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2 06:2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

第一篇:《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

《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

《中国美术史教程》,是我大学时的一本教科书,记载着我国很多的美术历史知识,最近利用业余时间又重新读了此书,整理概括了各个时间或朝代中国美术发展状况。现总结如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渊源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漫长的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知名美术家众多,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优秀美术作品,许多美术遗迹保留至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必要了解中国美术的光辉历史,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并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原始社会的美术主要体现在对石器的制作、使用和装饰品的制作。劳动是从制作工具开始的,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的特点。由于劳动人类才从动物界脱离开来。生存于距今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劳动实践,大脑已比较发达,手脚完全分工,右手已相当灵巧,并已产生了有音节的语言。语言的产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思维能力则又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北京猿人在石器的制作和使用上,已就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能制作各种不同用途的石器,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而距今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创造活动,除了有较过去精良得多的劳动工具外,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装饰品。从鸟骨线纹、穿孔贝壳、孔眼兽牙、染色石串珠这些装饰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对已掌握了一定的装饰艺术品的知识和技巧。并有了精神财富的创造,包涵着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他们对美得若干规律性认识从此产生。

当中国的远古人类跨过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的时代,就迎来了金属时代——青铜时代。以青铜工艺为代表的美术创作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又一个高潮。揭开了中国美术史的新篇章。其中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司母戊鼎。此鼎造型雄伟庄严。鼎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兽面,鼎腹中间光洁,四周皆装饰以龙纹组成的兽面纹装饰带。直立的鼎耳上铸有双虎相向而立,中间夹有一浮雕的人头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威慑和压抑。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体现了商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

进入了战国时期后,出现了最早的真正独立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两幅画都有一定的技巧水平。《人物龙凤帛画》画法比较古朴,具有一定的装饰风,而《人物御龙帛画》技巧比较成熟,人物形象准确,神采生动,不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更注重通过外貌的描写揭示内在的精神气质。体现出了“形具而神生”的理论。此两幅画可以看出我国战国时期人物肖像艺术成就,楚国贵族妇女的基本特征和“楚王爱细腰”的审美时风。也为秦汉绘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秦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让世人瞩目的无疑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内容包括战车、骑兵、步卒、弩兵等。兵马俑都与真人真马等高或稍高,制作工序复杂,形象多样生动传神,体现秦朝战士的精神风貌。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三国及西晋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和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反映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花鸟画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同时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石窟壁画盛行。从审美观的角度看,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代表画家有三国槽不兴,西晋卫协,东晋顾恺之等。其中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美术思想,把中国绘画理论思想推向新的里程碑。魏晋南北朝美术的种种迹象,标志着美术发展已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从而奏出了隋唐美术繁荣的先声

到了隋唐,佛教壁画在艺术上呈现焕然一新的景象。由欢乐明亮代替了阴森血腥,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现象、宗教思想与人们的愿望。如《净土变》、《药师净土变》等壁画。唐代审美理想一改之前的“清赢示病之容”,更喜“丰腴华贵”。从张萱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萱画的妇女形象丰腴硕体,服饰艳丽,描绘的是盛唐贵妇的欢乐情绪。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丰衣足食,人民生活开心安宁。同时,和平富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精神世界的发展。

到了宋代,文人画风出现,宋代文人画家强调主观感受在笔墨上的流露,都在“笔墨情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在技法上注重“写意”,如,苏轼认为绘画不是不要形似,而是认为形似并不是绘画的终极目的,只有神似才是绘画的最高法则。苏轼非常重视构思,注重“意在笔先”。北宋的山水画以高山流水为主体,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南宋,更注重简单化、单纯化的形式,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以简化繁中国艺术的境界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转变山水画也在发生着变化。

元代,士大夫画在宋金的基础上有着明显的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元朝前期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士大夫画家,如赵孟頫,高克恭,商琦等,具有很大影响。也有一些宋朝遗民如郑所难、龚开灯,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他们的政治态度,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中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成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绘画结合为一体。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到了明清,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普及。文人画仍占主导地位。但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十分突出。宫廷绘画创作一度表现出振兴的局面。宫廷、民间和文人画艺术有一定的互相渗透和交流。代表画家有:明朝王履、刘俊、李在等。最著名的莫过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唐寅在山水、人物、花鸟画上都有不小的成就。清朝,八大山人最为人所知。其“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不拘成法,长于水墨,画风朴拙二不作矫饰,笔墨含蓄而沉郁丰富,把写意花鸟画继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西方美术开始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清代宫廷有少数外籍画家,他们的创作和画风为某些中国画家所吸收,对民间美术也有一定的影响。真正对西方美术的学习和借鉴在鸦片战争以后。

重读《中国美术史教程》让我收获颇多,在这仅仅陈列了部分美术发展概况,具体情况无法一一陈述。毕竟中国美术博大精深,和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知道中国美术的艺术种源,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术的美、学会鉴赏美术的美。足矣!

第二篇:中国美术史读书心得

中国美术史学习心得

职称:美术教师

作者:鲍小茹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美术史的读书摘后中感受,通过这段时间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和认识,了解了祖国灿烂、悠久的美术史,并有了很深的感触与心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远古时代即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他们艺术的体现在石器的运用和陶器的产生,总而言之远古美术的产生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的结合。如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工具都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是来源于劳动的。在新石器时代其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那便是彩陶,其类型有半坡型彩陶,庙底沟型彩陶其最著名的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其主题其唇部及内外壁均有彩绘:主题纹样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组成。每组五人,手拉手跳舞,排列整齐,动作协调,面向左侧,两腿略有弯曲,呈踏歌状,下体的尾饰甩向左侧。场面欢快热烈,描绘简略稚拙,却又清晰动人。除了彩陶山东的黑陶也有着别具一格的灿烂文明!

从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便进入了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商代最为鼎盛,青铜器的用途大致是:乐器、武器、煮饮工具还有是礼器,礼器是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因为它象征着皇权,所以当时有些成语

“一言九鼎”等。青铜器由于具有礼器的性质,所以在造型上和纹上显示特别的狰狞,其用意是体现皇权的威力与至高无上的政治特征。最著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其重875公斤,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属帛画最为著名,当时的绘画主是引魂升天其其作品有《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在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在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有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不同的贡献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多样性

在平列式构图中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人的情思及精神状态,其画法与画理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烈女传》《史女箴图》。

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也出现了吴道子曹不兴西域的慰迟已僧等画家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的出现,在仕女画的画家有张萱周肪,其历史画家有阎立本

五代十国周文矩,顾宏中等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苏轼,方同等

元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形式是诗书画印,诗情并茂!

纵观关于形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国画中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山的走向,树木怎么长,长在什么地方,石头用什么质地的表现,都是主观抽象的.既然失去了光影和焦点同时法则,失去了西方风景画的空间关系,那么,山和树和水的表现也就变成了一种符号.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山石的皱法有荷叶皱,披麻皱,斧劈皱等不同形式,树叶有“个”字点,圆叶点.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符号系统.后人学习就从这些符号开始,在符号系统内进行再创造.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 “运墨而

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所谓墨分五色,即黑白关系蕴藏着丰富而抽象的色彩关系.即使青山绿水画也是极为主观的用色而非真实的用色.就连最为写实的工笔画也只是描绘物象的固有色,而不是科学的光影环境色,从理论上说仍是主观的.墨彩中的清而有神.是由其它深浅不同的墨彩衬托出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一幅画的空白部分,画出某种事物的清淡影子,而这清淡影子,在这幅面面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表现价值,它反映着某一时间空间的特点,使看的人深入画里,想像着这些影子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事事物物.所以我们对这种画,认为是有余不尽,耐人寻味的(如图二).这样的墨彩画完全符合我们对好的抽象画的理解和要求.关于标准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真的美.“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

质,情味和韵致.这也正说明了它应用抽象绘画形式的一面.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 ”,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

第三篇:中国美术史教程 薄松年

中国美术史教程 薄松年 第一单元 原始美术时期 原始人的石器制造发展中对我们理解美术的起源有哪些启示?

2原始社会的美术有哪些特征?新石器时代美术已出现了那些门类?叙述其成就。

3例举新石器时代的物件雕塑作品,讲述他们艺术上有何特色。

4、对下列作品简要分析介绍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鹤鱼石斧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

龙山文化黑陶

泥塑女神头像

红山文化碧玉龙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

2、试述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的意匠

4、列举论证商周雕塑艺术的艺术特色

5、列举说明战国时期美术的新发展

6、论述人物龙凤帛画 和人物御龙图的时代、主题和艺术特色

7、对下列作品作简要分析介绍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人像

毛公鼎

立鹤方壶

宴乐攻战纹铜壶

石鼓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美术

1、秦汉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试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简要论述

2、简要说明秦代兵马俑出土地点、规模。创作主题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3、简介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4、何谓画像石画像砖?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举例分析器内容和艺术成就

5、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实会历史原因何在?

2、魏晋南北朝有哪些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分别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3、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出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见解?

4、魏晋南北朝石器的墓室壁画、砖画和石刻画有哪些重要遗迹被发现?他们对了解当时美术发展的状况有何价值?

5、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6、王羲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中的贡献

7、介绍下列作品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七贤图转化

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

龙门四品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美术

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是结合其历史社会北京加以说明

2、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离式夹断作简要论述

3、是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4、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5、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回话发展状况,举出重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

6、唐代敦煌石窟壁画较之北朝时代偶那些发展和变化。试举例说明

7、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作,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8、举出唐代石窟造像的主要作品并分析其艺术成就

9、唐代陶俑主要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举出重要作品并分析艺术成就

10、试论唐代书法的发展面貌,并对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

青山绿水

吴带当风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唐三彩

游春图

步辇图

捣练图龙门奉先寺造像

第六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1、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2、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tong、董源、巨然在山水画上的发展地位和艺术成就

3、五代时期的人物画有哪些重要画家和作品?较之唐代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变化

4、郭熙的山水画有何特色?他在上水画创作和理论上作出了哪些贡献

5、宋代院体花鸟画有那些著名的画家?

6、式叙述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在宋代绘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7、两宋时期出现了那些具有影响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提出了什么艺术主张?

8、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谁?作品?艺术成就?

9、宋代工艺美术方面有哪些重大发展?重要的成就有那些门类?有何特色?

10、宋代绘画史论方面有哪些重大发展进步?最有成就是有那些门类?

11、名词解释

韩熙载夜宴图

万壑松风图

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

采薇图

第七单元 元代美术

1、试将元代美术何宋代美术加以比较。扼要论述其发展和变化

2、赵孟頫fu在书画上提出了那些见解?艺术成就?影响?

3、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艺术成就(元四家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怎样评价文人画艺术?)

4、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上有何发展和创新?

5、元代工艺美术有哪些重要发展,在陶瓷方面有什么新的成就和发展?

6、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

7、名词解释

九峰雪霁图

渔父图

双桧平远图

青卞隐居图

青花及釉里红

朱碧山造银槎杯

第八单元

明清美术

1、试述明清绘画兴盛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2、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在绘画发展中产生了什么影响?

3、明清山水画有哪些流派及其艺术特点?

4、简述清代“海上画派”的画家和作品

5、清初四僧是?艺术风格和成就?

6、八大山人

7、扬州八怪

8、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

9、试述曾琼肖像画的特点艺术成就 8

10、明清工艺美术的成就?艺术倾向如何?

11、明清陶瓷艺术有哪些新的品种?

12、试述清代木版年画的发展面貌及其艺术特色

13、明代书法中的吴门四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如何?

14、简要介绍明代书籍版画的发展概况,举例代表性作品说明小说戏剧插图方面的艺术成就

15、名词解释

吴门四家

景泰蓝

馆阁体

金陵八家

碑学

第四篇:中国美术史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美术史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同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不同,导致各个时期美术风格的不同。如在秦代以前,美术的主体功能是实用而不是审美。两汉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神仙思想,决定了当时的美术表现内容多是神仙题材与世间奢华生活。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广泛宣扬封建道德,表现忠臣、孝子、烈女、义士的人物画多起来,堪称人物画的古典时代:五代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这些人有钱有闲又有文化,他们流连山水之间,寄情花间月下,开始了山水、花鸟画的古典时期。

而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美术史便是由一个个美术家组成的。没有他们的活动,没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杰出作品,便构不成美术史。所以我认为,一部美术的历史,就是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因此在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家。

《中国美术史教程》面对的读者是美术史专业以外的艺术类大学生,只要求对美术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侧重每个时代的量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或艺术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书中所写多是对大学应学知识的一些整理概括,间接材料引用较多,加之成书时间太过仓促,一些细节问题难以一一考校,因此错误纰漏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前言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节 石器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绘画与雕塑

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雕塑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二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篇:中国美术史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意义

1、了解华夏民族关于“美”的历程、美的信仰、美的起源

2、以史为鉴,借古开今 从传统中去继承、去借鉴,才能有所创造和超越

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 生活品位 生活情趣

4、增强对艺术品、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 谢赫《画品》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由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骨法用笔” ——笔法;“应物象形”——造型;“随类赋彩”——色彩;“经营位置”——构图。“气韵生动”是指生动地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并以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三 石窟 甘肃敦煌石窟

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建窟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开凿于公元2世纪左右。历经北魏-元等多个朝代。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壁画题材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像、伎乐、飞天、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等。其中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前世和一生善施乐助、舍己为人、拯救生灵的本生和佛传故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现存洞窟53个,现存造像51000余尊。初建于北魏中期,由皇室直接经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公元494年)由平城迁都洛阳,于是龙门继云冈之后而成为皇室贵族开窟造像的活动中心。位于河南洛阳之南的龙门山。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造像均有明显汉化。四 唐代人物

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秉承家学,尤善绘画,是初唐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多以政治历史事件及帝王、功臣、贵族为题材,其绘画可谓是对唐王朝的颂歌。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有宋摹本传世。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创造出“莼菜条”式的描法,用笔波折起伏、错落有致,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八十一神仙卷

张萱,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所作仕女容貌艳丽,体态丰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其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均存北宋宣和画院摹本。

周昉,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肖像画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情;风格称为“周家样”; 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皆有后代摹本传世。

五 五代山水

五代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二派

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为代表

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潇湘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为代表

六 赵孟頫

赵孟頫——“古意论”、“书画同源”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古意论

赵孟頫强调作画要有“贵有古意”,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提倡继承晋唐、北宋的传统,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境界,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成为元初画坛审美趋向。书画同源

赵孟頫最早提出了“书画同源”之说。他在《枯木竹石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这是从宋代文人开始的,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由赵孟頫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们的积极响应。七 元四家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五十岁左右始画山水,近受赵孟頫的影响,远师董、巨,兼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变法后自成一家,作品多描绘虞山、富春等地的江南自然景色。以笔墨皴写为结构,再敷以淡赭色点染山石、树干,呈现出苍劲古朴之气,为元末山水大家黄公望所专长。富春山居图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嘉兴人。性情孤峭,志行高洁,家植梅花,以梅自比,故又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道人等。因其房附近有一大橡树,又称其家为“橡林精舍”。

他工书画、诗文,长于山水,兼擅竹石。他博学经史、理学,精通佛、道学说,一生以布衣自居。他既不做官,也不卖画,喜结交高人逸士,以卖卜为生。渔父图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家为江南巨富,家中藏有历代书画文物,并建园林“清秘阁”收藏书画文物于其中。倪瓒少时衣食无忧,唯读书、弹琴、研习书画、结交高人隐士,过着“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的生活。同时他也喜爱参禅问道,无意于仕途,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到晚年,变卖家产,浪迹于太湖一带,达二十年之久。雨后空林图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在赵氏文人画理论影响下,改造董巨画法,自成一家。他画山水在元季四家中面貌最多,对吴门画派有影响。王蒙的作品在元季四家中最为深秀繁复,其独创的笔法称牛毛皴、解索皴,其景物可游可居,笔趣也是最富于变化。与倪为两个极端。青卞隐居图 八 董其昌

晚明“松江派”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大家、诗人、美术理论家和鉴藏家。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提出南北宗论

董其昌其他画学思想

1、“变古”说,以“天地为师”

2、以“淡” 为宗

“以天真幽淡为宗”,“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

3、绘画与自然的关系

“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4、“寄画于乐”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人往往多寿;至于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遂无生机也”。董其昌书学理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白居易琵琶行》 《画旨》 山水图卷 九 四僧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为僧后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明灭亡入武夷山为僧,后曾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后回故乡,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的绘画早年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尤多取法于倪云林,构图洗练,用笔方硬简洁。另外重视师法自然,少荒寒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尤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等人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从学者甚众,形成“新安派”。西岩松雪图

髡残(1612—1673),俗姓刘、又号石溪等,湖南醴陵人。明朝灭亡后,曾参加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1651的落发为僧。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居牛首山幽栖寺。其人品与画品为众多名士所钦佩,如钱谦益、周亮工、顾炎武、龚贤等人,程正揆(清溪道人)与他交谊尤深,时人并称为“二溪”,他与石涛并称“二石”。兼擅花卉、人物,尤精于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以秃笔渴墨,描绘繁复景致,风格浑厚凝重。

山水图

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二十三岁为僧,法名传綮(qìng),字刃庵,号雪个、个山、个驴、驴屋、八大山人等。

一生经历坎坷,画史上称其是“墨点无多泪点”的画家,在诗文书画作品中常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内心积郁。

笔墨特色:(1)惜墨如金——少(2)线条圆润——圆(3)淡雅空疏——空(4)干净无尘——净(5)形象奇特——奇

水木清华图

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出家后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他早年云游四方,晚年居扬州。擅山水、兰竹,也能画人物。其作品运笔灵活,善用墨法,构图新奇,强调师法自然,曾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四僧”中以奔放恣肆见长。石涛还是中国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阐述者,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十 八怪

郑燮的“三真”、“三绝”

真气、真意、真趣

诗绝、书绝、画绝

郑板桥尤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不泥古人,自探灵妙。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

金农(1687—1764)被称为“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等,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被举博学鸿词,考试落选而返,在扬州以卖字画,兼售古董为生。

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善篆刻,长漆书,五十岁后作画,四君子、蔬果、山水、人马、佛像、肖像无不擅长,“涉笔皆古,脱尽画家习气”。

艺术特色: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

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

下载《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美术史教程》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美术史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饕餮纹:......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美术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

    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一、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其艺术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二、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zhiyu人制作的石墨装饰......

    中国美术史

    北宋三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南宋四家: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僧:石涛......

    中国美术史心得[小编整理]

    中华民族美术过去之灿烂傅抱石 近时外国人对于中华民族性的批评,总是离不了说中国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国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

    中国美术史自测题

    中国美术史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 文化类型为代表。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正是原始时代“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中国美术史总结

    如西周后期的代表作《毛公鼎》造型简洁,纹饰只用了一圈重环纹装饰带。 如陕西郡县出土的《驹尊》就是一个例证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出土的立鹤铜方壶 春秋晚期出......

    中国美术史(含5篇)

    名词解释 1. 顾恺之 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