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4:4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

第一篇: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

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华师大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泗水县中册小学

田 丁

201

2年8月

八月一日至十三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华东师大举办的“泗水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回顾这两周的培训学习,专家、教授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素养深深地感染了我,震撼了我。让我真的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深刻体会到让学习反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其说这是一次研修学习,不如说这是一次引领我们思想、行为转变的教育的朝圣之旅,寻梦之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学质量,决胜课堂

专家们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催人奋进,闪光着思想的火花和哲理的光芒,对我而言,这是一顿极其丰盛的教育大餐。从吴亚萍教授的《 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到徐阿根校长的《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他们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吴教授详细讲解了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课堂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学转型变革的策略、教学开发基于教学要素关系的把握、概念形成的还原过程与一般原则等内容,讲座生动有趣,耐人寻味。赵才欣教授详细分析了“五问教育”以及外国专家怎样看待中国特级教师的课等等,指出了中外教育的差异和差距,为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王洁博士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讲座中他主张和学生多交流,认为交流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让学生“说话”,尽可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中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的《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以及赵才欣教授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讲座生动有趣,他向我们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理念变化、教师教学行为几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如何设计,如何评价给予精彩的指导,全体学员深感受益匪浅。

二、教师专业成长,刻不容缓

王建军教授的《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深入浅出,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从理论层面解读了社会与教育的变革,讲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专业发展途径,使专业发展更有实效。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课堂该怎么上?他没有用高深的理论解读和论证,而是放映了一段电影《倚天屠龙记》中的片段,用张无忌的实例形象地告诉我们:忘掉所有招式,练好“九阳神功”,才能应对课程改革。二是他展示了不同学习方式会有不同学习效果的金字塔式的研究表,其中“教别人或马上用”记忆效率高达90%。他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背景、基本思路、途径和方法论述了教师展业成长重要性,方法与思路,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成长指明了方向。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高纪良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途径。并给与我们很好地建议。他们用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有效教学的内涵,新课改的方向,以及诙谐幽默的“高氏评课法”,听他的课,于轻松之间,感悟颇多。具体到我校的实际,就是建立完善的科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学工作考核量化实施细则》,《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名师”评选方案》等,从教师的教学目标、责任、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到教学质量的评估及教学能手的评选与奖励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学校依据规定,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考核量化,兑现奖惩,并将考核量化与教师的评优、晋级等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增强了教师的竟争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发展和完善。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教学上多信任,教改上多支持。鼓励他们“冒尖”,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学校教科研,注重实效

十几天的研修学习,聆听教授专家的谆谆教诲,感受大上海教育的先进与超前,亲身领悟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一个金色童年”、“放飞金色理想,达到生命绿洲”的指导思想以及“和谐教育”的学校办学特色。胡东芳博士以案例的形式详细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使用策略”,并阐述了教师反思是什么,以及反思的实施环节和基本步骤等内容,讲座精彩、生动,观点明确,使我们深受启发。我深深地被胡东芳教授那种治学有方、理念超前以及不凡的教学风格所折服。单中惠教授《20世纪西方教育思想》阐述了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以及西方十大教育流派,使我们对西方的教育有所涉猎,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反过来对我们的教育有所启发。他们还特别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倡和谐、鼓励、协调、启发;所有的教师都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他们那团结合作、资源共享、服从安排、乐于奉献、与时俱进、不甘落后的精神与信念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四、师生沟通,讲究方法

王斌华教授《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阐述了中国学生评价历程以及现状、重心、方法、管理,结合图片和实例,严谨风趣,娓娓道来,互动讨论,使我们对学生评价有了全新的认识。席居哲博士详细讲解了“师生沟通的艺术”。师生如何沟通,如何有效沟通,教会了我们如何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框架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暗示效应等。特别是他讲的“倒垃圾的故事”说明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汶川地震后心里援助的故事”中“默默地陪伴,紧紧地拥抱,静静的倾听,暗暗地支持”的方法不也正合适用于我们的后进生吗?他主张用语言法、榜样法、情景法、环境法、体验法和奖赏、惩罚法等手段教育学生,并采用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等来激励学生,让我们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五、终身学习,努力方向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当成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努力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乐中求学、学中取乐”,真正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目的;再次,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渋取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并通过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学习使人进步,反思让我成长。总之,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思想、催我反思、促我上进的机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让学习反思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泗水县学科带头人,我会以此作为新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培训所学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积极研读新课改方面的教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尝试参与式教学,及时记录课堂感悟,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彻底转变观念与角色,尽心、尽情、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发挥一位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这是一段难忘的学习,让我的教育生涯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阅历,同时也给了我无限的激情与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2012年8月

第二篇: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听《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有感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提出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做”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批判“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习过程成为纯粹被动接受、记忆过程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背诵,单调枯燥,我让学生每人背一句,碰到同学不会,学生之间灵活利用手势、表情互相提示,对于这种协助,我也不横加干涉。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互助、协调品质。

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识字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识字,让学生上台书写、注音、组词,并且领读,讲解字义,可以用近义词、反义词,闽南语、动作解释,学生之间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生字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后“茶馆式”教学指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后者强调学生本位。“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多元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作文,我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情境,让学生说、写、讨论、交流、修改、展示。我准备把学校教学楼后空地做为学生实践观察基地,让学生自己种地、育苗、培育、收获,同时观察、记录,丰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情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投入、潜心深入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应一切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时,既要关注上课四十分钟,更要系统地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正如后“茶馆式”教学的界定:“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参考文献: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第三篇: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鄄城一中

刘淑娟 2014年6月15日,秦校长带领我们全体高三毕业班的150余名教师浩浩荡荡来到了大上海,我们坐车坐了13个小时,第二天没有一个人喊累,我们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开始了为期5天的学习,以下是我们这几天的学习安排:

6月16日上午

开班典礼

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变革

范国睿教授 6月16日下午

自然分才教学的实践研究

熊川武教授 6月17日上午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金忠明教授 6月17日下午

提升教师学习力的有效性

李政涛教授 6月18日上午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胡瑞峰校长 6月18日下午

育才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

陈青云校长 6月19日上午

高中课改与教师发展

霍益萍教授 6月19日下午

学校德育实务

黄向阳副教授 6月20日上午

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

陶保平副教授 6月20日下午

叩问课堂教学

周彬校长,教授 每天6个小时的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平的信心和决心。

从这些名师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一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范国睿教授的大数据时代的讲解告诉我们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培训,让我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完善统一上。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现行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科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同时我还将学以致用,将培训期间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 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第四篇: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听《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有感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的讲座,提出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更加完善——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到“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茶馆式教学仅有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学”,即有意义接受性学习,让学生获得间接知识。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实践性学习,以“做中学”方式进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直接知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议、练、讲、听、做”等多种方法选择。茶馆式教学不仅有教师讲解的用时规定,而且,学生先学都从“读读”开始,教学的顺序都是“读、议、练、讲”。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必然会因学科、学段、课型不同而陷入困境。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手段的创设,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教师的讲堂”,教学手段变化一般都在讲台之上。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创设,既有讲台之上,又有讲台之下。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批判“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做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习过程成为纯粹被动接受、记忆过程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背诵,单调枯燥,我让学生每人背一句,碰到同学不会,学生之间灵活利用手势、表情互相提示,对于这种协助,我也不横加干涉。这样既提高学生兴趣,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互助、协调品质。

然后,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识字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识字,让学生上台书写、注音、组词,并且领读,讲解字义,可以用近义词、反义词,闽南语、动作解释,学生之间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生字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的记忆方法。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后“茶馆式”教学指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前者强调学科本位、教师本位,后者强调学生本位。“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学。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多元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作文,我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情境,让学生说、写、讨论、交流、修改、展示。我准备把学校教学楼后空地做为学生实践观察基地,让学生自己种地、育苗、培育、收获,同时观察、记录,丰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情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它需要教师的高度投入、潜心深入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应一切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顺乎自然,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进时,既要关注上课四十分钟,更要系统地关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达成,以提高效能为导向,对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正如后“茶馆式”教学的界定:“遵循学生认知(或学习)规律,由教师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的教学”。

参考文献: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

《后“茶馆式”教学—— 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

第五篇:华师大高研班研修感悟之五

华师大高研班研修感悟之五

刘宝海 2012年11月17日

课堂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听王洁教授《课堂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2012年11月17日上午听了王洁教授的讲座——《课堂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王教授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的比较开始,她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不外乎三个: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王教授告诫名师一定要在实践中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理想的做法首先明确目的、理清思路,注意收集数据、积累材料,时候深入思考、系统总结。只有“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最可行性的做法就是以研究项目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

王教授还谈到,面对高中教师时,专家的报告也多是基于小学的教学研究中形成的原理与理论发表言论,很少用高中的案例来讲,以青春期的高中生为对象的高中教学的固有特征被忽略了,为什么专家报告往往以小学的例子来讲原理和规则?一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往往同特定学科密切结合,但教育学研究者一般对于各门学科的内容却是生疏的,对涉及高度专业的知识与复杂思维的高中教学表现出踌躇的倾向;二是因为高中教师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内容主义”意识——以为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决定性因素,却没有认识到教学论思考的重要性,然而教师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如何对高中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尚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调查研究和结果。王教授针对高中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除了教给学生构成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当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知晓科学学习与探究学习。

王教授用一个实例:从教到学——高一物理“共振现象”的教学研究作为案例讲解课了例研究的流程。从详实的课例研究引导教师进行了深入反思:课堂教学中情境引入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认识;催生学生高层次思维,不是依靠“大容量”的知识重复、变换角度的操练,节奏快、内容充实不能替代给学生一个创生思维的平台。

王教授讲到,学生学业成就有三个因素,学习动机和高期望值;学习时间和机会;针对性学习。

学生的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而教师的针对性教学就需要精确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针对性,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指导,如何合理使用策略和资源,通过教学方法的结构和教师的可操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学生内化的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学的。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判断和决策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机械记忆。王教授谈到道德目标实现的3P模型,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实现教学的道德目标。一是个人化教学,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开展教学;二是教学的精细化,教学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联系,教师的三层水平是入职教师、经验教师、专家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复制的,重要的是自己要“知道”,一位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框架;三是专业学习,教师校长的专业学习是嵌入到学校每天日常文化里去的。

王教授对课例研究在理论上和时间上给出了深入的指导,其研究目的是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研究的方法是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方式是以课为载体的、正式与非正式研究的结合;研究的关键是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研究的结果是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和不断的行为的改进。

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于是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流程可以分三步,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的原行为阶段;关注理念、先进经验的课例设计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行为调整的新行为阶段。在第一个关注到第二个关注之间是寻找自身与他人差距的更新理念的反思,在第二个关注到第三个关注之间是寻找设计与现实差距的改善行为的反思。王教授倡导的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其实质是教师在职学习的一种方式。王教授鼓励名师扩大阅读量和提高敏锐的关注生活的能力,要用力的想,有逻辑的想。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最后王教授给出了三点建议:

1、以“做”为中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研究有主题,依靠骨干领导的“领跑”——课改积极响应者的领做 ; 现在是小组合作的时代,“我带你,你帮我”、大家帮大家(“ 捆绑式”);任务分解、责任分担;做透、看透、想透。

2.养成对家常课质量经常检视的习惯,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

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提高家常课的质量;教学研究要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始。让研究成为常态。

3.三个关注点

关注学科内容及其本体性实质;关注小组学习;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关注主体悟

性,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

王教授还鼓励教师要有生涯规划。每一个阶段的结果要呈现出来,写出来、说出来,供公众批判,利于自己进步。

我们占有大量的课堂资料,但是我么对课堂中的资料没有很好地研究,至少没有深入的研究,以前的评课没有进行跟踪研究,只有评的阶段,没有改进的环节,没有进行二次设计,没有对新课堂行为进行二次评价,因此课堂研究是浅层的,没有多大的效果。

而课例研究对于我们在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讲是一个有效的、方便的促进专业发展的可行途径。以学科教师为主建立课例研究团队开展课例研究,不但可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一定能够激发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下载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师大研修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华师大德育研修小结[5篇模版]

    品研修大餐,思德育方略 ——上海华师大德育研修小结 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曹美琴 带着对教育殿堂的敬仰与向往,我以武进区小学德育副校长研修班学员的身份赶赴上海华师大,参加......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听《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有感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

    华师大培训心得体会[5篇]

    听《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有感 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到华师大培训,聆听了多个专家学者教育理念,令人我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上海市静安......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2014年4月6日至5月12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9位专......

    华师大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华师大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7月19日,期待已久的培训日终于到了。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外出培训,所以带有几分期许,但也有几分忧虑。这次培训的对象人数多,学校在出行前做了精心的规划......

    上海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5月6日至5月19日,我有幸到上海华师大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非常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的第一周,我们在华师大聆听了5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在一次次的......

    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

    华师大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本来应该在暑假进行的教师培训,由于各种原因拖到了10月份。暑假的时候,心心念念着教师培训,现在也终于要告一个段落了。而这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