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必备2004广东综合科高考历史训练试题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广东综合科高考历史训练试题
一、中国同日本交往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汉时两国就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且进行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自从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给亚洲、特别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亚洲其它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回答
1.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 凇沪会战 B 豫湘桂战役 C 枣宜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2.中日《马关条约》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开沙市等为商埠C.开辟内河航运线 D.允许在通商口岸工厂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乘机占领了中国的A.东北 B.山东 C.台湾 D.上海
4.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日本从20世纪30——40年代扶植的傀儡政权是 ①伪满洲国 ②都统衙门 ③联军委员会 ④汪伪政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1935年爆发的一二• 九运动的导火线是日本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七七事变
6.1931年9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的这些行为从本质上看是 A 保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不受侵害
B 调整本国和别国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C 发展对外关系,谋求本国利益 D 以发动战争为手段,达到掠夺和殖民统治的目的 7.我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充分说明了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B 国民党政府已不急于消灭红军
C 美军支持蒋介石抵抗日本侵略 D 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8.“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B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感召 C 一二九运动的感召 D 张学良、杨虎城思想的转变
9.下列关于1931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历史的评述,不正确是
A 国共两党由内战逐渐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 B 中国政府组织中国人民进行了局部抵抗C 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新阶段
10.下列事件由日本人制造的有1)旅顺大屠杀 2)五卅惨案 3)济南惨案 4)南京大屠杀 A 1)4)B 3)4)C 2)3)4)D 1)2)3)4)
1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战争的目的不同于19世纪末的侵略战争,主要在于 A 满足日本国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 B 排挤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
C 灭亡中国,实现征服世界的野心形 D 摆脱经济危机,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 12.在日本两次侵华战争中美国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决定美国两种不同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统治者代表的利益 B 是否符合美国在华利益 C 中国的国际地位D 中美关系的亲疏 13.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两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日本为了转嫁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中国政府对日妥协退让 C 欧美列强对日采取绥靖政策 D 日本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14.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两次对日战争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境环境不同 B 国力不同 C 依靠的力量不同 D 战争性质不同 15.《二十一条》中表现了日本企图独霸中国愿望的条款是:
A承认日本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B租旅顺、大连和南满、安奉铁路给日本
C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D聘用日本人为顾问,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16.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的最大利益是
A 巨额资金和中国的商品、资本市场 B 黄海的制海权和中国内河航线的开辟 C 和欧美列强的友好并共同瓜分中国 D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铲除 17. 一战期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重要步骤是 A 向袁政府提出“二十一条” B 将福建纳入其势力范围
C 派兵侵入我国的山东 D 从俄国手中接管并强租旅顺、大连 18.日本对华沦陷区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
A 变沦陷区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 B 以侵略战争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C 获取巨额利润发展资本主义 D 变沦陷区的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 非选择题
Δ某中学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他们从北京出发,先后经过了郑州、徐州、上海,最后到达广州。沿途寻访近代历史遗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郑州下车后,他们参观了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兴建的。途经徐州,又参观了与解放战争有关的 纪念馆。
(3)南京是他们这次活动的重点。
①他们准备参观中山陵,请你做一个导游向青少年介绍孙中山先生在南京进的重大活动。
②他们又参观了蒋介石总统府。请你简要介绍解放军攻占总统府的背景及其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③南京又是反革命势力屠杀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是 和。
(4)上海是他们这次活动的又一重点,近代史上发生过 和 两例重大事件。(5)广州是他们这次活动的终点。
①广州是在《 》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在这里成立了,进行殖民统治。广东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主要是因为林则徐在这里。②19世纪末康有为在这里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广州与辛亥革命相关的遗址是 墓碑亭。后来孙中山又在广州召开了,并组建,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1927年中共在广州领导广州起义,建立了 政府。
③广东是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有陈启元的,和陈淡浦的,这里还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特区有、、,沿海开放城市有、经济开发区有。
二、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事业的探索史、斗争史,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1.以下对中共“二大”纲领内容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 B.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独特的道路 C.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
2.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同期中共发动其它武装起义相比,对中国革命最突出的影响是 A. 开始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C.明确指出了建立农村根据地 D.起义计划受挫后主动向山区进军,开始转向农村
3.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其特色主要体现在
A. 对私人资本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B.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C.建立单一的公有制 D.改造所有制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中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 科学地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 B.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C.明确了新形势下的阶级关系 D.完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5.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体现的共同点是 A. 无产阶级牢固掌握领导权 B.坚持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充分发动广大人民勇于斗争 D.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独特的道路
6.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7.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B.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新民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蒋介石政权覆灭
8.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①是有执政党的地位决定的 ②是自身条件决定的
③是长期坚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④是中国人民在历史过程中经过比较作出的正确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三、朱容基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作为关键。据此回答1——5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要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手工业 C.重工业 D.私营工商业 2.下列对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
A.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B.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生产
C.破坏了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3.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心是
A.调整 B.巩固 C.充实 D.提高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最初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的是
A.以粮为钢 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企业 C.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D.大力发展农工商公司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始终坚持放在首位的是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A.私有化 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D.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四、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一直处于屈辱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变了被奴役的地位。香港、澳门相继回归,谱写了中国历史新篇章。1.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五次侵华战争。主要是由于
A.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 B.清政府始终坚持闭关自守政策 C.资本主义经济的掠夺性 D.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损坏了列强的利益 2.清政府对外战争均以屈辱而告结束。出现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治制度的落后和统治腐朽 B.中国军事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清朝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强大 3.南京国民政府从联共抗日到消极抵抗政策主要是由于
A.日本诱降政策 B.军事进攻的失败C.害怕中国人民力量的发展壮大 D.受英国的影响 4.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西方大国采取了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企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B.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粉碎其阴谋 C.是为了维护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 D.企图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5.尼克松访华后,美国共和党党纲中:“我们有必要与中国保持关系,但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民主改革。”这段话表明
A.美国与中国保持关系是为了发展民主B.美国试图用西方民主价值观改变中国 C.中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矛盾斗争不可避免D.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6.我国恢复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受到普遍拥护 7.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家影响的扩大B.中美双方有共同要求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权利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缓慢 10、1840年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清政府被迫开放至今已260多年,但真正意义的开放则是从二十年前才开始的。那么当今开放的最根本目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C.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地位 D.实现国家的富强
11.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实现国家的富强而迈出的第一步是 A.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 B.维新派领导的变法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派;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发展的春天,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和不懈的探索,在中国革命的各阶段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三大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消亡了。
1.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州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表明
A.中共以发动工人运动为中心 B.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 C.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扫清了障碍 D.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3.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倾向是
A.君主立宪 B.二次革命 C.实业救国 D.议会政治 5.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核心是
A.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消灭封建残余 C.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D.改变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6.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共同点是
A.都触及到所有制形式 B.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 C.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 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7.建国初期,中共中央为调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D.实行赎买政策
8.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惟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9.中国的工业化实践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最主要是由于它们(或者说“近代”的实质)A.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采用大机器生产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影响 D.私人投资,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11.既是著名实业家,又是立宪派代表的是
A.康有为 B.周学熙 C.载泽 D.张謇
12.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人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 B.官僚和工业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1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④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增出现了短暂的发展时期,但未能持续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 国内市场没有扩大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D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15.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
① 商品经济达到相当高的水平②受外资企业的刺激 ③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④洋务运动的诱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决定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 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1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最主要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滞后 D.传统的重农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18.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制定的依据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有贡献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受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建国初人民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焦点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与投机商人争夺市场 D.实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六、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回首80多年来,中共已召开过16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许多重要会议,每次会议的精神或通过的方针政策,都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回答1——7题。
1.中共“一大”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迫切任务是
①进一步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掌握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④深入农民开展农民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下列属于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后来为陈独秀犯右倾投降错误种下祸根的是
A.同国民党合作问题 B.共产党加入国民党问题 C.帮助国民党改组问题 D.党对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
3.提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是在A.遵义会议上 B.洛川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七界二中全会上
4.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城市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 5.下列哪些会议,中共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
①中共“八大” ②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中共十五大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2)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2)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布置 4)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 1)2)B 2)3)C 1)3)D 2)4)
7.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8.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开始形成于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9.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重大突破是
A.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提出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D、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 6.中国共产党八大的正确决策是
A.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C.开展一次党内的整风运动 D.制定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
七、中国近代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回答 1.中国自进入近代以来,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较早解体,造成这种解体的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破坏作用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经济破坏作用 C.沿海人民有强烈的开放意识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破坏作用 2.太平天国东征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C.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D.打击盘踞在上海的外国侵略势力
3.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十分不平衡,轻工业较重工业发达,沿海工业较内地工业发达,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不包括
A 中国近代企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较多投资轻工业
B 沿海与外国资本主义接触较多,开放程度深 C 轻工业对市场的依赖性较重工业小
D 沿海地区较充分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方针指出:“国军主力集中华东……力保凇沪要地”国民政府制定此种作战方针的原因有
1)巩固首都 2)攻击上海日军 3)江浙地区是其统治重心 4)国民党彻底放弃妥协投降政策 A 1)2)3)B 2)3)4)C 1)2)4)D 1)3)4)
5、中央人民政府在新中国不同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1)消灭土地剥削 2)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3)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1)2)3)4)B 1)3)4)C 2)3)4)D 2)4)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新变化的历史起点出现在农村,其主要表现是
A 发展乡镇企业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发展非农产业 D 大批农民离土背乡
7、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1)沿海开发城市2)经济特区3)沿海经济开发区4)内地
A 1)2)3)4)B 4)3)2)1)C 2)3)1)4)D 2)1)3)4)非选择题
结合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经营该行业的典型资本家代表是,1956年在 中,该家庭申请将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
2)试分析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多出现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走过的一条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据此回答
2、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其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这段话不包括 A 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 造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C 推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D 允许穷人和富人并存
3、洋务运动指出“欲自强,必先浚源,欲浚源莫如振兴商”的口号,这表明 A 洋务运动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B 洋务运动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C 洋务运动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同等重要 D 洋务运动已明确强与富的辨证关系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的两个派别几乎同时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但变法运动率先形成社会主流,下列有关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资产阶级上层力量相对强大 2)民主共和不符合中国国情 3)当时的社会条件对维新派的活动更有利 4)维新派能注意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发动 A 1)2)B 2)3)C 3)4)D 1)3)
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1)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 2)都是试图在中国建立近代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 3)都是希望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肯定 A 1)2)3)B 2)3)4)C 1)2)4)D 1)3)4)
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其主要的原因是
A 被野心家篡夺了革命果实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九、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即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次巨变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 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突出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是
A 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百年巨变得出的 结论是
1)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改造
2)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4)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1)2)B 1)2)3)C 1)2)3)4)D 3)4)
5、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比较完整,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A 支柱产业发展滞后 B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C轻重工业比例不妥D 工业发展速度太慢
十、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关税自主权是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表现。据此回答 10、19世纪60年代中国是 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国家,在当时收益国最大的是 A 中国 B 英国 C 日本 D 美国
11、近代前期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对中国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A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B 自然经济解体
C 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 中国对贸易收入呈增长趋势
12、中国从哪个条约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3、列强利用海关关税来干涉中国内政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二七罢工
14、中国何时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控制了近百年的海关:
A中华民国成立时 B收回利权斗争中 C国民党统治时的治外法权废除 D新中国成立时
十一、2001年7月中国的北京以压倒多数的56票成功地获得了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据此回答: 2.北京在近代历史上曾两次被列强洗劫过,它们的时间是
A.1860年 1898年 B.1842年 1860年 C.1894年 1900年 D.1860年 1900年 3.近现代史上首先发生在北京的革命运动有
①五四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一二·九”运动 ④五卅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解放战争期间,为了保护北京的历史古迹,举行起义的国民党将领是 A.杜聿明 B.卫立煌 C.傅作义 D.陈明仁
十二、党的作风状况如何,历史上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现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回答: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的民主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B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D 中国共产党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
2.在中国共产党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中,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具有影响力的是 A 按“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政权 B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 掀起大生产运动 D 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
3、“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群众杀猪、砍树、卖羊卖牛,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上述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 A 中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 B 广大干部迫切希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尚未成熟 D 合作社速度加快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2001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据此回答:延安整风运动主要解决
A 党的思想作风 B 党的工作作风 C 党的领导作风 D 党的文风
5、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
A 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路线 B 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现了党在组织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D 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6.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原因是
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7.建国初期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的“三反”运动,不包括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偷税漏税 D、反官僚主义
8.在“三反”运动中,被处决的大贪污犯——天津前后两任地委书记是(1)刘青山(2)张子善(3)李廷琳(4)丛志丰 A(1)(2)B(2)(3)C(3)(4)D(1)(4)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们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反对超级大国的经济控制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 1)2)3)4)B 1)2)3)C 1)3)D 2)4)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家地位提高的表现不包括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B 中日邦交正常化C 同苏联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D 中美建交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生产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叙述有误的是 A 对外开放,极大推动了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B 加入WTO给我国民族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
C 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论 D 引进外资,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里给国际社会的重大影响是 1)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2)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4)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议 A 1)2)B 3)4)C 1)2)4)D 1)2)3)4)6.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 A.苏联 B.朝鲜 C.南斯拉夫 D.古巴
7.在新中国建国第一年里,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A.17个 B.19个 C.22个 D.25个
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9.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地区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内政问题
十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尤其显得重要。1.土地集中对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危害是
A.威胁政府的财政收入 B.激化社会矛盾 C.使农民生活贫困 D.导致地方军阀割据 2.关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1)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2)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3)只能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4)具有反封建意识(5)并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A12345 B1234 C1245 D1345 3.关于孙中山“平均地权”理解正确的是:
(1)是三民主义的核心(2)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3)反映了孙中山对农民的同情(4)反映了孙中山吸取英美教训,想把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一并解决 A1234 B234 C123 D23 4. 1946年,中国共产党由以减租减息为主的土地政策转而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原因是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任务的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革命对象的变化 5.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富农经济采取保存政策的原因是
A.富农是劳动者 B.恢复、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C.富农不是革命对象 D.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6.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又一次改革 B.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 C.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土地政策,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D.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8.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农村改革方案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 D.三大改造 9.1949年~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助组——初级社——合作社
10.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未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发展乡镇企业 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④发展农业科技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纲领中,社会革命的纲领与农业问题关系密切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屠守锷 C邓稼先 D袁隆平
十五、西学东渐
1.近代前期中国文化的特点是
①呈现出“西学东渐”的趋势②围绕救亡图存的主题③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 ④缺乏成熟性和系统性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思潮或思想,出现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①维新思想 ②实业救国 ③民主与科学 ④毛泽东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3.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先后顺序是
A 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 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 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D 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4. 这一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 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C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5.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增加了国防力量
C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奠定了民族工业的基础 6.戊戌变法的突出功绩在于
A、发展了资本主义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建立了民主政治
十六、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 1.中共三大没有解决以下问题:
A确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党内合作 C帮助国民党改组 D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联俄联共 B、改组国民党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掀起国民大革命 3.说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因为他主张 A、反帝反封 B、联俄联共 C、扶助农工 D、节制资本
4.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A、代表工农利益 B、代表中共利益 C、代表苏联利益 D、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5.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最低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民权力问题 B、八小时工作制问题 C、革命前途问题 D、土地革命纲领问题 6.黄埔军校与以往旧军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注重军事教育 B、注重政治教育 C、两党合作建立 D、设立党代表制度
7.发生国民革命期间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省港大罢工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第二篇:2012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3.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100,表1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少儿(014岁)人口数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
D.匈牙利
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
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5.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
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6.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
A.GIS
B.GPS
C.RS
D.手动绘图 9.图3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由此可判断
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m圈层中最小
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 1.0-1.5km 圈层中最少
C.派生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
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图4),完成10-11
10. 以下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
12.有学者认为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对他最有力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总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成、牛牵引犁头府士状 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消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14.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
A.限制君权
B.消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限制
D.废除三审六部制
15.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6.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
C.空想社会主义
D.社会科学主义 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3.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特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
政治问题,也是一个
”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 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汉书·食货志》记载:“籴(dí,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近期,“
大葱”、“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登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借个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C.农产品“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D.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
25.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它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B
26.对图6解析正确的是
A.该省财政收入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的 B.该省地区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C.该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
D.该省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
27.近年来,广东某市委市政府以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和社会组织“自立、自主、自律”发展为两大着力点,推动法律、体制、能力三大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主体、人民群众为主人”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和拥护。这说明 ①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获得了行政权力 ②新机制使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关系定位更合理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④新机制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8.表2为某人大代表2011年工作总结部分内容
根据其内容,可以看出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义务。B.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工作 C.该代表有权提出意见并直接处理问题 D.该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审议权、问责权
29.在2011年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会议上,各成员普遍认同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多边贸易机制未来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是对称的 ②世贸组织推动国际分工和资源的全球配置 ③各成员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多边贸易机制的发展能消除竞争和冲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0.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进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
34.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 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 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 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 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科通过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大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特此称为“中国之谜”。
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耗能、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材料三: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
其现实意义。(1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推动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驾护航”。2011年11月,财政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继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类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
38.(23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剂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因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尽试任人一家人,观其日常所服用 要品位奢饰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宣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9分)(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 人普通美国家庭的 ?(10分)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旧工业指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传统手工业
联系:清末西方已经展开工业革命,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导致其逐渐瓦解;
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逐渐兴起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也冲击中国小农经济。
(3)原因:美苏冷战‚美国敌视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
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处于半封闭状态。
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
政治:中美建交;经济: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
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a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学科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a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严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ae译为“科学”,呼吁。民国初年,译作“赛园斯”的科学思想。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造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星城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中国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统一形成,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中人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制度指科举制;目的: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内容变化:从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和经济工业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启蒙思想
原因:政治:西方的不断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不断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不断传播
人为原因: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不断深入(3)原因: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经济: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
思想:西方启蒙运动影响
科技:近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4)略。
40.(28分)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发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6分)
(2)从温哥华岛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再采摘酿造而成。这种自然冰冻葡萄的,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4)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加上连年干旱,植被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
40.(1)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2)由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海陆分布
(3)地处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多河漫滩平原,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养分积累;地处中纬高山气候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利于形成冰冻;地处高山河谷地区,葡萄病虫
害较少。
(4)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控制人口增长。
41.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 地带的开发成为焦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图10)。
(1)甲、乙、丙、丁四处中,淤积作用明显的两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处,水深大于6m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处。(4分)
(2)1987-2006年上海市F围垦区面积增加量居前两位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处。(4分)
(3)上海市精品钢铁、化学和船舶工业基地(区)布局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影响微电子产业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6分)
(4)S处外临近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学山港,有铁路抵达和高速公路经过。目前上海市
处建设临港新城,简要分析该新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5)上海市在F围垦区内规划建设工业开发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引进工业
企业与开发区建设中应防止出现哪些问题?(8分)41.(1)乙、丁;甲、丙(2)旱地、建筑用地(3)沿海分布;技术
(4)地处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有铁路、公路经过且临海,水陆交通便利;周围经济腹地范围广,且临近中国最大集装箱港,市场广阔;地处海滨,环境优美;国家政策支持;临港,利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和对外贸易;多海滩,旅游资源丰富。
(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构建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绿地,治理工业“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严重;合理规划和布局产业,避免产业过于集中;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的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污水处理厂,防止造成海洋污染;适当保留空地,避免缺少工业发展余地;建设海防堤坝,防止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
第三篇:高考综合科规范训练问题
高考综合科模拟考试的规范训练问题
湖北省沙洋中学孟凡升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12年长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虽然已经为我们的高考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要想取得好成绩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大多数学校在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后期,开始针对高考综合科进行的模拟考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同学们只有把平时的模拟考试像高考一样对待,那么高考时才会像平时考试一样出色发挥,我们广大考生应该对高考综合科模拟考试的规范性训练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良好考试心理素质和考试习惯。
1、考试时间分配上的规范训练:三科合在一起考试,时间会比较紧张。高考综合科150分钟时间,要完成300分的题,几乎90%的学生都感到时间不够用。因此平时考试训练中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开考前:拿到发答题卡后,考生要及时在相应位置填涂写好考生个人信息,待老师发试卷后的5分钟内,整体浏览试卷初步判断一定数量题目的难易度,以便开考铃声响后及时上手做题。时间大致分配:如目前文综试卷一般35道选择题用时(包括涂卡时间)60分钟左右。大题即非选择题,地理3题、政治2题、历史3题共八大题,平均到每大题道题只有10分钟。这样留下检查的时间也不够10钟了。又如理科每个学生在三门学科上各有优势,不少学生在答题时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优势学科上,导致在弱势学科上时间偏少,甚至没有时间解答弱势学科的简单题目。比如一个考生化学很好,物理较差,他花很多时间解答化学题,导致自己会做的物理题也没时间去做,失分严重。每道题的分值不同、考生个人掌握知识的水平、题目的难易也有差异,这就要求考试中考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分秒必争,一点也容不得考生自己磨蹭,左顾右盼、剥指甲、转笔、甚至发呆。当老师提示离考试结束还有15钟时,就是考生该进入考试的检查阶段了。通过模拟考试的多次训练,使考生逐步学会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最
大限度得到该得的分。
2、考试中做题原则上的规范训练;高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试,预计三科里会有一两科中出现几道难题。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平时的考试训练中应该得到贯彻。试卷中总有对考生自己相对难的题和相对容易的题,容易的题易上手,必须保证这部分的分首先能得到。先做容易的题既能拿分,又能克服考试紧张心理,稳定情绪和心态,更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所谓难题,一般是自己认真读2-3遍都搞不懂题意,反复思考找不到解题思路的题,这样的题就要敢于放弃。跟难题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被难题纠缠住耽误考试时间是极其不明智的,后面还有能做的题能得的分也没时间了,得不偿失,要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该得的分得了再去攻难题,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切记:无论遇到什么的难题,千万不要放下笔光着头脑去想,一定要边看、边写、边画、边想。大胆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
3、填涂贴和书写上的规范训练:每年都有考生因字迹不工整失分,每年都有考生在紧张中涂写答案错位,追悔莫及。这就要求考生平时用于书写用的笔和作图的工具的尽量和考试时用的一样;开考前考生的个人信息要准确无误的填、涂、写、贴在规定的位置。考中书写在答题卡上的字的大小适中,快速较快、工整不潦草、至少你写的字让阅卷老师能轻松的辨认;书写的层次清楚,卷面清洁;选择题答案填涂规范(实、满、黑)且试题题号和答题卡题号一一对应,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规定题号的答题框内。也不要弄皱弄破答题卡。
4、考中思维转换上的规范训练:文综也好理综也罢,三科同考,不同的学科又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从某一科转到另一学科时必须快速转换思维方式。
5、进入考试状态的规范训练:考场状态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思维状态的发挥。因为人的大脑思维受环境、身体、心理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很大,当身体、心理状态较好时,人的注意力在考场(尤其是高考)这种非常紧张的场面中会高度集中起来,即处于一种相当专注的状态。这时,人往往表现为忘记周围的一切,沉浸于思考问题这种“无
人之境”,这时,就能解决一些高难度的问题,甚至平时解答不出来的问题,高考时也能较好地解答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超常发挥。
对策一:高考考试的时间在上午9点到11:30分和下午3点到5点。同学们尤其要把学习思考的兴奋点调整这段相应的时间,杜绝在这段时间打瞌睡,有的同学高中三年特别是高三养成的“夜猫子”习惯必须遏制。晚上加班加点绝对不能超过23:30,越临近高考越不能过这一时间红线。这样在白天考试时才使自己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
对策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平时考试训练时同学们的座位比较靠近,不经意看一眼同桌的试卷就能知道答案,但高考时考试座位距离远,纪律要求严,平时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策三:考试中当出现思维受阻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心胸开阔,冷静下来,逐渐恢复镇静。须知思维受阻有如江河截流,可以蓄势奔泻,也许头脑马上就会豁然开朗。因此,不要害怕、紧张,而应高兴地暗示自己:灵感和顿悟就要来了,不妨平静以待!
其次,要转移兴奋点。思维障碍往往引发某一试题(不一定是难度)的思索解答。既然此题思路不顺,不如暂且放下,另做它题。
再次要设法激活思路。如展开多向联想、逆向思考等等,对试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使思维恢复正常。
6、反思考试的得失的规范训练:每次模拟考试结束后,考生都要认真反思自己在以上5个方面的得失,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掌握考好综合科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考试成绩得到正常或超常发挥。
第四篇:2014广东高考新材料作文训练
根据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2014年1月4日,青兰高速公路柳沟河收费
站附近,两辆拉运橘子的货车先后发生侧翻,附近村民竟然闻风而动,一通哄抢。有村民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大家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情急之下,现场警察鸣枪示警。从出警到哄抢平息,整个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据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公安局调查,被哄抢的橘子有1万多斤。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98年历史高考试题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制造陶器 c、种植栗、水稻 d、饲养猪、水牛
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要求革新图强 c、主张抵抗秦军 d、《离骚》触怒权贵
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 a、邯郸 b、大梁 c、临淄 d、宛
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图略)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
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
a、广通渠 b、通惠河 c、会通河 d、胶莱河
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 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 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
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
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
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 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 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 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
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 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 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 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3、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24、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已无力阻拦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
25、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26、德国首相俾斯麦推行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取缔严重威胁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民主工党 b、巩固和加强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c、消除欧洲工人运动中心已转移到德国所产生的影响 d、镇压国内反抗,集中力量对外扩张 27、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 c、坚持反帝斗争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9、《和平法令》在向一切交战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同时,还特别向曾经对社会主义运动贡献最多的三大参战国的觉悟工人发出呼吁。这三国是
a、英美法 b、法德俄 c、美俄英 d、英法德
30、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最后是通过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骗取选票,获得议会多数 c、国家元首的授权 d、胁迫当局解散其他政党
31、与右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图略)a、1936年3月-1937年2月
b、1937年3月-1938年9月 c、1938年10月-1939年2月 d、1939年3月-1939年9月
32、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国投降
3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时期
①非洲取得独立的国家最多②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都是在这一时期独立的。其中 a、①②均正确 b、①②均不正确 c、①不正确②正确 d、①正确②不正确
34、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5、要了解“王莽改制”的史实,可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36、唐代著名的手工业产品有
a、益州绫锦 b、宣州的纸 c、邢州白瓷 d、扬州铜镜
37、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相关的有 a、交子 b、岁币 c、瓦肆 d、机房
38、中国同盟会被称作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39、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40、下列各项,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接相关的有 a、《八一宣言》 b、皖南事变
c、“三三制”原则 d、“精兵简政”政策
41、中共“七大”的重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2、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进度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3、恩格斯在总结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特点时指出,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当这个目的达到时,激进派及其激进措施就会“从舞台上消失了”。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看
a、大资产阶级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 b、众多革命俱乐部的出现,表明革命远远超过了原来的目的 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 d、热月政变和政变后的变化说明,激进派及其措施“从舞台上消失了”
44、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下半年起进入高潮,其原因有 a、素丹成为英国的傀儡
b、土耳其的属国和欧洲大部分领土被列强瓜分 c、希腊军队向土耳其内地推进 d、国民军获得国外的大力支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45、(98年本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国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
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45、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46、(98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结合材料回答:
①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8分)
46、答案要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
②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4分)
47、(1998年本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决定按“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1967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至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据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55 1958 1960 1963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产值 173 239 320 431 682 1026 1438 1969 2942 4545 5544 摘自《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根据材料回答:
①战后日本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各有什么特点?(6分)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②战后日本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教育、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6)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
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题17分,第49题16分,共33分。
48、(98年全国卷)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12分)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5分)
48、表现特征: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1分)
社会原因: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
49、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b 6.a 7.c 8.b 9.d 10.a 11.d 12.d 13.c 14.a 15.d 16.c 17.a 18.a 19.b 20.b 21.c 22.a 23.a 24.b 25.a 26.b 27.d 28.c 29.d 30.c 31.c 32.a 33.d 34.b
二、多项选择题
35.bd 36.abcd 37.acd 38.bcd 39.ac 40.abc 41.acd 42.ac 43.acd 44.bcd
三、材料解析题
45、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46、答案要点: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
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
47、答案要点:
①教育:政府重视、推行改革、与经济发展结合。(2分)科技:由引进外国技术到依靠本国力量。(2分)经济:60年代末起出现高速发展。(2分)
②教育发展为依靠本国力量搞科技打下基础。(2分)教育、科技面向经济,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4分)
四、问答题
48、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6分)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2分)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3分)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1分)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4分)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分)
49、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劳动人民。(1分)到独立前,殖民地的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得到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使用奴隶劳动的资本家--种植园主阶级。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来往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由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由宗主国出生的封建贵族充任高级官吏。(1分)他们控制矿山和种植园,奴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没有统一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3分)北美独立战争是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而取得胜利的。(4分)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是各地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