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之骨 课之魂》 高歌
校之骨 课之魂
——办学特色在教学中的体现一例谈
学校: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姓名:高
歌
学科:校本课程《艺术点亮生活》
2012-4-27
校之骨 课之魂
——办学特色在教学中的体现一例谈
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 高歌 “实施博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博物教育指明了我校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向,深入到我们每一节课,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见效于每一份学生的课堂反馈。对于这个世界,只有了解,才能热爱,越了解,越热爱。“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物尚美”是我校博物教育特色的精髓。博物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的情感渗透,要去亲身体悟自然知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知识之整体性和玄妙,它将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梦想人生的不息源头。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具备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我校博物教育特色体现教育的多元性,强调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让能够当科学家的孩子成为优秀的科学家,让可以成为歌唱家的孩子尽情畅享快乐的歌曲,让具备很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成为卓越的设计师,当然我们的博物教育不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伟大的人,但每个孩子都能够从博物教育中受益,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我以“博物教育”之“博艺、尚美”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自己的专业强项自主研发的编写了《艺术点亮生活》这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较之国家课程在实施博物教育的过程中会更自由、更彻底,因为本课程开发是以我校博物特色教育为根基。本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废弃物,经过艺术想象和设计,创造出美化生活的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能够学以致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的博物少年。下面,以我开发的校本课程《艺术点亮生活》中第10课《青花瓷》为例,谈一谈博物教育办学特色在我教学中的体现。
一、我校倡导的博物少年中“博爱厚德”对我课堂教学的渗透和指引。一节好课就像一幅好画一样,是有骨、有肉、有形、有灵魂的,“骨”是一节课的富有节奏感、层次感的教学环节,“肉”是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科知识,“形”是课堂生成的教学亮点,“灵魂”是课堂教学所依托的教学理念,那么,《青花瓷》这一课的教学理念和灵魂就是博物教育,我在设计本课时完全是以“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为我教学主旋律,以培养博物少年为终极目标。
青花瓷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虽然我们学生绝大部分没有了解接触过,但学会欣赏中国民间的传统的艺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之情。青花瓷的纹样中有一些描绘古代故事的图案,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讲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带给学生人生的启迪,比如,在讲到《鬼谷下山》这件元代青花瓷作品时,我简单的介绍了鬼谷子教育他的弟子孙膑和庞涓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做人要讲诚信,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美化学生德行。
二、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我校办学特色博物教育中“博学笃行“的体现。《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习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对《青花瓷》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我是从有关青花瓷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层次的挖掘的,从讲解“中国”的英文“CHINA”的含义,到青花瓷的发源地和发展历史,以及青花瓷纹样的设计和绘画技法的学习,我尽可能的以点带面的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全面的有关青花瓷的知识,让学生学习了解青花瓷萌芽于唐,繁盛于元,顶峰于明,缤纷于清,了解瓷器的渊源,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设疑激趣,引出青花瓷;无价之宝,述说青花瓷;美轮美奂,品味青花瓷;心灵手巧,设计青花瓷;浮想联翩,畅想青花瓷”五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青花瓷的形式美,了解青花瓷的特点,体会青花瓷的艺术魅力,知道青花瓷上常常出现的凤凰、蝙蝠、鱼等图案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问题连续体理论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从而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用合适的图案来设计制作独特的青花瓷器。如在讲解连续纹样和单独图案的装饰位置时,我让学生把瓷器的造型分为瓶颈,瓶肩,瓶身,瓶脚四部分进行装饰,并通过摆一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体验,自主探究出青花瓷的图案设计方法。而在绘画技法的讲解过程中,我则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更为直接的解决教学难点。我分别示范了两种绘画技法,勾线法和浓淡分水,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绘画技法所表现的意境。
三、我校博物教育中“博艺尚美”贯穿我本课教学的始终。备课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充分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用具、备教学环境布置等,课前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好小组,并按照他们的绘画强项每个小组摆放不同绘画技法的青花瓷瓶,当学生走进教室就能够置身于青花瓷的高贵典雅的美好氛围中,课题的书写是用青花瓷的图案设计描绘的,教室的展示栏里粘贴着学生们画的传统纹样作品,可以说教室里的每一处设计都在向学生传达着青花瓷美的气息。教师范作的展示环节,我设计了用青花图案的布遮盖着教师的作品,那展示时,掀开布的一霎那,学生会对教师的作品吸引,产生创作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本节课学生作业呈现是利用学生收集的饮料瓶和废弃报纸塑造甁器,然后在制作的甁器上绘制青花瓷图案。在塑造器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青花瓷造型设计有梅瓶、玉壶春瓶、大罐和花盆等。通过欣赏了解青花瓷,发现青花瓷的色彩、纹饰的美,运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的组合设计,体验青花瓷的色彩纹饰美,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纹饰来表现青花瓷的图案,感受青花瓷美化生活的乐趣。当一件件生动鲜明的青花瓷作品从孩子们灵巧的手中脱颖而出时,作为教师的你会和学生们一起品味创造美的幸福与快乐。
在作品展示环节,我设计了宝贝总动员活动,学生通过“秀宝”和“鉴宝”,培养学生鉴赏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的道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形成对本课程的持久兴趣。
反思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天然的兴趣而孜孜求知,以自身的实践而融入思考,用具体的方法,通过看、摸、听、述的多种方式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调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和艺术美。当然,每一节需要探讨研究的课例终究是有遗憾的,我认为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在某个点有所欠缺,比如给学生创作的时间稍显不足,学生的作品都很大,画起来又要细致认真,有的孩子的作品只完成了一部分,那如何平衡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或者对于个别学生教师在辅导时要给与特别的帮助。还有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和准确,关于个别知识点的讲解略显拖沓,这些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大力研究和改进的不足之处。
“博爱美化德行,博学成就梦想,博艺妆点人生”。“博物教育”办学特色给我校师生缔造了更为广阔和拓展的空间,完善了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钻研,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将育才学子培养成“博爱厚德,博学笃行,博艺尚美”的现代少年。
第二篇:校长是一校之魂
教育扶贫项目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区教育局给我提供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在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小学校长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校长的职责与岗位规范,以及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教科研问题、人文教育等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政治理念水平和业务素质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我今后更好地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就本次学习培训,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校长是一校之魂”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看这所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一位校长的品德、学识、才能,对办好一所学校的关系极大。党和政府赋予校长以权力的同时更多的是赋予了责任;比如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领导责任等。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校长根本不可能办好一所好学校的。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师生,而且还必须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去指导教师实践。
校长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事业上的成功是校长最高的追求,而我们的事业成功表现在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学生素质的提高。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我们必须勤学博采、积极进取,在实践中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进而办出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有特色的教育。眼下,我认为学校应该通过校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抢抓机遇,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为实现学校的再发展奠定基础。怎样使我们的校园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是我们校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体现工作能力的最好进机。除了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才能谈得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体现出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行服务的功能。
二、办好学校要学会整体规划
学校若要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或后劲,我们就会学会整体规划学校的发展,这个规划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这个规划要深思熟虑,更从学生、老师和家长三个方面考虑(比如老师在一年内必须读完多少本书,学生必须读完多少本书,家长必须读完多少本书,家庭藏书多少本„„)也要考虑好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力争在这些规划内,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这种规划不是死的,这是一个大框架,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发展这个框架,让这个框架日渐丰满丰盈,并且让这个框架在日渐丰满充盈中不断向纵向和横向发展,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学校的一个特色,学校发展的一个品牌,最终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让每一个师生在学校文化的熏染下得到发展和提升。
其实我们学校也在努力这样做,比如书香校园的建设,便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成为我校近几年发展中一个品牌。书香校园的建设已经在家长、学生和老师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学校开展读书节等活动,积极影响督促我校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诵读活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将书香校园的建设向纵深挖掘,制定预期目标,而且将这个目标的操作步骤步步制定、步步落实,形成一个系列既什么时候学校成员就知道该完成哪些诵读任务了,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制度一个习惯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能自觉遵守或完成,我想这就逐渐成为一种书香文化也就不远了。另外,我们还要从学校服务、环境等层面上有个长期的规划,无论是请人还是自己设计,将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打造成与书香校园相和谐的文化环境,小而精。这样无论是在横向还是在纵向两个方面,我们的书香校园都能形成一个系列,形成一个长远的规划。这无疑对我们学校的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在目前独生子女时代,在目前家长和老师对这方面知识存在诸多误区的情况下,我希望有机会请教授给我们的老师以及家长具体讲讲,让大家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常识。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一边听讲座,一边回顾过去,发现我校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师德方面,个别教师在爱学生方面做的不够,个别教师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学方面,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的校长下大力气去逐步解决,因此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学校的工作靠校长、靠教师、靠家长、靠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因此,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学校才能越办越好,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作为校长、老师必须加紧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政治、学做人、学业务,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技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立新功。
12号
沈天宏 2011年4月14日
第三篇:师德之魂
师德之魂
学员:陈佩芝
学号:123A059 指导老师:黎祥业
任教学校:南海中学
古希腊哲学家郝拉克利特曾经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而在《有教研修》一书中指出:“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为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和所用的功夫。”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重任, 我们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导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教育人,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大计,师德领先。那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呢?
首先,师德以“爱”为先。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和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这种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在师爱这种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师爱要求教师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既要求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也要求教师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师爱作为
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纯洁、最高尚、最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师德的关键。这是因为,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
其次,师德以“亲近”为辅。教师要对孩子有亲近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孩子;教师要对孩子有期望感,始终对孩子寄予深切的希望,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孩子,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教师要有愿为孩子的成长而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在这种亲近感里面,包含着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精神。
再次,师德以“奉献”为本。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师德以奉献精神为根本,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夏的伟业。
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四篇:党之魂
党之魂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一路上,她有过疲惫,但更有过充沛;有过失误,也有过成功;有过深刻,还有过难忘。一路的风风雨雨,让她经历得太多,种种考验使她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她所凝聚下来的,是一种气度,一种精神,是党之魂。
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涌现了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党的旗帜增光添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还记得夏明翰吗?在凶悍的敌人面前他威武不能屈,毅然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气壮山河的诗句,集中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至死不变节的崇高品德。中国共产党的先烈们,正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行动,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永远为人民所景仰!还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同志,为国为民的钱学森同志,勤政为民,甘为公仆的郑培民书记,他们为国捐躯,他们甘于为人民服务,他们积极进取,探索新知,他们能为民做主为民办事。他们的精神同样也是党之魂。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对如此优秀的前辈,作为后辈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他们学习,又有什么理由不汲取他们的经验,扫清前面的拦路虎?有充分的理由要求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去追赶先进,超越先进,向着光明的共产主义迈进。
在党成长的这80几年里,党的思想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升华。这些思想与精神,有如指南针,一直指引着我们党向着共产主义阔步迈进。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从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毛主席不是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那么,一个政党同样也要有点精神。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这些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才能在向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目前,全党上下都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的热潮中,在这大好形势下,作为我们学生党员,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用它们来指导实践,不断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为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力量,让自己也成为党魂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体现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已进入新世纪,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不会变,党之魂也不会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应继承和发展先辈门的优秀传统,根据新时期的实际情况,用党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永葆中国共产党员先进性.
第五篇:民族之魂
民族之魂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宜昌市六中707班 赵姝铖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的确,钱学森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为了我们祖国的崛起而戎马一生,直到最终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与工作。在看这部传记体电影之前,我对这样一位英雄的认识一直很模糊,但是,在真正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对这位伟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敬佩之情。毕竟,像他那样肯为了祖国而放弃自己的一切,始终不折不挠,时刻透着十足的秉性与骨气的人,是甚少且带领着那个时期的中国走向辉煌的我们无法缺少的人们。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富强,他坚毅地踏上前往美国的道路,并决心学成归国后,带领祖国的科技走向新的高地。他虽然在美国享受着无比舒适的生活,也本可以在美国安居乐业,但是,他的心中一直坚定着一个唯一的信念:我是中国人,我一旦学成,就一定要回到我的祖国去,为了祖国而奉献出自己的一生。的确,他做到了,从公然提出回国的要求到愤然拒绝留美,再到被软禁多年后,被我国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迎接到祖国,他一直坚定着,坚持着,并为之付出着不懈的努力,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回到祖国,回到家乡,这其中除了思念,更为强烈的是他那建设祖国的信心与责任感。
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也终于回到故乡,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自己的祖国后,他丝毫没有歇息地开始着手国防事业,将毕生精力投入“两弹一星”工程。在美国时,他教导他的学生时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祖国教祖国的人民这样认真,这样有耐心。这并不是一种不屑的表现,而是他的内心在经过了变故之后,在决心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之后,在最终回到故土之后,内心所升起的那份谦逊、沉着与踏实,更重要的是他那决心胜利的心。
他也十分严格要求于自身,他从来都是谦虚、坦诚,纵使有才也不显露过多的锋芒。他又是勤奋的,为了工作和学习,他可以废寝忘食;而且他对于自身的不满总是占据着自己上进的心,不断完善自己;更为令人佩服的是,他对于自己的要求从来都高于他人,他的手稿被评价为“艺术品”,他在对于科学的追求之中仍然近乎完美地追求着艺术,这也是他的一种伟大的真实所在。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的那种潜藏在对人的严格要求之下的领导力,让他带领出一支优秀的科学的队伍,让他领导成功了“两弹一星”的工程,他让“两弹一星”的工作提早了至少20年之久,我们不得不说,他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工作了一生,在他逝世之前,他还为了我国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位伟人,更是我国的民族之魂。的确,我国无法缺少这样一位伟大的人,因为正是在他的精神的影响下,我们的国民才会有如此强韧的精神,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