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生学《弟子规》
中职生学《弟子规》大有裨益
西峰职业中专 李海燕
作为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弟子规》,浅显易懂,蕴藏着传统的道德文化理念,传递着美好的思想美德,它是孔孟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句句至理,对当今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良好道德规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列举出了青少年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行为规范,非常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我校自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两年以来,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近两年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也应在以后的学习中注重方法。
1、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1.1 协调人际关系 :人的一生不外乎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同事五伦关系这些关系谁都不能苟且也苟且不了。《弟子规》就是一部教导我们妥善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如果这些关系处理得好个人身心就会很健康人际关系也良性互动自然就酿造良好的外部氛围为个人身心、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唐宋已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求贤孝道说。现代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也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本领,85%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事技巧。从中职学生的角度这一阶段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阶段。中职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较弱学习力不强为人处事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又处于青春期出现矛盾不能妥善处理,极容易与人发生这样那样的摩擦,导致与父母、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甚至升级。《弟子规》恰恰是要求孩子们必须做到“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与人交往要平等仁和,亲近仁德之人,余暇学习其他经典。朗朗上口事事具细。
1.2 弥补缺失: 有人认为《弟子规》太过老旧了,其实不然,很多真理也是自古而来却万古常新。《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据统计到2015年世界各国共有孔子学院282个孔子课堂272个。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的集会上发表的共同宣言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我们怎可漠视!也有人认为《弟子规》是蒙学读物,学习《弟子规》是中小学生的事。两年前作者协同其他教师对护理专业新生做了《弟子规》知道与否的调查发现,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知道,百分之六左右的学生知道但不详细,其余了解或会背。这说明中职学生在入校前没有学到,应该补课。目前中职学生往往因升学等问题才选择职业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他们从小接受爱的教育不够完善,情感的熏陶不够深厚,善的引领不够具体。社会在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同时缺少精神层面的同步完善,导致大部分学生太过自我甚至自私,“独生子女”的习性更是上不循分,下不恭让,与人交往缺谦虚少恭敬,更难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甚至颠倒了伦理关系,道德上的错位在所难免。很多教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这里所指的“难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习惯和品德的培养。我们国家对育人教育非常重视,从幼儿园抓起,成功地教育了一带又一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具体措施细节上与育人的大目标不匹配。如教育学生爱父母,我们强调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抓起,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但爱的具体行为是什么?《弟子规》的“入则孝”说的非常明白;“父母呼、应勿缓,冬则温、夏则清”等等有非常明了的行动细节,同时在出则悌、谨、信、仁爱等方面同样如此。“入则孝”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出则悌”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泛爱众”教会学生关心他人。当代职中生,作为90后,他们大多数是在父母的溺爱呵护中长大,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从不知付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他们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对父母提出许多非分的要求。因此,要让中职生学会感恩,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不仅让学生指导孝弟的行为,更能让他们学会感恩。
未来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关心别人的人,才能处理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才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弟子规》说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就是同类,部分民族、人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
这样的规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让老师易操作、易督促、易评定。《弟子规》切实的补充了我们大德育小细节教育的不足,即便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1.3企业、社会需要
职业教育的一代宗师黄炎培主张“实用主义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适应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职业教育以完全适应社会为准则。他还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敬业乐群、德在人先的高尚情操。他主张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求学必求当世必需之学,教人必教之为当世不可少之人” 梁启超1922年8月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演讲时也强调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当今企业、社会需要的是那些具备明礼、诚信、敬业、乐群品质的员工、人才,中职学生毕业直接进入企业走向社会,他们要在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具备企业、社会所需的品质。学习《弟子规》就是培养这一品质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弟子规》中谨、信、泛爱众、亲仁就是企业、社会需要之人的品质基础,是育人教育饥肠辘辘的一餐饭。时代呼唤《弟子规》,企业及社会需要《弟子规》。中职学生以《弟子规》做为行为准则就有了行为可参的具体标准。也恰是遵循了黄炎培先生主张的“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学生可以填好自己的道德档案,为树立良好的道德人格打基础,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之人。
2学习《弟子规》的方法。
2.1教师修身正己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教师应先修身正己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教师首先要熟背熟诵每日用《弟子规》反复检省自己是否符合孝悌之礼,是否爱众亲仁,是否过日少而德日进。
2.2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在硬性要求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抓住要旨适时指导。学生熟背《弟子规》从入眼不入心到有所感悟,到仔细品味,到真正理解,倍觉人身百事集此一文,学习是自己提高的需要、健康生活的需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从眼到、口到达到心到神到,使学生欣然走进《弟子规》的境界,从不自觉到自觉直至把《弟子规》的文字表象内化为自身的内在涵养。久之学生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3全面践行
学习《弟子规》必须知行统一,否则只能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做人学“做”在先成人在后。学成与否“做”是关键。通过细节践行。《弟子规》规范的就是细节,教师引导学生把《弟子规》落实到学校生活的每个细节上。犯错误辩解时联想“倘掩饰增一辜” ;上间操时默念“步从容立端正”;站排加塞时联想“己不欲即速已”;上课溜号时自省“心眼口信皆要”;同学争执时莫忘“言语忍忿自泯”; 对人不满时复念“道人善即是善”;承诺他人前牢记“凡出言信为先”,等等。这样学生通过生活细节反复感悟、实践,再感悟再实践,直至把《弟子规》潜移默化在日常行为中变成习惯。抓住契机践行。抓住契机开展践行活动。如:利用学生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感恩父母亲的生养之恩,尽孝道。利用升旗、班会、劳动、体育比赛、中外传统节日等一切可利用的契机,把《弟子规》落实在各种生活行为中。长期坚持。把《弟子规》的学习、践行变成学生常规项目日久坚持。通过全面践行可以培养严守时间习惯,树立时间意识,培养爱护公物习惯,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友爱助人习惯,树立无私乐群意识,培养诚实守信习惯,树立诚信为本意识,培养文明礼貌习惯,树立文明意识。这些五种习惯和意识正是企业和社会所要求的个体素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职学生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源头,活水就是《弟子规》。通过学习《弟子规》中职学生的心里可以埋上《弟子规》的种子,可以一步步繁育出做人所应该有的想法,应该有的做法,从而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是对现代企业的一大贡献更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贡献。
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方式,应该坚持厉行。只有这样,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才能得到转变,才能改变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职业学校也才会有新的起色,有好的口碑,有更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学弟子规心得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闲暇时候喜欢读书,尤其是传统的文学,包括古典的诸子散文、历代诗词。正因为喜欢诗词,就对音韵有了些兴趣,于是在90年代就买了几本音韵方面的书,如《笠翁对句》、《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之类的启蒙读物。这些书的文字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是其中的内容是专为孩童教育而编纂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在读这些书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在音韵方面,而且也自视甚高地认为这只是对小孩的教育,所以就只重视了它们的文学形式,而忽略了它们的教育思想。
到2011年三月中下旬,《山西青年报》的老师们来我中心讲授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之后,重新翻开《弟子规》认真细读,才真正明白那时的自己的见解何等肤浅。于是也明白了“学”与“读”之间的差距,也明悟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为什么说“吾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不说“吾十五志于读„„”。
读,是看一本书的内容的好坏、形式的丑美,是把书中的内容记在心里或者走马观花消遣时间。而学,则不仅是了解掌握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书中的道理实践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对我们成年人来说,读《弟子规》很重要,学《弟子规》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弟子规》是根据《论语》中的内容为适应儿童教育而编写的,因此大家也认为它是封建的产物、落后的知识,它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不符合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我们应该把它扔进垃圾堆,或者放在博物馆里当文物一样供奉起来,或者放在自己的案头书架上显示自己的博古通今。可是如果你真正的读了《弟子规》,并认真的思考了它的内容,你一定会为自己的无知暗笑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位哲人说过,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包含着亘古不变的哲理,人类永恒的主题。《弟子规》这一本童蒙读物就是讲述、传授、规范人类永恒主题的指南针之一。比如《弟子规》开篇就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就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人作为万物之灵,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任何人都有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我们都要和周围的人交际来往,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都努力保持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更重要地是,它从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和学文七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出具体的、可践行的规范。
当然,我们学习《弟子规》,不能抱着一学就懂,一学就能全用的态度。因为学习本身就象我们自身的成长,是要日积月累的,是要慢慢培养逐步健全的。学习它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我们自身的阅历、修养。如在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这一章节时,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弟子规》是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学知识的。如果它仅是要求我们学习文学知识,那它的价值也就太低了。这就涉及到什么是文,对不同的人什么是文的问题。
对于如何学好、落实好《弟子规》,我认为最好的态度是谦虚、真诚,最好地方法追根索源、从小做起。关于态度,我就不做多余的赘述了。那么,我首先谈谈学好的方法——追根索源。一是《弟子规》中的文字我们一般都是认识的,但由于该书年代久远,有些字的读音、字义发生了变化,我们就需要借助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比如“便溺回、辄净手”中的“溺”字,准确的读音是“niao”,但我们经常会读为“ni ”。查字典就知道这个字有三种读音:
1、读“ni”词语有“陷溺”等,2、读“ruo”,词语有“溺水三千、只取一瓢”,3、读“niao”,通“尿”字。而且也知道了在这个地方的正确读音。二是《弟子规》的语句是从《论语》总结简化而来,学习时会出现断章取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对照《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如“年方少,不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年青人不要喝酒,喝醉了最为丢人。我们可以说我不是年青人,不限这个限制,可以喝醉酒。可是看看《论语》里面“唯酒无量不及乱”(喝酒没有限制,但不能喝醉以致乱性),就知道因为《弟子规》是针对儿童的,所以只谈到了“年方少”;而且《弟子规》也没有说成年人就可以“饮酒醉”。三是学《弟子规》不能望文生义,而是要正本清源,准确地理解它有教育思想。如看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句话,我们很容易想 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明哲保身的贬义词。但是看看《论语》中“乡愿,德之贼也”(老好人,是破坏道德的贼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等等,想想《弟子规》是处世良方,就明白这句话不是告诉我们消极地对待别人的言论,而是告诉我们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大无畏精神,勇敢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一切疑难、诽语,不要因为别人的疑难、诽谤就耽搁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其次,关于如何落实好《弟子规》的方法——从小做起。我认为:一是从我们年龄还“小”的现在开始做起,我们都是为子女的,“父母在,不言老”嘛。二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事都不能眼高手低,“勿以善小而不为”。三是从对比我们“小”的人(年龄小的、职务低的)做起,以身作则,以点带面,就象石子投入水面,化做一轮轮美丽的涟漪,就象春风吹上枝头,开出一朵朵芬芳的花儿,不断影响、感召我们周围的人。
总之,《弟子规》不仅是处世指南,而且是心录鸡汤。读多了,学好了,我们会受益不尽,会使我们的心智更为健全,会使我们的品德更加完美,会使我们的人生倍添幸福。
第三篇:学弟子规有感
学《弟子规》的感受
沧县实验学校
四三班
刘城赫
《弟子规》共分为七篇。我读了它之后,对如何立身做人感受颇深。
“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告诉我们首先要尊敬长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很重要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做到孝是很容易的,但是我却常常把它忽略了。每当看到父母给我倒水,洗袜子的时候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通过学习《弟子规》我知道了孝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给长辈倒水、洗脚、扇扇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学习文化要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比如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嘴里读着,手里写着,心里记着,这样我就能很快把所学英语单词全部记牢。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四日星期日
第四篇:学弟子规感受
学弟子规感受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加上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弟子规》不在狭义四书五经之列,但在经典书籍之内,是经典书籍中的一颗珍珠。我被这颗珍珠深深地吸引了,家庭的教育,孩子该怎么样教育?该怎么样对待父母,坐立行走该怎么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思考,思考结果就是《弟子规》。古人谓之日:童蒙养正,是古人在小儿读书之前的必修课。用现在的话说:要做事,先做人,需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后才读书,现在很多教育家所提倡的立“家规”应该就是《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延续吧!
我没有具体深入地去理解《弟子规》,却在背《弟子规》,在背的过程中理解着其中的道理,《弟子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如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学生。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这些后者有真正的福报,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将是莫大的幸事。
我们在读着《弟子规》,我们也在力行着《弟子规》.
第五篇:学弟子规演讲稿
学《弟子规》,做文明学生
团结互助友爱
望城中心小学周晨雨
学了《弟子规》以后,我懂得了不少做文明人的规范行为,深深感到团结、互助、友爱的重要性。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在校园、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记得在2009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那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无比难过,多少同龄人在此时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学校及时组织了捐款活动,同学们踊跃捐款,有的同学捐1元、2元、10元…..虽然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这也充分地表达了我们的爱心,让汶川人民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汶川、四川,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三年内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了美丽的家园。多少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接受教育,非常的快乐,再一次证明了团结、互助、友爱的力量。
在校园的生活中,时常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事发生,记得一天的下午,同学们进行周末大扫除,灰尘在空中飞舞,因为地上的纸屑比较多,一位同学把纸屑扫到另一位同学的脚上,而另一位同学却认为她是故意的,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对骂起来,幸亏是同学们阻止了,否则还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后来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成了好朋友。是啊,要是同学们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宽宏大量,团结友爱,就不会有不快乐的事情发生了。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统统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友爱的品质去弹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吧!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友爱,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吧!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