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04: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

第一篇: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

《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

—谈谈我学习后的体会与认知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这个学期我的选修了《古代罗马文明》,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认知世界。因为我是理科生,已经有很久没有接触历史了,而且是专门学习某个国家的文明或者说历史(当然中国历史除外),所以我心中有点欣喜,换句话说也就是好奇吧。这次课之后我了解了许多古罗马文明,认识到其他古国的悠久历史。

记得第一次课的时候,罗颖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关于古代罗马著名建筑的影视资料,像竞技场、高架水渠、万神殿、罗曼努姆广场、马西莫赛场等宏伟的建筑。其中最是竞技场、万神殿和高架水渠让我神往,它们是那么的独特和伟大,像中国的长城一样,它们的背后的故事如夜空的繁星,是我们一辈子说不完的。

罗马竞技场,还被称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斗兽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为弗莱文圆形剧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影视资料上说,托米斯皇帝为了让父亲维斯西巴安皇帝生前能看到竞技场的建成,让奴隶24小时轮流不停的作业,这不禁让我想起秦始皇修建长城那种景象。

竞技场由维斯西巴安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罗马竞技场后由弗拉维安王朝的另外两个皇帝完成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场。竞技场在历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

还有神秘的万神殿,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

影视资料给我们阐述的时候,已经表明了尚未查明万神殿主要是用来做什么,而且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到底代表了什么意义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这与当时的建筑风格大不相同。

但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这也是一个对于当时建筑艺术的伟大创意和突破。

古罗马高架水渠又称为加尔桥,跨越那尔河,将水引至尼姆,再分至公共澡堂、喷泉和私人住宅。古罗马人开凿建造加尔桥,是为了一个明确实用的目的——运输淡水。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因为它至今还在运作,为罗马输送着淡水。

加尔桥造型雄壮,三层叠拱横跨加尔河谷的构图,对以后的建筑产生较了大影响。建筑水槽是罗马时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这是一项仍在发挥作用的土木工程。为了抵御洪水,桥身呈轻度曲线,并在桥墩底部建有水角,两旁粗糙的突出物用来连接木脚和手架。加尔桥高架水渠的斜度很小,落差大。整体设计是为了保障水能够自然地流向城市,所以在河流交叉处建立水桥是非常必要的。加尔桥的建成与使用有近500年时间,至今保存良好。加尔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罗马帝国建筑的辉煌气势和精湛的工艺技能,被人们誉为建筑上的“最崇高的乐章”。

这就是一次课给我带来的收获,后面还有几次课我也去了,学习了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和宗教的信仰方面,如格拉古兄弟改革、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君士坦丁、隶农制等等。

有几次课由于实验的冲突,我未能去,给我留下了一点的遗憾。不过听罗颖老师讲课还是很好的,我学到了许多的古罗马的历史(这里因为时间紧了点,就未能用手写,实感抱歉)。

第二篇:古代罗马教案

古代罗马教案 川教版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课标要求】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对学生进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育;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

【重点难点】

一、重点: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

二、难点: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有关古罗马的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欧洲形势地图,教师设问,让学生说出意大利半岛的名称以及半岛上现在的国家)

(师导)同学们,地图上像一只高筒马靴有力地伸入到地中海中的半岛叫什么半岛?半岛上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这个半岛就是意大利半岛,半岛上的国家就是今天的意大利。意大利是古罗马国家的发祥地,古代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共和国,并通过血与火的斗争,不断扩张领土,最终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道学习这段饶有趣味的历史。(板书第一个标题)

学习新课:

一、罗马共和国

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

(教师概略讲述)大约公元前2000年,一部分印欧人进入意大利半岛(指导学生看图),并定居下来。公元前8世纪,这些居民在台伯河边的山丘上建立起御敌的寨堡,形成了最初的罗马城。后来的罗马国家就是从此崛起的。公元前510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

㈡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板书)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教师重点介绍布匿战争)

(教师概述战争经过)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展示双方战争过程简表)

第一次

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

迦太基败

第二次

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

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

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

迦太基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教师引导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

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教师过渡)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我们再来看看罗马共和国的制度。

㈢罗马的共和制度

(围绕一下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展示图标,阅读小字,了解法西斯的由来;

2.展示图片《罗马的元老院》,结合大字叙述,了解罗马共和国的机构设置情况;(执政官、元老院)

3.阅读大字,认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并举出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举出:共和制法律;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等即可。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既然罗马实行共和制,为什么又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呢?

(教师继续引导过渡)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里,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着往下看。

㈣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指导学生看书,并试着归纳罗马奴隶制的特点)奴隶使用的普遍和奴隶地位的低下。

在罗马共和国里,奴隶数量多,使用广,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辉煌的罗马,但是处境悲惨,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在罗马城,每天有2000多奴隶成交,爱琴海上的提洛岛是著名的奴隶交易中心。

如此多的奴隶,他们是从哪儿来的?请同学们所说看。(学生回答:来源于战争或者被征服的居民)如此悲惨的处境让奴隶们苦不堪言。终于,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大起义爆发了,它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加速了共和国的衰亡。

㈤罗马共和国的衰亡(板书)

(放映《角斗士》中有关奴隶搏斗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揭示出罗马共和国衰亡的根本原因)

(师导)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罗马共和国的一些手握军权的将领开始争权夺利。在公元前45年,恺撒以“祖国之父”的名义实行独裁统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利日渐衰弱,最终进入了帝国时代。

二、罗马帝国(板书)

㈠罗马帝国的建立

1.建立背景(罗马奴隶主统治遭到沉重打击,军事实力人物为建立军事独裁进行争夺)

(师导)恺撒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的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激起贵族共和派的强烈反对,最终招来杀身之祸。继恺撒之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逐渐独揽大权,公元前27年,他开始实行元首制。

2.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

什么是元首制呢?请看注解和教材插图。你认为元首制的实质是什么?(君主制)

你认为元首制的建立意味着什么?(罗马共和国由共和国变成了帝国)

3.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请同学们看公元2世纪时的罗马的版图,找出其疆域。在西方,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中国的汉帝国也日渐强盛。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内容,说说中国对古代罗马的称呼和两国的交往。

古代罗马不但同中国有交往,而且同印度、北欧也有贸易往来。西方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正说明了这一时期罗马帝国繁荣情况。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社会安定,交通安全、税收增加,是罗马的经济繁荣起来,这在历史上是罗马的“黄金时代”,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师:繁盛的罗马帝国,统治阶级日益奢侈腐化,享乐成风。最终走向了衰落与灭亡。(教师板书)

㈡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公元3世纪,罗马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农业衰落,隶农起义,日耳曼人也开始入侵,终于导致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到395年,帝国最终一分为二。

(指导学生看教材地图,找出东、西罗马帝国的分界线,两国首都,并说出分裂时间)

(师导)庞大的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查找到的资料,说出你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

原因:罗马奴隶制的危机(内因);日耳曼人的入侵(外因)。

帝国分裂后,危机仍然存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2.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消灭,西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人说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提供资料,日尔曼人实行的氏族制度)

日耳曼人为了站稳脚跟,不能实施落后的氏族制政治度,也不能继续实施落后的奴隶制度,只能选择先进的封建制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被迫实施中原的封建制度加以比较说明)

师:日耳曼人统治下的西欧出现了新的阶级——大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说说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并对比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间的早晚,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早近一千年)

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欧洲的文明源头之一——古代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传统,“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恩格斯的论证了罗马文明、希腊文明和欧洲文明间密切的关系。

巩固新课:

师: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了共和制,罗马的共和制和希腊的共和制是一样的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相同点:①都实行共和制;②奴隶都没有任何权利;不同点:雅典所有公民都能担任各级官职,能参政议政,而罗马的实权在元老院手里,雅典的公民比罗马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布置作业】

一、选一选

1.古罗马国家是以什么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A.迦太基 B.提洛岛

C.特洛伊 D.罗马城

2.历史上的布诺战争是罗马同下列哪个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

()

A.马其顿 B.波斯

C.迦太基 D.希腊

3.公元前2世纪末,夺得地中海霸权的国家是

()

A.波斯 B.罗马

C.加太基

D.马其顿

4.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官职是

()

A.执政官 B.公民大会

C.元老院 D.国家元首

5.公元前45年,以武力夺得罗马最高权利成为独裁者的是

()

A.奥古斯都 B.斯巴达克 C.伯里克利 D.恺撒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来赚钱是多么的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己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材料二

有人将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半哑巴工具和哑巴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半哑巴工具包括牛,哑巴工具包括车子。

请回答:①从材料一看,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奴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③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罗马奴隶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果如何

第三篇:古代罗马美术

古代罗马美术

伴随着军事征服的进程,罗马文化逐渐传播到了绝大多数被政府地区。同时,罗马也受到了来自异域的文化,尤其是深受希腊文化深刻影响,主要是希腊古典美术的影响,也吸收了埃特鲁里亚,埃及和两河流域美术的某些因素,把古典美术辉煌成就当成完美的楷模。罗马统治者对待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使得整个罗马世界的文化事业呈现出颇为繁荣的景象。罗马美术并非是希腊美术的简单概括,特点:世俗的,现实的,写实主义。突出成就体现在建筑,雕塑以及绘画上。建筑上分神庙和纪念性建筑;雕塑上分肖像雕塑和叙事性浮雕。肖像雕塑有真切细腻的写实风格;绘画上分室内装饰壁画,镶嵌画,法尤姆木版画。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美术

该时期的罗马人崇尚一种朴实、严谨的生活方式,赞赏刚毅果断的战斗精神,他们从埃特鲁里亚和希腊人那里学习城市建设、桥梁修造等实用性的技术,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发展处颇具罗马特征的建筑技术及艺术样式。

①首先是建筑上,伟大成就有拱券技术和混凝土。拱券技术在城市公共建筑中广泛运用。混凝土凝合力强、坚固、并且不透水,与拱券技术结合起来可以用来建造结构复杂、内部空间广阔的建筑物。这两项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为帝国时期罗马建筑业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②其次是雕塑上,罗马肖像雕塑的流行与当时特定的社会风俗有关,1.罗马人习惯于用蜡或石膏为死去的前辈做肖像面膜,保存在家,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 2.他们为在政治、军事领域内创立卓著功勋的领袖人物做纪念雕像,放置在公共场所,供民众瞻仰。这些习俗对罗马肖像雕塑真切细腻的写实风格有相当大的影响。如 《携两位先人头像的贵族》,直接反映了罗马人根据面膜制作的祖先肖像的高度逼真效果。从贵族手中的两个头像上甚至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家族遗传的特征。典型的共和国时期的肖像雕塑力图如实地反映对象的外形和内在气质。青铜像《演说家》表现一位罗马权贵在向公众发表演说,神情庄重,略显老人迟滞,追求酷肖的真人效果,没有理想化粉饰。可见共和国时期罗马雕塑特征是写实性强而缺乏理想化。

③最后绘画上,到共和国晚期,盛行在建筑物内部用壁画作装饰,大多画在仿大理石的泥灰墙面上。罗马壁画分为四种风格,第一种风格:镶嵌风格,由红、黄及绿色方形嵌板结合粗直白色框线构成,以模仿大理石的质地;第二种风格:为建筑风格,能使平坦墙面产生空间深度感,空间开阔。风景题材作品空间感更为强烈,如《花园》。第三,第四种风格沿袭了第二种风格造成空间错觉效果艺术手法,第三种风格:埃及风格,壁画纤巧,精致,以黑色作底,具有典雅的装饰感,虚拟空间奇特而怪诞;第四种风格:庞贝的巴洛克风格,模拟真切的三维空间感,描绘景物非常逼真,色彩富丽明艳。著名的庞培城秘仪庐内的壁画,装饰颇具舞台效果,充满神秘不安的气氛,人物造型结实,肌肉及衣褶的明暗变化处理真切。

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

该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公共建筑、神庙、纪念性建筑以及宫殿住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兴建起来。这些建筑大多豪华富丽,炫耀着罗马帝国的强大和富足。①首先:建筑上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1)神庙建筑:杰出代表万神殿是古罗马拱顶建筑,由圆形内殿和科林斯式前庭柱廊构成,采用拱券构造技术和混凝土技术。建筑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殿创造一个宏大而统一的空间。穹窿顶壁面整齐地排列着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的装饰藻井,它们加强了轻盈、升腾的空间感。壁堂庄重,空间感轻盈升腾,优美的科林斯式列柱,既富于变化又不失谐调。这座神庙用来供奉天堂里的神灵,建筑师创造出了一个宽广的内部空间,使进入神殿的人心灵上受到震撼,产生强烈的宗教情绪。

(2)纪念性建筑,它有两种形式:凯旋门和记功柱。凯旋门外型方整,横跨在道路上,是用来纪念战役的胜利,重要的人物或事迹,著名代表君士坦丁凯旋门。记功柱最著名的是图拉真记功柱,为纪念图拉真皇帝打败达契亚人建造的,柱身的螺旋形环绕浮雕带叙述了战争的经过。

②其次:雕塑上,帝国时代的雕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雕塑主要表现帝王们的风采,反映不同帝王的性格特征,威严冷峻、神情温厚。叙事性的浮雕则大多记录了罗马帝国军队向外扩张、征服的历史。如《奥古斯都像》,运用希腊式理想化手法,展示至高无上的权威,如天神一般。《图拉真皇帝》肖像上流露出一种端庄、严肃的气质,神态威严,体现干练刚毅的性格。《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神情忧郁,流露哲学家的气质,这种纪念碑式帝王骑马像,成为后世骑马像的范本,对以后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产生了影响。(2).叙事性浮雕的特征是:具有叙事和写实。通常与凯旋门,记功柱和祭坛结合,宣扬罗马历代皇帝的军功。纪念性建筑如和平祭坛:颂扬和平,人物形象个性特征鲜明,重视在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遵循希腊古典艺术原则。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记功柱浮雕。③最后:在绘画上:成就体现在法尤姆木版画和镶嵌画上

(1).法尤姆木版画:采用特殊的蜡画法,表面具有薄而透明的油画效果,色彩十分鲜艳,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程式,如对人物眼睛突出强调,脸部高光和阴影位置的固定等,但其中的佳品并不缺少艺术魅力。(2).镶嵌画:主要用来装饰宫廷,具有空间感,色彩讲究明暗对比,图拉真时代是镶嵌画的繁荣期,作品题材丰富,色彩搭配和谐,制作精致。

帝国晚期美术

该时期社会的动荡和统治集团内部残酷无情的权利斗争,极大的刺激了当时人们的心灵,这种情况也反映在美术作品中。

①首先:雕塑上,肖像雕塑《卡拉卡拉像》把一位策划了多起政治谋杀,异常暴戾的罗马皇帝刻画的入木三分,雕像的眼睛、脸颊和头发显出佛拉维斯朝式的绘画性,而那种集聚于眉宇之间的冷酷无情则体现了主人公所处的特殊氛围,扭转的头部强调了暴戾的性格。这时罗马肖像雕塑呈现新的艺术倾向,即重视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力量,突出人物精神气质,减弱了写实性,肖像雕塑逐渐演变成象征特定的精神和思想观念的符号。如《君士坦丁大帝》就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倾向,强调君士坦丁大帝神灵般的智慧和清明,眼睛显得最为突出,但有象征意义,让人产生一种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在浮雕中,也出现了着重传达象征意义的艺术倾向,君士坦丁凯旋门侧洞门的檐壁浮雕,记录了君士坦丁大帝进入罗马城,向民众贵族发飚演讲的场面。没有追求真实的空间深度,没有纵身感,只是以君士坦丁为中心对称构图来突出皇帝的统御地位。

②其次:建筑上,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大型建筑物杰出代表戴克里先宫、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巴西利卡是罗马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作会堂,法庭或市场,是强调水平方向和纵向轴线的长方形教堂,这种建筑形式后来成为基督教堂模仿的范本。拜占庭圣索菲亚教堂就综合了巴西利卡式。交叉拱顶技术在中世纪哥特式教堂中广泛运用。总结:古罗马美术特点 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强调实用性,积极追求写实性,作品更多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较少理想主义色彩。2.在表现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3.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 4.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 5.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古罗马建筑特点:

1.形式多样,大型公共建筑,竞技场,神庙,浴场,广场等 2.重视建筑的使用性和空间,规模宏大 3.拱状结构代替水平结构 ;混凝土和拱券技术应用

古希腊美术

希腊美术的辉煌成就植根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整个希腊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古代希腊,人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们既不会为了某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或宗教信仰而牺牲世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追求奢侈豪华的物质享受而终日忙碌操劳、丧失自我,他们崇尚一种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相协调、合乎人性的生活。希腊的建筑呈现的是开朗、合理、和谐的艺术品质,绝不会令人畏惧或使人感到压抑。雕塑家孜孜以求的是塑造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肉体与高尚的灵活相统一的、理想画的人的形象。绘画虽已失传,但从文献记载来看,主要也是反映人间百相,即使那些神话题材,也被处理得充满世俗生活的情调。几何纹样化时期

装饰着精巧几何纹样的大型陶瓶一般都放在贵族的坟墓上,用作标识,同时也包含了几年意义。在雅典城郊的第庇隆墓地发现的陶瓶形体饱满坚实,上面层叠这宽窄不一的几何纹样装饰带,整体上看,陶瓶体上繁复的几何纹样被组织的条理井然,在多样的变化中显出的是和谐和秩序。

公元前7世纪,东方优美、绮丽的装饰趣味影响了希腊,原来严谨、朴实的几何装饰风格被一种更为活泼、华美的“东方样式风格”所取代。这时的陶瓶在形体上趋向于轻盈和雅致,它标志着希腊陶瓶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前6世纪的黑绘瓶画开辟了道路。古风时期

该时期在希腊美术史上代表着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创新的艺术时代。雕像逐渐摆脱了古埃及僵硬模式的束缚,显出了愈来愈多的真实的生命感。陶瓶艺术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另外,神庙的基本格局与构造原则也已初步确立。

(一)雕塑

雕塑家把塑造生动自然、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形象作为创作的目标。雕像中的男青年裸像称为“库罗斯”,少女着衣想称为“科丽”。希腊人制作这些雕像一方面是为放置在神庙内供奉神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他们对于年轻健康的生命的热爱。雅典近郊苏尼翁发现的库罗斯像,属于较早期的类型,任务的双拳紧握,手臂紧贴身体,左脚前跨,古埃及雕像“正面律”的规则强烈地控制着他的行动,但它已显出雕刻家探索性的尝试。《阿纳维所死的库罗斯》制作年代要稍晚一些,这座雕像表明希腊人对人体基本结构的把握水平有了提高,人体圆满丰润的感觉得到了表现。作者在其嘴角挂上的浅浅的“古风式微笑”,使其更为生动。与雄健、庄重的库罗斯相比,着衣的科丽像被赋予了优雅和高贵的气质。雕刻家掌握了透过薄薄的衣衫和细密流畅的衣褶揭示女性柔美圆润的肉体的技巧。《萨摩斯岛的赫拉》表现的是宙斯的妻子,雕像只剩下躯干部分,保持了僵硬的立姿,但女神散发着青春活力的饱满肉体却从紧裹着的长裙和披肩内凸显出来。《穿无袖上衣的科丽》创作于古风鼎盛期,虽也是正面直立姿态,但由于一只手向前伸展,造成了一定的动态感,从而减少了呆板的意味,笑容动人,不同于摆样子的“古风式微笑”,在艺术上相当成熟,叩响了古典时期的大门。

(二)陶瓶

出现了两种重要的装饰艺术: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黑绘:将瓶体赭红色留作底色,用黑漆涂绘人物等形象,然后再用尖细的划刀刻线来表现细节或突出轮廓线,常常产生剪影效果。《法兰索瓦双耳瓶》

红绘:以黑色作背景,把瓶体赭红色留下来,作为描绘对象的颜色,然后再用笔在上面描画细节。表达空间深度感的透视技法

(三)建筑

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已经出现。有两种基本样式:多利斯式(庄重、坚实,有阳刚之气)和爱奥尼亚式(纤细、秀丽,代表了女性阴柔之美。

古典时期

该时期,希腊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全面繁荣,希腊美术也在这时步入了它的黄金时期——古典时期。

(一)雕像

① 古典初期的雕像还带着朴实和严谨的作风,青铜像《德尔斐的驭者》虽然保持着静穆的立姿,但他右手前伸持着缰绳,神情持重,没有任何不自然的夸张,古风式的微笑消失,反映的是一个具有高度自尊与自信的希腊人的形象。著名的雕塑家米隆和波利克来妥斯跨越了古典初期和古典盛期,都擅长塑造运动员雕像。米隆的《掷铁饼者》久负盛名,在罗马时代的复制品中仍可感受到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他抓住了投掷铁饼过程中最具表现力的瞬间,把它永恒地凝固在空间中。运动员蓄力待发的姿态非常逼真地传达了运动的意念。波利克来妥斯的《持矛者》与古风时期的“库罗斯”有一定联系,但是《持矛者》更为生动自然。波利克来妥斯把雕塑塑造成处在欲动未动的状态中,人物左手执矛,重心落在右脚,身躯略微左倾,头向右侧,全身近于倒S型,达到身体结构的动态平衡。这种直立人像的构图方式被称为“对应原则”,由于它能使静立雕像产生真实的动态感,所以被后代的雕塑家广泛采纳。《法则》

② 古典晚期的雕塑艺术充分继承了盛气的成就,雕塑家在创作中进行了一些富于创造性的探索和尝试,日益重视雕塑的技巧,追求作品的形式感,力图赋予雕像以更多的感官之美。还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古典盛期理想主义的成分有所减弱,这种变化反映在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史柯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利西普斯的作品上。

史柯帕斯:善于表现剧烈运动状态下的人体,并借此传达人物内心激动不安的情绪。泰耶阿地区发现的一个青年头像被认为是他的作品,这位青年的头偏转着,眼窝深陷,周围形成一圈浓重的阴影,眉宇之间流露着亢奋与骚动的情绪。

普拉克西特列斯:创造出一种以优美、柔和、细腻见长的雕塑艺术风格,他为小亚细亚的尼多斯

城创作的阿芙洛蒂黛雕像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女神楚楚动人的姿势、圆润柔美的肌肤以及脉脉含情的神态,散发着动人的青春魅力,体现了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

利西普斯:延续了米隆和波利克来妥斯的传统,喜欢创作运动员的雕像,但与他们不同的是他有

意把运动员的四肢和躯干塑造的异常结实,并加以拉长,而头部则略微缩小,使雕像产生一种略带夸张的厚重的力量感。此外,运动员雕像的脸部还显示出了明确的肖像特征,不再是古典盛期的那种理想主义的人物。《刮汗垢的运动员》

(二)建筑

一般 把公元前450年至前400年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称为古典盛期,该时期的雅典城邦的首席执政官伯利克里任命当时最杰出的美术家菲狄亚斯修复在希波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雅典卫城,修复工程规模宏大,历时40多年才告完成,他的建筑和雕塑成为古典盛气美术高度成就的一个缩影。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组成,广场上还有高约11米的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戎装像。祭奉雅典娜的帕特侬神庙为整座卫城的中心建筑,它是一座设计精确、外观典雅、庄重的多利斯式神庙,立柱挺拔而结实,柱间距大,造成立柱轻松自如地支撑檐部的印象。运用所谓的“视差校正法”,建筑师把神庙角柱稍微向中心倾斜,使正面的基座在中央微微地隆起,而靠近转角处的立柱间距则逐步减小等等。这些细节,使建筑整体摆脱了生硬和单调的毛病,而蕴含了一种人体特有的有机生命感,散发着和谐、明朗、端庄的气息,成为古希腊最完美的建筑物。厄瑞克特翁神庙在卫城建筑群中最晚建成,它的外型不规则,有三座神殿和朝向不同的柱廊,立柱为颀长、秀美的爱奥尼亚式。神庙的南侧柱廊树立着六根女像柱,姿态优美的希腊少女顶着神庙的檐部,显得潇洒自如。“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用来形容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刻的。是古典美术最本质特征的经典描述。帕特侬神庙东山墙装饰雕刻的一个布局为三个富有青春活力的女神倚坐在一起的情景,她们的体态娴雅,檐口狭窄的三角形空间四号没使她们局促或拘束,显示出雕刻者明确的设计意识和高超的构图技巧。女神丰满圆润躯干透过轻薄的衣衫上丰富的褶纹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种利用衣褶烘托和表现人体的方法被称为“湿衣法”。古典晚期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包括室外剧场、纪念碑以及大型的陵墓等。建筑物外观也从古典盛期的庄重、典雅转向了纤巧、绮丽的风尚。古希腊的第三种重要柱式——华丽的科林斯柱式也在这是出现了。雅典的李西克拉特纪念碑是最早运用科林斯柱式的建筑范例之一。莫索洛斯陵墓位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成,规模宏大,综合了希腊和东方建筑艺术风格,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希腊化时期

该时期希腊文化迅速传播到东地中海、埃及以及整个西亚地区和印度河刘宇的文明,同时各种类型的东方文化也如潮水般地涌入希腊世界,造成了希腊话时期特有的兴盛的文化气氛。

希腊化时期由于经济十分繁荣,城市生活也相对发达。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是这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建筑物的形式虽采纳了希腊传统的柱式系统,但大多作了较大调整,显出了奢华、富丽的东方情调。

希腊化时期的雕塑艺术综合了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流派,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汲取了古典雕塑艺术的成就,但却都背离了理想主义的艺术原则,雕塑家注重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并日益关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帕加马城,古典晚期史柯帕斯派的那种强调内在情感表达的雕塑艺术风格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罗德岛派的雕塑与帕加马的风格相似,也是以突出强烈的情感冲突的悲剧气势为特征。由三位雕刻家合作的《拉奥孔》群像,表现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受到巨蛇的致命攻击时的情景。拉奥孔奋力挣扎,试图摆脱巨蛇的缠绕,他的两个儿子却陷入极度恐惧之中,显得手足无措。群像真切地传达了这一戏剧性情节高度紧张,惨烈的气氛。

雅典这一时期流行的是一种讲究如实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想象雕塑。《狄摩西尼》像是以一位饱经人世沧桑的老政治家为原型而创作的。老人脸上的皱纹、胸部松弛下坠的肌肉和暴筋露骨的手臂被刻画得细致入微。雕刻家在这里采取了写实的态度,没有对雕像作任何理想化的修饰。

尽管希腊化时代涌现了上述种种新的流派,但古典时期理想主义与写实作风相结合的艺术原则并没有失去生命力。作于公元千2世纪前后的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所显示的细腻、和谐以及优美洗好不让于古典佳作,在艺术技巧上甚至更胜一筹。而与之同时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则以昂扬、舒展、富于韵律感的动态,展现了古典时代奋发、乐观的精神风貌。

第四篇:古代文论课程体会

《古代文论》课程学习心得 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 覃秋菊

《古代文论》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当初选这门课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选它,因为之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古代文论方面的知识,我想这一定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几节课听下来,我之前的想法被彻底颠覆了,我发现古代文论不但没有枯燥乏味,而且还是一门很美的课。是的,请允许我用“美”这个字,不仅仅是有趣,那是一种超越了趣味的感悟和生发,是一种比有趣美妙得多也要久远得多得回味......第一堂课老师讲了“古典性”这个概念。古典性的内核是儒道禅,它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感悟式”思维方式,这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悟。中国古代文化以儒家为正统,以道家以及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为补充,儒道禅三川汇一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三者中我最喜欢研究的是禅宗。禅本意是禅定、静修,禅宗主张的就是“明心见性”“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它要求一种感悟式、顿悟式的思维。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芳迹”; 第二个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个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坦白说,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境界其中的深意,我仅仅知道一个人只要心存善念,自可消减烦恼明心见性。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以为,行走在尘世中,只要做一个良善之人,做一个洁净之人,就是一生最大最高的修为。佛说:“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可见只要拥有一颗平和宁静的禅心,就能看清世间的一切,当你一无所有时,守住自己的心,自可安然无恙。有时候我也会故作深沉地悟一悟,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开启是烟火俗世,关上就是云水禅心,但是我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我始终还是弄不懂禅到底是什么。偶然看到唐代诗人李翰写的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行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是这样,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叶总关禅,一株绿草是禅,一叶扁舟是禅......后来在讲到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个“拈花微笑”的故事:相传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说明一切生命的真谛,不靠语言文字,而是一种心得领悟,也说明了佛性蕴于一切事物之中,禅就在一念之间,禅的存在,就是这样自然,在每一个平静地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里,在芸芸众生里。修禅之人,实在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保持一颗纯净淡然的心,心似莲开,就会发现一花一叶都是禅,原来顿悟也就是那一刹那而已。突然间明白,原来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尽管穷其一生也不能悟出菩提,而有的人却在刹那间走出万象纷纭绽放如莲。也许,这样的领悟需要经历与阅历,一个人只有经历的多了,在岁月中将锋芒磨尽,才可以真正自在淡然。那时候,便懂得平静地对待人生的聚散离合,接受岁月赠与的苦难与沧桑,那时候你就能拥有一颗清醒的禅心,此后风餐露饮,天高海阔,任你自在行。

孟子的“养气说”也让我产生了一些感悟。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里的“气”指的是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美、人格美,孟子所说的“气”带有一种哲学的概念,是人格上的“元气”,养气其实是一种道德修养功夫。开始我并不是很能理解究竟什么是“浩然之气”,直到我认真地读了《苏东坡》,真正地走进了解苏东坡,我才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个批评家概括苏东坡的个性基本上都会用到一个“气”字,苏东坡的性格激烈冲动,他身上的这股浩然之气就不可抑制地发之于外,使他具备一种至大至刚的气质。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文中对这浩然之气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我想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宦海沉浮,但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心态,全靠他的这股浩然之气做支撑,这种浩然之气它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样的一股浩然之气,苏轼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且歌且行。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修炼一种正气凛然的气质,这样不管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能以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得更坦然。

我很喜欢魏晋时期的文学和文论。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的确,魏晋的文人是一群任情适性于乱世的人,他们的肉体被现实的礼教束缚,但他们绝不要过那种“沙漠中的生活”“石缝中的生活”,他们的精神超越于现实之外而独立存在,他们在回归自然中找到精神的归属,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赏天上云卷云舒,山水园林成为他们的归隐之所。行吟山水,一梦千年,看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看竹风穿庭碧荷声香,看落霞孤鹜秋水天长......魏晋风流入了我的梦。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支撑着魏晋文人,使他们具备了这样一种殊的气质?我想很大一部分是老庄哲学。魏晋名士好老庄:何晏有《无为论》,王弼有《老庄注》,阮籍有《达庄论》,郭象有《庄子注》,嵇康将老子和庄周称作自己的老师。老庄思想是不为外物所累,率性而为的言行风范,是一种自然纯朴的审美观,可以让人们摆脱现实的纷争回归自然,回归自我,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魏晋文人中我最爱的就是陶渊明,我觉得他是魏晋风流的最佳代表。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高唱着《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走进了他梦里的那个桃花源,从此过上了“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休闲生活,获得了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愉悦。我觉得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期一些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假隐士,他是真正的归隐田园,是一种“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愤慨,既然不能融入,那就只有远离,他的这种真性情是十分可贵的。后世很多文人将陶渊明奉为偶像,我最喜欢的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个,他一生写了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在颍州时就开始这项工作,当时他过着田园生活,他觉得自己和陶渊明非常相似,离开惠州之时,他已经写了一百零九首,余下的十五首是在被流放到海南岛时完成的,他在写给子由的信中说:“然吾与渊明,岂独好其诗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再说一说“相遇”,丁老师在课上说,文学院的学生应该没有人能拒绝得了这个词,我深以为然。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自然英旨说”,是从表现方法的写实而提升到审美趣味的重自然。“自然英旨”就是自然精英,即他所主张的“真美”。他反对用书,反对寻摘经史,反对人工声律,他认为这些只会“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他主张于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情境相遇成诗,突出一个“遇”字,“如情物相遇;如风水相遭,自然成文,如泉石相舂,自然成响。”从而达到一种“春水望桃花”的美学效果。

每次读到“相遇”这个词,总觉得心里好像有什么在融化,那是一种来源于心底的唤醒和震颤,就像我深信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如约而至的约会。就像张爱玲说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这就是最美的相遇了吧?于是,我常常在时间里等待,等待一场如约而至的约会。

谈了很多课程心得,我想再说一点我对丁老师您的感受。我的印象中,丁老师特别钟爱碎花的衣服和颜色比较暗的针织衫,我一直觉得喜欢穿碎花和针织衫的女人很有气质,丁老师亦然。您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淡幽静的气质,一种跟古典文论很契合的气质,就像一汪碧水随着清风轻轻地荡起涟漪,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就像《古诗十九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清新如兰,却能够唤起人去靠近的欲望。我很喜欢您的教学风格,不是直线型的灌输,而是曲线型的启发,启发学生去感受自然,感受生命,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堂堂精彩的课,更是一种情绪的生发,一次美妙得相遇,一种心灵的唤醒。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古代罗马》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共和国的衰亡;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西罗马的灭亡。

通过罗马和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倒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学习罗马帝国取代共和国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明白古代罗马先有共和国后有帝国这一史实,从而感悟历史发展的序列美;斯巴达克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了劳动人民的力量,也显示了悲壮之美。而且斯巴达克起义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前发展。

教学建议

“罗马和平”一目,教师首先讲清“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并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停止、社会安定是罗马和平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等方面来说明罗马和平时期的情况,其中罗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联系中国历史课本中的有关知识。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目,教师不必补充其它材料,只让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基本情况就可以了。但教师要明确指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开始了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师可首先指出罗马奴隶制发展是建立在长期侵略战争基础上的。然后从奴隶的来源、数量、地位和状况等方面说明罗马奴隶制发展的情况:对于罗马帝国的建立,教师可结合斯巴达克起义,说明罗马奴隶制已出现了危机;社会危机激化了奴隶主阶级的内部矛盾,罗马共和国政权已没力统治,结合军事独裁统治的出现,说明奴隶主要以此稳固强化其统治,由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代替。并且明确指出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对奴隶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统治的社会。关于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过程,教师可以简要讲述,不必补充其它材料。最后教师可以挂出《21世纪的罗马帝国》地图,以使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版图状况,即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演变。

难点:共和国的危机和帝国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CAI、录像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代罗马就诞生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是在台伯河七丘之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罗马奴隶社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

讲授新课:

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板书)

首先是对罗马奴隶社会的整体认识

1.罗马共和国什么时间建立的?(强调)这是罗马奴隶制的开始。

2.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机构如何设置?它是什么政体形式?

3.罗马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的?

(过渡)长期的征战,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但也酝酿着一场危机的到来以及帝国的建立。

二、共和国的衰亡

1.罗马奴隶制发展如何?奴隶的处境如何?

(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罗马奴隶的悲惨处境。)

2.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是什么时间,由谁领导的,有何作用?

(放《斯巴达克斯》录像)、演示《斯巴达克起义》课件

3.《共和国危机》

(提问)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危机?结果如何?

展示《恺撒被刺》油画

4.罗马帝国是怎样建立的?

展示《屋大维像》

识记屋大维像以及罗马帝国的疆域(知道它是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提问)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被罗马帝国取代?

(过渡)由于内战停止和社会安定,罗马出现了和平时期。

三、罗马和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持续了多长时间?(板书)

罗马和平的环境下,统治阶级的生活情况如何?广大人民的景况又是怎样的?

(过渡)帝国初期繁荣的背后,早藏有隐患,导致罗马帝国的分裂。

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板书)

1.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2.罗马帝国什么时间分裂的,分为哪两部分?

3.西罗马帝国何时灭亡的?

4.(强调)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什么?

展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图片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代罗马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过程。西欧奴隶社会结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这是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内容。

下载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罗马文明-##课程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5篇材料]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关键概念 1. 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经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建立起民主政治。伯 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但是雅......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试题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试题汇编 (2016课标Ⅱ,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1了解希望自然环境和希腊域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案)

    江苏省口岸中学2011—2012年校本资料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讲义(教案) 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了解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教案(5篇)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课标要求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通过对以上......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说明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说明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说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