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

时间:2019-05-12 05: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

第一篇: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一)我怀着激愤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本书,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日本对我国壮丽山河,金银珠宝及丰富的物产垂涎已久。日本明治十四年,日本天皇经过精心谋划,于公元1894年7月15日发动战争。他们投入了四万五千余人,以及松野、吉野等军舰,从朝鲜发动进攻。当时昏庸的清政府还摸不着头脑,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保守派还高枕无忧呢。他们花费大量金银为慈禧太后请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以光绪帝为代表的抗战派忍无可忍,下令对日宣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因全部失利而签订了《马关条约》。宣告了清政府经历十年的洋务运动失败,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壮烈牺牲。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军队的致远号瞄准了敌舰吉野号发出一枚炮弹,许久无动静,原来为修颐和园,军费用完了,而火炮里不是火药是沙子!日本的速射炮一分钟五发,清政府呢五分钟一炮,好不容易发一炮,还是哑的。有此感慨当时的泱泱大国,军事是多么的落后。中国最早发明火药,用来放鞭炮,外国人却制成枪炮,用来掠夺财富,令人可悲啊!

可恶的侵略者不择手段,惨无人道的杀害人民。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世界的谴责,参拜靖国神社,伤害国际感情。破坏国际秩序。

不要再掠夺了,帝国主义们。希望你们遵守国际秩序啊!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二)“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这样一个落败的腐朽的政府给它在好的军事装备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就像将要落山的夕阳,那微弱的光芒和那即将散失的血一样红色是无法改变的。官僚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的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打不过就不打,躲得过就去躲。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怎会换来一个崭新的另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我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中国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革命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必须接手并发扬光大,去完成历史的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忘国耻。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心中的战火再也难以平息,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三)一直以来,我以为甲午中日海战当时的中国战败,是单纯的因为国力不支造成的,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明白事实的真相。战争已过去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又将这次战争史诗般的再次展现在国人眼前,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落后保守就会被动挨打!”

当时的清政府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北洋水师新购买铁甲战舰到日本访问之威风,到不到一年的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不光是因为日本的强势崛起,关键是当时的清政府被外强中干、回光返照的“同治中兴”所迷惑,政策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政治上腐败堕落,贪官横行,再加上贪图享乐、混蛋无比的慈禧太后只顾为自己准备六十寿诞的大肆祝贺,不惜动用北洋水师的大量军费修建“颐和园”挥霍无度,致使北洋水师的战舰弹药装备严重不足,甚至有八艘战舰上仅仅只有三枚炮弹。再看日本,当时的明治天皇英明决策、锐意改革,对内推行“明治维新”增强国力,实行军国主义,对外不断扩张,侵略掠夺朝鲜和中国。战争中作战的的双方,一方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凶狠残忍、阴谋狡诈,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侵略者,一方是缺乏警惕、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战略失误的腐败透顶的清朝政府。更让人可恨的是,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一边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邓世昌、丁汝昌,一边却是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方伯谦、赵怀业,而朝堂之上更是投降派、主和派当权误国,跪地求饶,人心惶惶。这样的战争,其实结果谁胜谁负早就命中注定,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也实属被逼无奈。

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却仍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前车之鉴”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就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美丽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国富而民强,让东方巨龙早日腾飞,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之巅!

第二篇: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径巨弹,命中松岛。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伤亡;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师没有更新装备,弹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威海港内,坐待寇来攻。后来,军从宽松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的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在当时政府腐败、民羸弱、士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近百前的历史悲剧,虽已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民不可侮的民族节!如今,在这个弱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家领导集团,带领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力,加强防,把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下一心富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读后感《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口径巨弹,命中松岛。日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日,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人伤亡;日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人。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藏威海港内,坐待日寇来攻。后来,日军从宽松成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国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人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人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带领人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第三篇: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2、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态度(有利条件)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

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直接原因)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开始时间、标志和性质

2、战争的经过

3、失败的原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时间:1895、4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李鸿章(中)——伊滕博文(日)

2、内容

3、影响: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三国干涉还辽、三国:俄、德、法 日

2、实质:列强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各以利益为重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全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2、台湾保卫战{

3、意义: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义军:丘逢甲、徐骧 黑旗军:刘永福 想一想:

1、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的目的?

2、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标

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谢谢!

课件制作:严静 大陆政策

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侵略政策 : 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 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

时间、标志和性质 爆发时间:1894年7月 标志:丰岛战役

性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

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第一阶段:{(1894、7—9)第二阶段:{(1894、10—1895、4)

平壤战役(陆):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战役(海):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陆):旅顺惨案 威海战役(海):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失败的原因

1、清政府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2、慈禧主和、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

3、清军军备废驰,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4、装备落后

避战求和政策

丰岛战役时“„„„„切勿自我先挑衅”。平壤战役时:“先守定局,再图进取”。黄海战役时: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海军

躲入威海港,不许巡海迎敌。辽东战役时:清军未做任何抵抗。

威海战役时:“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内容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赔款——日本军费二亿两

3、开埠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设厂免税——开设工厂,免收内地税

俄: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德:俄国的盟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支持 干涉 法:意欲

新人教版教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说出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中国近代史上发动侵华战争时间最长、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最大的是哪个国家? 由此引入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二、新课:

(一)、黄海海战

首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学生思考: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师生合作完成本节内容。

最后启发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

(二)、《马关条约》

引导学生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 1、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 2、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

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的工厂的规定吗? 4、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自然得出结论: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生自学。

小结:指出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因此,可以把本目作为后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内容的背景来学习。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山小学 王勇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2、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邓世昌像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B、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三段,并结合日本明治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启发学生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重点归纳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师:

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以征服朝鲜、中国为核心的“侵略政策”。

2、导火线:朝鲜民众起义。

原因往往成为行动的先导,日本正是利用这些原因、借口和它早已作好的充分准备及中国在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中法战争中 “不败而败”结局暴露出来的腐朽与无能挑起了这场侵略中国的战争。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下面,我们讲讲这场战争的经过。

二、经过(板书)

师:这场战争爆发后共经历了三大阶段,请同学们看书把它们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

1、战争爆发

2、黄海战役

3、威海卫战役

(教师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动态显示日军侵略路线和清军进军、撤退路线及闪动中、日双方发生的伴有米花状和声音的战斗地点,以增强战斗气氛,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形成时间顺序和空间概念。)

师: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我们为何把这场战争叫甲午战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和第三段小字)

生: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日本军队偷袭清军运兵船,中国军队被迫还击和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情况下爆发的。由于这场战争发生的年份——1894年属农历甲午年,所以叫甲午中日战争。

师:日本对中国军队的偷袭方式说明什么问题?(启发)生:说明战争爆发带有突然性。

师:对,历史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突袭波兰、苏联等事件都能说明这个观点,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提高警惕。师:清政府被迫应战的态度又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清政府根本不想打仗。师:为什么?(引导)生:„„

师:主要是因为慈禧太后正准备过60岁生日,她希望对日本发动的战争和平了结,不希望战争冲击她的“万寿庆典”。另外,李鸿章也怕输掉他升官发财的资本——淮军、北洋舰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师:我刚才说的这些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引导、启发)

生:说明慈禧太后、李鸿章把自己的事看得很重,而把国家、民族的大事抛在脑后。

师:清政府被迫应战态度会对以后战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同学们能不能结合战役谈谈。(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略。

师:确实,清政府的作战态度对战局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是根本性影响,同学们刚才说的日军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取得,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都与这种作战态度和清军统帅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有关。尽管这样,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还是与日军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不畏强暴、不屈膝、不妥协的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下面,请一位同学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日的事迹。

(投影邓世昌像,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场面。)生:答略。

师: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他与李鸿章、慈禧太后等人有何不同?(启发、引导)

生:„„其行为与慈禧太后、李鸿章等把家事看重于国事、民族大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其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众生:失败,中国最后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中国失败的原因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其实,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不仅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无法战胜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日本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提高综合国力,才不至于被欺,也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国家的历史原因。下面我们讲一讲《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板书)

师:《马关条约》是何时何地签订的?签订的双方代表分别是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将《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用线划上。教学生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或“割地、赔款、开埠、设厂”等浓缩记忆法记住历史知识。)

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我们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引导学生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区域、工厂是否合法等方面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进行思考、分析、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组代表阐述危害。)

师:《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生:答略。

师:同学们答得对,但《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它签订没多久,帝国主义国家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布置作业(略)

附板书: 中日甲午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时间

二、中日黄海大战

三、马关条约

第四篇:中日甲午战争感想

甲午中日战争的感想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今年是2014年,也是甲午年,距离1894年已经有120年了。当前的中日关系形式也是极为不乐观,由于钓鱼岛问题,中日双方的关系变得不好。当然,钓鱼岛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领土,不存在什么争议。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都有一个所谓的大陆政策,就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 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大陆政策而进行的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惨败,北洋舰队被全灭,旨在通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来发展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就此结束,中国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了2亿白银,和一系列的屈辱性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是,由于甲午战争的爆发,证明了师夷之长以制夷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是不能让中国更加的强大的。而且,让民众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批批中国的有志之士也纷纷觉悟,以致后来发生了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运动。

今年是2014,也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但是,中国的历史兴衰感和在现实国际力量格局中的位次都焕然一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军费大国,并且已是经济增长和技术改造都最快的世界主要国家。尽管仍问题缠身,但今天中国的活力和自我改革能力都是世界大国中最突出的。一些日本右翼政客甚至不断发出好战言论,一时间战争乌云似乎又笼罩在东亚上空。我们要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使国家更加的富裕,强大。

第五篇: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 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 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 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 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 国家,迅速走上了 的发展道路。把 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

(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 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致远”号管带 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 命令北洋舰队躲入 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 :1895年 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关条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1)签订时间: 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日本代表。(3)内容:

①。②。③。④。

(4)影响:《马关条约》是继中英《 》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 和更多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的野心。中国的 空前严重。练习检测 1、1894年,在黄海上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A、福建海军 B、南海舰队 C、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2、民族英雄邓世昌是在下列哪一地点牺牲的?()A、朝鲜的平壤 B、鸭绿江 C、黄海 D、旅顺

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的城市有()①旅顺 ②大连 ③青岛 ④九连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2100万两 B、5000万两 C、1亿两 D、2亿两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为()

A、1890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6、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永福 D、徐骧

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辽东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黄海战役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丰岛海战

9、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③上述材料中的“壮海军威”指的是什么?

下载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日甲午战争相关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 日本为解决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吨,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2 此时处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的侵略行径一定......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演讲稿第二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演讲稿2篇

    篇一: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上来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浅析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以中日甲午战争为例。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

    威海中日甲午战争3000字征文

    我们的中华民族曾经饱受过深重的灾难,这一主要原因就是海事国防的空洞。一百七十四年前,也就是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了鸦片战争,用他们的军舰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变......

    我观中日甲午战争有感

    我观中日甲午战争有感回顾历史,特别是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本的蓄谋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应战。战争的结果是残酷......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十九世纪末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渐次完成,他们加紧争夺殖民地。中国与朝鲜成为他们在东亚争夺的焦点。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列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