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司的感受
我是去年5月份进入鑫合众(日化)有限公司一名新员工,时间一晃而过,如白隙之间,2014年在有序而繁忙的工作中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转眼间我来到公司也有一年了,在鑫合众的工作,使我作为一名员工又有了新的感受。
有很多公司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出现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状态,人才就会逐渐流失,或许原因很多。但其中都与旧的管理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后的需要了,或是旧的管理观念已经落后于同行企业的步伐了,这时公司仍然用旧的观念,就会出现种种弊端,时间久了各种矛盾就会凸显出来了,从而导致发展受阻,长期如此,结果就是上述的了。而在这鑫合众的工作情况,我看到得是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公司仍然能够大气磅礴的在发展,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在奋斗,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对员工的负责,对员工的培养,对员工的重视,对团队建设的重视。在这方面可以说公司迈进了同行的前列。
学无止境,我始终相信人们常说的“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的真理。在这方面鑫合众的培训制度让我感受颇深,公司不惜花费高额代价请专家学者每周给我们培训,使我们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这不仅对公司的发展有利,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是终身受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越发激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对人才的争夺又尤为重要,也促使每个人提升自我的能力非常重要,企业靠什么优势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员工靠什么成为优秀的人才,我认为现在多数的人考虑的不仅是薪资待遇,也会更多的考虑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否健全、企业的培训制度如何,企业中人性化管理怎样等因素,而员工想成为优秀的人才就要不断学习好的工作方法,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加强自身能力的储备,修剪自己,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鑫合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加上优越的培训制度,做到了企业竞争强员工受益的双层受益。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上层领导始终坚持对员工的科学管理和培养,也始终积极的追求完善管理和培训制度,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件事能够长期坚持是不容易的,这是目前很多同行乃至非同行的企业所做不到的,鑫合众就做到了。这些因素也是公司能够长足发展,并不断壮大,在同行业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相聚是缘,我很荣幸能够成为鑫合众公司中的一员,能够在一个领导体贴下属,同事们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积极奋进的公司里工作,使我对公司也有了种久违的亲切之感。我相信鑫合众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智慧勇敢的鑫合众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和公司一起成长,同公司一起展望未来,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鑫合众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第二篇:公司旅游感受
公司旅游感受
八月的早上,天高云淡。在这即将结束暑热的时节,一辆旅游大巴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从泰安向那充满厚重古朴的河南行去。期盼已久的公司旅游终于开始了!
大家脱去了工装换上了舒适的运动装,五六个小时的行程中,留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
进入河南境地,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的魅力。气势磅礴的名山大河,高深莫测的少林功夫,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三大古都的文化积淀,我的心不禁变得崇敬起来。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后,大家就整装待发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的在山间行进,兴致颇高,处处可见关怀互助的情景。“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北雄风光”。不走之字梯不知道身体好,不走筒梯不知道胆子小。嬉笑打闹消弱了这“超负荷”登山过程对我们的“威胁”。这里的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淳朴厚道。
漫步在红旗渠的渠沿上,向上看是万仞峭壁,向下看是万丈深渊。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美者愈美。大家互相拍照,生怕遗漏了美丽的景致。红旗渠的建成,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我们在工作中不正是需要这种林县人民高昂的斗志吗?
旅游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大家的欢声笑语依然回荡在耳边。这次旅游既是让大家身心放松的好机会,又是外出学习的好时机。给了大家一个相互了解彼此熟悉的好机会,工作中我们一丝不苟,严谨自律,但在生活中,我们时刻充满着年轻活力的心态去享受生活,我们爱工作,也爱生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整个过程之所以这么圆满,与领导的细心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是分不开的。旅游归来让我们对公司又增加了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我喜欢这个大家庭!
第三篇:对足球赛的感受
对一场足球赛的感受
今天是个大晴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看到了难得的蓝天。就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足球比赛。
在绿茵场上,我们班对阵另一个班级队。一开始比赛,双方的竞争就激烈起来,队员们追着球在场上积极跑动,互相传球,争抢十分主动。由于双方实力相当,球就一会在一方队员脚下带动,一会又被对方队员抢走,双方形成了拉锯战。虽然深秋的天气有些凉了,但所有参赛队员都是满头大汗。最终我们班还是落后了,输了这场比赛。赛后,大家还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研究为什么会输,哪里踢得不好,哪里踢得好,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希望下次比赛能踢出好成绩。
我感到,虽然我们输了一场比赛,但是大家并不气馁(nei),积极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振作精神,争取今后的胜利。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这样,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胜利和失败,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四篇:对苗族的感受
对苗族的感受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对苗族印象最深的是服装和苗绣。
从苗族的服饰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苗族人喜欢红色。苗族人认为红色是最美、最神圣、最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苗家女性把红色看为雨后天空上的彩虹和美丽山花,在青山绿水的大山里,红色就显得格外突出明显。苗族又没有文字,所以只能用衣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苗族精致的绣片,对我而言每一片都是艺术品。就刺绣而讲,我们最常见的图案有龙、麒麟、蝴蝶、花、鸟、鱼、虫,运用各种不同的绣法使图形变得生动而又华贵。这些刺绣针法种类繁多。在很多绣片中可以看出通常一个图案都要用好几种绣法来表现,做的自然物活灵活现,有的就像浮雕一样,手法也很夸张。在颜色上,大多使用红、黄、蓝、黑为基本色,再加以白、浅绿、桃红、橙黄等颜色,做工精致,图案繁复,色彩鲜艳,有些还是很好看的高级灰色调。从他们的纹样中可以联想到苗族的妇女在画纹样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运用了传说和一些故事来进行纹样设计,使苗族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苗族特别喜欢蝴蝶,还有蝴蝶妈妈和十二个蛋的传说,蝴蝶纹也是苗族原始信仰中生殖崇拜的体现。在衣服上用蝴蝶纹来表现,蝴蝶纹的样式也多种多样,但蝴蝶纹多与花卉、枝叶图案绣在一起。蝴蝶纹在盛装中的使用也很普遍,工艺精湛。
苗族人在过节的时候没有盛装穿是不敢出门的。苗族妇女的刺绣工艺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苗族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它无处不在,甚至在人的衣服里都有。有人如果病了,可撕下一小角衣服去问巫师,看看是遭遇了什么恶魔。所以,她们在刺绣、做盛装时,内心是离不开最初的原始信仰的神秘感的。他们把各种日月星辰、云雾雷电、飞禽走兽都做成拟人化的纹样用在盛装上。苗族女子在做盛装时,还要挑选吉祥的日子,这样,做出来的盛装就能够保护其穿着盛装的人,自己的刺绣工艺也才能精致。但是,现在的苗族大多数女子都已经不会刺绣了。很多村民的织布机、染缸等工具已经搁置起来或者已经当柴用了。具有精湛手艺的一代人渐渐老去,年轻的人对这些工艺已经陌生。村民有句谚语:‘挑花绣朵,50年代,人人都会;70年代,中年人会;90年代,老年人会’。”当然这也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二、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湘西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2.三月三。这是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3.赶清明。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
4.看龙场。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日,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因此,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
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苗族的文化历史悠久,苗族服装,尤其是盛装、银饰,也是一种特别的记录,一种特殊的语言,他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更直观,更充满鲜艳的色彩。我在贵阳民族民俗博物馆里看到一段话,意味深长,感触很深:
时光在流逝,传统在消失。。。
我们处在特定的历史瞬间,我们有幸看到传统的苗族服饰文化精华,这个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它,正在挥手隐去,“苗族藏驿”无力让时光倒流。。。我们只是想在展示它的绝美、厚重的同时,将其传统的手工技艺传袭给我们的后人。
第五篇:对中医的感受
对中医的感受
中医文化渊源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和筛选,虽然自己来自药都之乡,华佗故里亳州,但自己对中医药方面的了解确是很少。为了能更深一步的去认识中医文化,因此自己选择了中医概论这门课。通过学习,尽管自己对于中医文化的认识依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却让自己引发了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自己开始对中医的一些现状进行了反思和自己个人的见解。
首先,我们从中医的文献方面来说。很多时候,老师们总是说这些经历过数千年洗礼被传承的文献是老祖宗门精华的所在。的确如此,以为这些经历过上千年磨砺筛选的书籍是老祖宗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献的实际价值有多大。但即使是这样,又有多少人去读这些经典之作呢。曾经自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信息,一些中医类的高校,竟然把《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作为学生的选修课,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中国文化的瑰宝却被这些“无知”的人们作为了一种挣学分的工具。如果说句难听的,假如这些文献的作者还活着的话,估计也会被气死。更有甚者一些从事中医的人居然对于中医的发展了解不多,这是不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一种讽刺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自己个人的观点认为,除了外界的因素外,书籍本身的缺陷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外界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学校对于这些瑰宝的重视程度。只有对这些东西重视了,我们才可能花更多多更大的精力去钻研它。如果学校都认为这些东西可有可无的话,那还有谁会花精力看呢。同时书籍的本身也有劣势,这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大多繁琐难懂,篇幅也比较长,导致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也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而且这些书籍大都只有文字叙述,没有具体的图片,致使很多人看了却不知道它所讲的是什么。另外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不再是简单的吃饱问题啦,而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更加的看重,说到饮食养生,中药的饮食养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的人开始学习有关中医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普通的家庭在层次结构中占了主要的位置,而这些人大都是工薪阶层,文化层次大都不高,对于这些繁琐难懂的书籍兴趣都不会很高。尽管这些书籍的作用很大,但无法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作用再大,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在不篡改原有著作的基础上将原有著作编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使这些文献得以继续流传。造福后世子孙。
其次,我们从身边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生病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是中医,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向西医求药。而且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中医是觉得西医无法治疗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时,才选择了中医治疗。而西医仿佛已经成了人们下意识的一种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我们难道不是警钟吗。流传千年的中医文化却不及发展不到百年的西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人为因素是远远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中医本身有关。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也逐渐从救死扶伤转变成一种赚钱的工具。很多中医院的门诊价格很高,作为中国本土的中医价格却和西医相似,甚至比西医更高,这让患者有什么理由去选择中医,更何况一些中医院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打着传承中医的幌子搞什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都结合了,那人们选择中西医其中一个又有什么区别呢。同时,中医的治疗也有着自己的劣势,如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所以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很苛刻,而中医的治疗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疗程较长。因此这也成了中医发展的障碍。
尽管如今的中医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却不能如此就否决掉中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它是经历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但我认为传承要有着传承的原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医有着其璀璨的历史,因此它的传承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传承,而不是搞什么中西医结合。因为我认为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中医的发展可以汲取时代的先进经验,但却不是结合西医。一旦结合了西医,中医的本质就变了。它就不在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的中医,而是像现在的混血儿。失去了它最纯正的血统。
悠悠千年的中医文化,有着其夺目的光芒,虽然被沙粒所掩埋了光芒,但我相信,不就的将来,华夏子孙的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暗淡的中医重新发出属于它自己耀眼的光芒。
姓名:罗凯
班级:烹饪与营养教育092 学号:2304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