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时间:2019-05-12 05:1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第一篇:《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

我通过《有效上课 问题 探究 对策》这本书的自学,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感受颇多。尤其“上好课的技能创新”一部分对我启发很大,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正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教师缺乏必要地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实现有效上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矛盾、间接承袭知识与亲历体验过程的矛盾、群体的统一目标个性发展的矛盾等。

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而教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上好一堂课的制约因素有很多,但是教师若能富有行为创新和教学策略创新意识并积极实践,就能有效突破制约点,让课堂焕发生命光彩。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密切合作、师生间的相容共进,都是一堂好课的标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才能让每一堂课都能促进学生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行为,让学生领会化学学习的内涵,让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本书的专题三“上好课的技能创新”中,我比较喜欢这样两种学习方式:

一、合作学习。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主旨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中既达到碰撞思维、生发智慧的目的,又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体会同伴的价值,增长合作意识。如果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来,不仅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障碍,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能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师生情,得到学生更深度的认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教学。系统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系统才能具有活力,才能不断发展。用这一原理来对照化学教学系统,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化学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很难走出封闭的怪圈,从而丧失生机和活力。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课堂的开放性,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化学课堂上开放性问题的源泉。教师要积极把握这一特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感悟到化学课堂的广阔,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最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广阔的学习中达到学以致用、发散思维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选择满足学生生命需要的教学,给知识注入生命,还学生充满灵性的世界,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创新,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指导,积极寻找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有效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当教师能够采取灵活的教学技能,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实践,让教学技能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就能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提升做人的品质,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的毕生追求!

对“有效”的浅显体会 高一地理组 李桂荣

有效课堂是个很宽广的话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问题。听了钱教授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感想颇多。

首先有效课堂从我自身来看,重视程度不够,总认为自己备课充分了,课堂就有效了,某些环节我没加以重视,总觉得哪些好像与有效课堂无关,其实经过实践发现并非如此,真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这是我听报告的最大启示。

其次,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与提前设计不符,尤其遇到突发事件或学生在课堂中分析、练习开展的不顺利的适合,往往课堂效率就很低了。而课后不是去好好总结,反而老是去抱怨学生,只会导致效率更低。

通过反思总结,我要把自己原来没有关注的课堂教学环节重新重视起来,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1.除精心备课外,激情上课。试想当教师满怀激情去上课时,给学生带来的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影响。这一方面我有较多欠缺。也许是工作时间长了,有惰性了,也对学生和工作缺乏一种耐心。

2.课前组织相当重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把学生的思绪拉到课堂上来,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3.巧妙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最好结合生活实际,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想要跟你学,但要注意简要,不能绕太远,否则会适得其反。

4.上课不是自己讲的很累,而是盯学生很累。我们现在上课知识讲解不是问题,关键是学生接没接受。学生接受了课堂效率就高。首先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特别是课堂上对违纪学生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其次,与学生保持目光、语言甚至是肢体上的交流,对易走神的学生,提出问题后用眼光扫视一眼,如果他在听,及时给予赞许的眼光,或是在讲课期间走到教室中间或后面,及时提醒没认真学习的学生。我们可以想一想:老师讲的再怎么天花乱坠,学生走神了,哪有什么效率,简直就是白搭,也就是帮学生克服分心因素。通过反复实践,我发现讲课过程中突然沉默或变换语调,也能提醒学生提高注意力。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千万不要为了讲完课就忽视这个问题,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要。

5.不放过任何一个后进生,后进生懒散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别人。不放过他们,并可以用后进生都学会了来激发其他人的学习。我记得魏书生说过:“教室”应取为“学室”。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学,怎么监督他们学好,这是有效课堂的核心。以上只是我几点浅薄的见识。

有效上课的核心就是上课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魅力哪里来 高二英语组 张晓慧

学校组织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讲座,钱教授就怎样上好一节课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地论述,使我本人收获颇丰,所以就克隆一个相似的题目,谈一下教师魅力哪里来。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以简洁的语言说清了教育的目标。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明确了基础教育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肩负着学生成长重要、直接的教育作用。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领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成为学生每天生活和学习的帮助者,成为学生最初信念的唤醒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成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设计者,成为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成为学生人生健康发展的奠基人。所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言行举止,甚至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一点点教育智慧都可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进而影响其一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完成这些多重角色呢?我本人通过这次学习及自己浅见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发觉自身潜能、特长吸引学生和影响学生,产生“明星效应”,即教师魅力。让自己成为“偶像”,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来达成教育目标。那么教师就这样入手: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工作原动力,是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内源。

第二,钻研本学科知识,力求精深,同时相关学科也应触及。高中生有自己头脑及判断能力,对学识渊博的老师自然敬佩有加。第三,必须具有组织和实施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必然产生教师威信。

第四,良好沟通及交际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毕竟教师要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

以上四点是钱教授总结过的,我觉得现代“90”后的教育,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成长经历以及所言所行甚至所吃,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再则,我们还应对社会现状及焦点事件有清醒和客观的认识,在适当时机,以学生乐于接受形式表达出来,会产生意想不到教育成效。还有就是既要作学生朋友,又要保持“一定距离”。因为“近生慢”,距离产生美,有意识“炒作”自我,增加魅力!总之,我们以刻意树立的魅力,“隐蔽在美好的、毫不拘束的氛围中完成教育意图!”

责任感,有效课堂之基石

高三语文组 张大伟

如果说教育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责任感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教育是一株苍茂的大树,那么责任感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如果说教育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责任感就是那煽动的翅膀。没有责任感,教育的美丽便杳然而去。责任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保证,更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关于“有效课堂哪儿来”的报告会之后,我直接想到就是责任感问题。其实,责任感不仅仅是教育事业需要,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是做好一件工作的起码前提。如果说对待自己的工作做不到热情,没有责任感,那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如果有超强责任心,事业心,其结果也是可以预知的。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效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什么备课、上课,什么教育教学改革,什么有效课堂也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当然具备了这责任感后就都不同了。

责任感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了工作效果。只有端正工作态度后才会想:做为一名教师我该怎样更好的完成我的使命。如果说对军人而言完成其使命则是战场的浴血杀敌和保家卫国的话,那么对教师而言完成其使命则是课堂的教书育人和有效教学。先前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当我听到钱老师对有些课堂的评价是“教学任务:适切性,教学模式:科学性,教学组织:有序性等等诸多特征时,我方才醒悟。此外,他有效课堂的要求:洞悉、兼顾、参与、多样,也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为我日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具备了责任感、事业心的同时,也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钱教授告诉我们关于有效地讲课的几点建议让我感触颇深。例如:1.优化教学过程。2.确保学生视觉通道有效参与。3.确保学生听觉通道有效参与。4.巧用维持课堂秩序的策略等等,各种方法都是这位老师潜心琢磨出来的,这些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准备日后在我的课堂中加以实践。

历时两天下午的报告,我学会了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会放下自己的尊严,虚心来学,蓄积待发,让自己在教育的天空中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二语文组 隋晓芳

教学绝对是一门学问,在从教十多年的今天,我越发发现时间,并不是促你成长的助推剂,也许它可以磨光我们的棱角,磨走我们的青春,但在教学上只要你全心深入,你就会发现你永远是个新人:不断更新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的教学目标,不断变化的一代又一代学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面对,“教然后知困”是个真理,不断学习提高永远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时至今日,课改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面对新形势,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值得我们这些从教者认真探讨。而在这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的专题讲座,无疑如一缕春风吹入我们的心田,使我获益颇多,也颇有感受。这里初谈一点心得,以期与同仁交流,共同进步。这里,我谈一下关于备课方面的感悟。

备课,顾名思义——准备课程,而现实中我们的准备往往过于狭隘,备一下教材,看一下教材相关参考,只要知识点不遗漏就觉得万事大吉,有点责任心的会结合一下作业是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已然满足,而仔细想来,这种教师一厢情愿式的准备落到实处能剩多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是否被调动起来?听完钱教授的讲座,我才发现自己以往的肤浅,更新认识到备课绝非轻易之功。备课时要备教材,是内容前后关联,旁征博引,而且育人理念亦蕴含其中;备心境,心理上保持一种公平、自由、宽容、相互理解、真诚交流的心境,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严而不威,和而不乱,鼓励赏识更显重要;备学生,除了了解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上的接受与认可更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备导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激情导入,都会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所教知识;备方法,可参照学情及校情灵活采用多种教法;备层次,因材施教绝不应是一句空话,“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要有效解决;备训练,无论是读、写、听、说哪一方面的训练,都要有针对而设,要讲求科学性与有效性,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充分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诗歌的激情朗读,作文的现场训练、片段描摹的互批互改等,夯实基础与能力训练并行;备语言,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摆弄文字的学科,如果不能使自己语言干练、富有感染力,甚至煽动性,那么再深奥的说教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身教永远重于言教,要相信亲其师则信其道。当然,还有板书、课件、小结等方面也是备课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彼此协调,使教学在完美中完成。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钱教授以其通俗易懂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上了一节很有价值的教学研讨课。值得我们长时间学习,多角度思考,科学借鉴,以期不断提高。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二语文组 焉丽

听了钱教授的讲座,感触极深。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教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所谓“有效”,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教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我要弄清几个误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几个误区是:1.磨得越多越有效。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所作为。2.秀得越多越有效。教学中只重形的不重神的,位追求课堂气氛,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用“牧牛式”来取代“填鸭式”,这种做秀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而喻。3.灌得越多越有效。这种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灌得越多学生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手: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时时提醒自己,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只要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还要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课前备课时,目标要明确,内容要适量、适度,不能“贪多急效”,教法要灵活恰当,要从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课堂上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要恰到好处。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组织上要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是得不到有效提升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高二语文组 孙凡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么是“教师主讲式”,要么是“师生一问一答式”,再者是“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放任讨论式”。课堂上少、慢、差、费现象十分严重。

前几天刚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有效课堂”视频讲座,引发了我一点点思考和感受。

钱教授讲的“有效课堂”,我是这样理解的: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指教师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是否更乐意学习,是否有较大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语文课堂有效呢?我觉得以下方面很值得关注。

一、教师德才兼备是促进课堂有效的前提因素。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无法想象,一个品德不良、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关爱学生的老师势必受到学生的爱戴。他会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内心需要,学生“口渴了”,他还会适时递上一杯水;学生“生病了”他会给予一句良药;学生“受伤了”他又会及时的赠与一个“潘多拉宝盒”。他一定经常读书,他一定善于学习,他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效仿的典范。

二、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增强人文关怀是促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如果说以前的教师是商店的“掌柜”,一切他说了算,那么现在的教师就应该是超市里的优秀“导购员”,它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内心需要出发,引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获得什么。他还应该像导演、演员一样用自己的思想、热情和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学生,唤起他们成长与学习的渴望。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空间和心理需求等。有一位教育家这样描述学生心理:你告诉我,我会忘记;你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你让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知、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这是任何巧妙措施都比不上的。”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从“小成功”迈向“大成就”。

三、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这是促进语文课堂有效的重要因素。

1.从语文学科特点来说,可以通过组织课前活动、设计精妙导语、组织学生探讨文本中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语设计可采用设置悬念、以情感人、富有文采与哲理等方式吸引学生。

语文课前活动可以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鉴于高中生明显比初中生成熟的特点,课前活动的层次要高一些,要求要高一些。高一学生适合搞“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等主题类的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了解与沟通。高二可以搞“语文知识小专题”获得,促进语文知识学习,促进表达。高三可进行“语文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介绍”,有利于高考。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关于“人文、伦理、交往、审美、思辨”等方面的困惑,我常常通过挖掘文本中相关的问题,解答他们的困惑,激起他们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教学目标设置的全面性,提高达成目标的有效性。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和培养,也重视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注意知识目标的层次,采用讲授法、质疑法或启发法等。

4.改善课堂提问体系。变“满堂问”为调控,提问难度与提问频率的有效提问,难度比例应是7:3或6:4,提问次数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快,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效课堂更是一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让我们用心耕耘,用勤奋浇灌,用爱收获,共同创造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4月

浅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三生物组 孙云云 曾经有幸听过大开八中刘晓光老师的一节生物课,当时就感慨到: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每个学生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没有一个不积极参与,就算什么都不会的都听的很入迷。我想除了对他有新鲜感以外,更多的是学生对他的课堂模式感兴趣。于是,我认为向课堂要效率才是教学成果的关键。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呢?听了钱老师的报告后收获颇多。

有效课堂是指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最高。从中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点我觉得应该马上纠正观念。之前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好老师不能放弃教室里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只要有一个听不懂的,学不会的,就是我的失职。于是就出现了“满堂灌”,举三反一反复地讲,更甚至导致课堂提问很多都是针对差生的,因为他们一溜号,我就想用提问的方式让他“回心转意”,又能巩固知识又不浪费时间,但是差生大多答不上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其他人时间的做法。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发现自己走入了误区。

“一种滞后性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差生被偏爱,中等生跟着带,优等生自由自在!”学生都是有差别的,每个统招班的学生里都会有1个天才,7个超常,17个聪明,17个鲁钝,7个愚笨,1个近乎弱智。我不应该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差生上,导致出现了优等生陪着笨蛋学习了,这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要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快进模式就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用1/2~2/3的时间去进行集体教学,这个面向大多数。而留下10—20分钟,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去学,去练,去记,去梳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同化本节课知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里,或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此时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任务完成了,而是该去面对两极分化的了。对滞后的不好消化的帮他消化,如果时间不够还可以发动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好学生拉差生一把,对双方都有利。而针对没吃饱的给开个小灶,给他们留点额外的,拔拔高。这样一节课下来,各有各的收获,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

因此,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有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二语文组 柳力方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真如醍醐灌顶,万千慨叹。但心有千言万语,却无法用文字全部抒写,现就自我体会,略谈一二。

我们高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程度也参差不齐,教师语文教学颇为艰难。如何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学生们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一直是我们悬而未决的问题。科学有效才可提高水平。

说到“有效”,即为“有效率”、“效率高”,在单位时间内如一节课,所掌握并会运用的知识越多越好。

那么,作为语文这一学科,要做到“有效”,我以为,必须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自主学;而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这就要求更多了。

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普遍认知,是备课目的所在。钱教授说,教师应是一眼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才可给自己带来新的力量即动力;才可以针对每堂课教授知识的不同,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较灵活的方法,来尽量激发全班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而不是无奈为之。

那么,怎样才可做到储备充分,怎样才能将这些积累而来的能量,收放且应用自如?让课堂的有效首先在源头——教师身上体现出来。

一、有备才可无患

都说语文教师是杂家,应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对各类文化或学科都应有所触及或涉猎,这就要求我们有大量的阅读,但因为高中课程的紧张与高考的特殊性,致使语文教师的阅读时间少之又少。

有限的时间,却应积累愈多且准确的知识,“效率”由此便凸显。尽量抓住每次获得知识的机会。如:报刊杂志中某句话的摘录;听课时某个信息点的补充;新闻中对大事件的剖析„„一个都不能放过。

有了多方面知识的来源,丰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备课,备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己上课的自信;也可以随时施予学生更多、更好、更新的信息、知识与方法,让学生们意识到语文的多彩,从而爱上语文。

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考场如沙场,课堂有时亦如此。

每堂知识的讲授课,都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受之间的“拉锯战”,有时,因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一,这场“战争”的延续时间还可能是一星期,甚至是一个月„„

班级内的学生语文素养和基础都不相同,要想打赢这场“战争”,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并会运用自己所讲授的知识,就要对他们进行摸查,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就势在必行。

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对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了解与把握,就可以在课前,相应地准备好符合这个班级的学生,此阶段知识讲解的方法或例题;在课堂上,相应地提出符合某类甚至某个学生学习习惯或学习能力的问题,让其回答,提高其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力,进而,更努力地去追求。在课堂上,如此,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得这一“拉锯”时间缩短,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学生们在爱语文的基础上,又高效地学到了高考必备的知识点,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厚积方可薄发。

知识充足,了解透彻,对这二者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让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游刃有余地指挥或掌握整个课堂。

根据授课任务,利用所拥有的储备,做好知识讲解的准备;凭着学生们对前一知识的掌握状况和其本身的能力,来准备授课方法,设计问题,确定答案等。

借着语文学科的可操作性,也可以让学生们即兴地朗诵、表演、演讲等;更可以让他们基于课本或学段的任务自己来进行预习、讲授、复习、总结。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两会自己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学会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获得知识的真正含义。

以上便是我粗浅的认知与体会。

用了心,才会认真去教授;动了情,才能真正去感染。希望这次讲座的聆听,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让自己能够重新认知到不足,弥补缺失,得到完善,做到更好。

改变传统模式,创造有效课堂

高二化学组 李晓莉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给学生一个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责任。在人生学习的有限道路上,老师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涯中的领路人。而我们就要把孩子们引领到一个最肥沃的草场上,让他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觅食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在教学中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不仅将内容讲好,更重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我想且相信追求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神话,只要每位老师端正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多多的加以反思和改进,多听听学生的心声,那么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实现。

听过北师大钱志亮的报告,我深有感触:我们的课堂一直死守着满堂灌,学生开口少,老师唾沫星飞溅的状况,为什么我们总抱怨学生为什么记不住东西,上午讲完下午忘,那是因为留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太少;让学生讲题怕讲不明白,耽误时间,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老师讲题都用专业术语,学生讲题单纯、利索,更让其他学生听得懂,所以一堂有效的课堂应是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作用。比如说太难习题由老师讲解,中等习题通过学生交流讨论,由每一组中的一个成员(一次只限一~二个小组)汇报成果,给全体学生讲解(必要时候可以到黑板前讲解),有不够精彩(即含糊其辞)的地方可以找其他学生补充。最近高二化学正在讲有机推断,此部分知识可谓枯燥无味且杀伤力极大,通过上课、学生的听课状态,我发现:无论老师怎么口若悬河的讲,你对或不对,他们都坐在那里,不吱一声,即使你故意说错,他们也不予以反驳,原因是讲得不生动,使学生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但是倘若你叫学生讲,他只要说错一句话,全班学生便会集体回应来驳斥他,可见学生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听下去。因此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应该适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当然实事求是的讲,并不是每堂课都需要这样,尺度只能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自己的学生情况而自己把握。

最后一句话:在我们任教的课堂上,我们也应该适当的休息了,让学生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相信这样,学生们才会开心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怎样上才有效? 高二语文组 杨成坤

现在语文课不景气,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老师颇有些黯然神伤,但无奈!

语文课怎样上,是像数理化那样上还是像英语那样上?前者是知识体系很严谨的课,语文课这样上似乎不行,因为语文说到底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知识系统,逻辑性也并不强,后者是语法体系很细致的课,视乎这样上也不行,因为汉语言文学归根到底,是一种重“诵读”、重“感悟”、重“实践”的课程,它容不得像英语课那样切分成若干个知识点。语文课的迷离和茫然,在我看来已日趋严重,它已经严重困扰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知识传授课。

语文课肯定不是知识传授课,尽管语文课也要传授一些语文知识。所谓语文知识,也不过就是一些字词的读音、词语的含义、修辞知识、文体知识、和一些作家作品识记等这样的一些知识,是缺乏严格的系统性的,也不能表现出严密的语法规则,也缺少严格的递进关系,大多呈现为散点分布的状态,比如比喻知识,小学和初中都在讲,甚至高中和大学仍然会讲,其间的递进的逻辑性又有多强呢?

二、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所谓的感悟课。

现在的语文课,工具性沉寂,人文性鹊起,课堂上开口人文、闭口人文,仿佛离开了人文,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语文课离开知识、离开工具性,终于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具有人文性特征的语文课该怎样来上呢?它与历史课、政治课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避免空对空的感悟呢?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我们用较长时间来探索和实践。

三、诵读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端。毫无疑问,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途径,语文课上就应该书声琅琅,缺少读书声的语文课,是有缺陷的语文课。诵读的重要性,自古至今,人们已经谈得很透彻了。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最终手段,因为语文教学还包括比诵读更丰富的内容,如品味语言、体验感情、表达感受、理解内涵、把握特征、分析内容等。

总而言之,语文课是可以“教点方法”的,“教点方法”既是“大致读懂”的拐杖,也是品词读句的余兴。在课堂上,大致读懂、品词读句和教点方法往往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也应该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浅析自己课堂死沉的原因

高三语文组 温琦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那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怎样才能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效课堂。那有效课堂哪儿来呢?弄懂这个问题,是把课上好的前提。值得庆幸的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解读。

这次听讲,使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中钱志亮老师提到了课堂死沉的原因,讲解了许多点,其中有许多点,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确实感同身受,这些点确实也是导致自己课堂死沉的原因。如边缘化学生缺乏参与,习惯性无助,课堂宽容缺位,学生课堂话语权被剥夺等。这些点自己在上课时都忽略了,现在细细想来倒该认真地自我反思一下了。如果一个课堂死气沉沉,那何谈有效课堂?没有有效课堂哪来兴趣?哪来能力?哪儿来成绩?而自己以前上课有时确实也想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调动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但面对的对象始终着眼于全班同学,而没有把目光聚焦于哪一部分群体,这样就忽略了边缘化学生,导致他们始终没能积极参与,甚至做法不当,反而把他们推到相反的方向,与主动学习语文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他们的语文成绩始终提不上来,也影响到了他们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一下边缘化学生学习的动态,适时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时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让这一群体的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也能推动其他学生学习语文的干劲,从而提高班级的语文成绩。

再有学生课堂话语权被剥夺,这也是导致课堂死沉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点,自己在授课时也常常忽略了。有些学生终于对某一问题似乎恍然大悟了,急于发言想表现一下自己,却不被老师提问。被提问到的同学答错时,反而受到同学的讥笑,老师再不适当地引导;上课时,学生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惑时,老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对教师所讲的提出不同看法,不肯苟同同时,教师又不提供与之辨明的机会;长此以往,哪位学生还肯发言,还肯提问?课堂岂能不死气沉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提醒自己,让学生放开手脚,发散思维,适时肯定,使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钱志亮老师的精彩解读。

“有效课堂哪儿来”学习体会

高一体育 胡茂良

听了北师大教育学院钱志亮“有效课堂哪儿来”视频讲座后,感触颇多,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省,并有了几点体会。

体育课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体育课中,要想能使自己的课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点,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以现在我们教授的武术操为例,在课堂常规中要告知学生武术操是“三操”之一,是学校的拳头产品,被誉为辽东南第一操,是必须学会且要打好的,统一学生思想。只有这样消除学生侥幸心理,学生才能肯学肯做。第二点,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每个教师都要教授几个班级的体育课,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因此,在上课时传授规定动作时,做到动作规格并提出要求和希望,让其在兄弟班级所用时间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大声问其“能不能”、“我们行不行”之类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投入、更专注、更积极,从而使教学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被更好的了解并掌握。第三点,体育课中通过“正、反”示范动作对比,提高学生认识程度,使其能知耻而后勇,在武术操教学中,总有个别学生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总做的不规范、不到位,我将其叫出列,让其为大家做一下示范,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他一定会很卖力,根据情况对其动作进行讲解、指出其优点和缺点,但不能说的太过,伤其自尊,同时对其在队列中表现加以说明,提出希望,学生会很快有所改观的。另外,在学生中练习有出类拔萃的,让其在同学前表演,太过他的动作和力度给学生讲解其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声和同学们的掌声入列,这样既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又给了该生极大的心理鼓励,他会更自信,练习、学习更认真,动作更规范更有力,通过“正反“示范,能统一学生认识规范学生的动作。

总之,有效课堂我对其了解和认识仍不够充分,我仍有许多方面去认识和提高,但我会尽力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交流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高二化学组 王作鹏

听了钱志亮教授关于有效课堂的专题报告,结合正在进行的组内公开课,让我对有效课堂有了一些思考。我认为有效课堂关键是课堂的交流,其原因有三: 1.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在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通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而我在这一方面明显重视程度不够,结果是自己讲得满头汗,自认为讲得很好,但缺乏交流沟通,致使学生掌握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授课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效率。

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有利于师生情感的融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与学生交流呢?通过学习钱教授的报告,结合组内公开课的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则:

1、平等原则。我们一直强调老师的尊严与权威,而学生的自尊往往被忽视,这就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形成障碍。只有放下身段、平等对待学生,才能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才能提高效率。

2、主动性原则。课堂交流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使教与学相统一。我们现在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就是基于这一原则。

3、具体性学则。交流的内容要具体,避免过于空泛,才有利于学生理解交流的意图,做出相应的交流结果来。例如:“醇与酚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就容易理解,方便交流了。

4、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指交流题目难易要适度;交流的时间次数要适度。

在把握上述原则基础上,另一个问题就是什么交流?如何交流?课堂交流分为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以下所说的交流主要指生生交流,目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按个人理解以下几种情况需要交流。

1.当进行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需要交流。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每节课知识的核心。通过交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集体作用理解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掌握知识。

2.当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需要交流。当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或争议比较大的地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辩论中明白,形成统一的观点,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3.当遇到开放性的内容时需要交流。特别是在处理习题时,教师的解题方法未必就是最完美,或者为学生最易接受的,这时学生间交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方法多样,且易于学生间接受,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心得,更多的是组内公开课后的反思,希望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也希望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三生物组 徐积慧

最近有幸听到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哪儿来”教学讲座,深受启发。自己平时的教学,对比钱教授的有效课堂标准,深感自愧不如。学习了钱教授的先进教学理论,对于我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方向,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奠定了理论基石。这次听课,收益最大的就是:有效课堂关键是一个“活”字,只有“活”,课堂才能动起来,只有“活”,才能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活”,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成绩。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不是很注重课堂效率,课堂有时比较死板,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搞“满堂灌”,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致使班级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因此,我想,今后提高课堂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并从钱老师的理论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课堂教学中“活”的把握很有尺度,需要在今后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活”实质就是让学生感知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知信息,也就是授课的实质。

钱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并且每种方式获取的效率大不相同,10%来自阅读信息,20%来自听觉信息,30%来自视觉信息,50%来自于视觉和听觉信息;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获取信息的方式,能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做好这个“活”字,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今后应在如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充分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上课前,必须充分备好每个教学环节。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接受程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多种信息方式的结合,力争使课堂“活”起来。

二、确保学生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有效参与。

钱教授提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50%的效率。因此,我今后应在板书的设计上,态势语言上,以及课课件安排上多下功夫,做到有备无患。

三、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课堂教学,实质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的过程。刚上课,组织好课堂,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随着课堂教学的而进行,学生会逐渐出现疲劳感。此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目光期待、暂短停顿、语调抑扬、言辞谴责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吃饱、吃好,真正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朱熹的《观书有感》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是完善自己的必备环节,要想把自己的课堂搞得“活”起来,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没有超强的各方面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今后我会不断努力创新,不断完善自己,以钱教授的有效教学观为标准,搞“活”课堂,成功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有效课堂的践行者。

如何备好习题课 高三生物组 魏春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老话在看过钱教授“有效课堂哪儿来”讲座后得到充分印证。钱教授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怎样上好一节课,自己从中感受很多。其中给自己启发最大的是备课这一环节,其他很多环节都和“备”有关。

钱教授讲到: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最近正在准备组内公开课,思考如何将高三二轮习题课上得更有效,下面就习题课的准备谈一些体会:

备题:以前自己上习题课的效果很不理想的一大原因是因为题没有备好、备足、备全。钱教授有一句话这样说道:“要给别人一碗水,那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几十个人每人一碗水,那我们最好是有一眼泉。”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不是课前只是把一套题做完做会就万事大吉的准备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的同时,分析每道题设计到哪些相关知识,相类似的题型又是怎样的,变一变又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在讲的时候才不至于只是就题讲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备学生:这点是我以前没有重视到的方面。不了解学生情况,上去就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自己觉得很累,学生收获甚微,结果是做了很多无用功,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在讲之前要及时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了解,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批卷。在批的同时要做好统计分析:哪些题错误率较高、哪些只是个别错误,哪些题是由于知识点掌握不牢造成的,哪些是审题不注意造成的。了解这些后计划出哪些题只是点拨一下就好,哪些题可以由学生自主讨论解决,哪些需要老师重点讲解,难度太大的可以不讲。这样在上课时心中有数,讲时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备程序:对于这一点钱教授经过十年调查得到的大脑工作曲线给了我新的启发。铃响3——5分钟时学生大脑工作能力较差,基本停留在课间玩的状态,之后逐渐增强。中学生大都能持续30分钟之后便开始下降,到快下课时又能开始兴奋。针对这一特点就要合理安排分配内容。我初步的想法是:导入在习题课不能省略,可以用一道简单的小题作为开始加快学生进入状态。中间近三十分钟可分段进行:有集中讲解时间,有学生讨论时间,有相互帮助时间,即让会的去教不会的,这样可以做到集体参与,各有所得。后面的几分钟时间可以将典型题稍变一下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可能使习题课更有效。

以上是备课过程中对自己启发较大的几方面,是自己急于改进的环节,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个环节,一定会越来越好!

关于有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高一历史组 席景波

连续两天下午集中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有效课堂哪儿来”,兼论怎样上好一堂课,听了这个报告我受益匪浅。虽然以前我也想方设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力争使自己的课上得完美高效,但仍然不尽如人意。现在想想,有很多细节被我忽略,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对我今后教学工作大有好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涉及很多方面。以往我只注重自己如何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就算是一堂好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看来这并不是高效的教学。

一节高效课堂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参与。历史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比较感兴趣。高中历史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理解为什么,这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学中,我曾试着让学生来讲述,继而归纳出结论,结果发现学生讲不到点子上,而课堂时间过半,为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亲自讲述。这样一节课虎头蛇尾,效率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又回到了我单纯的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慢慢地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听了这个报告后我明白了,高效课堂不单是学生认真听,还有学生看(视觉)、说(讲述)、做(演示),以及教师语调、音量、手势等全方位要求。学生通过听可以掌握10%,看可以掌握30%,而亲自说和做可以掌握90%,其效率大大提高。以往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只听我一人讲述,忽视了学生的切身感受。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学生以这种紧张状态听了40分钟,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就出现了我该讲的知识都讲了,而学生做题时错误连连,却把责任全部推到学生身上,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今后教学中,我要尽快抛弃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抛弃想放手又有顾虑的思想。结合学校正在进行“有效教学”组内公开课活动,探索适合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模式。利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团队优势,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坚决不讲,通过引导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坚决不讲,通过引导可以使学生领悟的决不搞“填鸭式”的灌输。充分调动一切有效手段,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获得中,不仅要当好“听众”、“观众”,更要成为“表演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是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单纯是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二者缺一不可。今后工作中我要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扩大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时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从哪里来 高一语文组 孙晓妮

听了钱志亮教授的报告,我受益匪浅。课堂是否有效,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而且也是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尺度。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一、厚积薄发

《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强调的是积累的作用,所以积累后,人的智慧就会明达。记得赵俊老师说“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个‘杂家’”。的确,语文是个内容非常庞杂的学科,只有在平实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储水池,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做到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只有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就知识,才能使教学有“源头活水”,才能使教学之水永远“清如许”,永远有活力。只有平时的“厚积”,才会有课堂上的“薄发”,这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真的是一个脾气很怪的孩子。如何摸清他的脾气,和他相处得融洽,是个棘手的问题。单凭我个人力量来对付他,很有些力不从心。这时便有一条捷径可供我来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将他们在多年教学中的有益方法拿来为我所用,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东西。只有多问、多听,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避免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避免学生“样样通”又“样样松”。借他山之石使自己琢玉成器,他山之石为有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投其所好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受体。如果学生主动性强,学习兴趣高,那么将是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堂中要投其所好。讲课堂教学设计成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他们喜欢了,兴趣和热情便会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会好。比如:学生喜欢周杰伦,那就将要背的诗歌用《青花瓷》的曲调唱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是课堂有效性的内在决定因素。

注意积累,可以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借鉴他人,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关注学生的喜好,可以使教学举重若轻。在教学中做到了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举重若轻,课堂有效性也便提高了。

第二篇:《有效备课_上课_听课》学习心得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学习心得私立宜宾育才学校李厚群

总部、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位教师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而且边读边做笔记。觉得,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的确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视了的,这一读,颇受打动——任教了二十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该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

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它了吗?说起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正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特别欣赏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坚决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订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完成抄答案,往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不明白”!怎么办呢?为了“整齐划一”的要求,只好牺牲许多教学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他课程来完成这 1

本练习册的订正工作,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完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课文,完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遇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来回三次有时还不能订正好,全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如果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

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什么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实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空闲的时候还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终生学习。这样,难道一定要完成那一道道似是而非的“咬文嚼字”的难题?我也承认,高考这把指挥棒一天不倒,这试就得年年考,可从哪个年级来考更为合适些呢?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学习课标,会发现“兴趣、习惯、积累、朗读、阅读、语感”等字眼,似乎没有“做题”这样的字眼。常看到班上的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可他们也会有捧着他们感兴趣的书,看得入神的样子,每逢这时,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时,真是舍不得打断他们,因为,这样的语文学习比起让他们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考那些难得让他们失去兴趣的考题,其实更为“有效”,不是吗?

正由于考试成为各校考评老师业务的唯一尺度,许多老师不得不让学生学会考试,因此而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朗读、阅读的时间,而专攻“答题”了。这样的“应试教育”,其实扼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被动学习,那么,学习的“有效性”将不复存在。什么时候,我们在黑板上布置的作业只是让学生们看自己爱看的书,读、背着优美的课文;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考试,特别是低年级,能用口试(认字、拼读、朗读)+笔试(书写)来代替?

写着写着,手中的笔,沉重了,因为“考试,是我永远的痛!”,我为学困生们而痛!也不知不觉地离题了。再回到“课标”上,以前,我也常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一个个过关,在每课上完之后,这样又累又要耗上许多时间。当我发现许多中下等生在面对这样的“考试”犹豫、不会的样子,心疼,还开始反思,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在一次课标学习时,我发现低学段中的关于拼音、认识的字的要求并不是让学生马上掌握,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复习、再复习来达到目的的,整册书本上所选的课文,往往会注重那些要求会认的字的反复出现,这样孩子们在期末也能基本掌握这些字了。要求整体识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的学习目标,其实只要多阅读,反复出现相关词汇,最终在这一学段结束时基本能掌握即可,毕竟每一个孩子是每个不一样的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各不相同,哪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一步到位呢?可是,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往往先学习生字,复习生字词,因为只有掌握了生字,再来学习课文时就“扫清障碍”了,可是,这样做,真的符合课标的要求吗?要整体感受课文的美,是否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不,那么这个“度”要如何把握?如果不分析说是没有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是如果分析太多又会说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先的“整体美感”,真难办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我读完《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中上课篇的感想;那么,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撰写教案”这个篇章,很有同感,文中的字字句句仿佛都说出我们的心声,于是我把这几页折起来,又反复读了几遍,忍不住想谈谈我读后的感想。

正如书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所说的,备课过程中,好多东西教案上是没有的,也是无法写上去的。

而这一切是没有办法写进教案中,教案只能设计教学大概的思路和过程,无法设计学生说的每句话,既不能没有教案,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案。

我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学生读,逼学生写,只能培养出学习的机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会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而要想教学有效,首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自己要先融入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喜好,使学习有趣快乐起来,师生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投入,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和积极。

阅读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它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各个角度,用理论与案例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实用性很强。

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教学才会相长。而阅读这本书让我学会反思,促使我改进,给我示范,给我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第三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学习心得

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备课的真正意义所在,给我们每人都发放了一本《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拿到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一页页地翻下去,而且边读边做笔记。觉得,此书介绍的“通识”部分,的确非同一般,有些视角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中不经意间被忽视了的,这一读,颇受打动——任教了二十几年,发现,其实,备课还应该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的,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感受:

课标,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大家都认真学习它了吗?说起新课程、课改新理念、新课标,相信这样的字眼大家都熟悉得再也不能熟悉了,但看到著名物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作为‘教学指南’,”真的觉得汗颜!正因为每日必备课,每备课必翻备课本,每翻备课本必能“温故而知新”,于老师便能把握好课标对每个阶段、学段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胆地开展教学工作,使课程标准真正成为“教学指南”,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会偏离语文的大目标,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有效”!特别欣赏于老师能按要求当看到“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时坚决把练习册丢在一边,努力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于老师真的太“酷”了!我们任何一个一线教师,因为业务检查的需要,谁敢允许学生不完成练习册?每次,做到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花在订正上的时间太多了,若让他们简单完成抄答案,往后有些孩子便偷懒自己不动脑光想着一抄了事,而对学困生来讲,做这样的题目对他们的学习更是“形同虚设”反倒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真的是“弄不清楚搞 1 不明白”!怎么办呢?为了“整齐划一”的要求,只好牺牲许多教学时间,课余时间,有时甚至要挪用其他课程来完成这本练习册的订正工作,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每周八节的语文课,每学一课要用上两课时完成,但上课读课文,学习生字,品味课文,完成练习册,有时还想来个拓展说话,写话小练笔什么的,两课时,够吗?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有“挪课”吧?难度最大,耗时最多的要数练习册这个大“工程”了,有的课文题目简单些还好,最头痛的是遇上一道两道超纲的题目,一个学生要来回三次有时还不能订正好,全班有五十个学生,如果有一半的学生要这样做,那得花多少时间?用这些时间可以让学生多看多少书,多学多少课外知识?

写到这时,我常想,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做题?为什么期末考卷上总会出一些平常生活中并不实用的东西来考学生、考老师呢?我们让学生学语文,其实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认字、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合理地运用这些汉字,有空闲的时候还能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终生学习。这样,难道一定要完成那一道道似是而非的“咬文嚼字”的难题?我也承认,高考这把指挥棒一天不倒,这试就得年年考,可从哪个年级来考更为合适些呢?我看班上有个学困生,从读一年级时要求认识的字几乎不能认几个,汉语拼音更是没掌握好,到现在二年级的课文,几乎每篇课文能读通顺,大部分字也会认了,甚感欣慰。可是,每个单元的单元试卷对她来讲,太难了,更别说到了期末有点难度的抽测卷统考卷,只有“不及格”这样的成绩,可是,我认为,和她自己比,她的进步已经是“良好”甚至可以说“优秀”了!因为她光会认字,会读,却不一定全部会写,也不太会做题。她的父母都认不了多少字,因为不 2 认字少写字,会“怕”签名,现在所有的签名都由孩子完成,可以说孩子写下的字比大人还像字。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基础又没打好,学习对她来讲,不是普通的难呀!在接任这个班级之后,有时,身为老师的我,会觉得“可怕”而又“无力”。这一届孩子的父母,说起年纪大约三四十岁,可是像她这样父母亲都不认字或是母亲不认字的情况,在我们班不下五人!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学习课标,会发现“兴趣、习惯、积累、朗读、阅读、语感”等字眼,似乎没有“做题”这样的字眼。常看到班上的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可他们也会有捧着他们感兴趣的书,看得入神的样子,每逢这时,听到上课铃声响起时,真是舍不得打断他们,因为,这样的语文学习比起让他们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考那些难得让他们失去兴趣的考题,其实更为“有效”,不是吗? 正由于考试成为各校考评老师业务的唯一尺度,许多老师不得不让学生学会考试,因此而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朗读、阅读的时间,而专攻“答题”了。这样的“应试教育”,其实扼杀了多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动力,被动学习,那么,学习的“有效性”将不复存在。什么时候,我们在黑板上布置的作业只是让学生们看自己爱看的书,读、背着优美的课文;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考试,特别是低年级,能用口试(认字、拼读、朗读)+笔试(书写)来代替?

写着写着,手中的笔,沉重了,因为“考试,是我永远的痛!”,我为学困生们而痛!也不知不觉地离题了。再回到“课标”上,以前,我也常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一个个过关,在每课上完之后,这样又累又要耗上许多时间。当我发现许多中下等生在面对这样的“考试”犹豫、3 不会的样子,心疼,还开始反思,我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在一次课标学习时,我发现低学段中的关于拼音、认识的字的要求并不是让学生马上掌握,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复习、再复习来达到目的的,整册书本上所选的课文,往往会注重那些要求会认的字的反复出现,这样孩子们在期末也能基本掌握这些字了。要求整体识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的学习目标,其实只要多阅读,反复出现相关词汇,最终在这一学段结束时基本能掌握即可,毕竟每一个孩子是每个不一样的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各不相同,哪能要求他们整齐划一地一步到位呢?可是,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行为,往往先学习生字,复习生字词,因为只有掌握了生字,再来学习课文时就“扫清障碍”了,可是,这样做,真的符合课标的要求吗?要整体感受课文的美,是否有必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不,那么这个“度”要如何把握?如果不分析说是没有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是如果分析太多又会说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先的“整体美感”,真难办呀!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我读完《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中上课篇的感想;那么,教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撰写教案”这个篇章,很有同感,文中的字字句句仿佛都说出我们的心声,于是我把这几页折起来,又反复读了几遍,忍不住想谈谈我 4 读后的感想。

正如书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所说的,备课过程中,好多东西教案上是没有的,也是无法写上去的。我想到了那天是我的数学课,我按着刚备好的教案,开始激趣导入,我说:“同学们,让我们来玩猜数游戏吧。”咦,听到玩游戏,怎么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学生怎么没有我想象中的积极反应?而是看着我,没什么反应,我很尴尬,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我说:“怎么?大家不喜欢玩猜数游戏?不然,我们换一个吧。”就这样整个教学环节被打乱了,这节课上得无滋无味的。课后,我把这件事写在教学反思里,反思什么呢?正如,在第106页中谈到的,“课后思考: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吗?教学有效吗?”是啊,我以这样的导入适合学生吗?为什么要猜数?怎么猜?猜对了,有什么奖励?这些我都没有准备好,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我一直责怪学生不够活泼,不够聪明,不够配合,可是我为什么没能让学生活泼、聪明和配合呢?我有责任,也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呀!

第二天是数学练习课,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小组来抢答猜数,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猜得又对又快,老师就送一根小棒给小组,哪一组得到的小棒多,那组就是第一名,怎么样?”于是,我描述,学生抢答猜,控制权在我手中,哪个小组比较落后,我就把机会多给那个组,加进了刺激,学生都很兴奋。接着,我又让学生来描述,学生来猜,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了。可见,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而这一切是没有办法写进教案中,教案只能设计教学大概的思路和过程,无法设计学生说的每句话,既不能没有教案,又不能完 5 全依赖于教案。

我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学生读,逼学生写,只能培养出学习的机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不会采取有效的方式,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而要想教学有效,首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自己要先融入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喜好,使学习有趣快乐起来,师生放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才会投入,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和积极。

阅读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它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各个角度,用理论与案例阐述了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实用性很强。

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教学才会相长。而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学会反思,促使我们改进,给我们示范,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第四篇: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培训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普定县实验学校:吴兆琼

2012年11月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12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吴兆琼

培训学时:2课时

培训内容: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角色转换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93.75%的教师由单纯的只是传授者及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实施小组学习时,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各组,分别给予指导、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得到保证。

二、新课程三位目标意识得到了初步体现

授课教师能够理解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三、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得到体现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探索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反复思考,思考文本的意义,探索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四、问题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体现分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应问题、解决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

五、情境意识普遍得到广泛体现 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条件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一是语言创设情境,二是活动创设情境,三是媒体创设情境。

六、新课程评价意识得到真实体现

多数教师走出 “为评价而评价” 误区。由过乱、过烂、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评价手段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

七、小组合作教学意识得到局部体现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训练+回归应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理解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作学习、个性张扬、和谐发展、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是,目前在追寻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导致有些课堂教学失真,具体概括为四种表现:

一是“教师忽悠型”课堂

二是“媒体主体型”课堂

三是“教师魅力型”课堂

四是“放手型”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进一步转换教师角色,大胆创新、超越传统,实现从“知识传递型”教学向“知识建构型”教学的转型,建构“师生公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积极争做“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师。

第一节

行动新理念

“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思维方面,形成了 “先教后学”,的思维定势。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形内容少,教学 被异化了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

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概括为“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 力活动少”。认为教师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将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利成章地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处于静态教学。

四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如同“军训”一样,强调课堂组织的纪律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六是在教学过程方面,如同“竞技”比赛前那样进行训练,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都控制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

七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如同“警察”训话或“法官”裁判,批评职责多,鼓励表扬少,学生人格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确定,始终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

八是教学方式方面,主要是展示教师受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单向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习行为越来越懒,进入“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状态,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纵身 学习能力。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的过程,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导、师生共学”。这里的“先学后导”中所指的“学”和“导”,与以往的“教与学”有明显的变化,“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传授”,而是指师生在充分交往和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交流”、“启发”。“先学后导”教学观,倡导学生和教师先学,鼓励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经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把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特征体现如下几点:

一、问题呈现师生化

问题呈现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行动要素。首先,师生要树立问题呈现意识。其次,问题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再次,问题呈现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达到师生关系悠然提出问题的境界,使问题质量得以优化,使问题解决效果得以提升,为提高有效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建构“师生共展”问题理念。

二、对话系统和谐化

首先是师生树立对话意识。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话语 的霸主,在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平等主体,即使教师明明知道或者按过去的教学方式讲授,但是,在这里也最好“装不知道”,尽可能启发学生学习思维,鼓励学生启动教学话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话语。让学生基于平和对话意识,包括自我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意识。让学生学会基于平和心态基础上的静听、质疑和回应。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团队对话的和谐意识。建立生生对话、小组对话、组间对话等多元对话系统,创设和谐、安全、有效、健康的教学对话系统。

三、情境刺激多样化

通过多元化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三点意见:

一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内容,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识,掌握文本技能,实现“三维”目标;

二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 三是通过多元化情境刺激,更好地拓展课程内容要求以外的技能和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演展示能力、理解判断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四、指导科学规范化

一是“不困不导”“先启后导”。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问题指导;

二是包含“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组间补导”的指导思想。“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是一种硬性的“塞给”,同时,教师强调指导的统一性、封闭性和绝对性,教师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在“知识建构型“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放下传统教师角色,“隐身”到学生中间去,当一名“作为教师的学 生”,与学生一道建立有效教学学习共同体。

五、训练目标主体化

在“知识传递型”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讲授过程,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在教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一种基于经验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上。有时评课也是看教师讲得如何?学生明白没有?最后导致教师只关注整节课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随堂迁移和内化,结果导致“平时无训练,期中期末集体训”。违背了遗忘曲线理论。学习、复习、训练三者包含着深层的教育原理,不 是简单的先后关系。在“知识建构型” “师生共训”的学习意识,不仅关注“随堂训练”,还要关注“回归训练” ;不仅关注“知识训练”,还要关注“能力训练” ; 不仅关注“目标训练”,还要关注“人格培养”。

六、评价全面真实

学生也是学习评价的合法主体,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实现下移,不要只关注学生“学”没“学”,而要关注如何学习,学得怎样?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合作评价意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把自我评价“嵌入”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把合作评价引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团队进步的评价者和合作者。

第二节

行动新原则

一、“师生共学”原则 在这种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材料,进行小组决策,鼓励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经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各学习环节中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和进步,尽可能地缩小学生间差异。

二、“抓住耗子是好猫”原则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追求真实性的学习共同体,它将反璞归真,还学习本色,有效学习共同体是让学生真正学习进步的平台。

三、“全员参与”原则

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树立人人参与的学习意识,建立能满足成员的自愿和归属的需要,让成员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共同的学习中遵守共同的规律和公约,具有比较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特点。

四、“工具创新”原则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创新性地开发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教学技术工具。不能仅仅局限于笔记本和作业本。在这种有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也好科学引导学生学会“问题发现单”“问题评价表”“全景式评价表”以及“问题训练单”等工具。

五、“人人成功”原则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知趣、情感等不同志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创建多种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以便适合和满足各类学习者的发展和要求,从而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和个性,确保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人人成功。

第三节

行动新任务

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角色,就有什么样的任务。

一、问题提出——该行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

二、问题对话——该行动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

三、问题刺激策略——该行动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问题对话进行有效刺激,通过刺激,提升问题,寻找高潮。具体分为:语言刺激问题、媒体刺激问题、演示刺激问题、情境刺激问题、情感刺激问题。

四、问题指导——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发展态势给予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问题训练——该行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与解决问题的发展态势和具体表现,及时给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专题训练,起到知识迁移、技能内化的作用。

六、问题评价——该行动是通过及时的问题评价,巩固学生思考、讨论、研究、解决的问题成果,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知识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四节

行动新模式

一、“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解读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途径的有效教学。

“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

“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主要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

从操作层面上看,文本知识的教与学过程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进行,把教学过程简单地概括为“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简称 FFS 教学模式。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问题融合到备课中。“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 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 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

二、基于知识传递教学建立的模式分析系统

知识传递型教学模式,“先教后学”过程遵循五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 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知识建构型教学模式“先学后导”教学过程体现逐步六要素: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问题解决课),并逐步 走向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13日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吴兆琼 培训学时:2课时

培训内容:第二单元 “主课型”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

第一节“嵌入问题训练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第一阶段。基本步骤是 “复习旧课——精讲新课——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

“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2、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3、教学环节创新策略

4、时间优化策略

5、角色转型策略

6、“扶他上路”策略

第二节 “问题导学训练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第二阶段。

1、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培养问题发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2、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3、教案创新行动策略。

教师将原有教案改写为导学案,实现“教案”与“学案”统一,改称“问题导学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导学性教学设计思路要重点考虑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如何参与学习,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重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讲解。

4、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5、时间优化策略

6、角色转型策略

7、“扶他上路”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反刍式学习和自我评价性思考,对发现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问题大胆地呈现出来,鼓励理解力好的学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或系统归纳本节课知识技能要点以及感悟到得重要意义。在全班学 生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下发 “问题训练单”,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后,对“问题训练单”完成情况进行合作评价和指导解决。对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

第三节“问题综合解决课”行动策略

创建方式:

一、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环节中,把“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内容放入“问题导学”环节中,以“问题导读单”方式把知识与问题呈现出来进行学习;“讲授新课”内容在“问题生成解决”环节呈现,以“问题生成单”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并通过师生相导、生生互导来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设“问题训练”环节,把“总结巩固”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解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评价性指导。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科学把握、创新性地设计“问题生成单”,可以根据需要简化教学过程和步骤。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学、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布置作业”不作为一个环节。

二、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导学训练课”转型。“嵌入问题训练” 课的五环节为 “复习旧课————精讲新课——师生总结——问题训练——规范指导”,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对“精讲新课”进行创新。具体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学习”环节;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好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内通过相互合作指导来解决。

三、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综合解决课”转型。“问题导学训练”课的五环节为“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讲解——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在五环节中,第一环节保持不变;第二环节,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进行创新,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学习”改为自主完成“问题导读单”,并进行小组内的评价学习;对第三环节进行创新,让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生成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见机进行指导;第四环节、第五环节可以保持不变;基本步骤“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读、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创建“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行动策略如下:

一、高质量结构化行动策略。培养“问题性”预见方法。

二、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问题导读单”尽可能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可以在课前下发,“问题导读单”是教案的组成部分。

三、提前尝试完成作业策略。学生在课前的结构化预习中完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完成,也可以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四、备课创新行动策略。将原有教案改写成为简案,包括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和基本流程。重点考虑在教室师导下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知识性问题进行指导。确保“一案三单” 质量。

五、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生成单”,一定要保证生成问题质量,目的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六、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单”,一定要保证训练内容的质量,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七、时间优化策略。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问题导读、评价学习(8——12分钟)问题生成、合作解决(8——15分钟)问题训练、科学指导(5——8分钟)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5分钟)

八、角色转型策略。

九、合作分享策略。

十、时间效益最大化策略。教师要采用“秒表计时”策略,训练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速度、质量和效益。

十一、问题质量优化策略。由个人生成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学科长整合优化——报班级学习委员优化——交学科教师优化。

第四节“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策略指导:“问题展示解决课”模式,让学生以展示为主的学习方式自主解决问题,目的是全体学生直接参与,达到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目的;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目标;其次是要求各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按问题解决顺序,以自己有效的方式进行展示问题,可以是“黑板展示式”,也可以是“媒体展示式”,还可以是“纸制文本式”等;再次是对展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解决,教师对于共性问题进行见机指导,并不断地从旁激发学生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第四,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 ;第五,关于本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的解决进行提升和强调,教师让学生概括或畅谈感受。在“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教学中,主要体现“问题呈现”、“问题讨论”、“展示解决”、“问题训练”、“评价指导”等要素,创建“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有效课堂教学。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有效课堂教学向“问题展示解决课”转型。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问题呈现——展示解决、合作评价——问题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二、“问题展示解决课”行动策略

1、高质量结构化预习行动策略

2、“问题导读单”开发行动策略

3、提前完成作业策略

4、备课创新行动策略

5、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7、优化时间策略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小组合作、呈现问题(3——5分钟)展示解决、合作评价(12——16分钟)问题训练、科学评价(5——8分钟)总结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

8、角色转型策略

9、合作分享策略

10、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第五节 “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此模式是新课程有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创建方式

第一种从知识传递(讲授式)的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二种从“嵌入问题训练”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三种从“问题导学训练”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四种从“问题综合解决课”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第五种从“问题展示解决课” 有效课堂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课”转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行动策略

1、结构化高效预习行动策略

2、优质完成作业策略

3、学生研发“问题生成单”策略

4、学生研发问题训练单策略

5、备课创新行动策略

研发问题展示单策略

6、时间效益最优化策略

7、角色调换策略略

8、分享荣誉策略

9、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策。

第五篇: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小学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的培训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上课方法,了解到了很多种解决课堂上学生突发事件的方法。对于我来说,这次培训是必需的,是及时的,是正确的,有了这次培训,可以说是给我们今后的上课指明了一条笔直的道路,让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上少走错路,少走弯路。这次培训学习,将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从而也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艰难,也问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而欣慰,但是,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人必须面对的,也是必须解决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痛击这些存在的问题隐患,努力学习教师专业知识,面对挑战,解决所有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次培训学习,我掌握了不少的新的新理念,了解了很多上课新原则,也知道了我们教师的很多新任务,也学习了很多新的上课模式,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评价学生等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所学的新的教学观,争取提高每一节课的有效性,让我的课堂教学流光溢彩。

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后迈上讲台时,我会更加自信,更加得心应手,设计出更适合每一堂课的内容的教学。这样就能让我的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学习是有用的,学习是有提高的。这次的培训学习,大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师专业素养,让我着实充了一会电。以后,我们教师要好好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争取为国家培训出大批的人才!

下载《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上课》学习心得 陶荣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总结 学习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这本书,收获很大。这本书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行动理念;第二单元:课前行动策略;......

    钦艳荣《教师博览》2011第3期学习心得文档

    读《推迟你的满足感》有感“推迟满足感”就是说先做必须做的事情,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遵循“推迟满足感”,而那些不懂得“推迟满足感”......

    有效上课 总结

    学习总 结 场坝小学 刘宁勇 我通过对《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一书的培训, 我感受颇多。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

    新技能——《有效上课》

    有效上课 ——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培 训 提 纲 第一单元“师生共学”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至今,课堂教学发生了真实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

    有效上课心得体会

    上课基本功心得体会 通过模块二:上课基本功的学习,我感受颇多。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 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 人......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上课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上课 姓名:覃王丽 手机号:*** 邮编:545799 地址:广西省来宾市金秀县幼儿园 现代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科学评......

    软陶学习心得

    软陶——让我从无知到热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软陶的确有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它的色彩就像彩虹一样多彩的交叠而又完美的衔接。制作一个软陶成品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

    幼儿教师工作总结郑艳荣

    幼儿教师工作总结嘴头中小幼儿园郑艳荣2014.1幼儿教师工作总结一、教育教学方面:1、 老师能根据早教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各科教学,特别是以多种形式对孩子们的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