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育人质量”心得体会
“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育人质量”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育人质量是落实上级精神,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现将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叙述如下
一.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不可否认,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辰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罚不让吃饭、罚操场跑圈;少数教师不愿干班主任工作,热衷搞有偿有教,对待学生态度因人而异以教谋 私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师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了。”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讲政治的原则。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既要克服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也要抛弃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2.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增强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失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空泛的脱离实际的空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师德建设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普遍参与的系统工程。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讲,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
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教育情况要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就是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领会《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饱满的热忱投身到教学之中。
3.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作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 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侮辱、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争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4.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和师德师风教育成绩显著的学校。
5.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
6.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
7.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变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教师一辈子穷死了,以后谁来当教师?
第二篇:强化师德建设 提高育人水平心得体会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十六大精神,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系统做好这项工作显得尤其必要。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师德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师德师风建设 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尽职尽责,为发展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师德要求更加规范了,教书能人的标准更高了。不可否认,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辰学生;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罚不让吃饭、罚操场跑圈;少数教师不愿干班主任工作,热衷搞有偿有教,对待学生态度因人而异以教谋 私等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加强师德建设,是改进教风带动学风的迫切需要。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师道德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了。”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从而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而发愤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遵循讲政治的原则。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既要克服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也要抛弃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增强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失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空泛的脱离实际的空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师德建设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普遍参与的系统工程。从教育部门和学校来讲,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师风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师德师风教育情况要作为考核校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和引导广大教师切实提高师德素质。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师德师风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们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群众性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就是要针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领会《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坚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教师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饱满的热忱投身到教学之中。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的作用,开展人人读教育刊物,做摘要笔记,写心得随笔活动,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交流与运用,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 念,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侮辱、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经常家访,不指责、训斥学生家长。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争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和师德师风教育成绩显著的学校。我们在师德师风教育中实行“三结合”和“五挂钩”:“三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实话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五挂钩”即与民主评议行风挂钩,与校园综台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评聘教师职称挂钩,与认定教师资格挂钩。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学校,民主评议行风年终总评时要扣分降级,校园综治实行一票否决,当年不能评为各类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对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不能评聘教师职务,已聘任的要依据有关法规解聘相应的教师职务,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对于触犯国家法律的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为弘扬高尚的师德,我县教育局通过层层推荐和评选,大张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师德标兵”,并组成“师德事迹报告团”在全县巡回演讲,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系统形成敬业爱生、育人奉献的良好风气。
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在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网络。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师德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师德行为,防患于未然。
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师德建设工作一定要从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教师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变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道德建设寓于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三篇:提升德育能力 提高育人质量
提升德育能力 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德育工作既是教书育人之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之根。重教为先,德育为首,纳入目标,付诸实践,措施得力,持之以恒,注重实际,凸显实效是我校德育工作之路。现将我们的走法班门弄斧地作如下介绍。
一、强健德育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政教办主任为副组长,教务处、工会、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德育管理网络,整体工作做到学期有计划、学月有主题、班班有行动、人人有收获。工作过程实施“一岗三抓”,即一个具体岗位,一手抓德育,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学,“三手紧扣,分线管理,逐级落实,形成了党政、工会、团队,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体系。定期举行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处理实际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促进部门协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通过对部门、班组、个人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变以前“人管人得罪人”到现在“制度管人引领人”的新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一)、专职队伍 明职明责
这支队伍由学校学校政、教、团、队主要干部和宿管员、门卫组成。德育专职人员由政教主任组织每两周召开一次政教工作例会,反馈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明确工作重点。
(二)、班主任队伍 真抓实干
班主任是实施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为了这支队伍的强劲,我们的措施是加强常规管理,进行校本培训,以班主任月会的形式:肯定成绩、交流经验、提高技能、克服缺点,使其阶段性德育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灵活、效果更加显著。与此同时,学校拟定并实施了行政领导包班捆绑管理方案,这就是与班主任全方位沟通思想、切磋班级管理方法,优秀班主任帮辅新手,为班主任配备助手,双方都要明确目标任务,并纳入期末考核,加强了班主任后备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校为老师们订了《德育报》、《班主任之友》等刊物,购买了魏书生、崔其生、李镇西等名家的讲座光碟,供大家学习,通过“看别人,想自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每周五召开的班主任反思会上,班主任都要对一周的班务工作得失相互进行反思交流,借以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学生干部 以身作则
学生会干部是“领头雁”、“排头兵”,选好用好非常重要。我们采取班级推荐,集中竞选,学校审核、择优聘用、每年换届的办法,确定学生会干部。校团委负责学生干部培训、召开例会,安排近期任务,指导工作方法、规范操作程序、从而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带动全体学生。学校政教办对学生会工作按目标要求进行考核,每期对优秀学生干部都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家校结合 关爱“留守”
为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作用,我们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配合学校教育,巩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多方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经常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予以信息反馈,共建校内外育人环境,共促育人质量的提高。
鉴于我校留守儿童多居住分散的特殊性,我校建立了“留守之家”,班主任老师担任他们的临时父母,给孩子们以家的温暖,爱的温馨。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印制联系卡并形成制度,班班设立亲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人人期末给父母去封亲情信,汇报一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要求父母必须回信。班级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父母无法给予的那份生日快乐,让其体会班集体的关爱。举办特色讲座,促进家庭教育。我们把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代养人”(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等),组织到一起,教他们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增强家教力度,提高孩子素质。
三、巩固德育阵地,拓宽育人渠道。
(一)强化班级阵地 激活德育课堂
班集体是实施德育活动的主阵地。在班级管理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更新、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政教办将班主任常规工作内容、目标、任务、要求编印成《炬光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供班主任使用,并要求逐项落实,每两周上交政教办检查一次,政教办根据手册记录的详略、优劣评估量化,期末总评晒班务管理资料。同时班主任做到三个一,即:每天找一名学生个别谈话,每天对学生说一句鼓励性的话,每半月召开一
次班干部(含室长)会议,了解班上情况,及时处理问题,促进班风良好。
其次,主题班会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径。班级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过程有记录,活动有效果,每期开展优质主题班会展评活动,寓教于乐的主题班会,很好地解决了一些繁难的问题。
上大课间操时间开展了一日三会(英语对话、配乐朗诵、写字展示)表演活动,校园文化真正是多姿多彩百花争艳。
2011年春又开展了对学生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活动,学校、班级充分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创设更多展示技能的机会,力争让每生每期都能享受成功,仅2011年春,学生参加各项技能技巧比赛获表彰奖励达900多人次。每学期开学典礼表彰奖励各类优生达400多人次。
组织学生把雷锋精神送到敬老院、街道上,让五保老人享受温馨,还公共环境净美亮丽,由此培养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四)入学注重养成 毕业感恩母校
每年开学,学校根据年级特点确定养成教育重点,同时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我校学生养成教育是按照“理论抓思想、行为抓细节、过程抓示范、面上抓典型”这一模式开展的,注重整体的计划性,个体的针对性,着力打造品牌和亮点,引导学生主动向文明靠近,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毕业生文明离校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每届初三学生毕业前夕,我们都要为毕业生致公开信并广播播放,同时征集他们给母校的留言和自已10年后的设想,在隆重举行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和优秀毕业生的获奖证书,老师们纷纷寄语重望,学子们感激涕零,2011届初三学生自发组织为母校敬植了纪念树——幸福树,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恩之情,《仪陇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此事,《德育报》作了专题报道,2012届初三毕业的三个班均为学校敬献了感恩牌。
(五)营造读书环境 抓好智力育人
朱永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已的灵魂,升华自已的人格”。我们扩大了读报栏,开放了图书馆,增设了阅览室,增加了阅读课,掀起了读书潮。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本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前进的导航仪,让书本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提高的智慧梯。系列读书征文活动,定期进行交流、比赛,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
(六)充实主题教育 形成完整体系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必须形成体系,常抓不懈。为此,学校政教办在“主题教育月”活动上又做了很多文章。每月一个主题,让德育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情理常态化、开展经常化。如3月“感恩”教育;4月“追忆”历史;5月憧憬“理想”;6月“进步”向上;9月“尊师”教育;10月“爱国”教育;11月“安全健康”;
12月“团结”奋进。德育主题月活动时空上贯穿于全学期,教育上贯穿于全过程。促成了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完整体系。政教办对每月各项活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报道,使活动实况能够迅速反馈,活动成效及时推广,活动内容逐步丰富。
四、灿烂德育之花,丰硕育人之果。
由于我校德育工作队伍强劲、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措施给力,提高了育人水平,助推了学校发展,铸就了炬小丰碑。在先后获得“南充市校风示范学校”、“ 南充市普法先进单位”、“ 南充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南充市家长示范学校”等荣誉的基础上,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占区、县前茅,近3年连续获仪陇县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6年目标考核获县优等,学校的德育活动也多次被《德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导报》、《平安校园》等媒体报道。
今天的成果不能代表明天,但它可以是明天的一粒种子,只要我们用爱的汁液去浸泡,用德的雨露去催芽,用勤的双手去培育,肯定会有更多更美的桃李奉献于社会。教书育人德在先,前程似锦路艰难。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我校德育环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力争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再拔新高,再创佳绩。
第四篇:夯实师德基础 提高育人质量
夯实师德基础 提高育人质量
——师德师风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中心校向亲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感谢!现就我校近年来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旧县中心校下辖九个村委会。现有完小9所,教学点5个,教学班103个,在校生3520人。教职工18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成效。中心校在市、县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对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中心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支委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各完小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
<二>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育人之魂。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忠于党 的教育事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心校、各完小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利用各种会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用法律法规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做到依法治校,依德从教。
<四>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师德师风及德育工作研讨,交流介绍师德师风建设、德育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如,旧县小学大队辅导员张雪老师《用爱为学生导航》的讲座,讲述了她在教学中“以师风促校风、以教风带学风、以爱传递爱,用心灵去呼唤心灵,用人格去培养人格”的感人事迹;照和小学多年来坚持对困难学生结队帮扶,帮扶资金达2万余元,做到“不让一名贫困学生辍学,不让适龄儿童失学”的目标。
<五>建立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每年坚持对师德师风量化考核。由于中心校、各完小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管理,多年来,旧县中心校没有出现师德师风不合格的现象。
<六>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求提高,在文明学校、思想道德优先学校、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工会之家等活动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使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不怕苦,不畏难,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负重前行,使旧县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 善,投资1600万元新建旧县明德小学,旧县、白塔两个村委会完小合并为一交,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的敬业精神得到了提升,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旧县、白塔两校的搬迁过程中,全体教师放弃假期休息,搬桌椅、支学生床,有时深夜把床拉来,老师们齐刷刷地在那里等候,没一人叫苦叫累,圆满地完成了搬迁任务,保证了按时开学。
<三>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心校上学年取得教育局综合量化考核第一名和六年级毕业班检测质量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各校校园漂亮、整洁,文化氛围浓厚,为教师安心乐教,学生安心乐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
各位领导,师德师风建设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有决心、信心,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做好、做实,做出成效,以良好的师德,优异成绩,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谢谢!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2011年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
和平中心校“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
工作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教学工作将在巩固“教育质量效益年、教育管理效益年、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为此,教育局将今年确定为“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年。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我校将结合实际,特制定“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实施方案。
一、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
校长首先是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要有意识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去规范、引导和整合组织成员的个体价值观念,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和发展愿景。价值领导力包括价值识别能力、价值引导能力、价值辩护能力、价值整合能力和价值实践能力。校长在办学中,要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对与办学有关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校长要经常追问自己: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为了什么,怎样才能办好学校。校长一定要有鲜明而正确的办学追求,才会使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校长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校发展观,要引领价值,明确目标,提供策略,促进发展。校长要从事务员的身份尽快转变过来,做领导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今年的检查评比多次提及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理念、价值追求等问题,校长走向价值引领,理念办学,已成为当下校长办学的追求。校长的价值追求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制度建设,转化为师生的价值认同,外化为行为方式。今年,各校要在“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中进一步理清办学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学校校风、管理思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高品位发展。
校长要提高课程教学领导力。要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要经常升入课堂,掌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现状,找出问题的结症和解决的办法。要围绕课程教学统筹安排学校工作。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而育人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做表面文章。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校长要大兴研究之风,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要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各种研究共同体。前几年我们开展的读书活动,仅仅停留在个人学习发展的基础上。在开展“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活动中,要强化学习型学校组织建设,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学习,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将学习、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习型学校组织、各种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
二、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保证是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主要要抓好体制建设、机制建设、制度建设。无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机制建设、制度建设,都是学校管理理念的反映。一是体制建设。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学校的机构和职能。我校将管理权下放到下属七所小学。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创造性开展工作。学校部门职能重点转变为指导、评价、管理、服务,突出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作
用。
二是机制建设。大到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小到一项工作的运行机制,机制就是工作的内在运行机理,机制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机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机制无所不在,它是组织、制度的魂魄。组织、制度是机制的反映。学校工作都需要通过机制的运行去实施。机制合理,成本低,效率高,反之亦然。在“教育管理效益年”、“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中,我们强调了制度建设。制度很多、很全面,但是工作和事业没有多大起色,就是因为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制度得不到贯彻,或贯彻不到位,除了学校工作不力外,重要原因是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制度没有反应机制,制度没有灵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强调机制建设。机制很难复制,它和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必须经过反复的研究、多次的实验、经常的磨合才能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校长和管理人员要成为有心人,做个用心人。好的机制一经形成,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加以巩固和夯实,最后成为学校的内隐规矩,积淀为学校文化,助推学校健康发展。
绩效工资制的实施为大力推进岗位目标管理提供了契机。我们要科学设置岗位,确立岗位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责权利,将岗位职责实施和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和工资发放的依据,使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关于制度建设,在“教育管理效益年”和“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中,我们强调的较多,这里不再赘述。重申四点:一是制度要有
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制度要得到师生的认同;三是制度要反映机制,反映教育的主流价值文化;四是制度要有法律依据,体现依法治校的原则。
三、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规范课堂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要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抓好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抄袭教案、下载教案、不备课进课堂、进课堂随意讲、课后不跟踪巩固等现象发生。校长和管理者要注重过程管理、现场管理,淡化“文本式、记载式”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平时,深入课堂,走进教师,接触学生。不要检查时走马观花,检查后弃之不顾。让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二是改进课堂教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三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改观。但是改革的成效参差不齐,一部分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有抵触情绪,总是找各种理由拖延、阻滞课堂教学改革。建议我们要好好研究蔡林森在洋思中学和永威学校的经验,好好研究崔其升在杜郎口的经验。改革主要不是技术、方法的问题,而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的问题。我们要想使课堂教学改革收到成效,就要像蔡林森、崔其升那样,为了改革事业不计个人得失,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冲破一切阻力干绕,丢掉一切依赖幻想,义无反顾投身到改革中去。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并取得成效。
除了在观念上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外,我们还要静下心来领导改
革,研究改革,实施改革。校长要建立起改革的核心团队,带领团队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广大师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在教师中形成相信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氛围,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带动其它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重点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是学校工作的根本追求。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努力挖掘提高质量的潜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创新管理,提升质量”的合力,建立起学校育人质量的保证体系。学校要凝练先进的管理理念,积淀优秀的校园文化,用先进的理念和文化引领事业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探索高效灵活的机制,用管理激励人、发展人;要改进教学,打造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课堂;要德能并举,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要营造学习研究风气,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要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建设昂扬奋发的学校文化。只有各方面形成合力,学校在“创新管理,提升质量”活动中才能收到成效。
五、创新管理、提高质量活动的几点具体要求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将“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有机融入学校日常工作、重点工作中。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争取广大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根据学校实际,突出重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断
对活动进行阶段反思和总结,使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六、组织领导
组长:余国安
副组长:赵禄卢桂芬
成员:岳文 俞风发王柏英李艳辉李志坚李华都兴臣
徐宝志付铁文朱凤英武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