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

时间:2019-05-12 04: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

第一篇: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

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十余年了,围绕新课改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如有些做法是改革初期,专家们极力推荐的,但后来同样的做法又遭到专家们的一致反对,说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前面的路越来越明,人们对待出现情况更加理性了。在教学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问题。

一、理念需要更新,方法需要改变,评价需要重定。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

二、学习意识需要改变,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基本能力需要培养。

在改革初期,我们会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新课标。新课程理念需要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就其原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能力,它需要长期的培养,或者说,要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如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第二篇:教学中最困惑的三个问题

两年半教学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年,学生的厌学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表现复杂;此外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也任重道远。由其带来得负面影响令人担忧。而出现厌学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学校都有其形成的因素。我们要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让我们的素质教育顺利进行下去。

关键词:厌学;学习兴趣;道德修养

一、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相应对策

1、厌学情况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涉及的范围广。不仅乡镇有,城市有;初中有、高中有;中专有,普高也有。二是所占学生比例越来越重。根据对珠三角地区城乡多间中学的了解,厌学学生大都在50-60%之间,少数乡镇中学甚至达70-80%,人数之多,比例之重,令人吃惊。三是表现复杂。初中毕业不愿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愿上大学,本地学生不愿异地升高级学校。职高、中专、成校等学生,学习马虎,得过且过。到学校不是为了学知识,求学问,而是为了混日子、弄文凭。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有些学生教师批评不得,学校管不了,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厌学而产生的的一些负面影响令人忧虎:精力过剩,课余时间想到的就是“玩”,而且越新奇越刺激越好。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不关心政治,不过问国事。一切以“我”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不求大过。乱交朋友,乱谈恋爱。极少数学生甚至因偷抢勒索,参与黄赌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2 厌学原因分析 2.1学生自身的原因

入学文化基础差。厌学的学生中,大多是一些考不上重点中学,重点中专或未能升入理想学校的落选生,特别是乡镇一级中学此种现象更为普遍。

思想政治素质低。有相当部分的厌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是“双差生”,平时纪律松散,缺点毛病不少。既自负又自卑,无远大抱负,多功利思想

 社会原因:我省的经济腾飞(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对那些厌学的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对学生的一大诱惑与刺激。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近年来,一些陈规陋习甚至丑恶的东西死灰复燃。譬言封建迷信,哥儿们义气、一切向钱看,事不关已、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等等,给学生以耳濡目染、2.3家庭原因。由于家庭的富有,居住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生活水平的小康,外加独生子女或二孩家境的优越等等,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拒感。不少学生的父母往往异地经商或赴港台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除了每月甚至半年一年定期的经济关照,电话往来外,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如此家庭,教育学生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不少学生不仅家庭富有,所有叔伯姑婶爷爷奶奶等,富有者亦大有人在,平时你给十元八元,我给几十甚至上百,学生经济来源广阔。钱一多了,玩就有了开支,厌学就有了条件。一些家长教育子女不得法,“严”、“宽”失当。平时对子妇百依百顺,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学生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此对学习极为不利。不少家长因本身工作劳动原因,平日很少主动到校了解自己子女学习纪律情况,一旦子女出了问题,不得不被动与校方或教师联系,“急性子吃热粥”,效果难佳。极少数家长因对儿女就读学校建校作过资助,于是对学校便有一种施恩感,大多喜欢校方对自己子女宽容而不乐意学校的严格管理。作为子女的对此心领神会,如此对学生管理十分不利。2.4学校原因 潜移默化。党政机关的某些不正之风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舞权弄术以谋私利等。

教学体制陈旧。学制固定、教材固定、专业固定。对地处珠三角,面临台港澳,且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中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大脚板穿小鞋子,别扭得很。

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理论多,实践少;看的多,做的少;教师灌的多,学生吸收的少„„这与相当部分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等设备或仪器欠缺有关。造成了学生不愿学或不愿勤学,不愿钻研的客观条件。

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的方法亦有很大关系。

教师队伍(特别是乡镇一级中学)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等等,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无形中引起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

3 对策。根据厌学原因及表现复杂的特点,在采取对策时,我们应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具体设想及做法是: 3.1社会方面。

各级党和政府要狠抓党风和廉政作风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下大力气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从而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的外层间空,减少那些不良现象对中学生的刺激和诱惑。

加强对商业、饮食、文化娱乐等部门的管理,强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亦要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凡是成年人才能干的事,譬如电子游戏机室、营业性歌舞厅等,应明文禁止中小学涉足,违者,应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

招工招干或招聘其他服务人员的公司企业,应规范招收办法,严肃招聘纪律,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重文赁,更重水平,从而减少中学生走向社会时的侥幸心理。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效地防止和抵御来自港澳台等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各级党和政府、社会有关人士等在对教育的投资时,既注重学校的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学校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校有空间学,有东西看,有条件玩。

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仍需继续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真正让读书人成为社会上所羡慕的一族,从而使学生知道学科学,学文化的重要。3.2家庭方面

父母及学生的亲属要教给学生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等优良传统和精神,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品质,多些向子女灌输竞争意识,尽可能地减少“坐吃祖宗”的惰性心理。

父母要尽可能多些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些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认为,在珠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多给子女以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较之多给儿女们一些物质金钱的关照显得更为可贵。

平时尽可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自己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教育方法上要宽严结合,注重技巧。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3学校方面

积极争取上级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的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开设学制较短、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而去,为家乡经济的建设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力气加强学校实验、实习、见习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决心抓好应试教育为主向素质教育为重的转变工作,使学生从枯燥呆板的学习情境中解脱出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

学生管理上同样坚持宽严结合的原则,学习要求上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自由灵活,让学生课堂上学得主动,课余活动中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育人环境。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注重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种特殊现象的研究探讨,我们主张各级各类学校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那么,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厌学这一难题将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

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践履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但获“知”并不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在践履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三、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学生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随着年段的增高而更趋浓厚,决不是靠老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给学生所能办到的,而是要通过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艺术得体地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吸取知识经验形成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从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经受困难的磨练体验成功的快乐,着样坚持不懈,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牛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成为支配行为寻求满足的力量。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深刻,这种兴趣哪里来?要靠教师很好地组织,精心地设计。

二、鼓励思考,培养兴趣

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是一门思考的科学,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才能促使儿童能动得掌握和运用知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思路,我适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严密的思考,凭借自己的能力,攻克了难题,而且切实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解决某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时,我常常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小问题,降低思维坡度,有利于全体参与,使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程度收获。

三、一题多解,培养能力

数学题中的解法甚多,恰当的使用一题多解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都有好处。它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相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而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有指导的尝试法、动手操作法、探究法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我在教学几何形体这些知识时,提供必要的学具,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样不但学生学起来有兴趣,而且学习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另外,为了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的做法是:考试是不是老师出试卷考问学生,而是以同学向老师提问的形式,由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确定分数的高低,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分数就越高。没有问题提的人,那么全班同学都将向他发问。这样一来,大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我常常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实现。如:我组织学生实地测量、社会调查、几何形体制作、小花园设计、年历制作等。

第三篇:美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问题

美术课堂教学的困惑与问题

来源:美术报 发布时间:2008-10-22 我要评论(0)

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由原来单纯的技法灌输到人文涵养、情感体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美术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观念、新方法。但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不少,笔者仅就个人实践中的几点看法与认识加以整理,希望能引起必要的重视与思考。

美术课堂教学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吗?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声光电的魅力效果使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横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能得到很大的增强。但是,多媒体也好,网络化也好,它只是美术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与否完全取决于应用的必要性。

如美术技法课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试想:美术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一幅画固然有说不尽的美妙之处,如果不亲自动手,这个过程对学生永远是个谜,永远不能了解艺术的真谛。如果不加以示范,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墨的干湿浓淡以及水、墨、色在宣纸上的神奇效果?

如果没有这样的示范,怎能感受美术的魅力?而这样的过程用传统的示范方法就可以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的运用就完全没有必要。

现在的许多美术课,许多老师的课件越来越复杂,已经非专业老师难以完成。有的老师为了方便,课件流水化,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这样的美术课堂是把“以教师为中心”变成“电脑+教师为中心”,公开课的泛滥化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课堂上一定要学科整合吗?

当教科书不再是美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也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教师们千方百计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于课堂教学之中,以体现所谓美术学科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为了整合所谓课程资源,贪大求全,什么都搞综合,什么都要人文,什么都要合作,什么都要表演,什么都要排场;为了过多追求感官上的新奇刺激而忽视美术学科技能的提高;像有的美术课那样,“人文”被挖掘得淋漓尽致,“双基”被弱化削减尽失。

我们之所以要摈弃“学科本位”、“技法至上”的陈旧观念,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其本意就是针对过去我们的美术教学长期滞于学科内部,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教育弊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否则,我们就从一个弊端走向另一个弊端。

当然,课外资源的引入还需要教师具备发现的眼光,需要教师如何去有效地把这些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资源是否引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构成对学生适度的有效刺激,都需要我们去合理评价、合理利用。

过度的学科本位是错误的,但没有学科特征的教学也是不对的,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自然、贴切,有使用的必要,否则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丧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了种种偏颇。

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吗?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频频亮相,在很多美术公开课的课堂上,美术教师很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课堂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教室里,教学环境氛围的营造独具匠心,还造价不菲。学生数特少(20个人左右)、素质极高,高度配合老师,典型的小班化、精英化教学,展现给听课者的是理想化的课堂。缺少老师的常规组织教学,没有日常教学中的随机生成,见不到辅导学生的镜头,有的是一应俱全的道具展示与精彩表演。

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那么的精妙,课堂上很多学生走动频繁、互动强烈,如集市一般热闹,而在热闹的课堂过后,学生到底能学到多少知识就不得而知了。

但这样的美术课堂必须是在美术教师有力得体的控制之下,而且课堂的活跃必须有“度”的控制。新课标的理念和表述非常准确,那就是“美术课堂应该是秩序良好,气氛活跃。”而这样的活跃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课堂上教师必须建立秩序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再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空谈。

课堂必须要有课堂讨论的环节吗?

不少教师一上公开课或示范课,就将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说是好“合作学习”,更有甚者,每到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都能见到这样的情节:教师提出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很快地就让学生加以回答,而答案那么的简单。“合作”与“讨论”一度成为时髦的词汇,仿佛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学习与讨论的环节就是落后,反之就是新理念。

而实际上,合作重要的是效果,难道非要排成方阵这样才能体现“合作”吗?同桌之间,前后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何必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劳神费力呢?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教材的自身特点设计,需要独立完成的教学环节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合作,这时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所谓“合作”环节的设置就成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浪费。

比如复杂的设计和制作课,学生自身难以在课堂上完成,就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而需要检验学生个性化创造能力的就不能采取所谓的“合作”形式。

讨论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如果教师提出的是一个简单过渡性的问题,而让学生去开展所谓的讨论就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

如有的老师刚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还没有完全得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急于让学生回答,得出的答案是教师事先准备的答案,学生只是一个“传声筒”,这样的讨论环节的设置更是毫无必要,反而让学生厌恶这样的美术课堂,久而久之,美术课堂就岌岌可危了。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最美的花朵

生成,课堂教学中最美的花朵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这就是所谓的“生成”。透视“生成”,我们看到其中包含的偶然性,不可知性,不可复制性,全因“契机”的难得,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偶然当中,也包含着一种必然,一些潜在的规律。

一、有精致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

教学有预设的一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已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此外,还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并依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案,这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动态推进。

例:《灰椋鸟》第5自然段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已是黄昏,此时的林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心中的摄像机,跟我一起趁着天还没有黑,到林中去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再给抓拍到的画面取一个名字。因为是抓拍,所以要注意:一要专注,而要用心。准备好了吗?那就出发吧!(教师配乐诵读《灰椋鸟》第5自然段。)

生:我抓拍到了夕阳西沉的美丽景象,你看,一轮红日慢慢地从天边滑落,晚霞映照着刺槐林,把整个刺槐林染成了红色。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西沉图”。

师:同样的画面,有没有同学想到其它的名字?

生:我想给这幅画面取名为“夕阳无限好”,因为作者看到林中这么美丽的景象,一定十分开心。

师:你引用的是李商隐《乐游园》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表达的是一份感伤,你表现的却是一份喜悦。相同的是夕阳,不同的是心情。

生:我想到一个名字“醉”。这样的美景,作者一定深深陶醉了。师:仅仅是作者陶醉了吗?我也陶醉了,你们呢?也一定陶醉了吧。生:我拍到的是鸟儿翩翩起舞的景象。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着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我给整个画面取名为“灰椋鸟的舞会”。

师:灰椋鸟的舞会,一个多么喧闹而热烈的场面。生:我想给这个画面取名为“穿上盛装的少女”。

师:作者一开始说灰椋鸟灰灰的背、尖尖的嘴,就像童话中的“灰姑娘”,现在却说它像穿上盛装的公主,仅仅是因为晚霞的映照吗?

生: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不了解灰椋鸟,对灰椋鸟没有感情,所以说它有什么好看的呢?现在作者已经喜欢上灰椋鸟了,她眼中的灰椋鸟自然变得美丽无比,像公主一样。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丽的景象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生: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题目“夕阳热舞”。

师:夕阳热舞,如果把次序颠倒一下,就变成“热舞夕阳”。你看,那舞动的不仅仅是灰椋鸟,连夕阳都被感染了,和灰椋鸟一起舞动起来。那舞动的哪里是夕阳,分明是我们那一颗被陶醉的心啊!谁能把这一份美好和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书(声情并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有备而来,顺势而导,从而生成了许多精彩。生成与预设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很多老师追求生成的课堂,甚至片面地以为预设只是一个形式,因而造成所谓的生成,实则是以降低学习目标为代价,有些老师打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旗号,对学生可说是亦步亦趋,导致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生成的结果无法落实预设的学习目标,更有甚者,严重地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罗马”实际上就是学习目标。优秀的城市设计师总是把城市的街道设计得纵横交错,只要方向正确,从哪个街口我们都可以顺利的到达目的地。这样的道理,同样可用来指导教师对教学流程的预设。教者对课堂教学流程应该形成网络式的架构,尽可能多地设想到可能发生的状况,当“意外”发生时,才会变成生成的契机,荡漾出更多的“精彩”。

二、有激情的碰撞,才会有诗情的生成 教师的激情是上好课的灵魂,有激情的教师才能令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影响和相互感染,要想让学生的情绪积极与兴奋,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表扬与鼓励学生要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有激情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先“声”夺人、激情澎湃、抑扬顿挫、幽默机智、精思巧问,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才思敏捷、语言流畅、行动迅速、感情投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它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

例:《三亚落日》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师:“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想把它画下来吗?” 生:想。

师:我请一个女孩子在黑板上画,其余的同学对照书中的文字描写,看看她画得好不好。生:她把“蓝蓝的天和蓝蓝的海融成一体”那种水天一色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生:她把白鸥画得太高了,课文中说‘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她没有把‘低翔’这个词表现出来。”

生:她的椰子树画得有些矮了,也有些粗了,课文中说“挺拔俊秀的椰子树”,应该是细细高高的。

师:你们读书读得还是不够仔细!书中还有几个词语你们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摇曳”、“软软地”、“暖暖地”这几个词,想想看,可以怎么表现?

生:可以把椰子树的树叶画得往一边斜,像有风吹过。生:可以在海面上画一轮红日,表现温度。

生:可以在沙滩上画一串脚印,让人感觉细沙的柔软。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读一读课文的第2段,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我仿佛听见了海鸥欢快的鸣叫声。走在沙滩上,脚下软绵绵的,玉屑银末般的细沙挤进我的脚丫,痒痒的。

生:在我的眼前,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连在一起,似一块蓝色的美玉,真怕海鸥飞过碰碎了它。我仿佛置身于沙滩,手摸着细沙,如摸着天上的云朵一般,是那样丝一般柔滑的感觉。不时有一阵海风掠过我的脸颊,似妈妈柔软的手,我看到了那挺拔高大的椰子树在风中摇曳着。我闭上眼,感觉到海浪亲吻着我的脚丫,凉凉的。

生:我看到了太阳照着白鸥,白鸥的翅尖都变成金色的了,一群小朋友在沙滩上堆起了沙房子。我看见了一棵又一棵结着椰子的椰子树,听见了渔船上飘荡的渔歌„„ 生:一个浪涌来,卷走了一排小脚印,哦!是一个小男孩留下的,他一边拣着贝壳,一边哼着小曲。又一阵浪打来,打在小男孩的脚,凉丝丝的。天和海已经融为一体,像一匹蓝色的绸缎,绸缎上印着一叶叶小舟,那浪花就是白色的花边。又是沙沙几声响,哦!那是风吹过了椰子树。

生:走在金色的沙滩上,被太阳暖暖地照着,我看到了一大朵一大朵的浪花,真想采摘一朵最美的浪花,把它送给郭老师„„

还有什么比这更精彩的礼物呢?一幅也许还很稚嫩的画,一段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个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一番思维碰撞的讨论,一次了无痕迹的片断训练,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优美的文字中,描绘着自己心中感受到的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课堂就是一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这些信息,便可让师生在动态生成的氛围中诗意地栖居。一堂生成精彩的课,不仅要有教师的激情投入,更要有学生的激情参与。而学生的激情则取决于教师“别具一格”的设计,它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诗意相伴生成的过程,生成让课堂教学开出最美的花朵!

三、有思考的对话,才会有思想的生成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现在的课堂,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挖掘?跟着学生走,势必打乱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无疑置“生成”于不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教师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有机会多一点闪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异样的声音”将会如珠玑落盘,悦耳动听。

例:《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郭学萍)

生:老师,我们对这篇文章有质疑!皮埃尔的很多做法我们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先救他的妻子?他不是驾着一条高速快艇吗?那就迅速返回港口,既通知了更多的人,也许还能救活妻子。

师:你们读读课文,文中说得很清楚。皮埃尔看见海面下先是闪现一道蓝光,接着又闪现出一道橙色的光,他意识到海底将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他必须留在这里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生:为什么要坐而待毙呢?海啸的爆发波及面是非常非常之巨大的,一把手电筒的光能照多远?书中既然说皮埃尔是一名船长,有丰富的经验,他知道30分钟后就将有一艘豪华客轮经过此地,为什么不可以迎着豪华客轮驶来的方向前进呢?30分钟,一条高速快艇可以行多远?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一定高于生活。

生:老师,你教我们写作文时不是经常说“最真实的,就是最动情的”吗?文章的结尾处写到“皮埃尔第二天上午躺在医院的床上看报纸,报纸上写着这样一条消息:昨天晚上11时57分,再胜但尼港东南约75海里处发生了海啸。所幸的是没有发生船只损坏和人员伤亡。”我算了一下,傍晚是七、八点钟的样子,那么到海啸爆发的11时57分,也应该有4、5个小时吧,这么长的时间,皮埃尔在干什么?文章第6小节的开头写“最多只有两分钟吧”,皮埃尔看到豪华客轮转了一个大弯,改变了航道,那么剩下的那么长时间,皮埃尔不是想着立即驾驶那条高速快艇赶快离开危险之地,而是抱着亡妻,一个劲地请求原谅,不太符合常理。另外皮埃尔驾驶的那条高速快艇难道不算船只,她的妻子已经死了,难道不算人员伤亡?报纸上怎么可以说“没有发生船只损坏和人员伤亡„„”

学生的质疑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皮埃尔把妻子安危置之度外,毅然通报信息挽救客轮,可谓唱响了一曲舍弃亲情的赞歌。然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如此美丽,生命又是如此脆弱。皮埃尔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中,选择“抛弃” 妻子,让人感受到一个灵魂的伟大的同时却又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孩子的质疑在我的意料之外,却引起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深究。阅读是什么?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便会绽放出思想的光芒。所以,我在总结全文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思考的阅读,才会有思想的诞生。”

四、有创意的点拨,才会有创造的生成

以往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精品化,精致得如同景德镇的瓷器,如同无暇的碧玉,不希望看到有任何的偏差,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的瑕疵,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不切实际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已。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与交流的舞台,教学时给了学生自由与空间后,生成的信息并纷至沓来。课堂上学生灵性的视界,沉醉的心智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启迪,去唤醒。教师唯有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教学上智慧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徜徉生命的诗意,展示生命的力量。究竟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生成,下面的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例:《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周益明)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师:好,人们常说“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语,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宅。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叫做绿色——(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

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他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红色代表着喜气洋洋,象征着红红火火。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古诗中对“红”的吟咏也很多,像——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生:人面桃花相映红。生: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征着圣洁、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灵。师:不错,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

生:我觉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们不是常说“绿树红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橙黄橘绿”吗?你们想,如果只是一种颜色那多单调啊!师:大家说得可真好。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大自然,怎么各人的体会就不一样呢?

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吧。

生:我想,是每个人对大自然体会的角度不同。

师:精辟!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否就是现实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关系?(生点头)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来体会他心中绿色的大自然吧。

周益民老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或许会带给我们许多思考:课堂上没有委婉动听的音乐,没有热闹喧嚣的开场,有的完全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但是课堂上弥漫其中的周益民老师和学生们的思想以及他们生命的气息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了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从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到你认为大自然什么颜色?再到为什么同一个大自然,每个人的体会就不一样呢?周老师用他高超的教学智慧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学生的智慧,通过思考、批判、创造,学生最后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而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成课堂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

五、有睿智的捕捉,才会有智慧的生成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学生生成的东西教师不一定能预设到。不管教师的备课预设的问题多么精密,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状况设想多么周密,动态的课堂都存在着无穷的变数,这就要靠教师具有很敏锐的教学机智,扎实的业务功底和自然笃定的教态,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一闪即逝的火花,如果能抓住,并很好地利用这些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再生新的知识点,达到“浮想联翩”、“豁然开朗”的教学境界,就一定会令课堂大放异彩!

例:《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片段实录(执教者:孙建锋)

师:孩子们,请自由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

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这句话里,我明白了:家把爸爸、妈妈和我结为一个整体,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

生:中国是一棵大树,把五十六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位置。

生:地球是一棵大树,把二百多个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地球上都应有自己的位置,那么,美国为什么不让伊拉克有自己的生存位置? 师:好!你“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鼓掌鼓励!生:我知道叶子掉光了,大树也就死亡了。工人都下岗了,他们所在的工厂也就倒闭了。师:生活就是一部最生动的教科书,你从中读懂了很多、很多„„

生:(十分羞愧地)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们的家这棵大树倒了,他们都不肯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时,我想到了死。(她把“死”字说得很有重、很重)

师:(那一刻,教室里静极了。我把她揽在胸前,温婉地与她“对话”,极力想抚平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孩子,你是无辜的!你是坦诚的!你是坚强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同情你特殊的人生际遇。班级就是你的家,学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你的经历和体验就是你的财富。从中,你将会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珍惜与他人的共同生活!

生11:(她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想喊你一起“爸爸”!„„

(会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不少人在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从以上教学片段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所以应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的合理的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只是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发生成,也潜伏着有价值的生成。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随机应变,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正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生成不等于灵光乍现,不是不可以把握的“不速之客”。精彩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只要我们随时做好充分准备,它就会“不期而至”,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

第五篇:问题与困惑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的问题与困惑

刘洪卫

问题与困惑一: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差,怎么办?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不敢问。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学生生性胆怯,不善言谈,一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三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⑵不会问。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的被动状态和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至多是在遇到不会做的问题,才会向教师请教该题怎么做?很少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⑶没机会问。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随着思维的深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由于是在“听课”,加上教师授课时间的限制,留给学生自主提问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课堂上即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想提出来,但没有提问的机会,课后只能由同学间交流,如果交流后还不能解决,那么问题也只能留给自己,时间长久之后学生就失去了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⑷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造成学生思维不活跃,想象力不丰富,创造精神缺乏。

问题与困惑二: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化,教师如何调控?

问题与困惑三: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防止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与困惑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校是所规模较大的初中校,存在班级规模太大,每班生数都在50人以上。由于实验材料不够,专用实验室不到位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与困惑五:中考背景下学生出现新的“厌学”现象,怎么办?

下载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教学的困惑

    高效课堂的困惑 这学期一开学,我们乡中心校的所有教师和小学校长就到胡桥一中学习了“预-探-展-清”的教学模式,随后我们乡中心校又组织课改组成员和小学的校长教师代表赴山东杜......

    我的课堂教学转型中最突出的三个问题5篇范文

    1、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缺乏好的课堂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应是自然地激发生成的,而非刻意造就的。不能很好把握课堂交流中的过程状态,让学生有效参与活动,积累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心得 自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以来,化学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本站推荐)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时下的课程改革以它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勃勃生机。走进美术新课程,我们惊喜地看到,美术课堂散发着新的光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进行着改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宜君县高级中学 赵爱银 我校从2010年以“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六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课题研......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课这十几年来,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矛盾问题我都在不断思索并努力寻求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至此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真正的......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范文1 通过8月底一个星期的培训,我感受颇深。在这些天里,有着充实,有着快乐,也有紧张忙碌之后的想家!尽管不适应、困惑、疲惫,但常常还是能感觉到紧张后的的充实......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

    通过这两天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使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今年我所教学的是一年级的语文,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