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优秀班主任报告,感悟班级管理之道
聆听优秀班主任报告,感悟班级管理之道
——赴贺昌中学参加“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德育创新与幸福教育主题高级研修班”有感
2013年10月19日,我校政教处为数十位年轻的班主任提供了去参加“全国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德育创新与幸福教育主题高级研修班”的机会,这次学习让我们这批年轻的班主任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作用,提供学习的机会。
当日听取了来自天津市杨村一中副校长,德育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示范性培训任课教师周玉波的报告。周老师的报告视角独特,听完之后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从中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学生平凡的、无私的、伟大的爱。让我提高理论认识的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以及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解疑的方法。培训中专家们不但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新观念,新思想,而且教给我们面对人生和工作的一种态度——追真、求美,积极向上。
所听——优秀班主任的修炼,在学生的心路上灵动
周玉波老师风趣幽默,结合自己近30年的教学一线经历,总结了在优秀班主任修炼的七步曲:
一、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懂得自修,要能和学生同步成长,随时洞察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新的变化。
二、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有很强的调适力,正确地认同,准确地归属。
三、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回归”到平和的心态,能够平和的对待自己,平和的对待学生,平和的对待他人。
四、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有习惯上的突破性改变。
五、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真的走进学生的心中,了解、对接孩子的心理。
六、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能够随时随地的为自己、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心则”。
七、要做一个优秀班主任,就要掌握“心”招法。
所想——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
在听周老师报告的过程中,我内心深处不停地闪现一句话: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用一颗树去摇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
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感悟和灵性、欲求。
我想到了一个真实的事例:一个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曾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坏孩子”。一天,他正和伙伴们玩耍,忽然发现校长的那只心爱的小狗正摇着毛茸茸的尾巴走过来。麦克劳德当即产生一个念头,想亲眼看看动物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便和几个朋友一起把小狗给杀了。校长得知后,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杀狗者,怎样惩罚他呢?他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愿意接受处罚,他研究了狗的内部结构,认真地画好图,交给了校长。而小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后,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解剖学家。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但是校长独特的教育形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惩罚要讲究艺术,教育更需要艺术。这位校长强忍自己心中的怒火,抓住教育的契机,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成就了一名学生,或者说这位校长用智慧唤醒这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说过,教学有三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心中有人,教育乃是唤醒人。结合我们年轻班主任自身管理工作,总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之感,我想如果我们能更多致力于关注学生心灵的感受,加深对学生心灵的理解,耕耘于学生的心田,那我们必将可以在学生的心路中灵动!
精彩的讲座让人流连忘返,作为一名新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我难达周老师的高度与深度,但专家的话好似火把,能点燃我的思想,从而照亮我该走且能走好的路,让我们勇敢的肩负起这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的神圣使命,我们应当用理想去召唤理想,用人格来影响人格,以素质来提高素质,以智慧启迪智慧。或许,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质!
第二篇:班主任“经营班级”之道-班级管理
班主任“经营班级”之道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要求细致,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粗”与“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给全体学生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和需要,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想”与“做”
班主任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根据后进生特长大胆启用后进生等,都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当然,做的过程中要思考原方案的利弊,随时调整、丰富和完善。
比如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他们的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设计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进行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观的教育;坚持日常生活规律化要求,培养自我约束力。
可是,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班主任会发现这些活动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把他们完全凝聚在班集体之中。
这时就需要再补充另一种方案,创造磨练意志品格的机会,如开展爬山、游泳、野炊、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勇敢精神,让学生在困难中坚强成长,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严”与“活”
这是加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向心力的有效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但并不是指教师要板起严厉的面孔,而是指“严”、“爱”相济。(班级管理)不仅做到切实可行地贯彻到底,还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同时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个性等都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缓”与“急”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心态和个性,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取“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在遇到特定时间和事件时,“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第三篇:优秀班级的管理之道
《优秀班级的管理之道》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有幸阅读了《优秀班级的管理之道》这本书,这本书旨在指导教师如何卓有成效地管理班级。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是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班级管理是门艺术,大凡艺术殿堂的攀登,都需要自觉的奉献;班级管理又是门科学,涉及科学领域的探索,必依赖智慧的涌动。现将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点滴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管理课堂从管好教师开始
1、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2、你烦学生,学生就会更烦你
教师讨厌某个学生,如果表露出来,让学生感到教师很讨厌自己,那么这个学生必然心怀愤恨,处处与教师作对,破坏班规和纪律,走上对抗之路。教师一登上讲台,就应当摒弃以往自己当学生时的思维和心态,提升自己进入教师角色,用教育者的眼光重新看待眼前的学生。当觉察到自己对某些学生已经产生讨厌感的时候,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和职责,切忌对学生冷眼恶语,造成不应有的恶果。我们一定要记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烦学生,学生会更烦你的。
3、要尊严不要威严,要敬重不要敬畏
要真正让学生敬重自己,要真正管理好课堂,需要做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爱学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气候骤降,我们感觉寒冷时,也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谈天说地„„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成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就不是威严而是真正的尊严了。如果给学生一个微笑,相信学生将会还我们一个灿烂的春天。
二、沟通是课堂管理的生命线要对话不要对抗
师生相互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课堂管理的生命线。
1、要了解你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教学的成功不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计划上的,也不在于生动有趣的读物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严厉而冷漠,不了解学生的教师,虽然也能做到课程讲授得正确无误,但是很可能使学生陷于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毫无收获,因为教师缺乏热情,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与爱,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学生个体的特点是丰富多彩的,了解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表现、品行修养等以利于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作为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顺畅沟通是高效课堂管理的基石
新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老师是否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则需要老师学会并运用好沟通的技能与技巧。因为在新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要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就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有了教师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舒展学生的灵性,充分体现了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3、要对话不要对抗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运用“机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改正缺点。个别谈话就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而心与心的交流最能打动学生。
4、授权——最省心省力的管理方法
在班集体中,教师应该放一点权力给学生。教育中的授权激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被授权的学生会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授权,是培养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主自律、协作奉献和开拓创造于一身的人的最佳捷径;授权,是鼓励学生发挥其配置综合效能、教育熏陶和社会作用共同的结晶;授权,将促使学生在理想的光环的召唤下,更努力的学习,更突出他们的特长;学会授权吧,授权会让你管的少又管得好。
三、无形中化解冲突
师生冲突难免,教师要理性对待,巧妙解决。
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难免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或者冲突。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此时应该审时度势,合理的进行调解,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发生师生冲突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时,一般老师习惯迅速处理。但此时可能我们和学生都处在生气、压抑、不满等负性情绪之中,此时急于处理问题难免说出过激的话,做出过激的事。此时,面对师生冲突,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在处理与学生的冲突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正在极度恐惧、伤心的时候不要处理。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整体上讲挫折承受力不强,在重大失误面前会产生非常脆弱。有时会做出反常,甚至出格的事来。此时老师如果非要穷追不舍,有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
(2)上课之前的事不要急于处理。上课之前,时间紧张,处理问题可能会应学生上课的状态和情绪,甚至因为老师处理而在急躁中出现简单、粗暴。如果不是非立刻解决不可,一定要缓一缓。
(3)放学之前不要急于处理。
四、课堂教学的纪律实施策略
1、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的维持与教师的威信、领导作风、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年龄特征、班风、班集体的性质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一是教师促成的纪律。二是集体促成的纪律。三是任务促成的纪律。四是自我促成的纪律。既然纪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只是关注教师自身的管理、督促,而应该多方面促成纪律的形成,培养优良的班集体,加深学生对学习任务、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以任务促成纪律,还要使守纪要求与学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也与教师有关。不加分析地将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一概归咎于学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
(1)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其一,厌烦。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其二,挫折与紧张的发泄。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
其三,寻求注意与地位。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承认时,常以问题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其一,要求不当。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学生忙于应付,稍不留意就违反了规章制度。教师既不分析自己的要求是否合适,也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
其二,滥用惩罚手段。从表面上看,惩罚常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内的问题行为。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师,更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有可能诱发出攻击性的问题行为,也有可能诱发出退缩性的问题行为。
其三,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当问题行为严重地干扰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产生激怒的情绪,严厉惩处,而很少引咎自责。由于教师缺乏寻找自己在教学和师生关系方面不足之处的主动性,更不在学生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疏忽,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行为主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需要和权利。这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据此,在制定课堂规则和纪律时,宜以民主的方式产生。而这样产生的规则(纪律)更能得到大家的遵守。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a幽默的语言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大部分学生在下午的课堂上都会有些倦怠,昏昏欲睡,间或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记忆和巩固更高效。
教学幽默不损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段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师生融融乐乐,陶陶然于一堂。
b化雨的微笑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当我们走进课堂,面对看到的不同情形要做出不同的反映,但一定要以不轻易浪费学生的一分钟时间为前提,不能轻易发火,要控制情绪,因为一堂课的基调很重要。
习字课上,张家兴又在摆弄着学习用品——尺子架在铅笔上,一头放着橡皮,一头用手敲击,嘴里还配着音。看得出来,此时,这三件用品在他心里不是一杆炮弹,就是一架跷跷板。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虎惊恐地望着我,似乎在等待即将到来的批评。我没有说话,笑着帮他摆好写字的姿势,就离开了。以后的课堂上,小虎再也没玩过类似的小游戏。
惊蛰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风。教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微笑教育象一股浓浓的春意流进学生的心田;象一道和煦的阳光洒遍整个教室。课堂上,我们应努力保持微笑,用微笑去化解学生偶尔出现的令人不快的行为。
c巧妙的暗示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在师生不存在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间接、含蓄的方式向分心的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纠正其行为。对待有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不妨用暗示的方法,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用眼神告诉他,现在应该干什么;边讲解边走到发呆学生的身旁,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轻轻地将手指放在讲话学生的嘴边,提醒他要安静地听;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以告诫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也可旁敲侧击“个别同学刚才恐怕没听仔细吧”或“南面这排同学中有一个同学没在认真听讲哦”等等。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都会出现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我们对所有应对问题的策略都应该是发展性的,都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同时尽量避免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对课堂的应付能力。最终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地实现转变,从而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读《优秀班级的管理之道》,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班主任,应该多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也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产生新的教育策略。有位哲学家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想说:“我们的学生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老师每天也是新的!”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老师的愿望,把愿望变成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实实在在的去做,肯定会经营好一个班级。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级管理制衡之道
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制衡之道
一涉及到管理,自然就避不开各种利益的分配问题。班级管理也是如此,我们努力探索的自主化管理境界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不然,一旦管理系统中的某个利益方因为利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是干脆利益受损,必然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难以预料的阻力。这就需要我们动用制衡的手段来平衡各方利益,弥合梯级管理系统、利益分配带来的心理失衡现象,从而理顺群体成员的情绪,使之保持进取动力。在平衡、失衡、再平衡交替进行的基础上,这个群体才能充满生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制衡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更是实现民主治班的落脚点。
如果说班级管理离不开制衡,那么,制衡则更无异于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生命。因为既然是自主化管理,就必然意味着班主任要将部分权力让渡给学生管理层,这些特殊的利益方本就应该利用制衡手段调控利益,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聪明才智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班主任让渡出更多的权力后,这些权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更是需要相互制约重新得到某种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自主化管理的实施,或者说自主化管理才有实施下去的可能。
那么,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制衡途径有哪些呢?我认为有四种: ㈠、权力制衡
只要是讲究法制管理的管理者,都注重权力制衡。就国家管理来说,三权分立、民主竞选、弹劾制度、监督制度等等,就都是为了实现对权力的制衡,从而保障民众的权利和自由,班级管理也是一理,一方面要通过一定手段鼓励有人乐于接近权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对权力加以牵制或制约,不至于使学生个人主义膨胀,在班里为所欲为。我主要采取五种形式:
1、组建一支管理队伍
我的这支管理队伍一般设有十个主要职位,班长照规定职数自行组阁,副班长任命组长,学习委员任命课代表,体育委员任命路队长,安全委员任命安全文明信息员,还规定:班长一届一学期,届满后重新选举,然后再由新班长自行组阁。这样一来,管理队伍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其中的每位成员,既制约人,又受制于人,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为配套机制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规定:所有参与管理工作的同学,在其余管理者发挥职能作用的时候,都必须以普通同学的身份按制度接受管理,不允许有“权大于法”的现象出现;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网络中,班主任绝对不能私自剥夺和干涉管理者的任免权,当然也包括全班同学对班长的任免权,以免打破各环节相互间的制衡;负责管理工作的同学最好别身兼数职。
2、建立一个管理系统
实行民主竞选自行组阁制度:班长每学期竞选一次,然后按规定职数自行组阁,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安全委员等人也要按规定自主任命自己的管理团队,任命人对被任命人享有独立的任免权;实行“五好小明星”评比制度:分管班委按规定分别对各组进行“五好小明星”评比;实行“积分竞赛制”:实行量化积分,学期末
积分最高的组,组长可在下一学期直接出任班委(2004届学生王靖宇就是从这个途径进入班委并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长的);实行“小组育人制”:若是“五好小明星”评比连续落后两周该组要强行解散,原组长要找出相关责任人,放入当周积分最高的两个组试验一周,试验组排名有明显波动,说明确实是相关责任人的原因,相关班委要根据班规予以适当惩戒,排名无明显波动,说明组长应承担管理责任,必须停职反省;实行“双轨班会制”:即常规班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常规班会每周一次,主要解决班级常务管理及理想价值观的引导问题,主题班会视需要而开。
3、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机制)
常规班会专门设置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节,这也是必要的监督措施之一。先是班委的工作总结和表扬与批评,接着是班委带头的自我检讨,最后是相互间的公开批评。本环节揭露出来的问题,相关班委要酌情予以及时处理,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
在我们班的常规班会上,经常有班委批评班长、两名班委互批、普通同学批评班委的“民告官”等有趣现象;也有像担任副班长的董蕾和担任组长的王伟会在班会上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课下却好得像亲姐妹样的奇怪现象。这样的班会,不仅他们自己喜欢,而且也经常惹得别班前去观摩学习。
将公权力置于这样的舆论状态之下,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制衡方式。
4、责任追究制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因为失职导致工作损失的,一定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该引咎辞职的要引咎辞职,该留职察看的要留职查看,该解除职务的要解除职务(安全委员杨少华,就曾因为班内续出现大面积上网问题,而他又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被进行责任追究,不得不引咎辞职)。有制衡,才能有公权力的道德情怀。
5、应急处理机制
如果因为班委管理失策或其他突发原因,造成班集体大多数同学意见很大又不能调和的,班主任有权利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对管理队伍实行必要的改组。
班长原野,因自恃聪明陷入孤傲,又苦于没有治班良策,竞争成功班长后不久,支持率就大幅度下降。班级管理很快就进入低谷状态,学生意见很大。鉴于此,我根据规定迅速启动了应急处理机制对班委进行改组:再增设一位副班长,牛帧、靳安琪两名副班长各管理一半班委,班长只用管理两名副班长就行了。如此一来,能干的两名副班长很快就将班级管理推入了正轨。实际上,这时即便班长一点作用也不发挥,也不会再有负面影响了。第二学期,再次改选班委时,第一副班长牛帧凭借自己过硬的“政绩”竞选班长成功,和副班长靳安琪精诚合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就夺取了“市级先进班集体”的荣誉。
及时制衡,不仅能摆脱管理失策的沼泽,还能很快就带来黎明的曙光。
㈡、利益制衡
班级内部,由于能力差异、职责区别、职位差异等因素,肯定会
带来利益分配不一致的问题。那么,利益制衡无疑是理顺情绪的重要手段,利益调控得当,肯定会带来相应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如果失当,会埋下或是直接激发利益攸关方的矛盾。对于班级内部的利益调控,我遵循以下原则:
1、让利于“民”
班主任要学会让出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权力给学生,这些权力相伴生的利益能使班干部易于树立威信,也能使学生容易找到主人翁的自豪感(比如,我将组内调整座位的权力让给了组长;将管理团队的任命权完全下放给了学生;将树立典型的权力交给了宣传委员;将课堂上抽人提问的权力让给学生,让他们轮流负责等等)。这一段读郑立平老师的书,发现他也有类似的做法,比如他设立“表情监督员”,让学生监督他的表情,促使他自己迟早处于微笑状态等等。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当然都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优质的润滑剂。
班主任不要利用临时代课的机会“霸占”任课教师的课上自己的课,要让他们按课表有任务地学习,甚至可以趁机搞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班队活动;还可以采取“免责机制”,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的问题,学生在规定期限内又有很好的表现来悔过,可以免责。这些都叫让利于“民”,这能够为班主任赢得很高的支持率的。
2、机会均等
一定要牢记机会均等的原则。班长不要靠班主任任命,把这个机会拿出来让每一组共享,各组先选出本组的候选人,所有的候选人要
公平竞争。这样胜者不仅能从别人身上学得一些自己欠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历练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公开竞争,也能使输者输得心服口服,至少使他没有机会给老师扣“偏心”的帽子。排座位可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以组为单位周期性地轮换,机会均等了,让爱走后门的家长就没有了可趁之机,自己就感到没有必要去和老师打招呼了,这样,老师就可避免陷入无谓的座位之争。荣誉依靠平时积分(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第一学期拿得荣誉了积分清零,第一学期没有拿得荣誉的,积分在第二学期按二分之一计算,先进和后进获得荣誉的机会从理论上说就已经很接近了,有效呵护了每一位同学的进取心。
3、权利互补
要遵循权利互补的原则。还是拿座位说话,我将组长的位置固定到每一组(横排设组)的靠墙位置,不管是谁,只要坐到组长位置上,自然就成了组长;副班长任命了的组长,必须坐到相应位置上履行职责。也就是说,当组长和占好位置不能兼顾,有“权”了就得让利,让权利互补。每到放假时,我还习惯于让班委留到最后搞卫生;班会上还专门设计了给管理者的工作挑刺的环节,这个环节上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诘难班集体内的所有管理者,这都是权利互补的需要。
4、责权利一致
还必须重视责权利的一致的原则。负什么责任就得赋予相应的权利,就得给予相应的利益,这才能使学生对所负责的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才乐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也是理顺情绪的必要途径。比如
我们班就规定:劳动委员可以不承担具体的劳动任务。这有两个理由:一是众所周知,劳动委员本来就是很辛苦的,不让他劳动他才能集中精力分配好任务、督促好任务的完成情况;二是他不劳动就可以避免在劳动中授人以把柄,给自己的分配任务和监督检查带来阻力,偶尔帮助了一下值日生还能落个好名声,会更有利于自己开展工作。班委和组长、课代表等人,为班级管理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劳动,期末表彰的时候,要专门给他们划出一定比例的名额,按管理工作积分选出等等。
采取这些措施时,将其中的道理给学生说透了,操作又公开、公平,学生还是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的。
㈢、心理制衡
可以借助心理手段使学生自我平衡心理,提高自控能力。魏书生老师让学生脑子里的“两个小人互斗”就是典型的心里制衡;k12班坛网友“一个人的素质教育”老师给孩子在脑子里“装”红色的警示灯(原文:我给你在头脑里安一个警示灯,就是红灯,平时的时候,它是白的,可是有人跟你讲话的时候,它就变得又红又亮了,提醒你不要讲话。),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心里制衡案例。
以上是自控类型,还有他控类型的:
上午第二节课后,刘姿兰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我请求您给我调调座位。李浩龙和王钲琪上课老是和我说话,我都快烦死了。刘姿兰”。还没作处理吧,下午第一节讲《自然之道》一课,我发现李浩龙和王钲琪隔着刘姿兰又说得津津有味,甚至我的讲解故意停了
停,以期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都没有察觉。
我先让他们自我回顾这一段的表现后,对他们说:“你们平时表现总体来说还不算太差,都处理于理不公,不处理又不合乎情理,这样吧,给你们一次机会,咱们只处理一个人。我用一周的时间来考验你们,这一周如果你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你比另一个人改进得快、改进得更有效果,你就可以免责,那么,另一个人就得承担全部责任并按规定接受处分了。”结果一周下来,他们表现都出奇地好,最后居然被全部免责。这种做法,很有点像古时的“二桃杀三士”,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例,我都照方抓药,真是屡试不爽。
㈣、故意失衡
一池水无风无波太久了,就容易腐臭,这就是长期处于平衡状态的结果。必须让它保持流动状态,才能改变这个结果。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班级管理要切忌长时间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状态一久,学生很容易变“油”,对什么都无所谓了,班集体就容易滋生“腐臭”,有可能物极必反,向乱班方向发展;或是另一种结果:班集体也如一潭死水,缺乏必要的热情与活力,好像新陈代谢停止了一般,呈现未老先衰的局面。
由此看来,当通过一定的制衡手段达到暂时平衡之后,班级管理还要人为地掀起一点小波澜,打破这个平衡,从而带来新的制衡机会,当然也是给利益攸关方带来了新的进取机会。他们的血管内经过短暂的休整后,被重新灌注了滚烫的热血,他们必将会再次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2004届王靖宇、郭子庆,2008届郝文方、刘鑫等同学就都遭受过这样的历练:
王靖宇在五年级以前,一次都没有进入过班委。升入五年级到我们班后,他被任命组长。他迅速就在“积分竞赛制”的轨道上快速奔跑起来,所带领的组屡创佳绩,五年级下学期就进入了班委,升入六年级后,终于在民主竞选中一举夺魁,成为了班长。王靖宇同学的成长,就打破了组长管理中的某种平衡,给其他组长的成长形成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所以,那一届的组长都干得十分出色,他们和班委默契配合,齐心协力拿回两次林州市优秀班集体荣誉。
以下就属于反面例子了:
班长郝文方是因为连续违反班规,遭到以纪律委员为首的多数同学的弹劾被解职;副班长刘鑫则是因为上网被以安全委员为首的许多同学遭弹劾,也被同时解职。这场班级“官场地震”带来的暂时失衡,给全班尤其是班委带来了极大震动,代理班长邓林瑞、代理副班长杨阳都借机脱颖而出,最后又顺利通过民主竞选,并在这个职务上一直很努力地干到毕业,还联袂创造了我的教育生涯中最出色的学生毕业典礼仪式记录。郝文方、刘鑫也通过这次制衡的历练,终于在再一次的班委改选时,又重新进入了班委,分别担任了学习委员和安全委员之职,踏踏实实协助、支持新班长的工作。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班主任的权力也必须纳入制衡的范畴统筹考虑。有了制衡,班主任就容易在工作中保持清醒,就能够避免陷入专制的沼泽;同时,此举必然会赢得大多数学生发自肺腑的尊敬,从
而使班级管理多了帮手,班级管理就容易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总之,制衡是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灵魂,没有了灵魂,自主化管理只能是一个光彩夺目、外强中干的空壳,也只能止步于美丽的幻想。
第五篇:班主任“经营班级”之道
班主任“经营班级”之道
班主任“经营班级”之道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事务繁杂,要求细致,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粗”与“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种“粗”给全体学生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
管的人。”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和需要,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想”与“做”
班主任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根据后进生特长大胆启用后进生等,都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当然,做的过程中要思考原方案的利弊,随时调整、丰富和完善。
比如关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对他们的娇惯任性、意志薄弱等弱点,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设计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进行树立远大理想、人生观的教育;坚持日常生活规律化要求,培养自我约束力。
可是,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班主任会发现这些活动对另外一部分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把他们完全凝聚在班集体之中。
这时就需要再补充另一种方案,创造磨练意志品格的机会,如开展爬山、游泳、野炊、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和勇敢精神,让学生在困难中坚强成长,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严”与“活”
这是加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向心力的有效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但并不是指教师要板起严厉的面孔,而是指”严”、“爱”相济。(班级管理)不仅做到切实可行地贯彻到底,还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同时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心理、生理、个性等都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由于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班主任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缓”与“急”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针对学生的心态和个性,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应采取“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在遇到特定时间和事件时,“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他迫切想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如果班主任不能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