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淑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有感
赵淑真
车村小学
2014.06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有感
赵淑真
本学期为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我拜读了严先元先生编著的《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他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新技能。
本书真是我们年轻教师的福音,它不仅清晰地写出了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而且作者还运用一个个生动有效的事例帮助我们理解。书中讲述的很多教师教学技能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一、因学而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严先生强调了导入的三要素:即语言、信息、活动。
1、说起语言导入,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说话,但这里的语言还要包括体态语、书面语(板书)等。教师端庄自然地装扮与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给学生“第一印象”,让学生乐于接受。上课伊始,教师应当设计好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粘”住学生:或要言不繁、切中题义;或蕴藉含蓄、引而不发;或机巧幽默、充满理趣;或热情洋溢、扣人心弦。同时,设计生动有趣的板书,也是一种趣味性的导入艺术方法。
2、信息正是语言蕴含的内容,在导入的环节中,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而信息,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3、活动包括经巧妙设计的操作性或娱乐性活动,如演示、实验、游戏、模拟、表演、作业等,还包括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如幻灯、电视、电影等生动直观的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独到艺术——板书: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开启思维——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最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书中还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你朗读时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真是一种享受啊!”“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达。”“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样的评价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洪亮、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二篇: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教学技能,也缺乏教学经验。该书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而如何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考验教师的素质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情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内在的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要素包含:语言、信息、活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呈现教材的技能,是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呈现教材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充实自己的课堂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从教材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不但对改课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其主要功能是:1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2 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预作准备 3 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堂课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相关的材料。这也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注意留意,教师想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是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第三篇: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有感
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有感教师课堂管理方面讲了许多方法与建议,读来深受启发。
现阶段在小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不
最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一书,受益非浅。这本书在利于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教师在采取既定策略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之前首要任务是必须充分了解课堂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因为就同一种课堂问题行为而言完全适用于某个学生的管理策略用于另一个学生身上也许根本无效甚至激化问题使之更为严重。
一个仅仅具备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能够驾驭知识,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身心日趋发育成熟,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教师要实现有效的课堂行为管理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必须对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个体性因素深入了解。根据实际状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冷静科学的辨别及归因分析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做到既有效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使课堂秩序有条不紊又能让问题行为学生心悦诚服课堂教学效果方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核心是教师对于可操作性的课堂培训有着迫切需要——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应用的一些技能有效地管理好课堂中出现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述。教学常常发生在管理好的课堂中。课堂管理需要一定的特殊技能。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
(一)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教师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要做出准确的判断,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类型大致有:放任型、独断型、民族型、情感型、激趣型。其中前两种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抵制课堂,但后三种则会使课堂效率倍增。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爱”和“趣”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课堂充满活力,才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根本。
(二)教师体态语言运用技能
言语交谈,眼神交流,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渠道。只有学生打开心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支持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品质,师生互动的品质又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发生。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多渠道的沟通以及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技能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是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良好的纪律能保持一种有助于目前和将来学习的气氛。(1)使学生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是在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课堂纪律必须由学生自觉地遵守,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控制、等人格品质。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学生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维护课堂纪律从铃声开始,上课伊始就要让学生情绪稳定,使学生的行为有所遵循,不能涣散、茫无目的。
课堂纪律就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管理过程,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好的管理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期望,教师对教育要有满腔的热情。如果一个教师具有强烈的热情,那么这种热情也会传染学生。这种技能会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发展,当然这也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断在探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四篇:读《老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一)(2008-07-24 21:31:52)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有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念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性质
(一)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首先,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教学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正像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指出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
教学操作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而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操作方式,正是区分于其他各种技能的标志。
再次,教学技能的外在特征是相对明显的。
(二)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1、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交融。
2、教学技能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
3、教学技能是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三)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二)(2008-07-30 09:38:26)转载
教学技能的特点
教学技能和性质决定了教学技能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教学技能的习得与养成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当遵循的通则。
一、教学技能获利的情境性
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情境中,借助案例研究、行动参与等方式才有效。
二、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著名英国科学哲学家波兰尼曾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除了那些能用符号明确表述的“显性知识”外,教师拥有一种独特的知识,那就是一种凝结在经验里的、只可意会面而难以言传的“默会知识”。美国学者舍恩称之为“行动中的知识”,日本教育学家佐腾学称之为“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是教师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技能往往是在关于技能理念知识没有成“焦点意识”的情况下,按照“教育实践的逻辑”很顺畅而自然地加以应用的。
三、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结构,具有整体性特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行为方式或具体操作,都是被教学活动的整体所决定和支配的,这也就使得各种教学行为方式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技能的分类
一、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发展。我国有的研究者,教学活动过程包括两个子系统,即“教”的子系统和“学”的子系统。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研究“教”的子系统,其必然经历“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由此把“教”的子系统划分为三个相对应的分支系统:教学设计系统、师生互动系统、总结反思系统。从系统管理的角度研究“学”的子系统,也必然经历“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看作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准备阶段-----师生互动阶段----反思改进阶段。这三个阶段需要教师掌握不同的技能。
二、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专业活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业发展理念,职业学习同工作结构相匹配、同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职业互质不断提高。这就表明,教师的工作技能可以分别归结为备课、上课与评课。
三、从教学的方式看教学技能
教学是在一个教学共同体中实现的信息交换与文化传播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传输,首先要依赖教师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课堂中以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最后,还应对信息传输的效果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价,采取回授或补救的措施。
综合以上三个角度的透视,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技能概略地划分为三个实践上最易于把握的范畴:教学设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评价的技能。
教学技能的掌握
一、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和行的联系。
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
二、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师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可能依靠外部灌注或重复练习而获得,它必然要在实践的反思中通过经验重构而形成具有“个人性”的“实用理论”。
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新性、超越性等特点。教学技能是教师以自身的实践智慧去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有效行为方式,没有反思,就难以对产生效用的条件与规律做出判断,就难以形成适合于特定教学目标、内容与情境的适当行为,更难以使某种行为操作的经验上升为个人的内存素养。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
技能的掌握要在面对一个教育情境时,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大脑中已有的各种知识经验,形成新假设,运用新策略,采取新方式,这时的民就被建构出新的意义。
建构还意味着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去提升经验、提高技能应用的自觉程度。
3、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教师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事实上,许多教学技能都带有学校文化的痕迹,这是因为学校的潜在课程在塑着人的行为方式。学校里老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学技能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在化表现,其深层的依据必然是教师的整体素质。除了专业精神对教学态度行为的影响外,主要还有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智能等等。
读《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笔摘(三)(2008-08-02 15:46:41)转载 标签:
读书笔记
上篇 插上搏击长空的理想翅膀
-----教师应掌握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也是一般意义上讲的备课,不过它强调的是采用系统设计教学的原理来备课。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念家迪克和赖泽称之为‚系统化备课‛。我国著名学者何克杭在综合多种教学设计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和‘程序’;而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那么教学设计又该如何进行呢?
当代著名教学与培训专家马杰曾经表达过一个意思,即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1、你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
2、你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
3、你是否到了那里?-----评价目标。换句话说,目标、策略与评估相适配,这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第一章 因材施教-----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贮存于一定媒体中有待加工转化为教学目标的信息。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体现在教材中,因此,老师有教学设计中常把注意的焦点集中于教材内容。
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谈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时,特别强调‚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安排‛。因此,把握早就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说过:‚方法不过是材料的有效处理。‛ 施良方教授也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如何提炼和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
第一节 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以‚学习需要分析‛作为起点。所谓‚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 ‚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需要的分析就是找出差距过程,它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内容分析以及教学任务分析。
一、了解学生状况
现代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实际出发,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方案。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指学习者对从事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知识结构状态及能力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学习进行学习态度的分析。
二、选择多种途径
1、自然观察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3、谈话法
4、调查研究法
5、测验法
三、重视已有经验
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老师要把分析重点集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对当前新知识学习的影响上来。因为学生总是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一方面,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是支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知识同化、知识建构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必须利用的课程资源。但另一方面,学生有些知识经验却会对新知识掌握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出自原有知识没有分化,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也可能因为日常经验中出现的前科学概念产生了负面作用;教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它作为内容设计的参照。
(四)(2008-08-05 16:10:21)转载 标签:
读书笔记 杂谈
第二节 研究教材
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利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教材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1、旨在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
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认真钻研教材。
一、全面领会
教材不限于教科书,还包括了其他的课程资源。这对我们研究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学习课程标准
钻研课程标准,可以统观全局、理清主线,在进行具体的章节和课文的备课时,才能把它放在整体中加以考量,明确其具体的目的和要求,体会其上下左右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一叶障目之弊。
(二)认真钻研教材。从步骤上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通过读教科书,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教材的内存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步是根据各部分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三步是通览课本的插图、例题、练习、实验、注解、附录和索引等,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从要求上看,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钻进去,就是要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就是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三)获取其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编者的角度、作者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把握教材的内存特征、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而进行任务分析。
(一)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
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找出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具有统摄性、概括性,能举一反
三、广泛迁移的知识(重点);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和复杂技能(难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后继学习最有影响的知识(关键点)。
1、突出重点
2、排除难点
3、抓住关键
(三)做好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在研究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后,对完成教学民必需掌握的先决条件进行的分析。它要解决的总是是:确定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必需的学习准备;分析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到完成新的学习任务之间,要铺垫哪些过渡性目标或从属性的技能,才能逐步逼近目标;分析先前获得的哪些智慧技能(特别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可以支持新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任务分析中,一般将为达到终点目标而必须先行掌握的过渡性的目标称为‚使能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的特点:
首先,任务分析是对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这里的分解是将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
其次,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分类的过程。
第三、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对分解出的子成分进行排序的过程。
由此导致任务分析可以决定与实现教学目标的三个重要问题: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用什么方法教。
三、精细加工
教材的精细加工涉及教材的灵活处理、合理组织与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主要涉及取舍、增补和调整。(一)教材的取舍
教学内容的取舍就注意以下几方面:
1、内容质量
要达到四性: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思想性。
2、内容深度
要求立足于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
3、内容广度
要求围绕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二)教材的增补
教材内容的增补实质上是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增添和补充的材料有以下几类:
1、背景性材料
2、经验性材料
3、活动性材料
4、练习性材料
5、扩展性材料
(三)教材内容的调整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做某种小的变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 地考虑得周详一些。
1、顺序的调整
2、时间的调整
3、素材的调整
(四)教材的合理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从总体上说主要应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排‚序‚,二是定‚点‛。(五)教材的创造性加工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使教材中存储的知识信息能真正为学生所内化,就他们的精神财富。
1、教材的认知性加工
2、教材的情趣性加工
3、教材的操作性加工
第五篇:赵英杰读《致教师》有感
读《致教师》有感
四间房乡一完小 赵英杰
感谢领导让我读到朱永新教授《致教师》这本书。使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书中朱老师回答了50多个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既给了我们思想上的引领,又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书中还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老师,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同时成为好老师和好妈妈。”因为新教育倡导“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榜样教师不应该是牺牲教自己的孩子时间(也就是做个好妈),而坚守在教室教别人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在教室里辅导学生,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我们虽然赢得了家长的赞美,其实我们愧对了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不幸福的。我们如何既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呢?朱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
新教育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家庭教育的重要,首先在于儿童时期在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真正诞生的基石。中国古代就有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这段话在我儿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儿子在1一4周岁之间大部分时间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那时候我带着两个女儿在学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而爷爷奶奶农活也忙没有更多时间的照顾孩子,他们干活,孩子就跟着他们在旁边自己玩自己的。一直到3岁半,我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幼儿园上学,上幼儿园了,别人的孩子进教室读书学习,而他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玩自己的,不进教室。在家上了一学期,还是什么规矩都不懂。到了新学期又在家上了一个月,还是不行,我就把他带走了,跟我一起去学校了。去我们学校时,已经4周岁多了,他还时不知道什么是上课,什么是下课,自己外面玩不进教室。以致于袁校长说:“他几岁了,够3岁吗?”我说:“已经4岁多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反正孩子还小,长大了可能就好了。谁知跟了我两年,仍然没有什么进步。我呢!整天忙得焦头烂额,除了工作还要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总没有时间关心他的学习。直到读到朱教授的《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了人的认识风格、个性特征,人的行为习惯、语言能力,等等,几乎在孩子上学校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也就说明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所以请大家记住,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在教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关心辅导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的孩子先学习好了,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去管好他们的孩子,做到家校共育才有底气,否则,自己身为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有什么理由去说学生的家长呢!那样也不会幸福,教育要先从自己的孩子抓起,让自己的孩子入路入门,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样才能干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既是一个好妈妈又是一个好老师,那样才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