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征文—《弟子规》让我长大
《弟子规》让我长大
北四平中心小学 四年二班 宁鑫
指导教师 佟金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一本书,叫做《弟子规》。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就是依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每天早会的时候,老师都会领着我们学习,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从中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曾经有一次,我家里来了一些客人,客人问:“怎么没见你家孩子呢?”于是妈妈便喊我出来,当时我正在看电视,所以没有理睬。妈妈走过来把电视闭了,并批评我,我非但不听话还顶嘴跟她争吵了起来。
后来我学习了《弟子规》中“入则孝”这一讲,里面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还有“出则悌”这一讲,里面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我知道了对父母要孝顺,做事情要讲礼貌,父母叫我,我应该马上就过去,恭敬的等待吩咐,对父母的教诲要认真的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不能顶嘴,否则会令父母伤心。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做了,等客人再次来到我家的时候,我礼貌的跟他们打了招呼,然后又恭敬的让他们坐下,并拿出一些新鲜的水果给他们吃。最后客人们离开的时候,我还把他们送到了车站,然后相互告别。客人们对我赞不绝口,母亲也对我刮目相看,这都是学习《弟子规》的功劳。
后来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感到头疼、难受,我用手一摸她的额头,滚烫滚烫的,原来是发烧了。我连忙把毛巾放到凉水里弄湿,再叠起来放在妈妈的头上,然后自己骑着自行车去买药,回来又喂妈妈吃下。中午妈妈不能做饭了,我就去商店买了些吃的,妈妈却让我先吃,我说:“不行,老师教我们了,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都没有帮您尝药,怎么还能比您先吃好吃的呢?”于是她吃了东西,但是躺在床上满脸的汗水,热得睡不着。我见了,赶紧拿起扇子轻轻的给妈妈扇风,过了一会儿,她很快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妈妈的病好了,她眼中噙满泪水的说:“好孩子,你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
是《弟子规》让我长大了,是《弟子规》让我觉悟了,《弟子规》里的道理我也深深的记住了,我不仅要记住,还要去做、去实践。是《弟子规》让我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
第二篇:弟子规征文
弟子规征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我再次背《弟子规》是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弟子规》以陪伴我感谢《弟子规》,它使我明白,为人子女,最应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好比我们人生中的太阳,太阳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赋予了世界的生机,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我们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我,呵护我,告诉我们:“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我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我们温暖;当我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我们从困难中拉出,让我冲破一切挫折走向成功。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第三篇:弟子规征文
和女儿一起学《弟子规》
女儿今年四岁半,在幼儿园上中班。可能得了我的遗传,从小就喜欢看书。女儿幼儿园老师教她们《弟子规》,小孩子就是比较聪明,老师教过几遍就能完全背诵下来。相比来说,我就远不如女儿了,至今还没有能完全背过。
与《弟子规》结缘还是前几年的事,妻子同事知道我家有孩子,送了我们一本《弟子规》,大字注音版。封面上的两行字让记忆深刻:至乐莫若读书,至要莫若教子。自己读了几遍就放进书柜里了,没有太重视它。后来单位组织学《弟子规》,我才有幸深入地了解这本小书。原来我真是小看它了,它能成为蒙学教育的首选,并且流传这么多年,足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易读、琅琅上口,而且里面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我从小没有学过这样的经典,不知道如何洒扫进退,真是十分遗憾。幸亏现在遇到了学习《弟子规》的机缘,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学习它、掌握它,而且用它来教育女儿。于是,我就和女儿一起学起了《弟子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责任重大,“子不教,父之过”。但如何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做父母的认真思考。我觉得,身教胜于言教。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去教育她,要比呵斥、打骂、灌输更有效。也就是说,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你自己先要变成什么样。《弟子规》上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有些事情做父母的自己都不愿意干,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强求孩子呢?我和女儿一起学《弟子规》,因为她比我背得熟,我比她理解得深,我们就各取所长。我说一句,她跟一句,然后我再给她解释意思。有时我说错了,她立即纠正我,说:“爸爸,你说的不对。应该是: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有时,她不讲卫生,不愿意洗手。我就说:“晨必盥,兼漱口。”她跟着对:“便溺回,辄净手。”然后自己乖乖地去洗手了。她自己看完书随手一扔,我看到了说:“列典籍,有定处。”她跟着说:“读看毕,还原处。”然后就把书摆到自己的小书架上去了。有时候,她有不懂的地方也主动问我:“爸爸,对饮食,勿
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是什么意思呀?”我告诉她:“就是说不要挑食,不要吃得太多。”她说:“我知道了,我们老师说过的。我就不挑食,老师还表扬过我呢。”哈哈,我女儿做得就是好。
我跟女儿一起学《弟子规》一段时间后,对这本小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认为:它是围绕着“孝”字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百善孝为先,我国古代但凡有作为的君主无不是以“孝”治天下。通过学习,我也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比如对父母的关心和关注差得太远了。《弟子规》上说: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就是这么简单的小事情,我都没有做到,又怎么敢说是孝子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父母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再后悔。现在,我妈和我们一起住,帮我带孩子。正是我尽孝的好时候,以前没有怎么在意,今天仔细地看了看她老人家。原来她已经那么苍老,脸上有了皱纹,白发爬上了额头。我如何才能报答她的恩情呢?现在我还没有能力让她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从一点一滴做起。回家帮她多做些家务,多问问她的病情,多陪陪她,跟她聊聊我们小时候的事。如此而已。
女儿看到这些,也有所改变。现在可以自己叠衣服、洗衣服,有时还帮着她奶奶择菜。有时看到妻子累了,女儿就给妈妈捶背,还说:“妈妈,等你老了,我养你。”《弟子规》真是好东西,它改变了我和女儿,也让我家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战略发展部闫学峰
第四篇:《弟子规》征文(模版)
生活中的《弟子规》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是我们山西绛州人,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日前学校组织大家集体学习《弟子规》,诵读并理解其内容,有利于中学生树立理想,陶冶情操。有的同学认为《弟子规》是给小孩读的,我们读根本没用,其实不然,“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其实无论谁来读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用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校园中,处处都有《弟子规》活生生的例子。
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就连忙碌的皇帝都能如此的孝顺母亲,我们不用每天处理朝政,不用每日批改奏折,不用管理一个偌大的国家,就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尽一尽我们的孝心,不要等到父母老了的时候才惋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心,抓紧时间去孝顺父母,你会发现,这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5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还记得感动中国的谢延信吗?自1974年以来的35年里,他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已故妻子的三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对待工作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践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健康。就是当年的一个承诺,让他搭进30年的岁月,人的一生有几个30年啊,可是他却无怨无悔。
谢延信也许没有读过《弟子规》,但是,他做到了,他以30年的辛劳诠释了一个“信”字的重量。
《弟子规》教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它还告诉我们要讲义气,要宽容他人,要努力学习等。也许做到全部确实很难,但我们应该尽力做到更多,从孝顺父母开始,一点一滴,做一个合格的“弟子”。
姓名:张钰清
性别:女
年级:高二
班级:高338班
指导老师:李宏伟
第五篇:我和弟子规
我和《弟子规》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地,一学期又要结束了,我们在理工的弟子规课程也要结束了,心里有种莫名的失落感。只因为《弟子规》,让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读书13年多了,真正意义上有意识接触传统文化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的。依旧记得当初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抗拒心理很强,那时候心里想着“不就是教我们学习做人,为人处世之道嘛,没什么的啦”。现在,我才知道,其实《弟子规》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认真学习的为人处世的经典。
想想13年了,如果不是来到理工,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老师,或许这辈子就没机会接触《弟子规》了。读了那么多年的教科书,看了那么多年的辅导书,可是我们的社会教育何时像《弟子规》这样,教我们以处世之道呢?在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不缺乏的是勤奋,而学生所缺少的社会最需要的,恰巧教育又缺失的,正是《弟子规》这样的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弟子规》的第一则<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从细节入手,做到孝心常在。
学习这一段内容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亲。在家里,我一直都是父母亲疼爱的孩子,今年寒假短暂辛苦的打工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亲支撑整个家的艰辛,想起了父母亲多年来起早贪黑辛勤工作,内心觉得欠父母亲太多,多得无法言语。我知道我一直都是个幸福的孩子,只是习惯接受“理所当然的爱”的我,还远远不能体会到父母亲多年艰辛的点滴。
每次放假回到家,重现的都是父母亲依旧熟悉的关爱,幸福如此简单。或许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起过就是天下间父母亲想要的幸福吧。在外求学的我终能明白作为他乡异客在外地打工的人所承受的苦,不止身体,乃至思念。我能明白回家的幸福,能感受家的温暖。
《弟子规》还让我们知道感恩。感谢国家的培养和护佑、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诲、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感谢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感谢所有的一切,因为这些都让我们幸福地生活着。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之心,爱自己,爱周围的人,那么我们离人与人彼此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真正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或者正确的言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记得当初来到理工的时候,辅导员和师兄师姐告诉我们,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再看看我们的校训“自强立德,经世致用”,恰恰就告诉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因为个人的优良品质对一个人的影响永远都是那么地深刻。
学习了《弟子规》后,发觉内心明朗了许多。感谢《弟子规》和蔡老师带给了我那么多,我衷心地说声“谢谢”。虽然《弟子规》课程就快结束了,但是我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体会、感受,她对我的影响犹如一曲晨星的美妙音乐,永远在我的心灵深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