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肌理教学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美术教学应把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这一课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全班分成9个小组,每组5至6人),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拓印、联想、欣赏等活动来认识肌理,理解肌理的表现力,领悟肌理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唤起对生活中一些平常事物的关注,使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事物的美丽,积累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认识肌理,并了解其分类及特征。(知识)
2、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拓印肌理,并提高对肌理的鉴赏力。(能力)
3、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
三、重点难点:
如何理解肌理的表现力,领悟肌理的感染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画具、颜料、纸张,收集石头、木头、毛巾、空心砖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先让学生观看几张肌理图片,感受这些平常事物的美。
2、教师导言:肌理是美术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但据平时了解,同学们对肌理的认识却不多,所以,我们通过本课教学来认识肌理。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对肌理有直接的感受,同时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
1、出示课题,并提出问题。
什么是肌理?除了视觉方式,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感受出来?
2、接下来先让学生闭着眼睛触摸石头、不锈钢等材料的表面,然后再观察,最后体验一下这些事物能带来什么样触觉和视觉效果,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触摸,从另一种角度感受肌理,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途径获得结论的学习习惯,为下一环节讲解肌理的概念及分类作铺垫。)
3、教师介绍肌理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排列、组织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感、笔触、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它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两种,凡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的肌理,都属于触觉肌理,而视觉肌理则指眼睛所看到的肌理,无须用手摸而能感觉到它的特征。(以石头为例,同学们刚才所谈到的“粗糙”是触觉肌理,“斑驳”则是视觉肌理。)
4、拓印肌理。
教师导言:肌理在自然界,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发现,甚至还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获取肌理的图片。
活动过程:学生把不同的颜色涂在空心砖、毛巾、木块等材料上,接着用纸张覆盖在颜料处,用手均匀地按,然后把纸张取下来,一张完整的肌理拓片就制作好了。之后,教师把部分拓片拿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和学生共同观摩、讨论、点评。
(1)空心砖肌理:点的密集构成,呈螺旋状向四周扩散。提问:这张拓片给同学们什么样的联想?(像空中的星星、随风旋转的沙尘暴、漫天飞舞的雪花。)
(2)毛巾肌理:这张拓片上的点是横向排列的,颜色有轻有重,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轻重变化?(因为毛巾易吸水,干湿程度不同就造成拓片颜色轻重变化。)
(3)木块肌理:我们发现这张拓片有横向和纵向的纹理,请同学们讲一下这两种肌理排列的原因?(横向排列的是木块本身的条纹,纵向的是锯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拓印,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美术实践能力,锻造发现美的眼睛,也让学生看到了肌理的表现力,丰富了视觉想象力。)
5、想象肌理的表情。教师放映幻灯图片石头、木材、不锈钢,让学生观看,并想象这三种材料肌理的表情。
教师总结归纳:石头质感坚硬,给人以坚定、厚重的联想,同时,石头不会腐烂,也象征永恒;木材的年轮使人想到岁月的流逝,而树皮的纹理则有一种粗犷、沧桑的感觉;而不锈钢则是一种较“新”的材料,能给人细腻、创新、向上的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思考、判断,理解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情感体验,让学生逐渐领悟肌理所具有的特殊感染力。)
6、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教师放映美术作品图片(雕塑、绘画各3幅),组织学生欣赏,并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首先,请学生以肌理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分析、讨论雕塑给人的审美享受。
欣赏《郑成功雕像》。
学生赏析发言摘要:郑成功雕像造型整体、大气磅礴,石头表面粗糙的肌理充满着一种坚定、雄浑的力量感,石头坚硬的特质又给人永恒的感觉。
教师补充:因为石头坚定、永恒的性质而常常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欣赏《释迦牟尼》。
学生赏析发言摘要:这尊释迦牟尼像温和、亲切、慈祥、宁静。因为木材不像石头或不锈钢有一种冰冷的感觉,所以也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教师补充:木材独特而富于变化的纹理又给人以神秘感,这尊佛像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粗犷的条纹,而是细腻、质朴、自然的纹理,因此富于人情味。
欣赏《腾飞的晋江》。
学生赏析发言摘要:这座城市雕塑光彩夺目,不锈钢的光泽使人领略到一股开拓创新的气息,“人”字造型又有一种上升的气势,好像告诉人们这是一座充满朝气、力争上游的城市。教师补充:因为金属材料的“新”,具有现代感,用不锈钢来表现晋江这座新兴的工贸城市,恰到好处。
(2)以视觉感受为基础,运用比较的方式鉴赏绘画作品,理解笔触的表现力。
学生总结发言摘要:《蒙娜丽莎》笔触细腻,准确地表现青年女性的肌肤,柔润而富有弹性,背景山水迷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烟雾状的空气效果;《日出·印象》给人的感觉斑驳却很明快,近处颤动的笔触使人感到清风徐来,泛起阵阵涟漪,远处模糊的笔触又使人置身于湿润的晨雾和流动的空气中;《卢昂大教堂》厚厚的硬壳似的颜料涂层和粗糙的石头建筑很吻合,堆积的颜料给人以厚重感。
教师补充:不同笔触的感观不同,粗的笔触具有原始、粗犷、厚重、坦率的感觉;细的笔触具有温柔、精巧、纯净、淡雅的感觉。当然,如果笔触相同而颜色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美术作品中恰当地运用肌理能加强视觉形象的作用与感染力。
(设计意图:学生从认识、感知、拓印、想象再到欣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了解肌理及其表现力,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三)总结评价。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触摸、拓印、想象等多种感官去认识肌理,获取了真实体验,学生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开始建立开放性的审美视野。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虽然学生拓印的作品还不尽人意,对“肌理”的理解也可能不够深刻,但学习过程中快乐的体验、愉悦的合作、充满悬念的探究便是他们宝贵的收获。
点评
(陈德煌 福建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认识肌理》一课,是刘老师以湘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图像与眼睛》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依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特点、知识能力基础等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自己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在实施实验课程标准方面有着许多积极意义。
首先,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刘老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拓印、联想、鉴赏等活动,对“肌理”这一美术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领悟,这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为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对学生学习美术终身发展都会产生作用。
第二,刘老师所在学校是农村中学,据他了解,所任课的班级学生美术素养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很少,为此,他没有为了教材而教教材,而是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化重为轻,化难为易进行教学设计,促使全体学生均衡发展。
第三,善于挖掘与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学生选取的材料如木头、石头、砖头、毛巾等,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随手可得。学生在平时对这些材料是熟视无睹,但经过课堂活动,体验到了美术加工创造的乐趣,发现了美术活动“化腐朽为神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内在本质,由此产生的愉悦、感动,将是学习美术不竭的动力。
在欣赏作品时能以当地的城雕《郑成功雕像》、《腾飞的晋江》进行欣赏,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直接地体会到学习的价值。
第四,创设张扬个性,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学生畅谈对不同肌理的感受,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师生在交流对话中,对于肌理的认识,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得到了相互补充、生发、分享、建构。这样,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美术素养、人文素养都得到了发展。第五,重视美术学习本体。“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应该在注意美术的一般教育意义的基础上,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更实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肌理”就是一般美术教学常忽略,而又是美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刘老师却能以此创设课题引导学生认识,可见他具有敏锐、开拓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刘老师还很重视引导和鼓励学生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进行评述,这对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是很有作用的。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与模块学分认定的操作等问题还有待提高、完善。但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相对于此前的《美术欣赏》课,给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对美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篇:《巧用肌理》教学反思
《巧用肌理》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讲过了构图要饱满、主角要突出,色彩要注意主角与背景的颜色对比,整个画面的色调统一,还有在五年级上期学习的色彩的渐变能让画面产生立体感、韵律感等。掌握了这些构图色彩知识,学生的作品算可以了。但如果在绘画中再加入肌理的元素,这样的绘画作品会更好。
本课的学习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步,寻找并拓印肌理;第二步,利用拓印有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第三部手绘肌理,进一步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纹样丰富画面。从教材的编写来看,这是循序渐进的方式认识肌理、运用肌理。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肌理,如何制作肌理、利用肌理的材料来做剪贴画。我在让学生认识了肌理后,就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肌理,如教室的讲台,标语背景,同学们穿的衣服等,然后欣赏一些利用肌理来制作的剪贴作品,让学生感受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让画面更加生动、真实。然后本课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制作一幅拼贴画。利用废旧的报纸来制作。学生开始在欣赏了课件中的鸵鸟,在拼贴画中显得有些不规矩。但我立即在下一个班中把教材中的鱼、长颈鹿、树等作品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学生的拼贴作品质量有所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强调的是肌理的选择,不是随便选择肌理来作画。要兼顾色彩。第二个内容,就是绘画中填画肌理。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有肌理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中的肌理,然后学生会发现自己以前也无意识的画过一些肌理。只是没有意识到。我以一课树为例、以学生画的草坪为例,让学体会到了如何把树画出树皮的感觉,如何草坪肌理的感觉。通过示范、引领,学生再画了一幅有关学校足球比赛的照片,在背景表现中,要求学生利用肌理来丰富画面,学生作品效果良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绘画还是手工制作,肌理的运用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学中要随时随地的提醒学生利用肌理来表现。
第三篇:《奇妙的肌理》教学设计
《奇妙的肌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妙的肌理世界》选自《美术》(苏教版)第14册“设计应用”单元第9课。本课为第1课时。课程是通过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纹理现象而引发的课程探索,让学生在发现、感悟美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综合性的材料,多种多样的方法尝试来模拟或创造这些变幻莫测、极具偶然性的肌理,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不同方法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通过设计、制作、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提升人文精神。本课重点是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难点为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创造出漂亮的肌理。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还带着小学时代的稚气,他们的生理年龄表现为好动、好奇、好胜,思维大胆活跃且不受约束、有新颖独特的想法但在表现方法上略欠缺,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打破常规、富有创意。肌理这一课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效果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同学们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更容易将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渗透。
【教学设计】
本课以游戏吸引全体学生注意,通过触摸、描述、感悟等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旅游团寻访”活动虚拟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发现肌理、感悟肌理,并自主概括出肌理的内涵,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调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懂得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教师设置实验操作让学生感悟肌理具有偶然性和丰富的视觉效果,教师层层引导学生 探究肌理的制作方法如吸附法等,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使之达到高潮。借鉴娱乐活动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指导他们大胆创新的表现肌理,体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充分考虑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立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幅幅意想不到的作品中感悟肌理的魅力,创造的乐趣。艺术创想单元更是意犹未尽,引发同学们课后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目标】:
1.感受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3.通过设计、制作,灵活运用以有知识,大胆创新,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白板多媒体课件,布置好美术教室,准备一个盛满请水的小水盆和油性颜料(用汽油或煤油稀释过的油画颜料或油漆共7色)等;学生准备好自己收集的材料、色彩颜料、纸张、美工刀和胶水等。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发现肌理
1.小游戏:请你猜猜讲台上袋子里面的物品是什么?
教师预先准备一些肌理特征明显的实物,如瓦楞纸、海螺、贝壳、陶瓷等,并请同学上台触摸实物表面。2.学生描述触摸的感觉
小结: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就是肌理。
【点评:游戏的创设,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摸、看、说几个环节能初步感悟不同的肌理带给人的不同体验,培养学生学会捕捉第一感觉并运用语言或文字加以表述,为深入学习肌理做好铺垫。】 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走进奇妙的肌理世界。揭示课题:奇妙的肌理世界
二、新授:欣赏肌理、了解肌理
1.现在老师将组成一个旅游团,一起带着同学们来一次寻访肌理之旅,好不好?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旅途中将会有5个小淘气给你们来几个小问题!准备好了吗?
【点评:教师虚拟设置情景,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始高涨,能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在寻访过程中观察肌理以及其存在的领域。】 欣赏:自然界美妙的肌理(白板课件中插入k56.com电子相册网页来欣赏)
说一说寻访感受。
①只要是客观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吗? ②肌理都是自然形成的吗? ③肌理又称质感,是不是? ④肌理一定是平面的吗? ⑤肌理存在于哪些领域?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寻访肌理同时仔细观察肌理存在的领域并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可以概括出:肌理可以存在与大自然中,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师生小结,肌理的概念。肌”—外部面貌;“纹”—纹理。
2.肌理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但总体上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大类。有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得眼花缭乱了,好,让我们先来看看触觉肌理: ⑴从视觉形式看,肌理可分为: 点状肌理、线状肌理、面状肌理、彩色肌理、非彩色肌理(教师请学生上来一一连线)
⑵(容器)把你认为是一类的肌理放在同一个框内: 提示:从触觉形式看肌理分为显形肌理(表现强烈)、隐性肌理(表现微弱)
3、一个小游戏,请在规定时间找到与其他不同的肌理(利用白板的限时器功能)
小结:肌理的形式可分为人造肌理、自然肌理。5.制作肌理
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表现得都很好,奖励大家一段音乐,喜欢听吗?
用Media player播放软件播放愉快轻松、节奏鲜明的Mp3音乐,展现并不断变换软件中的可视化效果(Media player中的可视化效果包含魔幻、氛围、激光、组乐等几十种,动态纹样非常美丽)。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纹样给你什么感觉?
生(七嘴巴舌):在运动,随着节奏在变化,变化很丰富„„
师:那大家认为美不美?
生:(异口同声)美!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制作出我们看到的这些肌理作品。
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有的说可以画,有的可以说拼贴„„
(2)有趣的肌理制作 1.实验演示,方法导出
教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做如下实验:一盆清水中滴入少许已稀释的油画颜料,学生轻轻拨动水面,由该学生说说水面发生的变化------即水面产生了有趣的旋涡状图形,教师:这个图形漂亮吗?想想能用什么方法来捕捉这瞬间的精彩?
学生踊跃发言,此刻学生的兴趣再次高涨。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之一------吸附法
油与水的矛盾法是吸附法的一种,它是利用油性的颜料如油画颜料、油画棒等不溶于水的特性,而形成奇异的纹理,然后再用白纸吸附成形的。
教师:如果用吸附法制作多种色彩的肌理,还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要考虑到色彩的搭配和构图问题。
教师:想一想,还有哪些材料或方法能制作出美丽的肌理作品。(学生活动,讨论方法。)
教师简要介绍制作肌理的传统方法:笔触、撒盐、拓印等方法,鼓励学生想象开发出新的方法。
小结传统的肌理制作方法:除吸附外,还有笔触、拓印、喷绘、流淌、滴溅、挤压、熏炎、留白、晕彩、刮刻等,还可以将不同肌理纹样进行拼贴等都可以得到美丽的肌理作品。
【点评:肌理的制作方法是本课重难点,其突破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表现肌理的新方法,吸附法的介绍旨在激发和点燃学生的创想思维,告诉学生生活是真正的老师,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出现油浮于水的物理现象。教师通过激发、诱导、鼓励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善思、创新的能力】
作业:学生分组用桌上的材料或自备的材料采用任意方法制作肌理作品。教师指导,创意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教师由衷地赞扬学生的作品,并提醒学生注意清洁卫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品完成后,由各组派组长上台展示作业并讲解方法。评议的重点在肌理的构图、色彩和选材上。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选出等次,掌声鼓励,竞赛结束。
请部分同学畅谈学习本课的感想。
【点评:这是本课的高潮,教师在作业的设置上借鉴了娱乐竞赛的形式,对同学们来说是新颖的,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和好奇的心 理,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犹如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整节课的衔接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手、脑得以释放,小组合作的形式更是提供了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艺术创想,课后拓展
教师总结: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今天我们学习了肌理这一艺术形式,我们感悟肌理我们创造肌理我们享受肌理,同时我们还可以白板把肌理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制作成极具肌理美感的装饰作品。
(教师将有肌理效果的图片,利用用白板的层、透明、照相机等功能,现场制作图片并展示作品)
同学们,从今天的课堂上,我更多的是看到了同学们对生活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你们看,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看似平凡的东西,因为对它们的熟悉而忽略了它们的美,如果我们换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或许你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四篇: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教学教案
感 觉 肌 理
(二)教学目的: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比如肌理的象形性和完整性等。>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第五篇:《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3、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难点: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准备: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
(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感受肌理。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 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 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