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总结
短短几天的高校教师资格培训结束了。首先还是要感谢学校人事处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这么好的继续学习机会,感谢为我们辛勤授课的专家教授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感觉获益匪浅,下面我想具体谈谈学习完各门课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认识,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我们应以和善宁静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高等教育心理学》这门课让我学会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在这个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虽然大学一般都有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而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另外,我们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环境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使我认识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我们民政学院在这方面更是大有所为。我们学院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开放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民政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让我对教育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教育法是调整国家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学习完这门课程我认识到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作用以及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虽然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我们作为高校教师的使命却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学习思考,尽心尽力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二篇:高校新任教师资格培训总结
高校新任教师资格培训总结
近一月的高校新任教师资格培训结束了。首先感谢四川省师资培训中心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这么好的继续学习机会,感谢顶着酷暑为我们辛勤授课的专家教授们!通过这短时间的学习,我获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学习完各门课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认识,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我们应以和善宁静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高等教育心理学》这门课让我学会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在这个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虽然大学一般都有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而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另外,我们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环境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使我认识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我们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这类以工科为主的学院在这方面更是大有所为。坚持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开放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工程建设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让我对教育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教育法是调整国家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学习完这门课程我认识到了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作用以及作为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虽然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我作为高校教师的使命却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学习思考,尽心尽力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三篇:2016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XXXXXX学院 XX 在西南大学为期17天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期间,学校为我们这些学员安排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四门主要的课程,西南大学负责这次主讲的几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授,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的授课方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排在首位的就是传道。传道,就是给学生讲授做人的道理,所谓育人首先育心,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总是习惯于以老师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的榜样,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和心态,只有教师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了,才能培养出思想和品行合格的学生。
学校很像一个小社会,而高校、教师和学生就是这个小社会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基本秩序和教育教学工作都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紧密联系,这就使得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只有正确地理解了高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以及他们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并能够灵活地应用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政策和法规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课程,对于我们处理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法律纠纷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老师授业和解惑的对象是学生,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围绕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心理差异和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解决的对策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同时也有助于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师德,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才能成为学生的真正地良师益友。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觉得这次的岗前培训为我们未来的教师生涯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在此非常感谢西南大学的教授和班主任对我们的认真教导,正是有了你们的谆谆教诲和热情鼓励,使我对以后的工作不再迷茫,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努力工作,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合格和光荣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篇:四川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心得体会
四川省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心得体会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历来所为,我国古代认为“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强调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既然国家兴之于教育,教育兴之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七月流火时节,我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参加了短暂而紧张的“四川省第22届高校教师资格培训班”。
培训的课程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给每个班级安排了优秀教育专家,并且每天下午都安排了班导师课程和微格训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认识,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我们应以和善宁静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高等教育心理学》这门课让我学会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在这个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虽然大学一般都有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而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另外,我们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环境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使我认识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我们民政学院在这方面更是大有所为。我们学院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开放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民政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让我对教育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教育法是调整国家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学习完这门课程我认识到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作用以及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培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仅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大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及不加思考的沿袭老教师的一套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行为。从更客观的角度、更理性的思考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了解了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把握了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了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增加了工作的责任感,提升了教育的工作水平。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再者,也认识到了当一名高校教师的荣幸和骄傲,就像谭晶歌里面唱的:“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山乡送往希望的彼岸,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日出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啊,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文明渡往山民的心田”。我就愿做一名这样的渡船,在人生的渡口帮助同学渡到知识的彼岸。
总之,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一切,持之以恒,求是求真。我相信短暂的学习之后,每一个教师都会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追求和信念去营造教育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2009福建高校教师资格培训-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1、道德P2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意识P6
3、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表现P134、道德的特点P15
5、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区别和联系)P17、P18
6、道德的社会作用P19-22
7、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主要条件P41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结构P42
9、道德发展规律的概括说P43 第二章
1、职业道德P482、职业道德的特点P49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P55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P57
5、教师P606、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P61
7、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6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影响(双重效应)P719、义与利统一观念P75
10、竞争与协作统一观念P8211、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P97 第三章
1、教师职业道德P93
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P94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P984、职业理想P105
5、当前,我们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的问题P1066、教师职业责任P109
7、职业态度P112
8、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P117
9、教师应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P121
10、教师职业良心P122
11、教师职业作风P126
12、教师职业荣誉P131
13、教师荣誉的作用P131 第四章
1、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一般规律P134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143
3、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表现P144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475、教师道德的社会功能P162 第五章
1、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P170
2、确立或概括道德原则的依据,应当包括四方面的要求P172
3、为什么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74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78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80
6、在贡献和索取的两方面中,个人的贡献或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P186
7、为了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应注意的情况P189
8、教育人道主义P194
9、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的体现P19510、教育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P19711、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的要求P197 第六章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P203
2、师德要求P210
3、调节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P211
4、正确处理教师之间关系的意义P222
5、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24
6、教师在与学校以外的各种人员交往中要遵循的道德要求P2297、教师的语言要求P232
8、教师的风度要求P236 第七章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502、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52
3、教师的道德情感的主要表现P2534、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57
5、教师道德教育应注意的要点P265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67
7、教师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方法P270
8、教师道德评价P276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P28010、教师道德义务P284
11、教师良心P28612、良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具有特殊的作用表现P286 第八章
1、教师个人道德P296
2、道德品质及特征298
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及特征P300
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P306
5、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内容P308
6、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和作用P313
7、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主要内容P316
第九章
1、人格P327
2、人格分裂的现实生活中的表现P3303、道德理想P341
4、理想人格P3445、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596、教师人格的塑造P362 第十章
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P366
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P3703、教师的价值冲突P372
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P375
5、制约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的方面P375
6、意志自由与不自由集于一身,表现出的特性P378
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P384
8、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P3849、超功利性包含的意思P38710、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培养P394
11、取舍力P395
12、自组织力P39513、如何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P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