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的张学良
我心中的张学良
——读《张学良传》有感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张学良先生。尽管在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为曾经的英姿飒爽的大将军的评论总那么的两级分化,对他这人生的意义的评价是那么的褒贬不一,但是,在读了他老人家的传记之后,我个人来说,十分认同周总理的说法。我认同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他身上待遇哦一个凡人应该有的真实感。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那是因为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呀。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抽俱全还能活100多岁如何如何的,尽是那四傲视说话,说那也是说说,权当玩笑罢了。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就只有那两件事,一是918,另一个,就是是西安事变了。918事变,无需多说,作为守边大将,当时北中国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面对敌人的侵略不奋起反抗,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我想在一点上,张学良将军自己也深深的自责,否则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了。但是我还要说一点,张将军有他自己的过错,那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蒋介石在处理918事变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果实责任。因为,他没有采取抵抗、反击的动作。他面对侵略也是坐着看,然后祈求国联的调解,没有一点反抗外辱的气节。英雌,我看来,918事变由一个突发的事件继而坐实成为东北沦陷的事实,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政局的责任。再说西安事变,其实看过各种张学良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是一个非常忠厚非常善良的直性子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单纯,这种性格的人处于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是很容易出事。也许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的存在,才会有显示变得发生。回到西安事变本身上,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当然不是滋味。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这既令东北军因远离乡土而致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又因为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使华北面临的危机如遇加重。在中国人继续打中国人,与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这两个选项上,如果让其他的政治家去选择,也许他们会踟蹰不前,或希冀第三条路。但是在单纯的张学良这里,没有其他的答案!选项对于他来说,其实就只有一个。西安事变过去好久了,现在有些吃饱了撑着的人发出种种非议,他们就想不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么蒋介石当时势必调‚中央军‛精锐到西北打红军,双方如此消耗下去,到了七七事变之时,面对日军的突然侵略,我们中国人拿什么抵抗?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是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命运挽回了局势。再次回到我的观点,就是张学良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合格的中国人!不计私利的政治家,在政坛上也许会被看做傻瓜;不计私利的军阀,除了张学良将军找不出第二个。西安事变只是张将军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一个失去故土的东北人,一个身背国恨家仇的将领的本能做法,真正让张将军永垂中华青史的,则是东北易帜
那黑土地啊,奉系的地盘,可是张作霖和一帮能人将士用十几年打下来的。作为东北的地方军阀,张家又怎会无条件服从任何人的号令?当时东北军又十万之众,打内战可使一股强大的力量啊,然爱国张家征得不买蒋家的账,蒋介石亦无可奈何。更何况小日本视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蒋介石又对日本人有三分惧意,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对奉系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皇姑屯事件之后,把日本鬼子戏耍的恼羞成怒的张大帅被炸死,东北的大权,落在了不到30岁的张学良手中,东北的前途,也掌握在他的手里。何况在东北举足轻重的元老们,大多看不上蒋介石,张学良大可自立山头树反对易帜。在当时,如果换成是你或者我,那会怎么做? 实话实说,凡有一点私心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么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去服从一个刚刚和自己打完仗的政权。但是张学良就是张学良。1928年底,东北易帜,中华民族再次统一。有人说,这不都是张学良一个人的决定吗?东北已经在自己的手里了,像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有什么难的?但是,这么说的人要知道,当时日本人的势力是有多大,气焰是有多嚣张;还要知道,当时东北高层内部的反对声有多激烈,张学良是顶住多少的压力。况且,在当时的强权时代,如果一块领土没有国际法的认可,弱势的一方你是不可能守住的。那外蒙古,从清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但是到后来就是保不住。东北也同意道理,如果张学良不易帜,那么东三省当时就不是国民政府管辖,以后出了什么事,你真的说理都没地方说,苏联人能让贫瘠的外蒙古独立了,要是某个列强硬是不放过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四万万人又有谁又底气说不?!所以说,东北易帜从形式上使中国完成了统一,从这以后无论哪条国际法,都不能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即便日本人强占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一样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正是因为东北易帜,二战后东北才能顺利的回到中国的版图,从这一点上说,张学良将军当之无愧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敢问在如今的台湾,又有哪一位仁兄,能像张伟人那般,站出来,宣布台湾易帜呢!时光流转,现在张将军早已作古,但是爱其巍峨的身影后,仍然断续传出人们的不小议论声。在近现代的中国,有很多被追捧上神台的英雄;在当代的中国,被追封的英雄和被翻案的‚好人‛也不在少数,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张学良将军所做的、真正惠及后代的事迹呢?放弃私利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先,力挽民族危局于即到在后。还是那句话,他也许不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是个对民族立有大功的中国人。
论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将军,这位曾在中国历史上极具震撼力的人物。当我品读他的一生时,内心颇有感触。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从这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身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走进张学良将军。
东北易帜,是奉张割据东北地方政权一件大事,易帜以前,张是关外王,易帜以后,就成了地方政府,听命于国民党中央了。从这一重大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出张学良之果断与民族气节。
因为在决定这个问题时,内有老臣宿将之反对,外受日本帝国主义之威胁利诱,要冲破这两大阻力,不是很容易的事。
回首1928年的东北,日本军阀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原期必然引起东北内部之混乱,可以乘乱攫取东北更多的权益,岂料张学良能平静无事继统大业,局势稳定,使日本无机可乘,乃改变手法,鼓励引诱张学良拒绝南方国民党之招降拉拢,由日本大力支持。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与南方抗衡。可谓‚日本人‛之心,路人皆知。日本处心积虑要侵吞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的基本国策,是决不会改变的,日本军阀是把中国的满蒙看作大和民族的生命线,对东北的侵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日本对张学良威胁利诱。可见,武力权势无法使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信念及对祖国的忠诚。张学良心中明白:换不换旗这是关系东北前途,也关系中国大局的问题,日本不愿意我们换旗,其用心所在,大家都清楚,就是要要挟东北独立,但要俯首听命与他,做一个傀儡。这等于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历史罪人,再者,先大帅尸骨未寒,岂能认贼作父,良心上也不许。要靖国难,报家仇,只有全国统一,合理对付日本,换旗以后,北伐军要进兵关外,师出无名,而且只要拥有实力,也不会失去自主。张就这样冲破了外部与内部的阻力,东北易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力量继续存在,这样,中国完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统一。
且不说家仇,试想,如果张学良将军在日本的诱惑下同意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政权。众所周知,东北是日本打开中国的门户,如果日本阴谋达成,内外勾结,日本将以东北为根据地,进一步加快侵略中国内地的步伐。用国的资源,人力攻打中国政府,杀害中国百姓。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张学良将军将民族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像日本人展现了国人的气节。但为什么对于日本入侵东三省,东北军不抵抗? 张学良在一次回答记者问题时,明确回答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可能要占领全中国,我想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借口扩大战事。我们采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最后不能‘杀不出血’。杀到全中国来了,我们只能拼死一搏。我承认那时判断失误。‛我想,除了所谓的‚错估局势‛,张学良可能还有不愿意直说的原因,那就是东北军根本不是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如果抵抗就是全军覆没。包括张学良在内的中国军阀们,都使靠部队多少存在的,没有了东北军,就没有了张学良的地位。张学良曾为争夺铁路权率东北军和苏俄军队交过手,结果大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那次惨败,等于向日本展示了东北军不是东北虎,而是纸老虎。1933年3月热河一战,日本仅用128名先头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可想而知东北军的战力。当时进攻东北的日本军队只有几万人,而热河失手,故张学良的体力和精力,知识和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另外,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东北军的不抵抗使张学良东北易帜的英明黯然失色。从整个抗战北京来看,蒋介石对张学良在东北不抵抗基本是持某种默许态度的,主要原因是蒋对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悬殊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倾向于忍让、不扩大事端,以争取事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学良采取不抵抗,在策略上也不完全是错,它可以为国民政府保存一定军事实力,以后从长计议。因此可以说,东北不抵抗是张、蒋两人的共识。
东北军的不抵抗使学良东北易帜的英明黯然失色。我个人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也都有他自己的酸楚。如果张学良没有东北军做后盾,蒋介石恐怕不会容忍张的存在。
西安事变再一次将张学良将军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双十事变,全国的目光聚集西安。张学良为什么发动兵谏?
热河是受后,全国舆论沸腾,责骂政府无能、不抗日。据大陆作家王朝柱的《张学来那个和蒋介石
一书(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93年出版)中引用的张学良秘书王卓然当年的日记,热河失守后,蒋介石曾和张学良密谈,蒋介石说,现在全国群情沸腾,我们两人(指张蒋)同乘一条小船,现在风浪太大,必须下去一人否则船沉;将来军事平稳,下船的人再上来,张学良表示:‚我身体不好,精神萎靡,东北失守…….这次热河失守,我更是责无旁贷。愿引咎辞职。‛随后张学良下野,去欧洲‚考察‛。从此张学良被人骂为不抵抗将军。‚本来是张、蒋的共识——为避免扩大事端而不抵抗,最后责任落在张学良一个人身上。张学良的痛苦、压力可想而知。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张学良将军,但是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了,对张将军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很多人甚至用很恶劣的语言攻击张将军,把很多不实之词加在他的身上。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善意的认为,这些人是历史盲,而不是别有用心。
如何评价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功过呢?恐怕周总理说的‚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吧。
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谁让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呢?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抽俱全还活了100多岁如何如何,呵呵,这是小事,说说权当玩笑了。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无非两件事,一是918,二是西安事变。
918事变,无需多说,传统上我们都说是蒋介石给张学良发了不许抵抗的密电,但是最近几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蒋介石没有发这样的电报,不抵抗是张学良自己的命令。其实,无论有没有蒋的密电,张学良在这件事上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点是必须承认的。作为守边大将,当时北中国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面对敌人的侵略不奋起反抗,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我想在一点上,张学良将军自己也深深的自责,否则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了。但是我还要说一点,张将军有他自己的过错,那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蒋介石是怎么处理918的呢?他有抵抗有反击吗?他面对侵略的态度是什么?不也是坐着看,然后祈求国联的调解?丝毫没有一点反抗外辱的气节。所以说,918事变由一个突发的事件继而坐实成为东北沦陷的事实,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责任。
说到西安事变,也是传统说法和新派说法互相冲突。新派说法的种种,我就不多阐述了。但是我想这些用种种猜测质疑张学良将军的人,把张学良看的过于复杂了。其实我们看各种张学良的事迹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是一个非常忠厚非常善良的直性子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单纯,这种性格的人处于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是很容易出事。
比如说中东路事件,老蒋说,中东路是不平等条约,你张学良要给我把路权从苏联人手里收回来。张学良根本不多思考,OK,既然领袖要我做,那我就做。根本不看当时东北军有无实力与苏联抗衡,也不考虑蒋介石此举是否有削弱东北军实力之意。结果呢?仗打了,输惨了,当初老蒋允诺的种种帮助一分一毫没有看见。这一仗东北军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同时东北军的实际战斗力被一旁观战的小日本看在眼里,可以说是满盘皆输。不要说换成老帅张作霖,就是换成任何一个其他的军阀,都不可能对蒋介石的命令如此言听计从的。随后爆发中原大战,即便吃了老蒋的暗亏,但是张学良并没有记仇,还是从大局出发率领10万大军入关调停,让蒋介石得以坐稳的位置,也让老百姓不再受战火的涂炭,更让中国维持了统一的局面。由此可见,张学良绝对不是一个虚伪的唯利是图的政治家,他是一个不计私利从大局着想的人。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回到西安事变上来,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可想而知。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一方面东北军远离乡土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另一方面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丝毫不顾华北面临的危机。是中国人继续打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辱?这个问题如果让其他的政治家们想,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在单纯的张学良这里,没有其他的答案!简单的人往往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西安事变过去好久了,现在有些吃饱了撑着的人发出种种非议,他们就想不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么蒋介石当时势必调‚中央军‛精锐到西北打红军,双方如此消耗下去,到了七七事变之时,面对日军的突然侵略,我们中国人拿什么抵抗?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是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命运挽回了局势。再次回到我的观点,就是张学良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合格的中国人!
不计私利的政治家,在政坛上也许会被看做傻瓜;不计私利的军阀,除了张学良将军找不出第二个。西安事变只是张将军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一个失去故土的东北人,一个身背国恨家仇的将领的本能做法,真正让张将军永垂中华青史的,则是东北易帜。
我们都知道,奉系的地盘,是张作霖和一帮铁哥们十几年打下来的。作为东北的地方军阀,当然是不服从任何人的号令,包括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当时东北军数十万之众,打内战也是一把好手,真要不服南京,你蒋介石能耐张家如何?何况当时日本视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蒋介石又是最怕日本人的,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对奉系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皇姑屯事件之后,把日本鬼子戏耍的恼羞成怒的张大帅被炸死,东北的大权,落在了不到30岁的张学良手中,东北的前途,也掌握在他的手里。这时的张学良一方面手握重兵是土皇帝,另一方面日本人已经把话挑明(和他们合作如何如何,反之如何如何)。何况在东北举足轻重的元老们,大多看不上蒋介石,支持张学良自立山头反对易帜。当此时,换成别人会怎么做?
但凡有一点私心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么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去服从一个刚刚和自己打完仗的政权。但是张学良就是做到了,1928年底,东北易帜,中华民族再次统一。有人说,这不都是张学良一句话吗,有什么难的?这么说的人一定要知道,当时日本人的势力有多大,气焰有多嚣张;要知道,当时东北高层内部的反对声有多激烈,张学良顶住的多少压力。还有人说,东北本来就是中国的,易帜不易帜区别不大。其实不然,在当时的强权时代,如果一块领土没有国际法的认可,弱势的一方你真守不住。就像外蒙古,从清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看上去毫无争议,但是你到后来就是保不住。东北也一样,如果张学良不易帜,那么东三省当时就不是国民政府管辖,以后出了什么事,你真的说理都没地方说,苏联人能让贫瘠的外蒙古独立了,某个列强要是不放过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你能有什么办法?纵观近代史,这样的事太多了。
所以说,东北易帜从形式上使中国完成了统一,从这以后无论哪条国际法,都不能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即便日本人强占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一样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正是因为东北易帜,二战后东北才能顺利的回到中国的版图,从这一点上说,张学良将军当之无愧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时光流转,现在张将军早已作古,然而他的一生,还是留给了后人很多谈资。在近现代的中国,被大书特书的英雄有很多;在当代的中国,被追封的英雄和被翻案的‚好人‛也不少,但是有几人能做到张学良将军的所做的呢?放弃私利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先,力挽民族危局于即到在后。还是那句话,他也许不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是个对民族立有大功的中国人。
我心中的张学良
我对张学良将军的崇敬是错从初中历史课堂开始的,只可惜自己贪玩儿,一直以来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翻阅一下他的一生,如今上了大学,由于种种原因,终于有机会见识到了这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爱国英雄,也算是了却了我自己一个未竟的心愿吧!
张将军生于1901年6月3日,诞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桑树林子乡,名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一生投身战争事业,深谙用兵之道,军功卓著,声名显赫。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活,直至1991年才被允许离开台湾。后定居夏威夷,2001年10月15日,因病抢救无效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他说:‚我的一生只到1936年。‛是的,他的辉煌他的梦,一切都终结在了36年的寒冬。那年,他只有35岁。我们姑且叫这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一生,少帅。
我不知道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史中有多少人能像少帅一样,仅用35年的生命便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赞颂与争辩。这就好比一件商品的性价比,你出了同样甚至更少的见前,却收到了比别人高出几倍的成效。可想而知,少帅的一生是多么的绚丽、不凡与惊心动魄。
最惊心动魄的便要数西安事变了,可西安事变也只是一切是非纷争的高潮,在那动荡的年月里,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单独拿出来说事儿的。
事情要从28年说起。那一年,少帅27岁。这一年制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是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在这一年,大帅被日本人杀害,少帅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人。悲伤是无法估量的,而且随之而来的重担更是让他无暇喘息,东三省这块日本人眼中的肥肉,现在一下子全落到了少帅的肩上。而这一年,他才27岁。接管东三省,他必须这么做,否则东三省的人民将全部沦为奴隶。从少帅秘密潜回奉天,到公开发表大帅去世的消息,再到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一切的事宜少帅做得果决而冷静,他充分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政治才能。而这一年,他仅27岁。年底,少帅作出决定,东三省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从此,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东三省也从沦陷的绝境中有了重生的希望。
转眼到了31年的9月18日,日本人策划发动了令人发指的‚柳条湖事件‛,一时间,日本与东三省陷于千钧一发的境地。作为东三省总司令官的张少帅,自然是国恨家仇齐涌心头,誓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可就在此时,少帅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其内容坚决阻止少帅与日本人交锋。此时的少帅也傻眼了,面对仇人的挑衅自己只能退避三舍?可军令如山,不得
不从。而且,纵使少帅一意孤行坚决抗日,仅凭东三省的兵力也只是以卵击石。在这进退维谷的境地,少帅再次冷静的做出了抉择:奉命不抵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口恶气,他忍了。可还有些事他真的忍不了,那就是全国人民的诽谤和唾骂!少帅心寒,可也无济于事。从此,他开始低靡,与两年后辞职下野,出国考察。
34年少帅回国,35年在庐山会见蒋介石,蒋重新起用了少帅,任命他为西北剿匪总司令,并限其3个月内剿灭‚共匪‛。少帅奉命来到西安,与共产党打了几场小仗,渐渐了解了中共联合抗日的主张,心理深是赞许,于是,于36年4月与周恩来秘密会晤,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从此,少帅开始消极反共,并频频劝谏蒋介石实行抗日政策,软硬兼施,有理有情,可老蒋却以在反对,完全不予采纳。在替老蒋背了5年‚卖国贼‛的骂名后,少帅终于忍无可忍,况且国家危难,民族正当生死存亡之际,血性的少帅岂能苟且偷生!于是,他联合杨虎城于12月12日对蒋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一发生,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国内形势高度紧张,各国势力也蠢蠢欲动,整个中国格局瞬息万变,西安事变如何收场也成了燃眉之急。收到消息的中共中央立即派遣代表飞抵西安,助少帅尽快解决西安事变。此二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经过漫长的八天九夜,两人终于达成共识:和品解决西安事变,将蒋介石安全送回南京。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了抗日联合统一战线,中华大地映出火红的朝阳。
可与此同时,我们的少帅被蒋介石囚禁,开始了他半辈子的幽禁生活。
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张少帅那炽热的爱国之情。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为张少帅求情时曾说:‚西安事变,(张学良)不要钱,不要地盘,要的是牺牲!‛是的,张少帅为我们的祖国牺牲了太多,他的军衔,他的前程,他的生活,他的自由。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但快乐的理由与方式却不尽相同,老百姓的快乐,是得到解放的单纯的快乐;毛主席的快乐,是完成使命的成就感;而少帅的快乐,我想,应该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少帅明白,他的牺牲,是值得的。
张少帅的忧国之深,爱国之切,天地为证,日月可鉴,世人有目共睹。但爱国只是他性格准哦个较为突出的一部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汉要想活的丰满,就必然要说说他的性格。
我认为,少帅除爱国之外,最大的性格特点便是坚毅。
少帅年轻时毒瘾甚深,发作时,头痛欲裂,生不如死,而他却能在七日之内戒除毒瘾,其中所受苦楚,非普通人所能忍受。这是他身体和上的坚毅,再来分析一下他心灵上的。28年,其父被日本人谋害,少帅虽心痛难当,却仍能以大局为重,坚毅之心,实为可贵。31
年,少帅奉蒋介石之命,对日本对东三省的寻衅不予抵抗,因此被冠以‚不义‛之名,少帅内心的冤屈能有几人知晓?但他仍然挺立不倒,挽救民族于危亡,这份坚毅的品质,正如那巍巍雪山,任凭风霜雨雪,亦岿然不动。说过了少帅短暂的一生以及爱国、坚毅的性格,我想再说说他与她周围的人们。他的父亲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他们的关系只一‚好‛字便足以概括,那些‚不孝‛‚无耻‛之类的诋毁,世人心中自有定数,多说无益;还有他的女人们,但那些也都是无关痛痒的题外话,不说也罢;唯独他与老蒋的关系,是盘根错节、纷乱如麻的,最值得一提。
悉看少帅与老蒋的关系,还是少帅为老蒋所写的挽联最为准确、深刻:‚关怀只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短短十六个字,便涵盖了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西安事变之前,与中共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协议的少帅,曾多次劝谏老蒋要先攘外、后安内,却屡屡遭到老蒋的强烈反对,后来少帅据理力争,与老蒋争执不下,到了36年12月初,他们的争执已达白热化程度,据少帅亲口回忆说:‚(12月3日)我实在忍无可忍,愤然起身斥蒋:‘你这样听不得劝谏,这样专治,这样璀璨爱国人士,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两样?’蒋介石气的浑身发抖,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全中国只有你一个人敢对我这样放肆!出了你张学良,每人敢对我这样讲话!’‛从之一小段故事我们便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少帅与老蒋之间的‚情同骨肉‛‚宛若仇雠‛的含义。
再举个例子。
12月25日,西安事变后的第13天,少帅不顾周恩来的强烈反对,执意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临上飞机的时候老蒋转身对少帅说:‚汉卿啊,我看你不用送了。南京方面,恐怕会不原谅你,去了反而有麻烦„‛少帅心智自己所做虽为民心所向,问心无愧,但对于老蒋,他还是抱有一丝歉意,于是答道:‚委员长,学良主意已定,为了抗日,我万死不辞!‛老蒋‚哦‛了两声,似乎有些感动,而他一向冰冷如霜的眼中,也流露出一种让人捉摸不定的心境。
被囚禁后,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台湾,每到一处,蒋介石都命人为少帅准备最好的宅院与厨子。唐德刚老先生层问过垂暮之年的‚少帅‛:‚你觉得蒋介石原谅你了吗?‛少帅答道:‚原谅了,否则他便杀掉我了。‛我想,蒋介石之所以幽禁少帅那么多年而没有杀掉,正式由于那如同骨肉的深情。
说了这么多少帅的生平事迹,我想我也该对少帅作出我自己的评价。少帅有胆有识有情有义,为人诚恳,待人坦诚,风流倜傥,青年才俊,不因循守旧,却又不玩物丧志,在个人恩怨与民族恩怨之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处处以大局为重,冷静谨慎,心思细密,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怀是他永恒的信仰,视救亡图存为众生之己任,可以说,少帅是中华历史上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看完了《张学良口述历史》这本书,感触颇多,于是想到网上搜寻一下大家看过这本书后的感想。令我失望的是,网上尽是一些对作者唐德刚老先生的抱怨,以及这本《张学良口述历史》如何如何不好,没有唐德刚老先生的笔迹之类的话。我看了这些感到很困惑,大家似乎只在意了书的本身,却不在意书的内容。不过随即我也想通了,那些个文人墨客都好舞文弄墨,只在乎书的本身,而只有那些真正懂历史、向了解历史的人,才会把书的内容记在心里,为心中的张少帅刻出新的模样,作出自己的评价,而不需要站出来为少帅作一句或褒或贬之辞,因为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扭曲不了,谁也改变不了,公道自在人心,真相定会大白。
我在此对张少帅甚深鞠躬,他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第二篇:张学良 演讲稿
老师同学下午好!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述这位风流少帅——张学良!张学良字汉卿,人称“少帅”,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子,“民国四公子”之一。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西安事变以来,遭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软禁长达五十余年。2001年10月15日逝世,享年101岁。
下面我们以时间为轴,来了解一些关于张学良的人与事。
1919年的时候,张学良与进步教官郭松龄结识。张学良回忆起往事时说:郭松龄是“影响我一生”的几个人之一。张学良对郭松龄湛深的学养和高洁脱俗的人品是极为钦佩的,虽比自己年长19岁,但两人却成了莫逆之交。张学良说:“我父亲常常说这样一句笑话,除了老婆不能和他(郭松龄)睡以外,你大概吃点什么东西都会惦记他。”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
两年之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
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1929年,中东路战争爆发。12月22日,《伯力议定书》签定,“中东路事件”得到解决。中东路战争,是对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的称谓。不仅使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更恶化了中苏关系,使日本坐收渔利。
1929年诛灭常杨,奉系将领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欲合谋夺取军政大权。大元帅张作霖被刺杀后,杨宇霆自以为老臣,时常对少主张学良不假辞色,动辄讥讽,诸将深以为不敬。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诱杀处决,而后张学良送杨、常两家各一万银元的奠仪,作为抚恤金。
1930年中原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9月21日,张学良召集北平名流,讨论对东北问题的对策,决定依赖“国联”,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九一八事变使张学良蒙受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张学良内心充满了惆怅、困惑与苦闷。在巨大的压力下,张学良于1933年3月11日辞去所担任的职务,开始了一年多的欧洲之旅。张学良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因作战太紧张开始吸毒的,逐渐有了烟瘾。在出国之前,张学良决心戒毒,闭门谢客,并且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后来张学良碰到庸医为他戒烟以吗啡代替鸦片,以致毒瘾更深。为了戒毒,张学良把家人找在一起,当着他们的面,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枕头下面,警告说:“你们记住,从我戒毒之日起,以后无论何人,不管见我怎么难过,也不许理我,如果有人拿毒品给我的话,我马上拿枪打死他。”最终,张学良以超人的意志,经过半个月的痛苦治疗,终于戒除了毒瘾,身体恢复了在旅欧期间,张学良也不忘激励将士要亲如手足,患难与共,为准备收复东北为最大责任,“武要保存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
11月下旬的“福建事变”最终使得蒋介石让张学良回国。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后,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职,代行总司令职责。12月8日,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劝谏不通,只能“兵谏”。11日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介石苦谏但毫无结果。而蒋介石则决定把东北军调到福建,是日晚张、杨决定“兵谏”。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表通电,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违背了诺言,12月31日,张学良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但是张学良还是发表了《告东北军将士书》,勉励东北军精诚团结,加紧训练,收复东北。1937年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了‘特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学良从此开始了幽居生涯。
2001年10月14日,孤身一人的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这些是张学良的一些话,“我惟一的希望就是全国人民一致抗日,就是狠狠打击侵略者,收复失地,以雪国耻”“我是军人,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任,没有别的想法,同时,我反对内战。为了停止内战,我决心牺牲自己”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遵明朝,确保台湾入版图。”
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少帅的一颗爱国之心。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虽然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篇:浅谈张学良讲解
一、人物简介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陆军元帅。中国奉天省(今辽宁)海城人,生于台安县桑林,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二、生平经历
1901年 诞生6月3日(农历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张学良生在逃难中的大马车上,养育在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因其父张作霖这天打了胜仗故得一小名——双喜
1915年 15岁参加反对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
1919年19岁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炮科,结识进步教官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于第二年4月毕业。当年授陆军炮兵上校军衔。
1920年 20岁任奉天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是年秋,率军赴吉林剿匪。1922年 22岁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7月,张作霖宣布东三省独立,设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进行“整军经武”。
1924年 24岁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任镇威军第三军军长,与第一军组成“
一、三联军”,担任山海关一线的主攻任务,打败直军主力,从此,一举扬名。
1925年 25岁11月,郭松龄在滦州发表反奉通电。张作霖发布讨郭令,张学良被委任为前线总指挥,在巨流河与郭松龄展开激战。郭松龄反奉失败。
1928年 28岁6月,张作霖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谋害。12月,宣布东三省易帜,与南京政府实行统一合作,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军结束,东北军诞生。
1929年 29岁1月,“以妨碍统一,阻挠新政”的罪名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巩固了统率东北军的地位。7月,受蒋介石唆使,挑起“中东路事件”。
1930年 30岁9月,命令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王树常率20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反蒋联军失败。
1931年 31岁9月,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东北军奉命不抵抗。一夜之间沈阳失守。此为“九·一八”事变。1933年 33岁2月,热河抗战爆发。3月,发表辞职通电。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
1936年 36岁12月 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2000年 100岁陪伴张学良将军大半生,人称“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因肺炎及并发症,逝世于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享年88岁。
2001年 101岁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〇一岁。
三、评价:
1、自评: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2、他评:正面: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总理: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
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8岁关到83岁。
反面:卜宁:张学良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小时候不学无术,吃喝嫖赌。长大后,眼见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置国仇家恨于不顾,率领兵强马壮的东北军狼狈逃入关内,把东北的土地拱手让与日本关东军。彼时东北军几十万将士之实力完全可以与关东军几万人奋死一战也。张学良在东北背叛北洋政府投靠蒋中正之国民政府,入关后又背叛蒋中正,投靠共产党。晚年后又背弃中华民族,投入基督上帝怀抱。此君完全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胆识,没有主见,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之小人也,比吴三桂有过而无不及也。其他: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四、张学良:民族功臣vs民族罪人?
民族功臣:从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看张学良
东北易帜
背景:
1、国际: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国民政府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日本为把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借向张作霖吊丧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一路要干涉到底。同一天,日军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此时张学良肩负国耻家仇,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
2、国内:1928年4月,国民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国民革命军迅速占领了山东和平津一带。对于东三省,蒋介石拟采取和平手段交涉,以实现全国的统一。张学良此时也在考虑东三省的前途。6月4日,张作霖在北京撤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年仅27岁的张学良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刺激,更坚定了把日本军阀驱逐出东三省的决心。张学良回忆东北易帜:有人说我不易帜,自己独立的话,东北可能可以保下来。那我就变成日本的傀儡了。那东北是大呀,你大概不知道,可是我们完全在日本人手里,日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呀!换一句话说,这句话根本就是很不懂得情理的话,我怎么责备不懂得情理?我父亲为什么死的?我先问问,为什么他们要把他炸死?他就是不给他们当傀儡!你要做,你就得当我的傀儡呀!明白这话?日本要干什么呢?对你好吗?它是要侵吞你呀!我跟日本人说笑话,日本人我也有好朋友。我说,你们日本人呀,不能够叫人家跟你合作,我说一句笑话,就好像我有老婆偷你的人,你别吱声,咱俩就算了,你干吗还要夸口,说他妈的那小子他老婆跟我睡觉了。我说你们日本人就爱干这种事。你跟他呀,傀儡还要装得像傀儡样呀,你要知道,给日本当傀儡,你那个傀儡都不好当得很呐!我说日本人混蛋,也许那时候操纵我父亲能比操纵我容易。他们没想到我这个家伙是这样的。
西安事变
1、经过:1934年2月张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总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此时,日军侵华日亟,中国分离主义更是猖獗,中共中央奉共产国际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反蒋反日等口号,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1935年4月,蒋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两个整编师全歼,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年4月,张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银元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1936年6月30日,张学良主动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4日,蒋中正到西安督战。张学良与西安绥靖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共同向蒋面谏,却遭到蒋拒谏。蒋中正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进攻陕北红军,否则将其所部分别调往福建、安徽。12月9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蒋中正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游行。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中正,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蒋中正最终获得释放,而国民政府提前终止对共产党的剿灭战,建立了中国抗日战争形式上的统一战线。
根据张学良后来自己的说法,其兵谏的最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坚决拒绝统一战线的提议,继续“先安内后攘外”的路线,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完全不顾当时东北领土的沦陷,而张学良认为应该立刻停止“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政策,枪口应该一致对外。
张学良劝蒋说中共杀不绝,剿不完,蒋回问:为什么?张学良说:“我们没有老百姓支持我们,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所以你剿不完。”,另外张学良关于共产党万里长征的事情,对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人,(这个部队)谁能带?谁能把部队带成这个样子,都跟你走?人不都带没了?”,东北军与红军刚一交手,就损失了2个师,2名师长阵亡,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共领袖的能力,但蒋介石听不进去,蒋坚持认为中共已到强弩之末,而实际上后来旅也有不少历史学家通过资料查证发现,当时的延安并不像蒋介石想象的那么好打;而当时东北军的将士早已厌倦内战,受到学生请愿的激励,爱国主义情绪高涨,更加希望抗日收回东北失地,回归故土,完全没有继续内战的意愿;当时蒋介石决定武力方式镇压去西安请愿的大学生,张学良为学生求情,但被蒋介石拒绝,蒋介石坚持要用机关枪来镇压请愿学生,蒋介石的这个答复激怒了张学良,为保请愿爱国学生的生命安全,盛怒之下的张学良认为兵谏必须立刻执行。
重获自由以后,张学良曾经表示,当时的东北军已经成为他的包袱,他想要么带着东北军去抗日,回到东北,要么要蒋调他去做别的官职。但蒋却坚决要他剿共。张学良曾经向周恩来保证,劝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遭到蒋介石拒绝。
2、张学良口述回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时候,(有人)说我放了蒋公是为了给蒋夫人一个生日礼物。到南京的时候,那我真决心去死啊,南京把我枪决了,我不敢说;要是我部下这样子,我就把他枪决了。那我对老先生,我要负起责任呐,可以说,大部分的决心我是下定要死了。
他不在了,现在我讲,否则,我不讲。本来我是决心至死不说出来这个事情的,西安这事,至死我不说出去的,不是因为面子的事情。你问我,我不能不说。
别人说“扩大会议”的时候,我是帮蒋先生的忙。不是!是我的主张,我认为他那么做是不对的。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冲突这两句话,就是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我们两个冲突就是冲突这点,没有旁的冲突,一点冲突没有,旁的没有冲突。我二十一岁就作战了,所以说对这内战我是恨透了,我打死了多少人呐。因为什么反对内战?我父亲后来不打仗是(因为)我,我在我父亲跟前痛哭流涕呀。我从河南回来,我到河南那叫什么阳那个地方,往陇海路那面去的火车站上,不是信阳,我们把车停在那儿。唉呀,我看见这样一个情景,我非常难过,眼泪都掉下来了。我看见一个老人趴在地上,饿得呀可怜极了,给他钱他都不要。我们把吃的馒头扔给他,馒头扔在地上,他就连土带什么抓着就吃呀。我就追问他,我说,你怎么这样?家里没人了吗?没有儿女么?他就说连年在这打仗,都给抓去当兵去了,拉走了,跑的跑、逃的逃,剩下我们这老的不能走,弄得没有饭吃。这是在河南,我这个人一着急就说不出来人名地名,那我当时就自个儿问我自个儿:谁做的孽?我们军人做的孽!回来我跟我父亲说,让我休息几天。他说你不要作战了,你休息两天。自个和自个打,今天跟你打,明天跟他打,明天又合,后天又不打,打死了那么多人。我跟你说,我那时候作战心里难过得很,我父亲知道我。打死的都是相当的佼佼者,剩下的无能后辈,来请功受赏。这要真是有意义的战争还可以,这个战争干什么呢?今天打了,明天又好了,明天我跟你又去打他,后天又好了,又去打,这打什么意思呢?这干什么呀?为什么打内战呀?为什么呢?真正是有目的还可以。我真是厌倦,我一直厌烦内战,就是剿共我也不愿意剿,这有什么意思呀?而且彼此都是很厉害的。
民族罪人:从九一八事变看张学良
不抵抗政策
1、九一八事变: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日军很快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日军为取得更大九一八事变利益,于当年9月18日突然对东北军发动攻击。在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军撤出东北。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东北军不抵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张学良作为地方军阀,不愿损耗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中国政坛,非嫡系只能以拥兵自重的方式生存,否则关内亦无其立足之地。所以他严格命令军民百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中正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间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学良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
2、张学良副官何世礼:九一八当晚张学良在看戏,接到“事变”消息后就立刻离席
据李敖披露,早年任张学良副官何世礼写了《为历史作见证:“九一八”之夜张学良在何处?》一文:“九一八”事变之夜,东北军政要举行义演为水灾筹募,张学良也出席,中途突然接到电报,张学良阅后,匆匆而去,未再露面。何氏全文说:
“迨九月十八日,在平之东北军政要,为筹募辽北大水灾救灾基金,当晚举行平剧盛大义演,地点在开明大戏院,所有在平著启伶工,如梅兰芳等等,莫不参加演出,极一时之盛,各国住平使节,及当地绅商名流,亦踊跃观赏,座无虚席,因先父有所捐助遂亦偕同先母与本人夫妇,应邀趋陪末座,当演戏至精采阶段时,忽见张副总司令报告,谓沈阳有长途电话,请其亲往接听,张先生尚轻松地嘱该员代为接听,讵不旋踵,该员迅速返报,谓沈阳出事,务请张副总司令亲自接听,张先生始行离席,此后即未见张先生再行返座,先父母当时亦甚诧异,不意翌日北平各报之头条新闻,均报导日寇已于‘九一八’一夜之间,攻占了沈阳等地,震惊了全世界,也预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种。事隔虽已半世纪,但由于印象深刻,所以至今尚历历如在目前。”
民国高层盛成也证实张学良在看戏,并称亲自将军情告急的急件送到张学良手里。
民国高层盛成在其回忆录也证实变当晚张学良在看戏,并把东北军情告急的急件送到张学良手里。《盛成回忆录》其中有一节“‘九一八’当晚遇见张学良”有如下记载:
“这天,褚民谊唱的是《空城计》,演诸葛亮的是他的秘书。张学良也去了戏院,包厢就在我们旁边。正看戏时,东北来了急电。因为张学良下令任何人不准进他(的)包厢,结果送电报的人找到了我们这儿。张继让我问一问情形,来人告诉我是东北来的紧急电报。我慢慢敲了敲张的门,门没有开。戏散后,我对张学良说:„汉卿,有一个紧急电报给你。'张一看很着急,拿着电报就走了。”
盛成回忆的细节、人物、地点与何世礼的有高度契合。不同之处在于,盛成记述张学良在戏结束后拿到急电,何的回忆却是戏中,但可以确定张学良当晚是在看戏。
3、张学良听到急报后立刻召开会议,下达“不抵抗”命令,电请南
京出面要求国联公裁。
张学良在他的自传体着作《杂忆随感漫录》中讲得很具体:约在十点卅分许,来人报告沈阳有长途电话,荣参谋长请我说话,有紧急事项,我立刻辞蓝公使归返。据当时随同张学良在北平办公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追忆,九一八当晚张学良接到臧式毅、荣臻等人电话报告,凌晨一时即召集东北军在平高级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张学良在会上表示:“这次日本军队寻衅,又在柳河沟制造炸坏路轨事件,诬称我方军队所为。我们避免冲突,不予抵抗,如此正可证明我军对他们的进攻,都未予以还击,更无由我方炸坏柳河沟路轨之理,以免兵连祸结,波及全国。
张学良:花花公子?
1、传闻: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与影星胡蝶跳舞
九一八事变后,诗人马君武抨击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断送沈阳。11月20日,马君武根据此文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两首诗《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人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诗一见报后被传诵四方,立即引起国人哗然。马君武的诗讽刺张学良不爱江山爱美人,把沈阳给断送了。此诗写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似乎坐实了张学良与影星胡蝶共舞的传闻。
张学良秘书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或出于对张学良的怨恨。
马君武为何写这两首诗?或许是对蒋介石、张学良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强烈不满。不过,根据张学良当年的秘书惠德安的回忆,马君武写这两首诗,还有他和张学良个人之间的恩怨因素,并非完全出自爱国的公心。惠德安说:
马君武听传说张学良曾给天津张伯苓办的南开大学,捐助不少办学金。马几次求见张,请他拿出一笔款助学,由于东北情况紧张,又加张的身体不好,没能邀见他,他很不满意。„„据当时财政部冀晋察绥特派员荆有岩同志说,张见马以后,张曾询问荆能否设法给“民大”弄点钱?荆说他那特派员公署,每月支付**北平办事处、蒙藏委员会驻平机构、外交部办事处以及其他一些额外开支,数目就很可观。现在东北出了问题,以后的军饷能否发出去,都成疑问。马校长在这时候,要那么多钱,岂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张听了以后,久久未作表示。几个月后,马君武从上海寄给张一封信,作最后的要求。张回信的大意是,现今的军事费用,已穷于筹措,风起云涌的东北义勇军,且无力接济,对于“民大”,实已爱莫能助。
胡蝶:从未没见过张学良,“九一八”当夜根本没在北平,还能和张跳舞? 胡蝶是30年代影坛上红极一时的电影名星,在马君武诗发表第二天,即在上海《申报》上刊登声明:“蝶于上月为摄演影剧曾赴北平,抵平之日,适逢国难,明星同人乃开会集议公决,抵制日货,并规定罚规,禁止男女演员私自出外游戏及酬酢,所有私人宴会一概予以谢绝。留平五十余日,未尝一涉舞场。”她愤然强调:“蝶亦国民一份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前之时,与负守土责者相与跳舞耶!”
胡蝶晚年在夏威夷写回忆录又说:“我是在事变之后到达北平的,在北平期间因为三部影片同时开拍,生活极其紧张。同时,张石川为防大家散漫,影响拍摄进度,订下了严格的生活纪律,所以空闲时间不多,即或有些大的应酬,都是集体行动的。”
2、张学良口述:我有好多女朋友,我最奇怪的是这三个女朋友的丈夫,那一个比一个不用说了,他们大概明明白白知道我跟他们的太太(的事),可是装傻。不是没地位,都是相当有地位的,很奇怪的。我就说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情。有一样啊,我有势力,和权势这也有很大关系,我并不是仗着我权势来,人家是因为我的权势而来,这也很有关系。还有我就不说了,我再说这个你就明白,女人要沾上我,她就不离开了。我要是年青人,我就开课了,讲怎么管女人的事情啊。那三个女朋友是哪三个,我不说,我不说了。我告诉你这个,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国人,那个嫖的不算,花钱买的、卖淫的不算,我有十一个女朋友,情妇!我的情妇算一算有十一个。
第四篇:2015张学良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领导的培养下,我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调整心态,我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方法上都有了很大进步,鉴别力进一步增强,执行力进一步强化,承受力进一步提高。现将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明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今年,主要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为主线,分阶段、分类别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政治敏锐性不断增强,政治立场进一步坚定。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本,本人通过努力学习,积极钻研,虚心请教,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学校会计人员。
三是注重知识更新。注重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撰写的论文《做到四勤 落实四心 全心全意搞好后勤服务》获县一等奖。撰写的三篇通讯在宁乡教育信息网发表。
四,学校后勤工作方面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效果。及时满足了保障了教学需要。本学期更新了综合楼窗户,添置了足球网架,粉刷了教室墙裙等。
前行,需要坚持;坚持,必然前行。这既是自励,更是共勉。来年的工作,我将加倍努力。
第五篇:张学良个人简历(简)
求职简历
姓名:张学良年龄:25联系电话:***
教育背景: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希望行业: 机械/工业 /医疗
目标地点: 深圳
目标职能: 结构工程师,医疗美容/工业设备/机械产品
个人简历
本人勤奋吃苦,精通Proe结构设计(机械医疗)与钣金设计(工业)。能熟练运用CAD绘制二维图,Excel制表;有近二年的非标结构设计经验与新型产品的结构开发,以及丰富的现场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中,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出色并成功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有很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能很快融入集体整体氛围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接纳新事物新思维能力强。同时我的性格活泼,能很快融入团体,善于沟通和友善待人;在平时能严谨对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乐观向上的积极个性使我有很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工作我能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耐心去完成。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扩大化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伴随公司更好的发展。
职业技能
大小型工业机械外壳钣金设计 新型科技产品的结构研发 手板结构设计与加工,
电子产品(军用)医疗器械(检测仪)美容仪器(二氧化碳美容机)各种非标器械的结构设计与开发
职业经历
2009 /6—2009/10:武汉欣达析塑料模具厂
所属行业:机械
设计部:助理
职责:跟随设计师完成部分模具生产加工图,以及机械加工。
2010 /6—2012/3:武汉当代星光创科技有限公司2年
所属行业 : 设计/制造
设计部 :结构设计师
职责 :负责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按照客户的需求与生产要求设计出对应的产品结构。绘制设备的装配图及零部件生产图纸,外购清单等, 与客户协商好之后,下发生产;协助采购人员与业务人员的配件采购,生产中的技术要求指导,保证生产精准高效完成。样机制作完毕之后负责首次的总体装配;直至通过客户的满意验收;最后就是总结样机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改进方案,批量生产。
曾获荣誉
2010
2011
年在校期间参与设计的“星海电动车”荣获“2010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年在武汉当代星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师,结构设计与制作出的激光切割机模型,荣获2011红星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