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美术史课程总结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总结
教师:肖顺
2009年至2010年为期一学期的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已经结束。作为主讲老师,我针对这门课程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教学过程
2009年9月,在炎日的夏末针对刚刚进入高校的大一新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在第一节课,我预备的是一个讨论会,主要讲解了高校的学习模式及其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特性。
大学的学习方式、环境和高中学习方式和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的学习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没有班主任和家长的紧密督促,大多要靠自己的规划和自控力。但是四年的大学生活又是人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期。其重要性可想而之。同时,特别是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这门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的树立是整个大学学习态度的一个引导。作为第一门专业理论课及唯一的一门理论课,这门课程的学习重要性是不容小噓的。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门课,在第一节课我重点介绍整个课程的特性和整个学期的学习安排计划。作为一门理论课,对于具有实践性的艺术设计学科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很容易显得枯燥和乏味。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出现理论课常见的满堂灌和独角戏的现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论文形式的论题:试论工艺美术品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借此,也考察一下学生们的素质和学习态度。
通过批改学生的论文情况,发现论文效果不错,学生大都开动脑筋想问题了,并且有个别学生很有想法。学生的能动性比较高。由于面对的设计艺术学科的学生,而他们以后工作有自己的团队,面对队员、面对客户,为完善的表达自己的创意,舒畅的与客户沟通,语言表达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我让学生依次上台演讲、发表自己对于此论题的看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更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思路,而且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互相学习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由于是史论课程,其特点就是大多内容都需要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法,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再谈合理吸取与运用。但是上课仅靠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太过于被动。于此很容易造成枯燥和乏味的学习状态或者就是过耳就忘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将其调配出若干个小组,每组负责一章课程。做出课件给同学讲解,侧重点我提前点出,在制作过程中保持与我的联系,学生可以自己加入创意。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及时给予解答和帮助。这样,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也就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同时在他们课件展示和讲解的基础上,我将学生们罗列的工艺美术品及现象给予分析和解答并且对每个章节逻辑性和宏观性的重点给出分析和提点,进一步提升对某章节的认识和理解。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几乎都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实现。有个别小组表现尤为突出,不过是课件的准备还是讲解,都给其他同学很好的表率。这表明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在课程后半期,在学生们对于工艺美术简史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我对各个章节进行了疏通及整门课程宏观的讲解和引导。
第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程作业完成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主动性比较高。在论述工艺美术品的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的小论文中,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好,而且个别还有相对个性和独特的见解,使我影响深刻。
而在学生课件中,也大都积极参加,分工合作,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大略都达到了我所要求的效果。而且其中有个别的讲解很到位,课件的展示形式也很新颖,花了很大的精力,效果很不错。在课余与学生交流时,他们也反馈说,亲身参与给自己很大的锻炼。
第三:教学经验
在上课之前,我就准备好了全课程的课件。由于课程名为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之所以为简史,在指定的教材中也有体现。海天编著的这本书,就是一部简编史。其利就是对于以前没有过理论基础的大一新生来说,这是很合适的,但是作为教师的教材,我发现其简易的特性会造成我课程的简陋,讲授的乏味。基于此,我特意找了两本相关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作为参考书目。这两本书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充实了我课堂的知识结构以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有效的扩大涉及面是教好书的关键。
由于这门课是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理论课,面对的学生是各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结合了不同班别的专业方向举实例,来解释或论述历史上的工艺美术品的特征及其可借鉴优点。并且启发学生们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专业来动脑筋思考。
对于没有写过论文的大一新生,我多次提到论文写作的规范。开始是以回答论述题的形式引导他们思考回答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指出不足之处。在他们有一定体会的时候再给与一些规律性的指导。在小论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并掌握到这些基本的答题常识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
在这些经验获得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同时存在。其一,就是在小论文的写作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独立完成,对于所给论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也有个别同学没有用心的独立完成。对于网上材料不加分析的采用和摘抄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针对这些同学,我要求其即兴演讲,有些表现不错。其二,在课件准备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克服了很多客观条件,并且付出了很大的精力,把所属的章节做了很好的准备和讲解,而且很高效的分工合作完成了共同的任务。但是有些组别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仅仅靠个别同学制作,没有体现出分工合作的作用。以后要班干部分组,多带动一些不积极的同学,并且鼓励他们一起合作。
第二篇:《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陶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陶艺术各期特征及黑陶艺术特征。
第二章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
主要代表作品、风格。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4.3山水画的兴起
4.4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l、了解此时期美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
2、了解此时期美术由于哲学思想的影响而摆脱功利性向艺术表现方向发展 的特征。
3、了解美术技巧的进步及早期佛教美术特征。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4.2 4.3 4.4
难点:学术思想的活跃使艺术脱离功利性的自我表现的特征。
第五章 隋唐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5.1概述
5.2人物画
5.3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
5.4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5.5佛教壁画的陵墓壁画
5.6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5.7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
5.8绚丽多姿的“唐三彩”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和认识一个时代综合国力的发展对美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唐代美术发
展的盛况和全面的进步。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5.2 5.3 5.4 5.5 5.6 5.7 难点:唐代美术“灿烂求备”和“博大精深”的时代特征。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6.1概述
6.2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6.3花鸟画的发展
6.4山水画
6.5人物画的繁荣
6.6宋代的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
6.7辽、金、西夏绘画概览
6.8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五代两宋花鸟画的发展和技法的成熟以及宋代画院的辉煌。
2.了解山水画及人物画的高度发展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6.3 6.4 6.5 6.6 6.7 难点: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熟、风格流派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第七章 元代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7.1概述
7.2元初画坛上的“复古”思潮 7.3“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 7.4水墨花鸟画的兴盛 7.5寺观壁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文人画”经历魏晋、隋唐、五代、两宋的发展至元代已走向高度成熟。自此“文人画的格调、表现形式等直接影响了明清及近代的绘画格局。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7.2 7.3 7.4 7.5 难点:以赵孟赋“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的时代特征及表现形式。
第八章 明清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8.1概述
8.2继承两宋院体画风的“院派”和“浙派”
8.3吴门画派和“明四家”
8.4松江画派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8.5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
8.6明末的人物画大家
8.7固守传统与破格创新的清初画坛
8.8扬州画派
8.9清代的宫庭绘画与仕女人物画
8.10明清的版画艺术
8.11西洋绘画的输入
8.12明清的建筑成就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文人画的接近世俗生活和商品化的出现使作品形成的苍润秀雅的格调已经与宋、元的冷寂、荒寒大为不同。
2、了解明清绘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山水、花、鸟方面。
了解固守传统与破格创新画派各自的艺术追求。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8.3 8.4 8.5 8.6 8.7 8.8
难点: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与宋元时期“文人画’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九章 激流中的中国近代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9.1概述
9.2碰撞中的转机
9.3寻求再生之路
9.4走出故土
9.5新的摇篮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从传统文化对美术影响的角度,宏观地认识中国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2、从美学角度审视中国美术的发展。了解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审美差异。
3、了解美术发展中各期各家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技法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语言特征(如线条、笔墨、构图、透视、造型、色彩等),以助于同中国画技法课的学习形成默契。
四、课程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2课时)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4课时)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4课时)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4课时)第五章、隋唐美术(4课时)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4课时)第七章、元代美术(4课时)第八章、明清美术(4课时)
第九章、激流中的中国近代美术(2课时)
五、课程习题要求:
通过对每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及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审美差异。
六、实验内容与要求:
通过幻灯、网络及相关书籍了解美术发展中各期各家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及技法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语言特征(如线条、笔墨、构图、透视、造型、色彩等),以助于同中国画技法课的学习形成默契。
七、课程主要参考书:
《中国美术史简编》 贺西林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纲要》黄宗贤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版
《中国美术史》李浴著,辽宁美术出版
《中国绘画史》五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
执笔人: 审核人:
第三篇:中国美术史总结
如西周后期的代表作《毛公鼎》造型简洁,纹饰只用了一圈重环纹装饰带。
如陕西郡县出土的《驹尊》就是一个例证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出土的立鹤铜方壶
春秋晚期出现总结百工技艺的专著《考工记》
三、战国帛画
1·《风缮书画像》
2·《人物御龙帛画》
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
“传神传”:
南谢赫提出的画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古画品录》著作
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
陈姚最:<<续画品>>
曹不兴的再传弟子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
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名士风范与《竹林七贤》画像砖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有《维摩变》、《净土变》、《七佛图》
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复层壁画” “藏经洞”
三、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维摩变》、《净土变》、《七佛图》
四、敦煌彩塑艺术
第七章隋唐时朋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美术概述
唐代绘画品评著作有
彦悰:《后画录》
李嗣真:《续画品录》
张怀瓘:《画断》
窦蒙:《画拾遗录》
裴孝源:著有《贞观公私画录》 第二节 雕塑与工艺美术
唐三彩为唐代陶器的代表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 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名画记》;《魏徵进谏图》、《十二真君像》、《王右军真图》等四十二件,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他的画作有《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入《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卷,为净饭王之子释迦出生故事。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迦图》藏日本京都东福寺。皆为后人托名摹本。
周昉: 画作有《三官像》、《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七十二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簪花仁女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调琴啜茗图》卷,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相传皆为其所绘。
韩幹:生卒年不详,今陕西西安人,《姚崇像》、《安禄山像》、《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韩滉:他的画作有:《李德裕见客图》、《尧民击壤图》、《田家风俗图》等36件,辑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纸本,设色,笔墨雄健,形态各别,表现出“步者,齕者,纵跬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弛者”,为元代赵孟頫旧藏;另有《文苑图》卷,均藏故宫博物院。
三、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一派是青绿勾斫,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
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另一派为水墨渲淡,以王维、张燥、王墨为代表。
王维: 《辋川图》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第八章 五代十国的美术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
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关仝、李成、范宽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第九章 两宋时期的美术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郭熙的山水画及其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湖州竹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明代莲儒撰《湖州竹派》
“皇帝画家”赵估: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第十章元代美术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建立了文人画重气韵轻格律的典型风格。
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
汤□:《画鉴》
李□:《竹谱》
黄公望:《写山水诀》
吴镇:《竹谱》
饶自然:《山水家法》
王绎:《写像秘诀》
第十一章明代美术
明四家之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
第十二章清代美术
1.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2.“金陵八家”
在中国画史上指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胡 慥、谢
荪等八人。
「扬州八怪」他们的共通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第四篇:中国美术史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美术史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同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不同,导致各个时期美术风格的不同。如在秦代以前,美术的主体功能是实用而不是审美。两汉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神仙思想,决定了当时的美术表现内容多是神仙题材与世间奢华生活。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广泛宣扬封建道德,表现忠臣、孝子、烈女、义士的人物画多起来,堪称人物画的古典时代:五代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这些人有钱有闲又有文化,他们流连山水之间,寄情花间月下,开始了山水、花鸟画的古典时期。
而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美术史便是由一个个美术家组成的。没有他们的活动,没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杰出作品,便构不成美术史。所以我认为,一部美术的历史,就是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因此在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家。
《中国美术史教程》面对的读者是美术史专业以外的艺术类大学生,只要求对美术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侧重每个时代的量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或艺术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书中所写多是对大学应学知识的一些整理概括,间接材料引用较多,加之成书时间太过仓促,一些细节问题难以一一考校,因此错误纰漏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前言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节 石器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绘画与雕塑
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雕塑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二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篇:中国美术史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意义
1、了解华夏民族关于“美”的历程、美的信仰、美的起源
2、以史为鉴,借古开今 从传统中去继承、去借鉴,才能有所创造和超越
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 生活品位 生活情趣
4、增强对艺术品、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 谢赫《画品》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由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骨法用笔” ——笔法;“应物象形”——造型;“随类赋彩”——色彩;“经营位置”——构图。“气韵生动”是指生动地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并以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三 石窟 甘肃敦煌石窟
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建窟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开凿于公元2世纪左右。历经北魏-元等多个朝代。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壁画题材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像、伎乐、飞天、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等。其中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前世和一生善施乐助、舍己为人、拯救生灵的本生和佛传故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现存洞窟53个,现存造像51000余尊。初建于北魏中期,由皇室直接经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公元494年)由平城迁都洛阳,于是龙门继云冈之后而成为皇室贵族开窟造像的活动中心。位于河南洛阳之南的龙门山。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造像均有明显汉化。四 唐代人物
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秉承家学,尤善绘画,是初唐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多以政治历史事件及帝王、功臣、贵族为题材,其绘画可谓是对唐王朝的颂歌。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有宋摹本传世。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创造出“莼菜条”式的描法,用笔波折起伏、错落有致,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八十一神仙卷
张萱,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所作仕女容貌艳丽,体态丰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其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均存北宋宣和画院摹本。
周昉,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肖像画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情;风格称为“周家样”; 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皆有后代摹本传世。
五 五代山水
五代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二派
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为代表
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潇湘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为代表
六 赵孟頫
赵孟頫——“古意论”、“书画同源”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古意论
赵孟頫强调作画要有“贵有古意”,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提倡继承晋唐、北宋的传统,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境界,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成为元初画坛审美趋向。书画同源
赵孟頫最早提出了“书画同源”之说。他在《枯木竹石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这是从宋代文人开始的,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由赵孟頫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们的积极响应。七 元四家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五十岁左右始画山水,近受赵孟頫的影响,远师董、巨,兼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变法后自成一家,作品多描绘虞山、富春等地的江南自然景色。以笔墨皴写为结构,再敷以淡赭色点染山石、树干,呈现出苍劲古朴之气,为元末山水大家黄公望所专长。富春山居图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嘉兴人。性情孤峭,志行高洁,家植梅花,以梅自比,故又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道人等。因其房附近有一大橡树,又称其家为“橡林精舍”。
他工书画、诗文,长于山水,兼擅竹石。他博学经史、理学,精通佛、道学说,一生以布衣自居。他既不做官,也不卖画,喜结交高人逸士,以卖卜为生。渔父图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家为江南巨富,家中藏有历代书画文物,并建园林“清秘阁”收藏书画文物于其中。倪瓒少时衣食无忧,唯读书、弹琴、研习书画、结交高人隐士,过着“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的生活。同时他也喜爱参禅问道,无意于仕途,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到晚年,变卖家产,浪迹于太湖一带,达二十年之久。雨后空林图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在赵氏文人画理论影响下,改造董巨画法,自成一家。他画山水在元季四家中面貌最多,对吴门画派有影响。王蒙的作品在元季四家中最为深秀繁复,其独创的笔法称牛毛皴、解索皴,其景物可游可居,笔趣也是最富于变化。与倪为两个极端。青卞隐居图 八 董其昌
晚明“松江派”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大家、诗人、美术理论家和鉴藏家。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提出南北宗论
董其昌其他画学思想
1、“变古”说,以“天地为师”
2、以“淡” 为宗
“以天真幽淡为宗”,“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
3、绘画与自然的关系
“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4、“寄画于乐”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人往往多寿;至于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遂无生机也”。董其昌书学理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白居易琵琶行》 《画旨》 山水图卷 九 四僧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为僧后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明灭亡入武夷山为僧,后曾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后回故乡,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的绘画早年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尤多取法于倪云林,构图洗练,用笔方硬简洁。另外重视师法自然,少荒寒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尤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等人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从学者甚众,形成“新安派”。西岩松雪图
髡残(1612—1673),俗姓刘、又号石溪等,湖南醴陵人。明朝灭亡后,曾参加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1651的落发为僧。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居牛首山幽栖寺。其人品与画品为众多名士所钦佩,如钱谦益、周亮工、顾炎武、龚贤等人,程正揆(清溪道人)与他交谊尤深,时人并称为“二溪”,他与石涛并称“二石”。兼擅花卉、人物,尤精于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以秃笔渴墨,描绘繁复景致,风格浑厚凝重。
山水图
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二十三岁为僧,法名传綮(qìng),字刃庵,号雪个、个山、个驴、驴屋、八大山人等。
一生经历坎坷,画史上称其是“墨点无多泪点”的画家,在诗文书画作品中常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内心积郁。
笔墨特色:(1)惜墨如金——少(2)线条圆润——圆(3)淡雅空疏——空(4)干净无尘——净(5)形象奇特——奇
水木清华图
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出家后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他早年云游四方,晚年居扬州。擅山水、兰竹,也能画人物。其作品运笔灵活,善用墨法,构图新奇,强调师法自然,曾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四僧”中以奔放恣肆见长。石涛还是中国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阐述者,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十 八怪
郑燮的“三真”、“三绝”
真气、真意、真趣
诗绝、书绝、画绝
郑板桥尤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不泥古人,自探灵妙。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
金农(1687—1764)被称为“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等,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被举博学鸿词,考试落选而返,在扬州以卖字画,兼售古董为生。
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善篆刻,长漆书,五十岁后作画,四君子、蔬果、山水、人马、佛像、肖像无不擅长,“涉笔皆古,脱尽画家习气”。
艺术特色: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
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