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后读的几本书
毕业后所读的几本书
Gmp/gsp 行测和申论
Excel从入门到精通 原味职场 杜拉拉升职记 项目管理学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部门经理
第二篇:几本书的读后感
《韩少功评传》读后感
这本书读完了,我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时期里连续的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也是第一次这么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我承认,读这些大家的或是写大家的作品,眼界和胸怀的确得到了很大的开拓,能够站在一个超越世俗的高度上去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这些书对我到底产生了怎样具体的影响,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我隐隐约约感受到自己确实受到了某些影响。所以,以后要坚持看这些大家之作或是写大家的作品。
韩少功的生活方式是我比较欣赏的。其实我对写作本身没有多大兴趣,对小说等文学也不感冒,我主要想看的是人物传记等写人生的书籍。
《建国大业》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历史斗争的激烈与危险性、历史人物的气度与风范。
《从清华走出的科学家》
见识了众多大家非凡的人生,领略了他们的胸怀与气度,开拓自己的眼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在想,在那样**的年代,为什么他们都能够成才,并且最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如此大的历史功绩?而现在在如此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如此好的学习条件,却鲜有他们那样的人才?
仔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科学家有以下共性:
一.在**的年代从小都受尽苦难。
二.志向远大,都立志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
三.在大学都成绩优异,各方面积极发展。
四.最后都成功出国留学,并且学有所成。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都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拥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
第三篇:最近要读的几本书(窦桂梅学生毕业发言)
最近要读的几本书
高考录取通知书即将发出,中考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的小学生也放假了。大孩子们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可以将焦躁不安的烦,变成如释重负的闲。这个燥热的暑假,他们会干什么?还会聚在一起大吃一通?继续上网通聊?小学生呢?是否被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推进了暑假各种辅导班的大门?
就高考的学生来说,成功者洋洋得意,似乎一劳得永逸,除了成绩优秀,心里、脑里,再也容不下一丁点儿东西;失败者悲悲戚戚,仿佛人生已经成了定局,后边的几年大可浑浑噩噩。可其实呢,他们还都是刚刚步入青春的十几岁少年,是几年前我们小学老师们刚刚送走的稚气学童。他们的人生还长得很,长到足够演绎精彩。只是因为敏感的青春,偏偏局促在只看得见窗户外四角天空的教室里苦读,没来由地添了些感伤,少了些远眺,误把青春里的日月当作了一生,看不到小草破土而出时该有的虎虎生气。
所以当女儿考上大学时,我送给她一段话:“其实人到哪一所大学读书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图书馆。学问的实质,像天国一样,是在你;而它必须出自你的内心。我们的心是一只猴子;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那只猴子带到森林里去,你不必告诉它在哪里可以找到果子,你甚至不必领导它走向那些好果子。”这是国学大师林语堂在《信仰之旅》(新华出版社,2002.4)中的文字。近期读了这本书,更记住了这段话。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在我带领的教师团队里,更在我的学生面前,常借这句话表达我的心意:人生重大的考试(几次大考、几次奥数竞赛,甚至教师的教学比赛,)也许会决定下一步的脚印踩在哪块铺路石上,但这并不是人生终极的答案,既给不了我们圆满的人生,也给不了我们幸福的体验。引用这些话,说出我的理解的时候,听者频频点头,自己觉得有些底气。想想,原来是借助书籍的力量。当下的自然、社会、教育,不知怎么地,似乎总是不那么放心,但当我们惬意于手中的长卷,在书籍里“生活、体验”时,我们会多一份平淡,少一份躁动;多一份踏实,少一份幽怨。是否可以这样说,人生的方向,人生的尊严,人生的智慧这些力量到哪里寻找?在书籍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称得上有这些力量。粗浅的文字怎能言尽人生的智慧?蜂拥的快餐文化又如何滋养我们精神的家园?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预期的第一次,也不可能一下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当我们结束了已经习惯的十年寒窗,放下刚刚还在试卷上疾书的钢笔,突然间,找不见了人生的指航。转瞬间,竟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怅然。
于是,我们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获得安慰。在我们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不妨再次重读——在小大卫一脚深一脚浅地去寻找姨奶奶的路上,在密考伯一家人或大笑或哭泣的相拥中,在女佣辟果提透过钥匙孔传过来的吻中。(《大卫·科波菲尔》,董秋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我们寻觅着人生的出处。也许我们在故事里找不见自己的轨迹,因为没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完全借鉴。但是在悲欢离合的情愁中,在物转星移的历史的天空里,我们可以窥见自己的未来。为那光明,更为自己的梦想。
人生尊严的理解与找寻,可以在那些哲学文丛中去赴一场思想的盛宴。那些“人不知而不愠”的从容(《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是“物壮则老”的透彻(《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如果说中国圣哲的思想是绵延不绝的山脉,那么西方思想就是一座座耸立在人间天堂的山峰。用激动人心的声音,带领后人探索无止境的“理解宇宙人生的乐趣”。(《思想的盛宴》,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4)——从苏格拉底的申辩,到卢梭的忏悔;从莫尔的乌托邦,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每一位先贤都是各自独立的大书,可这本书,却提纯梳理了他们思想的精华,你可以直接倾听这些哲人的教诲,直接和他们对话,这时你更会觉得,人生的尊严,向来不拒绝可以琢玉的他山之石,这本书,虽厚厚的,从没觉得沉重,端起的是庄重,立起的同时也是在寻找自我尊严。
人生的智慧呢,需要我们以虔诚的态度,到蕴含丰富科学素养的书籍密林中去寻找里面的精华。就这一点而言,美国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希利尔先生,是我们为人师的榜样。新书《希利尔讲世界史》等三册(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4)正如我在博文中所言,希利尔的伟大在于,他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真正的“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把孩子当作灌输的对象、当作应付考试的机器,他处处尊重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理解力。他用孩子的方式,或者说,用真正人文的方式,来为孩子们讲那些时间尘埃掩埋下的活生生的人事、艺术和沧海桑田。多亏这份用心,这种智慧,才写出了这么智慧的书。
智慧本身是不分学科的,也的确分不了学科。向人文与科学任一方偏颇,都只能让跛足前行的人越来越多。上海世博会今年为中国老幼带来了科普热潮,要想让这一热潮持久,除了热情,我想,还需要细心的观察、用心的实践;更重要的,是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品格相匹配的人文情怀。除了清华附小学生暑假必读和选读的那些经典之书,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还特别推荐了《小牛顿科学馆》(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4)。这本书难得地做到了这一点,让老师和家长见到了一种科普的“中国”面貌、“人文”面貌,如同似锦繁花中的一朵朴素的蒲公英,清清爽爽的文风没雕琢,朴素务实的科普饱含着情,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眼中、心中——那种影响,我能预见到,可惜词穷,恐怕大家只能意会了。
也许是自己阅读视界的有限,也许因为阅读之少,所以,总是怀着阅读的渴望,将自己近期阅读的几本书(其实,不只是以上基本),在每一个寒暑假,我都尽力推荐教师、学生去阅读这些种类不同、题材不同的书籍。这似乎成了我的习惯。
要读的,属于自己爱读的,一定不止这些,但身为教师的你,一定会本能地引导学生们在那些“经得起”的书籍中,领略“阅”和“读”的美丽与奥妙,时时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让自己,让周遭的人,徜徉于“深山密林”的阅读围场而不知返,慢慢熏出自己的一个气场来,在内为情操、在外为气质。而这,当然不是涂脂抹粉、西装革履所能修饰出来的尊严,更不是什么咖啡红酒、音乐灯光所能烘托出来的体面。
如此一来,待我们对照现实时,待学子长到青春之时,每一个不同背景的人,他的一言一行,总会有个上位的参照,对人生和社会的困惑或磨难,都能有个不狭隘的豁达与担当,都能有份赤诚的真情与高贵。
暑假燥热还是清爽,对教师和莘莘学子来说,其实全在一心。回到书籍中吧,在这个假期。马上。
第四篇:提高个人修养的几本书
当代大学生必读书籍:提高个人修养的几本书
现在的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书已经变得越来越奢侈,很多人都已经变得不爱读书,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匮乏,也有一些人想读书,但面对图书馆卷帙浩繁的图书却又不知从何读起,为此,特推荐几本提高个人修养的几本书。
1、《好好爱自己》作者素黑,本书收录其小说及其倾诉作品共30篇,文中涉及当代青年,中年,婚外,老年,同性恋等人群倾诉类文章。文章笔法细腻,表现方式练达准确并且对各
[种问题皆提出最人文关怀与剖析,对当代陷于感情困惑中人不失为一部上成解密之良方。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提倡字里行间也可见一斑。值得当代人士学习与鉴戒。
2、《世界因你而不同》作者李开复,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3.《何处是归程》是中国新生代女作家黎阳的代表作,被列入“畅想2003:提高个人修养的十本好书”之中,被选为大学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4.《心灵鸡汤》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之一,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选文一直遵照的准则为: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后泛指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5.《少有人走的路》作者m.斯科特。派克。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6《那些有伤的年轻人》作者庄雅婷,这并不是一本专门谈论好女人还是坏女人的书,这是一本随笔集,收录了这几年间,作者所写的与女人和爱情有关的文字,希望这些文字对那些渴望幸福为情所困的女人有所帮助。
7.《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8.《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9.《青春万岁》,该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6年,该书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
10.《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以上仅为少数的几本优秀书籍而已,希望能借此激励当代大学生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每一个人心中的中国梦!
第五篇:学雷锋读后读
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我很感动。
溪柳小学四年二班刘亚梦
有一次雷锋他们班进行投掷手榴弹训练,雷锋个子小,力气不足。人家膀大腰园的新战士只要抓起教练弹,跑上几步,一撤手,教练弹就像燕子似的,打着旋儿飞得老远老远。可是,教练弹抓在雷锋手里,就有点沉重了。几天来,他费尽了力气,投一次,不及格,再投一次,还是不及格。班长再三向他传授动作要领,他左体会,右琢磨,整整练了一上午,胳膊甩得生疼,还是个不及格。中午,他回到宿舍,心里十分不安。他想:一个人不及格,就影响全班的成绩,当一名国防战士,连个手榴弹都投不好,像话吗?他决定加倍苦练,把一切休息时间都搭上,达不到标准,决不罢休!他一个投来投去,一连投了几天,终于他成功了,在一次比赛中,他得了优秀。
从雷锋的故事上,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也有许多缺点,做事拖拉,上课爱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这样不但自己没听到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我一定要向雷锋学习,我决定制定一张学习时间表,严格按照计划来学习和生活,不再拖拉。上课要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我的成绩不好,也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四一班的荣誉,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比别人付出更多,赶上其他同学,为班级为学校争光。
我还知道雷锋叔叔特别乐于助人,经常帮助别人。我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每天坚持不懈,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读后感
溪柳小学四年二班 李美
课余期间,我读了红色经典《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故事,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形象,伫立在我的面前,令我敬佩不已,感动不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的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激去外地做报告,他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他帮过丢失车票的大嫂买过车票,帮一位大娘找到了儿子……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雷锋感冒了去拿药,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人们正在搬砖建一所学校,他忘记了自己的病痛,跑到工地上,帮工人们搬砖、推转,他的劳动热情干,感染了所有工人,人们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比赛。傍晚,雷锋在回部队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看到一位老大娘领着孩子在雨中艰难行走,就跑过去问他们去哪里,大娘说要回女儿家,还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眼看天要黑了,雷锋背起孩子,冒雨把他们送回了家。
雷锋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雷锋一个月仅有六元钱的津贴,一双袜子千缝万补,却舍不得买双新的,平时劳动却舍不得喝一
瓶汽水,然而,他却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的钱,捐给了灾区,寄给家庭困难的战友家里。
雷锋谦虚谨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雷锋入伍后,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模范事迹得到了广泛的宣传,他收到了全国各地赞扬他的来信,但他并没有骄傲自满,却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的工作,那是太少了……”
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个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的人,干一行,爱一行,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