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案 -

时间:2019-05-12 05: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双手教案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双手教案 -》。

第一篇:一双手教案 -

Zhang1116《一双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用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激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三双手的具体描写,分别是奶奶、妈妈和孩子的手,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1)一双粗糙削瘦的手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血管又青又紫。

(2)手掌有点儿圆,软绵绵的,上面横竖交错着几条弯弯曲曲的手纹。指头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手指伸直的时候稍微有点弯,像一把拉不开的弓。白嫩的手指肚儿中间凸了出来,指头尖尖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

(3)这双手纤巧、灵活,那白净、细柔的手指更显眼,织起毛衣来,那手指活动得像穿梭一般,令人眼花缭乱。

2.这三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

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 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②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甘蔗吧,那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 出示老茧: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 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 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 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① 咱们学校占地19亩,这33垧有57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75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情感升华,拓展。

(课件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1.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2.张迎善(或其他的劳动者),我想对你说„„

四、作业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握手 → 看手 → 说手 → 量手 → 赞手 丑陋 → 美好

第二篇: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

2、教给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研读文章7至9节,了解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形的写作方法。

【难点】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采访过程,了解这双手背后的故事,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二〕感知内容,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2、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①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②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③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3、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进行比较。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讨论

课文的题目明明是“一双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偏偏先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手,而且是一双双未曾留下深刻印象的手呢?

〔点拨〕作者开头所列举的手中,每两种构成一组截然不同的手,基本上概括了从不同角度去衡量的手,写这些手目的是为了烘托突出“一双手”。

2、重点研读

阅读课文4~18节,投影要求解决下列问题:

①作者写的是怎样一双“奇”手?朗读描写手的特征的精彩语段和句子。画出写手的特征的重要语句。

②作者根据自己采访的顺序,从什么角度写“奇”手的?

③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主要动词。

④文章哪一句话是写“一双手”给读者的最初印象的?

3、讨论

文章用“半截老松木”比喻这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之处?从画出的描写手的特征的语句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点拨〕没有写出这双手的特征“大”。

4、重点分析

说说“紧紧”“裹”等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①说明手很大;②写出了手的力量;③说明张迎善这个人很热情。

5、细节分析

文中描写手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几节?分别写出了哪些特征?

6、写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写张迎善的手,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描写来刻画人物?

〔点拨〕这一双手正是张迎善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7、关注

举身边的例子阐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案2

目标任务:

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感悟精神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师扳书:所见]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1、标划。

2、齐读体会。

(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

(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干-厚-大 绿色宝库

教学设计

《一双手》

马家乡一中

王洪方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九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第25课。身为教育者的姜孟之通过自己不断地深入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对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教学本文时注重让学生把握文中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特征;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文章,学生与实际生活接触多,对此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也容易走进作品,感情也容易触发。但真正走进生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的人的确很少。而描写人物外貌,许多同学只是简单的认为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很少见到本文别开生面的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特有的写法可能一下子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促进“说”的训练。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手去感觉,然后逐步引入课文中主人公的手,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张迎善的手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他的手,认识他这个人及内在的心里品质和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一双的手

朗读,感知。(1)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惺忪

老茧

(2)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

同学们,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然后说出。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当提示并评价。(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粗又细,一道道黑土色;(3)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就向一根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6)手坚硬耐搓。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

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圈点批注展示、评价; 记录、归纳。

四、探究、讨论。

1、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写的是谁的手?(由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

(1)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的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

(2)每天都能见到那双手不停地写,手指原本纤长白皙,但一到冬天就逐渐变得红肿。手心处横着道道粗纹,粗糙且无光泽。面对这样一双手,谁能猜到她还不到30岁?

2、绿色宝库的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职业能说明‘美是以丑为代价’这个道理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和学生配合给予评价。

五、拓展延伸

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洪占辉。并出示颁奖词。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1)2003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2005感动中国人物: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试一试: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

3、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给张迎善写一段话。然后让学生模拟颁奖现场,现场表演A、讨论、写作。B、交流,评价。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

七、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八、板书设计: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

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粗-硬-色深-木色-厚-大

绿色宝库

第三篇:一双手教案

一又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3—18)自然段,说一说,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2、小组内讨论: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3、细读课文(19、20)自然段,想想课文中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4、通读课文,想一想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教学重点:

1、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2、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三、教学难点:

张迎善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叫学生读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叫学生领读本课词语

(二)新知识学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3—18自然段,思考: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汇报)

3、小组讨论:他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4、细读课文19、20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解释下列名词:

垧:中国北方使用的一种地积单位。一垧约是十亩。迹地: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

次生林: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破坏后又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

5、通读课文,想想张迎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汇报)

(三)、课堂练习

1、标点小专家。给句子加标点填在()里(1)()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2)张迎善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句子加工厂。

(1)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改为“被”字句)

(2)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改为反问句)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双 手

张迎善的手:老干蔴

栽树26万多棵呈木色

造林33垧

手纹络深、粗

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一双手教学反思

一双手这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第二课,这篇课文通过向我们展示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从这双手上可以想到林业工人为绿化祖国付出的艰辛劳动,也可以体会到林业工人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学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对于学生的朗读我指导的还不够,以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来品读课文。

2、3、教学重点还不够明确。应该再突出一点。在教学中给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少一些。

第四篇: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读书笔记的基本方法。

2.学习抓住特征表达人物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2.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有一双手,请大家观察观察自己的一双手,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再请同学看看我今天这篇课文的“一双手”,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对这双手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阅读: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了解课文,思考: ①这双手是什么人的手?

②找出对这双手最高评价的几句话。学生看书后交流:

① 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② “天下第一奇书”“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三)细品文章:

1. 作者称这双手为“天下第一奇手”,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说一说这双手“奇在何处”?

(同学各自阅读后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皮肤木色,纹络深粗 掌面鼓皮样硬,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关节缠线 手大无比,天下第一号手 坚硬耐搓

2.通过作者对这双奇手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你们对这双手的主人有怎样的感情呢?

(学生自主发言)

(小结: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了对这些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四)拓展:

作者抓住了一双手的特征引出了丰富的内涵,可说是“以小见大”,现在请问同学们也给你勤劳的母亲或辛勤的老师来一个特写(300字左右)。

第五篇: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

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

蔡艳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会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3、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教学重点:

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通过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说说这是谁的手,有什么特点。(幻灯片2出示)

生:这是一双老人的手,这双手粗糙,干裂,可见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生:这老人的手很厚实,掌心布满老茧,我想他应该是个农民。师:恩,抓住了手的特点。再来看看下一张。(幻灯片3出示)

生:这是一双画家的手,你看她的手,我想她应该是个女性,她的手指纤细灵巧。手也是很白皙的。

师:说的真好,从手还能判断出性别。你真是个观察细致入微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下一张。(幻灯片4出示)

生:这是一位护士或者医生的手。生:在婴儿的脚对比下,她的手好大。(学生笑)

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他们的手是干净和纯洁的象征。师:说的好,医生的手美不美? 生齐:美。

师:我们继续来看下一张。(幻灯片5出示)生:这是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

生:这是一双温情的手,虽然这双手称不上多美,但很和谐。生:大手握小手是责任,小手握大手是安心。

师:点头赞许,那么这个画面呢?(幻灯片6出示)生:这是许多双手,千手观音嘛,春节晚会看过的。

师:这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残疾人,瞧,他们的手多灵活啊!

2、阅读文字材料,说说这是谁的手,有什么特点。(幻灯片7出示)生:材料一刻画的是一位农民的手,材料二刻画的是一个教师的手。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双农民的手,又看到了一双教师的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姜孟之笔下的一位林业工人的手,看看他这双手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展示课题)导入:每一双手的特点都不相同,每一双手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双手》,了解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手及他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出示幻灯片9)本文写了 的一双手。(提示:所写人物、职业、年龄)

本文写了32岁的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

三、1、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1)、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在书上用点、划、圈等方法做出适当的标识,并用凝练的词语或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或感触。(出示幻灯片10)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出示幻灯片11)“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的句式交流。(方法:先运用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

示例:这是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你看:它的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生1:这是一双坚硬的手,你看:“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生2:第四节中“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用比喻手法从“我”的感受写出张迎善手的粗糙。生3:第七节中“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描写手的肤色和纹络。生4:第八节中“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一根三节老甘蔗”,写了掌面和手指,用比喻手法表现他手的粗糙。

(3)、根据我们对张迎善的手的认识,为这双手建立档案。(多媒体逐步展示幻灯片12)。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4)、根据以上概括,可以看出张迎善同志的这双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谈不上美,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很“丑”的。那么一个32岁的青年怎么会有这么一双手呢?请同学们试结合文章语句,说说造成张迎善这双手很“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幻灯片13)

生1:课文第13、16段有关内容。

生2(补充):课文第4、7、19段有关内容。教师总结理由: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2、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1)、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出示幻灯 片14)

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生1:这是一双造福人类的手。生2:这是一双神奇的手。

生3: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生4:这是一双绿化世界的手。生5:这是一双做出巨大贡献的手(2)、此刻,你对张迎善同志一定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概括:文章塑造了一个 的人。(出示幻灯片15)

生1:第十三节中说明了原因,话不多,却很朴实感人,不仅包含丰富植树经验,更表现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

生2:文章十六节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3:文章十九节说明这双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师:由此,作者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者形象。

生2:文章塑造了一个吃苦耐劳和默默无闻,热爱对造林事业的人。

生3: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创业、乐于奉献、淳朴实在的劳动者。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拓展延伸,再写“一双手”

1、我们在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只需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体现。比如,本文就是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地方——手,多角度细致地描写人物形象,从而表现了中心。

2、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文章和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处吗?(学生回顾)《一面》、《故乡》中的中年闰土、杨二嫂、孔乙己和《背影》中的父亲。(出示幻灯片18—22)学生评议从语段中读出了什么,描写人物好在哪里?

生1:从《一面》刻画鲁迅先生的语句里我读出了他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斗士的形象。生2:我从《故乡》中读出了中年闰土的贫穷,和儿时的他简直是判若两人。生3:作者着力刻画杨二嫂的站姿,将她的泼辣,世俗表现的淋漓尽致。

生4(评):上述片段运用描写手法,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脸部,描写细致入微,可谓笔笔传情,让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评的都很好,本篇文章就是运用这种写法,成功的塑造了张迎善的光辉形象。像他这样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由此我想到中央电视台近年来都在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文中信息,(如有关“对人物由衷地评价、情感的流露、贡献的叙述”的语句),模仿示例为张迎善拟一段颁奖词。

4、(多媒体展示幻灯片24-2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节选

5、学生尝试写颁奖词。

6、师生交流颁奖词

生1:一双手,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象半截老松木样的手你见过吗?这双手每天要往土里插三四千次,长24CM,宽10CM,厚2.5CM,仅在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饱经风霜的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这就是张迎善的手。

生2(评):首先,她语言组织的很好,开头就点明了一双手的平凡,其次写到这双平凡的手为祖国造林事业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使读者急切想知道这是谁的手,紧扣中心内容。但要是语句再美化一些,这将是一段很好的颁奖词。

生3:“长城是耗费数十万能工巧匠,花了十年时间修成的;抗日是靠全国人民,花了八年时间才胜利的;青藏铁路是中国科技人员花了35年时间筑成的。”这些伟业,是多么令人惊讶,但是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用一双手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却只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这是让我们多么咋舌,这几乎可堪称是奇迹。这位创造奇迹者就是——张迎善。

生4(评):用几组对比强烈的数字来鲜明的评价了张迎善同志在造林领域所作的巨大贡献,听完以后使人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5:他非常平凡,和许许多多的工作者一样,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用平凡的双手染绿了百亩绿林,用平凡的双手为大地披上了绿袄。他是绿色宝库的缔造者,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

生6:一双手扣动着人的心弦,一双手震撼着人的心灵,一双手的故事既朴实又伟大。虽然泥土无情地腐蚀张迎善那双年轻健美的手,但那手依旧是坚硬雄厚的,满山的翠绿则是对他的回赠。

生7:他是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他用自己被人忘却的双手,默默地奉献着。每当看到苍翠欲滴的树木时,人们会想念他,是他为祖国披上了绿装,他是时代最可爱的造林者。师:老师也为张迎善写了颁奖词。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他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作为一名育林功臣,他用自己奇特的双手,创造了西北岔河水的神话,创造了小兴安岭的绿色宝库。

五、归纳总结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32岁的林业工人,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美,创造了绿色的奇迹,让我们铭记这一双手。

六、作业布置

1、仔细观察父母的手,写一篇400字的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下载一双手教案 -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双手教案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双手》教案

    一、揭题导入,启发质疑 1.师:上一节课我们跟着作者走进林区,走进了张迎善,走进了这双手。通过“握手”和“看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呢?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双手》。 2.板书课题......

    《一双手》教案(汇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2、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

    一双手 教案

    学习目标: 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写法圈点批注。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3.能模仿本文“抓住人物某一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写......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上村小学 马丽 教材分析: 《一双手》是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

    《一双手》优秀教案

    文章阅读 qqshu.cc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

    一双手教案(共五则)

    一双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针对文中所......

    一双手实验课教案

    实验课教案(学科: 语文 ) 一双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圈点读书的能力。3、情感目标:林业工人对......

    《一双手》读后感(通用)(大全)

    《一双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