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10150110122 顾欣慰汉语言文学(孟院)
浅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清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具体来说,当时的中国在“洋务运动”下出现过所谓的“同光中兴”,但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内忧外患不断的清王朝在列强扶持下苟延残喘,而当时的日本早已“换了新天”。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转移矛盾。为此,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中日甲午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众所周知,作为战败国的中国战后与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通过《马关条约》,首先将其梦寐以求的朝鲜半岛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不仅为以后的日朝“合并”埋下了伏笔,而且取得了向大陆进一步扩张的跳板,完成了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其次,霸占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因三国干涉而未得逞),取得了对日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战略要地,既可弥补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先天性缺陷,又利于其向华南渗透和向南扩张。再次,迫使中国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和同意在华设厂制造,使得日本一方面可以此为据点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另方面讨好了支持其侵华的英国。因为日本当时国内资本犹显不足,对华资本输出自是后话,尤其重要的是,从中国勒索到的巨额赔款,大大滋养了日本资本主义,奠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基础。这一切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有人说4亿中国人“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之后又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当时国之惨状可见一斑。
战争还导致了另一严重后果,即在日本产生了“战争可以发财的思想”。由此,使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恶性膨胀,军部地位上升,左右政局。大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在日本国民当中不断渗透,一种蔑视中国人和朝鲜人的思想在国民中蔓延,并自下而上地维护了军国主义体制。这就埋下了此后日本侵华战争的祸根。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战争失败深深触动了广大中国民众和知识分子,正所谓“穷则变”,先进知识分子开始
10150110122 顾欣慰汉语言文学(孟院)
寻求“维新图强”之路,在外部的刺激下中国也在发生着新的、先进的变化。这也许是唯一让人有所欣慰的地方吧。
其实仔细想想,日本侵华也不能完全怪罪日本,这是日本生存的方法。国际竞争和自然界的竞争一样——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和弱国无外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说,日本在最初照样受到过列强的侵略,但是在被侵略之后能很快的寻找出路,变法维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他们能够学习别国长处。中国处在唐朝时,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学习唐先进的制度文化,当中国落后后,他们就果断的抛弃中国,学习欧洲。
但是,世界的发展是需要和平的,“优胜劣汰”不能成为战争的借口,维护和平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这一切总归起来就是发展。如今甲午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多年,但其余波尚存,历史不会被时间埋没,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战争,永远不能固步自封。
第二篇:中日甲午战争感想
甲午中日战争的感想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今年是2014年,也是甲午年,距离1894年已经有120年了。当前的中日关系形式也是极为不乐观,由于钓鱼岛问题,中日双方的关系变得不好。当然,钓鱼岛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领土,不存在什么争议。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都有一个所谓的大陆政策,就是指作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作为一种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则源于明治维新前后已奠定的经济、政治、军事,尤其是思想基础。大陆 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并台湾2.吞并朝鲜3.吞并满蒙4.吞并中国5.称霸亚洲6.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大陆政策而进行的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惨败,北洋舰队被全灭,旨在通过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来发展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就此结束,中国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了2亿白银,和一系列的屈辱性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是,由于甲午战争的爆发,证明了师夷之长以制夷这个方法是不行的,是不能让中国更加的强大的。而且,让民众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批批中国的有志之士也纷纷觉悟,以致后来发生了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运动。
今年是2014,也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但是,中国的历史兴衰感和在现实国际力量格局中的位次都焕然一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军费大国,并且已是经济增长和技术改造都最快的世界主要国家。尽管仍问题缠身,但今天中国的活力和自我改革能力都是世界大国中最突出的。一些日本右翼政客甚至不断发出好战言论,一时间战争乌云似乎又笼罩在东亚上空。我们要反思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使国家更加的富裕,强大。
第三篇: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邓进星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 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 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 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1、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 要讲述了几个问题:、、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来自日本的挑战(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从一个闭关锁国的 国家,迅速走上了 的发展道路。把 作为基本国策,其侵略矛头直指邻近的。(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日本趁机进攻。7月,日本舰队在 偷袭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爆发。
二、黄海大战(本课重点)
(1)1894年9月,中国军舰在 遭到日本军舰袭击,北洋水师提督
奋勇迎击敌舰。“致远”号管带 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全舰官兵壮烈牺牲。(2)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 命令北洋舰队躲入 基地,“避战保船”,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 :1895年 全军覆没。
三、中日《马关条约》(重点、难点,讲述了条约的签订、内容和影响。)(1)签订时间: 年。
(2)签订双方:中方代表,日本代表。(3)内容:
①。②。③。④。
(4)影响:《马关条约》是继中英《 》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 和更多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的野心。中国的 空前严重。练习检测 1、1894年,在黄海上与日本舰队激战的部队是()A、福建海军 B、南海舰队 C、北洋舰队 D、东海舰队
2、民族英雄邓世昌是在下列哪一地点牺牲的?()A、朝鲜的平壤 B、鸭绿江 C、黄海 D、旅顺
3、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的城市有()①旅顺 ②大连 ③青岛 ④九连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A、2100万两 B、5000万两 C、1亿两 D、2亿两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为()
A、1890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6、临终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将领是()A、邓世昌 B、丁汝昌 C、刘永福 D、徐骧
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辽东战役 ②平壤战役 ③威海卫战役 ④黄海战役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马尾海战 D、丰岛海战
9、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③上述材料中的“壮海军威”指的是什么?
第四篇: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径巨弹,命中松岛。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伤亡;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师没有更新装备,弹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威海港内,坐待寇来攻。后来,军从宽松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的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在当时政府腐败、民羸弱、士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近百前的历史悲剧,虽已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民不可侮的民族节!如今,在这个弱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家领导集团,带领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力,加强防,把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下一心富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读后感《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
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17日中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日本舰队来犯,12点50分,双方舰队接火,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此战我以10艘舰对敌舰12艘。战斗异常惨烈,定远和其姐妹舰镇远舰在陷入敌舰的重围之中,仍然坚持战斗,定远舰右翼总兵刘步蟾和镇远舰左翼总兵林泰曾,互相合作,力挽危局,愈战愈勇。3点半时,定远舰所发出的30厘米半口径巨弹,命中松岛。日本旗舰被击中起火,完全丧失了指挥和作战能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临危不惧,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决定除掉敌舰主力吉野舰,于是,陈金揆果断开足马力,直冲吉野舰,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将士全部殉难。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刘忠持救生圈往救,但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自沉。”这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日,他与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邓世昌“大将怒沉舟”的悲壮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中华民族历史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经过4小时40分的酷战,我方5舰沉没,800余人伤亡;日方六舰受重创六舰受伤,伤亡300余人。
读到这里,我的心异常焦虑,有如此英勇的战士,我们为啥还会惨败哪?我们再看看当是的清政府吧。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致使北洋水师没有更新装备,弹药不足。开战后清政府最高军事统师李鸿章,又执行避战保船的方针。这样,北洋舰队深藏威海港内,坐待日寇来攻。后来,日军从宽松成登陆,占领威海,致使刘公岛成为一个孤岛。在外援断绝,内部叛乱的情况下,丁汝昌仍连续击退倭寇8次进攻,最后,知大势已去,遂自杀殉国。在当时政府腐败、国民羸弱、士气不振的形势下,丁汝昌一人是无法挽回败局的,“壮志未酬身先卒,常使英雄泪潢襟”。
中国近百上前的历史悲剧,虽已成为过去,但它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一个可悲可泣的历史教训,当引起后人的无限深思!
看今朝,美国富强,他想打谁就打谁,没有人敢惹,朝鲜战争,阿富汗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都是打着给人家带来和平的谎言发动的。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多少妻儿老小惨遭涂炭,有谁给他们做主,有谁给他们撑腰,没有,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就是强权,没有理可讲的。
沧海横流,惊涛拍岸,似乎还在默默地吟唱着一支早已消逝的悲歌……中日甲午战争记录着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中国人民不可侮的民族气节!如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我们要牢牢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带领人民搞好建设,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把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上下一心富国强民,这样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昂首立于世界之林,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幸福安康的日子过,这也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和平的唯一出路。
第五篇: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学习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
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把作为基本国策侵,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时间: 年至年 3.经过:
(1)黄海大战:年9月,致远舰管带 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2)威海卫之战:日本夹击山东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年4月慈禧太后任命 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条约》。
(二)《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反馈导学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二)自主探究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三)研讨交流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指的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895年
2.光绪诗句“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3.把台湾割走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规律是()A.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B.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C.已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 D.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五)总结拓展
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三、课后巩固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