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周成平的书《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受益良多。这本书它是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中,精选的40多位杰出教师的精彩个案,它就“师德”、“教学”、“育人”和“修养”四个方面给出四十三条建议。通过看这本书,我想起了前面我们学习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这本书相比,我觉得周成平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更容易理解,更通俗,全书始终贯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条建议,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这本书。书中讲得好;“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书里介绍了全国首期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是如何用爱耕耘了一生,用她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爱与奉献。让我深深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真谛。
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周老师的这43条建议,我也挑几条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真爱,不能溺爱,更不要假爱。书中指出了我们不要进入爱的误区。其一,不要进行传统家长式的爱。尽管我们学校取得过辉煌,但不乏有传统家长制的做法,面对日新月异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用专业的手段对待学生。其二,不要有保姆式的溺爱。我校部分学生是寄宿制,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时间长。我们不要为了容易管理,一切都替学生包办,要积极培养学生自管自学能力,提供学生造血本领。
其三,不要暖水瓶式的爱。学生害怕教师内热外冷的表情,学生需要
丰富多彩的生活,新时代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改正每个学生的缺点,相互学习。
其四,不要有势利型式爱。面对区域化越来越明显,薄弱生会越来越多,我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学校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也吸引了一批由于特殊原因缺少家庭关爱,造成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伸出关爱之手。
书中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建议,让我们如何开展真爱教育,如何享受爱的教育带来的回报。
一、常创随机之爱。随机不是随便,而是随时。教师做一两件爱心没有什么了不起,难得是长期地随时随地对每位学生施展爱。一个班学生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四五十个,对家长学生来说是唯一的。教师职业要求我们要博爱,眼光要关注每个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常常感受到爱与被爱,使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常怀希望之爱。小学生思维活跃像一张白纸,各人发展情况、发展速度不同,有的比较正常,有的比较超前,还有的比较滞后,花的开放是有时间的,我们要慢慢等待,对每位学生都应该充满期望,在课堂提问中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失败阴影中,有希望的学生才能激发潜能。
三、常存宽容之爱。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他接受什么,周围有什么,他学什么,表现在各种行为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做出出格的事,这时,我们对学生要理解宽容,对学生的错误要包容。
二、不跪着教书
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它代表着一种姿态,象征着一种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代表着一种不肯屈服的姿态,一种独立的人格。象征着一种自由思考的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一种呼吁教师要在教学中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追求;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三、将快乐进行到底
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朱永春老师,他最大的幸福是与学生在一起。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做老师,其实可以很快乐,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因为教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忽略年龄的界限,永远拥有一颗快乐年轻的心。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虽然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固然可敬,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平则更加可喜可贺。
总之,《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是一份精神大餐。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让我重新去思考如何教学,它将让我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更深爱自己的职业。我会把领悟到的教育理论的真谛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中实践“爱”,在教学中挥洒“爱”,在教育事业上把爱进行到底。
第二篇:给教师一生的建议 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周成平教授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通俗易懂,初读此书,感觉受益匪浅。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的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方向。
本书的开篇就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教生如子,爱生如己,待生如友。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渐渐喜欢你,自己受学生爱戴了,你才能顺利地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做一名优秀的、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的追求,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多向前辈们讨教经验,尽量地避免走一些弯路,把他们的优秀经验积极汲取过来,因我所需,化为己用。
第八章节提到的教师应视诚信为生命,让我感触很深,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为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一个家长不讲诚信,影响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一个老师不讲诚信影响是一大群孩子。教师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如果对学生说了明天要检查拼音的抽读或是汉字的默写,那么第二天一定要付诸行动,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言而有信,也会在每次老师布置完作业之后积极认真地去对待、完成;如果第二天没有实际行动或只是完成一部分,就会造成某些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会想:老师反正不会检查完的,我晚点再说好了!这样的心理很容易产生,这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工作、生活中带头讲诚信,时时处处用诚信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诚信的晴
空。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可谓是一份精神大餐,蕴含着丰富的营养,能给予我们活力,开阔我们的心界。以后,我还将常读这本书,用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第三篇: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的读书汇报交流
杨 彩 霞
领导们、同事们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上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教师《给教师一生的建议》的一本书,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教师读书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细心做笔记,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这本书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给教师一生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的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方向。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当我读了周成平教授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就被它深深吸引。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通俗易懂、就像我们与同行交流工作经验。当读完这本书,我被这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所折服,我还有什么理由觉得教师的工作苦燥无味,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的学生不争气。这本书的开篇告诉我们老师,做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爱学生,只有自自己受学生爱戴了,你才能顺利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自从踏上这个岗位,我努力去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在工作和学习中也有了较为深入的体会。2004年我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同时我任班主任,一直代高年级,一下子接了一个一年级,说真的,真感觉有压力。班里有个问题孩子叫刘超,他经常出小差,拿别人东西,欺负同学,骂脏话,可以说坏品行他都有。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时,他眼里有着叛逆,看人不友好,这是他这个年龄不相府的眼神。有一次班里失窃了,孩
子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扫向了刘超,这时我看了一下这个孩子,他低着头,我大声说:‚可能是你的自动铅太孤单了长着翅膀飞走了,现在我变一个魔术让这支笔飞回来。‛孩子们大吃一惊的看着我,我说:‚现在马上背上书包,到外面去,然后每一个人回到教室里,一会我相信它会飞回来的,他一定是飞到了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书包里了,他发现了一定会把笔放回你的书包里的。‛就这样我们都在教室外面,我让一个又一个的孩子回到教室里先打开自己的书包,仔细检查。十分钟过去了,我们一起回到了教室里,我让丢铅笔的孩子打开书包,他高兴的大喊杨老师,我的笔飞回来了。之后我乘机说:‚如果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孩子,爱心天使会一直帮着他的。‛在这件小事中,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后来我把纪律班长的职务给了刘超,并经常与他谈心,课上课下我用赏识的眼光看他,慢慢地他向变了一个人似的。在一节班队会上,我让同学们说一说最近谁进步了,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话?同学们纷纷夸赞刘超,有的学生说:‚看到你帮我们提水,我想说刘超你真好。‛‚你不再欺负女同学了,不抢女同学的皮筋了,我想说谢谢你。‛‚昨天我的板凳腿掉了,你帮我修好了,真谢谢你。‛听着孩子的真诚的话语,刘超笑了。如果班主任处理不当,很有可能让这个孩子产生更叛逆心理。我把爱的阳光播洒在孩子们那幼小的心田,他们才能健康的成长。
在第八章节提到的教师应视诚信为生命,让我感触很深,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一个家长不讲诚
信,影响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而一个老师不讲诚信影响是一大群孩子。教师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我每当登上一个新班的讲台时,都要说两点要求,第一上课纪律一定要好,第二我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执行,我说了就一定要查的。刚接班的孩子不知我的性格,有时我留的作业想蒙混过关,第二天我一登上讲台的第一要做的就是查昨天的作业,全班同学把作业摆在桌子上,我一一查看,这样我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不完成作业,后来,只要我布置的任何事情,孩子都能照做。做为教师我们要在工作、生活中带头讲诚信,时时处处用诚信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诚信的晴空。
当我读到第十八章节的时候,我很有同感,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拔动生命的琴弦,我教了十二年书,每一节我都有饱满的激情去授课,听了我的课的老师,他们说你这么讲不累吗?我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而富有激情的教学就是一着高招。‛2008年我接了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说实话真让人头痛,全班几乎没有拔尖的学生,你的课堂几乎是教师成了主角,你预设的问题成了摆设,针对这样的班,如果教师不想办法,那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了。但我没有放弃每一个孩子,每一节课上,我用我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我范读、我范说、我范做。每一次我范课完课文时,学生送我掌声时,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慢慢地我的学生敢于大胆表达了,虽然表达不太准确,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我放大式的夸奖。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孩子们愿意和我谈心,愿意上我的课了,成绩进步
飞快,由原来的四个班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二的好成绩。去年我调走的时候,看到全班孩子哭成一团,我明白,孩子喜欢我。有了这么多的信赖和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一辈子做一名好老师‛的坚定信念。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觉得这本书正像营养品一样,为我们注入活力,让我们在教学中多点奉献,少点抱怨;多点夸奖、少点批评;多点激情、少点庸懒,多点诚信、少点失言。只要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是精彩,我们的老师一定是幸福。
第四篇:有关《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学困生”转化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必须面对。我们花去了很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这样的付出总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几位教育家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教育是育人的艺术,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我们要用“心”做教师。
书中陈树然老师的《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的遗憾》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用心浇灌”;周弘的《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让我感受到了赞美的惊人力量;洪俊刚老师的《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无痕教育的神奇魅力。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力量,收获了启示。
一、用“真心”对待学生
所谓的学困生身上总是存在许多不易改变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进步的极大障碍。工作中,常常感觉我们说了很多,他怎么还是不改呢?事实上,紧靠他们自身努力和我们的三言两语,实在是难以产生效果。如果我们是真心的为学生着想,视他们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我们就会蹲下来细心的观察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学习中、生活上、思想上的困难。当学生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所需,这时候我们所做的才是对症下药。“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当学生感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也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尽力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用“爱心”帮助学生
我们真心的帮助学生必然需要具体的行动。每天繁忙的工作,除了正常的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外,在校的时间所剩无几,然而课堂上也不允许我们过多的照顾后进生。没有时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在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额外的花出时间来辅导他们,无论是平时的交流与辅导,还是放学后的“小灶”,都需要我们格外的用心和关注。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明白额外付出的意义;本着一颗爱心,我们才会想学生之所想;本着一颗爱心,我们就不会计较自己的付出。
三、用“慧心”教导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它的别出心裁,在于它的不露痕迹,在于它的自然朴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我们不仅要创造性的教育,而且要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一颗慧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会抓住教育的契机,才会选择合理的方式,才会让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有效。
四、用“耐心”等待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定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常常在进步与起点间徘徊,常常使老师的信心受挫。但是我们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理解和耐心,掌握“抓反复、反复抓”的教育规律,我们就会静静地等待学生的变化,而不至于在他没有进步的时候予以打击,这只会让他们更不自信,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来说,教师的耐心在很多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耐心的培育,花蕾终有展开花瓣的那一天。
今天的我们之所以站得高、看得远,是因为我们常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用一生的践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他们对学生的真心与爱心,工作中的慧心与耐心,永远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扶持着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越做越好!
只要用“心”,我们就能演绎自己的精彩。
第五篇:《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1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寒假的时候,看这本书之前看了一部超级励志的电影——《垫底辣妹》。故事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日本的一个年级倒数第一、被学校老师称之为垃圾、知识水平仅仅停留在小学4年级的高三女生,在一对一补习班里老师的帮助下,一年内偏差值提升40%以上并考入庆应大学的故事。我们不能老说孩子差,因为孩子会真的这么认为,渐渐地也变得不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的无限的可能性。这是这部剧里那位了不起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我想,正因为他这个这个充满爱的理念,才创造了这个奇迹。
我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着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的故事。周成平老师主编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中,就有着许多老师在教学生涯中的小故事,虽小、虽平凡,但足以点燃我们内心爱和责任的火苗。
开篇第一章就提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实质上是我们称之为教育的这个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中的火花,成为学生行的的灯塔。”这告诉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德”这一个字,至关重要。我们直接面对的是一群三观都没成形的孩子,老师传授给他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应该是如何做人。德行不正,虽是人,但确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那么,如何将我们的“德”传递给孩子们,周老师告诉了我们,是“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生的关键就在于爱,表扬也好,批评也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爱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夺目闪耀占据着老师心尖尖上的孩子,他们霸占着老师的宠爱和表扬。另外有几个是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疼脑热的孩子,他们一向爱挠蚂蜂窝,善于点燃老师的怒火。还有一群孩子,既不属于老师床前的蚊子血,更算不上是老师心头的明月光,他们鲜少遭受批评却也难得遇上表扬。这样的情况,似乎自古以来便有之,但是我们都冷漠的视为正常,作为老师,难道我们不应该自我反省吗?我们的爱是不是走偏了,我们的表扬和批评是不是也走偏了?
表扬的艺术
书中一个真实的案例,周弘老师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留美的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从这个奇迹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赏识、赞美对于孩子成长的力量。我们都知道,作为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乐于赞美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我们的赞美一定要恰当、具体、准确、真诚,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激起进取心。
首先,我们赞美的是行为,而不是人格。一位哲人曾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所以我们的赞美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单纯的对孩子说:“你真棒!”“你是好学生”之类的话,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了,这是很不现实的,赞美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行为,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哪些行为使你满意,你的赞美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长去赞美他。我们眼中的中等生、后进生,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特长进行表扬,在赞美的同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期许,相信他们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再次,我们要称赞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做到及时称赞。我们不能仅仅对孩子们进行横向比较,更应关注孩子们自身纵向的提高,关注孩子们日常细节的进步,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会让孩子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他,会使他们充满干劲。最后,我们要极力做到不管孩子们智力水平、起点能力高低,都不能吝啬我们的赞美。
批评的艺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所言:“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需要批评,批评同样需要艺术。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丧失一个人的志气,招致愤恨。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位佳话。它对我们教师如何运用心理疏导,驾驭批评艺术很有启发。首先,我们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保护孩子的自尊。任何人都是有面子的,也是爱面子的,青少年尤其如此,而且他们爱面子来得更感性更直接。其次,批评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只有有理有据,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我们不仅要指出孩子错误的事实,错误的性质,还应帮助他们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再次,尽可能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怎样批评就很能看见老师的功底。
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一年半,我扪心自问,我的表扬和批评失衡了吗?我的爱走偏了吗?是的,不知不觉中我失衡了,也走偏了。那么2016,我的要让我的表扬和批评,让我的爱,正确的回归到孩子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