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05: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

第一篇: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感想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非医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对于公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貌似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但是医学是探究人体奥秘的一个专业,好奇感和神秘感,成为了驱使我喜欢上基础医学概论的动力。整天面对着长篇大论的公管学生,偶尔接触一些医学知识,也成为大学专业知识的一个调味剂。

基础医学概论,能让我们更清楚得了解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人体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能够初步的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自己的身体构造和正常生理功能。但遗憾的是,作为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没能够全部的学习完整本书,没能够更深入得研究和探索,没能够满足自己对医学的好奇心。我想只要拥有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不会局限在一本书上的,因为我们还有基础医学概论2,因为我们还有一个知识的宝库——图书馆。

从第一次上课开始,孙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面对着一群什么医学知识都一窍不通的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老师毫不厌倦地为我们传授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强调重点。孙老师的行为,诠释了一个为人师表所应有的品质。

这个学期基础医学概论课,孙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人体的各大系统、器官,分享心得体验,进一步引导我们了解人体;同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老师上课时,可以感受到一份惬意和乐趣,让我们的大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孙老师上课时,课堂气氛甚是和谐。当老师讲到人体的一些器官,总是在自己身上比划,指点人体器官的位置;讲到病情时,总会引用一些案例,令我们更深刻透彻得了解知识要点,同时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针对我们大学生当前的生活方式和状况,老师联系一些案例,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我们能够一种全新健康的方式生活。

真心感谢孙老师,作为她的学生,为能遇到这么一个关心指导学生的老师,而对自己感到庆幸。

第二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感想

对《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感想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0902301班 姓名:刘兆伟 学号:13号 指导老师: 毛广湘

通过《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同时知道了建筑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现在清楚的知道了土木工程所讲的内容,它是指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工、港工、地下等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对于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十分重要。明白了它所涉及的方面: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遂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港口、码头工程等。国际上,运河、水库、大坝、水渠等水利工程也包括于土木工程之中。

土木工程密切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四大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为人类提供住宅、宾馆、公寓、衣料生产贮藏基地、食品冷库、公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厂房、实验室等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必要场所空间。远在上古时期,中国古人类就在野处穴居,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有巢氏(中国的传说中的巢居的发明者)教古人离开天然岩洞,构木为巢,居于树上。我国古代土木工程多采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建造技术和造型达到当时极高的成就,像长城、赵州桥、都江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杰作。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土木工程也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样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话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用现代教育方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古往今来不同的建筑物,其中有:金字塔,益阳的资江大桥,上海大厦、、、、、、经过多次放映,我们深深地被这种建筑所吸引,不时发出感叹:人,无所想不到,无所做不到!因为这门功课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所以我们上课都比较听讲。尤其是当老师放映世界各国不同的设计别具匠心的结构特点和外观所入迷。

老师给我们讲了有关这课程的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灾害与抗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混泥土有关知识:提高砼的强度;发展轻砼;发展改性砼;广泛使用外加剂、合理使用掺合剂;逐步改造砼生产工艺;大力提高砼质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上课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土木工程中的材料,它包括自然石、砖、瓦、混凝土与混凝土砌块、钢筋、钢筋砼和预应力砼,还有新材料:纳米技术(nanometer technical)、喷涂聚按酯、新过滤膜、液体木材、新吸声材料、高效阻燃材料、抗菌墙面漆。

之后老师又说明了建筑室内的一些装饰,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所谓很美观的建筑材料中含有不等程度的有害物质,这样我们每天居住在里面会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甲醛等有害物质,甚至会使我们得癌症。所以我们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美观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人要生活离不开吃穿住行,介绍完我们的住房之后,老师介绍了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他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桥给我们观看,其中包括:钢筋水泥桥、石拱桥、木桥。然而他给我们把桥分为了很多种,桥梁工程按照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吊桥、组合体系桥等。

①按使用性质分为:公路桥,铁路桥,公铁路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等;②按照桥梁全长和跨径的不同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 ③按照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载式桥,下承载式桥和中承载式桥;

在他细道出各种桥的好处时,讲了桥梁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点、桥梁总体规划的任务和重点

桥梁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桥位选定,桥梁总跨径及分孔方案的确定,选定桥型,决定桥梁的纵、横断面布置等。桥梁总体规划的原则是:根据其使用任务、性质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贯彻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方针。一般需考虑各项要求为:①使用上的要求;②经济上的要求;③结构上的要求;④美观上的要求。

桥梁设计前一般需要作如下资料准备: ①调查桥梁的使用任务;

②测量桥位附近的地形,制成地形图;③调查和测量河流的水文情况;④探测桥位的地质情况;⑤调查当地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机械等装备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动力和电力供应情况; ⑥调查和收集建桥地点的气象资料以及河流上下游原有桥梁的使用情况等。

桥梁工程设计要点:①桥位选定;②确定桥梁总跨径与分孔数;③桥梁的纵横断面布置;④公路桥型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了有关桥方面的知识。

路是走出来的,但是要有一条好的路我们必须去修理,这样我们了解了路方面的知识,先后我们学习了道路的分类:道路运输从广义上讲是指货物和旅客借助一定的运输工具,沿道路某个分向,作有目的的移动过程。狭义上讲道路运输则是汽车在道路上有目的的移动过程。;道路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交通性质、使用特点等道路主要分为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有利于我们的生活,高速公路的特点有①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②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③交通事故少、安全舒适; ④带动沿线地方的经济发展。

通过这课程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建设程序与建设法规。这样我就知道如何去进行建设和我们要怎样才不会违反建设中的有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如何去管理工程项目。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懂得关键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

自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建设就必须有材料,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之源的减少,迫使我们人类去探索那些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资源,然而土木工程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这又让我们必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老师讲述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 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样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话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我们要利用那些不会破坏环境的材料。

人类面临着不同的自然灾害,比如说地震、旱灾、水灾。老师讲到了地震,地震成因和类型;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有关土木工程概论的有关知识,我无不感慨人类的伟大。我们由一个对土木工程毫无了解变成了可以说是对土木方面颇有认识。充分展现了我们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这对于按时上课和上课认真听讲的我们,能够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就可以算的是一种无形的回报,总之,对于老师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很恰当,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学习到书本中不能找到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毫无费力的学习到非常多的东西,发现《土木工程概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门课程虽然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却留下了历史的记忆。通过这课程的学习后,我们都像经过了知识的洗礼,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篇: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讲稿

基础医学概论(免疫学)

理论课讲义

免疫教研室:郑静第一次课:第一章 免疫学概述

首先简要介绍免疫学教研室,然后从生活中的免疫学现象及其应用入手,进入免疫学课程内容的正式讲授。

第一节 概 述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immunity)是从拉丁文immunitas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税收”,免除劳役之意,而后引申为免除瘟疫,意为抵抗病原生物感染,即阻止病原体侵入机体、中和毒素或病毒。

现代免疫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 “自己”或“非已”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掌握)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独立于血管体系之外的各级淋巴管道组成。(掌握)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熟悉)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1)、骨髓

骨髓(bone marrow)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2)、胸腺

胸腺(thymus)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主要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等。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掌握)

功能 免疫防御 生理性反应(有益)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病理性反应(有害)超敏反应(过度)等 免疫缺陷病(不足)等 肿瘤、病毒持续感染等 自身免疫病等

免疫监视 免疫自稳 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突变或畸 变细胞、衰老细胞

通过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

通过免疫调节,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一起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免疫应答的种类(掌握)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即天然免疫,其特点是: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故亦称为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应答产生早,无记忆性。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及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和酶类物质。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即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乃个体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故亦称为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包括: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了解)

以鼠疫、天花、艾滋这三种烈性传染病引出免疫学的出现:免疫学是在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东晋时代~19世纪)

“人痘苗”和“牛痘苗”的研究,经过人类近180年努力,1979年10月26日,经WHO专家鉴定,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病人全愈后没有新发病例发生,WHO宣布全球已经消灭天花。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18世纪~20世纪中叶)

传染病原因微生物学说;建立体外分离细菌成功使得人工制备疫苗有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疫苗的发展和使用;开创人工被动免疫疗法;免疫诊断方法的建立为传染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发现免疫溶菌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机体的免疫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提出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提出了关于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20 世纪)

免疫学开始全新的免疫学理论;提出B细胞、T细胞、T细胞亚群的概念;发现血型细胞相嵌现象;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诱导异己抗原耐受实验;发现白蛋白、α、β、γ球蛋白4个主要部分,并发现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区;发现Ig多态化;建立了免疫球蛋白的分类,证明了Ig单体四肽链结构,分析了氨基酸的序列和分子空间构型,找出了肽链功能区的划分等重大进展;提出免疫网络学说;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膜分子研究。

20世纪免疫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成就,16 个项目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趋势

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人们正在努力探讨生物体的基本生理规律——免疫的自身稳定机制。

第二次课:第二章 抗原

复习上次课内容,然后以“生活中同学们接触到的哪些物质属于抗原”这个问题引出本次课内容。

第一节 抗原的基本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掌握)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二、抗原的两个特性(掌握)

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就是抗原能刺激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即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二是抗原性(antigenicity)或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是指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大分子载体能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半抗原与载体(carrier)交联或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掌握)

抗原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抗原物质本身的理化性质,还取决于机体针对该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另外还与该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等因素有关。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相对分子质量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的有机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常在 10kD以上,而低于5kD 的无机物一般免疫原性较弱。

2.化学性质及结构复杂性

从结构上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多数蛋白质都是良好的抗原,多糖也是重要的天然抗原。如细菌的荚膜及胞壁,细菌内毒素的脂多糖; 核酸分子多无免疫原性,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则具有免疫原性。

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4.物理性状

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单体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比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一)遗传因素

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是受遗传控制的,不同种属针对同一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弱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同一种属内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应答能力有明显差异。

(二)生理因素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较幼年和老年动物强;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抗体生成水平高,但是妊娠期免疫应答的能力会受到显著抑制;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也可影响其免疫应答能力,此外感染或免疫抑制剂都能干扰或抑制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除上述因素外,抗原的免疫原性还与其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以及是否使用免疫佐剂等多种因素有关。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抗原的特性:

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是免疫原性的本质,是免疫应答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异物性

如果某种物质的化学结构与机体的自身成分相异或机体免疫细胞在胚胎期及发育的微环境中从未与之接触过,则会被机体视为“异己”物质。

1.异种物质 如细菌、病毒、真菌、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蛋白质等。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就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反之种系关系越近,则免疫原性就越弱。

2.同种异体物质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不同,所以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因此同种异体物质也可以是抗原物质。如人类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

3.自身物质 自身物质一般无免疫原性,但是胚胎期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正常自身组织,出生后淋巴细胞一旦与之接触,就会视为“非己”,因而具有免疫原性。

二、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又表现在免疫反应性上。1.抗原表位(epitope)概念(掌握)

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物质中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分子与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

2.抗原表位的类型

(1)根据结构特点分类

线性表位:指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残基片段所形成的抗原决定簇,又称顺序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也可存在于分子表面。构象表位:指序列上不相连的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为非线性表位,一般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

(2)根据分布的部位分类

功能性表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具有易接近性,可以启动免疫应答,称为功能性抗原表位,其中个别关键性的表位称为免疫优势表位。

隐蔽性表位:正常情况下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的表位,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抗原表位。

(3)按结合抗原受体分类:1.T细胞表位;2.B细胞表位 三、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掌握)

存在于不同的抗原物质中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举实例进行介绍。

利用交叉反应的原理对一些疾病进行血清学辅助诊断,交叉反应也可能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第四节 抗原种类及医学中重要的抗原(熟悉)

一、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抗原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联系临床实例,以故事、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

1.异种抗原(xenoantigen)来自异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抗原性物质,如各种病原微 5 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外毒素、异种动物免疫血清(如动物血清来源的抗毒素)、异种器官移植物、花粉等。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如人类的红细胞抗原、HLA、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抗原等。

3.自身抗原 正常自身组织成分对机体本身不显示免疫原性,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能激发免疫应答,但在下列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就可以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1)隐蔽性自身抗原 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组织成分,如脑、葡萄膜色素蛋白、晶状体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

(2)修饰性自身抗原 自身组织成分由于受到微生物感染、外伤、电离辐射、以及一些化学因素如药物等作用,使正常组织细胞发生构象改变,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或者由于自身成分合成上的缺陷或溶酶体酶异常的破坏作用,使内部的抗原表位暴露出来形成新的抗原表位,成为“异已”物质,显示出免疫原性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4.异嗜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抗原,如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分别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又如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

(二)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T细胞的参与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的抗原。大多数天然抗原,血细胞、细菌、外毒素等均属于TD-Ag。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Ag)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不需T细胞辅助就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抗原。(三)根据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

1.外源性抗原 是在抗原提呈细胞以外合成的抗原,包括细胞外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等。

2.内源性抗原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的抗原,包括自身抗原、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异种抗原,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2.类毒素 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后,使其丧失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剂。

3.动物免疫血清 用类毒素免疫动物,采动物的免疫血清,经纯化浓缩后制备的。4.异嗜性抗原

5.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肿瘤抗原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两类。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了解)

一、超抗原

二、佐剂(adjuvant)

三、丝裂原

第三次课: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复习上次课内容,然后以抗毒素及抗体发现的故事为基础,引出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掌握):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抗体(antibody,Ab)(掌握):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掌握)

一、基本结构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eavy chain, 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ight chain, L)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一)重链和轻链

1.重链(heavy chain ,H链):免疫球蛋白重链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5 kD。重链可分为γ、α、μ、δ和ε链,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或5个同种型,即IgG、IgA、IgM、IgD和IgE。

2.轻链(light chain,L链):免疫球蛋白轻链由21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分子量约为25 kD。轻链分为κ链和λ链,据此可将Ig分为κ型和λ型。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重链和轻链V区(分别称为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或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分别为CDR1、CDR2和CDR3。V区中CDR之外的区域氨基酸组成和排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

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中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重链和轻链C区分别称为CH和CL。各类Ig的C区有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如激活补体,介导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

(一)结构域的结构

IgG、IgA、IgD重链C区有CH1、CH2、CH3三个结构域,IgM和IgE重链C区有CH1、CH2、CH3、CH4四个结构域。

(二)功能区的功能

1.VH和VL: 是Ig分子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区。2.CL和CH1: 遗传标志所在。3.IgG的CH2和IgM的CH3: 有补体C1q的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IgG的CH2可通过胎盘。

4.CH3或CH4: 可与多种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

(三)铰链区

绞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绞链区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IgD、IgG、IgA有绞链区,IgM和IgE则无。

三、其他结构

1.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J链是一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IgA二聚体和IgM五聚体均含J链。

2.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又称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 SC),SP为一含糖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结合于IgA二聚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SP的作用是:使IgA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黏膜免疫作用;可保护SIgA绞链区,使其免遭蛋白水解酶降解。

四、水解片段

IgG酶解后的比较 水解酶 木瓜蛋白酶 胃蛋白酶 作用位点

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重链近N端

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重链近C端

水解片段及其功能

(1)两个相同的Fab段:可与抗原结合

(2)一个Fc段:激活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1)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ab')2段: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

(2)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无生物学作用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类:在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内,根据Ig重链C区所含抗原表位的不同,可将重链分为5种,即γ、α、μ、δ、ε链;与此对应的Ig分为5类(class),即IgG、IgA、IgM、IgD、IgE。(熟悉)

2.亚类 :同一类免疫球蛋白中,根据其重链抗原性以及二硫键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亚类(subclass)。IgG有IgG1~IgG4四个亚类;IgA有IgA1和IgA2两个亚类;IgM有IgM1和IgM2两个亚类;IgD和IgE尚未发现亚类。

3.型:在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内,根据Ig轻链C区所含抗原表位不同,可将Ig轻链分为2种:κ和λ,与此对应的免疫球蛋白分为κ型和λ型(type)。

4.亚型:同一型免疫球蛋白中,根据轻链C区N端氨基酸排列的差异,又可分为亚型(subtype)。例如λ链190氨基酸为亮氨酸时,称OZ(+);为精氨酸时,称OZ(-)。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了解)

1.同种型(isotype)2.同种异型(allotype)3.独特型(idiotype,Id)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掌握)

一、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二)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1.激活补体:IgG1-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CH2和CH3功能区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从而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G4、IgA和IgE的凝聚物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2.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此即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3.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 包被于靶抗原(如细菌或肿瘤细胞)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NK细胞和触发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此即ADCC效应。

4.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引起I型超敏反应

5.穿过胎盘和黏膜: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SIgA能通过黏膜上皮细胞分布于外分泌液中,除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外,也经初乳输送给婴儿,为其提供自然被动免疫保护作用。

6.免疫调节作用 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IgG:IgG多为单体,半衰期约为2-3天,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80%。能通过胎盘,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是全身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IgM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天然血型抗体是IgM;IgM是个体发育过程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表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合成的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型。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凝聚的IgA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分泌型IgA(SIgA)的合成和主要作用部位在黏膜,具有重要的黏膜局部抗感染作用,是防御黏膜表面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初乳中SIgA含量最高,新生儿可从母乳中获得SIgA,是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过程。

4.IgE:又称亲细胞抗体。含量最低,CH2和CH3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此外,IgE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5.IgD: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mIgM,后来出现mIgD,它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了。

第四节 人工抗体的制备

一、多克隆抗体(熟悉)

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

二、单克隆抗体

1.定义(熟悉):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为某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2.优点:结构均

一、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制备成本低。3.应用(了解):1)作为诊断用试剂: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肿瘤、淋巴鉴定分群等。

2)疾病的防治:抑制器官移植排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三、基因工程抗体(了解)

人-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或称CDR移植抗体、双特异性抗体、Fab抗体。

第四次课:第八章 免疫应答

复习上次课内容,提问抗原、抗体的概念,说明学习了抗原、抗体之后来看一下究竟抗原进入机体内引起了怎样的反应。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Ir)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分子后,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掌握)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是指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效应的过程。

免疫反应(reaction):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

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生物学意义:识别“自己”与“非己”,清除“非己”的抗原性物质,保护机体免受异己抗原的侵袭。

免疫应答分类:根据应答特性、结果、对机体的影响可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是在外周免疫器官,特别是淋巴结和脾脏。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作为一类特殊的外周免疫器官,其组织结构、应答过程及结局等均具有自身特点。

1.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个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并在遗传基因调控下进行的复杂反应过程。

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抗原提呈和识别阶段:包括抗原的摄取、处理、提呈和特异性识别;2.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指免疫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后传递活化信号,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阶段: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细胞因子、抗体等)发挥作用的阶段。(掌握)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为效应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通常由TD-Ag诱发。可分为三个阶段:①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②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③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熟悉)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受体TCR与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识别(antigen recignition),这是T细胞活化的第一步。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是指TCR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称为MHC限制性。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及其机制不同。

树突状细胞(DC)是激活初始T细胞的最重要APC。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一)T 细胞活化

接受抗原刺激后,T细胞的完全活化有赖于双信号和细胞因子的作用。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CR特异性识别结合于MHC分子凹槽中的抗原肽,由CD3将信号传入胞内。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即共刺激信号: APC和T细胞表面多对协同刺激分子(如B7/CD28、LFA-1/ ICAM-1或ICAM-

2、CD2/ LFA-3等)相互作用。其中CD28/B7是重要的共刺激分子, 参与T细胞的激活。

CTLA4与CD28具有高度同源性,该分子与B7的亲和力比CD28高约20倍,与B7结合可启动抑制性信号,从而有效制约特异性T细胞过度增殖。3.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

除上述双信号外,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细胞因子参与。活化的APC和T细胞可分泌IL-

1、IL-

2、IL-6,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在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细胞经迅速增殖4-5天后,分化为可高表达效应分子(包括膜分子和分泌型细胞因子等)的效应T细胞(Th细胞或CTL)。同时,部分活化的T细胞可分化为长寿命记忆性T细胞,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其中最重要者为IL-2。

+ 1.CD4 T细胞的增殖分化

+ 2.CD8 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三、T细胞的效应功能

(一)效应T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1.合成并分泌多种效应分子 如细胞毒素(穿孔素、颗粒酶等)、各种蛋白酶、细胞因子等。

2.膜分子表达及生物学活性发生明显改变

不同类型效应T细胞作用于不同靶细胞,其生物学效应及机制各异。

(二)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Th1细胞对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三)CTL细胞的效应功能

CTL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病毒、某些胞内寄生菌等)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效应性CTL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后,细胞内亚细胞结构极化,在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狭小空间,使CTL分泌的非特异性效应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而不影响邻近正常细胞。

CTL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杀伤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与FasL途径。(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1.抗胞内感染作用 2.抗肿瘤免疫

3.参与移植排斥反应

4.引起免疫损伤

(五)效应性T细胞的转归

在免疫应答晚期病原体被清除,而活化、增殖的效应性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仅留少数长寿的记忆淋巴细胞进行再循环,使免疫系统恢复平衡。当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记忆淋巴细胞可迅速被激活而产生应答。

1.活化、增殖的效应性T细胞被清除 2.产生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Tm)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细胞。免疫应答第5天,由效应性T细胞转化而成的抗原特异性记忆性Th细胞的产生达到高峰。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可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第三节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成熟的初始B细胞离开骨髓进入外周循环,若遭遇特异性抗原,则发生活化、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通过产生和分泌抗体而发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称为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B细胞应答的过程随刺激机体的抗原种类不同而各异。在TD抗原刺激下,B细胞应答依赖Th细胞辅助(通常为Th2细胞);在TI抗原刺激下,B细胞可直接产生应答。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熟悉)(一)识别阶段

1.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

B细胞针对TD抗原的应答需抗原特异性T细胞辅助。

B细胞经由BCR识别抗原,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激活有两个作用:

①BCR特异性结合抗原,经Igα/Igβ向B细胞内传递抗原刺激信号;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一刺激信号。

②BCR特异性结合抗原,通过内化作用将其摄入胞内,并将抗原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膜上供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2.B细胞和Th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辅助,这一协助需要T、B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①B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活化T细胞;②活化的T细胞可以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

(二)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此阶段包括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活化、增殖与分化为效应细胞或浆细胞的过程。

1.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

1)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

①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BCR与特异性抗原表位结合,启动第一信号,并由Igα/Igβ将信号传入B细胞内。

②B细胞活化中共受体的作用:CD19/CD21/CD81组成B细胞活化共受体复合物,增强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2)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共刺激信号)B细胞激活有赖于T细胞辅助,通过B细胞与Th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B细胞获得其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如CD40/CD40L结合为B细胞提供第二刺激信号。3)细胞因子的作用

2.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三)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1.中和作用 2.调理作用

3.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4.激活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 5.抗体参与超敏反应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了解)

根据激活B细胞方式的不同,可将TI抗原分为TI-1和TI-2。1.TI-1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 高剂量TI-1抗原(如LPS),经丝裂原受体与B细胞结合可非特异性激活多克隆B细胞,故将其称为B细胞丝裂原。

但TI-1抗原单独不足以诱导Ig类别转换、抗原亲和力成熟及记忆性B细胞的形成。

2.TI-2抗原诱导的B细胞应答

+TI抗原主要激活CD5B1细胞,所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M。不能诱导抗体类型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和记忆性B细胞形成(即无免疫记忆)。

三、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掌握)

(一)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初次应答是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所引发的应答。一般在机体初次接触适量Ag刺激7-10天后出现血清Ab。

抗体产生的过程: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

其特点是:①潜伏期长(1—2周),Ab产生慢 ②IgM为主,亲和力低 ③产量低,维持时间短。

(二)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初次应答后,数日至数年,机体再次接触相同Ag所出现的快速、高效、特异的应答。是回忆性反应。特点:①潜伏期短(2—3天),Ab产生快 ②IgG为主,亲和力高 ③产量高,维持时间长。

第五次课:第九章 超敏反应

对基础免疫进行复习后,进入临床免疫之一超敏反应的学习。从生活中的过敏现象说起,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某种抗原物质刺激后,体内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在体内特异性结合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超敏反应的发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抗原物质的刺激;二是机体的反应性。诱导超敏反应发生的抗原称为变应原(allergen)。(掌握)

Gell和Coombs1963年提出,按发生的机理,将超敏反应分为4型(了解): Ⅰ型超敏反应称为速发型;

Ⅱ型超敏反应称为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例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贫血等;

Ⅲ型超敏反应称为免疫复合物型,例如Arthus反应、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

Ⅳ型超敏反应称为迟发型,例如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超敏反应。

Ⅰ-Ⅲ型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Ⅳ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可经细胞被动转移。这些超敏反应疾病很少是单一型的,往往是混合型, 可表现为以某一型为主。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IgE抗体介导,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Ⅰ型超敏反应(typeⅠhypersensitivity)特点是:①发作快,消退亦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②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患者对某些抗原易产生IgE抗体,称为特应性素质个体。根据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速度差异,可分为速发相和迟发相。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一)变应原

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常见的有:

1.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青霉素、磺胺、有机碘化合物

2.吸入性变应原: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动物皮毛、昆虫毒液 3.食物变应原:奶、蛋、鱼虾等 4.某些酶类物质:枯草菌溶素

(二)IgE及其受体

1.IgE抗体,是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具有较强的亲细胞性。正常时,机体内IgE含量很低,发生I型超敏反应时含量显著升高。

2.IgE受体,现已发现有两种与IgE结合的受体,即FcRI和FcRII。FcRI为高亲和性受体,FcRII为低亲和性受体。FcRI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呈高水平表达;FcRII即CD23分子,分布比较广泛,可表达于B细胞、活化的T细胞、单核细胞上。

(三)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是I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表面表达高亲和力Fc受体。这类细胞活化后可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颗粒蛋白、酶类物质、PAF、LTs、组胺等,参与炎症反应。表面结合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称为致敏靶细胞。

二、发生机制(熟悉)(一)机体致敏

致敏阶段指变应原进入机体后,诱生IgE抗体,在无抗原存在的情况下,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结合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的阶段。致敏阶段可维持数月或更长。(二)IgE交叉连接引发细胞活化(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活化后释放活性介质产生生物学效应,其释放的活性介质有两类,即预先存在于颗粒内的介质和新合成的介质。这些介质的主要生物学活性为:①扩张小血管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②刺激平滑肌收缩;③促进黏膜腺体分泌;④趋化炎症细胞和促进局部炎症反应。

(四)局部或全身性I型超敏反应发生

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细胞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根据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即刻/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两种类型。

三、临床常见疾病(要求掌握病名并熟悉其临床)(一)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 最常见为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附:初次注射也可发生的原因:①空气吸入青霉菌孢子;②注射器被青霉素污染(使用注射过青霉素的注射器)。青霉素常规皮试,阳性者禁用 紧急抢救:肾上腺素

2.血清过敏性休克:破伤风抗毒素(TAT)等。常规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疗法。(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最常见者为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变应性炎症。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主要吸入植物花粉致敏,具有明显性季节性和地区性。花粉季节前脱敏疗法常能收到较好效果。(三)胃肠道过敏反应:

食入鱼、虾、蛋乳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机制:胃肠道sIgA、蛋白水解酶缺乏。(四)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有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多由药物性、食物性或吸入性变应原诱发。

三、防治原则(掌握总的原则,了解详细的治疗方法)(熟悉)

应从两方面考虑(变应原,机体反应性),一方面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与其再次接触;另一方面,阻断或干扰变态反应的某些环节、从而防止其发生发展。

(一)检出变应原并避免与其接触

详问病史,并可通过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抗体的体外检测加以判断。

(二)脱敏疗法

采用特异性变应原通过注射或其它途径多次接触患者,以提高机体对致敏原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患者接触较大剂量变应原也不发生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

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注射脱敏,少量多次短间隔注射抗毒素,消耗IgE。该法仅能暂时维持疗效,一定时期后将恢复致敏状态。

2.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

口服脱敏:少量,逐渐增量(食物)

机制:改变抗原接种途径,产生大量的IgG,使变应原与IgG结合,从而阻断变应原与IgE的结合,降低IgE抗体应答。

(三)药物治疗

1.抑制抗原抗体结合,阿司匹林

2.抑制介质释放,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 3.拮抗生物活性介质,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乙酰水杨酸 4.改善器官反应 葡萄糖酸钙、Vitc、糖皮质激素

(四)免疫新疗法

1.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 2.人源化抗IgE单抗

3.DNA疫苗

第四篇:佛教文化概论课程感想

佛教文化概论课程感想

艺术与设计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141班 陈嘉怡 5202512013 很有幸本学期选到了梁红老师的《佛教文化概论》。开始选这个课程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纯粹的不了解。每每去一个地方的旅游,都会去当地的寺庙看一看。开封的大相国寺,宜春的化成禅寺,广州肇庆的庆云寺,从化的隆华寺等等。因为不了解,所以好奇,也就有了和老师,和这门课程结一个善缘的机会。最开始我认为的佛教是神圣的,所以去过那么的寺庙都会虔诚的拜一拜。其实也并不是求什么。再后来,我开始慢慢地抄经,一篇《心经》,用个下午,感觉整个人都轻松的许多。第一节课,从老师手中接过了一本《了凡四训》,虽然不能尽解其意但对人生还是有了些新的认识。

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诵读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不会痊愈。同样的,将经典奉为能免祸享福的灵丹妙药、了脱生死的箴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

世上一切色相皆由因果所致,一切皆空因果不空。人之初,性本善。但后人的善良本性被执着,贪念所嗜使人坠入六道,受因果摆布。老师说过,修炼佛法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达到常乐我净得寂灭状态。

这个学期,有幸听到了顿雄法师做到的《禅的智慧与身心和谐》的报告,有幸听到了一位在亚青禅林闭关十年的老师的讲课。同样感恩。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许还没有到顿悟的时候,也许我们无法想象佛祖拈花而笑的样子,也无法详察一部部经书中蕴含的深奥寓意,也许连追求广袤无边的慈悲的慈悲或者隐忍也是一种奢侈,我们也不得不放弃。但只要佛在心中,即使达不到“明心见性”后的大彻大悟,也至少能宁静淡泊,笑对人生,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极其深刻。虽然我并没有宗教信仰信仰,但通过这个课程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解。也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

很感谢这门课程,对我的人生观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引导我正确面对人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不如意,压力太大,空虚无聊时接受佛教文化洗礼,佛禅能够帮助我们,启迪我们,在宁静、慈悲善良之中体味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同时更感谢梁红老师的悉心教导。

第五篇:基础医学新生课感想

新生课感想(论文)

题目:我的医学梦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6年12月29日

我的医学梦

摘要

新生课上各位老师们对湘雅医学的展示、对基础医学专业的解读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指导,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更加了解自己所在学校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让我们逐渐走出了懵懂无知,增加了对自己专业的自信,同时也坚定了未来的目标。

跨入了湘雅的大门,便深知此行的不易,漫漫医学路,似无边无沿。

我有一个医学梦。时常被人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想学医。这是自初中以来不变的回答。多半被美剧所影响,当看到那在盒中跳动的心脏,或是刀尖游走于大脑的光景,又或是移植时肝脏由灰黑到粉嫩的转变,我一次又一次地坚定,将来要站到手术台前去创造此等的奇迹。那是生命的另一面,是比这边要更为精彩的世界。

母亲希望我能成为一教师,工作稳定,收入客观,假期充裕。却也从未反对过我作为医生的理想,只是志愿填报的关头鼓吹了数次北师大的好。所以最终因为分数不够没能去到临床而来到了基础医学倒也恰如其分地折中了。其实是比较失落的,得知专业的那一刻,不过终归还是医学倒也有一丝庆幸。

学前说

真正上大学前,对于基础医学的认知就仅仅限于知道这是一个做研究的专业。感觉对于想要学习医学却又畏于当前的医患关系的人而言,确会是个不二之选。除开临床,科研着实也深深吸引着我,虽略知这方面的专业区区本科必然不能物色到称心的工作,但毕竟想遵从自己的想法。

对于基础医学的了解真的不多,但相似的,对生命科学倒有一些接触,记忆犹新的就是一位生命科学的老教授在演讲时说的,本世纪最大的谎言就是: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于此认为,大概基础医学的境地也是如此吧,同以研究为主,培养方向也很相似。所以对于自己进入这个专业后的前程还是很担忧的,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做的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事。即便在百度等平台都有查阅基础医学相关的内容,但有种既已注定无论怎样也无法改变了的想法,林林总总看下来,完全没能看进多少。于是乎就带着茫然甚至是对未来的恐惧进入了大学。即便如此,我也是带着进入了中南的自豪,希望着,能在这成就我投身医学的愿望。实现我都医学梦。

刚拿到课表的时候,首先便注意到了每周二早晨的新生课,想必如我一般困惑的人应当是不占少数,固然便有了这堂课的必要性。在新生课上逐步地了解,慢慢的深入,基础医学的面貌渐渐变得不再模糊,大学生活似也不再如此陌生。

新生,新生课

湘雅医学院从胡美艰辛创办,历经雅礼医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到如今中南大学的合并,上百年的积淀成就了今天的湘雅。颜福庆、张孝骞、汤非凡,李振翩、姚开泰、夏家辉„„一代又一代的湘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前辈。老一辈人的革命斗争,艰苦奋斗让我感触颇深。当能有幸追随前辈的步伐前进,心中的激动更是难以言表。今天湘雅的基础医学院,是中国最早的博士、硕士培养单位,中国最著名的辅助生殖技术中心,中国本土第一个疾病基因的克隆,鼻咽癌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稳居前沿,基础医学重点学科群、精品课程群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次学科评估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我能为身在此学习而感到自豪,若能一路追随,当是无悔的人生。

基础医学(Basic Science of Medicine)是一门运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学科,旨在阐述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为人体健康的维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对于自己学科在医学上的重要性,罗院长在新生课上给予了充分的解读。作为几乎所有医学的支柱,隐约看见了未来自己肩头的责任与使命,虽不能直接救死扶伤,但努力的成果是能造福、拯救无数人。无需觉得专业不如临床或是其他学科,同为医者,共勉一颗仁心,当入学起誓之时,便决心不会背离这条路。

“若干年后,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将不懂医学、却要去培养医生”,国家在此的境况下开设了基础医学,中南也是因基础医学研究人才缺乏而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我们是未来基础医学师资的后备人才,也是医疗机构和大型医药研发企业的技术人才。投身科研或是教学,又或凭借技术进行实践,未来的选择还是非常宽泛的。

“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遂必专”湘雅的院训指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湘雅人,如今我也将秉持这如此的品性不断前行。当“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悄然入耳,似乎看到了前辈们秉持院训努力的身影。血型的发现,溃疡病的治愈,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基础医学的研究者们不断在诺奖的征程上前行。我们可谓是在辉煌上前行,站在巨人的肩头,我们当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人文方面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学、哲学、历史、法学、伦理、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方面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掌握正常人体形态与机能、代谢,器官、组织、分子;熟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医学相关学科知识与研究技能;具备一定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了解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与诊疗原则,了解临床思维方法,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掌握基础医学的科研思维方法,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原理等几乎所有医学的相关知识。培养方案上满满当当的各种学科,加之很多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医学生们对于医学生涯如噩梦般的描述,担忧与退缩在所难免。那么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开学以来,对于适应学习生活帮助最大的还应当属汤伯伯的教导了。唐伯伯无论的在新生课上还是平时班会以及军训上都传授了一些有用学习方法、技巧。生活上也时常督促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晨跑晨读或是晚自习都觉得受益匪浅。能有长辈同我们分享生活的经验着实是幸运呢。

我希望当一名合格的医生,虽然以后无缘手术台,但我也必将尽自己所能以解人类之病痛。基础医学是所有医学的支柱,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学生我必须在这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同时也要不断向外拓展自己的见识与思维。教室之外:图书馆、实验室都是能增强能力的地方。

“掌握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定期阅读各种文献;从各种途径获取医学信息;对一些不经意的病史有所怀疑;直接与患者交流;掌握良好的临床技能;进行特殊的训练以打到特定的目标;随时发现新线索;不断地寻找发现下一个问题;重视细节;重视整体的临床表现;再次确认你的诊断;有疑问时与其他医师交流;监测治疗避免诱发新的问题;整合所有医疗信息和数据,包括病史、体检、ECG、胸片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书写病例清晰、准确而简明;对患者进行宣教;了解你所进行的治疗的益处和风险;讨论预后时态度温和而乐观;让患者了解治疗是姑息性还是根治性;总是向患者推荐你认为最恰当的治疗;享受作为医师而能做的一切,把它当作你的生活,那它不再只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这是C.Richard Conti教授对一位合格的医生提出的22点要求,我想这不仅仅适用于临床医生。每一条都透露出医者就要全心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我们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无论是麻醉还是护理,抑或是预防及基础,即便不能成为影响世界的大人物,但也能作为一个小齿轮为世界医疗卫生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入了医学院,我们便是那神圣蛇杖的传人。当毕业时接过了使命,披上白袍,无论是在医院或是实验室,病魔便是我们永远抗争的对象。

感谢新生课让我对医学,对自己的将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我没有理由放弃。我想要成就我的医学梦。

下载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大全)

    医学检验概论课程感想 在经过了本学期数次医学检验概论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在最后一次课以参观为形式的教学中亲自认识到医学检验专......

    基础医学概论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基础医学概论》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描述: 1正确定位,确定教材编写目标。针对医学院校非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本教材从整体上浓缩了基础医学各主......

    对产品设计课程感想

    对产品设计课程感想 转眼间便到了选修课结课时......虽说选修课课程有限,但这并不能阻碍我对产品设计课程狂热的兴趣.....对新事物充满无限的我从小就幻想着能开发出让世界惊......

    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学习感想

    工程管理概论的感想 10装潢二班 24号 刘超 我认为这是文科与工科的完美结合,可以让我学习我擅长的理工科的同时学习我感兴趣的经济学,而且还有对数学的大量运用让我觉得自己会......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时间:2009-11-10 09:59:10很多人进了社会之后,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让自己的生涯路越走越迷茫。在听了上次全球职业规划师谢珊老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时间:2009-11-10 09:59:10很多人进了社会......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时间:2009-11-10 09:59:10 很多人进了社会之后,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让自己的生涯路越走越迷茫。在听了上次全球职业规划师谢珊老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范文模版)

    对职业规划课程的感想 很多人进了社会之后,因为没有做好职业规划,让自己的生涯路越走越迷茫。在听了上次全球职业规划师谢珊老师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后,我懂得了确立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