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认识(推荐)
对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而展示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一环。很多班级由于班主任的培训不到位,小组学习的成果展示出现不少问题,下面就展示环节的操作策略提供一些资料,望班主任好好阅读,仔细揣摩,强化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培训,迎接学校的检查验收。
一、课堂展示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单调的对话形式,如单一集中型对话、串联顺延型对话、纠错订正型对话等,主要特点是一人说大家听的明星展示,无非是把教师的“一对多”变成了教师帮助下的学生明星的“一对多”,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并有多种形式的作用。此外,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造成“狂欢流行病”,如:动机盲目症―――没有目标,不问效益,为展示而展示;内容肤浅症―――机械性记忆,片段性阐述,缺少线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行为单一症―――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板演,教师评价,变形琐碎问答;轻度跳动症―――重展示轻倾听,重表现轻学习。另外,我们家常课的常见教师的五种口头语也是制约学生展示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找个同学来答这个问题”——学生单一展示;“„或者说„”“„换句话说„”“„由此而可见„”——教师自己展示;“从这排开始,one by one”“„下一个„”——教师策划的最低效展示;“这是××年××市中考题,这道题很难吧!”——教师最差劲点评;“这是×× ××,是什么?!„„”——教师的“神马浮云“激励展示。
各位想想看,我们是否说过类似以上五句的“流行语”?
二、课堂展示认识的问题
“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展示效果的好坏决定课堂高效的成败。
展示哪些内容?第一,在资源许可范围内,尽可能追求展示内容的全面化,让预习生成的所有资源公开,让师生互动的舞台足够大。第二,若资源不够,展示内容必须取舍,那么,展“错”比展“对”重要。教师在分配板书展示任务时一定要根据预习情况,选出典型性错误,作为第一展示资源。第三,展过程比展结论重要。要尽可能压缩课堂板书时间,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辩论、对抗、质疑。
展示要高效,小组保障最重要。作为团队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是没有围墙的小班。小展,在组内完成;大展,在组间进行。小展,在小组成员个体预习的基础上,扩大本组已掌握知识的面,形成团队竞争力;统计暂时不会的问题,作为团队的质疑资源。
大展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板书,把内在认知冲突外显化;纠错,通过师生小组间的相互纠错,实现知识的高效落实;点拨,是展示的第三种形式,通过点拨,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提升。点拨的主体多数情况下是老师,但也不一定,只要学生有表达的诉求,就让他点拨。内容开放,是展示的第四种方式。开放,就是打破预设,让生命、生活回归课堂。小组间对抗,是展示的第五种方式。对抗中,小组成员并肩作战,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价值,团队在对抗中形成;对抗,是激烈的学习状态,无论是直接对抗的双方,还是观点倾向明确的其他小组之间,会全身心投入,这是学习的巅峰时刻。质疑是展示的第六种方式。质疑,不仅让课堂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
三、课堂展示的有效方案
主要方法是通过拓展对话方式,完善对话流程,丰富展示形式,进而升华展示境界。
1、先期对话:此方案将解决问题的核心置于症前,意即解决好自觉与预习是实现有效展示的根本。预习指导具体明确,预习内容有梯度、有系统性,预习方式注重自主思考,进而形成体现思维过程的个性化见解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完善认识并合作备展。
2、多元对话:不论采取何种展示手段,传统的师生单一集中型对话形式依然是当今课堂的主流。,成为制约展示效率的最大瓶颈。而倡导多元对话,丰富展示手段,可以升华课堂展示境界。
例如,针对基础性字词知识,部分同学可以板演出题展示(每组一个黑板固定展位),可一部分同学做题展示,再一部分同学评价展示,其余同学互相提问展开。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所有同学都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且将知识最大化的展示。再如,预习中指导学生针对重点知识建构知识树、撰写小论文、模拟出试卷,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展示时以张贴的形式展出,互相观摩,互相评价,实现信息最大化摄取。又如:针对具有个性和体系化的问题,组织巡讲型展示,安排学生深入各组讲解,其他同学倾听、提问、质疑、评价等,生生多线条对话,这样做有利于打破师生一对一主客体对话模式,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媒介的多元对话。我们主张改变以语言阐释为唯一手段的对话方式,注入写、展、评、演等诸多表现形式。这种改变将课堂展示由单线变成多线,进而形成一个网,以实现展示集约化,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高端对话:课堂展示最大的问题是处理好未知欲与表现欲,即学习型展示与表现型展示的关系。这需要充分体现老师“平等中首席”主导作用,创造恰到好处、简约有效的师生对话。教师要把握学情,对症下药,确定小组关系中恰当的黄金分割点。用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激发求知心,以丰厚科学的教学活动促进表现众人欲,以充满挑战的展示方式增强创造力。内容精当,方式恰当,引领得当,各种学习关系并非矛盾,而是和谐统一,学得用心,展得激情,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4、规范展示。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定明确的展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展示素养,强化展示规范评价,是完善“导学互助”课堂的基本要求。杜郎口中学课堂展示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相信对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展示习惯会有帮助的。
实际上,从教的输出与学的反馈来看,课堂的本质在于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的充分才会有外化的潇洒,外化的表现才能加深内化的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内化和外化统一的效率,展示就是沟通桥梁。
第二篇: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单独学习或者同桌交流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四到六人。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其他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觉更加良好,容易接纳他人,使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力较低的学生也更容易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这样每个成员有了责任感,乐于承担个人和小组的义务和责任,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乐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辅导与合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是小组成员中的四到六人呢?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多或少地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品质上的,态度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分担不同的小组工作,如声音洪亮的,普通话标准的可以做汇报员;写字既快又好的可以做记录员;有领导组织才能的可以做组长。这样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自从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很多以前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开始讲出自己的想法了。那些平时上课爱动的学生在其他成员的监督目视下,也自觉地克服了上课爱动爱说话的坏习惯。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了,但是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一间教室里也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但看到的却是一团糟:一个小组的学生正在为由谁来记录而争吵;另一个小组中,一个组员静静地坐着,因为害羞而不加入小组活动;第三组的两名成员在谈论动画片,一名组员在写作业。其实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学习。学生不一定知道如何合作,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去做。把学生安置在小组中学习与在学生中构建合作性学习并非一码事。
合作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距离上与其他学生靠近,或者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资料,互相帮助,或一起分享学习资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将他们的思想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带动自己的个人成绩及各方面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挖掘和锻炼,知识、能力和思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我想,只要我们学校各班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坚持将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我们教学的始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别人的提醒或自己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就会成为有进步的优秀学生。
第三篇: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就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自身的优点吧。
这一段时间,通过听讲座、听经验介绍、观摩示范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路上的一线教师,我有一下几点体会:
1.教师变课堂的说教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教师承担了学生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
2.“不抛弃、不放弃小组内任何成员”是小组合作的根本理念。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要想有效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良好的习惯是前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交流习惯,包括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肯定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也敢于质疑等。当然,这些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贵在长期坚持。
4.转换了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师生之间能平等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此外,因为新知识的学习,都由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汇报来完成。因此对教师的备课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体现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合作学习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生机勃勃。
2012-3-2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六、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导向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侯学普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和教师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合作学习一些典型定义中的表述中得到认识: 1)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Slavin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Jhonsno.D.W.和Johnson.R.T.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3)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Shara.S.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4)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合作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Guskey.T.R.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一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5)国际教育合作研究会的主席(IASCE)Davision定义的合作学习应当有七个要点:①小组共同完成、讨论、解决(如果可能)难题;②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③在每组中的合作、互助的气氛;④个人责任感(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任务);⑤混合编组;⑥直接教授合作技巧;⑦有组织地相互依赖。英国著名教育学者Light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Mvearech女士根据Slvani斯莱文的上述定义,提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7)加拿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Winze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S)我国合作学习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9)我国山东师大的另一位合作学习理论的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就笔者对其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方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成员一般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每名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而且组员之间共享正相互依赖。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均包含了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大卫和罗杰两位约翰逊主张,合作学习活动应包涵以下五大要素: 1.1合作者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合作学习的情境中的所谓积极互赖是一种心理倾向,是指小组成员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必须相互合作,个体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的成功;若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切身体验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在一个小组中,有许多方式可用于积极互赖的构建: 1)积极的目标互赖。为了使学生们理解他们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并且关注彼此的学习状况,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小组目标。
2)积极的奖励互赖。当小组达成了它的目标时,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同样的奖励。
3)积极的角色互赖。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以使小组成员的责任具体化。
4)积极的资料互赖。使每个小组成员占有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资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由此可以达到积极的资料互赖。通过积极互赖,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中得以体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小组任务从而达到预定的合作目标。Johnson兄弟形象地将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描述为“生死与共”的伙伴关系(They sink or Swim togehter)。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中,既不能有人袖手旁观,也不能有人包揽一切。
1.2各自承担责任义务
个人责任感是指每名成员对小组成功都负有责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召集人或组长((Chair person or group leader)、书记(seeretary)和发言人(reporter)等,不允许任何人不劳而获。个体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个体责任通常是通过对每个学生表现的评估来体现的,评估的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由此可以使每个学生对小组的成功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这样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使每一个人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这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所在。个体责任是使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性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通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就能为将来完成类似的任务打下良好基础。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978)说得好:“孩子们今天在一起能做到的事情,将来他们自己也能做得到。”
1.3小组合作成员间的沟通与互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小组合作成员之间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互赖中所产生的互动是促进性的互动。促进性互动是指学生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的努力。合作课堂中积极互动通常表现为:个体彼此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交流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以更有效地处理和加工信息;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对彼此得出的结论和推理进行质疑,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支持为取得双方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影响小组成员为达成小组目标所做的努力;能以信任和值得信任的方式进行活动;有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努力的动机。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课堂中生生互动,使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习小组来完成。学生在小组中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1.4充分的自主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合作的方式、内容,独立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指导者、监督者和帮助者的教师来说可以对小组合作成员进行建议和指导,但小组合作成员可按照个体学习风格、个性特征在自主协商中决定,从而享受充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种合作完全符合合作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的特征和要求。
1.5激励性的评估方法
合作学习把传统的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即把小组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从而激励学生为小组的利益和成绩而不懈努力。
从以上五个要素来看,合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小组预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依赖和相互帮助,并带着对自己和其他组员的责任感在激励互动、个人学习成效得以提高的基础上达到团体目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建立和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学生有了更多交流和调节自我的机会,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策略,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2.1分组竞赛法
在这种策略中,小组由四至五人组成,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师全班授课,小组学习,教学比赛,成绩评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主要作用便在于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讲授的内容,为通常每周举行一次的教学竞赛做准备。比赛时按原有学习水平抽取各组成员组成能力同质的各个竞赛小组,每个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参加教学游戏。比赛后将每个成员的成绩相加作为小组总分,然后教师对最好的小组和各竞赛组的优胜者予以表彰。
2.2小组分层记分法 小组分层记分法和分组竞赛法相似,只是由小测验代替教学比赛。在成绩评定时也要划分出能力同质的记分组,每个学生的成绩根据所在记分组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然后再合计总分。
2.3吉格索法
小组由五六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将同一课题中承担同一部分作为学习任务,由各小组承担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Expertgroup)共同学习,再回到原来的组教会其他同学,然后测试每个学生对全部内容的掌握程度。后经斯莱文对此作了修改,要求学生在阅读全部材料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同时计算小组总分。
2.4集体研究法
小组由两到六人组成。在这种策略中,学习任务也被分成不同的部分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但强调在小组内展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学生共同收集、整理、解释有关信息,并通过分析、综合信息加工过程推导出适当的结论,再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使全体学生形成对某一课题的深入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对班级学习的贡献。
2.5小组教学法
在这种策略中没有特别的程序,学生享有较高的自主权。小组成员围绕某一课题共同探讨解决方略,力求达成一致的结论或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小组讨论的结果便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果,它将每个成员的贡献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合作性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的方式。
三、合作学习现实益处
由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故美国教育评论家Ellis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3.1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学绩
多年的合作学习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除了能促进学习者彼此间的互动之外,更可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Slavin曾对99项比较合作学习与个别学习的研究作深入的探讨,发现于99项研究中,63项研究显示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者之学习绩效优于个别学习,而只有5项研究(5%)显示个别学习之学习绩效优于参与合作学习的学习者。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对于提升学习绩效的效果十分有效。
3.2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Jhonsno.D.W.的实验研究表明: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他在实验结论中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性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的”。而事实上,同伴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3.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出
Long和porter指出,虽然合作学习在语言习得方面的运用效果还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来证实,但语言课堂上小组活动的巨大优势己被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所证明。合作学习应用于语言教学的明显优势在于: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用语言交流、表达思想的机会;交际是在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下进行,学生能够产出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出;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主动修正输出,使其更具可理解性。
3.4合作学习有利于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
Donghty & Pica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语言课堂小组活动增加了学生进行“意义协商(Menaingnegotiatino)的数量”,这将有助于学生语言习得的过程。轻松、愉快的气氛会使参与者“情感焦虑”降至最低,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合作学习所建立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安全感,使其不再感到身心紧张不安,互动是正常开展学习活动、消除学生学习焦虑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多边、立体交流,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