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心得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此次《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专题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更加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说,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新课程、新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在如何走进新课程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教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而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变化是深刻的,具体将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之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我们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二是在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表现在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有的学习动力、能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等诸多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不是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研究途径和切入点。这主要跟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有关,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注意向同行学习,一直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加强两方面的学习。一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加强同这方面研究有特长的教师之间的交往,努力改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二篇:《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总 结
水富县第一小学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总结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深刻的变革,不断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从而开展了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因此对课改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观呢?
本学期我校校本培训工作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全心全意为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化发展为宗旨,以《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这一专题为指导,坚持培训与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对本专题认真“自修——反思——实践”,对新课程、新教材、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将我校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识到位
本学期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上级继续教育的文件及规定,全面贯彻上级继续教育会议精神及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从“科教兴国”的高度来认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制定了我校校本培训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及奖励制度,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质量打下基础。
二、以德从教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从教的基石,为此我们带领教师深入学习《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继续开展“铸师魂、练内功”等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还于十一月中旬开展了教师美文诵读竞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激发了全体老师工作的热情,在此活动基础上,我们还评出二名优秀教师赵云鹏参加教育局举办的语文教师美文朗诵竞赛活动,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理论提升
学校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通识培训中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和《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两本书。我们采取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使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每周不少于2学时。
1、在集中学习时,学校请特教专家和校高级教师对广大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重点章节的辅导、研讨、交流和总结
2、在自主学习上,教师能做到有自学计划、自学总结、自学笔记。其次教师们通过自学反思创新写出了案例、心得体会及论文、总结,以此形成我校校本培训教材。同时教师们都能自觉的做到每学期完成听14节课,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测试检查:学校为保证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能及时的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出题测试,进一步督促教师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四、落实实践基地
(一)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学校于十月份举行了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同时结合10月份的校本培训验收工作推出不同学科优质课在全校做观摩教学。11月份又举办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以此带动广大教师,使我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两名教师在参加教育局开展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三位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选拔赛,获得好评。
(二)业精于勤,荒于嬉。
正是由于我们夯实了校本培训工程,才使我校教师不断脱颖而出,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方面:
1、全县第二届英语口语竞赛,一个一等奖,9个鼓励奖。
2、在昭通市“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丛我做起”征文活动中,我校有三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3、9位教师获全县才艺大赛指导奖。
4、20位学生参加全县首届才艺大赛分别获得语言表演、舞蹈、乐器、声乐、书法、绘画的一、二、三等奖。在教师方面:
1、有12位教师在参加全省教育教学论文征稿比赛中获二、三等奖。
2、4位教师的文章在《昭通教育》上发表。3位教师的文章发表在《水富教研》上。
3、2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全国斯霞杯三等奖。
4、张国庆老师代表水富县参加全国美文朗读比赛,获鼓励奖。
5、10名教师参加全省课件制作比赛,获优秀奖。9位教师的课件获全县一、二、三等奖。
6、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的优质课评选,罗敏老师和安礼坪老师分别获得三等奖
五、管理规范
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我们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对校本培训档案及时进行归类、装订成册,不断提高校本培训档案质量。
总之,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在通透的解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后,教师们树立了发展的教学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理性时时约束、要求着自己,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教材执行者,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构建着一个个有生命力的课堂。这就是教师们学习这本教材后最大的收获
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厉,在工作中用新方法、新举措,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课改工作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2006年12月
第三篇:《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总结
松林坡初级中学2007—2008第一学期中继教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总结
教师:裴伟 通过这次学习《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讲话的思维定势,束缚着学生的创新与创造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学,教师教学应该究竟靠什么呢?
一直以来,我们老师的教学靠的是《教学参考书》,《教案》,布置作业靠的是同步练习册,考试靠的是《考试说明》等等,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靠的是本本主义,通过这次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可以说,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新课程,新教材,新课程评价观。我觉得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 教育观念的改变
在从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命令的下达者,学生是服从者,而且是无条件的,而且教师讲得多,学生只是专心听讲,升学考试之前就是一味的题海战术,造成了高分低能,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要使学生活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改变原来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的观念要从根本上转变
二 教育行为的改变 要在教学行为上真正改变,由原来的直接下达定理,定义,公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改变成设立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学会了知识更从中了解了获取知识整个过程。从而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原来的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三 自身的改变
外界条件和行为再变化,如果自身的业务水准不提高。那么也是徒劳的,所以通过学习,我觉得我在很多方面需要提高.1、去听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
2、让同行听课,评课
3、自己多上课,摸索,总结
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超越自我,超越过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构造新的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将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和创造的东西进行吸收和转化,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命活动更精彩。
第四篇:《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总结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学习总结
朱加鑫
2007年8月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总结
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都是教学上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实施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尤其是需要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实施有基本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的基本技能,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教学观念和方式,实施新的课程,教师必须认清自己所处的地位,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进行必要的培训。
一直以来,政治问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不时刻认清现状,认清目前的政治形势,那就是一个大很大的缺陷。如果学生问一个有关国家的政治问题,如:“国家政治局常委有哪些?”作为教师,要是这些问题也不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回答,那就会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是不应该出现的。这样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啊。你自己也不能全面发展。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啊。
作为教师,专业的素质必须要,也就是要重视业务上的知识。人家说,教师要有什么技能才不会被淘汰?那就是:业务技能。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教学中能到得更好的发展。
要准确把握和反思当前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最为困惑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课程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要以当前小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案例为主,通过学习,促进每一个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以他人的成长经验为借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学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中,教师培训是综合素质培训的深化改革阶段,在学习中,我还是要采取:“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在“做中学”,在教学实践中领悟的培训方式。
我国目前正处于新课程的实施阶段,但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在这条路上,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首先就要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规律。
新课程倡导教师作“研究者”。教师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拓展研究领域的深广度,逐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为此,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掌握一般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重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形成研究习惯;要建立档案袋,积极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对研究结果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要能够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交流和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学习心得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学习心得
联强小学:莫峰
一本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讨论教师教学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的培训教材。本书从课程实施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切入,进而分析了作为新课程实施基本途径的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即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关系;教学对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的能动和作用;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的实施途径;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策略;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一书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围绕新课程实施“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这一核心问题,采取“理性诠释、案例剖析”的表述方式,阐释了教学活动中的几对基本关系——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技能与整体素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深入研究了新课程实施中应当怎样重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变革教学的观念与方式。
我对单元5“通过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主题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部分内容感触最深。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21世纪对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的迫切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而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协接受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和主体作用,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意识,谈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乐学精神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举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有利保障。
1、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古人说:“学志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兴趣。
2、以动促思,培养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是以具体象思维为主,到中高年级才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在摆一摆、拼一拉、画一画、折一拆、量一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措施,保持兴趣
小学生的学生兴趣,一般容易激发起来,但却很难于保持。针对学生兴趣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我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力保持学生的兴趣,使兴趣的定向和动力作用贯穿于学生认知的全过程。
二、学生会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猜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猜想是一种有飞跃性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猜想的表现,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缔造性是非常有益的。
2、一题多解多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教师就应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诱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3、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教学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这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始,便以“小卖部”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需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整堂课都融入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再口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再填写发票的思考中,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创造。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的一点体会
通过对《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一书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书深刻地阐释了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通过学习使我对师生关系的交往、互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此,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体会:
一、要尊重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各种新观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教与学,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你还想说点什么吗?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同时,我们可以说: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要地位平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古至今教师所扮演的单纯的教师角色。可观行《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变了以往存在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
三、要以人为本
学生是人,更是处于发展、成长中的人,更是秉性各异、千姿百态的人。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当人看,更要承认学生的发展性,尤其是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性、阶段不平衡性和侧面不平衡性。只有承认这种个体差异性和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对学生的要求才有可能更切实际。虽然教育毕竟是有共同目标的,但对待每个学生却不能整齐划一地要求,这好比园丁对待花草树木,总体上肯定是要让它们都茁壮、茂盛,但绝不是要它们都参天,或者都芬芳,’而是个性化地要求、个性化地培育,最终才有了姹紫嫣红的丰富之美和勃勃生机。
四、思维要开放活跃
有了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和对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会有活跃的氛围,才能实现从“用学生配教材”,到“用教材教学生”,再到“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和一切可能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飞跃。让每位学生都能被认为是一株别有韵致的花草、一个他人不可比拟和替代的生命世界,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关爱和帮助,生命的姿彩都能得到展示,鲜活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创新的思维都能得到培养,使教育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更加生机盎然。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明白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多角度的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