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草业111班
15511126
喻登丽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本介绍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的好公仆,时间抹去了很多东西,而他们的光辉形象永远烙在了人民心中。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官场上的腐败时间却频频发生。近日观看了廉政教育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深受感触。该片选取了部分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从信念动摇、滥用权力、心理失衡、私欲膨胀、交友不慎等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犯罪原因,揭示了犯罪轨迹,并表现了这些犯罪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危害。通过观看学习,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
这些反面典型,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职位、权利仍能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对于腐败分子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敛财、“称霸”的“法宝”。从自身来看,职务犯罪有一共同点,即虽然犯罪人级别不尽相同,但法制观念淡漠,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和鲜廉寡耻,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教育片中的夏任凡尽管饱读诗书,熟读儒家和道家的著作,对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也能道出个所以然,但所学却不为所用,行事的原则完全背其道而行之,令人唏嘘不已。因为欲望而疯狂敛财,而“庄园梦”最终破碎,走上不归路。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或者虽然存在但是形同虚设,也是犯罪重要原因。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
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然而,一些原本很好的干部,由于没有经得住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实在令人惋惜。认真剖析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具体因素有很多,宏观地讲,无非两个:一个是主观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另一个是客观上具有作案条件。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气。个别干部,从思想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再到错误的行为,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蜕变为人民的罪人。《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诠释了一个个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也引发我对为人、为“官”的深思,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自己的拒腐防变意识,要不断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做到:
一是定好位。作为国家权力行使者,要找准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一个公共服务者,是人民的公朴,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人生。剧中吴望春这个角色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在想自己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总是和社会上的成功企业家攀比物质条件,忘却了自己是一名党员、一个国家领导干部的身份,忘却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该如何行使,所以迷失了本性,最终沦为阶下囚。诱惑之所以是诱惑,只能给人以暂时的快乐,之后却是无尽的痛苦。所以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自觉抵制诱惑,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祸患,享受平静生活。
二是用好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就要为民所用。要在民众和监督机关的监督下,有序有效的运行。剧中的叶树养把本应履行的职责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把本应履行的义务作为谋取权利的资本,插手工程,大肆收受贿赂;放纵私欲,大肆收受红包;徇私枉法,大肆收受黑金等。所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克服主观随意性,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走民主决策、阳光施政的道路。
同时,作为公职人员,应该具备清晰的犯罪观念和意识,别死到临头还不知道自己是触犯法律的地方。教育片中张承华、徐晓明和仲方维斡旋受贿的的案列便是最好的说明,不论是否出于本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充分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路 :廉洁自律是一名公职人员的幸福之基。全剧体现了党中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方针,以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为思想脉络,警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
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俯首甘为孺子牛”,定位好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真尽职当好人民的公仆。生命只有一次,不要因为欲望或诱惑、犯罪意识的模糊而葬送了宝贵的生命。人虽有七情六欲,但在法不容情的法制社会,不可因义气用事一错到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尽管侥幸得了一时,但终究逃不过法律公正的眼睛,最后只落得过“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第二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红枫六小
杨毓慧
近日观看了廉政教育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深受感触。该片选取了部分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从信念动摇、滥用权力、心理失衡、私欲膨胀、交友不慎等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犯罪原因,揭示了犯罪轨迹,并表现了这些犯罪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危害。通过观看学习,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反面典型,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职位、权利仍能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对于腐败分子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敛财、“称霸”的“法宝”。从自身来看,职务犯罪有一共同点,即虽然犯罪人级别不尽相同,但法制观念淡漠,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和鲜廉寡耻,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或者虽然存在但是形同虚设,也是犯罪重要原因。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
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然而,一些原本很好的干部,由于没有经得住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实在令人惋惜。认真剖析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具体因素有很多,宏观地讲,无非两个:一个是主观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另一个是客观上具有作案条件。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气。个别干部,从思想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再到错误的行为,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蜕变为人民的罪人。《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诠释了一个个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也引发我对为人、为“师”的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切实做到:预防职务犯罪,个人认为应从以下着手:
一是从体制上改革。目前,我国的体制仍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这就给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等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君不见,每年地方各级官员都要“跑部钱进”到中央部委要项目,要资金。原因就是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金和资源。要继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放权让利,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减少政府掌握的资源,铲除腐败温床。二是健全制度。要让政府的权力在动作过程中透明,减少暗箱操作,加强社会监督。从源头上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教育作为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国家投入逐年增大,校建等重大项目工程、重大资金项目都要从制度上完善审批和监督程序。要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
三是要完善法律。从法律上厘清各级政府的权力,完善监督,惩治犯罪。
四是加强教育。要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理想教育、权力教育、守法教育。
五是提高个人修养。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于的,自觉履行党员干部的职责,立党为公,清正廉洁,防微杜渐,正确运用好手中的权力。
第三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廉政教育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深受感触。该片选取了部分中高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从信念动摇、滥用权力、心理失衡、私欲膨胀、交友不慎等五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犯罪原因,揭示了犯罪轨迹,并表现了这些犯罪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危害。通过观看学习,我真正在思想上受到了震憾和教育。看着这些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今天却成为阶下囚,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没有时刻进行理想信念的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宗旨观念淡薄,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堕落为犯罪分子。观看结束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反面典型,在他们强取豪夺完成由腐而败的进程中,为什么会一路畅通,职位、权利仍能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深挖其根源有如下几点:
一、执法观念严重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对于腐败分子而言,手中的权力就是敛财、“称霸”的“法宝”。从自身来看,职务犯罪有一共同点,即虽然犯罪人级别不尽相同,但法制观念淡漠,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和鲜廉寡耻,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
二、缺乏执法监督机制、体制漏洞,民主建设形同虚设,出现利用手中职权为所欲为,以个人意识代替法律。从外部环境分析,这十几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阶段。新旧体制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体制上漏洞为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或者虽然存在但是形同虚设,也是犯罪重要
原因。从法制层面来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深层次看,是社会法律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制度的缺失、则导致无法可依,对霸权的滋生横行无能为力,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隙。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是防腐拒败的基础,务必长抓不懈。现有的法律规范更多的是关注和惩罚已然的职务犯罪,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性立法远远不够。
公职人员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资源,甚至还有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底线,不能让人情左右自己行使权力的原则。
然而,一些原本很好的干部,由于没有经得住诱惑,一失足成千古恨,实在令人惋惜。认真剖析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具体因素有很多,宏观地讲,无非两个:一个是主观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认为自己不会出问题;另一个是客观上具有作案条件。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习气。个别干部,从思想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再到错误的行为,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逐渐蜕变为人民的罪人。《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诠释了一个个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也引发我对为人、为“官”的深思,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自己的拒腐防变意识,要不断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做到:一是定好位。作为国家权力行使者,要找准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一个公共服务者,是人民的公朴,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人生。剧中吴望春这个角色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在想自己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总是和社会上的成功企业家攀比物质条件,忘却了自己是一名党员、一个国家领导干部的身份,忘却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该如何行使,所以迷失了本性,最终沦为阶下囚。所以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自觉抵制诱惑,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祸患,享受平安幸福。
二是用好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就要为民所用。要在民众和监督机关的监督下,有序有效的运行。剧中的叶树养把本应履行的职责作为讨价还价的砝码,把本应履行的义务作为谋取权利的资本,插手工程,大肆收受贿赂;
放纵私欲,大肆收受红包;徇私枉法,大肆收受黑金等。所以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克服主观随意性,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走民主决策、阳光施政的道路。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误区》充分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路 :廉洁自律是一名公职人员的幸福之基。全剧体现了党中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建设方针,以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为思想脉络,警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好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
第四篇: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认识误区
诱发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20个认识误区
1、“我帮他揽工程,他挣了大钱,我得点小钱,按劳取酬,理所当然。”
2、“好朋友天天玩在一起,收点钱物,没什么了不起。”
3、“我和他(行贿人)是合伙关系,得点好处是利润分成,不是受贿。”
4、“钱是老婆、孩子收的,我不知道,更没有直接收钱,犯不了罪。”
5、“亲属间的钱财往来,属于私人关系的赠送,构不成犯罪。”
6、“帮别人办事,朋友、情人收点好处,自己不拿不要,不会犯罪。”
7、“上有领导撑腰,下有哥儿们挡驾,搞点独立的个人运作,绝不会出问题。”
8、“自己没有中饱私囊,只是好心办了坏事,不算违法犯罪。”
9、“单位账目收支平衡、账目相符,没什么过不去的。”
10、“单位留个小金库,我一分钱也没挪用,犯不了法。”
11、“这是经集体研究的,出了问题也不应是我个人承担责任。”
12、“不熟悉、不了解的人送钱,难说不暴露,坚决拒收,红颜知己送的钱一般不会出问题。”
13、“我收点朋友送的字画、古玩、宠物,玩的是雅趣,算不上是行贿受贿。”
14、“我写点书,画点画,搞点创作,弄点收藏,挣点钱,算不了什么贪污受贿。”
15、“逢年过节,人情交往送点礼金,不为过从。”
16、“我是一把手,有的是权力,我是领导,我怕啥?”
17、“我帮了别人的忙,别人事后偶感谢,自己没有主动伸手要,不算受贿。”
18、“与好朋友交往靠得住,收受铁杆朋友的钱物不会出什么问题。”
19、“送钱、接钱是一对一,我死不认账,检察院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20、“贪了就跑,一跑,案子就了。”
第五篇:职务犯罪观后感
参观无锡职务犯罪教育有感
8月15日我厂组织职工到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接受廉政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卞某现身说法视频和参观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展馆,使我思想上产生了很大震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尤其短片对我的震撼力、对心灵的触及深度,是其它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深入内心,能够经久不忘。卞某和所犯罪行,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最终结果是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给亲人带来无比的痛苦,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几点观后心得:
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监狱中卞某的现身说法,因一时私心起,想借职务之便打点“擦边球”,捞点好处,结果是愈陷愈深,欲望过度膨胀,最终结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赔了钱财,获了重刑,害了家庭,确确实实发人深省。自己要以此为鉴,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思想,筑牢反腐防腐防线。在廉洁问题上犯不得一点糊涂,抱不得一点侥幸思想,无论在任何时候,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给自己“开口子”,必须态度鲜明,拒腐蚀永不沾。
二、要知足常乐,甘于平淡,乐于奉献。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己决不可贪图财富,决不可贪图享受,不能一切都向“钱”看,不能搞“攀比”,要“攀比”也只能“比”工作、“比”成绩,“比贡献”,“比”人格,要甘于清贫,甘于平淡,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履行岗位职责和权力时,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才能做到以清风明月般的淡然心境去演绎漫长美好的人生。
三、要切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拒腐防变能力。犯罪者无一不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逐渐丧失了反腐警惕性,最终走向了腐败犯罪的深渊。作为一名锡柴工会工作人员,我应该不断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纪、国法知识的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警示教育与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相结合,对照要求,认真学习,对照检查,及时予以整改;把警示教育与本职工作相结合,通过警示教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整改,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