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查济写生报告
查济写生报告
查济村四面环山,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合一,穿村而过,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若干。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余幢。通过这次写生我对当地的风景、文化、建筑都有一定的了解,感到颇有收益。景致丰物
查济是皖南山区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它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的交界处,在泾县城西南60公里处,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
到了查济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下就攫住了游人的心魄,深深地吸引着山外的人们。它无处不透露出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她的那种美是原始的、古朴的,用破败、颓废、沧桑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了。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
所到之处,总让人想起“枯树老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首诗来,宝公祠内的两首诗是明代村民查绛所描绘的村景,正好是对查济的最好概括“十里查济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现在我们看见的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狗在巷中慢走,昔日的繁华变成了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由于种种原因,我喜欢上了这个至今还保存着原始风貌的古村落,去过一些古村落,但它们多多少少都有点现代雕琢的痕迹,这次查济之行确实让人意想不到,或者说是意外收获吧。
现在好多景点到了长假期间到处人头攒动,让人看了就不想汇入那强大的人流之中,只见人流不见景。而查济留给你的是宁静,是清秀、清雅,除了偶尔路过游人的说话声,剩下的是树上鸟儿的喳喳声,最多的是山间潺潺的流水声,一切是那样的寂静,那样的原始,那样的静谧,她给你留下的是远离喧嚣的乡村田园风光图。建筑文化
到了查济,很容易让人想到桃花源。的确,查济的幽僻、与世隔绝深深攫住了游人的心。查济的古民居建筑大多是青砖黑瓦,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雕梁画栋中不难想向查济村的昔日风貌,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的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望着断垣残壁,破败的旧村落,经过1380年的风风雨雨,它还能保存那些古朴的建筑,真得要赞叹我们的祖先为古代文明而付出的勤劳与智慧。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入内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比起其他风格流派的建筑艺术来,徽派建筑更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关系。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同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徽派建筑艺人中素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可谓“磨尽石墨岭,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心得体会
无论是水车,溪流水乡,古建筑群,石雕木雕,还是青石板古道都极易入画,本来他就是记载着历史的完整画面。有时会觉得我们这些游客是不是在破坏这个美妙的画面。唯一可惜的就是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皖南古村落最漂亮的时候。
在这样幽静的村落里写生,心静如水,一坐就是两三个钟头,对着自己的画没有一丝厌倦之意,静静的就陶醉在其中,看着自己的进步,到画好时会愧疚,愧疚自己没有能力吧它画的更好。也许是眼高手低了吧。
写生使我了解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洲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写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写生实习结束了,我们回到了学校,但不一样的是我们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没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篇: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查济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非常幸运今天能有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希望我的服务能陪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首先请容许我对査济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查济位于泾县县之西,东紧靠太平湖、桃花潭,南与黄山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金三角区域,处于泾、青、太三县交界之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早建于唐初,始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查济是查村与济阳二村的合称,两村以村中溪流许溪为界,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村”,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我们查济素有“板栗村”、“桂花乡”之称,勤劳的查济人民喜栽桂花树,遍植板栗林。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板栗成熟,满眼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摘下一颗板栗放入口中,竟有着桂花的清香。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就做了整体的村落规划,村外设四门三塔,村内有三溪汇流,把查济整个村落隔成几大版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星吾公古民居群,它大部分为清中前期的建筑,以人名命名的。星五公也叫德淑公,生于乾隆间,一生积善行德,省志载其义行。生有六子,六房人丁上百,大家聚族而居,兄弟相依为命,妯娌和睦相处,户户相通,屋屋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背靠独山墩,面临岑许二溪,东南有大门“大夫第”,西北昔有大门“聚德里”,四围院墙高筑,形成一片封闭式的封建庄院,就如同现在城市的生活小区。明朝进士,四川按察使余珊有诗赞美查济 “武林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高度赞美了查济桃源般世界。进入室内,厅厢之间有墙相隔,这就是和纯徽派风格不同的地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一处商人建筑,尽管很富有,但受官府限制,只能在民居室内装饰上铺装,促成了木雕、石雕的精雕细琢,房屋体现了商人的奢侈豪华。
明清时期,查济人才辈出,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至仕。鼎盛时建有108座祠堂,108座桥,108座庙宇。查济祖氏山东,崇拜宋江等108将,故于建筑中注重108这个数,以示对梁山起义英雄的敬慕和纪念。下面我们重点参观的就是桥和祠堂。前面是财神桥,昔日桥头有财神楼,故得名。查济是历史文化名村,出了二个翰林,十二名文进士,百余名举人,前面这个财神桥因地理位置处东,所以也叫东门桥。其实,查济像这样的桥还很多,我们看,桥侧有棵老杏树,微风徐来,桥与树一静一动,相得益彰。桥、水、人家形成最具图画色彩和诗意的“小桥流水人家”,大家可以拍照留念。那来到査济的游客一定要过过这座财神桥咯,希望大家无论是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
左前方这座高大的祠堂就是宝公祠,它建于明朝洪熙年间,踞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宝公祠是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宝源而建造的。查宝源有华封三祝之称:即多财、多寿、多男子。这在生产力不发达医学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是族兴人旺的重要象征。
宝公祠乍看外表,其貌不扬,走进祠内,方知其建筑不凡,门厅前有一对方形汉 白玉柱,柱底为汉白玉抱玉鼓,门厅两边四间厢房的门窗均有透雕图案,上有阁楼。此第一进称仪厅,主要是祭祀时供鼓乐队之用。堂前有一明亮的天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因花结屋,驻日月于壶中。临水成树,辟乾坤于洞里。天井的作用非常大:第一是采光通风。当时的人们出于防火防盗的考虑,在屋宅四周置起高墙,立面很少开窗,天井的出现解决了室内采光和通风的问题。第二是天井较之现代建筑的开窗处理更显优势,它使人与环境紧密结合,室内室外融为一体,人们在天井内从事私密活动不受外界干扰。第三,取“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积下的水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用做消防。我们宝公祠的天井天面比较大,所以整个祠堂的采光度和通风性都很好,其寓意就是取天地之灵气,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辉。宝公祠的建筑用料完全是银杏木,门厅内一人抱不过来的银杏木柱就多达十二根。宝公祠最大的特点就是三雕之一的石雕(石雕多用于住宅和祠堂的基座、柱础、栏板以及牌坊的梁坊、柱头,主要采用浮雕、透雕、立体雕等技法),大家看这些 圆八边束腰白石精雕柱础,直径达一米,刻有龙凤鸟兽图案。中国文物专家组二000年到查济进行文物考察,组长罗哲文教授评价查济的石雕柱础“体积之大,雕刻之精,可以与故宫媲美。”罗教授是中国文物界权威人士,正是他极具权威的专业评价,查济在二00一年六月份,与西递宏村一批被定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二百六十多处,比西递宏村的年代跨度更久远。
祠堂大厅称享厅、明伦堂,是祭祀祖先和处理本族大事的场所。顶梁上方有大型木浮雕“双狮滚绣球”,一雌一雄两狮栩栩如生。不知大家是否看出,两狮的区别主要在中间那只球上。我们看右边那对母狮子中间镂空的球上另雕有两只幼狮,可见雕刻之精。两边墙壁上是朱熹手写体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忠孝”不在一边,即应证了古语“忠孝不能两全”。祠堂的屏风前那首“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的诗的作者就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查绛,其府第门坊就在隔壁。这首诗比较全面的描述了查济当时的盛景,过会儿我们沿河而上,诗中描绘的美景就会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祠堂的后进称寝厅、寝楼,主要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眼前这座桥的构造方式是仿北京的金水桥而建的,祭祀的时候从中间拾阶而上,由两边下。可惜的是,栏杆上的石雕在文革期间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上面有一阁楼,设有美人靠,雕梁画栋,正檐翘角。古代祠堂是不准女子进入的,当然不会有小姐阁楼,据当地的老人说,“美人靠”是当年成绩较好的学生读书之处。早在明朝,查济人就依托祠堂建立了完整的“三义制度”。三义即义仓、义学、义葬。建义仓是备灾、备荒急需之用。上报国课皇粮,下保族人免遭饥饿,度灾活命。义葬即在查村范围的无主或无力顾及的尸骸,给以清理收敛,择地埋葬。义学即族内子弟免费蒙学,学业优秀而家庭贫困的,可以获得资助,继续攻读直至登第。如今,我们来到这里,仿佛看到当年学子们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刻苦学习。查济的古建筑不仅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也融合了中原宫殿建筑艺术的风格,集各源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我们平日的印象中,祠堂就是祭祖、按族规惩罚人的地方,实际上祠堂有众多社会管理职能,在当时维护了社会稳定,形成了尊老爱幼的风尚。
各位游客,游完宝公祠,现在我们就要去参观查济仅存的元朝建筑德公厅屋。它始建于元朝顺帝十年,是元顺帝封赐查姓永德公为明曦官而建的一座牌坊,因历代久远,均有损毁,但却是砖雕艺术的集中体现地,在三雕中,砖雕的技艺也是最高的,它所用的材料是质地疏松细腻适于雕刻的水磨青砖。一般采用高浮雕加镂空雕的技法。从左边这条古老幽长的巷内进入,就来到德公厅屋的门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是一座厅屋的门楼,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牌坊。该牌坊为砖木结构,共有四层,第一二三层的砖雕尤为一绝,可惜,一二层砖雕在文革中被砸毁,第三层砖雕图案为“鲤鱼跳龙门”,它象征着该主人已步入显赫官位之意,第四层为皇帝御书“圣旨”和“明曦官”大字。在十年浩劫中,造反派毁去了所有牌坊,而对这座牌坊门情有独钟,意外的保存下来了,甚至第三层“鲤鱼跳龙门”砖雕也没有毁去,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奇迹。进入门楼,隔一道天井,便是厅屋三间不大的和一般民宅相似的建筑,厅内十六根楠木柱子,显示了查氏一族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素面朝天的覆盆式的柱础,体现了元朝人粗犷豪放的个性。德公厅屋不仅是查济仅有的元朝建筑,也是我们皖南地区乃至安徽非常少见的元代建筑之一,借前朝牌坊为门楼,盖了“德公厅屋”这座不显眼的房子,而为避嫌把明朝初年建成的房子仿元代建筑风格而建,其用心良苦实在令人赞叹。
沿河一段是查济景致极美的一段,小桥流水人家在这儿表现的淋漓尽致,电视剧《血红雪白》是由唐国强和谢岚主演的一部片子,它的整个前期摄制过程就是在查济完成的,沿河一段景用得特别多,查济整个村落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开门走桥,推窗见河,抬头可见青山,低首可见鱼游,布局非常合理,构思也非常巧妙,正因为如此,它吸引了全国各地很多影视剧的导演和制片,把查济作为一个非常理想的外景 拍摄地。法国游客于连先生畅游查济,留恋忘返,干脆在查济的九狮巷购一老屋,定居查济。河对面那幢徽式外表的具有西式内部装潢风格的就是于连先生的房子。在这儿,他举行了中式婚礼,迎娶了他的中国新娘。新娘是南京人,现在夫妇二人还经常接待很多外国游客来查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左前方的那座平宽拱桥叫天申桥,长约10米,宽亦10米,似为正方形,从桥下往上看实为两桥,桥面连为一体,故人称“双桥合壁”,该桥建于明崇祯初年,传说是兄弟俩向母亲竞孝,以方便年迈小脚的母亲出行,双双建桥,受母亲教导,桥面连为一体,寓意兄弟同理连枝,这座桥体现的是孝道和和睦的传统美德,极具有教育意义。靠东坍塌部分是抗日战争中日本飞机轰炸留下的罪证。
与天申桥200米之距,有一座查济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桥梁——红楼桥。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嘉庆年重修,为一拱形方桥,长8米,宽5米,拱高10米,整座桥身都被绿色植物覆盖,成为一座绿桥,来这里写生的学生们又给它取了个非常浪漫的名叫“一帘幽梦”。据老人说,红楼桥的南右侧于明嘉靖年曾建有二层小红楼一座,楼上开有茶楼餐厅,族中的文人绅士常在此饮酒、品茗。后人有诗云:“依山旁水势最佳,钦点翰林不敢夸,风景如画黄金地,小桥红楼独此家。”
走过红楼桥,便是洪公祠。该祠坐南朝北,傍山临水,有含山吞水之势,历史沧桑,风雨侵蚀已使我们不能近距离的了解它,现成为危房,正待修复。门外大青石块嵌 成的护河栏杆上爬满各种蔓藤,既使人感到往日的显赫,更多的却受到今日的衰落的感受。祠堂外昔日有立众多的旗杆夹,表明祠内人才辈出,可惜抗战时被撬去修筑祠后山垅的碉堡暗道。祠内豪放粗犷,非比寻常,清一色的汉白玉大石磉,尤其第三进,乍一望是一层楼,实是傍一座山坡,将山坡改为楼。这种巧妙的构思,实乃颇具匠心。后进天井下的两口水井,常年如一日,永远蓄有半池水,从不满溢,也从不干涸。这是祠堂教化功能的一个内容,她告诫子孙要知天外有天,永不可自满。
右前方我们看到的那座石板桥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种玉桥,它取自于李商隐的《五排
喜雪》之“有田皆种玉,无树不飞花”,但是它还有一个比较通俗易记的名字叫“大路过桥”,在这里走大路就得过桥,因此在村里无论老少都知道大路过桥在哪里,但不一定知道种玉桥在何方。
现在咱们走的小路就是通往画家村的路,这里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加修饰,天然的泥土气息,草木香气,鸟语虫鸣都在身边,所以很多画家艺术家们都在此驻足,甚至在此安享晚年,这也说明査济的人气和灵气。右前方我们看见的问溪亭就是安徽省美协会副会长王涛老师的工作室以及住家,他家门前的景象也就是他送给我们单位那幅字的写照了“栗香桂黄雨细溪长”。他的隔壁是新安晚报总编韩信东的住宅,再往上相隔50米左右的左前方就是合肥画水彩画的柳新生老师的住家了,上方还有很多的老师和画家的房子正在建造中,在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里不知大家是否有“树在林中 路在树中 屋在林中 人在景中”之感?早晨起来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这岂是城市绿化带中所能比拟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看夕阳西下
炊烟四起
暮色渐至
好不惬意!这里将成为画家的天堂,大有往来皆鸿儒的意味!
接下来我们去看两个比较典型的民居。一幢是清朝的商人家庭,清代建筑特点极追求美,雕刻讲究繁雕细镂,构件精巧细致。前后两进,每进五间,正厅前为一照壁,下栽牡丹,上书朱熹字体“福”字,寓意“福寿双全”、“富贵牡丹”之意。墙两侧嵌有花砖,花砖实为古代民间的贴面装饰材料,由黄粘土和高岭土混合烧制而成。同一块砖上有青白两种颜色,白色如纸,青色似墨,青墨色花纹有的成块,有的似线,纵览整个墙面或细看某个砖块,都是一幅具有山水画气质的抽象画,古朴雅致,它把建筑学和美学相融合,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室内中堂的长条桌上中间摆一老式钟,左右各放置立镜和花瓶,取终生平静之意(钟声瓶镜)。
下面参观的是明朝儒生的民居。前门小院内盆景经主人精心培育,郁郁葱葱,也体现出主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家就是一典型的明朝建筑。大门由门和罩组成,两边有鳌鱼,寓意独占鳌头。这种壁饰,使得平整一片的高墙远景,嵌着雕刻细致入微的门楼近景,形成强烈的疏与密的对比,正像图画大家的手笔的“疏能走马,密不透风”那样。疏与密大反差结合,给人以艺术享受。明朝建筑无论是整体风貌还是构件、雕刻皆显古朴拙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柱子与柱础之间有一防潮防腐的木板铺垫,据说,明朝建房要缴纳一种高额的契税,垫板说明房屋尚未完全完工,人们用这种方法规避漏税。上面有一小姐绣楼,也有称儒生读书的地方,靠天井的靠栏称美人靠。民居的建设体现了房主为儒的喜欢静穆。下面我们去参观的是一位伟人(王稼祥)岳父的家,也是李鸿章管家的府第,原有墨书“大夫第”,常言说“宰相门人亦七品”,李鸿章大管家当然非同寻常。八字门显得地位显赫,昔日有“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末进来”,两边上马石,进门是下人居住的下屋,昔日拜见主人要通报。进入大门,有敞大内院,高大的正屋高高矗立着,显得极有气势。这是一座明代建筑,其特点是板垫柱础,柱础为覆盆式,显得拙雅古朴,镜框式板壁,泥封隔板,方砖地面。这两座明代民居就是著名的《画家村》拍摄外景地。查济拍有众多的电影、电视剧。著名演员唐国强、乒乓世界冠军杨颖都曾到查济拍戏。中央电视台二套、四套、七套都将查济制成专题节目,广东卫视上星时也曾专程来查济拍专题片,查济号称影视拍摄基地是名副其实的。
“仁让坊”就横跨在上通古徽州,下至池州的官道上,由砖砌而成,不高,单层,“仁”是孔孟礼教的核心,“让”则是做人的根本。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尽了程朱理学在查村深厚的底蕴,另一面刻有“瑞凝午道”四字,意思就是中间这条大道上凝满了吉祥的瑞气。“午”古代解作“十字路口”。每位走过这条道的人运好,回头大家都可把查济的吉祥的瑞气带回家。
二甲祠又名光裕堂,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16年),它是明王朝最黑暗年代却又是查济鼎盛时期的一座形象工程,无论从营造、雕刻、装饰各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艺术境界。至今仍不失为一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采用五凤楼式门楼,门楼下精雕三国演义等戏文图案,门墙左右刻有墙裙,花砖护墙。两侧各有一块上马石。因祠堂出过御封的“救驾王”查之恺,“代驾王”查曰炜,身份显赫。故建筑也气派不凡,门槛特高。大门两侧有一对非常大的汉白玉石鼓,是整个家族身份地位的象征。现在的“钦点翰林”的金漆红匾,是光绪二十四年查济最后一届钦点的翰林查秉钧,值得一提的是查秉钧的孙子查全性是当今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的化学教授,文革以后恢复高专的制度就是查全性教授首先向邓小平提出的。二00四年,查全性教授回乡寻根,在二甲祠题字“愿共同发扬查济之光”。进去厅堂,周围全为木质,内墙镶板,这正是二甲祠的独特之处“见木不见砖”,第一进的镶板上贴满了当年祠堂收支帐目,充分体现了当年“祠务公开”制度的健全。这里的木雕、石雕精致非常,青石柱础,所雕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斜撑上大型镂空雕“喜鹊登梅”栩栩如生。后堂比较狭小,中间用于祭祀活动及供奉祖宗牌位。两侧耳房用于存放祭祀用品。后堂比厅堂高五个台阶,以示祖宗与子孙地位的差异,这也是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在建筑形成上的反映。祠堂曾作为“民俗博物馆”,陈列了从民间收集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朝代的风俗物件。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们天人合一的查济古村落,意境唯美,可看可玩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还没有尽兴的朋友可以在周边再玩一玩,有点疲乏的朋友就可以和我返回了。在返回的路上,有专门开辟的购物、餐饮一条步行街。如果我的工作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包涵,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如果各位对此行还满意,请把查济推荐给亲朋好友。期待各位的再次光临,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谢谢!
第三篇:写生报告
在宏村写生的日子早已过去,如今剩下的只有数不清的回忆和怀念。其间,我们学会了怎样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学会了怎样与人更好的相处。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在画画上面长进不少。它将时刻提醒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中要正确地对待任何一件事物,也使我的心境逐渐平静,也再次学到了,思考到了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
外出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古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写生完后,我对写生作为教育社会实践,其意义也做了总结和思考。学校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核心,在许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帮助启发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准定位。一般结合专业训练的特殊性,多选择偏远地区、有特色的地域或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往往这些地区的偏僻或交通不便,每次都能使大家克服极大困难,团结合作。
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学生有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写生过程中,远景、近景、细节,都是我们训练的范围。对于远景的把握,我们没法很好的诠释。便先从细节和近景着手。前一两天,我们主要的目的是练练手,找下画画的感觉。我们的第一站是香格里拉花园,那很美,很适合画画,再者极富特色的建筑,安静的气氛,都给予我们很多的创作灵感。大家也能在一笔一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一点一点的提高和完善自己。
再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写生,游玩,日子过的充实又快乐。有一次,在宏村的一个小巷中写生。小巷幽静深邃,古老宁静。狭长的小巷使得两旁的建筑物显得格外高大。置身小巷中,天是一线天,狭长悠远。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真是一种享受。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去想,仿佛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组织我们出来写生了。在风景如此优美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激发我们的创造激情。不至于像我们在学校写生时缺乏激情缺乏创造力。在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成了一幅画。画小巷时,我感觉进入了一种状态,我想画,并且要画好,我的潜意识这样提醒我。当画画很有感觉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会被淡忘,时间也因此凝固。画了一遍又一遍,虽然屡次失败,但是并没想到要放弃。这个时候显得很耐心并且很享受,心情好的时候画的东西也充满快乐。别人只需要一会儿就画好的东西,我却需要画好久好久。但是,我终究是画完了。我不在乎我画的有多差,我只在乎我是不是认真了。
来宏村写生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里风景好,民风好。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有时候我就想以后是不是搬过来定居,或者旅居。山里的天气有时候会显得变化无常,好好的天气,忽然就飘来一片乌云,雨也说下就下。片刻过后,天气马上好转,天空又变得明亮清澈。虽然是夏天,这里的天气却并不是很热,至少不会让人受不了。除了中午有一段炎热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还是比较舒适的。至少不会像在城市里面感到闷热和烦躁。这里到处都是大自然的气息。一场小雨足以让天气变的凉爽,这里是个不错的避暑之地。还有什么地方比这山清水秀之地更令人向往呢?在这么一个地方,写生是一种享受。首先,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其次,我们会感叹古人的杰作的伟大,为自己是龙的子孙感到骄傲。最后,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激发我们写生的兴趣。让写生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只有当写生变成一种享受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更好的提高。
写生已经结束,但是学到的东西却让我们终身受益。写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12天的写生我们很满意地结束了。让我们开心的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也说明了写生不仅仅在于画画,更多的是对美的审核。也使我更多更深一层次的去欣赏去思考美。
第四篇:写生报告
时间:2013年9月16日—9月28日 地点:河南省林州市猪叫石
一、写生主题
风景写生
二、概述
(一)写生目的:
(1)培养对大自然风光美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及构图的能力。(2)认识外光的色彩规律,并掌握风景色彩的表现规律。
(3)了解形成远近空间感的各种因素:透视、明暗层次对比、色彩冷暖及纯度对比、形体复杂与单纯的对比等等;掌握表现空间的方法与技能。
(4)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 与其灵动的一面
(5)锻炼用色彩和速写,塑造各种不同景物的形体和质感的能力。(6)了解绘制水彩风景画的一些特殊技法。(7)感受并表现出景色的意境和情调。
(二)写生对象和写生内容,包括写生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写生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此次是在太行山猪叫石附近写生,以速写和水彩的形式将这里的风景刻画下来,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构图的安排,是写生要解决的问题。
(三)写生技法研究
风景写生函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的过程,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要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很重要。在创作的时候要注意虚实结合以及看准事物的具体特征。以自己的体会和手法准确的将看到的事物刻画下来,在视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并结合自己的画面给以取舍以达到画面的最佳效果,在作画时注意线条的运用找准色调才可以进行作画。
三、正文
九月,我们告别了学校安逸生活,全班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进了太行山。
我们的目的地是猪叫石。
猪叫石是一个有名的景区,位于太行大峡谷石板岩乡镇南10公里处,北距被称作画家村的高家台村仅1公里,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密林山中。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喊泉银瀑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原始荒古,真实自然。她背靠青山,面向苍溪,恬谈幽然的山村风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师生前来写生,一批批师生来诸多学生在此留下了墨迹真宝,同时也对猪叫石,对太行山留下深刻印象。很荣幸,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9月16日清晨早我们整装出发,坐上去猪叫石的车,我相信许多同学心中有许多说不出激动,许多的憧憬。当到林县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怪石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到达猪叫石,稍作休整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跑向了山谷里的小溪。山里空气清新凉爽,不仅适合写生,相信也是避暑的好地方。猪叫石的自然风光很美。这里独特的居民也堪称一景,它非常自然、和谐地融进了太行大峡谷的山水之中,令同学们都赞叹不已。过惯了学校吃食堂的的生活,同学们似乎一下子不适应山区的生活,吃饭前是抢食物、占位子,吃不了便乱扔滥倒,曾一度把干干净净的餐厅搞得狼籍不堪。但看到了山区人民吃的是粗粮淡饭,穿的是补丁旧衣,住的是石板低房,感受的是山区人民的热情厚道、好客真诚,同学们变样了,他们尊敬、敬佩乐观的山区人民。他们吃饭能井然有序了,尊重山区人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自己洗碗,出入有序,礼貌有加。
在这写生的十二天中,我们品尝了辛苦但是却感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但是却思考了人生。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仍然难忘猪叫石的那一草一木,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山村人的纯朴、善良、厚道,感觉一下子从车水马龙、拥挤喧闹的城市,回归到了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我们就住在了猪叫石景区下面,在到达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想攀爬的欲望,也想体会一下前人的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在稍作休息后我们一行人终于登上了这座巍峨的山体会了登山的乐趣,一行人嘻嘻闹闹的爬上了猪叫石观景台,从观景台可以直接看见山下我们住的小院。
在这里,大自然的绚丽壮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恶劣和险峻的路途,艰苦的历程,都强烈地吸引和刺激着同学们的感官,激励求知探索的欲望,唤起强烈的画画冲动。这种被真实所打动的激情所迸发的创造活力,又使笔下的作品随情感的涌动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生命力与凝聚力。行走在不平的山路上,我们相互关照、互相提醒,不到两周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的变得更加团结了。我们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深深的情谊,我相信我们的友谊会越来越深。每天晚上,我们汇聚到一起对一天的写生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
另外,写生使我对《色彩》这门基础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的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色彩课的学习使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色相方面,对色彩的明度纯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情,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一天也不画一幅画,也不要抱着单纯为了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画,因为那样作出来的东西只能算是一张作业,而不能说是一张作品。那它就无疑要被专业的称作“垃圾”的。当然在别人看来这样说很不文明,但要想自己的东西不被轻视,首先自己是要用心去作的,不自己看轻自己,不看轻自己作出来的东西。在写生期间天气变化很大忽晴忽雨,这就为我们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提供了条件。老师教会我们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彩调和,体会到事物总会不断变化的。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人生的哲学。
外出社会实践写生,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十几天同学们先后到过石板岩乡的三亩地,石板岩等地方,还不辞辛苦得跑去了山西井底神龙湾风景区,这一路走来对文化得体验无疑是一段“感受美的历程”。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善于了解普通民众,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要培养学生有丰富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将全身心实践体验及丰富炽热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融入到具体的、生动的、个性的、人的内心世界,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和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精品。
9月28日,写生结束,我们回到了久违的校园中。考察顺利结束,感悟至深,满载着收获,为未来的设计之路做好充分准备......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这次为期12天的写生,通过这次考察,对太行山的感悟又多了一份新的认识,进一步领悟到只有景与生活的感悟相结合,所表现的画幅才会更有生命力,自我创作才更有意义。让我深刻认识了自己对艺术认识的不足,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对画面,线条的认知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更深的理解。绘画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的位置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一样,看问题要多思考,从多角度去理解人和事就能更为妥善的处理好事情。总之这一次写生为我带来的不小的收获。
第五篇:写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10月18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媒体艺术设计系,2010级3个班共计81名我们及我系2位带队老师在 院领导的带领下赴浙江, 浙江横店影视城进行为期一周多的艺术实践考察。
老师和我们一起通过现场写生,速写,笔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对古镇的印象,使我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我和另外的老师则是以现场辅导讲解的方式来使我们了解艺术考察的意义及他们应该关注的方向,我们们都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这次艺术考察中,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一、明确教学艺术考察的目的与要求
安排艺术考察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专业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我们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现代设计公司的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让我们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写生描摹来了解传统的动画视觉构成法则和这些百年古镇带给人们的人文造景的现代意义。考察使我们走出钢筋混凝土围起来的校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无论是被动抑或主动,都会为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留下些许图像及文本的记忆。
对动画,新媒体专业的我们来说,对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在民俗写生与艺术考察的安排上侧重于有民俗特色的古镇﹑古城,目的就是在于让我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原始的自然风光,学习古人的传统智慧,实际体会一般设计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绘画技巧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1)、考察时间的安排经过专业教师多次讨论,并进行了认真的调整。制定了详细的写生教学计划;
2)、实习地点的选取为适应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实习地点选取浙江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秦汉宫﹑清明上河图﹑广州香港街﹑欢乐谷。仔细的考察了我们的食宿情况以及当地的风景,保证了我们在外出写生与采风期间的教学需要。
三、教学实践的效果与经验、在考察结束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绘画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运行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教学实践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发展。考察活动使我们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