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研究总结性报告
安定区“高效课堂实践“2012年度规划课题
《高效课堂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研究》
研究总报告
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 南锡君
一、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
在本世纪即将到来的前夕,我国一些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以及国家教育部门,纷纷发表文章呼唤高效课堂。我们查阅了众多有关高效课堂教育的理论文章,充分探讨和研究高效课堂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进一步研究讨论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对学生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的培养。因此“高效课堂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研究”成为研究的主题课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查阅大量的资料,请教有关专家,用充分的理论根据论证了该课题的可行性,经过我们申报被列为安定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们本着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 将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研究,提出下列观点:
(一)从研究界定高效课堂,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的概念及内涵出发,全面总结分析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的培养与研究。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
“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所谓“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在实践活动中,兴趣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那么学校教育就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维,主动开发的潜能,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在积极推进高效课堂的背景下,不断充实生活,诱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帮助、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的教学研究。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实学生课内外生活,培养兴趣阅读,提供作文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篇不用笔写出来的文章。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所闻,有所思所感,才能产生作文的念头,正因为这样,学生们才有了写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学生的生活,把他们引入生活,诱发他们在生活中产生“想写”的意识和欲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首先,丰富生活,诱导作文。丰富学生生活,使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为学生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如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举办讲故事,词语接龙,或者是让学生为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母亲节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受到教育,又积累了素材,更为写作提供了材料。其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多样化。”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将游戏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学生玩得开心了,印象就颇为深刻,然后把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就
不觉得难了。第三,让学生博览群书,培养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作文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书读得多了,写起来就轻松容易,像有神仙相助。因此,学生只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推进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和他们一起共同多读课外书,培养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兴趣写作。
(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空间,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创设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我们倡导“师生合读”、“班级共读”、“家庭同读”,形成三级阅读体系。设班级图书书橱,设写作展示栏,开展“书香班级”创建,让书香飘逸日常空间;加强完善图书室,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通过小手拉大手,创建“书香家庭”,让书香渗入日常生活。
通过三个体系的活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读书氛围,涌现了许多爱读书、乐读书的学生、教师和家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用多种方式奖励优秀的学生、教师和家庭,使阅读写作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立足主课堂教学,我们课题组开展了“阅读与写作教育”专题教学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还根据常见文学体裁的不同,进行了“同课异构”听课、评课活动。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着重探索“读写互动”,力求摸索出具有文学体裁鉴赏特色的教学模式。在主课堂之余,我们结合“阅读写作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指导。培养阅读写作习惯。我们按照“精读一批、略读一批、自读一批”的方针指导学生使用教材,指导学生采用圈、点、勾划、评、摘录等多种方法阅读教材。同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畅谈读书心得,展现个性品质。
另外,根据“有作文课无作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我们还要求实验老师尝试写作课的创新。“活动式作文课”、“写作论坛”、“合作式写作”、“现场作文”等新形式,层出不穷,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为推动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课题组的牵头下,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各种活动展览,讨论交流阅读体会与心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如在班级内开辟“班级读书园地”,展示评比;课堂开展“美文朗诵与推荐”,分享交流;开展自编随笔评选活动,鼓励个性化的设计;学生会开展了“我为大家荐书活动”及“我最欣赏的作家”评选活动;定期展示读书心得及作品;发动师生进行“教室文化”与“手抄报”展评,打造文化校园;“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活动实践中,我们坚持了活动的系列化、程序
化及长期性。自2013年8月开始,我校确立每年的十月举行“经典诵读”活动,每次比赛实质上是对阅读与写作教学成果的一个展示,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又成为学生的榜样,实现了比赛评选与平常教学的相互促进。
(四)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评价方式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们着重进行“分层”作文评价改革。改革作文批改方式及要求,从卷面、结构、构思立意、材料选择、语言文采等五方面评分,其中每个方面各分四等级。评价主体也集合自评、他评、组评、师评,让学生在多重标准下思考得失。让作文批改,体现层次差异。
其次,我们尝试进行“发表式”讲评。一级发表:在班级中朗读优秀作文。二级发表:在班级作文园地张贴。三级发表:向校刊及校广播台、校网推荐。四级发表:向报刊杂志推荐。班级内均张贴优秀期刊杂志的邮箱集锦,鼓励学生投稿发表。通过发表式讲评,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有充足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阅读、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经过摸索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我们要求学生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知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真正体现“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才能有文化底蕴。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根据开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是以“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空间,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具体采用:
(1)文献综述法: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依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抽样调查法:以随机为原则,从研究对象中抽取项目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分析问题,总结原因。
(3)个案研究法:从具体的研究对象中问卷调查,获取信息,为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和推广提供借鉴。
(4)实践归纳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个案实验研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我们的研究水平上升到一
定的理论高度。
(5)教育调查法: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育调查经常采用。
同时,我们在学校利用一切机会,采用一切尽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与写作兴趣的培养,注意重视平时学生写作的指导,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的参与者都是基层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研究对策,具体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12.4至2012.7 起步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制订课题方案,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组织课题组成人员召开课题开题会,讨论决定人员研究分工和任务; 3.收集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组织修改、完善方案,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第二阶段:2012.8至2013.8研究实施阶段
1.讨论各课题研究成员研究内容的研究思路和基本策略,确立子课题组,并完成子课题方案。
2.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
3.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推进常态研究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4.广泛听取意见,完善研究方案。
5.整理有关信息,进行子课题研究,形成相关论文。第三阶段:2013.9至2014.1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
根据研究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照计划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在全校推广实施,形成实验报告,进行课题总结,举行结题活动。
第四阶段:(2014.2至2014.4)课题研究材料整理、课题成果鉴定验收阶段 1.进行课题总结,收集整理各类课题研究资料、论文、软件等。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结题,撰写结题报告。3.整理数据、资料,完成系列论文、课题研究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总结交流本课题研
究的经验和特色。
三、研究主要特色与创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是一个长期以来教育界努力探讨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目前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迫切现实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兴趣研究我们吸取前人对兴趣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感悟,在做了充分的调查、总结,着手从教师引导、创造条件和学生溶入作文情境的角度,探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与阅读兴趣的问题,以期对目前高效课堂的推行和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我们是如何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呢。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针对教师指导、教材方面、学生自身方面、社会方面、写作训练、家庭教育等因素对学生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写作与阅读兴趣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根据教材安排我们摸索总结出三种阅读课型:精读赏析课、阅读活动课、阅读研究课。精读赏析课是学习知识技能和读书方法的基础课,侧重于阅读积累与赏析,教师占主导地位;阅读活动课是精读赏析课的延深发展和有机补充,侧重于阅读赏析与交流,学生占主导,活动形式可灵活,可读可写可演;研究阅读课则注重方法运用和能力拓展,以探究问题的过程为中心展开,展示结果为写作。三个层级的阅读,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高效课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引导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封闭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究,和互相交流,合作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投入到阅读与写作中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兴趣阅读,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听记,缺少交流,很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训练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收效不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阅读教学没有兴趣,他们就不乐意也不会真正地投入到阅读思考之中,阅读能力的训练也就无从说起。因此,要让学生对阅读教学产出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精美的散文立意高远,感情真挚,读后让人回味无穷,优秀的小说情节曲折,主题深刻,优美的诗歌凝炼,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我们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其次要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激发兴趣,如读书竞赛、阅读心得会展评,读书报告会,名著讨论会等,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产生兴趣,最后,教师的要有感染力,要让阅读的课堂充满激情,努力把以往枯燥的讲授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意味无穷的高效课堂,要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思想、去交流、去争论,去写作,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产生思想的火花,使阅读教学本身充满趣味。
(二)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在作文课上,我们即安排开展一些既学生喜欢又包含作文规律的趣味性活动,通过适时、适量、适度、有序、有效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活动,建立感性或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表述感受、表明态度、表达见解。如开展戏剧表演、诗歌朗诵会、辩论会、宣传标语大赛等,一方面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顺势利导进行写作指导。教师应当掌握动机理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拥有作品,在开放式作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教师应当及时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化的设计,也可适时地进行集体作文,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特别是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教学效果的一些问题,使我们的教学付出很多而收效甚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教师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学,落实新课标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为学生的阅读训练的落实提供保证。
此外,我们还提倡读、赏、创“套餐”作文,是指用日记、周记形式,将文章的阅读、鉴赏和个性化写作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或“一条龙”)训练方式。其基本形式是:要求学生每周坚持阅读摘抄一篇好文章(千字以内的精短美文),并简要写出摘抄理由;每周坚持写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或每周创作一篇较高质量的文章,既可“与大家写同题作文”也可“与大家唱对台戏”。其中读是“吸收”,赏是“内化”,创是“表达”。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使学生敢学敢想敢写。
最终培养学生“以书养气,以写促长”。在良好的阅读与写作氛围的熏陶感染下,学生好读乐读,老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终形成“学生文雅,老师儒雅,学校高雅”的良好形象。学生的阅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由被动阅读转向自主阅读,阅读量及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校语文教师队伍茁壮成长,梯队发展。
其中课题组教师多次多次发表论文,并执教学区优质课比武活动,多次执教公开课。多人获教学优秀奖、、教学新秀、骨干教师等称号。
四、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举措
要写好的作文,离不开广阔的思路,而多读正是拓展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之源泉。多读了,准备作文的“米仓”丰富了,选择的空间也就开阔了,写出来的文章就更新颖了。当然,高效课堂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教好学生作文,并非易事,但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我认为,“培养阅读兴趣——积累作文素材——借助范文习作”这一流程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首先采取激励措施,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
1.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本学期来,我们创办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阅读书籍,同时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所需书籍。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掌握方法。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更何况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是因为同一个兴趣而来的。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上,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
2.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鼓励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实事求是。积极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美,自然的一切都是灵感的源泉,难得的时机,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条理性。这样学生作文就能表达内心的真情,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
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有意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书报、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中的相关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研究的理论成果、新成就
(一)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论文,对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小学兴趣教学培养的可行性、适用的范围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功能和效果。
1.课题负责人南锡君撰写的论文《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习古典诗词 培养人文情趣》2012年9月在《课外阅读》发表;论文《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研究》2014年2月在《赤子》杂志发表。
2.康学峰写的论文《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2012年5月在《神州》杂志发表;《谈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法》2013年6月在《神州》发表。
3.李欣嵘撰写的论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在《考试周刊》2012年第6期中发表。
4.燕云霞撰写的论文《开展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在《现代阅读》杂志2013年8月发表;论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实效》2012年4月在《文教资料》发表。
众多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为培养学生兴趣阅读与写作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总结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1.教会学生博览群书,以读带写。所谓“以读带写”,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写作。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密切,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人提示出来一条写作的经验就是多读。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涉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所以我在教学中决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
2.荐强扶弱,分享成功的快乐。现在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教给记叙文的写法才能真正的写出让自己和别人满意的文章来,不然再多的生活领悟也是无
济于事。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写想象作文,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确实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但是,当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又往往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下手,如何展开故事。所以在教学生怎样才能写好想象作文,怎样才能有话可说。我们将好的作文推荐给大家看,采用荐强扶弱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快乐。
3.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耳听、目见、手动、心想,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满足学生的写作需要。在讲评作文时,圈出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当众诵读表扬,力求每篇都指出“闪光点”,不断点拨,并适时、恰当地予以肯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改变作文教学单
一、单调的状况。例如在班级、学校中开展作文竞赛,将优秀作品贴到板报上展出,或送到学校广播室播出,还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校刊物、其他各类报刊发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六、课题研究的社会影响
1.课题组成员的调查研究带动了一批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改革者,是众多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是课题研究成果无形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中小学校是培养学生兴趣写作与兴趣阅读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近几年来在课题组的积极研究和推动下,学校各种形式课题研究正在蓬勃兴起,这对促进我校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对我校传统教学制度变革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针对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措施,充分体现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喜欢阅读、善于写作的优秀学生。通过实验,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表现在:学生对事物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解决问题时,养成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与新颖性,并逐步养成主动地、多渠道的求知习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喜欢动手,善于把事物重新排列组合,创造新的事物;想象力丰富,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设想;有创造力,不怕困难,有获得成功的自信心,创新的同时更加扎实了学生的基础,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是忧虑,因为在当今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受到了忽略,而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造成的事件却层出不穷,再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其次是思考。课程改革在发展中,教育在发展中,科技在发展中,社会在发展中,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内涵也会处于辩证的发展中。有效教学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牵挂。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教师进行有效备课。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反思。课题研究的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加强高效课堂的研究,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课题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1.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中,虽然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改革,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随着今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还大有文章可做。2.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充分挖掘教材、关注教育时事动态,对学生兴趣阅读与写作进行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在许多兴趣方面的培养不容乐观,这些充分说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兴趣教育的范畴。3.在现实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育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模式,但如何有机整合,发挥素质教育的整体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二)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对学生兴趣阅读与写作研究中的困境 1.课题研究中困境一:教师的研究能力不够。
课题组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欢迎,并将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为课题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但课题研究作为我们中小学新兴的研究形式不够完善,课题组成员没有接受过教育科研方法方面的系统指导,对课题研究普遍不适应,因而对课题研究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的过程。
2.课题研究中困境二: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在教育进程中的缺失。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正好迎来了教育改革的好势头,其实重视高效教育改革已经展开,但是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许多困境。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与我们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之间一直处理不好,然而纵观更新课堂改革,不难发现,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差异很大,有时甚至还相当偏狭。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结合我们学校教学的现状,今后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锻造出一支高素质教师的队伍,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高效课堂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进素质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这就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改精神,有效地把高效课堂理念与自己的课堂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是教师自主地学习,也可以通过研讨、听课、交流等形式进行。引导教师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既逐步更新了教学观念,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帮助学校建立、健全原有的以学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平台,尝试开展协作交流,争取建立起网络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带动有成就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找到再上一个台阶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帮助教师和学校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保障高效课堂健康发展。
第二、力争把课题研究打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最佳平台。
我们在学校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一些教师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了。总结两年来的经验,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课题研究上,引导教师在课题上突出以质取胜,围绕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力争把每一个课题做实、做好、做出实效。从而,让我们的老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成长起来,让课题研究为新课改的教学课堂提供科学的保障。
总之,在高效课堂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生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长期探索的课题。相信经过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彭涛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2012年8期
2.孟宪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2012.11
第二篇:创建高效课堂研究中期报告
创建高效课堂研究中期报告
为掌握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准确性与针对性,根据课题研究安排,课题组成员专门就我校的教学实情在学生、家长、教师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此课题开展的目的及意义。由于课题组成员均为焉耆县第二中学教师,基于课题研究需要,被调查对象集中从本校选取。
一、本课题调查、科研展开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
1.建设“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近几年由于县域教育布局调整,我校生源水平参次不齐,民族成分复杂,相当部分是小学时的中下等学生,这些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甚至一部分在小学时就已是人尽皆知的“学习困难生”,缺乏基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这给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加上新教师和新调入教师增长幅度加大,他们驾驭教材和课堂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部分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差、成绩低而产生厌学,造成同级同科的教学质量存在不平衡。这种现状使我校原本只关注教学任务完成的被动接受式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急需改革,需要寻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2、“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学习,促进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向课堂教学研究者转变,让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这样能更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为课堂学习的探讨者、研究者,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快乐、幸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4、“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点,实施“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能够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能够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学校教育就能得以长足性发展。
5、“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苦的现象依然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把教学改
革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
6、“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社会、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优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教学环境、硬件设施上,更主要的是优质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是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要求,它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本课题调查的基本思路
根据课题周期进展情况及课题实施计划安排,本课题调查分为书面问卷调查方式和访谈等形式进行。通过问卷了解发现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对课题下一步研究有针对性整改的措施。
三、问卷调查分析
初期问卷于2011年9月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完成后,由课题组成员集中分析调查数据,提出了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模式“五步双重教学法”。在经过近一个学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运作后,我们在2012年4月完成了中期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及时了解了学生、教师两方面对这种新的模式的理解及看法,之后课题组成员再次进行斟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方案。
(一)“五步双重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而这五个步骤又可以交替使用或重复使用,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可以说“五步双重教学法”中“五步”是步骤,“双重”是根
本。
(二)“五步”:
1、复习旧知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约用5分钟的时间对所学旧知进行复习提问,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记忆程度,为新课做准备。“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等等,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每堂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前一段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将前面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复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情。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
这个环节要求简而精。
2、新课导入
在复习旧知后,教师可用2-3分钟进行新课导入。目的是激起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的兴趣,所以此环节很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这个环节要求第一原则是合情合理,第二要引人入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学新知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学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它直接决定着讨论的深度、交流的广度,也实实在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一环节需老师对新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认真分析教村,做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自学指导的设计应由简到难,并且可分成不同时段。一节课中可由1次自学指导,也可更多。我校建议老师分段设计自学指导,处理完一次自学指导后再转入下一次,这样会使课堂更灵活,学生也可小时段地层层突破,学习得更为主动、轻松、高效。
4、检测新知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校有时只是把学生的展示当作了一种唯一达标测评方式,这不利于课堂效果的巩固。有时参与的优生多,后进生参与少,那么课堂达标效果便不会很理想。其实在课堂中我校可以这样操作:每一个环节必须设计好几种检测形式,可口说,可提问,也可以书面检测。在操作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待转化生进行抽查,不定时,不定人,让每位同学都有一种紧张感,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一种检测方法,应与自学指导配合交替使用。如在完成第一次自学指导后,教师就可针对自学内容进行第一次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快速调整上课节奏及方法。目的是“学”与“测”相结合,边学边测,随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效果。
5、巩固新知
巩固新学实际上是对整堂课的一次总结。通过以上四步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应是十分清楚,那么在此环节里的教师主要就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制定对策,做到再次巩固、提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双重”:
1、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五步双重教学法”的根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会学了,也才能学得有效,整个教学也才可能高效。所以在“五步双重教学法”中老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三、第四两个环节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环节与检测新知环节交合使用,随时可以让老师洞察学生的自学效果,以便随时调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高效。
2、着重新课堂旧知识的检测
一堂课是由复习旧知开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新知,其间新旧知识是连迭不绝的,新知不断地变为旧知,成为学生获取下一个新知的台阶。所以教师应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具体还是体现在灵活运用第三、第四两个环节。进行分时段的自学,分层次递进式的检测,让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知晓学生新旧知识掌握的情况。
“双重”体现了“五步双重教学法”的主体方面,“五步”是步骤,“双重”是根本。也只有在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同时,着重新旧知识的检测,“五步”才是有效的,课堂也才能够高效。
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推广“五步双重教学法”
1.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成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高效课堂研究”的课题组,逐步推广实践这种教学模式。
2.进行扎实有效的经常性培训。课题开展以来课题负责人分别对组员进行了“高效课堂的200条军规”、“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写教学科研论文”、“教师如何反思”等业务培训,通过多次培训把教师带到另一个高度。
3、推门听课、汇报课、大赛课为课题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分析、讨论、反思、整改为课题顺利进行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课题组成员汇集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五、取得的成绩
1、从2010年10月开始尝试永威教学模式到2011年第一学期“五步双重教学法”的实践,我校教师的教学成绩较原来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36个课题组成员中16位教师的教学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最高提高幅度为10.13分。全县成绩对比中我校七八九年级的数学三率均为全县第一,其中七年级数学超全县第二名4.73分;八年级超全县第二名6.78分;九年级超全县第二名7.46分;九年级英语超第二名9.48分;七年级政治超第二名2.94分,九年级政治超第二名6.76分;七年级历史超第二名3.21分;七年级生物超第二名4.5分;八年级生物超第二名5.93分;九年级物理超第二名6.17分;化学超第二名3.37分;七年级7门科目共21个小项,我校有17项居全县第一:八年级8门科目共24个小项,我校有18项为全县第一:九年级7门科目共21个小项,我校有20项居全县第一:全县七年级前十名均
为我校学生中获得;全县八年级前十名中我校占8名;全县九年级前十名均为我校学生。我校教师在参加自治州教学能手大赛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在2011学年第一学期派11人参加自治县教学能手大赛,有10人获奖;其中5门科目中4个科目都是第一。
2、在实践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方面的变化也是可喜的。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信了,课堂真正成了他们学习的乐园。在课堂上他们开始质疑,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开始运用“我认为…”“在我看来….”等字眼来表达他们的看法。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个学生,很多时侯他们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自信地给学困生讲解。而老师们也不再像过去占据整个课堂,他们将更多
第三篇:高效课堂研究情况汇报
转变教育观念,打造高效课堂
——青神县实验初中关于高效课堂研究情况汇报
2013年9月以来,在教育局及领导的大力倡导下,全县吹起了高效课堂改革的东风。我校是青神县高效课堂研究首批试点学校之一,作为课改重点学校,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练兵”活动。现将我校在高效课堂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所做的工作
1.不断学习,多方培训。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一项改革,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课改前后,我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来转变教师的观念。
2013年12月,我校邀请了山东昌乐二中的谢春阳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打造你的高效课堂》的培训;
2014年3月,我校第一批派出了向建康、商加清、杨勇、郑洪波、毛呈洁5位老师到山东昌乐二中亲身体验高效课堂的感受;
2014年5月,我校第二批又派出了5名教师到北京师大附中去学习班级文化建设;
另外,我校还先后派出了学科教研组、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多人到成都华阳中学、乐山一中、东坡区实验中学、县初中、南城中学等县内外学校学习、听课、研讨和交流,多方位多渠道学习和感受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通过系列学习和培训,让老师们真切感受高效课堂科学的理念,从而进一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使“高效课堂”这个看似深奥的东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阶段实施,稳步推进(1)启动课改。
2013年11月17日,我校高效课堂研究正式启动,至此,以教会学生“学会高效学习,成就精彩人生,转变学习方式,彰显生命活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工作在我校正式拉开帷幕。
(2)阶段推进。
2013年12月6日,学校正式出台了《实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培训。
2013年12月17日,学校组织第一批参加课改实验的老师15人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解读》的培训。
2014年1月20日,学校再次组织了参与课改实验的老师进行了《怎样编写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学习和培训。
2014年3月,为进一步推进课改工作,学校对2014年上学期的课改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
2014年4月14-18日,学校开展了高效课堂开放周活动,首次将先期开展课改实验的老师的课堂向全校教师开放,并由听课教师根据《实验初中高效课堂评价表》对上课的老师进行了评分。
2014年5月14日,为更大程度推进课改工作,学校制定了《实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2014年5月15日,学校召开了高效课堂工作第一阶段的总结和表彰大会。
2014年9月,学校在教学工作会上明确要求:高效课堂推进工作要覆盖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所有老师都要积极投身课改,校园再次掀起了课改活动的新一轮高潮。
2014年10月,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历时两周,组织教师上高效课堂观摩课,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人选参加下一轮的校级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
2014年11月11-13日,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组织优秀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展示和比赛。
另外,为了了解高效课堂实验以来学生的感受,学校还在课改班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喜欢和欣然接受,更增添了学校和老师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3.合力推动,初见成效(1)学校层面
重大改革实验是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撑的,高效课堂实验无疑是一个重大改革。为有力推动课改工作,支持和响应课改实验,学校除了投入数万元经费用于学习、培训外,还投入一万多元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如:小组和成员积分评价表、班牌、组牌等。(系列图片展示)
(2)教师层面
①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多数教师主动要求并积极参加各类课改学习、培训,先后到山东、北京、成都、乐山、眉山及县内知名学校取经,亲身感受课改的魅力,进一步更新和转变了教育观念,在思想上与学校倡导的高效课堂工作保持了一致。
②认真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确保“要课改,也要成绩”的关键。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备课组,组织骨干教师和主要学科教师认真研究和编写,并由教研组长把关、教导处审核后汇总存档。
③鼓励教师不断努力。课改工作启动以来,多数教师积极投入,课改实验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难免个别教师会有怀疑、有疑惑、有松懈。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交流会、研讨会、推进会、表彰会,不断总结和反思,帮助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教师不断前进和深入。
④教学比武助推课改。为展示高效课堂的实际效果,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自觉投身课改,学校先后组织课改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在教研组教师轮流上公开课的基础上推荐安排学科优秀教师进行高效课堂的优质课比赛,让“学者”有“范”可学,让“教者”有“徒”可教。目前,我校课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学科和教师有:
语文:毛呈洁、陈晓容、刘红玉、张文丽; 数学:向建康、江红秀、廖志福、曾利群; 英语:郑洪波、杨勇; 物理:吴冬梅; 生物:王清;
历史:董云、向素清
⑤积极参加共同体活动。为了青神教育的发展,为了全县高效课堂课改工作的齐头并进,学校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力求少走路少花钱多办事的无奈之想,学校与县初中、南城中学三校结成了关于高效课堂课改研究的教学共同体,以求在共同体今后的各项活动中,学校课改工作能更好开展,教师可以资源共享,通过你来我往的“献课”、“借班上课”、“研讨交流”等形式,让老师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3)学生层面
①小组建设和小组活动。
高效课堂,仅课堂而言,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是关键。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小组的探究、研讨、展示,就不能称作“高效课堂”。所以,小组建设和学生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图片,是课堂上学生活动和小组活动的一些情景,与大家一起分享。
②校内外活动。
广泛的高效课堂,还应该包括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很少听说哪个学校的学生只喜欢课堂不喜欢课余活动的。没有学生广泛的课余活动,学生是不会喜欢高效课堂,不会喜欢校园生活的。在高效课堂之外,课改班级也开展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余活动,以下图片只是一些剪影,让我们来共同分享。
二、问题与困惑
高效课堂课改工作走到今天,可谓酸甜苦辣,应有尽有。成绩不少,收获也多,但问题也不少,困惑尤其多。
问题一:观念的转变还不彻底。班子内部、教师团队,都有一些并不看好高效课堂的杂音。
问题二:没有强有力的措施推进,个别教师甘愿守旧,固执保守还振振有词,导致一部分教师随波逐流,紧随其后。
问题三:一份高效的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会很花很多时间和费大量精力。导学案的设计也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以至于有时候不切合学生实情。
困惑一: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又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的困惑。
困惑二:一方面是放手让学生充分展示,教师少讲,另一方面是课堂上如何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困惑(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困惑三:一方面是课改要求学生多方位参与校内外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安全问题让学校举步维艰的困惑。
三、今后的打算
1.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课改是势在必行,让全校师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学校课改工作保持步调一致。
2.通过共同体活动的参与,多开展一些课改公开课的研讨,推出更多优势学科更多优秀教师展示高质量的高效课堂风采。
3.进一步规范和丰富班级、校园文化布臵,进一步营造课改氛围,以“境”促改。
4.进一步落实各类必要的师生培训,使课改工作更加有章可循,更加有条不紊。
5.进一步完善对师生的评价体系,以评促课改。
青神县实验初级中学校 2014年11月26日
第四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2012年8期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
教 学 研 究 s h uxu eda s hijiejiao xued aoxian g
高 中 数 学 高 效 课 堂 研 究
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 张成玲
一、前言 学为主。这种错误做法的典型表现就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开发
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教师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罗列而
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讲解。这种 挖掘学生创造性的内在潜力,使学生 错误的理解与做法使学生的学习没有 能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塑
造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 针对性、缺少层次性和全面性。学生
只知道机械的套用公式和定理,却没
本能力。数学学科的基本培养目标是 有发现与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更新其解题思 缺乏应用与分析能力。广大的高中数路,锻炼其运算能力,开发其智力和 学教师应该明白少讲并不是精讲。课内在潜力,通过这些培养与锻炼最终 堂讲解与训练应该以教学基本目标为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评价和总结能 出发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可接受力,对提高其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度,能力作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学生发现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 [ 1 ]。数学学科的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的。培养目标以及其学科特点决定着高中
四、构建高中数 学高效课堂的数学课堂应该高度重视综合素质与综 措施
合能力的培养,应该着力于构建高效 1.精心的准备课程的课堂,积极地推进创新教育。要实现课堂高效 , 必须在课前下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重 足功夫 , 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 , 而要性和必要性 是必须备教材、备学生 [ 2]。教师在备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 课过程中要做到对于教材的深刻理解效和无效课堂而言的,这一过程主要 与把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 做到重涉及到学生与教师两个方面的活动,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是一个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学生进行 2.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主动思维与发散思维的过程,可以在 只有在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单位时间内明显的较高质量与较高效 学生才会放松心情,愉悦的接受知识,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使学生获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中 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于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在于知识与 生个性的尊重与培养,注意营造平等、技能 ,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 和谐与创造的课堂氛围。高中数学课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与协调 堂环境的自由与宽松是极为重要的,发展。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高效性主 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实现 力,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教学内容。自的 ,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在学业上的 主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超长收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与培养。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从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现状 人际关系来说 ,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1.对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认识 特征是平等与和谐,而不是居高临下不清 与等级森严。从教学过程来说 , 新型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误区主要表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互动的、和现在没有领会其本质内涵与基本特 谐的 , 而不是专制与单一的。新型的征。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高效课堂的 师生关系应该更加着眼于未来,着眼主要特征和突出表现是课堂节奏快与 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只有互动环节多。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基础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教师才上,高中数学课堂出现了各种不合理 会对学生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现象,其突出特征便是对于学生的 的意向等各个方面具有切身的体会 ,差异性存在的否定以及对于学生认知 才会更加尊重与理解学生的独特个性水平的跨越。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合 及其自由、创造和选择 ,才会促进学 理性与科学性。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课堂上讲解少、训练多 很多3.教师应该做到激励学生
高中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少 高效课堂的参与者应该是全体学 讲多练就是高效课堂,认为应该把更 生,应该进行合作学习,做到全面与 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以自 均衡的进步。因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 ,在适当的时机鼓励学生。4.结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 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学校生 源是好还是差,建立高效数学课堂具 有极多相似地方,然而,从总体来说,学校生源好,其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 在生源一般的学校,相反,也是一样 的。因此,对有些生源较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要求,题目设 置较深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 而对于那些生源比较一般的学校,则 对课堂教学要求可以适当放低,题目 设置稍浅一些。除此之外,还应该加 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教育。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人的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情感 也可以迁移到学习方面,这样一来,便会产生极强的学习动力。积极配合 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为建弓箭高效 课堂提供保障。
五、结语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还需要 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我们应该以 学生的“学”为根本 ,以培养学生的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让课堂少一点浪费 , 多一些充实;少 一些枯燥 , 多一 些生动;少一些 灌 输 , 多一些思考;让我们的课堂真正 成为学生高效学习的殿堂 [ 3]。要实 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我们应该从教 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自身素质 改善等各方面努力。高中数学教师应 该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高效课堂的基 本理念,创新和发展教学的模式与方 法,积极地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 方法,保证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优质 与高效。[1]张波.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探究[J].学 科建设,2011,(07).[2]杜 宇.浅谈 构建数 学高 效课堂 实践 中的误区和应对策略 [J].科技创新导 报,2011,(05).[3]高 玲.浅谈 如何开 展高 效课堂 教学 [J].岱宗学刊,2010,(12).9
第五篇: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铜梁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铜梁区排位第二,由于有铜梁中学强大的压力,我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我组教师4人,两位老教师两位新教师。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五、合作流于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高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3、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题研究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达到终身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二)、行动学习理论:英国人雷格·列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的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案例与反思的教学,首先要教师学习有问题意识,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让本课题组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2、通过研究,探索出结合“校情”、“生情”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通过研究,摸索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并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丰富有效教学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师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为课题的基本原则,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教学的操作点,构建以“高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言设计的研究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的课题、新的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了基础。
2、板书设计的研究
好的板书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3、课堂提问的研究
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问正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
4、教学语言的研究
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晰,能把枯燥的道理讲生动,能把静态的现象讲得活起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去追问,去挖掘,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5、指导练习的研究,精心设计练习题,试题必须有针对性,题量适中,难度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四、主要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借鉴、调查研究、对比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二)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组全体成员:陈升槐、代升智、周雨、刘旭辉;全体高一学生。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实验时间:2014年9月——2016年6月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客观分析其它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讨论、选题、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课题审报工作,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实施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在相关主题下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开研究课、研讨会),撰写案例和论文。
3、总结提高阶段(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成果汇编。课题组进一步总结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由郑春萍及全组成员负责。阶段成果形式:教案、课件、论文、实验报告。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做好课题实施准备:2014年9月我们正式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了组长及课题组成员,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初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手段等,制定了研究方案,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
(二)开展历史高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的“历史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这是区别于以往“高效教学”研究的最关键的特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历史教师的课堂所有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不断进行反思、积极撰写论文: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历史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迫切性;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研究和应用。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课题研究体会、心得、案例等。
七、研究成果: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课题研究进入深入实验阶段,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论坛,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交流活动,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
1、带动了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形成了课题组优秀教案集、学习笔记集、优秀论文集等,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改变诸方面作深层次的研究,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向“民主型”转变,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转变,教学过程向“多元型”“开放型”转变。然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体现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和课堂小结图示化的教学设计策略,由此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成绩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依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因为课题组成员课务重,课件的制作不到位,评课记录只有个人记载,没有形成集子等,研究课、公开课能注意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但平时的课随意性较大,课题组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骨干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以完善。虽然我们的课题马上就要结题,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2016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