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5: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

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

——知名教授游永恒做关于高等教育专题讲座 13班 曹丽琼

7月22日,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游永恒在七教316作题为《高校的理想和追求》的专题讲座,游教授主要从全球视野下谈高校的理想和追求,注重中西方对比讲解,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高校的职责和使命;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的理念与文化;高校教师的成长。

游教授认为,高校的第一职责是教学,然后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他重点讲解了西方高校非常看重社会服务,尤其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而这正是中国高校比较欠缺的。游教授谈到高校教师最大的专业是教育专业,年轻教师应该注意在工作中实现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整合,既要有学科专业意识,更要有教育专业意识。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处理好专业素养和通用素养的关系,而缺乏通识教育是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特征。游教授通过中西各大高校教育理念的对比,提炼出大学教育理念的来源和构建应该从五个方面,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发展面临的任务、校长的主张、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校长的国际视野。同时认为一所高校的理念和文化要让每一位教师理解并践行。他提出强化高校教师伦理精神的思想,“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之师德修养精神必须为教师谨记。

游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听课学员,也让学员们对新入职场的困惑,对教师职业发展的迷茫,有了更加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第二篇: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思政专业骨干教师国培班学习报告

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

——思政专业骨干教师国培班学习报告

王海军

我参加了(广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国内培训班(国培代码:19131003)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培训学习是学院给老师最好的福利,所以,我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现主要从培训过程、培训心得、主题报告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报告。

一、培训过程

本次培训7月7日正式开始,持续到8月1日,共四周,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报告、观摩教学、参观考察、实践教学、研讨交流等。第一周集中授课,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林润惠副院长、王玫瑰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廖俊杰、实验实训中心主任揭广川等分别从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专业文化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践教学等做了阐述,期间,我们参观了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厂、教学工场、教学公司、“演练中心”等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第二周至第三周专业授课,主要是围绕着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展开专题报告,而研讨交流的主题分别是学员所在院校思政课建设情况、公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国关系与我国周边外交、概论课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思考。实践教学分别参观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三大会址、孙中山故居、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大元帅府等,其中第四周为分散实践活动。

本次培训有组织有纪律。来自全国60多所院校70多人,我们一共分为八组,利于日常联系,每组有9—10人,有正副组长、联络员,每两个小组一起研讨交流。一共分为两个班级,便于类似实践教学等大型活动,前四个组为为一个班级,后四组为一个班级,都有班主任、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

二、培训心得

思政专业骨干教师国培班的这个学习的平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我认真写了学习笔记和二十几篇《启示录》(我的日志),通过所闻所见所思,对我院和我们老师发展提出来自己的看法,现总结如下:

(一)献计献策

1、推动学院信息化发展

建成覆盖全院的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校园网络内部资源和连接Internet的校园信息化平台,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招生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等,让其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设施。如教学管理系统,它涉及教学公文发布,学生网上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排课选课、教学计划、考务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在校园网上实现全院教学信息的录入、传输、应用、统计,教学管理数据库统一,使教学管理进一步向规范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发展。

2、启动校史展览馆计划

校史展览馆高度浓缩院校历史沿革进程、办学特色和取得成绩,能生动再现院校走过的辉煌岁月,展示新时期院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校史展览馆是全校师生、校友乃至社会各届朋友了解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发扬精神、启迪未来的平台。校史馆的建设,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学校文化理念传播的重要途径,作为展示和传播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公益性场所,实行免费开放。我院校史展览馆展出内容可分为历史沿革、领导关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校友风采等。配合内容的展出形式,可有史料、照片、图表和实物等,如师生在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学术会议、重要比赛等)中形成的文稿、证书、奖品、纪念品和照片等。这些让参观者从不同层次了解学院的历史和现状,感受学院的发展和变化,使其建设成大学生爱校教育的基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3、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们广大师生每个人都是学院一张“名片”,是学院的宣传队、播种机。我们院系领导和教师可利用开会、参观考察培训之际,以专题报告或研讨交流形式宣传我院管理和教学经验、方法等,尤其是我们教师在走出去学的同时,也要抓住各种机会讲。另外,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还发挥了宣传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名片“作用,利于学院招生、就业等工作。

(二)利己利人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这不仅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给我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业务很精,能融会贯通,这就需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习无止境。教师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指导学生全发展的综合能力。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使其成为改进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比如我们要经常浏览“高职高专网”,因为它是宣传高职高专教育的交流平台,面向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及广大师生的服务平台。

3、做研究型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做的,我们也做了,甚至做的还比他们好,可是我们打造的不如他们好,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没有将碎片化的东西提炼成系统化的成果。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4、加强实践性教学

“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首先要从观念上明确社会实践教学就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和学生亲历,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的教学课堂;其本质是借助实践手段或实践资源,进行运用和体验,最终使所学理论化为学生的智慧,形成学生的理论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应当“课堂化”。仅仅是走走看看,不成其为课堂,也就不能提升层次。但实践性教学又不能像理论讲授那样课堂化。再“看”、“听”、“感悟”之后要“写”、“交流”。

5、发挥团队精神

这培训我还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团结互助、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的教师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在民主、和谐的团队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建立核心力量,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教师积极地融入集体,发挥集体的优势。另外,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是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必要的外在因素。将团队的组织规则内化为个人的行动指南,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团队的目标。

6、带着感情去上课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以后要有激情和创新,上好一节课,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还要亲切大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作为教师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学生,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

三、专题报告

结合研讨交流的主题——公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所处少数民族地区,特写如下专题报告。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变迁, 少数民族学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特殊群体。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健康地成长,把他们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课题。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和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1】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在统一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随着经济化全球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此时,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学生,摒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在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人生价值。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本民族认同。而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和提高生命活力的保证,不断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原则规范,引导学生明是非、辨真伪、分善恶、知美丑、晓荣辱,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人才。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源心理的特性。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由于饮食生活、自然历史、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汉语基础差,口头表达能力差,他们心理素质脆弱,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等,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他们对民族问题敏感,民族意识强。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问题复杂。

(二)思想文化的冲击。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思想出现。加之,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并存。高职院校正在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这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增添了新内容。

(三)民族问题的凸显。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企图从民族等作为突破口,也加强了对高职院校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2】的全过程。引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的教育。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要精,要管用”,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和分析民族问题,了解各民族历史和民族状况,克服狭隘的民族心理,认识到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不为宗教极端势力、西方分裂势力所利用,自觉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

【3】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进课堂”、“进头脑”,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他们正视现实、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发挥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易兴奋、好动、热情等特点,开展以技能方面或民族节日等活动,全力营造弘扬主旋律,又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职业性于一体特色的校园文化。既保护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充分交融,同时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同时,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内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自尊、平等、开放、互尊的文化态度,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三)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让少数民族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到农村牧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基地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去,开展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6-10-18.[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Z].[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第三篇:爱的奉献是为师之魂

爱的奉献是为师之魂

-----记薛菊老师关爱学生的先进事迹

麻城博达学校

2005年暑期,三十出头的薛菊怀揣着教书育人,做一个优秀的英语老师的梦想,从遥远的家乡----湖北宜昌市来到更为年轻的博达学校。八年来,她用爱的奉献铸就为师之魂,将许多平凡学子培养成优秀人才,还有的出国深造。在她的学生中,流传着她用爱心教书育人的许多佳话。。。

用爱融化坚冰

提到博达学校,不少老师都认为:“学生不好教”,因为原来的不少留守儿童来到这里。他们行为习惯粗野,学习成绩低劣,甚至有的似乎看破红尘,玩世不恭。如一位叫“梁云”的体育生,上课经常睡觉,英语成绩极差,高三第一次考试只得了30分。找他谈了几次话,也不见转变,薛菊老师不厌其烦地同他交流,发现这个孩子不见转变的原因还是自己教育的“火候”未到,就像一块坚冰,泼一两次温水是难以使之融化的。于是,她利用课余时间鼓励他树立学英语的信心,教给他快捷掌握音标知识的方法;用本校和外校优秀体育生成功的实例来加以启发;利用每天晚自习前的夕会时间给他免费补课;另外给他布置与全班同学不同的“阶梯训练”的作业。经过三个月不懈的努力,该生不仅行为习惯好了许多,而且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由原来的不开口变得敢大声读书了。高考中英语考了近90分,成功地考入武汉体育学院。此后,该生仍一直坚持学习英语,至今还常在书信中与薛菊老师请教英语中的难题。他在最近的一封信中说:“薛老师,您曾用爱的阳光融化了曾不求上进的我这块坚冰;现在我却用对学习的爱的烈火融化了英语这块坚冰。。。在最近系里举行的英语朗诵比赛中,我还取得了第三名呢!麻城的同学都对我刮目相看。。。谢谢您,薛老师!”提起薛老师,特别是2008届的李丹同学感触最深。她说,当时她家经济困难,个人身体不好,思想包袱很重,越是怕考不好对不起家长就越考不好,晚上还经常失眠,白天萎靡不振,导致学习成绩起伏很大。薛老师不但经常鼓励我努力,还为我订购半学期的牛奶,还拿出自己的钱给我买安神补脑液。从此我睡眠得到明显改善,身体也有明显好转,思想包袱也随之减轻了不少,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薛老师还打电话让家长鼓励我,使我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高考英语竟然达到意想不到的133分,我真庆幸遇到薛老师这样善于用爱心融化坚冰的老师!

用爱铸就灵魂

薛菊老师认为,教育学生不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常行为,不好的态度往往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现,因此,用爱铸造学生灵魂是教育学生的根本。去年,邢磊同学十分讨厌学英语。每逢上英语课和英语晚自习时就心情烦躁,愁眉苦脸,甚至在桌子上把书本摔得啪啪直响,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他人学习。

薛老师当时因患结肠炎应住院治疗,但她了解到该生反常情况后,每天只是在医院打完针就急忙赶回校,多次找该生谈话,帮助分析原因。还忍着疼痛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现身说法对他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此外,还给他重新讲解上课没有弄懂的内容,逐题分析该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和避免错误的方法。由于多次见到薛老师忍住病痛时,脸上渗出的豆大的汗珠和为自己的落后不无惋惜感叹的神情,还听到时而沙哑的声音,邢磊同学终于笑了,主动向薛老师认错,说:“薛老师,您去安心住院吧,我会好好学习的。。。”从此,邢磊同学终于变了,他遵守纪律,刻苦认真了,期末光英语笔记就做了整整三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邢磊同学高考英语成绩达到105分,且以总成绩578分圆了山东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之梦。

与邢磊同届的学生朱欢,一段时间内经常旷课,上起课来无精打采,找他谈话一声不吭。薛老师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来到他家走访。得知他患有鼻炎,每次感冒后就会发作头痛,只得回家一周左右。另外,他还有个弟弟在麻城二中读高二,家里只有身体多病的母亲一人在家务农,经济特别困难。薛老师不仅向学校申请免去了他的全部费用,还鉴于他的学习进步很大,给予其2000元的“远清奖学金”的奖励,还自己出钱给他买了两个疗程的鼻炎药水,并且鼓励他注意身体锻炼。每天晚自习后雷打不动地看着或者陪着他跑步。此外,还利用节假日帮他补上所掉的课程。从此,该生思想开朗了,学习也勤奋了,缺课也少了,高考英语竟达到128分,并以598分的总成绩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的骄子。他在高考前一次评教评学的发言十分动人:“我原来表现一般,但能立志考上大学,因为我有一位极富爱心、耐心和亲和力的薛老师!”

用爱托举人生

人们常说,教师的工作是人梯的工作。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自己的爱心托举起年轻的一代,薛菊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为了全心全意托起下一代,她克服了个人和家庭诸多困难。她家住在宜昌,父母年迈,八年来只在寒暑假才能与父母小聚几天,然后立即噙住泪水,告别老父老母来到学校。去年过年后适逢下学期开学,父亲却因阑尾炎需住院开刀做手术,母亲苦苦哀求,要求女儿留在医院护理几天。但由于学生高考在即,她只有托付母亲和弟弟在家护理,便忍住悲痛来到学校。即使是自己生病住院,也从来没有影响过工作。她心里装的几乎全是学生,对他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薛老师对学生不仅注意思想的疏导,还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她创造的“英语单词趣味记忆法”、“英语作文定格法”、“语法知识比较记忆法”、“英语进步自我评价法”等等。这些方法,好记好用,且能立竿见影。

如褚浩同学因长期讨厌学习英语,高三第一次考试英语只考了19分,连家长都认为他不可救药。但薛老师却满怀信心地给予希望。她每天给他出5道英语基础题练习,及时面批,让他看到一点进步,从而树立信心,薛老师把这叫“进步显现法”。该生从此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每天英语自习和课前,都能听见他的朗朗读英语的声音。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其英语成绩终于达到了班上人平分93分,从而考上了理想大学。与褚浩同学同班的林峰同学进入高三的第一次考试中,英语仅仅得了30分,经过薛老师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指导,加上该生自己努力,高考中也取得了近100分的好成绩。像这样的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说到她自己教育成功的学生,竟然如数家珍。

为了最大范围、最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成绩,薛老师每天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半的十三个钟头,几乎全用在工作上。每一学期,她的备课笔记都在三厚本以上。其中既有教材分析,又有学情分析;既有提问设计,又有答问记载;既有学法指导,又有教法得失;既有考试分析,又有补差措施。。。她的备课笔记一公开,同行们无不由衷赞叹。她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注意趣味性和实效性并重,针对性和系统性并重。比如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单词竞赛、英语辩论会、英语专题演讲、英语互相纠错比赛等等,饶有趣味。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薛菊老师正因为在关爱学生上全方位地不懈追求,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送走的六届高三,每届英语成绩优秀。尤其是2008届,她所带的三(1)班38名学生进班时英语平均只有87.5分,最高分也只有107分,满百分的只有6名同学。一年中,她用爱去尽力托举他们,高考时全班竟有十人超过130分!人平分也达到102!特别是原来英语属于跛科,考试难以过百分的尹家广同学竟然奇迹般地考了134分,并因此而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

他的妈妈为此专门来到学校,握住薛老师的手深情地说:“薛老师,你用爱的臂膀托举起我儿子的人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呀!”

人们常说,“爱” 意味着奉献,意味着付出。薛菊老师为爱心付出了时间,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汗水,还付出了小家庭的温馨----少了膝下承欢的乐趣,也少了月下漫步的悠闲;却收获了大批学生成才的喜悦,收获了学生家长的赞誉,收获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她用八年的实践诠释着一条为师之道:

爱的奉献永远是为师之魂!

第四篇: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竞争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二、朴实崇高的育人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三、弥足珍贵的创造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说“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概念,就是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陶行知认为,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 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符合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要教死书”、“不要死读书”。

陶行知认为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于是乎出现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来却又像教校”。他尖锐地指出这是教与学的分离,并呼吁“教学二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两者分离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其弊端最终表现为“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第五篇:博 爱 之 心 师 德 之 魂

博 爱 之 心 师 德 之 魂

作 者 : 郑义利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教师应有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教师必须牢记: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是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否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能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会受到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必然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如果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想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的偏见或教师存在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只要教师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更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者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二、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坐在最后一排》,文中的主人公叫乔小叶,她的个子很矮,却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原因是她的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资格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那是优等生的专有位置。乔小叶认为自己又丑又笨,没有人喜欢和她交往,她总是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开始自暴自弃。可是幸运的是,一位姓白的语文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一次语文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及时表扬了她,从此唤起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她开始努力,并在一次小测验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一颤,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把爱洒满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之下。

三、要特别重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的转化,决不能漠视其存在。

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及“问题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因为他们受到的斥责、冷遇比较多,亲近他们的同学也很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得到别人的重视。教师应该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如果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问题学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是在改造“问题学生”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吗?

四、因势利导,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教师,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从教数载,在热爱学生的方面,具体到工作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理智公正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几不”

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

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

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名教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朋友般的关心,父母般的爱对待学生,必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下载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为师之骨 德为师之魂-川师岗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师者之魂》心得体会

     读《师者之魂》心得体会 黄桂海 在金秋十月,我细细品读了《师者之魂》一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教师的现实与趋势。是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

    师者之魂学习心得体会

    《师者之魂》学习心得体会 xxx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向我们昭示要搞好教育,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

    《校之骨 课之魂》 高歌

    校之骨 课之魂 ——办学特色在教学中的体现一例谈 学校: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姓名:高歌 学科:校本课程《艺术点亮生活》 2012-4-27 校之骨 课之魂 ——办学特色在教学中的体......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之魂-----师爱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

    师魂,教育之脊梁

    师魂,教育之脊梁 一个国家要有他的民族精神,那是国魂;一支军队要有他的战斗精神,那是军魂;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精神,那是企业之魂;同样一个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那就是师魂。师......

    师爱 教育之魂(最终定稿)

    师爱,教育之魂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爱”,人类特有的情感;“爱”,美丽而丰富;“爱”,如阳光,普照世间万事万物。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吴邵萍老师,27年如一日立足于......

    师爱—师德之魂

    师爱——师德之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爱——师德之魂》。 今天,我可以以一位老师的身份站在这里演讲,我得感谢我的小学老师,是她......

    师爱——师德之魂

    师爱——师德之魂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做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