旅也该宣告结束了,然而内心却久久难以平静。
看到曾经的天朝上国被帝国主义的瓜分掠夺,民众受到列强的欺压,心里不由得沉重起来。正如孙中山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个国家要兴盛富强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可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也要有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技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最终宣告失败了。然而革命者的初衷是好的,精神是伟 大的,他们走出了中国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步,他们的尝试和牺牲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刻有他们的名字,后代儿女永远对革命先烈心存最深切的感激!
“斑斑热血,永励后昆。”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这里,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纪念,我们当自豪,我们当奋起。
第二篇: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还是上个学期,我们军事爱好者协会去参观红楼。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菊花开的很灿烂,满天星,绿牡丹,红楼门前,还有菊展。没去之前,我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甚至是有些模糊的。可是去看了之后,我发现,这些灿烂的菊花,这么灿烂的晴天与那一群在国难当头的人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无法割裂开来。
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口是孙中山同志的雕像,我们在门口照了很多照片,孙中山同志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他留给我们中国的思想,他开天辟地的创举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王朝,使民主观念深入民心。
让我记忆印象最深刻的是用鲜血染成的革命的旗帜。
从1858年列强的魔爪染指武汉时,到1912年北洋军阀统治湖北,这期间如此辛酸的历史,让人不忍继续看下去,这其间,牺牲了多少我国同胞!我们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和科学,那时的我们国难当头,内忧外患,中国危在旦夕。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黎元洪,汤化龙,谭人凤 吴禄贞,刘静庵,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一堆自己并不认识的名字,但是,他们对中国那一段崎岖纠葛的历史,又做了多大的贡献啊。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民主和自由,这个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可能想象的词汇,在一百年前的今天,实现了。一百年前的今天,一群人不愿意看到中国收到内忧外患的困扰,勇敢的啊走到历史舞台的前面,成为了历史的弄潮儿。
然而,辛亥革命确立的宪法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他所确立的民主范围是资产阶级,可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大多是工人和农民,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确保他们的利益,一个政权有他的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这个政权才会长久存在,我想,这也是后来革命果实遭窃取的原因之一吧。这也是共产党获得认可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篇:红楼有感
红 楼 有 感
曾经年长的人说过,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我一直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的态度面对生活。而每一次阅读《红楼梦》却让我内心无法平静,伴随着一阵阵的忣动。有时我常常在想这也许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不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部社会史,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在某个“几丝柔柳乍和烟”的傍晚,作者含着满腹辛酸提笔开始写《红楼梦》一书,书中第一回,曾有这样一首是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脂砚斋先生曾在侧批注:本书之旨。有传言这本书是雪芹先生自己家族的写照,这虽无法肯定,但这首诗却明白无疑是雪芹先生写给自己的,对仕途的无奈,对世事的多欼,壮志难酬,有才无处施。雪芹先生一片心情付诸一纸文章。
心字香烧,葬花吟叹。在第27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黛玉带着她淡淡的忧郁气息吟唱了一首《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哄笑香断有谁怜?柔丝软系飘春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楼人亡两不知。”表面上,这首诗文采飞扬,伤春悲秋,满怀哀情。我个人认为这是雪芹先生借黛玉之口,讲述其以后的命运。例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楼人亡两不知。”等句子都暗示了黛玉以后的命运,“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这几句也正暗喻了宝黛的婚事告吹,黛玉香魂已散。此诗虽然哀婉凄长但其中也不免透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其中以最后这两句最能突出黛玉孤高自赏、多愁善感的性格。然,黛玉虽孤高,但待人却和善亦能尽责,以香菱学诗为例,不仅将自己珍爱之书借出,还不每一首诗予以批改。这正是真实的黛玉,虽孤高却也待人和善。她的孤高亦是可以理解为对封建礼数的反抗,她大胆恋爱,直至最后宝玉另娶他人,焚烧书稿都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雪芹先生也许正是要以黛玉来表达自己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雪芹先生以细节描绘人物、凸显个性,其中以宝、黛、钗三人为主,辅以王熙凤、晴雯、袭人、刘姥姥等人物进一步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色彩,泼墨挥洒勾勒出了一部浓墨重彩的《红楼梦》。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阅读和领略的地方。例如;宝、钗的关系,王熙凤的为人,荣、宁两府的兴衰,红楼诗词,以及衍生出的红楼食品和潜在表达的雪芹先生的为人。现在研究红楼梦被称之为“红学”,可见红楼一书的博大精深。更甚,相传在乾隆年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时候曾遭乾隆爷封杀,可见其当时的政治影响。
最后,还是以“好了歌”来结尾好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第四篇:红楼有感
红楼有感
很久以前就发现,看书与看电视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的去体会。
新版红楼梦我看过一部分,总起来说不是很喜欢。前几集还可以,演出了那种虚幻的感觉。但是后来在演员的选择上,我很不喜欢,首先是王熙凤扮演者,我觉得她把这个角色演砸了,表现不出那种狠毒有心计之处。但87版中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可以说是把这个角色演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特别是她的那双眼睛,在生气时,发威时,把那眼眉一挑真是演出了那种气势,气质。再看林黛玉,新版中的表现不出那种娇颦之感,尤其是那双眼睛,看着很是不舒服。而87版中的林妹妹单眼皮,柳叶眉,一双含情带泪眼,有时似水般纯明柔软之感,声音也带有豆蔻少女的那种清脆与尖锐,内中还融入了一种“病态”之感。但新版中的薛宝钗却给了我别样之感,尤其是那声音和脸孔让人产生了一种怜爱之感。87版的贾宝玉,演的确实挺好,带有女子般的白净,尤其是她哭的时候,那双含泪眼,仿佛是被大观园里那些姐妹们“熏染”了一样,还有他发呆的样子,带却不显得过于木讷,新版里的却给我呆的有点过的感觉。
87版的《红楼梦》无论在服饰,发型还是其他方面都让人易于接受本人特别喜欢那种清新自然的画面感。新版的服饰,唇腭檐都让我无法接受,虽说大气雍容华贵但色彩却显得阴暗,给人一种压抑感。再看它贯穿的音乐,更令人无法接受,它听起来有点悚。无意中在电视中得知87版的《红楼梦》的词曲作者王立平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创作,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当然我也觉得整首歌与剧情相得益彰,王扶林导演也盛赞过这首歌,歌与剧的结合甚是完美。
电视剧给人以直观的画面感,而书却给任意想象的空间。无论是书中还是剧
中,贾宝玉都给我很深的印象,黛玉的那种心境我可以体会,宝钗没有让我产生多大的触动。王熙凤虽然狠毒泼辣却情有可原,某些时候我却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甚至是可怜。她协理宁国府足以显示出她的能力,偌大的一个家族不狠又怎能管理的好呢?像宁国府里贾珍的妻子尤氏,儿媳秦可卿对下人国与宽容放纵,得过且过,患得天下太平,表面上说是善实质上却缺乏一种能力。到头来还不是被一个仆人赖大给骂了。而这在王身上绝不会发生的,那些人也只敢在背后说说。就连赵姨娘也怕她三分,只能偷偷的是阴招。丈夫贾琏更是怕他,整天沾花惹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就连自己的女儿生几天花,他都奈不住寂寞,他的滥情也让王做出一些让人惧怕的举动,所谓的狠在一些人眼里也进一步的升级。
忘记是谁高度评价了《红楼梦》中女性地位的平等,不似水浒里的孙二娘,三国里的貂蝉,只是把她们当成可利用的工具。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有期限现在贾宝玉身上,就连得罪了身边的丫头他都得赔不是,尤其是袭人、晴雯、麝月。给我的感觉是几乎每把她们当丫鬟,虽然其中夹杂着复杂的却又无法男女之情,宝玉即使在别处吃东西的时候都能想着,当然他们对宝玉也是尽心尽力的。尤其是袭人,或许因为她比宝玉大,像一个大姐姐却又带有一种母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晴雯撕宝玉的扇子,宝玉非但没有闹,反而拍手叫好,也所谓“撕扇子卖千金一笑”他从来没有看不起女子,反而讨厌男子的“污浊”,当然我不是认为男子不好,而是在那种封建大家庭里,宝玉算得上是“异端”、“另类”。那种社会里只会是男尊女卑,主尊奴婢。而《红楼梦》虽描述的是家庭之事,但却与那时的传统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突破了以往的那种框架。
宝黛的爱情又是另一大看点,宝玉始终保持者对林妹妹的忠贞不渝感情,两人算得上是红颜知己,他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在树林里对林妹妹说的那
番话,被父亲痛打之后还想着不让林妹妹知道,“否则又不知道该哭成什么样子了”,他对待女子虽不能说是一种大丈夫风范,却也不失此凭。
黛玉在贾家那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也给了她别样的生活环境,这一点我却与他有着同病相怜之感,如果无此经历感受的人是体会不到她的那种处处小心,想做又不敢做的心境。自身性格的弱点也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她的心胸不够豁达,是无庸质疑的,尤其是在父亲林如海去世以后,她要完全入住贾家,这一切更加明显。就连王夫人为宝钗做点啥都怕她多心。宝黛之间的感情要比宝钗之间的感情深得多,毕竟宝黛在一起同吃同寝多年。二者同到后山葬花,同看《西厢记》,同坐“参禅“,创造了独属两个人的秘密,这也为二人的感情添砖加瓦。黛玉在大观园里最忧郁的一个人但也是最浪漫的一个人,可能与我个人的喜好有关,异于那些整天忙于针线的女孩们,喜欢折柳赏花,别人送她一个花篮眼睛里所蕴含的那种感情无法言表。本人也特别喜欢弄一些花瓣特别是那种淡粉的,让它们随着小溪流过,用手捧起让花瓣顺流而下,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于宝钗,87版里的我不是很喜欢,但她确实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孩,典型的夫唱妇随的那种,许多方面与宝玉格格不入,因此便成不了知己。当然她嫁给宝玉也情非得已。却又无力改变,内心也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虽然两个人距离很近但心相距甚远。钗黛之间的感情在二人的一次谈话之后,渐渐加深。黛玉也稍稍打开心结,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交心的姐姐,也终于明白了往日袭人,王夫人为何那么夸赞她。钗黛二人也有着别样的才华,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该忙于闺中之事。宝钗“算”属于其中之一吧,在黛玉引用《西厢记》中的话之后,被她发现,而后说的那番话更加深这一点。
暂谈这些吧。。。。。。。。
第五篇:2019年6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游“红楼”有感-
2019年6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游“红楼”有感-范文汇编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似流水,往事如烟;但游览历史古迹红楼的无限感慨与坚定信念却让我刻骨铭心!
6月19号早上9点10分,我们第五小组一早就坐车前往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走进纪念馆,我感受到它的风采和魅力,不失英雄名楼之风貌。一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难怪有“红楼”之说。“红楼”周围是一片碧绿的草地,绿树掩映,芳草遍地,一泻无余的“绿”把纪念馆的红墙红瓦衬托的格外醒目。
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鄂军都督府复原陈列、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1997年,该馆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祖国的和平安定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身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生力军的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对工作精益求精,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应深刻体会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认识到身为炎黄子孙的无上光荣以及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