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亚非文明概述
古代亚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古代亚非文明表
古国名称 位置(大河流域)文明代表 古老文字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国王陵墓,权力象征 胡夫最大,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制度; 三部分构成;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互不通婚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①埃及象形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②西亚楔形文字:被西亚各民族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③腓尼基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④中国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亚非古代的四个文明的特点
幅员辽阔,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因此造就了农业文明,为小农意识下的农业文化的奠定了基础。
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欧等国也因其自然环境的特点取向海洋文化为主的异型农业文化,这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以中国为例的“农耕文化”,使得人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并且做到人与自然相适应,从而产生人、社会、自然一体化的观念。这样的观念使得小农生产和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导致了农业文明。
海洋文化自由、规律性不强,人们对于自然表现出主观积极的能动态度,人们不过分地依赖自然条件,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航海导致商业贸易的发达,生活新奇富有刺激,对自然的依赖性在海洋民族心理上不断减弱,使得强调人的主动性,突出人对自然的征服。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要求崇尚经验,培养了人们爱好和平,礼仪为重,互帮互助的性格。这和欧洲人“好斗”性格以及“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观念极然不同。一个是寻求和平、安宁;一个是征服和扩张;这种民族性格、心理和观念的不同会带来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走各的道。古代亚非文化成就
1.象形文字:
为什么叫象形文字呢?就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示事物。请同学们看课本15页《象形文字》。在这里可以看到,埃及人画了两条腿,表示“走”,画了一只眼睛,眼睛下面用三条竖杠表示眼泪,以此表示“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有700多个。后来,这些符号除了表示意思外,也表示一定的音节,在此基础上,音节字中的一部分简化为字母符号,共24个。因此,这种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说明了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是有影响的。(找学生读15页彩框内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少数祭司和书吏掌握,因而在埃及有专门以抄写、记录为职的书吏。请同学看课本15页插图。(读古埃及灭亡后……)这块石碑是在罗塞塔发现的,所以又称罗塞塔石碑。请同学们看16页插图,这块石碑是用黑玄武岩做成的。长114cm,宽72cm,上面有三种文字:上面是世俗体,即象形文字的草写体,中间是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腊文。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822年成功地释读出托勒密的名字,终于使象形文字的释读获得了决定性突破。图中引出的方框中的文字就是托勒密的名字,上面是象形文字的草体,下面是希腊文字。在古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的同时,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又创造了楔形文字。2.楔形文字: 那么,什么是楔形文字呢?(找学生读P16彩一句)请同学们看16页《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为了书写简便,人们逐渐对一个事物不全画出来。而是只画出其中最能表现出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步转变为直线图形。19世纪中叶,英国人罗林生在波斯发现了刻有古波斯文、埃兰文、巴比伦文三种楔形文字的贝希斯敦铭文。他借鉴前人成果,对照比较三种文字,终于释读了楔形文字。当时,这种文字在西亚地区广泛传播。西亚各民族对它略加修改后,作为自己的文字长期使用。
由于楔形文字往往一符多义,难以掌握,逐步被字母文字所取代。3.字母文字:
腓尼基人在象形文字和古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说起腓尼基字母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个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块木片,用刀在上面刻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递给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上的符号表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知道这件事以后,来向卡德穆斯请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请同学们看课本16页《字母文字演进表》和17页《西方字母渊源》,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了创造了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古代亚非的人民又制定了天文、历法。
二、天文和历法: 1.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早在6000多年前就问世了。马克思曾经说过:“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充分肯定了天文、历法与生产的关系。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他们发现两次泛滥之间大约为365天。同时,还发现,每年6月17或18日早晨,尼罗河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泛滥的预兆。当尼罗河水的潮头来到(孟斐斯)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依据,把一年分为泛滥期、播种期、收获期,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埃及人又把一年定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虽然每隔4年就误差一天,但它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后来传入欧洲,经过罗马凯撒和教皇格利哥里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对月亮圆缺变化规律的观察,制定了太阴历。2.太阴历与星期制度
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以刚刚露出月牙来的这一天为开端,以月亮最圆的一天为月中,以月亮又变成月牙的那天为一月的终结。那么太阴历对每月天数又是怎么规定的呢?
当时,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能够区分五大行星和恒星,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观察得相当准确,他们将星宿和诸神联系起来,星就是神,因此星的符号也就用来表示神的概念。每天有一个星神值勤。七天一轮回,所以把七天作为一周,请同学们看17页表格,它分别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来命名。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去掉了加在星期上的迷信色彩。星期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制度的来历。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天文历法,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17—18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它与埃及的太阳历有何异同?
三、雄伟的古代建筑
在古代埃及,除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还修造了大量的神庙,其中最壮观的要算卡尔纳克神庙了。1.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就是阿蒙神庙,因为它位于埃及的卡尔纳克村而得名。阿蒙是底比斯的庇护神,后来被尊为太阳神,成为国家的最高神。埃及国王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每次对外战争的胜利,都认为是阿蒙神保祜的结果。战争结束后,就把大量的战利品献给阿蒙神庙。经过几百年埃及国王的不断添造,阿蒙神庙终于形成了一组庞大的寺庙建筑群,那么,何以能体现出它的雄伟壮观呢?请同学读课本18页彩框内第一段和《卡尔纳克神庙贵遗址》。2.空中花园
请同学们看课本18页《巴比伦空中花园》这幅想象画,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时期建造的,当时新巴比伦的国王为讨好王后,下令在首都巴比伦建造空中花园,它实际上是一座假山花园。它采用立体造园的方法,将花园置于高高的平台之上,远远看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请同学看18页彩框内的部分。空中花园建成以后,成为巴比伦城建设的最主要部份,与金字塔一样,成为古代世界的八大奇迹之一。
后来,波斯占领新巴比伦后,空中花园随之被毁。
第二篇: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3.教学用具
PPT 4.标签
古代埃及,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与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片段小结:正是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人们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几何学得以产生发展;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教学环节三:象形文字
出示:几个象形文字,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预设: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片段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5.教学环节四:医学技术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预设: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学预设:“灵魂不死”……
片段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6.教学环节五:法老与君主专制制度 出示:见闻和法老的图片。
设问:法老为何会拥有如此权威? 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 出示:太阳神的图片,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记载。
片段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无上权威。7.教学环节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8.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课后习题
拓展运用:
制作古埃及兴衰的年代尺 作业布置:自编作业本
板书
古代埃及
定期泛滥 农业 几何学 定期泛滥 农业 太阳历 尼罗河 唯一水源 生存 统一 君主专制制度(法老)
水流平缓 航行 水流平缓 航行
金字塔 木乃伊技术 象形文字
第三篇:《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的名称;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割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筑及表现出的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亚非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历史。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上古亚非文明的历史,认识亚非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古埃及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历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教学重点 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音像 教学过程教学备注及反思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指哪些文化成果吗? 课学习: 第1课时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
(1)地理位置、地理状况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古埃及统一的时间、国王称号、王朝
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灿烂的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呢?
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1)位置和数量:尼罗河的上游吉萨一带、80余座 得名由来:
最大的金字塔的名称:胡夫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为什么要修建金字塔?(2)金字塔建筑之谜
资料一:播放音像资料《金字塔之谜》
资料二:
金字塔高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 =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
金字塔底周长×4300=赤道的周长。
金字塔高×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
金字塔斜面高×600=1个纬度。
请回答: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古埃及人,你会用什么方法开凿和运输这些石料呢?(3)对金字塔的评价
第2课时
带着金字塔的神秘,我们又去空中花园的国度——古巴比伦看看。
二、汉谟拉比法典
展示P10地图《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和《伊拉克周边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古巴比伦与伊拉克的关系。
1、两河流域孕育的新月沃土(1)地理位置?两河是哪两河?(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2、汉谟拉比法典
(1)法典形成的时间和国王、构成、主要思想、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
教师介绍《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思考:图中国王手神授的权标是在宣扬什么?(2)案例寻踪
古巴比伦王国有两个自由民发生争执而去求见国王,其中自由民A打伤了自由民B的一只眼睛,根据法典,国王会怎么判?
这是一个奴隶对自己的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于是这个主人一怒下割掉了奴隶的耳朵,根据法典,国王又会怎么判呢?(3)性质:
出示:法典的主要内容,从法典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 从当时历史出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法典的地位(实质)?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是什么地方?(古印度)
1、印度的母亲——印度河和恒河 思考:
(1)古印度包括现在哪些国家》(2)韵语古印度文明的河流是什么?
(3)地图告诉我们古印度有哪两处古城遗址?
(4)谁在什么时候曾统一古印度?
2、种姓制度
(1)什么是种姓制度?(2)阅读课文完成下表: 等级 名称 构成 权利义务 社会地位 1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表格的填写,你能归纳出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3)游戏:请判断下面四个人属于哪个等级的,并由高到低排列? A:“我是保卫国家,保卫笸箩们的武士,不用劳动不用纳税” B:“刚才幸好跑得快,要不就被武士抓走了,但是现在我到哪去安身呀?” C:“今天我得主持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 D:“田里的庄稼熟了,明天我就可以去收了”。(4)评价:
思考:这样的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小结:
理清今天学习的三个古亚非文明的地理位置。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篇: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上古亚非文明教案 川教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件:型新课
指导学生编写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小剧本并排演;教师上网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
剧本和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
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尼罗河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
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
胜地。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
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
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
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
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
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
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 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
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金字塔不但名字好听,而且其建造及内部结构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迷,非常神奇。现在我们就从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开始
探索金字塔之迷。
出示: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和剖面图
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课本第9页和第10页上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座金字塔。(学生介绍)
师:(称赞学生的回答)听完介绍后你对金字塔有什么认识?(学生发言)还有其他同学通过其他途径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检查学
生查找资料的情况。)
出示以下两则材料及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时,他们在塔高1/3的地方发现了一桶垃圾,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些水果。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桶内的温度相当高,但这些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成了“木乃伊”。后经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加热就杀死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金字塔能”效应。令人不解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埃及人怎么会知道微波的妙用呢?
(材料二)
金字塔高146.59×1010=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金字塔本身重量×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
金字塔底周长×43200=赤道的周长。
金字塔高×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
金字塔斜面高×600=1个纬度。
请回答: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
总结学生发言: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奴隶制时代,埃及人依靠简单的协作,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真是难以令人置信。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四千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要说金字塔是天外来客的创造,还有待科学证明。但我们只有承认历史,相信历史才能更有助于人们探索自己的历史,认识自己的能力。
(二)汉谟拉比法典
师:带着金字塔的神秘,我们又去空中花园的国度——古巴比伦看看。
(出示课本第10页《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地图和《伊拉克周边地图》,引导学生发现古巴比伦与伊拉克的关系。)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里(指着古巴比伦)是今天的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提到美国空袭伊拉克后对古巴比伦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师:这里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我们把这里称为两河流域。因为这里有两条河流孕育着古巴比伦的文明,“两河”是指哪两条河?
(学生回答)
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师: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
“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师:下面请回答几个问题。
①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
②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
③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在学生回答每一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内容和实质。
学生回答问题①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②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③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由此加深学生对法典阶级性的认识。
师:《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当年汉谟拉比把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石柱上,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图及部分条文和思考题:谈谈你对法典古今价值的认识。
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法典宣扬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和法典所使用的文字。)
师: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正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
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巴比伦灭亡后的历史走向
师:总而言之,法典的实质是带有阶级性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汉谟拉比死后,两河流域的发展情况如何?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1页第三段。
(学生阅读)接下来我们再去南亚的印度河,寻找古老的印度文明。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河和恒河
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佛经,这西天指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容易回答是印度,教师及时纠正是古印度。)
出示:课本第12页《古代印度》地图和下列问题。
①古印度包括现在哪些国家?
②孕育古印度文明的河流是什么河?
③地图告诉我们古印度有哪两处古城
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后出示有关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城市的图片。
师:这两座城市存在的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至二千年,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从公元前15世纪开始,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起初,雅利安人与达罗毗荼人是可以通婚的,但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将会被达罗毗荼人所同化,因为达罗毗荼人远远多于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有着白皮肤、蓝眼睛和高鼻梁,而达罗毗荼人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于是,雅利安人开始禁止与达罗毗荼人通婚,这就是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源。
2.种姓制度
师: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在古印度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多媒体展示种姓制度简表)
学生活动:游戏(在四小组中各选一位同学以A、B、C、D为编号,每人代表一个种姓,每人说一句话后,让学生猜猜他们分别代表哪一种姓并按种姓的高低顺序排列。)
A:”我是保卫国家,保卫婆罗门的武士,不用劳动不用纳税。“
B:”刚才幸好跑得快,要不就被武士抓走了,但是现在我到哪去安身呀?“
C:”今天我得主持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
D:“田里的庄稼熟了,明天我就可以去收了。”
教师点评、深化:种姓制度下职业是世袭的,一种种姓只能从事已限定的职业,世代如此;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不同种姓的男女生下的子女,只能排除在种姓以外,被称为贱民,他们的生活非常糟糕。请阅读课文第13页小字,感受他们的生活。(学生阅读)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是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在阶级社会里对社会的稳定和维护正常统治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的印度仍保留着种姓残余,这种残余造成了印度社会的不和谐。
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加深学生对种姓制度造成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种姓制度的观念也无处不在。记者常遇见这样的情况:给看门的再多钱,他也不会帮你扫地,因为这是贱民干的活;做清洁工的高种姓成员,清扫卫生时决不会帮你打扫卫生间;许多来自他乡且没有一技之长的高种姓成员,宁可在大街上乞讨也不会找工作,因为他们不能从事“下贱”的工作;即便主人在欧美受过现代教育,他也决不会雇一个来自贱民家庭的厨师,哪怕厨师的厨艺再好、薪水再低。当地曾有人仔细研究过媒体上刊登的征婚广告,尽管对对方的文化程度、外在条件、经济状况等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否属于“同一种姓”始终是一个最主要的先决条件。记者曾问过一个来自高种姓家庭的印度大学生,他说尽管他反对种姓制度,但未来结婚时,绝对不会找出身低种姓家庭的姑娘,因为他认为,来自低种姓家庭的人在思想上不会与他合拍,婚后肯定要闹别扭。
三、新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埃及金字塔
2.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3.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四种姓制度
我们发现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其文明的发源都在大河流域。老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古代文明大都发生在大河流域?”
四、课堂练习
1.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被称为()。
2.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3.印度的种姓制度也称()。
教学后记
本课地域跨度广,历史内容涉及非洲、西亚和南亚广大地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采取层层推进的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在古埃及文明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金字塔有所耳闻,因此我抓住这一关键,展开教学活动。如先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金字塔,再从理性角度认识它的神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多想、多思、多说,较好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金子塔的奇迹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的。
在古巴比伦文明的教学中,对重点内容《汉谟拉比法典》,设计了学生表演活动,并在此环节上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法典,认识法典的实质。这个活动注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古印度文明是最后一个教学内容,为了防止学生学习的疲劳,在此环节组织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这一内容,一来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可以检查学生对四种姓的辨别。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点18 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
一、古代亚非文明
(一)古代埃及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古埃及文明发展历程:
①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
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④此后,古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⑤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学科&网
(3)科学文化成就:
①特点: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
②表现: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
(1)含义:从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地位: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君主专制制度的表现:
①权力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②政治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③宗教统治: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
(2)王权衰落:
①原因: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②时期: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二)古代两河流域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奴隶制文明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3)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此后,两河流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3.《汉漠拉比法典》
(1)地位:《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l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l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l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发源地: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3)奴隶制文明:
①出现: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②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③强盛: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l
政治: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l
经济: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④衰落: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侵扰。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时间: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发展: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学.科网
二、古代欧洲文明
(一)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城邦
(1)地理范围: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3)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各国后来被攻占,迈锡尼文明中断,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4)希腊城邦:
①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②含义: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③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④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A.公民
l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l
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
l
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l
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
B.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
l
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
l
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2)民主政治
①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②内容:
l
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学*科网
l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l
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3)结果: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4)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①消极: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②积极: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二)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地理环境: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①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②统治:
元老院
由300名贵族组成,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
执政官
共两名,权力相等,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
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保民官
共两名,平民自己选出,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十二铜表法》
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右
名称
由来
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内容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影响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③统一: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④扩张:
l
随后,罗马灭掉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l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l
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人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
⑤衰落: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角斗士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沉重打击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
(1)背景:罗马共和国内战。
①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
②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2)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的衰亡
(1)原因:
内部因素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外部因素
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总体成就: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体现在神话、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史学、法学、体育等各个方面。
2.文学和雕塑
(2)文学:
①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
②《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3)雕塑:
①特点: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
②代表作: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3.建筑艺术:
地区
特点
代表
影响
希腊
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雅典帕特农神庙
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
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
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万神庙
4.哲学和法学
(1)古希腊哲学
哲学家
思想主张及成就
德谟克里特
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苏格拉底
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2)法学
①地位: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②构成l
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l
罗马帝国: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
l
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5.公历的缘起
(1)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2)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
(3)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
(4)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
(5)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考向一
古代东西方奴隶制文明的差异
【典例引领】连线简答。
(1)将下列知识点相关联的用线连接起来。
(2)概括大河文明地理环境的特点。
【答案】
(1)
(2)大河流域地势平坦,水源充沛;河水定期泛滥,从上游冲积下来的淤泥肥沃了土地,适合农业种植。
考向二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典例引领】“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出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后果,不包括
A.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
B.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D.对西欧地区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D
考向三
罗马的历史发展线索
【典例引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
②罗马共和国
③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②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③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④西罗马帝国灭亡于476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答案选D。学科&网
1.某历史学家撰写了一本历史专著,封面图案如图。下列最适合作为该著作标题的是
A.《种姓的国度》
B.《尼罗河之光》
C.《失落的古巴比伦》
D.《中华文明起源》
2.下列选项中与两河流域无关的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汉谟拉比法典》
D.古巴比伦王国
3.下列对古代印度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C.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5.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金字塔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的陵墓
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婆罗门等级掌管古代印度的军政大权
④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6.某兴趣小组排演历史剧《光荣属于希腊》,以下剧本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希腊半岛港湾众多,海外贸易繁荣
B.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C.雅典的全体居民都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
D.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7.考古学家曾在距希腊首都雅典以北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巨型大理石陵墓,据推断,该墓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陵墓。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
A.尼罗河领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8.小华在家欣赏一部反映罗马共和国历史的影视作品,发现一处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请你帮他指出来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A)。为了维护共和体制,罗马人把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B)。在生产和生活中,罗马人广泛使用奴隶,甚至训练角斗士供自己取乐(C)。最终,不堪忍受压迫的奴隶们发动了起义。其中,斯巴达克起义推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D)。
9.影片《亚历山大大帝》讲述了亚历山大如何从怀有远大梦想的少年成为万古流芳的传奇人物等内容。以下对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过跨三大洲的帝国
B.巴比伦一度成为帝国都城
C.其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D.地中海一度成为帝国内湖
10.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足史诗、寓言和戏曲。其中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目前保存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是
A.《荷马史诗》
B.《俄狄浦斯王》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天方夜谭》
11.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史实属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有
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③孕育了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等大哲学家
④制定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亚非文明;便利的海上交通使西方城邦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鼎盛。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河的馈赠】
(1)分别指出图中A、B、C、D所反映的古国及其文明代表。除此外,举一例说明C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上述亚非文明古国发源地有何相同特征?
【海洋的恩赐】
(3)读图指出,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谁?图中人物是谁?该人物当政期间在政治上有何特征?举例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
1.(2018年湖南娄底)人类文明最早在大江大河流域产生,其中在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2018年黑龙江绥化)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天方夜谭》
D.《金刚经》
3.(2018年江苏徐州)《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4.(2018年湖南郴州)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2018年江苏泰州)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根据当时的情况,下列最有资格人选陪审团的是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6.(2018年贵州黔西南三州)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帝国
7.(2018年湖南株洲)某同学想了解早期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毁灭特洛伊城后渡海返回希腊的历险故事,他应该查阅的文学巨著是
A.《伊索寓言》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考点冲关
1.【答案】B
【解析】题干图片是金字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B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古印度文明,C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D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文明。故选B。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象形文字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人发明的,与两河流域无关,A项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B、C、D三项均与两河流域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学科%网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B、C正确。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D错误。故此题选D。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①错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正确。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③错误。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④正确。故此题选A。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A正确。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B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D正确。雅典的民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C中“全体居民”的说法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故选C。
8.【答案】D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过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交融的机会。A、B、C正确。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D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与亚历山大帝国无关。故答案选D。学科!网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目前保存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是。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C项是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D项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由此可知BCD三项都与题干“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排除①;古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排除②;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都是古希腊大哲学家,③入选;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④入选。故答案选B。
12.【答案】(1)A: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B: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是《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文明代表是种姓制度。D:中国,文明代表是甲骨文。影响: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向外传播,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非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3)雅典。伯里克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举例: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等。
(4)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文明的差异性:亚非古国以大河为中心,形成了农耕文明,盛行君主制;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兴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是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城邦。图中人物是伯里克利,他在位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面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古代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差异性。古代亚非古国以大河为中心,形成了农耕文明,盛行君主制;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兴盛。
直通中考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古埃及文明,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选项C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诞生地;选项D.古希腊文明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题干的“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表明,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到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与伤害到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所受到的惩罚不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学/科网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东汉后期形成的;C项是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D项是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的。由此可知ACD三项都与题干“公元前6世纪”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入选陪审团参与陪审,C项符合题意。A是未成年人,排除;妇女和外邦人是被排斥在雅典民主政治以外的,B、D也排除。故选C。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和扩张。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已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A符合题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与题干的“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不符,排除B、C、D。故选A。
7.【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