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团党发【2011】2号文件关于印发《九十团党委2011年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团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我连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团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开展唱响兵团精神主题教育为主线,切实加强我连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行动自觉,团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全面落实
一年来,我连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开展唱响兵团精神主题教育为主线,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干部职工大会、政治学习、党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及时向干部职工传达中央和兵、师、团的有关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使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各级党委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团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对涉及我连的工作,及时制定相
应的工作方案或措施,确保了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注重支部建设,规范管理,干部水平进一步提高,活动有效开展
(一)狠抓支部建设,支部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开展唱响兵团精神主题教育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认真分析班子思想作风状况,加强支部班子建设。书记连长率先垂范,党员干部身体力行,讲学习,讲团结,勤政务实,公道正派,作风民主。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高质量、高标准地开好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措施,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党支部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4次,坚持抓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结合干部工作实际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到人。坚持每季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兵、师、团纪委全会会议精神、《廉政准则》。切实做到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有记录有成效。树清廉连风,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连队活动,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2011年支部民主生活会前征求职工意见中,没有收到关于班子及成员不廉洁问题的反映
(三)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推进科学发展促跨越、发挥三大作用争先锋”。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我党支部围绕:“公开承诺动态化、践诺、评诺常态化”
两个重点环节,推动组织创先、党员争优工作。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努力做到连队党支部每个党员都被点评,通过组织点评、党员互评、职工群众参评等方式,确保了公开承诺落到实处,使创先争优工作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三、创新学习形式,主题活动多样,思想宣传效果明显
(一)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团党委思想政治工作若干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年初制定了干部职工学习政治理论的计划,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一年来,支部干部每人参加中心组学习12次以上;支部中心组每季度组织了一次中心组学习,全年共4次;深入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了《党章》的学习培训。学习中,干部职工积极主动,认真做好了笔记,在学习会上积极发言,交流心得体会。同时还撰写读书笔记并进行检查评比,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职工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按照我连职工培训计划,落实职工培训制度,积极组织各类知识的学习培训,全连职工今年每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15学时以上。按计划完成了职工培训资料及巩固脱盲资料的上报工作。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结合职工培训制定全年度远程教育学习计划,学习制度,学习记录,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下载各类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组织职工统一学习,不断提高职工自身的素质,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连队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唱响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组织健全,措施具体可行,记录全面详实,成效显著;成立了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全年计划并得以落实,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本年度全连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变,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确立目标,落实责任,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工作全面发展
(一)工会、共青团工作继续加强。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做到了工会、女工等群团工作组织健全,有专人负责。积极支持开展各项群团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妇联、共青团自身建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三秋期间,工会、共青团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劳动竞赛,提高了拾花进度,激发了拾花热情,使群团工作进一步深入和落实。
(二)计生、民政、残联工作得到发展。连队党支部积极领导参与,统筹全局,部署安排计划生育工作。利用宣传栏、远程教育,宣传计生工作,做好连队人口信息入库、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医务服务站开展“创优”活动,建立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档案。通过职工大会、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做好低保宣传、申报工作。对园艺一连及我连10月21日暴雨造成葡萄、棉田部分被淹,棉花受损,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救灾,及时上报受灾情况,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洪灾造成
— 4 — 的困难问题。
五、责任到位,工作务实,维稳和综治工作再创佳绩。切实加强对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支部书记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治安员抓工作落实和常规性的工作事宜,结合我连实际,把维稳工作和综合治理纳入到工作日程、工作目标,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零报告”和排查调处制度,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严管理、严要求,建立健全了值班、防火、防盗等安全制度。一年来,无入室盗窃,无刑事、治安案件,无灾害事故发生,无违法犯罪,无参与和支持群体性闹事事件的人和事。
六、积极参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爱国卫生活动
(一)积极主动开展扶贫工作。为贯彻落实团党委关于扶贫帮扶工作的要求,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先后6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给予生产上有困难的职工技术上的指导。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给予资金支持或扶持发展自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智力帮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活动。一是完善爱国卫生各项制度,做好营区卫生打扫和杂草清除工作;二是利用政治学习和板报、专栏对职工进行健康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到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及时传达师、团的相关会议精神和安排,使我连的爱国卫生工作部署与师、团一致。
七、健全制度,认真做好了信访工作。把来信来访纳入了党、政
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管理,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处理信访问题,对重大紧急的信访问题做到了支部书记、连长亲自处理,处理率为100%。做到信访不出连,让信访职工的问题在连队就得到解决。
九十团十连党支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机关党支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008年机关党支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08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上级党委和公园党总支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南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公园的整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以及本支部实际情况,实施“创
新
年”活动,要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与公园党总支签订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推进党
支部“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向前发展,现制定党支部2008年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部置和要求,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
入重要议事日程,完成上级部置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制度及措施,工作有计划、有阶段安排,不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专题分析会,定期检查和总结,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及时报道有关材料。
2、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计划,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有关党风廉政内容的党课或专题教育
课,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支部年内党员干部没有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组织好党员干部参加党纪政纪、法规知识的测试、考试。
3、制定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分解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积极协助和配合公园党总支落实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按时上报自查自评的总结书面材料。
4、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5、严格执行责任追究规定,对具有责任追究情形的,严格按照责任追究的规定进行查处,查处率达100%。
6、落实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无有案不报,无有案不查现象,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积极支持和协助纪检
监察部门查办案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无工作失误造成越级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二、党建工作方面
1、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团结,凡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按照党建工作要求,坚持每月于少召开1次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有关问题
或事项,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抓好中层领导班了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落实好中层干部谈心制度,年内按规定至少
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次。
2、积极配合党总支抓好《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制度改革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干部监督制度,按要求做好开展
干部考核测评工作。
3、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推荐年轻干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和后备干部人选,落实培养人,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4、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干部每月两个半天的学习制度,落实学习内容,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
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培训和引进、使用、管理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为生产建设服务。
6、配合公园党总支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7、全面落实与公园党总支签定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坚持每半年自检一次,年终总评一次,做好总结材料上报工作。
8、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书记集中精力抓好支部的日常工作,认真学习党建工作知识和掌握党务工作方法,积
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按照有关规定抓好基层党组织改选工作。
9、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抓好党员理论学习和电化教育工
作,每年观看电教片不少于4次。党员民主评议参评率达95%以上,党员到课率不低于90%。
10、结合在全区开展的“八桂先锋行”、“争当”五好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和公园开展“塑造园林干部新形象,创造园林工作新业绩”
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1、严格执行党费收缴规定,按时按比例收缴上交党费。
12、抓好党建研究,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坚持每半年召开党建例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写一篇调研报告或论文。
三、思想政治工作
方面
1、中心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公园中心组学习。制定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制度,做到学习有记录、有档案、有总结,年内干部专题理论学习不少于
4次,并组织好学习讨论。
2、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上级部门和公园组织举办的理论学习培训。
3、抓好《南宁市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
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做好年终总结。
4、构建文明和谐,抓好普法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杜绝违法乱纪和上访现象发生。
5、积极开展“四心工程”创建活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计划,落实内容,提高效果。
6、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公园组织的形势报告会讲座2次以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制定教育计划及时做好总结。
7、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上级开展的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关读书、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大讨论等主题教育或竞赛。年内组织参加活动2次以上。
8、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做好支部《简报》出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9、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扶贫帮困活动,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年内为职工办好事七件以上。
10、配合做好重大节庆社会宣传工作,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公园组织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
11、在做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方案、记录、图片等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立卷、归档、编目等管理工作。
12、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成立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并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科室、文明班组创建工作计划和参加军(警)民
共建活动。
13、落实区、市政府关于“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持续和保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4、完成上级下达的重点党报刊的征订任务。
四、工会、共青团、妇女工作方面
1、重视和支持工会开展的各项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积极完成公园布置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党建带妇建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信息工作方面
1、按时做好上报各项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表等材料。
2、做好支部《简报》的出版工作,及时上报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全年上报信息不少于12条(篇)。
六、创新工作方面
积极贯彻实施“创新年”活动。成立“创新年”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努力创新成果,做好创新活动记录。
××机关
第三篇:公民政治文明
公民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必须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领域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不断地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低级走向高级。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努力奋斗。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以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发展的任务就是在经济方面;只要经济上去了,其他方面就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其实这是一个肤浅的认识,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只是表现在经济上。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但发展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都需要不断发展,都需要不断进步。因而,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样,作为发展动力的改革,也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而应当是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机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自我革新和完善的过程。历史和现实一再向我们表明,发展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也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应当是今后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
党的建设始终是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始终是同党在不同阶段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对党的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的作用,关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执政能力究竟怎样,主要是通过党的各项工作体现出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来展开,并以党的建设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决定》所说的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正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着眼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要求。
就发展民主政治而言,从客观方面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期望。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所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党的自身状况来看,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的能力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和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是:①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讲发展市场经济,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发展民主政治,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②机械地、片面地理解发展民主政治,把发展民主政治同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③对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实质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既不善于运用各种民主形式(包括选举、票决、代议、公示、公告、听证、协商、对话、质询、问责等制度)集中民智,凝聚人心,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没有真正做到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根本尺度;④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存在不少不完善的方面和环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适应社会生活多样化、多元化所带来的新变化,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新要求,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落后僵化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有相当影响,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似乎发展民主政治就只能搞西方多党制、三权分立那一套,只能走西化的道路,等等。
第四篇:2005政治文明工作汇报
2005年我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抓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时,认真做好我乡政治文明各项工作,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现就我乡今年政治文明工作汇报如下:
一、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005年我乡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中纪委二次会议精神,坚持按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研究部署了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工作,与各村和“七站八所”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一岗三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我乡以自治区第五个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召开动员大会、上党课、进行正面教育、警示教育、举办“廉政、勤政”演讲比赛、进行诫勉谈话、在文化站与xx村新建的文体中心先后举办了教育系统、党政机关“廉政之声”文艺晚会,我乡出资2万余元资助8名贫困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乡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组织纪律观念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观,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我乡加大了查办违纪案件力度,主要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检查,今年查处几名村干部违纪案件,为村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万余元,有力地维护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纠风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今年,根据县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大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政府”、“人民满意单位”活动,并聘请行风监督员对工作进行监督,征求共58条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这些意见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通过扎扎实实的创建活动,使我乡的政府机关作风得到明显转变,有效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克服了个别机关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根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结合我乡实际,不断推进我乡基层党组织建设。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乡按照县委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抓紧抓好了政治理论学习。首先组织了全乡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报告,还挑选出那些十六大精神把握好的干部到各村进行宣讲,累计47000人受到教育,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我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号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深刻体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内涵。通过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乡认真组织全乡干部共140余人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新认识,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重点学习了“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部分,使广大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今年我乡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与各村、站所党组织签定了党建目标责任书,加强监督和管理。全乡18个村中,已有12村通过了“五好”村支部验收,还有6个村创建“五好”村支部条件也已经充分具备。今年我乡以创建“六好”乡党委为契机,不断推进“三级联创”,加大了基层建设力度,从阵地建设、班子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对全乡各村进行整顿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我乡创建“六好”乡党委的各种条件已经成熟,还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了村级干部难选的问题。
3、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党员干部素质明显增强认真做好了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教育管理各项制度,全年集中教育培训达11次,累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2000人次,对他们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党章》,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学习、党政干部廉洁从政的“八十五个不准”,农村税费改革知识,WTO及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统计知识教育培训,坚定了党员干部旗帜鲜明反分裂斗争立场,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在党员发展上继续向一线倾斜,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今年发展了62名新党员,为党注入新鲜的血液。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做到了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积极性,建立健全五室一部稳定了干部队伍。
认真抓好党员电教工作,积极推进“党员电教科技工程”,我乡已有208名农民成为了科技示范户,现有电教科技示范基地3个,先后3次组织林业、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教片中的科技知识进行讲解,受教育人达到14400名。
&nb
第五篇:中等收入阶层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起作用
中等收入阶层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所起作用
一 中产阶层的迅速壮大
中国经济连续30年高速增长的后遗症正逐渐显现。新加坡《联合早报》就说,中国在经历30年的经济改革之后,出现了相当显著的贫富差距。
报道指出,目前贫富差距最小的是北欧国家,中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5,接近于拉丁美洲和非洲。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该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低,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高,贫富悬殊越小;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分配平均程度越低,贫富悬殊越大。
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逐渐成了人们抱怨的焦点。据报道,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就维持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了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少数金融国有企业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100多倍,而个别企业高管的薪酬更是天价。
中国社会整体逐渐这样塑形,“洋葱头形”——那就是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
2008年,《每日电讯报》刊文称,中国的贫富差距正在威胁经济发展。文章指出,收入、医疗以及教育这些可以衡量一个人财富水平的因素,在中国富裕城市,比如上海都已经接近欧洲国家的水平,但是其他一些地方还相差很远。
于是,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我们需要‘橄榄形’结构的社会”,让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社会中间阶层迅速成规模。
日本《日经新闻》就援引苏海南的话说,如果中国人的工资每年能至少增长15%,那么5年能翻倍。
有人干脆给“中产生活”来了个总结:中产者是这样生活的:三分之一以上月收入过万;开着日本轿车;住着明星楼盘;使用国际品牌笔记本电脑办公;用苹果或诺基亚的智能手机;经常出入于中国大饭店、北京嘉里中心、上海新锦江大饭店这样的豪华酒店;无论是购物还是娱乐,都习惯刷卡消费;最向往的旅游地点是法国、东南亚以及东部非洲。
不难发现,民众对中产阶层的议论纷纷,主要还是因为中产阶层并没有一个权威标准让大家都来称一称自己。而国外界定中产阶层,是从财富、权力和声望三个指标来衡量。二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内涵解读
当然中等收入阶层的受教育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如果说在改革初期,有许多知识水平不高,但靠把握时机能力强,能钻政策漏洞与法律空隙而发家的人或“暴发户”等,没有显示出知识化、智能化、技术化倾向。在市场化逐渐走上正轨,理性回归,法制相对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想要跻身中等收入阶层,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即知识、技能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回报率呈正相关性。据最新调查显示,人力资本存量对社会和个人都会带来较大收益,目前中国教育回报率大约为6%-7%,也就是说,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就会增长6%-7%,这个水平已接近欧美国家。从现有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知识构成上看,中等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构成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员文化、技能方面的人力资本占优势。但能不能说具有较高学历、较高技能的人一定是中等收入阶层的一分子,这可从发展趋势去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人数与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关系是供过于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甚至一毕业就待业的现象。但从发展趋势看,他们最终会凭借已有的人力资本,加上初期实践摸索出经验,日后获得较好工作岗位、得到较高收入和良好社会地位的可能性远大于低学历或无学历者。因此,中等收入阶层的组成从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上去看,智能与技能也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本质内涵之一。
消费模式也被认为是判断是否属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标志之一。这其实依然是经济存量引发的。因为,不管什么样的消费模式,它始终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拥有度和持续拥有度作基础。同时,社会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消费文化等都影响着个人的消费模式。因此,消费模式并不能单独的成为衡量是否属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标准,它依附于其他标准之上(经济收入、从事职业、社会地位等)。但物质水平、社会地位或职业类型相当的人群在消费模式上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从而构成阶层特征,甚至会引导社会消费模式的同向发展也是确实的。而从这个角度,也可以从消费模式上作出初步判断,认其为中等收入阶层之一员。国内学者在消费模式上引进细化指标,如从家庭消费品档次,分不同等级消费品拥有度来判断不同层次的消费模式,进而判断不同阶层属性。但笔者认为消费模式更适应于在其阶层属性已有定论的情况下去分析。
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学内涵
中外学者对中等收入阶层结构功能的共识是: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及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时,实际已隐含了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学内涵。“政治参与、对权力的限制以及对法律的倚仗”使得美国的民主传统经久不息。与美国社会已经成熟的中产阶级相比较,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由于内部同质化程度还不高,政治参与积极性参差不齐,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的影响力也只是在逐渐显示并有强化的倾向中。但中等收入阶层的由于其对现存社会秩序和政治主体的依赖性,它所包含的政治学内涵越来越明显了。作为社会中间层在政治上的保守性和在社会两级中的缓冲作用,一直以来基本上没有引起太大的异议。马克思从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认为“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存在,以免于灭亡。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 当然,我们今天研究的中等收入阶层已经没有了阶级斗争的色彩,历史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但有关中间层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中等收入阶层不可能与现实政治脱离,它产生于特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中,必然的依附于政治权力以及政治权力主体所给予的政治空间生存。那么温和与激进、保守与进步,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更多的表现在哪一方面呢?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环境是特殊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是推动变革的那双手。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领域内的诸多变化都与政治力量的参与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产生也与政治环境、政策空间以及政府作为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而很多中等收入阶层成员本身就是积极的政治参与甚至是政策提议与制定者。早期投机发家而跻身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对政治参与态度是暧昧的。他们的既得利益正是利用政策的模糊边界与法律法规的缺位或不完善而获得的,因此,他们的政治参与态度更多的是隔岸观火,并不真心致力于改革与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投机空间越来越小,加上知识经济的崛起,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中等收入阶层的组成性质上的根本转变和规模化,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参与态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了。中等收入群体依附于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每一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迫使中等收入阶层内部各个利益集团积极向政权靠拢,向政策制定部门表达利益需求。在表现出权利诉求的一面,中等收入阶层也表现出权利认同的面。作为过去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受惠者,他们并不轻易否定国家政治权力的运用。即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会采用温和的手段去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而拒绝暴力式的革命式的手段。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中有一块是由国家公务人员组成的,他们本身就是现行政体的积极实践者、是政治权力的掌控者、是政策措施的制定者、是政治体系本身的微细胞,也就更能表现出与现行政治模式的认可度。因此,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态度应该是温和的、保守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政治参与却是积极的、进步的。
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能否成为政治体制改革中的进步和民主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有形的社会力量能否担任起这样的“政治使命”,现在还没有定论,原因是起步晚:改革开放以来才有真正意义上现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中等收入阶层目前占社会人口总数不到20%;同质化程度低:一开始就是由利益、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等彼此各异的成分组成的异质性群体,而且加之他们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具有较大的社会流动的可能性,他们存在一种内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由于我国中等收入阶层是在后发的、外来式的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出于本性上对自由、民主的渴求,中等收入阶层会为了在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中谋取更大空间从而表现出积极、进步的一面,而在社会结构基本趋于稳定之时表现出安于现状的保守的一面。事实上,由于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特征与表现尚未完全成熟和定型,还有许多值得关注和跟踪研究的地方。
总之,中等收入阶层成长于我国特殊的土壤中,有着工业化背景形塑于中等收入阶层的共性特征,也有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转型的中国特色。中等收入阶层既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缓冲器”与“助推器”的作用,本阶层的发展也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同步的,当然,中等收入阶层的内部同质化特征还有待实践与经验的共同发展和进一步的研究。
三 中间阶层与政治稳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例证
政治学鼻祖、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述了中间阶层的政治功能和作用。他认为:“惟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中产阶级(小康之家)比其它任何阶级都较为稳定。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别人的财务,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样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杀,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因此,他主张大力发展中产阶级,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来建立良好的合理和稳定的国家。
对社会中间阶级阶层进行现代性理论研究的,首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马克思在着重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同时,还考察了处于这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中间阶层。马克思生前曾多次使用“中间阶级”、“中间等级”、“中等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据有关专家初步统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9卷)中,有83处直接论及中间阶层。马克思的一个基本判断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间阶层”将分化并转入两大基本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提到的中间阶层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中产阶级。同时,由于财富的积累,社会公平观念的普及,社会活动频率的加快以及权力与财富的分离,西方社会结构由传统的下中大、上面小的“金字塔”型向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现代社会结构转变,中产阶级已经成为影响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于中产阶层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对于促进政治稳定有着积极意义。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中产阶级可以防止极富阶层的骄横和极贫阶层的“越轨”,保持政治的稳定。当代西方研究政治稳定理论的权威人物以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为代表,他认为政治稳定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与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他在著名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分析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时指出:“中产阶级与稳定的关系,颇似富裕与稳定的关系一样,一支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犹如普遍富裕一样,是政治上的一支节制力量。”显然,古今中外许多政治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将中间阶层视为一支有助于政治稳定的力量。
在当代世界许多国家,中间阶层都是促进政治稳定、维系社会安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力量,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从世界各国发展和基本现实来看,一个规模庞大、构成总人口主体的社会中间阶层,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美国的中间阶层约占总人口的60%,日本更有“一亿皆中流”的说法。相反,中间阶层数量和规模偏小的社会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和社会动荡。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曾于20世纪60、70年代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被誉为“拉美速度”,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阶层结构没有出现相应的现代化转变,城乡差别急剧扩大,造成贫富悬殊,中间阶层未能成长和壮大,结果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未能享受经济高速发展之惠,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造成政治纷争不息,社会至今动荡不宁。
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发展的基本现实来看,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国家就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反之,便难以抵抗各种风险或危机,难以迅速从各种社会危机中恢复过来,也难以获得持久的发展潜力。如在应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是应对危机的能力最强、恢复得也最快的国家,学者普遍认为这与韩国存在一个作为社会主体人群的中间阶层的社会结构有很大关系。而印度尼西亚,迄今仍未真正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社会矛盾重重,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与该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社会中间阶层比例太小不无关系。
四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中间阶层的生成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必然结果。
根据许多专家的研究,中国当前社会的中间阶层主要由以下四部分人构成。一部分是新生的“中间阶层”,其基本特征是:年龄比较轻,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有适应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专业知识,懂外语,通电脑,有管理技能,大多就职于新兴行业、新兴职业,如金融、证券、信息、高新技术、服务业等领域,收入普遍较高,有很强的高消费倾向和能力。第二部分是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以及效益好的其他类型企业的管理层和职工层。第三部分是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阶层。该部分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中间层,收入稳定,上升机会较多,上升空间较大,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第四部分是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在城乡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中小工商业业主、独立经营者、中小公司经理、乡镇企业家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收入较高、在政治上日见活跃的社会群体。
目前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比重太小,据有关专家分析研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为15%左右,无论在人口比例上还是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上,都显得弱小,但是,作为一支正在迅速崛起并不断壮大中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中间阶层对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间阶层在维护我国政治稳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中间阶层是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推动力量。中间阶层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其产生和发展既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政治稳定,其今后的发展也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治上的稳定密切相关。中间阶层拥有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较为宽裕良好的生活条件和质量,这一切决定了他们从自身的切身利益出发,主观上自觉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反对和抵制阻挠改革开放的观念和行为,要求政治稳定,反对社会**。为了进一步开拓事业,发展自我,他们既希望有一个稳定有序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又要求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他们壮大事业、实现自我创造更为宽松、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因而又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者。
2. 中间阶层是有效缓解社会各阶层矛盾和维护政治稳定的调节力量。在我国当代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呈拉大之势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中间阶层是政治稳定的积极支持者。作为介于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地带,能预留社会政策调整空间,削减缓解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中间阶层有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之说。具体而言,中间阶层的壮大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极大地减轻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摩擦和利益冲突,从而缓解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使社会经济处于一种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中间阶层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是与执政党保持一致、支持和拥护现有政策的一支政治力量。从其切身利害关系出发,他们并不排斥渐进的变革,但不赞成通过剧烈的社会变革等手段来实现对社会的治理,更不希望发生政治动荡和不安定,因而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注重理性判断,对社会冲突的态度较为克制,对矛盾的处理较为理智。所以,只要社会中间阶层不断壮大,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目标,另一方面也推动和利于社会保障政策及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缓解可能发生的社会对立和矛盾激化,使发生政治突变或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和几率越来越小。随着中间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主体,社会阶层结构成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形态时,社会就将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态势。那时,作为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深刻、本质地反映中国整体的现代化水平。
3. 中间阶层是促进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由于社会各阶层所处的地位、所掌控的资源和主观感受不一样,处于社会两极的阶层往往更容易采取激进或过激的方式来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占社会少数的富有阶层或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由于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为了保护其得益于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缺陷而带来的利益,会自觉不自觉地抵制合理的财富分配原则,甚至可能会利用其政治关系、经济优势和社会影响来抵制民主政治建设;而占社会多数的底部阶层,虽然有着向往和追求民主的政治要求,但由于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程度及素养等因素,一方面可能采取非理性的、激进甚至激烈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为对政治的冷漠和拒绝,从而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阻力。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了这一点:“平民群众和财富阶层之间时时发生党争,不管取得胜利的是谁,那占上风的一方总不肯以公共利益和平等原则为依归来组织中间形式的政体,他们把政治特权看作党争胜利果实,抢占到自己手中后,就各自宁愿偏向平民主义或寡头政治而各行其是。”这就是说,在两个阶层之间的斗争中,富人取胜会建立寡头制,穷人得势会建立极端民主制,而这与现代民主政治原则是相悖离的。
不同于两极阶层的激进或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中间阶层大多数人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学识水平和个人素质,更富于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更注重理性思考,更倾向于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处理矛盾和冲突。一般而言,中间阶层对于现代民主政治和国家法制建设的认知和判断较为深刻、客观。对现存社会政治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对实现自我价值有着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自觉而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而通常会采取合法的、体制内的政治参与方式,不主张也反对通过激进的变革来否定现有秩序,因此往往是稳健、渐进式改革的支持者。中间阶层一般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多数人也具备一定的参与政治、管理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较好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视野,也使中间阶层通过前苏联垮台的教训和一些拉美、东南亚国家民主政治的现实,意识到改革、民主可能带来的政治动荡、黑金政治等负面效应,从而以理智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和方式支持、参与和推动当代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这就使中间阶层发挥了既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又推动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的双重功效。
4. 中间阶层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示范力量。中间阶层的大多数人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干事业、求发展。他们往往通过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的工作来实现收入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一方面是渴求成功、追求更大成功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切身感受到现代社会流动频繁带来的竞争压力,处于中间阶层的人一般会自觉地提高和充实自我,充分地展现和发挥自我的特长和潜能。因此,力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造就了中间阶层的性格特性和思想主流。中间阶层所从事的大多是适合时代潮流,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开发、经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商业贸易、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与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步的职业,因而具有时代性或先进性。较高的素养、收入、地位和生活质量,使中间阶层大多具有自觉的现代公民意识,在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价值观方面对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感,是现行社会规范价值观的奉行者和遵守者;在社会生活中,崇尚公平竞争和能力准则,具有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质;平和、开放,既不甘落后又拒绝激进的心态;在公共事务领域,讲文明、讲公德、讲规范,大多乐于参与有益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社会公共事务;较为宽容,尊重个性选择,同情和以适当方式帮助弱势群体;以合法手段积累社会财富,适时适当回报社会,等等。这些价值取向、精神状态和社会行为符合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导向,因而对其他社会阶层有示范引导作用,是维护政治稳定的社会价值和规范要求的示范力量。
5. 中间阶层是增强社会公众对未来的信心、引导和维持社会消费水平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中间阶层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较固定的经济来源,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对物质和文化生活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他们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体现品位、价值的消费倾向,因此,中间阶层是稳定的消费群体,其较强的消费能力和不断上升的消费趋向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贷款购买、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等消费方式已为中间阶层所普遍接受,中高档日用消费品,如轿车、高档次住房、教育、文化、旅游的主要消费者也是以中产阶层为主体。中间阶层已成为我国当代引导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不仅改变着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而且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在很大程度上维持着社会庞大而稳定的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相信,随着我国中间阶层的不断壮大和其消费能力的持续增强,中间阶层必定能够进一步对扩大内需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充分发挥边际消费倾向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正向乘数效应,促进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这正是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国家未来的信心进而维护政治稳定的一种政治效应。
五 培育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整合和制度调节
中间阶层在中国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然而,由于中国当代社会的中间阶层尚在缓慢的成长和壮大中,因而尚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些功能和作用,也难以有效地担当其应有的政治和社会使命。应该看到,改革开放所释放的巨大社会活力和所带来的自由空间特别是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中国当代社会中间阶层发育、生长的环境和土壤,这使中间阶层的成长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质。尽管中间阶层已经开始了从自发性演变向自觉性发展的过渡,但我国中间阶层的规模与现代社会“橄榄型”的阶层结构所要求达到的占总人数40%以上的标准相比,还远远不够。中间阶层的成长与培育,需要国家这只“有形的手”,需要政治整合,尤其需要恰当的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的调节、引导。
1.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表明,市场经济是中间阶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是中间阶层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达到“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都与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一重要论断和要求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分配制度的改革,道出了培育中产阶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结构、重要特征和基础的意义。显而易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六个更加”的目标,关键是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使中间阶层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流阶层,让他们代表未来中国的富裕程度,代表时代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而一个中等收入者群体亦即中产阶层的主体不可能通过分配手段创造出来,只能通过公平、完善、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生长出来。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市场改革,真正形成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防止少数利益集团通过特权垄断和非法聚敛社会财富,使利益、阶层分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使全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不断扩大,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使全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从而最终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2. 制定培育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推动中间阶层发展的社会政策。合理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不可能靠自发而形成,必须建立带有战略性的、能够在长远上起根本作用的、长期坚持的社会制度。一是要改革任何阻碍社会流动的制度和政策樊篱,建立健全开放的社会结构和公正、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所谓社会流动机制是指引起、维持和促进社会流动的环境、原因与条件。引起和促进社会流动的机制主要包括教育、就业、资本、权力等几个方面。判断其是否合理健全,主要看获得教育、就业、资本以及权力等条件是根据先赋性原则还是成就性原则。我国当前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的类似先赋性原则的因素和作用,使教育、就业等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等现象。因此,要逐步取消户籍制度、不同所有制、行业、单位以及人事档案等存在的歧视性政策,促进社会成员有公平、充分的机会实现流动;二是要切实解决教育领域的不公正问题。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们的进步和向上流动的重要阶梯。中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一是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为每一个适龄学子提供平等、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二是要努力造就发达的高等教育。大学是造就中产阶层的机器,要使大多数青少年都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拥有和分享进入中上层社会的资源。三要构筑起终身教育体系,完善人才成长体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促使他们在适应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步入中间阶层;三是要规范权力与资本的获得。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不健全,一些人所以占有权力、资本,并不是由于其能力或成就,而是因为某种先赋性的因素,或者类似于先赋性的制度性因素如行业垄断等在起作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行为中不断滋长蔓延的腐败现象皆与此相关。因此,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加权力和资本获得的竞争性和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规范其获得方式,以减少权力与资本获得中的先赋性因素以及不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消除腐败行为,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总之,从社会流动机制方面入手改革就业、教育、权力与资本获得方面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才能形成公平、公正、开放、竞争、有序、稳定的社会流动机制,使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保证社会健康发展。
3. 加快营造培育中间阶层成长壮大的法律和人文社会环境。一是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和导向,促进全社会成员认同知识和技术的价值,支持、引导和鼓励掌握并拥有知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收入,率先加入到中间阶层队伍中来,优化中间阶层的内部结构,改善并提高中间阶层的整体素质。二是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体系,特别是财产保护法等法律,保护个人合法收入和财产的合法权利,鼓励财富的创造、积累和合法继承。三要在政治上创造合法的平台和渠道,给予中间阶层更多的意愿表达空间,尽可能稳健有序地吸收中间阶层加入到现有的政治系统中,规范其政治意愿和政治参与,使之成为建设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和主导力量。四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社会手段在中间阶层中倡导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规范和道德要求,创造良好消费环境,鼓励中间阶层积极消费,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培养中间阶层的群体阶层意识和文化认同,从而为中间阶层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