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纳总结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对于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是许多人比较头痛的一个科目。因为知识点多,许多学生普遍反映记忆很难,再加上我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归纳能力不够,所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尤其显得重要。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一项任务。本文就历史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可以顺利归纳知识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设计背景:在世界经济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在很多考试中,都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事实上,很多新老师都会把二者分开讲述。所以,本节课有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们掌握这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二是从比较中让学生掌握理解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讲述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②圈地运动的进行;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③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功和创新。(2)开始提问: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接下来看看它们的发源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哪个国家开始的呢? 学生:英国。
教师:很好,那么第二次的发源地是在哪里呢? 学生:美国和德围。
教师:对的。课本上还有提到一点,那就是随着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起来。那么大家知道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学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教师:很好。那么大家就发现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欧美广泛开展起来。花了半个多世纪。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首先在英国开展起来、然后扩展到多国。这跟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不一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说发源于美德,但是几乎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开展。那么大家来说说,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呢。
学生:因为第一次英国不把工业革命成果给其他国家分享。教师:这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发生这种现象就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只有英国有进行工业革命的能力。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这种能力。这才是关键呀。但是为何会这样呢?那么我们来看看它们的背景:我们在以前的课堂上有学过,一个国家之所以会发达,最关键的是有先进生产关系。那么大家再想想刚才的问题,答案会是什么呢。
学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教师:太好了,那么大家能不能再联系以前的知识点,看看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中国古代,有什么事件或改革使它由弱变强。
学生: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最强大的国家。
教师:很好,为什么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呢。学生:秦国通过变法建立了封建制度。教师:对,那么大家能不能举个反面例子呢? 学生: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
教师:为什么我们输了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在早期是个很强大的国家呢。
学生:但是中国在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时还是重农抑商,没有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导致近代的落后挨打。
教师:没错。所以大家平时要经常尝试着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历史就会好学许多,背起书来也会觉得东西少得多的。
案例分析:
从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在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接近问题的中心。
(1)创设情形。从一开始,教师就给出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发源地,并以此为起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行解答。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直接给他答案,他反而记得不牢,让他参与到问题的互动和解答中,对于完成对这节课的了解更为有效,这也是新课程的一个理念。
(2)层层剥茧,进行探究。在给出问题之后,教师就问题和刚才给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得到最终答案。通过慢慢的深入,学生对这堂课的理解就会加深。学生毕竟不是老师,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很强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要给予慢慢的引导,让他们循序渐进,一步步地理解知识点,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举一反三。这时学生已经得到最终答案,但是教学任务还没完。学生学习历史,很多人会学了后面就忘记前面,所以在新课中复习以前的内容也是必须的。但是学生一下子也是没法直接给出答案的,还是要给他们一定的暗示,让学生就不同类型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联想和比较,以得出答案。
总的来说,本堂课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如果能经常这样来锻炼学生,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归纳,那么一段时问后,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的,成绩提高也足可以预见的事。
第二篇: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是普通人也都深有体会。在我国古代,就流传着‚家无读书郎,官从何处来‛的谚语。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学习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的认识,而是把学习作为个人安身立命的需要,学习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突出表现为‚四个需要‛。
第一,学习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需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生信奉‚枪杆子出政权‛的毛泽东同志,摸得最少的是枪,最放不下的是书。无论是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的长征途中,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书籍都是毛泽东同志最珍爱的‚宝贝‛。周恩来年仅十三岁就庄重的表达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邓小平同志也是学习的典范。十年**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60多岁的他在每天的劳动之余,读书至深夜。对这位被迫离开领导岗位的老人来说,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寄托,更是对民族前途的苦苦探索,对国运兴衰的深刻反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讲学习‛作为‚三讲‛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一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并形成了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坚持集体学习的制度。可以说,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想踏准时代的节拍,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创造,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学习。不学习,就会落伍掉队;不学习,就会闭目塞听;不学习,就会贻误事业,错过发展的良机。第二,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在急剧增长。20世纪中叶特别是80年代之后,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据估计,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相当于过去2000年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引发了世界范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和重大变化。要顺应时代潮流,就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习,自觉地把学习作为实现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如果不愿意学习、不注意学习,就会墨守成规、缩手缩脚,只有抓好了学习,才能对新事物、新知识了然于胸,新情况、新问题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工作的需要。
第三,学习是成就事业的需要。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指出,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就无法适应知识社会的变化,并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朱熹也曾作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大家也许都很熟悉。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吕蒙,初不习文,后受孙权的开导发奋学习。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地,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真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国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许振超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感悟:‚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校门,但不可以不学习,我认为,只有发奋学习都能成就事业,将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发奋学习就一定能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纵观这些,无非是告诉我们:要成才,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勤奋学习,深入实际,努力吸收各种知识营养,才能在艰苦的锻炼中成才。
第四,学习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需要。我国宋朝大诗人苏轼有一首流传至今的名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尽管衣着不够华丽,可依然仪表堂堂,英气逼人,那都是他饱读诗书的结果。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自古以来,凡有作为的人,都把学习作为道德修养的第一要求。诸葛亮也曾有句名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确如此,人的一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品味人生真谛,淡化身外之物,保持道德操守,做到不义之财不取,非分之想不贪,重品行、有节操、守信用。很多事例也证明,修养高的人、懂得人生的人,是能够抵制外界种种诱惑的人,也是十分注重学习的人。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抵制不住诱惑,经受不起考验,关键还是他们放松了学习,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对礼信廉耻缺乏操守,才导致信念淡化,走向犯罪的深渊。只有注重学习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到‚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的深刻含义。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之所以能够抵制住美色的诱惑,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长期的学习使他明白名节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用理智战胜了欲望。各级党员干部,也理应把学习作为修身养德的重要途径,贯穿到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真正在名利面前做到失之淡然,处之泰然,始终保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优良传统,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然而,面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信息迅猛增加,人们所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可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将这些知识都能够一一学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关键是要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具体讲,就是要强化‚三个方面‛知识的学习。
一要强化对“有字书”的学习。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人的差别是理论层次的差别。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号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花大力气、下死功夫学习好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科学技术,结合实际进行钻研和理解,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地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必须加强对新时期党的政治理论的学习研究,加强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新观念、新决策、新思路、新举措的学习研究,加强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的学习研究,加强对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前沿知识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政策的把握能力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都能达到领导的要求,实现预期的目标。二要强化对“无字书”的学习。人们常说:人生处处皆学问。这个‚学问‛,就是‚无字书‛的内涵和精华,任何人都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摸索才会对此深有体会。周恩来同志也曾有过名言:‚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可在实际工作,却仍有少数同志不善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注重向基层干部群众和身边同事的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导致发展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也还存在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愿学,学不深等突出问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处处向生活学习,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和领悟,这样,我们就会处处有收获,常常有提高。有些人文化学历并不高,却很有能力和水平,就是因为他们很善于向实践学习。
三要强化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学习为了工作‛。据有关部门的研究结果显示,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只能满足工作所需知识的10%,剩下的90%知识需要人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实际,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从最简单的地方学起,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提高。只要能力提高了,即便是从事最普通的工作,也同样大有作为。相反,若是大家业务上不熟悉,能力上提不高,现在的好岗位,不等于将来就有好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好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习要讲究方法。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对于怎么学习的问题,我国从古至今就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警言名句。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等等,这些都是历代仁人志士立志求学的座右铭,也理应成为大家孜孜以求的学习动力。尽管学习方法很有讲究,但学习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关键要做到‚三常一挤‛。
一要常坚持。俗话说:水滴石板穿,绳锯木头断,日久见功夫。学习贵在坚持,最岂一暴三寒。我国东晋时期的伟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道。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另外,我还想跟大家讲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明朝万历年间,崇祯皇帝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可是在整修到山海关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 ‚天下第一关‛匾额题字中的‚一‛字,早已脱落多时。为了补上这个‚一‛字,全国各地的名士都纷纷挥毫泼墨,却没有一个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雄风豪气。最后,竟然是山海关旁一家店小二用一块抹布写出的‚一‛字被选中。当人们好奇地问他是怎么写出这么好的字时,他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只是在这三十多年里,每当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而已‛。总之,无论是流芳千古的‚书圣‛,还是无名小卒的店小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关键是他们能够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坚持。从中我们也应该领悟到:‚勤奋成就天才‛的深刻内涵。
二要常记录。在学校期间老师就常跟大家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国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浦松龄,为了收集更多的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专门在路旁开间茶棚,路人喝茶时只需讲个故事即可免费喝茶。晚上他便回家整理这些故事,终于以其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这些故事多采自这些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我也认识许多从事新闻工作者的朋友,他们身上都常带一个小本子,出差在外,遇到好句子,好标题,都不忘记录下来,日长天久,他们的文章都非常精彩。对于大家而言,也经常参加一些会议或各类培训,可认真记录的不多,听完了也就都还给了老师。其实,无论是领导的讲话也好,还是参加培训也罢,这些都是学习的很好机会,因为领导的讲话是经过深思熟虑,认真思考的,要么是传达上级领导的意图,要么是针对某项问题的提出,如果不认真听,不认真记,就可能领会不好上级的意图,就可能会出现差错,甚至延误工作。有句古话叫着‚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将来都要走上领导岗位,若是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积累别人的经验,到头来就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只有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记、多想,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要常总结。总结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大家也都经历过许多类似如年终总结、工作小结等总结活动,但大家对总结的认识却很局限性,总把这项活动简单地看成评比先进,开展表彰的过程。其实,这只是总结的一部分,总结真正的目的在于发现成绩,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总结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明白自己做了什么,还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如果不善于总结,就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就看不清别人的长处,就容易滋生怨言,把自己的失败归咎到别人的头上,长此以往,就会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相反,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也是提高很快的人。尽管人无完人,谁都难免出现失误,关键是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
四要挤时间。常听到一些同志抱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想必大作忙是客观的,没有时间学却也未必。我国东汉末年有位著名学者叫董遇,从小好学。附近的读书人都向他请教学问。他总是告诉人家:‚先用心读书,读上百遍再说。‛前来请教的人却说‚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董遇就教大家利用冬天、夜间和下雨天这‚三余时间‛读书的方法。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董遇就是懂得利用‚三余时间‛,刻苦学习、独立钻研,而成为著名学者的。我国台湾著名学者柏杨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对白。一次,有记者问他,社交活动如此繁多,怎么还有时间读那么的书时。他却很风趣地回答道:‚我是在等夫人化妆的那十几分钟,抓紧时间读书的‛。尽管柏杨先生是一句戏言,却不无道理。只要我们惜时如金,勤奋学习,少一点应酬,学习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如在车船上、飞机上,利用听录音、看电视,随身携带一本你喜欢看的书,带一篇文稿,一本小笔记本。当读书学习成了习惯和生活方式时,读书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趣了。现在还有一项研究成果,叫做读书养身、健身,我是深有体会的,大家也不妨去试试。
第三篇:浅谈理论教育对于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音乐理论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冯钰荃
【摘 要】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专业所必须的基础课程,但往往学习钢琴专业的同学,对钢琴的演奏技能很重视,却或略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如何让音乐理论的学习和钢琴专业技能演奏综合在一起,让钢琴专业的演奏有上理论支撑、更能让钢琴专业的境界更上一层楼,笔者通过四年的音乐学习,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供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关键词】音乐理论 钢琴 运用
前言
音乐理论教育是对有史以来围绕所有能被称之为音乐的声觉包括以数学计算,历史纪录,主观认知(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绝对论等)进行描述的学说。主要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论》、《中外音乐比较》、《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学》、《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视唱练耳》等等。钢琴教育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实践性课程学习,钢琴是属于键盘乐器,而管风琴是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先后出现了克拉维克特,哈普西科德。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是由克里斯托弗里通过对哈普西科德的改造而来的钢琴。近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音乐文化在西学东渐中传入中国,作为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其音域宽广和对12平均律完美的体现,开始随着中国大众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而被广泛接受。从钢琴的产生上就决定了钢琴教育必须要与理论知识相综合,才能演奏出更优美动听的旋律出来,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把音乐理论教育运用到钢琴技能训练和演奏中来。
一、音乐理论教育的概念
(一)广义上的音乐理论教育
是对有史以来围绕所有能被称之为音乐的声觉包括以数学计算,历史纪录,主观认知(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绝对论等)进行描述的学说.主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论》《中外音乐比较》《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
乐学》《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视唱练耳》。
(二)狭义上音乐理论教育(针对大学教育)主要包括:
1、基本乐理(basic musical theory)是音乐的入门课程,是解决有关于声音的基本问题包括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读谱,以及音与音之间的规律等.2、曲式(Musical Form)
乐曲的组织与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为:①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②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套曲、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3、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音乐史(history of music)是音乐产生到发展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国音乐史以及西方音乐史。
理论教育则是将上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并使之掌握。本论文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指大学教学大纲里的所要传授的理论。
二、钢琴教育
钢琴属于键盘乐器,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先后出现了克拉维克特,哈普西科德。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是由克里斯托弗里通过对哈普西科德的改造而来的钢琴。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最大的标志在于它拥有对于轻重音变化的表现,能够演奏渐强或减弱。近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音乐文化在西学东渐中传入中国,作为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其音域宽广和对12平均律完美的体现,开始随着中国大众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而被广泛接受。同时,因为它的这两个特点,也成为我国广大音乐教师对于音乐理论(乐理,和声,视唱练耳)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生对于钢琴键盘的熟悉,作为对音乐理论辅助进行教学。
中国钢琴教育主要从技术和情感(对于所演奏曲目的理解)上入手,对于钢琴曲目,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对它的情感理解上都已经有一套深入的教育模式。
(一)技术上
要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常言道:苗栽地正,树大才长得直。从小就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日后才能渐渐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其中正确的弹奏姿势包括。
其一,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时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其二,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其三,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其四,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二)情感上
首先,要对所弹曲目的作者,所在时期,以及对曲目创作时所在的时代背景详细了解。
其次,要通过各种具体的表情符号,以及调性的转换上进行判断,从而赋予贴切的轻重缓急以表达情感,等等...三、理论教育与钢琴教育课程综合的必要性
(一)钢琴与理论在教育中的互补统一
钢琴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单方面的技术和对曲目情感处理上的问题。钢琴曲目本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教育素材,它包含几乎所有的关于音乐的知识。而钢琴的教育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是不完整的。从古至今但凡伟大的钢琴家,如D.斯卡拉蒂,肖邦,李斯特等等...他们除了个人钢琴技术上的高超以外,更拥有各种音乐的素养。而就单从目前的钢琴教育过程来看,培养出来仅仅就是“手指运动家”,而绝不是钢琴家。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教育之下,学生学到的知识 3
是怎样运动手指而不是运动大脑。如果钢琴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以这样的目而教学的教育,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钢琴与理论课程相综合的优势
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并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二者是互补互利的且统一的。和声学老师,视唱练耳老师,乐理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钢琴给学生做示范性演奏,通过示范来形象的传授相关的知识。这种传授的方式是这么多年音乐教育工作者总结的经验。然而,钢琴课上,这种示范并不仅仅是老师进行示范,学生作为听众,而是学生亲身演奏。如果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的传授,以琴谱为例。那无论是从学生可接受度上,还是在传授效率上讲都会更好。
举一个列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一种情况。所谓的钢琴“童子功”——从小练钢琴的人,在初次面对乐理和声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种非常茫然的状态。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让人难以释怀的,说之为“买椟还珠”也并不为过。从小学习钢琴,从拜尔到大小汤普森,再到车尔尼的599,849,740....期间在学习演奏曲目的同时,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见到过,甚至弹奏过各种包括节奏与节拍,大小调式,力度与速度,和声与织体等,空拥宝山却茫然未知。到了大学或者到了应试之前,又通过老师利用钢琴再来分别说明讲解。我觉得,这种效果,并没有在学生切身实际的弹奏时去教导而来的深刻。学生在学习钢琴中,缺少的仅仅是一种提示,“为什么这个音和那个音在一起就好听,为什么要有升降号?”这是钢琴教育有利于理论教育的方面。
另外,理论对于钢琴的教育也是有帮助的。同样举个例子,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是很容易认错音的,然而就是因为他们对于理论的认识没有,所以这种状况通常他们是不会直接发现的。而通过理论的学习,至少学生能通过和谐与不和谐,和声走向是否过强(下属到属)等来初步判断下自己的演奏是否正确。另外,理论的学习,对于钢琴教育中所要教导的情感理解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频繁连续的转调可能代表主题的展开,是作者对于前后情感的对比,是否该用不同的演奏手法?
(三)在时代背景下的要求
当代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也应该从培养单一化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教师的能力也必须多方面发展。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教师也有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求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也不例外。在钢琴教育中除了进行技术以及情感的教导外,我觉得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相结合的趋势将会成为以后钢琴教育的潮流。
四、如何实施理论教育与钢琴教育的综合课程
我这里所指的钢琴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实际上属于课程类型中的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是指将几个学科的教育内容组织到一个课程的教育之中,运用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的课程.针对目前大学生所处的思维阶段为具体计算阶段的特点.如何将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同时进行可以分为:
(一)教师指导
钢琴教育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而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而音乐理论的教育在大学中则普遍从最基本的开始.如果这两个学科之间相综合,统一教学,则开始的阶段必然需要指导。
取材上,教师在选择进行教育的钢琴曲目的同时,也考虑分析其对于理论教育的价值.尽量达到钢琴技术预期目的的同时,也满足理论教育的需要。这个步骤并不困难,现今通过直译出版的外国钢琴曲集,如新版的钢琴书籍《贝多芬前奏曲》等,在书的最后都有详细的曲式以及和声的分析.这些书籍可以方便教师进行取材。
教学上,在对所布置的曲目在钢琴技术上指导的同时对钢琴曲目内所包含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如贝多芬的《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在教学之初可以对曲目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如贝多芬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对海顿所奠定的奏鸣曲原则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将谐虐曲代替了小步舞曲,早期的奏鸣曲作品常常肯据内容的需要对奏鸣曲进行扩展,各种不同乐章的组合相对灵活,晚期的作品更加主观,手法更加自由,复调的成分增多等。这首《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就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晚期,主观因素加强,表现了贝多芬晚年失去听觉的悲哀和徘徊。之后可以对整个曲目的结构调性和声特点进行初略的讲解。此曲为 5
回旋奏鸣曲式,什么是回旋奏鸣曲式,即回旋奏鸣曲式由呈示部,插部,再现部组成,其中呈示部由主部,副部,主部以及连接部组成,呈再现单三部曲式。调性是什么,那里转调。以次类推。
(二)学生体验
在接受教师对于理论和技巧的大概传授之后。学生在接下来的钢琴练习中,必然除了考虑钢琴技巧以外,对于理论的理解以及一些疑问也会随之形成。因为音乐理论本是围绕音乐而成,而钢琴弹奏出的音乐则是所有音乐中最具概括的一种。学生在练琴中直观的感受,再加上教师指导阶段的传授所建立起来的关于理论的一些概念,必然会在学生的钢琴练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的阶段。而随之进入教学的第三个阶段。
(三)教师评价
这个阶段属于检验假设的阶段。针对学生在感受阶段所获得理论知识给予评价,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性教学。在这个过程需要系统而全面的讲解曲目中的各个部分包含的理论知识,以达到音乐理论与钢琴教育统一的教学目的。
(四)课程设计
1.课前准备:课程的价值分析,主要是体现钢琴教育中所选择的钢琴曲目是否对于理论的传授有所价值。
2.课程目标: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同时达到预期实现的结果。
3.课程内容:以大学音乐教学在钢琴和理论上所需达到的预期实现的结果为内容的主要取材。
4.课程类型:属于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分三个阶段。指导阶段,感受阶段,深化阶段。
6.课程评价:对是否达到钢琴与理论教学目的进行测量,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社会输送养料的圣地,如何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轨迹相统一是重中之重。将钢琴与理论这两门 6
课程相综合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两个课程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学习的效率,这是一种顺向迁移的作用。将这两门在音乐教育中本就不可缺少的科目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进入社会之后无论从事有关于音乐的那种职业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类乐曲的两种数学结构分析》 作者:郑隆炘 等 《试论钢琴演奏中的分句方法》 作者:李思音 等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与音乐形态学》 作者:江殊璇 等
《熟能生巧之巧从何而来—钢琴练习方法浅析》 作者:李晓莉 等 《浅谈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钢琴启蒙教育之我见》 《兴趣.习惯.能力—幼儿钢琴教育浅见》 《儿童钢琴教学入门方法》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
作者:龙宇 等 作者:陆杰 等 作者:郭霞 等 作者:周倩倩 等 作者:唐伟 等 8
第四篇:浅谈历史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浅谈历史教学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摘要: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通过什么去向别人传达感情――语言。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就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更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性;语言流畅;生动清晰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语言应具有艺术性,使其充满魅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语言在艺术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严谨性。比如同样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来讲课堂效果具有差异:有的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语调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低沉曲回„„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掌握知识就事半功倍;有的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词不达意、言语模糊,课堂效果也就不佳。为什么会出现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语言功底的不同。为此,对历史教师来说需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
一、历史课堂的教学语言应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
历史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师语言的专业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教学语言应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用严谨的语言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首先,在历史教学中用词要准确和科学。如“初中七年级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中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不能说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北宋的统治》中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能说成北宋统一了全国;再有《秦朝的统一》秦灭六国之前,嬴政必须以‘秦王’相称,秦灭六国后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时嬴政以‘秦始皇’相称,如颠倒了时序,前后混用就是科学性错误。”因为历史具有时序性、客观性、具体性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词恰如其分,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历史就失去了他的庄严性和科学性。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庄严性和科学性,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丰富词汇量,准确无误的掌握知识点和概念。再有教师应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如果语言不准确,将影响学生的接受。
还有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总是使用口语化进行教学,如七年级历史《华夏先祖的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方法是疏通和填土虽然?热萃ㄋ滓锥?,但是学生就不能准确表达出。用科学庄严的教学语言说出“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学生们就能用书面语言准确的表达。教师的教育语言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表达,所以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庄严性和科学性。
二、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教育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照搬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不断重复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那怎样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教学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如在讲到中国起源时,说:“中国,世界上最早文明起源地之一,原始农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非凡意义,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春秋争霸到汉武帝的‘大一统’,再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路。这些伟大的壮举是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可是到了清朝晚期,统治者为维护其封建统治,抵制外来商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们看不到世界形式变化,未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师运用抑扬顿挫、低沉曲回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怎么能不被激发,那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拥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用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之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真正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逐渐完善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简练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简练的教学语言是最优美、最动听的语言。因为简练的教学语言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发现要领。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语言繁琐,讲了半天,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也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自己反而费力不讨好。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和流畅。字少语精,牵一线而动一片浅显易懂。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到七年级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时,可以这样总结小说发展历程:上古神话传说――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强化对语言基本功的提升,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华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2(01).[2]宋增丰.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好家长,2015(25).作者简介:
马猛,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
第五篇:品质对于企业的的重要性
品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品质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在中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已有20多年。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质量管理的原则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原则
克劳士比理论的精髓包含在他所说的“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the Four Absolutes of Quality)和根据他在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多学科环境中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的经验总结出了“质量改进的14个步骤”。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是:
(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良好”或“很好”;
(2)生产质量的系统是预防结果,而不是检验的结果;
(3)质量的工作标准就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
(4)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靠指数。
品质的基本定义
品质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使用预先设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衡量和评测,再由市场、客户服务共同构成市场品质分析。
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物性等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款式或者透明度等。
品 质 的 意 义
提高产品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决定商品使用效能和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商品的品质,力争以质取胜,作为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出口商品的质,可以增强出口竞争能力,扩大销路,提高销价。而且还可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并反映出口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进口贸易中,严格把好进口商品质量关,使进口商品适应国内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和消费上的需要,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并确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使进出口商品的品质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3>.在出口商品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品质的全面管理,在进口商品的订货,运输,接受等环节中,应当在各生产环节切实把好质量关。
由于国际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即使是同一种商品,在品质方面也可能因自然条件,技术和工艺水平以及原材料的使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种种差别。这就要求买卖双方在商订合同时首先就品质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对出口产品品质的要求
我国出口产品为了适应全世界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使其符合下列具体要求:
1.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出口商品质量;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生产技术水平、生活习惯、消费结构、购买力和各民族的爱好互有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国外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搞好产销结合,使出口商品的品质、规格、花色、式样等适应有关市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
2.不断更新换代和精益求精;
凡质量不稳定或质量不过关的商品,不宜轻易出口,以免败坏名誉。即使质量较好的商品,也不能满足现状,要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改进,提高出口商品质,加速更新换代,以赶上和影响世界的消费潮流,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适应进口国的有关法令规定和要求;
各国对进口商品的质量都有某些法令规定和要求,凡质量不符合法令规定和要求的商品,一律不准进口有的还要就地销毁,并由货主承担由此引起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各国对进口商品的法令规定和管理制度,以便使我国商品能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4.适应国外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和销售方式;
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季节变化不同,销售方式各异,商品在运输、装卸、存储和销售过程中,其质量可能起某种变化。因此,注意自然条件,季节变化和销售方式的差异,掌握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使我国出口商品质量适应这些方面的不同要求也有利于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品质的表现方式
以实物表示品质
以实物表示品质,包括凭成交产品的实际品质(ActualQuality)和样品(Sample)两种表示方法,前者即指看货买卖,后者,即指凭样品买卖。
1.看货买卖
当买卖双方采用看货成交时,则买方或代理人通常先在卖方存放货物的场所验看货物,一旦达成交易,卖方就应按对方验看过的商品交货,只要卖方交付的是验看过的货物,买方就不得对品质提出异议。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远离两地,交易洽谈多靠函电方式进行,买方到卖方所在地验看货物诸多不便,即使卖方有现货在手,买方也是由代理人代为验看货物,但看货时也无法逐件查验,所以采用看货成交的有限,这种做法,多用于寄售、拍卖和展卖业务中。
2.凭样品买卖
样品通常是从一批商品中抽出来的或由生产,使用部门设计,加工出来的,足以反映和代表整批商品品质的少量实物,凡以样品表示商品品质并以此作为交货依据的,称为”凭样品买卖”(SalebySample)。
在国际贸易中,按样品提供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卖方样品(SellersSample)由卖方提供的样品称为”卖方样品”。凡卖方样品作为交货的品质依据者,称为”卖方样品买卖”在此情况下,在买卖合同中应订明:”品质以卖方样品为准”(Qualityasperseller’ssample)。日后,卖方所交正货)的品质,必须与提供的样品相同。
(2)买方样品(BuyersSample)买方为了使其订购的商品符合自身要求,有时提供样品交由卖方依样承制,如卖方同意按买方提供的样品成交,称为”凭买方样品买卖”在这种场合,买卖合同中应订明:”品质以买方样品为准。日后,卖方所交正货的品质,必须与买方样品相符。
(3)对等样品(CounterSample)在国际贸易中,谨慎的卖方往往不愿意承接凭买方样品交货的交易,以免因交货品质与买方样品不符而招致买方索赔甚至退货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卖方可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交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也有称之为”确认样品”(ConfirmingSample)当对等样品被买方确认后,则日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必须以对等样品为准。
此外,买卖双方为了发展贸易关系和增进彼此对方商品的了解,往往采用互相寄送样品的做法,这种以介绍商品为目的而寄出的样品,最好标明”仅供参考”(forreferenceonly)字样,以免与标准样品混淆。
凭说明表示品质
所谓凭说明表示品质,即指用文字、图表、相片等方式来说明成交商品的品质,在这类表示品质方法中,可细分为如下几种:
1.凭规格买卖(SalebySpecification)商品规格(Specification)是指一些足以反映商品品质的主要指标,如化学成分,含纯度,性能,容量,长短粗细等,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洽谈交易时,对于适于规格买卖的商品,应提供具体规格来说明商品的基本品质状况,并在合同中订明,规格买卖时,说明商品品质的指标因商品不同而异,即使是同一商品,也会因用途不同,而对于规格的要求也就有了差异,由于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明确具体,简单易行,故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的运用。
2.凭等级买卖(SalebyGrade)产品的等级(GradeGoods)是指同一类商品,按规格上的差异,分为品质优劣各不相同的若干等级。凭等级买卖时,由于不同等级的商品具有不同的规格,为了便于履行合同和避免争议,在品质条款列明等级的同时,最好一并规定每一等级的具体规格。
上述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对简化手续,促进成交和体现按质论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凭标准买卖(SalebyStandard)产品的标准是指将产品的规格和等级予以标准化,产品的标准,有的由国家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规定,也有由同业公会,交易所或国际性的工商组织规定。有些产品习惯于标准买卖,人们往往使用某种标准作为说明和评定产品品质的依据。
国际贸易采用的各种标准,有些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凡品质不合标准要求的商品,不许进口或出口。但也有些标准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仅供交易双方参考使用,买卖双方洽商交易时,可另行商定对品质的具体要求.
在国际贸易中,对于某些品质变化较大而难以规定统一标准的农副产品,往往采用”良好平均品质”(FairAverageQuality,FAQ)这一术语来表示其品质,所谓”良好平均品质”是指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在我国实际业务中,用FAQ来说明品质,一般是指大路货而言,在标明大路货的同时,通常还约定具体规格作为品质依据。
4.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SalebyDescriptions)在国际贸易中,有些机器,电器,和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因结构复杂,对材料和设计的要求严格,用以说明性能的数据较多,很难用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表明品质的全貌,而且有些产品,即使其名称相同,但由于所使用的材料,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某些差别,也可能导致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对这类商品的品质,通常以说明书并附以图样,照片,设计图纸,分析表及各种数据来说明具体性能和结构特点.按此方式进行交易,称为,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按这种表示品质的方法成交,卖方所交货物必须符合说明书和图样的要求,但由于对这类产品的技术要求较高.有时同说明书和图样相符的产品,在使用时不一定能发挥设计所要求的性能,买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要求在买卖合同中加订卖方品质保证条款和技术服务条款。
5.商标或品牌买卖
商标(TradeMard)是指生产者或商号用来识别所生产或出售的商品的标志,它可由一个或几个具有特色的单词、字母、数字、图形或图片等组成。品牌(BrandName)是指工商企业给制造或销售的商品所冠的名称,以便与其它企业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一个品牌可用于一种产品,也可用于一个企业的所有产品。
当前,国际市场上行销的许许多多商品,尤其是日用消费品,加工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等都标有一定的商标或品牌.各种不同商标的商品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一些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名牌产品,都因其品质优良稳定,具有一定的特色并能显示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故售价远远高出其它同类产品.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消费水平较高,对品质要求严格的所谓”精致市场”(SophisticatedMarket)表现得尤其突出,而一些名牌产品的制造者为了维护商标的声誉,对产品都规定了严格的品质控制.以保证其产品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商标或品牌自身实际上是一种品质象征,人们在交易中就可以只凭商标或品牌进行买卖,毋需对品质提出祥细要求。但是,如果一种品牌的商品同时有许多种不同型号或规格,为了明确起见,就必须在规定品牌的同时,明确规定型号或规格。
6.凭产地名称买卖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产品,因产区的自然条件,传统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在品质具有其它产区的产品所不具有的独特格和特色,对于这类产品,一般也可用产地名称来不表示品质。
上述各种表示品质的方法,一般是单独使用,但有时也可将其混合使用。品质条款的规定
品质条款的内容及繁简,应视产品特性而定,常见的有下列一些规定方法: 1.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或其它类似条款; 2.品质公差(QualityTolerance);
公差是指国际上公认的产品品质的误差,为了明确起见,应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订明一定幅度的公差。
3.规定一定的范围;
即对品质指标的规定允许有一定的差异范围.卖方交货,只要在此范围内都算合格。
4.规定一定的极限。
指对所交货物的品质规格,规定上下极限,即最大,最高,最多为多少,最小,最低,最少为多少,卖方交货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极限,买方就无权拒收。
正确运用各种表示品质的方法: 品质条款的内容,必须涉及表示品质的方法,采用何种表示品质的方法,应视商品特而定.一般地讲,凡能用科学的指标说明质的商品,则适于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有些难以规格化和标准化的商品,如工艺品,则适于凭样品买卖;某些性能复杂的机器,电器和仪表.则适于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凡具有地方味和特色的产品,则可凭产地名称买卖.上述这些表示品质的方法,不能随意滥用,而应当合理选择。
品质条件是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1.要从产,销实际出发,防止品质条件规定偏高或偏低。
2.要合理规定影响品质的各项重要指标,对于一些与品质无关紧要的条件,不宜订入。
3.品质条件应明确具体。不宜采用诸如”大约””左右””合理误差”之类的笼统含糊字眼。以避免在交货的品质上引起争议。
高 品 质
简单的讲:一组产品合乎要求,零缺陷。质 量 成 本
一个公司因质量缺陷或为防止质量缺陷所支付的成本,称为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投入是会得到回报的,但在通常情况下,质量的回报不出现在投入的部门和投入的时间。质量成本可分为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运行成本。前者是指为取得顾客对本公司产品质量的信任所支付的成本,它往往是为以往的质量缺陷所支付的代价。后者是指当前发生的质量缺陷损失和防止其发生的代价的总和。质量运行成本可分为四大类:
1.预防成本。它包括了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工艺改进、与供应商合作改进供应质量的费用等。
2.检验费用。是指为了确定所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标准而支付的费用。包括检查和测试仪器设备、人员的费用、开支以及因为破坏性检查造成的检验对象的损失成本。这里的检验包括物料的进厂检验、在制品的检验和产品的最终检验。
3.内部故障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包括产品和服务交付用户之前的任何返工和纠正缺点的措施的费用。这些成本包括已经化在报废产品上的生产成本,以及返工、重新检验、折价和不合格品管理引起的额外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
是指以产品交付用户后所发生的故障相联系的成本。包括保修费用、产品责任诉讼费用、退货损失、过错和延误的损失、顾客投诉的处理费用。公司的外部故障损失是难以计量的,但可能是相当可观的。
质量差所引起的成本是无限的,它会使公司失去客户。因而在质量成本中,重要的是降低质量缺陷所引起的成本。而为了达到这一点,应当为保证所有工作都一步到位而支付必要的成本,也就是提高质量成本中的预防成本支出比例,降低内外部故障和检验费用的比例以达到质量成本总量的下降。
爱德华·戴明博士指出,80%的质量事故应当归咎于可以通过管理加以改变的系统,只有20%是源于工人。执行成功的质量管理程序的最大障碍不在于工人,而在于公司的各级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工人的工作自豪感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对于提高质量是必要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管理上必须担负起应负的责任,管理者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质量就不可能提高。
一个组织如何联合和动员它的各种资源取得高水平的质量,基本方法是:经理们必须使质量成为企业文化的关键部份。
日本的一些质量管理讲习班,经常引用某一个造船厂的质量方针:
“我们将在这里造好船,在有利润时,我们能造好船,在亏损时,我们必须造好船,总之,永远是造好的船。”
这是一个把质量作为公司根本目标的好例子,还有的公司质量方针是“我们提供无缺陷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对顾客及时的服务”,“质量第一”等。
我们奥斯腾公司的质量方针是:
精益求精,质量第一;
持续改进,完善体系。
这些声明不仅仅是作为广告词,而是公司的真实信念,因为这些质量方针体现的是整个公司的价值观。所以,一个公司颁布了自己的质量宗旨,应作为指导公司全体成员行动的纲领。
承认、甚至庆祝质量管理的进步,可以鼓励质量改进。公司的预算和其它决策也可以反映质量优先。
质量管理是一种集体运动,质量决不是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比如质量管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门或质管部的单独责任。质量是一步一步的加工到产品中去的。所有的检验和试验并不能增加成为产品的附加价值,检验的作用,只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确认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是把所测到的数值与标准比较,如果不符合程度超过许可的范围,被检验的物品即被判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品可能被废弃,也可能发回相应的岗位返修。生产现场的员工可以提出生产系统存在的影响质量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也可以提出改进工艺的建议等。
显然,公司各部门在质量的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的。“团队精神”对于日常运作是很重要的,而在质量改进中也很重要。“下一个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是公司内部发扬集体主意精神,更好的为外部顾客服务的有效原则。
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由于专业背景和部门利益不同,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确定工作标准,而不管这些工作标准是否适合他们所服务的其它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是克服这种部门偏见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方面,可靠性可以延长产品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一致性和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如果一个饭馆的菜肴,有时候非常精美可口,而在另一些时候却非常糟糕,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哪位顾客倒霉,则这个饭馆的生意是不会好的。因此,不可控制的变动性是质量的大敌,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某一个控制指标偏离目标值。
在制程中许多质量方面的微小差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工序间的差异积累成为系统差异,当系统差异未限制在许可范围内,则所生产的仍然不是100%合格品。
保持工序符合性是质量稳定的方法之一,建立作业标准是迄今已知的最好的工作方法的描述。作业标准的修订和修改都应在员工参与下进行,标准的任何变动都应当经过试验,工人变动时应当经过培训以了解作业标准并遵照执行。
全面质量管理是持续改进组织运营方式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不能进行持续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由于系统、工艺、工序条件都有一个分布,因而产出的质量有时高于平均水平,而有时低于平均水平。在采集这些波动的数据时,必须了解这种自然变动的特性。如果不顾系统的固有差异,每次测到低于目标值时都把控制量调高,高于目标值时就把控制量调低,则过程一致性就会比不加控制时更差。
公司各部门可以通过采集和交换信息来保证质量和制造改进质量的机会。当发现问题或出现改进机会时,重要的是鼓励有关部门的人员相互协作、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一个公司都处在竞争市场上,他们的竞争对手每天都在进步,只有不断改进自己公司的工作,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一个公司必须改善其产品的质量,为此,必须有管理方法、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持续不断的改进。
综上所述,我们应做到以下6点: 1.建立持续创新和改善的目标; 2.提倡不能容忍老毛病的做事方法; 3.用统计证据说明质量已经做进去了; 4.用统计方法发现问题所在;
5.驱除对指出问题和接受询问时的恐惧感; 6.鼓励敬业精神,积极培养员工责任心和技能。
课程小结:
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质量管理是一种集体运动,质量决不是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责任。质量是一步一步的加工到产品中去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和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追求质量的过程因此也必须是不断地寻求最有效的领导和管理系统的过程。消费者认可品质,愿意为品质付钱。
问题:
1、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答:“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2、本公司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答:精益求精,质量第一;
持续改进,完善体系。
3、请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品质与自己的关系。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