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与思考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小学数学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教学要改革,教师须先行。
既然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提高过程,那么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要真正落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索、真诚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脱掉表演的外衣,退到幕后,给学生腾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尽情去经历、探讨、表达交流,从而达到自行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就应树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观念,做到五“给”五“让”。
把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展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去想象;
把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选择;
把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去分享。
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激趣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小组合作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明确合作目标是什么及怎样研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及怎样学。
⑵巧导教师的指导要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主动参与学生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⑶质疑教师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⑷择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①、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可组织合作讨论。课堂中,学生时常会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学习的时候,这时,需要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先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然后再出示圆,根据以往的经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学生已经学过,但圆的面积没学过,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以前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②、在知识的转折点处组织合作讨论。
在从旧知向新知的转折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时可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如:四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苹果,用“2”表示;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用“1”表示;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用个什么数表示?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想一个符号,表示这半个苹果。学生们在想符号,说符号时,自然也就有了对分数的初步理解。
③、针对重、难点开展合作讨论。
在每节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材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时,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较为牢固。
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点拨”,即把学生说不出、道不明,理不清、评不到位,点不到要害的给指一指,点一点,导一导,拨一拨。
二、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抓好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呢?
⒈外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
⑴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实验的初始阶段,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认识彼此特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整体水平相近,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便于组内共同讨论,合作学习,组间利于公平竞争。同时座位的排列上也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秧田式,变成4~6人围坐的形式,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各一名。
⑵选拔并培养小组长。
小组中的主持人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选择各小组的主持人中努力做到:①小组主持人按座位轮流当,体现“面向全体”的原则,使人人得到锻炼,在组织与被组织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感和支持感;②每过一段时间,在各小组内开展最佳主持人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提高组织能力。
⑶设置奖励机制,增强集体荣誉。
在课堂教学中,集体荣誉与个人责任的有机结合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障。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评选合作最成功的小组、最佳主持人、最佳参与奖、最大进步奖,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鼓励小组内各成员间合作配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行合作的愿望。这些奖励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⒉内部因素的变化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根本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收到预定的效果,除了外在条件的变化,还要对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等内在因素进行培训,只有内在条件具备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小组合作获得成功,当然这种内在条件需要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和训练。
由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基本是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特别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
⑴合作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以小组的光荣为荣的集体合作意识。因为小组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确保小组成员都成功。这样小组成员的活动便会集中在互相解释疑难问题,互相帮助练习,并互相鼓励以取得成功。
如:有的老师在对小组成员培训时,把组内的4个同学比作是一辆“团结号”的小汽车
车轮,只有4个车轮齐心协力地转动,他们组的小汽车才能跑第一!同学们为了能给小组加分,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互相提醒,认真学习,逐渐有了合作意识。当然,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再如:有的班级在合作意识培训课上,当老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时,学生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但当要求分组活动时,有些同学就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只展示给几个人看,是大材小用;还有的同学不听、不看别人的,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自己才是最棒的„„学生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更没有小组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⑵合作技能的培训。
在合作技能培训中,我们着重从学会讨论、学会评价两方面进行。
①学会讨论。
学生们讨论争辩、表达及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兼具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主体网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实验初期,由于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往脑子里记,课堂上不敢讨论,不会讨论,学生围一堆走过场,纪律混乱,秩序较差,或者只一人说或部分人说,没有做到有说、有听、有议的现象普遍存在。
特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会讨论是比较困难的。想发言的同学往往不停的说,大声的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也不管是不是影响了其他小组的讨论,使得讨论时,全班的纪律总是乱哄哄的,降低了讨论的实效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讨论策略的培训。
A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几个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他人发言;听时不带偏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不但要听完整,还会听重点,并且要有耐心。
B学会表达:主要培养学生敢说、能说、想说的意识,并且使学生知道如何说,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说话要按顺序,有理有据;说话要有重点,要说完整的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C学会反思:在听别人交流的同时,自己要动脑思考,要善于梳理自己的思维,并根据别人的意见,及时做出调节,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②学会评价。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是通过考试的分数将学生逐一进行排队,从而列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已不是师对生做出的单向评价,其中也有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成绩来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的。例如:课改年级实行小组争红星的形式,一节课一张评价表:对小组合作好的奖红星,守纪律的奖红星,发言积极的奖红星,发言精彩的奖红星„„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对这种老师惯用的评价、奖励渐渐没有了新奇感,这时老师们又开动脑筋想花样:会提问的奖大拇指,一题多解的奖金钥匙,会倾听的奖小星星,会评价别人的奖
金苹果。这样学生学得兴趣浓了,也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了。
还可以通过建立了“阳光档案”,来展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长足迹。这里有“学期寄语”、“生活中的数学”、“学海拾贝”、“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家长、老师、小朋友自己、同学的话”“数学基础成绩测试”、“学期回头看”、“四周比一比”、“奖励卡”等,一个年级一个序列,月月一小评,学期一总结。使得生生间、师生间、课内外、校内外、家校间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爱中,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
⒊拓展学习空间,培养数学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多少年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沿用着用脑记、动笔算,课后大搞题海战的做法,致使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呢?除正规课外,开设了一系列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课。其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续和补充了课内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不再干巴,而是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记录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15.2-2.8 24
-5.3-18.7 42.3 16-31.5 29-13.1-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着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
-15.2-2.8 24-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着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
4、小组合作的资源共享与能力提高。
5、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山东省电化示范学校,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前一阶段完成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从多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①、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③、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4、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1)进行课题论证。(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4)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1)文献资料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2)争取专家学者的指导。
7、预期研究成果
⑴、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⑵、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⑶、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⑷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7/01/03
第四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因势利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 “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²y-2xy²+0.5xy²-1.5yx²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xy²与5y²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²y与xy² ⑤3mn²与-4n²m ⑥3x²与2x³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计算中遇到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抓住时机做好“五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工作总结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研究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一学期转瞬即逝,时间见证了我们课题组这个集体的变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业务能力。下面把我的课题组研究的工作做简单汇报:
一、课题研究方式
1、加强理论学习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完善方案措施
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小结论文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相互交流研讨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相互流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二、课题实施效果
1、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引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2、体现学生主体能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三、反思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喜人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把此项课题的科研工作开展起来。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究工作总结
绥中实验小学
五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