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林巧稚传》有感
读《林巧稚传》有感
协和妇产科主任林巧稚在众多妇产科医生心中是一座丰碑,于我也不例外。从协和妇产科现任主任郎景和教授的诸多纪念文章中,我了解到林大夫一生朴实睿智,谦和善良,热忱负责,始终用一颗母亲般悲悯的心灵接纳救助向她求诊的病人。每每看到这些纪念文章,我就感觉自己的灵魂也一次次得到了洗礼。但这只是林大夫一生的少数碎片,我想走近她,我想了解她的全部。于是,有幸拜读了张清平撰写的《林巧稚传》。
我怀着虔诚的心灵游弋在林大夫曾经生活的年代,跟随她一起走过若干的春夏秋冬,我体味着她的“医者父母心”,感受着她对病人的怜惜和悲悯,她像一个救赎女性病痛的天使,始终怀着诚挚的信念,在现世人生中与病人共度苦难,承担责任。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那年,母亲死于宫颈癌。母亲去世时,年幼的巧稚在风雨中哀哀地哭泣,没有人会想到,日后,母亲的这个女儿会成为专门为女人解除痛苦的医生。
14岁那年,巧稚在岛上受礼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在英国教师玛丽卡琳小姐的言传身教下,巧稚不但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而且玛丽老师端庄文雅、认真严谨、谦和热情的品质也影响了巧稚。那时,每到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女生们都去教堂做义工,为教友们提供帮助,这种热心公益、愿意为公众做事的习惯,林巧稚保持了一生。20岁那年,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生。之前,巧稚读了许多使徒列传,他们平生的业绩,就是四处行医治病、传播福音。在解救人们肉体的痛苦时,又拯救了人们的灵魂,她觉得,再没有比当医生更符合她的心愿了。
协和医学院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投资中国的慈善事业。从选址、建校、招生都有极高的标准。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查尔斯•柯立芝负责主要设计,许多修缮过故宫的老工匠参与了修建,主要的建筑材料和设施都是从美国运来。协和就是要培养高精尖人才。
那一年,协和医学院招生,全国报名500多人,只录取25人。巧稚考试时一路过关斩将,可是在她最有把握的英语笔试考场内,她为了救护突然晕倒的女学生中断了考试,她以为自己必定落选无疑,但监考老师专门为协和写了一份报告,赞美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表现出优美的品行。而且其他课程成绩都不错,学院决定录取她。1921年9月,林巧稚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之后的8年,她凭着满腔的热爱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顺利通过了各门考试。“男同学考100分,我要考110分!”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学风让林巧稚在校表现特别突出。1929年6月,巧稚毕业了。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毕业证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且,林巧稚还获得了“文海奖”。而这个奖项每届毕业生只授予一人。
那一年,她被聘任为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书明确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今天看来,这样的聘约是如此的违悖人伦,但在当时,国外的教会医院,也有相同的契约。选择这样的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放弃婚姻和家庭。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所以为她们设置了一道不尽人情的门坎。这既是门坎,也是考验。坚定的理想和虔诚的信仰,支撑老协和女医护人员以殉道者的姿态,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牺牲。她们大多终身未婚,将自己嫁给了医疗事业,而林大夫就是她们之中最优秀的代表。
基于扎实的医学知识功底和勤于动手能力,以及她对“治病救人”使命的理解,巧稚在工作中开始独当一面。看看她的生活轨迹吧。1931年,升任总住院医师,她是该职位的第一位女性,也是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医生。而当时协和的高职位几乎清一色是美国人或英国人。
1937年,被聘为妇产科副教授。无数紧张忙碌的日子,她都是陪伴病人度过的,诸多的疑难杂症病人在她手里重又获得新生。
1939年,被派往美国学习。1年后结束学习,即将回国。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处于胶着状态,许多欧洲人都奔向美国,以林巧稚的资历和能力,可以在美国任何一家医院得到很好的工作,但她却义无反顾回到了千疮百孔的祖国。
1941年12月8日,日本占领封锁协和。拘押了院长及美籍高层管理者,门诊被关闭,住院患者被迫出院,学校停课,教职员和学生被迫离校。
协和,北京城里的“国中国”,成了苍茫世界中的孤岛。
林巧稚离不开她的病人,她选择了留在北京挂牌行医。
东城东堂子胡同10号的四合院是林巧稚和亲人们租住并且行医的地方,妇产科门诊的开业,让林巧稚接触到了北平城区的下层妇女,走进了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在这里,她见到了众多的患有反复妇科炎症、经久不愈的性病、各种占位病变的妇女,这些女人健康被蚕食,尊严被摧毁,幸福被磨蚀,她们平时有病能拖就拖,能扛就扛,扛不住就去药店抓几幅药,大医院从没进过,协和更是连想也不敢想。如今协和的医生成了她们的街坊,说话和气、医术高明,还总是想着替她们省钱,林巧稚处方用药,不但倾注了她的经验和智慧,还倾注了怜惜和悲悯。
遇到产妇行动困难,她就到产妇家里出诊。面对贫穷无助的病人,她不但不收诊疗费,还拿自己的钱给产妇买营养品。
无论是达官贵族家的娇小姐、阔太太,还是平民百姓家的劳动妇女,亦或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暗娼或妓女,林大夫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精心为她们治疗。日复一日面对永无尽头的疾病,她总是和悦地接纳、善待每个人。在这里的工作持续了6年,患者一共8887名。
1948年5月,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担任了协和妇产科系主任、教授,再次回到忙碌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谙政治的林巧稚拒绝了多项社会活动,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中。她是妇产科大夫,见多了各种身患性病的女人,她痛惜那些先天梅毒儿,痛恨污秽的娼妓制度,对新政权清除社会丑恶的气魄和力量感到了强烈的震动。她开始关注共产党。并且开始相信共产党是能够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政党。
她依旧在门诊看着永远也看不完的病人。这其中也有邓颖超和张洁清,高级领导人的夫人们为了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要不到自己的孩子,林巧稚被深深打动了,而这些夫人们也被林大夫的认真负责、谦和近人,对待病人一视同仁的品质所吸引。
在我的脑海中常常闪回这样的场景:一身素色修身旗袍的林大夫,看上去高贵脱俗、干练洒脱。她穿行在病房和门诊,她给病人送去慰藉,她为病人掖被角,给那些贫穷的妇女支付医疗费用,给流产的病人买营养品„„她自己没有孩子,但她亲手接生了5万孩子,每一个她接生的孩子,出生证上都有她秀丽的英文签名:“Lin Qiaozhi’s Baby”她说过:“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做了一辈子的住院医生,她说过床头的电话是她惟一的伴侣。多少白天黑夜,多少雨雪交加,多少风雷闪电„„只要是电话一响,林大夫必然会出现在病人身边。她说:“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她已经把自己融进了医疗事业,即便在弥留之际,嘴里喊的还是“快!快!拿产钳来!产钳„„”而在她百年之后,毕生积蓄的3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她最爱的孩子们——医院托儿所。
她所有的特点和魅力都集中在对人的关爱上。她倾其一生付出自己,只为了众多女人的幸福。高山仰止,林大夫以她传奇而不凡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医。
她的精神时时激励着后来者,去践行那句箴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二篇:林巧稚的名言
上帝如果让我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我存在的场所便是在医院病房,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治病救人。
我知道我病得不轻,单靠药物是治不好我的病的,我需要祖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
我是人民的一员,一个替人治病的普普通通的医生。
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仪。
产妇进了医院,就是把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从每件细微的事做起,关怀体贴她们。
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
我对妇女、儿童充满了爱,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治病救人,治了病就可以救人吗?可不一定,有的人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好大夫要考虑全面,要为病人的幸福想办法。
我愿意做一辈子值班医生。
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
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救治危重的孕妇,都是我的职责.我一闲下来就会感到寂寞、孤单,生命就会完结。
作为一个医生,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作为一个护士,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
对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宝贵的。而现在这个人对你说,我把生命交给你,那么你还说什么呢?你冷?你饿?你困?
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单有对病人负责的精神还不够,还要掌握精湛的医术。没有真本事,病人会在你的手术刀下断送生命。
新出来的太阳比什么都好。我爱这明朗的天空和这明朗天空下的生活!
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大夫。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啊!
我愿为年轻同志当铺路的石子,向上的梯子。
第三篇:读《宋美龄传》林博文有感
这本书有450页,读着一点也不枯燥,相反里面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我。宋美龄是个有活力,激情,优雅,博学,气质,争强好胜的女人,不禁为她折服。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的一个盐商家庭。1901年,少不更事的他在父母的撮合下,和比他大四岁的 毛福梅结婚。后来,他受别人教导,最后决定出国学军事,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途程,这对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后由陈其美引荐,开始认识孙中山并成为孙中山所重视的一个青年革命党人。1924年,由蒋介石主持的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便把自己当成孙中山的当然继承人。一跃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二号人物。他集大权于一身,登上权力的顶峰,北伐军胜利进军,蒋介石却背叛革命,于1926年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宋美龄小蒋介石10岁,于1897年出生于上海。宋嘉树和倪桂珍有三男三女,依次为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现有资料表明,宋霭龄是第一位正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子。宋美龄留学美国10年,成为美国化的中国人。蒋介石先后与毛福梅,姚士,陈洁如结为夫妻,后来蒋介石为了和宋美龄结婚,把他们都休掉了。毛福梅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被炸死了。陈洁如在其回忆录中,婚后他才发现蒋介石婚前经常出入风月场所,生活荒唐,且得了性病。宋美龄曾对二姐说,非英雄不嫁。宋霭龄和山西富家子弟孔祥熙结婚,是父母一手包办。宋庆龄嫁给孙中山,一个快50,一个才20出头。然后父亲不同意,觉得大逆不道,可是,女儿竟偷跑出去,在日本与孙匆匆完婚。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宣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开始形成。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扣留蒋介石,要求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期间,宋美龄和宋子文去营救蒋介石。接受了西安三方的政治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释放蒋介石,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13天又12个小时,蒋介石却剥夺了他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和一辈子政治生命。蒋介石本意是杀张学良,若不是宋美龄的全力保护,张学良恐怕早已经不在了。
后来就是艰苦的抗日战争,宋美龄遇乱不惊,异常震静。相传她在日本飞机轰炸时,给客人倒茶而不溅出一滴,或者指引客人进入防空洞时,她的谈话声调还是平时那样从容不迫。1937年南京失守,迁都重庆。宋美龄面对抗日勇士们,说,慰劳就该到火线上,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还建立儿童保育会。她告诉自己决不放弃反共,但现在时中华民族攸关时刻,抗日战争压倒一切,信仰之争必须暂时不管。自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宋庆龄同宋氏家族一直联系不多,甚至到了断绝来往的程度。三姐妹同时登台向美演讲,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誓死保卫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宋美龄出访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掀起了“宋美龄旋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所关注。宋美龄很快赢得许多美国人的心,他们纷纷解囊,协助中国的战争。会见罗斯福总统,请求他的干预,说服了总统重视这个战争,援助 中国的抗日战争。宋美龄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美国各界报刊对宋美龄的演讲纷纷发表评论,一时之间,全美掀起了一场赞扬宋美龄的旋风。经过长达7个月的时候,宋美龄访美之行也圆满划上了句号。宋美龄回国时从美国带回了一大批奢侈品,这在中国抗日战争极度困哪,物资奇缺而运输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属不该。宋美龄的这些奢侈的行为暴露了其固有本性,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其访美的功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召开开罗会议。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把一个会分两次来举行。鉴于斯大林拒绝参加有蒋介石参加的国际会议。三巨头相见了,蒋介石56岁,罗斯福61岁,丘吉尔69岁。宋美龄在谈判期间展现的 风采,曾令丘吉尔折服。1943年开罗首脑会议是宋美龄政治生涯的顶点,也是蒋介石走向末路的开端。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退守台湾。美国政府反对继续援助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权。宋美龄此次赴美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1949年,蒋介石让蒋经国去上海,部署将中央银行的黄金,白银,外汇秘密运往台湾。南京,上海解放后,蒋氏父子飞往台湾,从此再未回大陆。在衰老的背后,伴随着台湾小朝廷遭到国际社会大家庭越来越严厉的打击。1971年,尼克松接受了访问中国大陆的邀请。蒋介石愤怒无比。1966年以后,蒋介石仍以派遣零星特务为主要方式,对大陆进行迫害,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活动才停止。当李登辉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时,台湾便进入了李登辉时代。宋美龄对台湾时局十分惆怅,越看越不顺眼,终于在1991年移居美国。从1938年初次从政到1978年当选总统。蒋经国奋斗了整整40年。蒋经国与蒋方良有三子一女,蒋孝文,蒋孝章,蒋孝武,蒋孝勇。蒋经国临终前,为使蒋三士接班,补习采取托孤的方式,开始重用那些既无个人班底又对蒋家绝对忠诚的第三代人物,如: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等。但是江南命案的冲击迫使蒋经国重新考虑新接班人问题。事件发生后美国及地方势力抓住蒋孝武为谋杀事件的主谋,给蒋经国施加压力,并以此反对他的传子部署。蒋经国在12月25日公开宣布,蒋家人 不能也不会竞选下届总统。大选中,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将蒋孝武外放新加坡,任台湾当局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1988.蒋经国去世。1990年,总统大选中,尽管宋美龄亲自在幕后策划,兴师动众,隆重推出蒋纬国竞选台湾第八届副总统,结果美梦难圆,蒋纬国败北,台湾彻底进入了李登辉时代。孔祥熙与宋霭龄有四子女:孔令侃,孔令杰,孔令仪,孔令俊(孔令伟)。孔家在台湾的最大的产业就是圆山饭店,董事长为孔大小姐孔令仪,但大部分 股权归孔二小姐。宋美龄的奢华蜚声海内外,宋美龄每年能固定从法国订购的化妆品就有400万,她使用的外国药物溶液处理的每张卫生纸就20元,她脚上的一双镶有钻石的鞋子80万,一件外衣50万。她的亲人都相继过世,她与2003年去世享年106岁。
第四篇:读传有感
读传有感
话说在貳零壹零年叁月貳拾陆号那浮生半闲的周五早上,竟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和同班同学相约去图书馆“淘宝”。
出于瞻仰伟人的情怀,同时也基于对貳拾世纪最杰出的历史人物的潺潺仰慕之情,便义无反顾的优先选择了那个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巨匠风云人物——毛泽东,由于坚信“旁观者清”,所以选择拜读迪克威尔逊先生撰写的《毛泽东》,迪克威尔逊先生是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他的作品应该值得拜读。
此后断断续续的从叁月貳拾陆号到肆月拾陆号晚才算比较认真的读完一遍,自觉读完相当受益,于是便有了写些读后感的想法。同时那晚又恰逢周五,周末没课,寝室的叁位同胞刚好也都出去娱乐了,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此正当“作为”时刻,天时、地利皆有,于是提笔略写,奈何好事总是多磨,忽而远方某君念余悠悠,于是打来一通电话,略表相思,大家也都知道粥是要用煲的,这一煲一个多小时也就过去了,一看时钟已经凌晨一点咯。此时此刻难为情,不禁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得不感慨精力有限啊!没能像毛主席一样可以工作到深夜,而仍然孜孜不倦,精神奕奕,伟人确有其与众不同的禀性啊!我的修为不够精纯,只能去约周公修炼咯!
看来想写东西的必要有了,还要有必要的机遇啊!
此后两周又是庸碌的往返于教学楼与宿舍之间,但希望多拜读一些伟人的传记来启发和激励自我的情绪却已经萌芽。好像闹钟一样,准时启动,又是同样半闲的周五,肆月叁拾号,只是时间却漠然的过了叁百叁拾陆个小时,这次借的是《罗斯福》和《甘地传》,心想“五一”出去耍一天,然后看书,写点东西。可是,可是„„这个就„„奈何,计划总是赶不上时间的变化呀!朦胧中“五一”假期就那样朦胧过去了。
时光如梭是极有道理的,时间也是可爱的,半闲的周五也是如期而至的,伍月柒号,不知何也,此时突然想起《红楼梦》里形容凤姐的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的卿卿性命。”我觉得可以改一下,用来形容此刻写东西的心情,“机关算尽太匆匆,反误了卿卿时间。”
可见想写点东西确实很难,不仅要有时间,还要讲机缘啊!2010-5-7
重庆
第五篇:读《毛泽东传》传有感
读《毛泽东传》有感
朱贤良1190103012 工会学院11级企事业文化班 这几天拜读了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的大作《毛泽东传》。之所以选择他写的《毛泽东传》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局外人”——所谓“旁观者清”,其次是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除写过《毛泽东传》外,还著有《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以及《人类的四分之一》等。由于这些原因我认为他的著作应该不包含对毛泽东的过分崇拜,亦绝不可能过分贬低,唯叙述客观事实而已。
毫无疑问,毛泽东在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前几代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自孩提时代起,就不知道听说过多少称赞毛主席的话。也确实他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伟人。无论功过几分,他的功绩和贡献都不可否定。
坦白说,我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当然我绝不肯定他犯的错误,他晚年犯的大错,给党和人民、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一点我绝不含糊,是非应该分明。我只崇拜他优秀的、可借鉴的地方。
对毛泽东的评价,最妥当的应该是邓小平吧,他说:“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我崇拜和欣赏毛泽东是因为他从小就显露出了领袖气质。1906年秋,13岁的毛泽东就写过一首小诗——《咏蛙》,诗中他写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依稀记得这首诗是他在小学时受罚时写的,遗憾的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本书了。只记得当时毛泽东并不算是一个规矩的学生,所以他和同学们在老师外出后就玩去了,老师后来罚大家写诗,毛泽东于是把郑正鹄的诗“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稍作修改写成了这首诗。这首诗虽是改写的,但却比原诗更有魄力,体现出毛泽东领导群伦、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怪不得当时他老师看了之后就评价:“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同时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善于以诗言志。在《毛泽东传》中作者威尔逊也多次引用毛泽东的诗,尽管这些诗于他写文章并无多大益处(那些诗作者放到文中有些突兀,对他的叙述并不能加以佐证),可是他还是引用了,我估计他是太喜欢那几首诗,他不得不承认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同时是一个“叛逆”的人,但我觉得这种叛逆十分必要,而且这种性格也决定了他以后必将起来“造反”。他的父亲毛顺生性情暴躁,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毛泽东13岁离开了小学堂,整天在地里干活,为父亲记账。他种菜、锄草、放牛、喂猪,什么活都干。但他父亲一文钱也不给他们,不仅如此,给他们吃的还是最差的。甚至他父亲每月十五都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重来没有肉。然而,毛泽东和他的两个弟弟则既没有肉吃也没有鸡蛋吃。毛泽东父亲的这种性格和作为就导致毛泽东13岁时和他父亲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冲突。毛泽东经过反抗,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通过与父亲的斗争,毛泽东也懂得了一个道理: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我仍然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个人认为,毛泽东的这种叛逆性格对他反对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取得顺利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人说“大凡是伟人,都有多侧面的性格结构。”而毛泽东的性格具有“虎气”与“猴笑的灿烂,是因为我足够自信。
工会学院
11级企事业文化班 朱贤良
气”的双重性,但“虎气”为主,“猴气”为次。他的“虎气”表现在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豪气,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的勇气,倔强刚毅、百折不挠的犟气(其实湖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这样的性格,这一点邓皓和极光在《湖南人是天下的胆》一书中有阐释)。他的“猴气”表现在机警过人、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能屈能伸、进退自如的灵活性,洒脱机趣、诙谐乐观的幽默感。“虎气”与“猴气”的互补,使毛泽东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开创出一代伟业。
我认为,毛泽东的双重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不安的人。因为他过于自信,所以有时候显得与周围的人、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很难相处,当然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他确实很难与身边的人坦诚相待、开诚布公,这其实与他的经历有关,在早期他受到过党内很多人的排挤,长期处于权力的边缘或者说权力被架空了。他的这些经历导致他后来显得有些“孤僻”,成为了“孤家寡人”。到了晚年,他更是害怕有人像之前一样对待他,所以由于种种原因,他发动了一场浩劫。而正是这场浩劫让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打了折扣。不过,我想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晚年会犯这样的错。原因很简单,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百姓。早期他与农民走在一起,亲自考察过农民运动,所以最后提出“枪杆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并不奇怪。后来,他长期“被限制”在菊香书屋里,他和他最亲近的农民们失去了联系。最终被林彪、江青等利用发动“文化大革命”也并不稀奇。倒是提醒我们要结合实际,“实践出真知”。
我崇拜毛泽东还因为他拥有惊人的毅力。在《蒋总统秘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乘坐蒋介石派去的专机,在张治中与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飞抵重庆。当天,毛泽东一行下榻于林森公馆,蒋介石下午5点领着张治中、邵力子专程到林森公馆拜访毛泽东。毛泽东习惯性的一根一根地抽着烟,但当他吐烟时望着蒋介石摆手,立刻意识到:蒋介石是个烟酒不沾的人。于是毛泽东默默地把手中燃着的香烟掐灭。以后,毛泽东在重庆的40多天里,在与蒋介石的多次交谈中,一直克制着没有抽烟。蒋介石也注意到这个细节。事后,蒋介石对人感慨地说:“毛泽东的克制力真强,无怪乎他能成为我最强的对手。”毛泽东就是有着这样惊人的毅力,因而他才成为了最后的胜者。我不知道自己的毅力能不能像毛泽东这样强大、坚定,至少他给我提供了一个榜样。而要成就大事,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我还欣赏毛泽东的博学。胡长明在《大智周恩来》中写道:“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有不少人通晓中国传统文化,而周恩来和毛泽东又最为突出”。斯诺也说:“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我印象中看过电视里他和寺院的僧人谈论佛学,一个共产主义者竟然对佛学也那般了解。这样的人焉能不成功? 在紫云轩毛泽东的起居室,他老人家睡的硬木板双人床不仅十分宽大而且十分简朴,大床的一半放满了整整一尺高的书籍。毛泽东有躺在床上看书、看报、办公的习惯,床的一半是用来放书的。平时,毛泽东床上的书堆得足有一尺多高。此外,我知道毛泽东不喜欢经书,但却熟读了它们。他既喜欢读自己喜欢读的、感兴趣的书,也能认真阅读和识记自己不喜欢但是又需要读的书。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对佛学也那么了解吧!也正是这种爱看书的精神是毛泽东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也使得他说话、写文章富于感染力和“煽动性”。
有人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说话是非常幽默风趣的,毫无官腔、多是口语,非常形象。
笑的灿烂,是因为我足够自信。
工会学院 11级企事业文化班 朱贤良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非常善于使用比喻,他能发动农民起义和这一点息息相关。至于毛泽东的过错,有很多人都做过评价,我就不多赘述了。不管怎样,他的功绩不可磨灭。威尔逊的《毛泽东传》固然客观,暴露了毛泽东性格中的许多弱点,反映了他犯的许多错误,但是同样显示了他性格中的许多优点和他所做过的功绩。而我要做的只是“取长补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伟人毛泽东也不是,但他的光辉形象依然熠熠生辉。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学习他的优秀的一面,尤其是学习他惊人的毅力,学习他敢为天下先和领导群伦的魄力,学习他博学的精神。
一言以蔽之,我需要像毛泽东学习的东西很多!
笑的灿烂,是因为我足够自信。11级企事业文化班 朱贤良
工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