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2 04: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铁凝说,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重量,来自通过阅读得到的厚重的知识、感动和力量。而运动在于,阅读伴随着思考和领悟,是将书中的思想内化为心再外化为行的过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五百年来谁著史》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揭开了近代中国逐步衰落的根本原因,并借此重估了中国的体制问题。其中关于基层建设的一些论述,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在读后感之外,另作为心得来谈一谈。

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一个观点,即“国家能力”。所谓“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其实针对的正是我们基层组织建设。国家直接管理至县,而在广大乡村实行由缙绅地主阶级代理的自治体系,这样的组织及其功能在明清政权里发挥了一种稳定局面的作用,但是积习所至,上下断层的组织架构必然对整个国家能力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一是造成人民对于国事日益冷漠,国家凝聚力、动员力极度不足;二是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力无从提高。日益松散的组织结构,日趋衰弱的国家能力,正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之一,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试图克服的千古难题。

最终,五百年痛苦的挣扎和探索用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族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通过彻底的土地改革,一方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同时产生了另外一个意义深远的结果,那就是使得数千年以来的“乡村自治”模式急剧向“乡村政权管理”模式转变,将中国最关键、最尖锐的基层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重建,造就出焕然一新的基层组织,使得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组织力达到空前的强大,而且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感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深厚。自此,公权力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全面渗透到乡村社会的各个细胞,从而夯实了民族复兴的根基。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斗争年代,在筚路蓝缕、一穷二 1

白的共和国大厦破土动工的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物质资源去激励和动员劳苦大众,之所以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就在于共产党人能够使中国人民心悦诚服地相信:“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就在于共产党人有办法启发人民的觉悟:每个中国人自己就是革命的主体,每一个老百姓都是新中国的新主人。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基层建设是我们的立国之基,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本,基层是中国政治的最大舞台。如今,我们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基层这个广阔的舞台,这是机会,更是责任。沉重的历史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来深刻认识基层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痛定思痛,绝不能重蹈覆辙;无数前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为我们创造出这样一个和谐进步的基层环境,我们必须好好珍惜,绝不能辜负他们的牺牲。我们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更加专心致志、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改造基层,从基层入手教育人民、组织人民和发动人民,脚踏实地地把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好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了,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我们的立国之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根基。我们今天为村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在为祖国万年的基层建设事业践行贡献,都是在为祖国明日的大国崛起而凝聚力量,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伟大的事业,这份责任和价值重于泰山,值得我们为之鞠躬尽瘁,一往无前!

第二篇:《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以史为鉴 功在当代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

公元19世纪以前,于经济、文化、综合国力等领域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华民族亦是十分自豪,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央之国”,以后遂称“中国”。然而,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长期战乱、分裂、落后的欧洲迅速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而中国反而走向衰落,甚至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这个迷一样的问题,被学术界称为“李约瑟之谜”。《五百年来谁著史》此书作者就这个问题为出发点,翻阅大量历史文献,以后代学者的眼光审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总结和对国外历史的分析,作出了对此问题的解释,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再次走入衰退。

作者从中国历代统治中发现:皇帝久居深宫,治理国家严重依赖士大夫阶级,亲睐精英阶层,与百姓阶层严重脱离。作者因此指出:从三皇五帝到国民党,中国政治的最大弊端,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政治与民众脱节、经济活动与国家财政金融脱节。以此为鉴,作者发出重大呼吁: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病症,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就将会被再次瓦解,中国历史就将可能再次陷入悲剧性的循环之中。

以史为鉴,功在当代。

XX年X月X日

第三篇:《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漫长的16世纪和19世纪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

学习历史,我们总会看到一个词“漫长的19世纪”,对于世界来说这主要是指19世纪初,英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开始向海外扩张,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走上了屈辱抗战的道路。那么为什么英国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导者,而中国一直以来的霸主地位却逐渐没落呢?

答案就在《五百年来谁著史》里,这是韩毓海教授所著的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教授上看财政金融,下看基层组织,内看我国历史,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提出了“官无封建,吏有封建”、“国家组织能力”等著名论断,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

韩先生的书,对于漫长的19世纪,有其精彩独特的说法。他认为,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金融资本,而这个金融资本其强盛的原因在于它背后是以国家为支撑的货币体制的建立。它们通过世界货币危机、金融危机来掌握世界货币体系,掠夺世界的经济,从而积累了自己发展的利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货币获取利润,把别的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养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处在人口和资源都贫困的孤岛,拥有货币资本的国家,来支配全世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这样一个贫困与富饶颠倒的关系。19世纪还有一个内涵就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产生。尼采曾说过,资本体制的核心在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近代西方世界,可以说是通过债券体制为战争融资产生的,而东方各国从来没有发展过这种金融体系,这也是中国被列强超越、被压迫的主要原因。

《五百年来谁著史》又叫“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形式上是借自历史学家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但在内容上还是以一个国家——中国为中心,具有浓重的中国问题意识,他意在以中国为本位去观察和描述最近500年的历史,最终目的是为了探讨深处大转折时代的当代中国的世界观。当然对于漫长的19世纪的研究离不开自1500年以来的漫长的16世纪的研究。因为19世纪中“欧美资本主义霸权的形成并横扫世界,中华民族在逐渐衰落之后走向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一个缓慢而且漫长的发展阶段。

关于漫长的16世纪的内涵,在韩教授看来,有两个重大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官无封建,吏有封建,二是国家组织能力。

官无封建,吏有封建是指自唐代之后,役法和吏治就败坏了。一方面是官员无为和无能,另一方面是胥吏胡作非为,导致基层的共同体瓦解了。当然这是由于我国历朝历代以来一直都是封建社会,采取中央集权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韩教授认为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对于治水、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是需要建立在“人人参与、人人有份”的基层共同体“共治”之上的。若是基层共同体瓦解了,那么国家就失败了。

而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比拼就是国家组织能力之间的战争。在韩教授看来,西方之所以兴起而中国之所以衰落,主要原因并非在于西方采用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好的发育,而是因为西方建立了“军事—金融—国家”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形式,以“军商合一、军政合一、资本和国家合一”的体制培育了较高的国家能力;而中国在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能力比较孱弱,因此尽管经济上并不落后,但国家能力非常低下。社会组织能力孱弱的表现为,皇权无法直达基层百姓;货币供应委之于国外的货币市场,逐步丧失了财政金融上的自主权;豪民与外贸商人勾结,市场垄断和土地兼并加剧;小生产者和小农流离失所,最终税收无着落,财政崩溃,无以养兵,军队不堪一击。国家组织能力逐渐被落化甚至瓦解。韩教授借鉴了“世界体系理论”,重新解释了近500年来中国的兴衰史,指出在世界殖民史中,中国兴衰的关键在于国家能力的强弱,也即社会组织能力的强弱,对基层的组织程度和跟基层的联系紧密程度。

《五百年来谁著史》一书,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的宏大叙事,改变了以往史学著作“中国史是中国史”、“世界史是世界史”的状况。作者的兴趣不仅仅在于诠释中国,而在于解析当代中国道路的来路和去向。认为只有结合16世纪和19世界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近代西方欧美国家的强盛,东方古国的败落,近代作为古代和现代的分界线,这个分析历史的看法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而只有了解欧美资本主义霸权的形成并横扫世界和占人类1/4人口的中华民族在逐渐衰落的历史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缅怀历史,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奠定基础。

第四篇: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公管101李乐乐

历史上一直非常遥遥领先的中国,曾经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为什么从1840年开始,却坠入了屈辱苦难的深渊?以前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除了扼腕痛惜之外,被告知的原因就是: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船坚炮利,和中国封建政府的腐朽无能。

而今,韩毓海,一位北大学者,却通过大量的史实,并引用近年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立在缜密基础上的论证,揭示了一个真正的原因,那就是“500年来中华民族衰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货币金融上受制于西方垄断。”洋洋洒洒29万字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就是通过大量的论证告诉我们,由于中国明清两朝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独立的货币金融体系,而且在银储备非常短缺的情况下“鬼使神差”地确立了银本位制,从而将国家的金融经济命脉拱手交给了外国资本主义;同时由于明清两朝实行“无为而治”的“文化大一统”,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外藩满足于文化上的认同,而不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力控制;国家对散布在基层城乡的亿万小农缺乏强有力的控制和组织能力。所以,这个表面上繁荣的庞大帝国,经不起1840年的轻轻一击,从此开始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倘若仅仅为了告诉我们上述这些,这并不是《五百年来谁著史》这本书的价值所在。韩毓海把剖析的利刃同样对准了“漫长的19世纪”,对准了素来被史书描绘成科技发达、民主科学理念立国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作者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史实,剥下了长期以来笼罩在这些所谓民主国家头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作者告诉我们,1648年,当清王朝入主中原,奠定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帝国的时候,欧洲才通过《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200多个小国混战不休的局面。而欧洲30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正是建立在200多个小国混战的结果之上,通过不断地向民间金融资本借债,然后发动战争进行还债的循环史。绝非马科斯·韦伯等西方学者美化的那样,说什么地球上存在着对立的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道义核心的西方文明远比以儒学为基础的中国文明先进得多。

十九世纪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被西方史家描绘成科技推动欧洲主导的对人类道德谱系的重新书写,使得“武力征服和支配“成为19世纪欧洲道德的核心、法律制度的核心。然而,韩毓海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钻研精神,找到了被西方学者掩盖和美化了的真相:在“亨利五世(1387-1422)的图书室里只有六本手抄本,其中三本还是从修道院借来的。”的欧洲,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兴起,只能是大规模借鉴和引进中国、阿拉伯世界的科学知识的结果。那种认为单靠全欧洲修道院里不到100本的羊皮书就导致了近代科学的产生,这足以沦为天方夜谭,这种天方夜谭恐怕连“上帝“自己也不会相信。而深刻影响了近代生产力发展的蒸汽机车等机器的发明,也绝不是如西方史书所吹嘘的由天资聪颖的西方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可以说,正是某些西方学者不顾历史事实,自恋式的研究和自说自话式的表述,才形成了把中国愚昧化、妖魔化的历史价值标准,这不仅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也对五四救亡前后的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流毒不散。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仍是西方列强把持话语权的世界,他们在人权、民主、贸易、国际法和全球化等方面实行双重标准,大肆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攻击谩骂,而刻意掩盖和避讳自身的血腥发展史。这样的论调也迷惑了相当一批中国人,以至于他们一提起西方的民主自由就馋涎欲滴。殊不知,《五百年来谁著史》这本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实质,是为了讨好市民阶级以发行战争公债,从而针对殖民地攫取更大的利益。

作为一名富有正义感的中国知识分子,韩毓海在充分发掘史实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从金融货币体系和国家能力这个新颖的角度,再次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中国亿万农民发动起来,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由于西方反华势力的努力,和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精英的配合,在目前的中国存在着一股非常不好的思潮:有些人一看到“毛~泽~东”这三个字就大倒胃口,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被蓄意描绘成一片漆黑、一无可取之处。然而,韩毓海却以无懈可击的论证,再次揭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搞建设,在八面封锁的恶劣环境下,建立起独立的金融经济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这种历史必然性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的无可抹煞的基础作用。

上面所提到的那种非常不好的思潮,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有些人一看到为新~中国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摇旗呐喊的作者和著作,就破口大骂,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恨不得这个被他们认为一无是处的“又黑暗又落后”的中国被美欧彻底征服才算解恨。而我们一些富有正义感和爱~国良知的知识分子包括青年,尽管对这种观点和这种汉奸走狗深恶痛绝,但是却因为掌握资料的有限和史学思维的不足,而只能基于义愤与之接口对骂,从而被贬损为愤青。做一名爱国愤青固然光荣,但是,韩毓海却不是这样的愤青,前面我已经说过,他的辩驳是完全建立在掌握史料之丰富、论证之严密、推理之精当的基础上的,与愤青言论的浅薄无知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为真理之光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这本书的书名起得非常有深意。五百年来谁著史?从公元1500年到现在,主导世界价值标准的恰恰是西方列强,而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的中华民族,如今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拼命”地屈就西方确立的贸易标准、人权标准、全球化标准。而西方为什么能够取得标准的制定权?依靠的就是资本主义的血腥掠夺与侵略。作者在无情揭露这一事实的同时,以优美的文笔赞美中华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广博的包容力。作者“隐晦”地预示:未来能够主导世界价值标准的,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

一本好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五百年来谁著史》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最初我是从孔和尚的博客上看到他推荐的。由于一直以来对愤青的正气有余而深度不足的印象,所以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未能引起太多的注意,只是抱着在网上浏览几页的态度。然而,几页过后,我便立即通过网上书城下了订单。就因为通过浏览那几页,我感到这不是一本泛泛浏览的书,它是值得我无论是端坐在书桌前,还是倚在床头灯下,都精心阅读、思考、甚至必须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做笔记的好书。这本书所引用的国内外学界的资料成果之丰富,极大地拓展了我这个知识贫乏的读者的认知外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书中引述的其它著作和观点,不惜放慢阅读速度也要在网上搜索而获其概貌。所以,韩先生的这本书读下来,就阅读量而言,并非仅仅这一本书而已。

韩毓海通过这本书不仅向我们揭示了诸多的历史真相,而且他以自己的观点和著书的行动,告诉我们,“在中华文明中,究竟是作一个‘大人’还是‘小人’,并不是由权势、地位和财富来决定的,更不是由性别和族裔来决定的,而是由胸怀、担当和视野来决定的。与欧洲文明不同,在中国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中,‘自我’从来不是孤立的。因为‘己’的上面有家,家的上面有国,国之上而有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就是超越小我而达致大我的社会进化之道,这就是摒弃自私自利之心的成人之道,以此命令中国人去追求作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人民有利的人。”

第五篇:读五百年来谁著史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

本书的重点论述了“漫长的16世纪”近代思想的起源与发现的道路,论述了中国在明王朝时期又盛变衰的历史过程,论述了西方在近代历是如此从一盘散沙走向当今的“北约组织”的框架结构(当然这需要“短暂的20世纪”历史作补充),从落后的追赶者到现代引领世界的话语权。而“漫长的19世纪”最要论述西方国家内部霸权争夺的演变史和亚洲尤其东亚文明的崩溃。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经过汉唐宋历史走向辉煌到元明清渐渐衰退的历史见证,为中国的当前及未来提供了意识及思维的营养。更为短暂的新中国历史寻找了历史弊端及未来的出入。

打开一扇新的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近百年来中国前人前仆后继,殚精竭力的努力奋斗认知大门。更对“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新认知,改变过去中国“闭关自守”封建意识认知;对中国国家行政组织能力与基层自治政策的新认知,更对中国未来经济-金融治理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对国民政府的“绕外必先安内”政策片面认知的批判,国家组织能力衰退是内因与外因恶性循环共同造成的结果。

其实中国的哲学一个陷阱,就在于融合。因为宗教与哲学的融合统一,就形成了强大的“文化精神”,为中央政府提供了一个“文化封建”埋下了伏笔,而又因为高度融合统一的文化。好处就是在最高

领域容易形成统一的政策,可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基层组织上缺乏了两种力量平衡的组织制约。导致了强大的“统一文化”在基层上政策执行过程中走向极端,使得基层组织在人民内部产生了极度不对称的视角认识。这种极端的行为必须导致了基层内部的社会心理的突变,对整个高度统一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合法性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度融合统一文化为中央政府提供一个法理上的合法性,也为中央政府走向“文化封建”瞒下了伏笔,也为皇权的家族垄断及权力垄断提供土壤,具体体现在官员的任命与提拔之上。由于高度统一的“文化封建”扼杀了基层文化的创新,更是让“儒释道文化”各自停留不前,停留在相互借鉴的基础,结果一个混乱交叉的文化变产生了。这就是中国文化早熟后劲不足,又无法突破不前更不所在。由于“文化封建”上的强权,导致了基层人才无法通过自主的社会观察来获得新鲜的血液。他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背诵“四书五经”传统,然而通过唯一的改变现状的方式——科举考试来改变现状。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国家人才的腐朽与创新不足的缺点。“科举文化”的盛行,也同样刺激了后来的“吏有封建”的形成,首先吏被排除在官之内,无法取得国家财政的支持,他们的唯一出路就压榨自己统领的百姓,这一部分人对晋升官场失去了信心。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在基层挖国家的墙角,通过获取财富之路,最后通过支持新的力量来完成国家最高权力更替,这就是中国封建历史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些狡猾的狐狸在基层并不是为了服务于国家,而是在不断地伤害国家的未来。而作为他们的后代(富二、三代),那就是更加不学无术,面对利益与欲望的冲击,打压新型力量和强奸民女就在他们身上时有发生。久而久之,人民对国家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加上获得统治权之后中央高度集权的选择了“过河拆桥”,对基层百姓的无视以及对外力量的安抚妥协,渐渐地国家失去了财政来源,也失去了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合法性。

以上是我简短的浅读之后一点读后感,由于历史知识的欠缺及生活阅历的有限。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下载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村官《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对中国的历史命运,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说辉煌灿烂,但是1840年由于西方的入侵,然后衰弱了,落后了。另一种看法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一塌糊涂,千......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札记五篇范文

    《五百年来谁著史》读书札记 前言: 1.最近500年来,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欧美霸权的形成并横扫世界;而是占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从逐渐衰落而重新走向伟大复兴。 而解释......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

    读《五百年来谁著史》有感“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

    五百年来谁着史读后感

    五百年来谁着史读后感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引领者,也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包括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内的十八世纪欧洲主流经济学家都曾认为:中国代表......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

    近代中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引来灭国之灾--《五百年来谁著史》读后感(2) (2011-05-09 12:31:16) 转载 标签: 历史 货币战争 白银 王朝更替 革命 杂谈 中国朝廷:错误货币政策和低下的......

    中国美术史读书心得

    中国美术史学习心得 职称:美术教师 作者:鲍小茹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美术史的读书摘后中感受,通过这段时间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认识,了解了祖国灿烂、悠久的美术史,并有了很深的......

    大学生村官心得

    大学生村官“创新社会管理培训周”学习心得体会××镇×××村××2012年17月29日—8月5日,我利用这7天时间,通过远程教育参加了由区委组织部开展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新疆民族史读书心得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与各具特色的民族节庆 提起新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沙漠戈壁、山河湖泊、瓜果飘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既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也不乏山水柔情,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