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兵团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
兵团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
序 言
2011-201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是兵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率先在西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重要时期,为统筹安排兵团国土资源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工作,特编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兵团国土资源工作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年至2015年为规划期。
一、“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成就及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兵团国土资源工作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五年来,兵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主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为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资源保障平台,全面完成了兵团赋予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为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积极主动服务,国土资源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坚持有保有压、保障资源供给,努力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土地管理方面:“十一五”期间共提供各类建设用地5.93千公顷,其中出让土地3.72千公顷,土地出让合同价款40.62亿元,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面积2.95千公顷,合同价款36.44亿元,占总出让面积79.3%,占出让价款的89.7%。加快土地储备制度与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建立土地交易中心1个,储备中心7个,应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严格土地使用标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使用未利用地,节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矿产资源方面:积极指导各师及矿山企业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多途径扩大资源储量。根据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数据统计,目前兵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近有二十种,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量煤近8亿吨,铁190万吨,云母722万吨,膨润土1320万吨,石灰石4500万吨。积极争取资源,推进准东煤炭基地建设,努 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近2亿元,对47个矿产资源项目进行治理,恢复治理土地1.71万亩,矿山地质与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严格保护耕地,兵团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明显提高。五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制目标考核办法》,制订了《兵团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分解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将耕地保护列入师、团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内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保护耕地意识不断增强。“十一五”末兵团耕地保有量1243.28千公顷,比“十一五”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增加了9.95千公顷。建立了63.18千公顷的耕地“占补平衡”储备库。全兵团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358.83万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块51851个,建立保护标志16038个,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3个,争取国家投资13.01亿元,增加耕地8.45千公顷,促进了职工增收、团场增效。
加强制度建设,兵团国土资源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五年来,认真实施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五五”普法规划,国土资源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主动参与自治区立法调研活动,积极争取领导和部门的支持,2009年11月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中,再次明确了兵团国土资源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兵团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兵团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报兵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办法》、《关于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先行用地报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建设项目预申请制度加快建设项目用地审查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20余份。严格落实集体会审制度,严格执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阳光行政”。进一步加大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办力度,五年共查处794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涉及土地面积1.89万亩,罚没款1496万元,遏制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了“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及“12〃4”法制宣传日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和业务咨询。国土资源法制教育进入了兵、师党校,持续加大对师、团领导干部的普法宣传力度。积极采取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注重夯实基础,兵团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兵团国土资源部门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并重,认真组织开展了兵团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兵团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更加有序。完成了兵团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建立了兵、师、团三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摸清了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完成了团场部和大部分连队城镇地籍调查工作,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地维护了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土地确权勘界工作,及时化解土地草场纠纷。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如期完成,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加大了基础测绘工作,为兵团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兵团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对全系统干部进行了全员培训,特别是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和“创先争优”、“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两整治一改革”等活动,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兵团土地学会团结和联系土地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和科技联谊,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为兵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是兵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资源供需矛盾的凸显期和资源利益诉求的高发期。找准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规划期内着力加以解决。
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十二五”期间,兵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城镇化率提高十个百分点,达到60%。随着对口援建的全面启动,民生、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项目将陆续启动,建设用地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土地供需矛盾、建设用地需求与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够彻底。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农用地和耕地,补充的耕地质量亟待提高,兵团耕地保护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偏低。节约集约意识不强,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收益较低。矿山规模、布局和结构 不够合理,资源禀赋性差且矿山企业较小,综合利用水平低。
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不强,未批先用、边报边用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违法违规案件“查处难、执行也难”,遏制土地违规违法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
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低。兵团三化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兵团自身拥有的资源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现有的矿山企业拥有的资源储量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国土资源机构、职能尚不完善,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及干整体素质还有不小的差距。
上述这些制约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有待在“十二五”期间或今后更长的时期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为主题,积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全面实现总量控制,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注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服务,规范管理,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
(二)原则
“十二五”期间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围绕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兵团国土资源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严格保护,节约集约。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从严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准入条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各项重大项目的决策与实施,以服务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握重点,突出特色。紧密围绕兵团宏观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发 展目标,积极探索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新机制和新路子,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保障作用。
(三)目标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矿产资源利用市场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收益大幅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资源保护与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土地管理方面: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引导非农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农用地面积保持5548.32万亩,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1.6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358.83万亩。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401.9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5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控制在23.0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22.17万亩。积极推进土地整治,整治面积86.71万亩,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矿产资源方面:争取矿产资源,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加快矿业发展步伐,争取足量的矿产资源,为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坚持矿山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争取获得国家投资20—30个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以现在的兵团大中国有企业为依托,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争取与部签订1-2个基地建设的协议。大力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支持重点矿山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为生态建设搭建环境资源保障平台。
土地利用节约集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未利用地,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扎实开展团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力争将土地节约集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力争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用地消耗下降30%。加强和改进土地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规划与年度计划的管控作用。到2015年,全兵团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7.8千公顷(417万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由2010年的人均350平方米调整到2015年的328平方米。
国土资源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夯实。加强土地产权管理,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加强兵团城镇和连队部地籍调查工作,逐步实现兵、师、团三级地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平台。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推进土地确权勘界工作,土地纠纷案件得到有效调处。认真实施国土资源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和“六五” 普法规划,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升。按照统一标准,大力整合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多种信息,构建兵团国土资源“一张图”,满足兵团国土资源监管、宏观调控和社会化服务的需要。
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全面推进国土资源领导班子和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国土资源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星级分局创建活动,至2015年末,20%的国土资源分局要达到五星级分局建设标准。深入开展文明部局创建工作,美化工作环境,积极营造和谐的内外关系。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兵团“三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为重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
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依据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严控增量”的原则,优先保障民生项目用地;优先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对口支援兵团建设项目用地。严格规划调整条件、范围和程序,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规划批地用地和违法修改规划行为的查处力度。
保障建设用地合理供给。严格划定城镇和工矿用地的扩展边界,严防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合理供给城乡建设用地,支持石河子市等四个城市发展。加强师部驻地的城镇建设,积极实施“金边工程”,重视边境58个团场城镇的建设,注重重要节点城镇的发展,支持发展产业聚集园区项目用地。
(二)严格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责任目标考核体系。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探索占用耕地补偿机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或资金补贴制度,提高基层单位和职工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基本农田管理和建设水平,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更集 中。
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用途管制的要求核定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确保与占用耕地的数量质量相当。
加强土地整治。按照“因地制宜、以水定地”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农用地整治和连队居民点整治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国家支持兵团开展土地整治政策,积极向国家申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现有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1团、123团、148团三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力争将12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国家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促进团场城镇化建设,兵团本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连队居民点整治,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全兵团预计可新增耕地86.72万亩。
(三)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团场建设用地效率为重点,制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合理安排增量,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通过腾、要、拓等手段开展空间置换。建立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考核制度,探索制定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全面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划拨用地目录、限制和禁止供地目录,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
加强土地节约利用控制。严格供地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按规划、计划和定额标准供地,严格执行规定的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强化供地全程监管。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用地的调控,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建设,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全兵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摸底,对城市、开发区用地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考核,逐步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基础数据库和评价信息系统。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规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严格核定、统筹安排。制定兵团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和配套实施意见,在全兵团开展土地储备工作,增强兵、师对土地市场的 调控能力,开展连队建设用地复垦,挖掘现有连队建设用地潜力。积极推进集约节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开展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与建设用地消耗的调研与评价工作,提高兵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四)鼓励开发利用未利用地资源
调查评价兵团未利用地资源,摸清可利用的未利用地资源数量、分布和条件,科学规划利用。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未利用地优惠政策,加强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通过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五)矿产资源工作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充实矿产资源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兵团地质勘查机构,为兵团参与矿产资源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供服务。建立和完善兵团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建立与矿山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监督管理。
多措并举争取资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兵团发展的各项矿产资源政策,发挥好新疆地质找矿“358”项目成员单位的作用,参与到地质找矿中去,在地质中有新突破。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兵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支持,争取一定的勘查区域。组织申报项目,为企业争取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通过参与市场竞争,以招拍挂等形式取得矿产资源。为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提供资源保障。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对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管,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纳入矿山企业年检内容,规划期内对1.75万平方公里矿山土地实施地质环境治理,降低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认真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
(六)强化基础性工作
加强地籍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最新遥感数据,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全面查清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及基本农田等动态变化情况;全面完成兵团连队部地籍调查工作,建立连队部地籍调查数据库,及时更新兵团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更新。开展兵团城镇地籍调查年度汇总,及时掌握城镇和连队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一步规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大力推进土地登记代理人制度,健全和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扩大土地登记覆盖面;加快土地确权勘界工作进度,建立兵团土地确权勘界资料库,为兵团新建城市申报提供基础支撑;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加快兵 团GPS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建设步伐,大力推行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项目(LSCORS)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地形图测制、基础航空摄影和重点工程测绘工作。
加强土地出让管理。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规定;积极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拓宽土地价值的实现方式。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逐步扩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缩小划拨用地范围;进一步规范协议出让行为。完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适应完善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土地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全面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资产收益和资本增值功能。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主要城镇和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开展兵团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和危险性评估。抓好兵团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为减灾防灾提供依据。积极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申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部署开展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治理和搬迁避让,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维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制定《兵团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突出基层一线紧缺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国土资源人员素质,加强复合型国土资源管理人才和青年科技骨干培养,积极推进国土资源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努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地勘行业人才培训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兵团国土资源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积极做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细则》的修订工作,加快构建以国土资源市场建设与监管、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职能与体制、执法监督、应急与纠纷调处等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程序性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处罚等自由裁量权,推进兵团国土资源依法行政。
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职能,努力培养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的学习型国土资源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在执法监察工作中的作用,继续推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着力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保障能力。
加强国土资源行政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系统内部层级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拓宽外部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司法、舆论媒体、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二)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施“金土工程”二期,建立完善土地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复垦、地籍和规划等地政管理数据库,建设兵团土地资源管理一张图。推进兵、师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全面实现网上数据交换和共享。完善电子政务流程和运行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备、安全稳定、覆盖全面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促进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
(三)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要着重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不断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努力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善于管理、廉洁高效、服务优质的干部队伍,为兵团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摘编)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兼顾,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明确重大政策导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要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要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规划纲要草案说,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称,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要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要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完善服务业政策。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规划纲要草案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规划纲要草案说,要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强山洪地质气象地震灾害防治。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称,要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快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要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儿童优先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推进文化创新。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要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进口综合效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扩大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维护共同利益。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优化对外援助结构,创新对外援助方式。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 13 用。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侨务工作,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重点加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法律援助。加强人权保障,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严格管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开展社会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澳门充分发挥优势,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培育新兴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和六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努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交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持续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15 观。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以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坚持科技强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紧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科学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突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优化结构,增强以信息化为导向、以先进研发制造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加快突破制约科研生产的基础瓶颈,推动武器装备自主化发展。完善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进军队人才征招选拔,完善从地方直接征召各类人才的政策制度,完善退役军人安置政策,加强退役军人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装备维修等为重点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形成与国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相适应的军队职工管理制度,建立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和军地一体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
坚持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空天、信息等关键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和共享力度,完善政策机制和标准规范,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健全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武装、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建设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实现未来五年宏伟发展蓝图。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法制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健全责任明确、分类实施、有效监督的实施机制。(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建议公布 收入增长要和经济发展同
步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0月29日04:27
我来说两句(2)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公布 本报约请专家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陈海玲、方利平、张忠安、王亮
日前,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建议全文首次公布。十二五规划建议称,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十二五规划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有怎样的提示作用?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解读。
原文要点一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
财产性收入。
解读要点:
可通过国企利益分配来实现
花旗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彭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税前收入,即要涨薪。诚然,在这方面政策会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是工薪主要是由市场决
定。
另一点,规划建议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要调整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率决定系统。
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范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GDP总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十二五规划将标志着我国从
制造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化。
第二,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第四,提出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回
升速度。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可能意味着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会有实质性改革。此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国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比则大幅上涨。
数据显示,近些年居民的消费率(消费/可支配收入)一直在70%~72%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居民的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降低到了40%左右,原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由过去的7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而与此同时,政府收入的占比却从10%涨到24%左右,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比重也大
幅上升。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指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来实现,建议国家参与国有
企业的分红,然后进行再分配。
原文要点二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提升我国金融业
稳健标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
解读要点:
人民币利率决定将逐步市场化
人大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内容,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正式提出,意味着在未来5年里,这些工作是必须做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存款保险制度,估计在未来5年内会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方面,也会尽早推进。
赵锡军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并未市场化。未来5年,估计在这些方面会不断加快步伐。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表示,由于国家提出2020年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估计未来5年会在推
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有较大进展。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陆军表示,十二五规划简洁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估计会在未来5年内建立。
彭程表示,目前我们的存贷利率差太大,资本市场将居民的存款转入银行,银行再以较低的价格转向企业,从而得以压缩资本成本促进经济发展。要改变这种局面就是要改变利率的形成体系,最终走向市场化,从而缩小存贷利差。其中存款利率最迫切需要上涨,以扭转当前长期的负利率状况,贷款利率也要小
幅上涨。
原文要点三
开征环保税 研究房地产税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
关系。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解读要点:
财税收支依据将更明朗
一位税务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到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财政改革方向。相信随着十二五规划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税收依据与监
管的问题会更加明朗化。
彭程称,地方政府收入要多元化,房地产持有税迟早都要实施。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转型成功,中国税源的重点要逐步从企业税收转向消费税。比如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太低了。
原文要点四
抑制投机需求
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要点:
未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指导性建议,至少说明未来五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是严加控制的,还原房屋的民生功能。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建议当中,没有提到“遏制投资”和“稳定房价”。对此,易居中国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表示,“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只提到抑制投机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的投资可能不会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压,现在有两三套房的,一套自住,其他的放租作长期投资,这种情况政策可能
会有所放松”。
另外,“稳定房价”在建议中也没有出现。杨红旭分析认为,现在政府是在以时间换取空间,加大了对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投入。
不过,有专家表示,目前房产税主要是在旧税种上修改,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因此,未来五年税收
改革主要还是围绕着物业税。”杨红旭称。
原文要点五
进口和出口
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下一步国家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保
持现有出口竞争优势。
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同时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
和投资中的作用。
解读要点: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李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关注“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是未来五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构想,下一步国
际贸易结构将向这个方向积极转变。
李钢称,对外贸易投资结构变换也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据了解,商务部方面将编制《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重点国别和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有关国家商签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将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等指导性文件。今后,落实安排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扩大对东盟、上合组织、非洲等地区优惠信贷支持规模。完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
范为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倚重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纲要
内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分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等16篇。作用和意义
专家和学者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政策指向上清晰勾勒出未来五年中国产业路线图。即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转移和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效率四条主线,构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支点。
第五篇: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我们踏上新征程——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10月18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作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又一个崭新的五年,中国需要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崭新规划。具体到国土资源事业,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已经初步定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新的航程即将起锚,“十二五”,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
国土资源“十二五”新起点: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
社会的进步往往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思想解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转型。进入“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将为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在这个关键节点,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既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中超脱出来,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总结“十一五”,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主动提出,要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效显著。然而,在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有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仍然亟待转变。
怎么转?对于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党组早已有了深刻的考虑,经过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研判分析,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从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
强化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资源利用向内涵集约利用转变。即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具体来说,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就是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形成倒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机制,主要通过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来满足资源需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就是在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减少低效利用资源的需求,禁止浪费资源和不合理利用资源 1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就是结合产业特点、区域实际和利用绩效制定差别化的资源供应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
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资源,从偏重对资源的数量管理中解放出来,促进资源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综合管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继续严格资源数量管控,从重行政配置、项目审批、微观管理向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宏观管理转变,加强监管和服务;在质量管理上,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监管体系,重点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质量考核、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强化资源质量管理;在生态管理上,注意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拓宽资源利用和服务领域,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挥资源生态服务功能。
切实增强资源的综合效益观念,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转变。要全面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收益和资本增值功能,实现由审批、发证、收费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资源实物形态、要素形态与价值形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处理好立足国内保障资源供给与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的关系。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要着眼于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实施资源全球战略,深化国际资源互利合作,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着重增强安全高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
“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事业的发展空间相应就有多广。”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说,以科学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的树立,必将带来管理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在“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奏响国土资源“十二五”发展强音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说,既是重要机遇,又是重大挑战。
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说,贯彻落实《建议》,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十二五”期间,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然带来对资源的刚性需求持续增大,加剧资源供需矛盾。要进一步做好土地和矿产资源保障,我们任务艰巨。二是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
未来五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持续深入推进6个方面的改革:加强国土资源市场建设、健全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规范农村土地管
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健全地质找矿新机制、强化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
在接受采访时,董祚继告诉记者,目前,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18个专题研究、六大工程、4个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国土资源管理“十二五”规划。——18个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分别是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宏观环境分析、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研究、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研究、耕地保护与补充研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研究、国土资源产权与市场建设研究、国土规划与国土开发格局优化研究、国土综合整治研究、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测绘事业发展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研究、地质资料集群化和产业化研究、国土资源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涵盖了国土资源领域的方方面面。专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将为之后的编制规划打下基础。
——六大工程分别是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国土资源保障工程、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国土资源科技工程和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设置这些工程,目的是为规划的实施打造平台,保障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的有效实施。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专项工程将按照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确保资源和经济安全的要求,全面、深入和系统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提高调查评价工作的程度和精度,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的新领域,适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新要求;加强综合调查和动态监测能力,适应加强改进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
国土资源保障工程,要立足国内,积极开拓海外,开源与节流并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找矿突破,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即加大国土综合整治力度,切实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优化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国土服务和支撑功能,构筑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即为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监测、治理和搬迁避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新农村建设、山区脱贫和村镇整治,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国土资源科技工程,包括地壳探测工程、陆海观测卫星工程、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程。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包括金土二期工程、国土资源产权与市场安全保障工程、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
——4个专项规划分别是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陆海观测卫星发展规划。这些专项将报国务院批准实施,以保障国土资源重点任务的落实。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是对“十二五”时期国土资源改革发展的全面部署和总体安排,要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
“回过头来看《建议》,„节约优先战略‟是在国家规划建议中第一次明确写入的资源节约战略。”董祚继告诉记者,目前18个专题研究基本完成,六大工程正抓紧论证,4个专项规划分别有了初稿,要加紧修改完善。另外,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编制阶段,要求在明年3月份前完成。
提到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董祚继概括为“三个力争”:一是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力争把国土资源重要指标纳入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单位GDP建设用地量和矿产资源消耗量等。二是力争将六大工程尽可能纳入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三是力争将国土资源的一些重要政策措施也尽可能“挤”进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中。
今后五年,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思路已经初步勾勒出来。脚抬多高,步迈多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尤其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书写国土资源新的伟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