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在学教育基础学时,刚开课,徐老师就推荐了五本书让我们都阅读一下,选择其中一本来写写自己读完后的感想。我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阅读后的小小感想。
在阅读之前首先要对作者有简单的了解。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许多教诲是每一名教师都曾经领略过的。读了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真真的是获益匪浅。这本著作是用独特的艺术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其内容涉及到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自由、责任心等教育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和发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思维和道德活动的能力。在他写的书里,写了许多他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例子。这些例子让读者在阅读时很好的就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读完后会对教育工作者重新有了很大的感触、想法。支撑着我们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文章中举了很多的例子,每一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感触良多。作者指出: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
我是一个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3-6岁个性差异、性格迥异、可爱天真的孩子,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们,都是一个个温室里的花骨朵。他们还没有感受到外界、大自然风吹雨打的洗礼。都是美丽而又脆弱的。又都是独生子女,时刻受到大人们无私的宠爱和过度的保护,因此这些小小“花
朵“们就会普遍出现不会表达“爱”、不会相处交往、不和群、孤僻骄傲等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将直接会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生活、工作。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很恐怖的事情。我作为一位幼儿教师瞬间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要。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恰恰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幼儿园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爱的教育”要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融合在每一天与孩子的活动中去,教师要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学到这些道理,比如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故事、儿歌、动画等等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真心的关心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到周围人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学会帮助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虽然他们不会明白这些大道理,但是小小的他们还是会在与老师、同伴的交往中学会“有爱”。教育幼儿园的孩子,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起到榜样作用。才能更好的使幼儿了解、学习、模仿。
在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怎样更好的处理孩子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回想以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有的处理就不是很好,看到作者写的各种例子,真是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很伟大的人,他把“爱”时刻揉碎在教育中。不管是表扬或是批评孩子都没有离开这个“爱”字。他对“道德”的教育更是摆在了最前面。这是要让孩子从很小时就开始培养,孩子从小对‘道德’的认知很少很少。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正是我们幼儿教师的神圣使命。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教育中很多的建议,每一条都提示着我怎样作为一位合格的教育者,并要将它们铭记在心。他说:育人先育心。要像爱护最宝
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我们教育的人,不管他是个多么“没有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钉子学生,他的心灵里也总有点滴的优点。而老师就是把点滴的优点发掘出来并放大。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期待着爱的气息包围着每一个学生,期待着爱的教育布满整个校园,期待着我们的世界成长起来的都是真真正正的人
天底下最光辉的老师们用自己力量去大胆的,无私的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相信终会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就像作者说的那样“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让你的学生成为大爱,博爱的人,让你的学生因内心善良而快乐,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吗?
2013级 53号 马璠
第二篇: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诲是每一名教师都曾经领略过的。最近,我读了他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获益匪浅。《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同作者的其他著作一样,是用独特的艺术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其内容涉及到善与恶、义务、奉献、尊严、自由、责任心等教育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从小就培养和发展在道德上具有初步思维和道德活动的能力。读完该书我认为我们现在急需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机械的。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留意身边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无不透漏着一个“爱”字,在爱的教育中,孩子们快乐的成长着。我想,一个真正的人也就是在这个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缺少爱的教育,结果是无法想象的。从教以来,我能时刻感受的爱在教育这个领域里的重要性,尤其教育对象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儿童,更需要我们付出爱心。
作为教师,每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响着下面的每一个学生。今年来喂食违禁品瘦肉粉的健美猪又进入到我们视野。此前,社会上关于有毒食品诸如苏丹红酱菜、红心蛋、皮革奶、胶面条、镉大米等种种乱象屡经媒体揭露,一些问题已被立法所规制,但最近又蜂拥而至,屡禁不绝。另外,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广东佛山两岁儿童被辗事件,这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什么这些人丧失了自我、丧失了道德、泯灭了人性,全然没有了敬畏之心呢?这不由得令人惊讶、难过、悲哀,难道所有的不良、不轨、不伦都必需要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去规制吗?难道我们的法律还少吗?制度还少吗?我们不得不反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经数不胜数,为什么这些挑战、藐视法治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该书中一句话:“才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这是广泛道德方面的问题。”一直在脑海萦回。纵观我们全日制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学科尖子和各类竞赛的一等奖,追求的是越来越高的升学率。于是,课本内容越来越难,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对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判断,来自于一个书面卷的回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没有一个考试能将学生是否尊老爱幼、对社会是否做出贡献等一些道德秩序要求的具体内容考量在内,孩子们是否在家做家务、是否关爱老人、有没有帮扶落后的处于困境的同学等这些细节无从在现行的考试、录取制度当中体现。一些孩子对他人的利益、感情甚至生命麻木不仁。当制度、规则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考虑的不是如何遵守这个规则,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如何去逾越和绕开它,使一些制度规则成为一纸空文,这不难说明在我们社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观的形成主要在于人与人之间普遍形成的意识协同和行为协同,尤其是在面临危机、灾难的时刻,在最容易暴露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时候,人们的行为能自觉地体现出以大我代替小我,以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代替对个体利益的追求。但社会秩序的形成则主要依赖于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日常的行为规训等等非物质化的社会建设。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除了作为社会生活的底线——法律规制以外,必须要有全社会成员在道德伦理上的观念共识和日常正当行为的遵守。那么现实中又有多少将道德情感的教育付诸于实践了呢? 一个在以标准答案圈定学生优秀与否的这种教育体制下,又如何培养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善意,又如何将道德上的要求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并化为所有人的自觉行动呢?人是个体的,行为是具体的,现实社会上那种对他人缺乏关切、对社会缺乏感恩、对生命缺乏敬畏的现象,说明了在我们教育体系里,重在形成社会秩序的道德情感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动作、举止、行为和意图。只有当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只有在你的心灵里永远有着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时候,你才会变成有道德的人。”的确,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他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一个没有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的人,不可能有精神上的力量、道德上的纯洁,也不可能有英勇的精神。这四个方面应是我们的生存之本、立身之本、发展之本。
情感影响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道德情感教育而言,一是要培养孩子有良心,要让他从幼年时起就习惯感受即使周围没有其他人,他仍处在众人眼前,仍旧有人在评判他的行为和品质,这种培养是一种无微不至的渗透。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羞耻感,羞耻就是在良心上感到吃惊的本能。一个人做了不体面的事情要感到羞耻,肯于责备自己时,善的思想才会真正在内心中树立;使人有羞耻感,意味着给人本身有个斟酌、思考、分辨自己行为的机会。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思想教育、信念培养,就是要教会人们必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人有了责任感,才会生畏,才会怕做坏事。四是要培养孩子承担义务,要教会孩子正确生活。家长要爱孩子、爱父母、爱伴侣,爱兄弟姊妹,尊敬老人,敬畏前贤。自己的举止实际上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和暗示,这种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训练,使得孩子从内心本能地怀有善意,才有可能不怀任何功利的去关心他人。
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请让道德情感教育走进我们的生活,让良心、羞耻、责任和义务植根于每一个人思想当中,化为自觉的行动。
第三篇:读《怎样解题》有感
读《怎样解题》有感
在老师的强力推荐下,我拜读了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著作《怎样解题》。通过读了这一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本书是他专门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的结晶。全书都是围绕一张“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和建议而组织的。作者在书中引导学生按照表中的问题和建议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进而逐步掌握解题过程的一般规律。
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解题分为四步走:
第一,理解题目,即审题。我们都知道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能否审好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在该部分,作者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审题,即:“为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是否能满足?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或者它不够充分?或者多余?或者矛盾?”。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对学生强调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仔细审题,清楚的理解题目的意思。但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最普遍的不足之处——对题目的理解不完整,无法完全挖掘出题目中所蕴含的信息这一状况并没有因此而的得到改善。通过学习该部分,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个部分对于那些学习好的,有良好的阶梯习惯的学生来说可能其重要性不太突出,但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学会审题将对他们正确解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获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回到定义去”。从理解题目到构思解题方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为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即使做到了理解,但仍会感到无从下手。波利亚启发我们说“好的思路大多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和以前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一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曾经求解过的与当前题目紧密相关的题目,而更可能是通过变化、转换或修改叙述方式,找到与某个题目的联系点,从而“重新叙述这道题目”拟定一个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执行方案,实现你的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骤是正确的?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假如这个方案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则不容易遗忘,反之,学生则很容易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让学生检查每一个步骤,以使解题者自己清楚的明白每一步的含义及正确性。
第四,检查已经得到的解答。这样的结果对吗?我再将答案放入
问题中进行第二次思考,你还有别的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或结论吗?或者在以后的解题中,你是不是对此类的题目更加的熟悉了呢?在别的题目中,你能否利用这个结果或这种方法吗?波利亚 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题目是彻底完成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任何解题方法加以改进,深化我们对答案的理解。
这样的解题思维让我受益颇大。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教师的价值在此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一个即将毕业,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解题思维,对以后找工作和教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波利亚认为:“学好数学不只在于练习、操作、演算,最重要的是从心底萌发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自我归纳理解后的解题思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经常而自然地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和建议。此外,当教师在全班面前解题时,他应当使其思路更吸引人一些,并且应当向自己提出那些在帮助学生时所使用的相同问题。由于这样的指导,学生将终于找到使用表中这些问题与建议的正确方法,并且这样做以后,他将学到比任何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
欧美的数学家曾经呼吁:“学数学的人,要读读波利亚;不学数学的人,也要读读波利亚”。通过读了这本《怎样解题》,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觉得在这一本书中,我们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普遍原则,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指数学问题,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本来就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一道题目,所以生活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对于一个问题的求解,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关于问题的求解步骤我们却是很少认真关心,求解方法的来源更加是没有时间去想,我们通常的做法只是去接受知识。因此,现在每当我们试讲的时候总是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所以学习《怎样解题》可以说是在帮助我们形成良好解题习惯,为以后走上讲台做准备。
通过阅读《怎样解题》一书,不仅帮助我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为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我也会将之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去;我还会将之推广给我的学生,最终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四篇:读《怎样写作》有感
读《怎样写作》有感
陈冠秀
最近我拜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怎样写作文》深有感触,对怎样写作文有了一些理解。每次提到写作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孩子眉头紧锁,手里捧着本作文书左翻翻,右翻翻,但是迟迟不动笔。写作文似乎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如何才能让他们变成信手拈来的事情呢?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看完这本书的一些小方法。孩子写作文难,难在没有做准备。可能大家又会问:准备些什么呢?那我就来说一说。
一、写题目写作文首先要有题目,题目是作文的眼睛,从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文章的感情。除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剩下的我们都要自己拟题目。说的直白些题目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题目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拟。所以在拟题目时,就要仔细斟酌你文章大概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了。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也是题目,如果题目比较新奇,不但会给读文章的人一种神秘感,也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加会为文章添彩。
二、列提纲确定好了题目,我们就要列提纲了。提纲就像图纸一样重要。有了图纸,我们才能制作零件,图纸画的精密,零件才能制作的越好。所以,我们的提纲列的越细,文章才能写的越精彩。那提纲需要写些什么呢?
(1)我们要写每段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看成是每段的中心句。如果是叙事的文章,那就要简单的概括一下要写一件什么事。其次,我们要在段落的中间加上过度句或过渡段,用来承上启下。
(2)我们就要根据每段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我们常见的修辞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具体可感的拟人、气势恢宏的排比、音韵和谐的对偶。我们都可以依据文章内容来选择应用。
(3)就要布局谋篇了,我们考虑文章哪段埋伏笔,哪段做铺垫,首段是否渲染气氛,尾段是否首尾呼应,升华中心。有了如此周密的图纸,那你的文章一定就会井井有条。
可别小看来列提纲,假若你没有列提纲就开始写文章,那你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举个例子: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我的好朋友,我的第一段,我有一好朋友,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第二段,我写了朋友做人诚实的一件事。但是写完第二段,我又想起我朋友的外貌最大的特点是她的耳朵,“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可是外貌我已经在第一段写完了,但是这个句子又很不错,这时我们进退维谷。假若先列了提纲,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三、炼语言可别以为现在就可以提笔成文了。我们还要斟酌文章的语言,叶圣陶老先生在文章中提到过“语言是有形无声的文章”要知道优美的语言可以让我们联想万千,它可以为你的文章锦上添花。例如:“洪水淹没了村庄”改为“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村庄”,加上了“咆哮”、“很快地”这样就可以将洪水来势之猛、速度之快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杜甫曾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想要写出好的文章需要锤炼语言。而锤炼语言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只有如此这般的积累,我们才能下笔如有神。
如果孩子们能够认认真真的做到这几点,那么我想写作文对孩子来说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了。
八道沟中心小学校 陈冠秀
第五篇:读细节培养有感
读《细节培养》有感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麦当劳的“菜肴制作定律”:
将大厨经典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20道工序:第一道工序(A)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切肉丝(B),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C)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D)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6下就6下,不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千万不要创新。这样炒出的菜肯定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回头你可以告诉C,你可以把勺子换个小一点的,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甚至可以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达到大厨80%的手艺。但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分店。“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它的薯条。也就是前例所谓20道工序炒菜取代大厨。“麦当劳”的味道并不如中国餐馆的好,但它各分店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
看到这里我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把细节做到位了吗?也许他的成功并不神奇,只不过是把细节坚持做下去,细节的提升使麦当劳赢得许多展示自身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就做成了世界五百强!
作为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员工,我们该怎样去做好细节呢?我想应先从节俭开始,节俭使一名员工的基本素质,但节俭并不是说要所有的员工都去考虑如何节省几千元,几万元的大笔资金。对于员工来说,规范化我们的每一次操作行为,节俭就在于点点滴滴之间,小到一个钢丝球、一卷胶布、一块布等。大到控制计米放线、减少重复生产、提高产品一次成材率、减少水、电、气等资源的消耗等。这里几元,那里几元,那么我们大家加在一起,就成为很大的数目,细节的提升:不放过一些细小环节上的成本,所以节俭是从一点一滴中来的。
细节能使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使我们每个人工作带来激情,也使我们离成功更进了一步,同时也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财富。从而使生活更美好!既然“细节” 这么好,我们大家就一起共同好好做吧!
复绕工序:张德红
20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