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04: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

第一篇: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

老架一路学习体会

老架一路学拳体会: 一:<预备式>,陈炳老师讲预备式很重要,不能忽视,要体会丹田的实重感, 我认为这是预备式的重中之重.我的理解:首先要弄清丹田的位置,此时的丹田位置,我们都知道是脐下三寸,但不是肚皮上的位置,而是相对背后命门穴直线上的前七后三的中点上,身体竖直,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达到心松,在虚领顶劲中达到腰松背松,丹田的实重感,就是丹田充实,要达到丹田的充实感,就要心气下沉到丹田.天地之气集中于丹田,开步平分重心后,充实的丹田也不是飘浮在空中的,要有一种沉重感,能顺着两胯到脚接地稳而实,这时就要细细的体会丹田的感觉了.不要急着开拳,可以微闭目,目也可以微睁,心身皆松,“外形寂然不动,然内已气机腾然,待机待势由心而起”.因为只有在松的情况下,你才能体会到丹田的充实而沉重,才能达到上虚下实,随着呼吸或意念可开可合,可胀可缩,可上可下,可旋可转,这可能就是丹田的鼓荡吧.另外关于丹田与心身的关系,有人认为丹田的转动像摇头的电风扇一样,在肚内旋转,实际上是与身心不可分开的,只不过是外虚内实,丹田一动,浑身无处不动.三星陆沉借心火,藏于丹田定六合.飘叶无声是有声, 眼前有物似无物.二:<金刚捣碓>,1:虚实轻重,中正竖直,沉浮起落,棚劲不丢.陈炳老师讲的:“肩松背松”,“虚裆松肋”,“垂臂松腰”,都是身心部位的放松,同时要“手臂有重感”,“臂重丹田沉”,“身正重心稳”.一直保持丹田充实,是开是合,是起是落,都要有一种实重感,肩要松开,小手臂也要有重感,达到松而不松,棚劲无处不在.2:顺缠逆缠,丹田鼓荡,手领身随,一气呵成.手的动作,左手大指领,右手小指领,手领身随,顺逆缠丝,都是由丹田的鼓荡带动的,其间无凹凸停滞断劲处,此时丹田,手腕,肘臂,腰胯,膝踝都在进行着顺逆缠,很难说是某个部位的缠丝.所以要一动百动,一气呵成.3:开胯园裆,左棚右撑,砸拳震脚,复于归静.胯开裆园而沉稳,手的前棚,左腿的膝弓与腿的后蹬,形成对拉劲.我打砸拳震脚这一式时,意想天地之气集于丹田,先微反转一圈,丹田带动身手,顺势放大,搅动天地之气无限大至高往下降时,轰然直落丹田这个大碓凹,灌注到四肢百骸,同时,重心要保持在左腿脚,右脚下踏有破溥冰裂坚石之势,随后意念全身一松,稳稳站立,归于虚静.不知对也不对? 三:<揽扎衣> 金刚捣碓由动归静,继由静生动走'揽扎衣'式,我原来打此势时身左转较快较大,今听陈炳老师讲 “重心略左移”;“掌向左上微穿”;“身体微左转”,一个'略',一个'微',使我体悟到了心神的放松,从静到动的过程.在左臂外下,右臂上外和双臂前棚撑与后背后棚撑的呼应棚开中,心意身形的'略微'就是达到一个'松',再配合缓慢细匀长的吸呼好像将天地四方之气拉入到丹田越集越实而彭涨,感到无穷的力量从丹田到脚扩张到全身.1至6图的讲解,也使我体会到了劲从脚下起,形于腿,主于腰,达于捎的感觉.双臂的逆缠棚撑与顺缠松落,一开到一合,我平时没有注意'虚裆',心神意气收不到丹田,达不到丹田'饱满',今听老师一讲,使我受益非浅!第六图讲的重心后弧线移至中间,我原来不知,前听陈炳老师比喻锅的锅沿,试了几次,果然不同,它能使丹田更加园满无阻,丹田之气也能顺畅的通腿脚接地而稳实.我小时学拳只知此式叫“懒扎衣”,是松的意思,现这个“揽”有收的意思,细想起来,一个读音其包含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极拳啊太极拳,真是个无底洞!!四: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离不开四正手,所以我第一动主要体验手臂的“棚”,左手在运至右手位置的同时,右肩跨在松沉中丹田从而开张,顺右腿落脚达手臂,身体仍保持中正,使双臂不失棚劲.我在左手运至右手位置时,双肩腰身及双髋同时一松,现在看来,其毛病是下一个动作前左手的棚劲须从新起劲,达不到园润顺畅柔和而断了棚劲.第二动是体验捋劲,双掌从右朝左下捋,且捋中有棚,虚领顶劲,重心在左脚.第三动是个身挤法,欲右先向左,我在做向右转的时候,在左脚蹬,右膝弓的同时,身体中正,意由腰背而肩带肘向右挤,同时松肩开而棚,左手随右手到胸前.不知是否正确?第四动是个按,按的目标是前下方,小星老师讲的是推中略下按出.要比双推手低,比新架高,我想这是不是推中有按,按中有推?如果我的体会成立,那么棚,捋,挤按四正手在这一式中都有了.还望各位老师纠正.五:单鞭

张乐老师讲的好,单鞭的丹田变化,双手的缠丝,内劲的走向走势,外加摛拿击技, 讲的通俗易懂.此式的重点可能就是丹田的“实沉,运转,开合”, 第2节图势成后“畜势待机而发”,就是丹田的饱满与虚灵,可打右勾,同时也能左挤左靠.第3节图双手顺缠后,左手顺右手逆从左手掌心上方缠(窜)出,也有卸手的作用.我打此势时有丹田之气沉入脚,随即由脚缧旋式上缠过腰背肩到手.只是意带气行的感觉,不能有身形的上浮下落.第5-6节图丹田上狐由左向右,下弧线由右至左微内转, 此转有意即可,左手可有形,也可无形,重心保持在右腿脚,上虚下实.第7节图呼气中丹田充实,我的体会,气从腹内呼出时,丹田及周身放松开张,似乎形成真空反而有吸天地之清气的感觉,每呼一分,即回填一分,始终保持丹田的充实,这可能就是呼中有吸吧?气运左手变逆缠与右臂内劲相合,右脚蹬,左膝弓,同时吸气,小腹收,丹田实而涨,内劲与手臂脚跨合(左手与右臂,右脚与左跨).第8节图腰左转劲随身走,呼气,意由丹田带左臂从根到捎棚开,这个走气不是一个直线,张乐老师的一个“如花吐蕊”形容的再恰当不过了.第9节图“松沉右髋”与“劲走背脊沿左臂外侧而行”,开肩松跨还有对拉劲,丹田沉实开张步稳小臂沉.关于呼吸问题,我在走拳时做不到某个动作定要呼,某个动作定要吸,同一个动作,有时是呼,有时是吸,但把握住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任其自然,不知对否? 六:第二金刚捣碓

陈鑫云:第一金刚为太极原像.“势即已穷于单鞭,故仍归原势,以便下势变化形体运动发生,故再以金刚捣碓继之”.我以为,第二金刚捣碓与第一金刚不同的是多了棚,捋,挤,按的意识及形体的内在变化.我们都知道,老架一路主要是以棚,捋,挤,按的柔劲为主, 採,捩,肘,靠的刚劲为辅.金刚捣碓却是柔刚俱备,所以说:“会不会,先看金刚大捣碓”.第1节图.右手逆缠,钩手变掌掌心朝外,向左平移时左手有棚右手有捋中带採,两手微向前伸探,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第2节图转腰向右,重心平移至中至右腿的同时,腰背肩肘又有挤靠,双手掌心朝外随身转平捋暗含捩劲.第3-4节图是手的左右狐线缠丝松沉到腰腹,其意识是将棚,捋,挤,按缩小到左逆右顺手上的缠丝中,也就是将棚捋挤按由有形化为无形之中,无中还有.第5节图右脚蹬,左膝弓,身的左腰背肩肘的挤,再左脚微蹬腰跨微后坐与左手的前拦右手的后按(撑)一气呵成.我拳架上此势走的较快,击技意识较浓,右手的后按(撑)与老师讲的不同, 老师讲的是两手走下弧线随腰转往

左棚起此时可重复一圈,右手掌心朝上手膝相合,手往后微加棚劲,又是一个“微”字,行拳走架轻松自然,看来我在行拳中杀气太重,意重有过,不能达中,是应该除掉的.第6-11节图是撩掌提膝上步虚点地.提膝砸拳金刚势完.-----丹田一动阴阳开,棚捋挤按随念来.砸拳震脚气势宏,通经贯络注百骸.七:白鹤亮翅

第1-5节图基本与前面做的揽扎衣开势一样,但又有了新的体会,双手的逆缠微含胸,双臂的打开棚撑与后背的棚撑对应配合,犹如白鹅欲张翅,劲在于左脚微蹬而膝伸右膝弓重心移右腿,依靠大地的依托,形成了浑身无处不棚撑.再就是双臂同时顺缠,其中在打开时松落:“胸微含,肩微卷,屈臂泛臀裆撑圆”.尾巴骨轻轻朝后一张(泛),感觉到胸腹无限大,松落时右肩肘似与左胯膝相吸,松肩舒髋沉肘小臂重,掌下落时如刀劈,节节贯穿.尾巴骨微微一收(敛),提膝开步同时双手合,棚劲不丢.第6-10节图左胯微向左一松沉入左脚踏实.欲回还进.右手逆左手顺的缠丝,右肩肘手与左膝胯的开张再次使人顶天立地.左胯一松心气下沉到丹田.接下势是很顺当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动一静,对称而互补”, 结合每动,张老师讲的妙语横生,犹如醐醍灌顶,受益非浅!我平时打这一式时是左腿上了一步,是新架里的动作.退一步感到很不顺当,各种劲道的开合配合不好,今须按此传授,细细体会.但总的来说,这一动虽能前能后,变化无常.还是以规范为好.---棚撑自有採捋捩,白鹤亮翅旋膀揭.跟身退步任君取,松沉自有天地接.八:斜行

我原学此式,好像叫做斜单鞭,是由身体的斜行变化而出成单鞭.第1-2节图虚领顶劲达中正,头心裆一条直线如门轴,丹田微左旋,意达右手,开右肩小指领顺缠肘随内合,松沉左臂左手后划弧向上领起,随之丹田微右转右手顺缠到头顶,右来左去,左来右回,头部领住劲手肩胯松沉准备开步.听老师的精心讲解,平时我在接白鹤亮翅完成接斜行时是整体的一松沉,没有先松左髋,我的很多姿势好像都有这个毛病.造成胯裆丹田转动不灵.从而使我明白了“左转松左髋,右转松右髋,中正平衡身灵便”.第3-4节图两髋一松气能下沉,圆裆松肩沉髋,有千斤坠的感觉.第5--8节图右腿微一蹬地重心平移到左腿,左肩胯随之一松斜身下沉,张乐老师用了个“侧身下潜”,此时百会到会阴穴之中脉中气一条直线虽斜却中正,左肩开而棚左小臂松而重绕过膝,右手同时顺缠立掌如刀护于右颊,左手绕过膝既变勾手提与肩平的同时,身斜之形则由头部的虚领顶劲又行于正,同时顺缠立掌如刀护于右颊,右手掌与左肩相合,松肩开胯沉裆.第9--10节图松右髋转腰向右打出单鞭式,目随右手而行眼神透右手中指视向远方物体,无物则直达天边.九:搂膝

双臂由肩肘到手开棚顺缠中松沉,重心下沉相合于左膝上,掌心斜相对如抱一团嫩豆腐既不使其掉落也不使其挤烂,张老师讲的裆劲,好如农民劳动时用铁铣铲土,裆劲就出来了.十分形象,这个裆劲挤中有拱,也就是挤中有棚,作用于两手领劲而上棚,棚起后丹田微向右一转,裆劲微向后一拉,无形中裆上就有了个捋劲,塌腰松髋又暗藏着按劲,作用于手上就是两手腕下塌外推.此势的特点是双手的顺缠相合,身手与裆劲的棚捋挤按混然天成.在技击上除有搂抱膝腿之外,当对方抓拉我之肩,肘,腰时,还有裹缠摛拿对方的手臂之用.-----意在腰裆运在手,太极圈内揉铁牛,开合之中神不知,一吞一吐鬼见愁.十:上三步

此势上三步,对我来说,是很难打的.上三步的第一步好像还好做,劲自右腿节节贯空到手,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劲随腰转,走后弧线向上棚起,我的体会胸腰折叠犹如抡八镑锤打钢钎般的劲道由脚而手,左脚后跟着地也能轻轻落下似猫步,非常顺的,第二步却很别扭了,右手与右腿一顺顺的向前踏出一步,学猫步般地轻轻落下,身手都是飘忽忽的,反而没有了劲从足上起的感觉了.今听张老师讲到第4节图,忽然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右脚蹬地,前移重心,左脚踏实.少了这么个前移重心,右脚蹬地要用劲的话只能跳步向前了.第三步也是一样,右脚踏实移重心身微左转,迈步如车轮碾地,轻灵自然.但总的来说,这上三步我还有其它的毛病也只能感觉却说不上来,还待在练中慢慢体悟.十一:掩手肱捶(拳), 这一拳是陈式太极拳的特色之一,它不仅仅是个爆发力,她是由呼吸,开合,松沉,缠丝,畜发,弹抖,柔刚,相互矛盾的两极变化的统一.求松在于畜,柔而刚,不求发而发;刚出在于柔,发而收,未松反而松.其中奥妙,全在于一个松字.第1--4节图,张老师详细讲解了一个开合松沉的过程,松右髋心意神气下沉到腹部, 双手的逆缠开肩棚臂到手打开,劲贯掌根或虎口,再顺缠相合,重心的变换,一呼一吸,一开一合的松沉中,人体这个大园圈内畜满了无穷的劲道.我以为内劲的充实饱满,在园圈上的任何一点都有爆发的可能,所以我们不求发.呼气中浊气呼尽,清气原原不断的填补到丹田而充满全身;吸气时清气澎胀但求周身之虚灵,还是要求一个松.相合中左手前伸掩手,右肘后撑棚圆肩肘拳松落于右腰,此时松而再松,你能觉得你的周身是软散的吗? 第5节图再松的睛况下足催胯,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根根相催,拳头好似一个流星锤,一根线由足催出,催出去的同时这一根线还有回拉圆棚的内在变化,拳出也不能太老.直臂冲拳拳尽再探肩则劲死,拳打出后腰裆一松胸背肩开张又接金刚捣碓的过渡式.在张老师讲解这一式时一再强调松,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松,太极拳讲究个松,练不好,就成了软,为了纠正软则又变成了硬.其实松也是一个劲道,是觉劲,顺劲,滑劲,借劲,柔劲,空劲.紧劲与松劲的区别是:紧劲只能朝一个方向,中途换一个方向就软了,松劲却可以听到对方的不同劲道且能向任何方向改变,且出去的力道更强.也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前题, 十二:第三金刚捣碓

第6--7节图是掩手肱拳打出后胸背肩开张,双手里合裆下沉逆缠棚开又顺缠左上右下,重心前移松落相合于胸前.第8--10节图重心略向右腿移,同时两手逆缠对拉,扣左脚,重心复回左腿,双手棚出向右转腰,右脚尖由后向内划弧向前点地,同时右手同腰转随右脚划下弧线朝前左手相合于右手内臂上,打出金刚捣碓.张老师讲的耐心细至,使我体会到身手左右好似两扇门,在虚领顶劲的中轴移动中,一开一合,一顺一逆,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各个不同的园弧上一气呵成,且旋转自如.关于砸拳的技击意义,我的理解,并不是自已砸自已一拳就能将对方打倒,而是丹田内气的鼓荡周身挨着何处击何处,左手的上捧,右拳的下砸它又是一个合劲,实战中它可以顺势就势砸向任何部位.当然也为抱缠,反缠,顺缠,脱缠的摛拿动作做好了准备.脚尖的后划内弧向前可以插裆进逼,也可以提膝顶裆,有步法上的玄机,也有腿法的实用.右手的撩掌可以变抓(五龙抓小鸡),可以变插,可以变为掌根摧.右脚的下踏可以踏敌脚,可以下沉稳其根,在实战中它已经不是一个整体完了后的最后一下来击人的.一点一滴都自成一招.这些是我用外家拳的明劲来体会其意义的, 内家方面的暗劲,化劲,还是张老师讲的从这过渡动作上来体会金刚捣碓的奥妙.要从养身方面来说,轻起轻落,缓慢松柔,活气通经络,意与万物共舒张,与天地共相存,长命百岁而不衰.要从技击上来说,必须在无数次惨招挨打中方能体悟.内家外家舍去这一关,都不可能成为技击高手的.十三:撇身拳(捶)第1--2节图是接金刚捣碓式开胯园裆下蹲,同时两手分棚至头上交叉合于胸前撑圆.张老师讲两手分开斜相对,下沉下蹲是为了上合,我体会此势手分开时须开肩大臂轻外撑.两劳宫穴能相吸.合时大臂微撑不丢,小臂合胸前似有一汽球合抱,合时能感觉怀中还有彭胀感,上合下蹲两腋下好像也有两个彭胀的汽球,两膝微开,裆下沉中也能感觉到坐在了一个彭胀的汽球上.想像头上顶了一碗水,不使其溢出,再用会阴及尾巴骨轻柔一下裆下汽球,还能体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开胯园裆的沉稳奥妙, 十分的舒服,拳架上也十分的大气.此种体验,不知对否? 第3--4节图腰微左转摆头开右腿,身右移左手顺缠右手逆缠相合,左手下采,立于胸前中线,右手绕右膝外侧与腰同高.此动要求的是神与体,意与形的内外平衡,我在做此动时是先开右腿再摆头的,眼神慢了一步,觉是从容自然,却欠平衡紧凑,当应改正.第5节图左手顺缠随肘下沉,右手顺缠上领,左下右上,右手平移至左前,我在做此式时,右脚微一蹬地,随之丹田向左回旋,由腰带肩达手,随身左移右手平捋到左前握拳,不知有无冲突?第6节图右拳走下弧内旋开右肩上提,左腿蹬,右髋松沉丹田右转重心渐移右腿(左四右六),立身中正,裆走后弧,同时左手逆缠变拳屈肘合于左腰,右转同时微含胸,头的虚领与裆的会阴中气一拉,命门外吐, 左肩前靠中松沉,右背肩肘虚贴后靠,右拳高於右太阳穴处,耳听身后.十四:青龙出水

张老师将此动分为三步,第一步接上势左髋微松,右臂沉肩坠肘外缠,左拳变掌.第二步左手上右手下重心左移相合成环形,松两髋,沉两肩,周身九节放松.第三步右脚蹬地拧腰右拳逆缠绷出,力在右手臂外侧,左手掌贴于左腰腹,拳出有左右肩肘对拉之势.张老师以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露出水面抖落身上水珠来比喻,也十分形象.此动为达九节的放松,第一二步为畜势准备,关健是个松沉,第三步沉而松.关于沉的理解:是物体被地球吸引下落的加速度,物体是没有意识的, 人是有意识的,意识就是意念力.假如你的体重是130斤,松静的情况下,你在任何称上称都是130斤,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一旦意识在丹田,朝下一沉, 称上的读表会突然猛增,复又返回你原来的重量.一堆肉被勾在半空,肉虽然松沉却不会再增加重量的.所以说,动中的松沉,松能改变方向,沉能加速度增力量.我在打青龙出水时,右脚一蹬,左胯收,右胯送,同时小腹一紧,丹田左转,送右肩肘拳绷,右拳臂且有外绷向下沉,收左肩肘回拳于腰腹,形成对拉.现在看来,我的左手回于腰腹成拳,有紧中还紧的感觉,以掌收回有紧中有松的体会.我曾观察过给猫身上浇上水,只见猫一个机灵,浑身一抖,将身上的水抖的水花四溅,与青龙出水此动是否有借鉴?

第二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1 源流与特点

大海 39.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2 全套正面演示

大海 27.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3 第一段完整演示

大海 20.7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4 第1式 太极起势

大海 23.0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5 第2式 金刚捣碓

大海 20.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6 第3式 懒扎衣

大海 17.7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7 第4式 六封四闭

大海 15.5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8 第5式 单鞭

大海 15.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09 第6式 金刚捣碓

大海 12.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0 第7式 白鹅亮翅

大海 13.4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1 第8式 斜行 大海 13.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2 第9式 搂膝

大海 11.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3 第10式 拗步

大海 11.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4 第11式 斜形

大海 97,621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5 第12式 搂膝

大海 13.4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6 第13式 拗步

大海 99,792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7 第14式 掩手肱拳

大海 11.8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8 第15式 金刚捣碓

大海 10.8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19 第一段跟我练

大海 12.5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0 第二段完整演示

大海 14.9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1 第16式 撇身拳 大海 18.7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2 第17式 青龙出水 大海 12.5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3 第18式 双推手 大海 11.5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4 第19式 肘底看拳 大海 10.7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5 第20式 倒卷肱 大海 11.4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6 第21式 白鹅亮翅 22式斜形 大海 10.4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7 第23式 闪通背 大海 12.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8 第24式 掩手肱拳 大海 93,29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29 第25式 六封四闭 26式单鞭 大海 92,51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0 第27式 云手 大海 10.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1 第28式 高探马 大海 10.9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2 第二段跟我练 大海 10.9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3 第三段完整演示 大海 12.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4 第29式 右擦脚 30式左擦脚 大海 11.9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5 第31式 左蹬一跟 大海 10.2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6 第32式 前趟拗步 大海 99,88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7 第33式 击地捶 大海 98,80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8 第34式 踢二起 大海 10.4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39 第35式 护心拳 大海 12.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0 第36式 旋风脚 大海

11.1万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1 第37式 右蹬一跟 大海 94,16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2 第38式 掩手肱拳 大海 90,177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3 第三段跟我练 大海 10.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4 第四段完整演示 大海 11.0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5 第39式 小擒打 大海 14.1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6 第40式 抱头推山 大海 97,704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7 第41式 六封四闭 42式单鞭 大海 78,64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8 第43式 前招 44式 后招 大海 10.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49 第45式 野马分鬃 大海 98,93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0 第46式 六封四闭 47式单鞭 大海 74,05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1 第四段 跟我练 大海 80,975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2 第五段完整演示 大海 94,451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3 第48式 玉女穿梭 大海 10.3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4 第49式 懒扎衣 大海 70,86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5 第50式 六封四闭 51式单鞭 大海 68,94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6 第52式 云手 大海 75,90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7 第53式 摆莲跌岔 大海 94,361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8 第54式 金鸡独立 大海 80,840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59_第55式 倒卷肱 大海 64,324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0 第56式 白鹅亮翅 57式斜形 大海

62,013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1 第58式 闪通背 大海 61,51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2 第59式 掩手肱拳 大海 58,48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3 第60式 六封四闭 61式单鞭 大海 57,891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4 第62式 云手 大海 65,23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5 第63式 高探马 大海 61,798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6 第五段 跟我练 大海 69,18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7 第六段完整演示 大海 79,780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8 第64式 十字脚 大海 10.2万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69 第65式 指裆捶 大海 80,395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0 第66式 猿猴献果 大海 84,23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1 第67式 单鞭 大海 73,092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2 第68式 雀地龙 大海 81,36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3 第69式 上步七星 大海 75,515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4 第70式 下步跨肱 大海 78,386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5 第71式 转身双摆莲 大海 84,773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6 第72式 当头炮 大海 77,707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7 第73式 金刚捣碓 大海 67,090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8 第74式 收势 大海 66,924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79 第六段跟我练 大海 71,649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张东武教学80 全套背面领练 大海 16.1万

第三篇: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推荐)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详解

2012-07-01 16:00 第一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 揽擦衣(揽扎衣)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第三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势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势却都左手逆缠,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歌诀: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第四势单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势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氏一路有7个单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势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

要领:此势共有5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

陈鑫先生讲解此势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歌诀: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第五势 左转身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与第一势金刚捣碓同。但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使学者更为明确此势练法不同处。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转身掤、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势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从势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势变开势,又变为合势的。此势则是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势的。前势是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势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歌诀:

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第六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开,而不是合,与腿无关。陈氏老谱所载命名为“白鹅亮翅”。白鹅亮翅一名,老谱释为“鹅”性凶狠,又有温善之态,故名。

各式太极拳均为白鹤亮翅,我依老谱所载。

要领:此势在陈氏太极拳一路中共有3个。势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

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末动作的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掤拿,右采左按等法。歌诀:

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

第七势 搂膝拗步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势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歌诀:

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第八势初收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为向内收脚。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拳论所说“收即是放”,此势虽步退内收,手亦前放。

听洪师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经常发出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势时,也可能因听到“收回”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后来美化其名加“琵琶”二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氏太极拳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洪师把再收的练法改为手走里上弧线,因初收练法左手为顺转,再收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区别初收、再收不同的练法,符合陈鑫先生咏再收七言俚语:“初收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手转言之)。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

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转;步法初收以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掤,收掤,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歌诀:

初收转圈自然好,退步掤法进为要。收回原为老势名,拳家更名尽玄妙。

(注:“收回”势名,载于《陈氏拳械谱》,是五套捶中的老势名称。)第九势斜行拗步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斜行拗步系老势名称,在陈氏太极二路(二套)中也有此名。

陈鑫先生在七言俚语中介绍此势:“斜腕吊踝真难看,此中自然有高见,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练……”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势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右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掤下踹,左转下拿,右进步平挒,右转掤,进左步撩阴靠。歌诀:

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挒转身采。右转掤法无穷变,三进左肩侧身靠。

第十势再收 势名考释:

此势名称是说明动作的,因第二次收势中,所以名为“再收”。各流派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亦两个动作,眼光向左,随身右转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小侧马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等。歌诀:

此势转圈皆倒转,太极拳法贵善变。进挤退捋着中法,左脚收回腰下塌。

第四篇:老架一路太极拳展演解说词

清明文化节期间,接受社区太极拳辅导站安排,为文化节期间的太极拳展演解说词准备资料,顺着我的思路:①太极拳的定位、起源、发展、现状,②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分类,特点,③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特点,动作要领,习练注意事项,④前人的太极名言、太极思想、太极理论。一番搜索整理后,感觉作为一篇较完整的资料应该存一下盘,仅此。

老架一路太极拳展演解说词

晋安广场太极拳辅导站

2010年清明文化艺术节

太极拳,是一项武术运动,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和健身项

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功法是:开、合、发。它是以“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的经络学、道家的导引、吐纳综合创造出的一套有

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以它顺其自然、潇洒飘逸、刚柔相济、行云流水、舒缓流畅、圆润饱满、柔韧厚重、轻松自如的特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同时它又不受场地及自身条件的约束成为了大众最好的健身养生方法。国际武联已于2000年7月做出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目前,太极拳已经传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习练太极拳者已达1.5亿人之多,使之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武术运动。

现在观众朋友们观赏到的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由晋安广场太极拳辅导站的朋友们为大家表演。

陈式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时间大约在1509年前后,是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氏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陈式太极拳套路、太极推手、太极剑、刀、枪、棍等器械的演练体系。其中太极拳套路中的第一路拳(老架)和第二路拳(炮捶)更能体现出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其它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又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支脉上发展衍变而成的。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共有七个套路,流传最广的有:第一路(老架)和第二路(炮捶)。

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陈家沟拳师陈有本编创的,顺序与老架相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新架另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新架近年来也已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陈式太极拳也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整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缠丝劲按其性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掌心由外往里翻的顺缠丝,一般都以棚劲出现;另一种是掌心由外向内翻的逆缠丝,大多以捋劲为主,这两种缠丝劲贯穿于太极拳演练的始终。内缠丝和外缠丝的不断变化,形成陈式太极拳独有的螺旋式运动,演练时只见大圈化小圈、小圈变大圈,动作变幻万千,形成运动如缠丝、运动如抽丝的境界。(对于初练陈式太极拳者,一开始缠丝动作可以缓慢一些,螺旋画圈大一些。熟练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画越小,达到有圈不见圈而似有似无的境地。)

陈式老架一路拳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稳而又灵活;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习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shěn)、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动作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以身领手,足随手运,动分(离心力)静合(向心力),不断变化,不断调和。手

法中多以棚、捋、挤、按四正的劲力为主,辅以采、挒(liè)、肘、靠的四隅(yú)手。整套动作在中气贯足下的基础上,体现出缠中显柔、缓、稳的特点。练习方法是以缠丝劲、以柔抑刚与以柔化刚的化劲为基础,动作以缓而稳为宜,尤其注重缠丝劲的运用与演练。而技击性战略原则,则是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借力发力。练拳时速度快慢相间,以20分钟左右练完一套拳为宜。由于陈式太极拳震脚、发劲、跳跃等动作特点,所以练习时的运动量远远大于其他传统的太极拳,故而,在习练时运动量可以调节,架子亦可分高中低三种,可以分别适应于疗病保健,增强体质。练意(心静用意),练气(腹式逆呼吸法,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练身(武术攻防性动作的拳势)三者密切结合,是陈式太极拳的习练原则。即使是降低其运动量,以适应年老体弱者的锻炼,仍须保持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结合的锻炼原则,以期于无形之中达到水到渠成的锻炼效果。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的《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说得好: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 运於肌肤之上,平时运动 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後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於手中,其权衡皆本於心,物来顺应,自然合 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老子说 大道无形,育地生天;孔子说 纯至静,真空非空生有形;释迦说 天地日、月、河海湖沼、一草一木都在人人自我如来性海之中。这些与伏羲所说的无极生太极都是同为一理。因为中华始祖、有道明君、叁教圣人都同对大自然演化的规律通达明了,他们在不同时期针对人类不同的思想觉悟,用不同的语言共同述说了这一真理。让我们一起为传播太极理论、弘扬太极精神、扬我中华风采、造福人类健康而努力吧!

第五篇:“洪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总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第一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 揽擦衣(揽扎衣)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第三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右弓步变右侧马步。右扑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掤、采、捋、按等法。

据洪均生先生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总说:捋时左手贴腰向里缠,右手松肩沉肘下塌外碾,而且捋的姿势是用右腕掌之间搭在对方的左肘关节外上侧。说必须这样四两拨千斤中的“拨”方能有作用。从来不许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认为手总托不动对方肘部下沉的劲。但如今一般习此势却都左手逆缠,高齐左眼,而且以右手托对方的左肘,不知从何时何人变的。歌诀:

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按闭中封。

第四势单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势子完成时两手左右展开,如同横担一条鞭似的。陈氏一路有7个单鞭,二路(炮捶)只有1个。陈鑫先生在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左转身蹬一根一势也名为中单鞭,并说明作用为手脚齐用法。“今已无人知晓。各式太极拳名均相同。

要领:此势共有5个动作。眼法在一、二两动作注视右前方。从第二动作完成,便转向左前方。身法右、左、中、左、右凡五转、步法从左后虚步,变左前虚步,左小扑步,左侧马步,成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引左按,左引右挤,左进步靠、左肘、左按、挤等法。

陈鑫先生讲解此势作用,右臂含有臂折靠法。歌诀: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互西东。右挤左化左步靠,肘打按挤法更巧。第五势 左转身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与第一势金刚捣碓同。但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使学者更为明确此势练法不同处。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凡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收掤左转身掤、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此势与第一金刚捣碓不同之处,从势的结构观察,便可看:前者是从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势变开势,又变为合势的。此势则是从手足同开的单鞭变为合势的。前势是正面接手,对方的手、步均在我手、步里侧;此势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足始终在我左外方的。歌诀:

左转捣碓先引掤,转身化拿兼膝攻。妙在有形似无形,抱捶震脚势沉雄。第六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取名重在“亮翅”二字,使人一见此名,便可领悟它是讲手部的开,而不是合,与腿无关。陈氏老谱所载命名为“白鹅亮翅”。白鹅亮翅一名,老谱释为“鹅”性凶狠,又有温善之态,故名。

各式太极拳均为白鹤亮翅,我依老谱所载。

要领:此势在陈氏太极拳一路中共有3个。势名虽同,而练法、作用不同。

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金刚捣碓末动作的小正马步变左侧马步,经外八字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掤拿,右采左按等法。歌诀:

鹅性凶狠面文静,左手下按步含攻。退步右采拴身靠,眼光四射顾盼定。

第七势 搂膝拗步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日常行走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势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是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不变向正前方(西南),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手法包括右手引掤法,进左步捋法,左手肘、挤法、松合全身之劲,贯于两手指尖法。歌诀:

搂膝拗步右引掤,左步斜进捋挤成。敞开大门随意使,六封四闭虚要灵。第八势初收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为向内收脚。而且表明从一路金刚捣碓至此,是初次收法。拳论所说“收即是放”,此势虽步退内收,手亦前放。

听洪师讲,陈发科师爷教此势时,经常发出收回的口令。我估计当年杨露禅学此势时,也可能因听到“收回”二字,而讹为“手挥”,于是后来美化其名加“琵琶”二字,而名之为“手挥琵琶”。陈氏太极拳原来初收与再收的练法相同,都是松肩沉肘,手走外下弧线而收的。洪师把再收的练法改为手走里上弧线,因初收练法左手为顺转,再收的左手为倒转,多了一个收法,区别初收、再收不同的练法,符

合陈鑫先生咏再收七言俚语:“初收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圈是周身转不但手足,而手足在外易见故以手转言之)。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

要领:初收、再收都是两个动作。眼法都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初收右转,再收则左转变右转;步法初收以左弓蹬步变左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再收是从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前者为左掤,收掤,后者为进左步挤,变右转身退步捋。歌诀:

初收转圈自然好,退步掤法进为要。收回原为老势名,拳家更名尽玄妙。

(注:“收回”势名,载于《陈氏拳械谱》,是五套捶中的老势名称。)第九势斜行拗步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方向的。因一连三步都是斜向左前进行的。斜行拗步系老势名称,在陈氏太极二路(二套)中也有此名。

陈鑫先生在七言俚语中介绍此势:“斜腕吊踝真难看,此中自然有高见,妙手空空从何来,太极图中贵善变,善变神机无滞形,功夫归根在百练……”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虽因身法、步法的变化前进,眼法方向始终不变;身法右、左、左、右、右凡五转,步法从前势初收的左小侧马步变右独立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右大盘步,成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收掤下踹,左转下拿,右进步平挒,右转掤,进左步撩阴靠。歌诀:

斜行化拿左脚踹,进步平挒转身采。右转掤法无穷变,三进左肩侧身靠。

第十势再收 势名考释:

此势名称是说明动作的,因第二次收势中,所以名为“再收”。各流派太极拳无此名。

要领:此势亦两个动作,眼光向左,随身右转90°仍为左前方,因身、步法变方向,实际眼法未变;身左、右两转;步法从前势斜行拗步末一动作左侧马步,变右后虚步,左小侧马步;手法包括进步左挤,右退步转身捋法等。歌诀:

此势转圈皆倒转,太极拳法贵善变。进挤退捋着中法,左脚收回腰下塌。第三十八势 小擒打(一名小擒拿)势名考释:

此势是接演手红捶而变的。对方接我右拳,欲向右退步,引我右臂使我成背势,我随势进步前掤,再因敌变化的着法。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看右前方。身先右后变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势末动的左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进右步掤、右采左按、左转身掤、左上挤右下按等法。

据洪师讲,当年陈发科师爷讲解此势时说:这个势子的最后一着虽然同是一挤一按,但上挤下按的劲分两截,较为厉害。因为对方只顾注意我的左手。而用右手向上掤挤,我以左手贴胸部也向上掤挤,对方的气都集中在上盘,对方的右腿在我左腿里侧,他的劲难以下塌,因而不免下盘空虚。而且未防我同时以在后方的右手攻到小腹报海,我虽用暗劲发出,但劲向下按,可使对方的气突然成为上下两截断开,而致气脱休克,在互相试验时,必须注意右手按劲,不可真的按在对方气海穴。所以陈发科师爷常常教导:对抗不可能常胜,而应常保不败。输要输得有理,赢得须有分寸。这就是“既有拿手(不败),还有招手(不伤人)”。歌诀:

小擒打先沉右肘,右脚转进上步掤。右手采拿左手按,左脚再进挤按成。第三十九势

抱头推山

势名考释:

此势陈鑫先生解为:“有人从我背后袭来(此势是从小擒打末一动作变的),来势既猛,用意不善,我必须转身应敌。转身时为防击面部,故须抱头。转身后对强敌不应软弱,纵使他是座山,也应以全力将他推倒。

陈鑫先生有七言俚语赞比势:“推山何必上抱头,唯有劈顶据上游。转身抱首往前进,推倒蓬瀛盖九州。”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在第一个动作转向右后,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凡6转。步法从小擒打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前虚步、右扑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倒掤、右转靠、右转退步,右挒兼右足转带,左引右下挤、右双按等法。歌诀:

抱头推山右倒掤,右转靠肘变化中。左手掩面柔无骨,锁扣双推山欲崩。第四十势 三换掌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如前势、不同之处是步法上的区别,此势主要练习左步松沉配合手法的变化,达到上下相随。第四十一势 单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第一动作向右,后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4转。步法从三换掌末一动作的右半盘步变外八字马步、右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引右按、左靠、肘、采、按等法。歌诀:

声东击西势最强,此势平日善用方。转身靠肘按变挤,一字长蛇应八方。第四十二势 前招(一名前昭)势名考释:

说明作用以前方为主。陈鑫先生名为“前昭”。解“昭”为看。可能是豫省万言。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向前。略偏左;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单鞭之左弓步变左侧马步,左前虚步;手法为左侧掤、右收法掤。这个势子的运输 和手法是云手的缩小、步法是斜的活步。陈鑫先生引《易经》卦象为“小过”。谓此折小巧灵便,如鸟之回旋,角度不大,而十分轻巧善变。歌诀:

眼顾左手是前招,上掤下打肘藏靠。浑身柔软若无骨。才能识破其中妙。第四十三势 后招(一名后昭)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眼睛转而向后,所以名为“后招”。

要领:此势两个动作。眼睛转向右后方tmd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小侧马步变右后虚步,成右前虚步;手法左退步掤,右转身挤。

拳论有“彼不动,已不动;彼微不动,已走动”之句。我曾体会前句对交手的方法应当是有礼、有利、有节的。陈氏太极拳的战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以说是“有礼”先动手在战术上容易被人看出我的动向,而乘机防御并进攻,不先动则使人难测,所以是有利的。至于如何做到有节,却在于功夫的深浅,也表现出人的品质。洪均生先生常说:“与人交手,既有化法,更要有打法。”化法是保证不败,打法是胜得要有分寸。洪师特别研究拳法,虽然对手是外人,也总是先说:“你随便进招,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对你只是点到为至,绝对不伤害你。”当时我听了洪师傅这番话,总以为是非常谦逊的。现在我回忆起来,细思之下,双觉得谦逊之中,隐含着一种自豪感。

我对“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曾思之为“彼微动,已随动”比较铪 乎实践。我请教洪师,他说:“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不如孙子兵法“后人发,先人至”讲得合理易明。彼虽动得微小,终是先动,怎么我又成了先动?最后我结合实践细加体会,感觉到所谓“微动”是在背势中欲转背为顺之际的微动。我们感觉出这个“微动”的方向,就立刻按照拳的理法,不待他的动作形成,应该借劲时就要顺其动向而加大借法,迫使对方走的偏过的丢劲;应该适应截劲就要逆其动向而迅速堵截,使其不得转变,而从这一背势变为另一背势。所以不如说成:“彼微动,已先发”,这就是陈鑫先生说的“出奇在转关”那个转关的微妙时刻。“后招”这个动作,就是利用彼方微动,而发出的一种着法。歌诀:

前招后招转无痕,车轮飞转度金针。出手描出太极图,一开一合在我身。第四十四势

野马分鬃 势名考释:

这是象形的势名。这个势子是云手的放大。动作的身法、手法和步法都是开展奔放的。陈鑫先生说:步子放大到三尺宽,老练法手的中指能够擦地前转,如同野马奔驰中鬃毛被风吹得左右分披,如今没人再做得那么大而又快了。各式太极拳均有此名,而练法不同。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看右前方,但身法转变后,眼的方向虽未移动,却形成向左前方虚步变右侧马步、右侧马步、左小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转进步右掤变靠,右转右采左靠,左转身挤、右退步掤、左进步挤等法。歌诀:

野马分鬃穿裆靠,双手开合步轻松。双手擦地如风转,留下古法世世传。第四十五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三字,以别方向。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先看左前方,进步后因方向未变,自然形成为向右前方。身法左、左、右凡3转,步法从前势野马分鬃的左小侧马步变左小盘步,右前虚步,成左后虚步。手法包括左转身捋,进右步双上掤,跟左步双右按等法。歌诀:

劲发财略向右转,掤住左转变闭封。闭后左转退步捋,立即变换跟步卦。第十四六势 单鞭

同第一单鞭。

第四十七势

退步双震脚 势名考释:

此势名是说明动作的。动作先是退不,后是双足跃直而紧接双足震落。

老谱未有此势名,不知何人所起此名,但练法与玉女穿梭吻合,合拳论:“欲进先退”之理,故采用其名。其他各式太极拳无此势名。

要领:此势为15个动作。眼当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左、右凡15转。步法从上势单鞭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内八字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小盘步、右侧马步、原地上跃步、震脚、右小侧马步、滑步;手法包括身掤、左转退步掤、左转跃掤、左转落步掤、右转落步掤、右转滑步按等法。

洪均生先生说:“此势为入围法,下一势玉女穿梭才是围之法。”这种入围并非多数人所围,而是被人挤到一个深窄的胡同里面,后面有墙,已无退路。对方认为一下可以擒住,我只得向上跃志掤之,然后用右采左按,平纵出去,脱离困境。

洪师于1956年曾以此势与乔明德试手,只知以上掤为主,在无意中碰了他的裆部,当时乔明德蹲下疼了一会,方知上下都有着法,因而洪师回忆陈发科师爷当年答同学提问之事。陈师爷和学生试验着法,常常讲中秀手法变化。同学们问:陈氏拳是否上下都有着?陈师爷答:上、中、下全有。但手走上秀时,在试验中,手应走到离对方尺许,便转过去。不用说真打上,就是摸他的脸也是失礼!膝部提高要离对方数寸,碰一下更不得了。试验中盘手法,必须让他用一只小臂横在胸前,以防万一发劲不慎,伤及内部。

洪师对膝法研究可精极巧,他常对我说:“用膝必须手掩护得好,距离极近,时间配合膝打分秒不差,还要使对方毫无觉察用膝之意。”接着双说:“用膝慎之慎之,不可轻试。”所以应当随时莫忘老师的教导。歌诀:

右转掤法双震脚,两手引进退不掤。继续旋退三拗步,双脚跃起右膝攻。落步震脚惊敌胆,滑步按挤穿地龙。要知其势出何处?穿梭势中有其形。

第四十八势 玉女穿梭 势名考释:

陈氏太极拳各种套路都有这个势名。但练法、作用不同。一路玉女穿梭是左右上下斜开,而左步前纵,右步后随。二路(砲捶)则双手同时一收一放,长拳108势则前纵右转回,名为:“玉女穿梭倒骑”,都是像织布梭的动作。加“玉女”二字不过艺术美化而已。各式太极拳同名,练法不同,无前纵,而改为向四个斜角转动。

要领:此势共同两个动作。眼法先以右前方为主,跃出后定势时,则转向左前斜角。身法只右转一次。步法先跃进左脚,右脚随之跃进成右侧马步。同时,左手逆缠向右平按。右手贴身逆缠右采。步法跃出时,左手下按齐左胯,右手上采齐右眼。歌诀:

左脚跃起右脚进,右采左按右转身。此势平纵谁双迅,一片神行自古稀。第四十九势 揽插衣 势名考释:

势名取义同前。洪师加“第三”字样,以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身、步法均同第一揽擦衣第三、四、五动作,作用亦同。只是步法向右进时,仅开半步。歌诀:

玉女穿梭接擦衣,屡次分疏识者稀。即擒即纵缠丝劲,须于此内会天要。第五十势 六封四闭

同前六封四闭。第五十一势 单鞭

同前单鞭。

第五十二势 中云手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因采用陈鑫先生次序规律,第二个云手加上中字。

据《陈氏拳械谱》所说:“陈氏太极拳头套(十三势)把三个云手分为:春云,夏云,秋云。上云手为春云,一片生机,和风细雨。中云手为夏云,乌云滚滚,雷、电、狂风交加,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陈氏拳家把中云手形容为乌云滚滚,摆脚如狂风闪电,跌*震足为惊雷,跌*势成如狂风暴雨。”所以陈鑫先生说:“打太极拳要练出情、景、神、意。”

要领:此势共8个动作。眼法为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凡8转;步法前三动作同前;第四动作右足是从左足的后方进到左足的左前方少许,右膝恰在左膝弯里侧,用足尖向右斜角踏地,成左小盘步;第五坳作左足从右足的前方向左横开,足尖亦偏于右前斜角,成左侧马步;手法为一上一下,上逆下顺的双正旋,但身右转时,手偏右此,左转进左步时,手向左走得略少些。歌诀:

乌云滋滚中云手,偷天换日步如溜。左右循环如日月,太极图中有无有。

第五三十势

摆脚(一名双摆莲)势名考释:

这是象形的势名,言足之摆动近乎“风摆莲叶”,陈氏老谱又名“怀心腿”。摆脚是实说动作,取义更为明显,故采用摆脚老名。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从云手的向左看转为向右;身法右、左两转;步法右侧马步变左独立步;手沅 括右平掤、右手引、右足捭法。注意:右足尖随右膝内合提起,再向右发劲。歌诀:

右引左击捭法使,松腰膝打怀心脚。右采膝捭破诸靠,身手松开虚又灵。第五十四势

跌岔(一名一堂蛇)势名考释:

此势也是说明动作的。陈鑫先生说:“何为跌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身从空中跌下去两腿岔开方为跌岔。今练法为单跌岔,以双跌岔非用纵法不能起,不若单跌岔只用左足踵往前一合右膝往外一开,右足踵用力一翻即遂落遂起,较之稍易故用之也能制胜,且今拳家皆如此,故从之。”看来跌岔老练法为双岔,今为单岔,杨式、吴式则名为“单鞭下式”。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法左、右、掤两转;步法从震脚并步变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合掤、右采左按兼左足前踢法等法。歌诀:

摆脚闪电狂风起,震脚如雷跌岔势。此身若非成铁汉,落地好似倾盆雨。第五十五势

金鸡独立 势名考释:

是以公鸡经常一爪独立,一爪蜷曲而象形取名的。此势有左、右两势。陈鑫先生将右势尊照老谱名为“朝天镫”,说是左手高举过顶,似古兵器中之朝镫状。据《陈式拳械谱》所载此势练法与今不同。它的练法:左手与左脚同时齐向上行;一蹬一托、难度极在,今人无人能练,有待培养后辈。各式太极拳均名“金鸡独立”,不分左右。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后因身、步转变,成为正前方:身法左、右两转;步地左半盘步、变右独立步;手法包括左掤下引,右手上托兼右膝打等法。歌诀:

随势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待敌变。一木冲天独立势,不防右膝暗中悬。

第五十六势 朝天镫 势名考释:

左手朝上,左脚上蹬,如古代兵器“朝天镫”象形,故名朝天镫。其练法同金鸡独立,所以今之名为“金鸡独立”。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右、左、左凡5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小正马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成右独立步;手法包括下掤、右转掤、右退步掤、捋右独立右下引、左上托兼左膝攻裆等法。歌诀:

左手托颌向上端,左膝上打足朝天。上打咽喉下打阴,下震双足筋骨断。第五十七势 倒卷红(一名珍珠倒卷帘)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掤、退左步挒、退右步挒、退左步捋等法。

此势与前一势子同名倒卷红,为何前者7个动作,此势则4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拳势中上一动作便是下一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 当。第一倒卷红是接前势肘底看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势则是接右独立步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回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歌诀:

两手转来似螺纹,一上一下甚平均。全凭太极真消息,四两化动八千斤。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着法、要领

(五)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着法、要领

(五)蒋家骏

第五十八势 白鹅亮翅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

洪师在此势中加“进步挤,顺拦肘”为过渡动作。其练法为反旋合手发顺拦肘,有从左、右下分为亮翅之形,所以不另立新名。第五十九势 搂膝拗步

势名考释、要领同前,是重复势子。

第六十势

闪通背 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但此势与前势闪通背练法不同。此势又名为“背口袋”,是摔法。

要领:此势共6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左、右、右、右凡6转;步法从上势搂膝拗步的左弓蹬步变右侧马步、右小侧马步、左半马步、内八字马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左转退步挒、进右步穿裆靠,左转撩阴背摔法、右转背靠等法。歌诀:

右掤拴手穿裆靠,左转撩阴势下行。退步闪身滑摔法,双手缠紧身要灵。第六十一势 演手红拳

势名考释:

势名考释同前。洪师加“第二进步”字样,说明有进步的动作,而且是第二个进步。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转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凡4转;步法从前势第二闪通背末一动作的左侧马步变右盖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右双拿、右引左挤按、左掤右蓄法、左引右击等法。歌诀:

闪通背下演手拳,飞步撩阴足暗悬。拴手左引右击法,罗汉堂前展红拳。第六十二势 揽擦衣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取古法新编,加“进退步”以示别于“退进步”。

要领:此势共3个动作。眼法亦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凡3转。步法从前势演手红拳的右弓蹬步变右前虚步,右后虚步、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进掤、右进步按、左退步挤等法。歌诀:

进退擦衣灵又轻,右手按挤似蛟龙。左手旋回护左面,一阴一阳神理现。第六十三势 单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此势系洪师在当初学拳时,听陈师爷所讲解、试验的单鞭前两动作手法,记录于此势中。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亦先右后左。身法右、左、右、左、右凡5转;步法从进退步揽擦衣末动作的右侧马步变右半盘步,左侧马步,左弓蹬步。同时,手法为右下挤、右肘打、左转靠、肘、采、按、挤等法。歌诀:

七日来复*运转奇,上虚下实象坎离,岂识刚柔无不具,六子由来宗两仪。*:第七个单鞭

第六十四势 下云手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但加“下”字,以表次序。

要领:此势亦8个动作,是盖步练法。第四动作也是不进左步,而以右足从左足的前方转进,落步时用足踵踏落,足尖斜向左前方,右腿弯正好合在左膝之上,成右小盖步;手法从第四动作向右转的少,第五动作左足从右足下向左横进时,偏于左方多些。但须注意:不论偷步、盖步都是身向右转,手向右收时右足左进的姿势。

据《陈氏拳械谱》释下云手一势为“秋云”,以变化多端为秋天云的特点,所以此势用法小巧玲珑,变化莫测,为手足齐用法。歌诀:

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变化有分寸。但从下掤右脚揣,秋水文章不染尘。第六十五势 高探马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手法均同前。只是末一动作身加大左转,步法随身转向左方,成右后虚步;眼法虽未变转方向,因身步左转加大,眼法自然形成向右。歌诀:

高探马势古法传,新势老势皆倒转。右采左捋左足转,手挥琵琶抱胸前。第六十六势

十字脚(一名十字摆莲)势名考释:

此势练法先以双手交*横排成十字状,然后单手击拍右脚横摆,故名十字脚。也有称为“十字摆莲”的,各式太极拳名同,老谱名为“十字脚”。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前方,后两动作转向为向右;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第二高探马的左后虚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右转内八字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左合掤、右采左按、左挤右按、右转合掤、左单打兼右单脚捭等法。

这个手法是比较特殊的。一般双手合住,只合在腕部,此势却是横排成十字。陈鑫先生说:这样做法,名为“拴横”,乃陈家太极拳所忌,但只要两臂放松,裆部塌好,重心不偏,转身进步用靠法反击,最为便利。歌诀:

双手拴横被人封,十字脚下岂容情。提膝使脾筋骨断,松腰一靠灵又精。第六十七势

指裆捶 势名考释:

此势与下演手捶、击地插是同一动作,但有大、中、小之分。下演手捶的旋转最小,而为顺步横打法;击地捶的身、手步法最大;指裆捶则是中型的。

要领:此势共有3个动作。眼法向右前斜角;身法右、右、左凡3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转下掤,左进步靠、左引右下击法。歌诀:

指裆捶下靠为锋,震脚转身灵又雄。左引右击裆内使,击着三节不见形。

第六十八势 猿猴献果(一名青龙出水)势名考释:

此势名是象形的。右拳为果,向对方口部献出。名为“猿猴献果”,取其灵敏的动作如同猿猴。

此势陈鑫先生名之为“青龙出水”,解说:“右拳拧转上掤,右足下蹬向右前跃进,如鱼龙跃出池中之状”。同样是象形的势名;因练法各有不同,如今采取猿猴献果练法,故名“猿猴献果”。

要领:此亦一个动作。眼向右前方;身法继续向左转;右足逆缠,走左里弧线,向右前斜角跃进一大步,左足走顺缠走里左前弧线跟进到右足左后外斜角尺许,成左后虚步;同时,右手变顺缠,走里上左弧线,下塌外碾地向右前转出,高其下颏,拳心侧向左后上斜角,拳眼侧向右前上斜角;左手亦在胸前顺缠自转,掌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两手仍距离一小臂宽。歌诀:

指裆捶下接献果,指下打上势不弱。来脉转关无痕迹,方懂太极真消息。第六十九势

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老谱此处无六封四闭之名,有此练法。

要领:此势只有一个动作。眼法右前,身法右转。步法左后虚步,手法双按。此势系从一路第一个六封四闭变来。动作、作用均同前势末一动作。第七十势 单鞭

势名考释、要领皆同前。第七十一势 铺地鸡(一名雀地龙)势名考释:

势名为象形。凡拳套中的低势,差不多总用龙、蛇、虫之类作为势名,因为这些动作都是在地上爬行的。陈鑫先生说:“此势亦名为‘铺地鸡’,因鸡性畏热,欲就湿土卧以凉其胃,其卧地时一翅展开,一腿伸开,也是象形的意思,故名‘铺地鸡’,又名铺地锦。”洪师名为“穿地龙”。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向左前方;身变左、右两转。步法从左弓步变左半盘步、左扑步;手法包括左转掤击、右转后臀压等法。这个势子与跌*好像相同,但作用不同,所以练法自然也略有不同。歌诀:

左掤右击铺地鸡,下惊上取君须记。扑前扫后随敌变,贴地势行古今稀。

第七十一势 上步七星(一名上步骑鲸)势名考释:

此势为古老势名,取名重在“上步”,洪师名为“上步骑鲸”含意深远,与“下步跨虎”之名相对,一上一下,同是象形而又说明进退方向。

各式太极拳均名“上步七星”,我从之。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两转;步法从左扑步变右前虚步。手法包括左前掤变右解拿下采等法。歌诀:

上步七星拴手变,之前七星盼顾全。下采膝打进退变,彬彬克敌分寸间。第七十二势 下步跨虎 势名考释:

此势是象形的,取名下步为主,跨虎则象形步法的形状,各式太极拳名为“退步跨虎”,陈氏老谱名为“下步跨虎”,结合前势“七步七星”一上一下,势法严谨,故采用老名。

要领:此势共4个动作。眼从正前方转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右、左凡4转;步法从右前虚步,变左侧马步,成左前虚步;手法包括左转下掤、右下步掤、右引左挤按、左收掤等法。

按照陈鑫先生说,右手应高转过头顶,这是又一练法。今之练法略有不同,故说明以告读者。歌诀:

下步跨虎旋转变,两手斜缠皆倒转。左足收跨手收合,取象推演离中虚。第七十三势 摆脚(一名双摆莲)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转身”二字,以区别动作。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右后左,最后3个动作转为左前方;身法右、右、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下步跨虎的左前虚步变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右侧马步、成左独立步;手法包括右转掤、右采左按、右转身掤、左引掤兼右足捭等法。歌诀:

扣摆星月步法奇,身似螺旋变身姿。摆脚使捭筋骨断,双手鞭法奇更奇。

第七十四势

当头炮(一名当门炮)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双拳向前方发劲,故名当门炮。这是一捋一挤击的动作。老练法系左拳上掤、右拳上击对方头部,故名当头炮。今之练法为一捋一挤发劲,所名“当头炮”。

要领:此势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左前方为主;身法右、左两转。步法从左独立步变左扑步,左侧马步。手法包括右退步捋、左转身挤按等法。

凡捋法要注意前手是收肘不收手,也就是以肘化劲而退,手在退中有进。证明太极拳的“收即是放”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第七十五势 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取义同前。洪师加“左转身进步”以区别动作方向。老谱无此名,但有金刚捣碓练法,故采用其名。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先向左方,因身步变化,成为向正前方。身法右、左、左、右、左凡5转。步法从前势当门炮的左侧马步变左小侧马步、左小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小正马步。手法包括退左步采、左转身进步小捋上掤、右足旋扫、抱缠、膝打、震足等法。

此势也可以变为退步捋,上步左挤右按,如第一捣碓各动作,但方向一前一后。所以陈氏太极拳一路以西南起,西北终。也是陈鑫先生所说的:“文象起,武象终。” 歌诀:

捣碓着法略有变,圈中日月随时换。功夫无穷在百练,浑身开合太极拳。一着一法细心研,实践当中有高见。劝君心静势松下,我以不变应万变。

下载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式太极老架一路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式四十八式太极扇分解教学

    陈式四十八式太极扇分解教学 第一段 分解示范 一、 腰横玉带:开步直立,旋臂接扇。 二、 怀中抱月:向左带扇,向右带扇,屈膝擦步,绕扇前捧, 虚步开扇。 三、 青龙探爪:上步旋扇,弓步劈......

    陈式太极拳新架八十三式拳谱口诀

    陈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口诀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

    学习体会---陈[范文大全]

    学习报告感想 认真学习完东平党政考察团到浙江六个县市考察报告,我有以下体会: 现在社会是围绕着“人”的发展、生产力的释放和生活品质的提高。相比之下,无论是将文化、旅游作......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2篇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2篇 篇1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是凝聚中国人民......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杨氏太极拳拳式名称顺序 第1式:预备势第29式:进步搬拦捶 第2式:起势第30式:上步揽雀尾 第3式:揽雀尾第31式:单鞭 第4式:单鞭 第32式:左右云手(之一) 第5式:提手上势 第33式:左右云手(之二......

    老陈个人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充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在与可爱的学生们相处过程中,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现把一年来的......

    老陈个人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充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在与可爱的学生们相处过程中,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现把一年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