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弟子规
我和《弟子规》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地,一学期又要结束了,我们在理工的弟子规课程也要结束了,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感。只因为《弟子规》,让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读书13年多了,真正意义上有意识接触传统文化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的。依旧记得当初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抗拒心理很强,那时候心里想着“不就是教我们学习做人,为人处世之道嘛,没什么的啦”。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弟子规》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认真学习的为人处世的经典。
想想13年了,如果不是来到理工,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或许这辈子就没机会接触《弟子规》了。读了那么多年的教科书,看了那么多年的辅导书,可是我们的社会教育何时像《弟子规》这样,教我们以处世之道呢?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不缺乏的是勤奋,而学生所缺少的社会最需要的,恰巧教育又缺失的,正是《弟子规》这样的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弟子规》的第一则<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
学习这一段内容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亲。在家里,我一直都是父母亲疼爱的孩子,今年寒假短暂辛苦的打工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亲支撑整个家的艰辛,想起了父母亲多年来起早贪黑辛勤工作,内心觉得欠父母亲太多,多得无法言语。我知道我一直都是个幸福的孩子,只是习惯接受“理所当然的爱”的我,还远远不能体会到父母亲多年艰辛的点滴。
每次放假回到家,重现的都是父母亲依旧熟悉的关爱,幸福如此简单。或许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过就是天下间父母亲想要的幸福吧。在外求学的我终能明白作为他乡异客在外地打工的人所承受的苦,不止身体,乃至思念。我能明白回家的幸福,能感受家的温暖。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感恩。感谢国家的培养和护佑、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感谢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感谢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些都让我们幸福地生活着。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之心,爱自己,爱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离人与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真正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或者正确的言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记得当初来到理工的时候,辅导员和师兄师姐告诉我们,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再看看我们的校训“自强立德,经世致用”,恰恰就告诉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因为个人的优良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永远都是那么地深刻。
学习了《弟子规》后,发觉内心明朗了许多。感谢《弟子规》和蔡老师带给了我那么多,我衷心地说声“谢谢”。虽然《弟子规》课程就快结束了,但是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体会、感受,她对我的影响犹如一曲晨星的美妙音乐,永远在我的心灵深处歌唱。
第二篇:我读《弟子规》
我读《弟子规》
在没有仔细阅读《弟子规》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就是一本少儿读物,没有什么可读的,它所讲的无外乎就是作为学生的行为规范,自己这么大人了,对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做的非常好,没有再学习的必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所想。当我读过几页之后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中确蕴含了对待父兄长辈,为人处世,求学读书的基本准则和大道理。回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不禁汗颜,同时也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博爱,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各方面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设备部
第三篇:《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我和弟子规》读后感观后感,仅供参考!
《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早晨,我正在睡觉,听到爸爸叫我起床,我很不情愿,心想:“今天是星期天,不上学,也不让我睡个懒觉。”我慢慢腾腾地穿上衣服,去洗手间洗脸。爸爸听到我半天没有动静,就大声叫我:“盈盈,干啥呢?”我没回答。一会儿,爸爸又喊我:“盈盈,出来!”我赶紧跑出去,这时,爸爸拿给我一本书,说:“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好学一学。”我接过书,是一本《弟子规》,我认真地读起来。
这真是一本好书!它是教我们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做人的书。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段时,我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好,父母招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不要让他们伤心。这是多好的教导啊,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总是让他们生气!
我今后要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通过此次“我与《弟子规》”的征文活动,让同学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积淀文化底蕴;规范同学们基本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行为,做到知行合一,自觉践行,促进同学们全面发展。在校园文化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认识,勤奋学习,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友爱、乐于助人的氛围,构建和谐、温馨校园。
让同学们在学习《弟子规》中要坚持“三要”、“三结合”。“三要”即学习《弟子规》要深刻领会、融汇贯通,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要与时俱进、活学活用,不生搬硬套、脱离实际;要注重践行、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流于形式。“三结合”即坚持学习《弟子规》与挖掘其当代价值相结合;坚持学习《弟子规》与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相结合;坚持学习《弟子规》与践行道德礼仪规范相结合。
《我和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厌烦的,在没有阅读它之前,我对它的认知是了了无几。之所以厌烦,是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背这书中的1080个字,而这开始,是即枯燥,又乏味的。
翻开这本彩页并印有卡通彩绘的“古圣人之书”我无奈扯动僵硬的嘴角,这分明是给几岁孩子们学习的故事书,竟还标注着拼音。低头晃了晃脑袋,不禁苦笑。无奈之余,理清烦乱的情绪,去看前言。这是我长久已来阅读时养成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行行文字跳进眼中,前言大有气势磅礴之感的泛举古词,又大肆推举了经典古著。三国纷争的气势恢宏,水浒聚义的苍凉悲壮,甚至于红楼的情,取经的幻,论语的吾爱与千字精髓。最终是让我们知道,从这书中我们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传承的智慧与礼仪,坚韧和顽强的精神,理所当然,不能否认,我们从所周知的是古人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慧渊才博,我们也仅仅就止于这些浅表,又所以成了我们学习的必然。那是学智慧、文化、精神与礼仪。与我?给我!得到的该是本质上的提升与灵魂的升华。
用短时间大致翻看了第一章节,并简单读了通译,我便开始觉得这书好。入则孝这一小节,它说的是百事孝为先,如何为孝?如何孝。应勿缓、行勿懒、敬听、顺承、严谨的要求自己的行为,不管父母对我们是否喜爱,都要以善赡之心待之。于彼既是亲又是师。孝是于心眼里的,故无论何时何地身在与否,孝是至终至诚的。到这里,我便觉得自己是不堪的。平日里做的事少之甚少,就连话好像都不曾好好说过。更不用谈及如何孝顺了。虽然现在已是今非昔比。不能拿现如今发展人群和圣人们去做什么比较。但,内心始终免不了的是那许多的羞愧。
再继续向下阅读,就越发觉得这书很好。出则弟,谨,信,爱众,亲仁。一口气读下来,便推翻了心中五味陈杂。它义正词严,一段一段的文字严厉的指出自身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但我仍是感激的、受益的。当沉浸于它的字里行间时,不禁会发问:你做到这些吗?然,我却不能对上只字片语。思想萦绕的都是‘我做的太少了’‘我没有做到’,诸如此类。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惭愧之感。它从兄弟亲朋,更加延伸到基本的言行举止与做人行事的道理,道德品质与礼仪规范。全书囊括之广于德、智、体、美、劳。想来,我们从小学开始便接受这样的教育,到了更高的学府,又再次接受成人礼仪的训练。到此,追究下来也已十年有余,但最终成就的,依旧还是无法比较的不足。
平日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规矩矩,做到之人又有几余个?它说:衣贵洁,不贵华。如果不是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想新世界、麦凯乐早已不复存在了吧?它说: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则内省。出言信为先,勿谄富骄贫,勿喜新厌旧,善劝建德,以理服人,亲仁建绩。一再指出做人要严谨、行事要知礼、待人要诚肯的准则。就此,想到网上那句不成文的话,如果没有谎言,社会将无法进步。也许,这就是古往今来,众所云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主的的差比吧!最后一章余力学文中说,圣与贤皆可驯致。所以不要自暴自弃,但力行,但学文,心正心端,处之泰然。这些圣人之说是众人皆可到达的。
通读《弟子规》后,顿悟之省然并非初触此书时的枯燥,厌烦。它十分严谨的教导我们如何为一个孝行之人,如何做一个品德之人,该怎样学习,该如何行事待人,并教育我们居有常规,行有常理,品有美德,学有余,亲仁得众爱的道理。故,我们不能要求众人同形类于小我,但果仁之心之人定能出淤泥而不浊。皆凡信、爱、亲仁修得行为者,自会成为人所重,人所服,人所能之人。
又以此类推到现如今的工作生活,小我存在于团队之中,是大集体中的一小个。‘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这句平日里讨厌至极的话,现在就比较能够悟到其中的道理了。我记得该是有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盖不了一座房子,百余的众人可以造一座摩天大厦。成功的企业是由百众人一砖一瓦建构的。而建筑企业的百余众人,莫不是秉持着一颗心,用品德去看待工作,那字典中将不会有企业二字的存在。
说白了,我们并非用眼睛在看美德,而是用肢体与内心在反应。这本书就在教育我们,事诸兄如事兄的道理。当我把身边的人都当成自己一样对待的时候,就能做到了真心实意。且一定是挚诚的。给彼于我,等同一人。做事说话先人后己,想必能亲仁得众爱了。且在工作生活中,攀比之处应是学习与业绩,不长他人之浮华处,物再贵也仅止于表,多学习他人的德行,况且,三人之行,必有一吾师。经常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学到他人的良处。所以,要坚持严以律己的态度,平衡于心,方能品行兼优。
在行业中,不但要做恪守制度规章的员工,更要做端正的人,亲爱同事,有学习能力的员工。当我们的态度、行为、言语,都达到一致的时候,我们便是一个有真情的人。而我们所存在的团队,也将会是一支有真情的团队。这支富有真情并处之严谨的队伍,未来必将所向披靡。
读毕此书,受益的不止是一点。从中发掘的精神与道理,贯汇于心。同时又感叹于大中华民族所传承的精神文明。惋惜于现今社会道德的靡烂。在此,我大力推荐此书,举凡父母、为人子女者,通学此书,都会获益良多的。将使整体素养与精神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篇:我读弟子规
我读《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人,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全篇1080字,句句经典,是为人处事的准则,教育我们如何做人,首先,我们要孝敬父母,对自己的兄长要尊敬,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行要谨慎,对别人要讲求信用,我们要关爱他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跟他们好好学习,多读书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弟子规》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如果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不会有很好的成就。我们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能忍让、包容;对长辈应礼让;对长者要尊敬谦虚;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曾记电视里面讲记者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和老人交谈后发现好多老人小小的心愿就是和子孙呆在一起,和子孙说说话。难道大人们认为把父母放在福利院,每月给很多钱给父母就是尽孝吗?同样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是否每个星期给家里或在外打工的爸妈打个电话让父母安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严格对待自己:要早起晚睡,因为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们要珍惜时光,多学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来提高自己;要讲究卫生,注意个人行为,不要乱扔垃圾等,爱护环境,构建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寝室注意个人卫生,教室书籍摆放整齐;穿戴整洁,说话要真诚,可信,说些实事求是的话;对待同学要真诚,多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因小事而闹矛盾;学习别人的优点提升自己,加强各方面的修养,自己做错事要及时知错改之。
“凡是人,皆须爱”这也是仁爱的最高境界,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睦相处,就像天和地承载一切一样,人应该有广阔的胸怀,不应该有私心,而应该关爱他人。在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心相映,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奉献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度过了难关,在甲型H1N1来临时,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征服了甲型H1N1,在中华大地谱写了大爱之歌,在大爱之下,再大困难都微不足道,因为爱,我们有了团结渡过难关的勇气;因为爱,我们不再畏惧黑夜,我们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赢来光明。
《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得志,最重要的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当代中学生的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我读《弟子规》
我读《弟子规》
刚拿到《弟子规》时粗略地浏览一遍,就觉得很有读头,听了钱文忠老师的电视讲解,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四书五经相比,《弟子规》是不能算做可供奉庙堂的经典巨著,历史也比不上《三字经》悠久。《弟子规》应是继《三字经》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三字经》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偏重于知识,《弟子规》则侧重于文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矩。
《弟子规》虽说是一本孩子们启蒙的规矩之书,但是引用到当今社会,却有无穷智慧。弟子原本就有二个含义,一指年幼者,再者指的是学生,二者兼有刚入世入道之意。我觉得《弟子规》适合当今社会的每个人去学习,只要把我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和《弟子规》里内容相对照,就能发现我们行为的缺失。我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只有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才能做好事。正好《弟子规》为我们解决了怎样做好人这一大难题。
在当今社会缺少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人的价值观不全面、很多人缺乏基本的道德观。而这一现象折射到企业中来则表现为员工的道德意识欠浓,价值观偏离方向。要治理好企业,员工是关键。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
我们要改造自我的价值观、道德观,学会做人、做事。孝道、感恩、奉献。翻开《弟子规》首先让大家读到的是“孝”字,孝道如山。“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道出了最基本做人理论。在一个家庭,遵循伦理有孝道则家庭和睦。企业就是集体式家庭,员工就是家人,我们要传承家的文化,关注、关心员工发展,促进和谐。学好《弟子规》不但是自己受益,同时会使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企业更兴旺,《弟子规》是规矩做人的宝典。作为成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同身边每一位同事一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把《弟子规》融入到我们的行动中,并能很好的运用,这才是我们学习《弟子规》目的。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员工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员工,爱企业。只有员工和企
业共同发展,才能构建和谐大家庭。凡是人 皆须爱,我们要懂得发现身边的幸福,收集幸福,传播幸福,那我们就能让幸福溢满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