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走近名师,走向成熟
——赴双流“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
王遗锐
一、会议概况
2009年6月18日至21日,“东升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四川双流县隆重举行。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语会)主办,四川双流县中学承办,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东升小学协办。大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和谐、高效”为主题,本着“以课会友,切磋教学技艺;以课促研,融会课改成果”的精神,突出“双基、语文、汉字、规律、效率”重点,推动汉语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全国中语会委员会委员、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教学法创始人张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专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组长李一行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语会、教科所(院)的负责同志、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盛会。
大赛集中展示了代表全国各地最高水平的30节精品语文课。因学段不同,分为高中组(11节)、初中组(10节)、小学组(9节),分别在双流中学(主会场)、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分会场)以及东升小学(分会场)进行。高中组的内容有:
双流中学唐文莉《相信未来》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囚绿记》 成都树德中学袁学民《哀江南》 川师大附中赵琳《遥远的幸福》 牡丹江市一中张奕《江南的冬景》 新疆八一中学蒋舟《定**》
江苏张爱丽《一种离别,千般风情》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许艳春作文教学示范课《感知——作文之根本》 天津庞海鹰《想象作文》 陕西西安曾琦《秋天之美》
大连孙俊《陈情表》
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专题报告
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尤立增《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
二、专家讲座
本次大赛,除课堂教学赛课(含展示)与专家点评外,还有三堂精彩的专家讲座。在陈金明的专题报告《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也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他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时下语文课中流行的“泛人文教育”。他认为,这种“泛人文教育”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课脱离语言、远离文本、提问荒谬、架空分析,贻害无穷。譬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提问,假如水生嫂被日军强暴了,她该怎么做?教学《促织》一课,讨论蟋蟀怎样斗?陈金明认为,“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张志公语);人文教育的大旗无论举多高,都不过分,关键是如何实施。“读写本领、人文情感、思想教育应该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他指出,语文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时,应该“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即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循文求义,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把语文课恢复原生态,还其本来面目,上出真正的“语文味”。他还谈到,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一定要学会揣摩语言,揣摩就是反复想,会想是会听说读写的前提。
在尤立增老师讲座《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主要强调了“素养”与“能力”两关键词。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素质就是要有“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的本领,把客观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他大力主张“本色语文”(素课),认为语文学科本身要求语文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现代化工具只是服务于课堂,老师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奴隶。要利用假期外出学习,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起深厚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从事教学工作。要提高自己吃透教材的能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把参考书真正放在参考的位置。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把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从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认知的起点,尊重学生读的权利,说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课堂上教师要进入文本角色,更要转变教学角色,变知识霸权者为知识分享者、变指导者为学友、变一桶水为一眼泉、变提问者为应答者、变蜡烛为果树、变统治者为平等的首席。要锤炼语言:科学、准确、精炼、艺术。要“门门通”,还要有“一招鲜”。组织教学要突出点拨的作用。“点”——点要害;“拨”——拨疑难,排障碍,答对了要肯定赞扬,错了一定要委婉指出、及时指出。
在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中,主要强调了语文教与学交际过程中要“高进快出”,“重对象、重内容、重场所、重目的”,“听说读写并重联动四位一体”,认为“学重要,习更重要”,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帮助每个学生走向相对意义的成功。
关于课改精神,综合各专家报告和现场点评,主要有二:考试的指挥棒性质不变,教学就绝不能与高考脱节,这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注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建议。
三、关于赛课
本次参赛或展示的课共有11堂之多,分为诗歌鉴赏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指导教学。可谓门类众多、精彩纷呈。但在此我不打算全部复述,因学校订了一套教学实录光盘,等寄回后挂载在校园网可自行观看研究。重点说一下作文教学。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华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河北的许艳春带来了一节快乐与智慧交织的展示课《感知——作文的根源》。这节课由“送礼物”开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始——教师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片树叶,并让他们观察树叶写一段文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即兴创作的这段文字,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会从外形、功能、气味、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描写、联想、感悟,最后提供了课本中用感知来写文章的范例——朱自清《春》、张爱玲《明天》。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趣味、搭建智慧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第二次学生习作展示五部分。教学意图集中,步骤设计科学合理,课堂节奏明快,巧妙自然,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智慧“井喷”,互动踊跃,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大赛评委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一代名师的方家风范!
天津的庞海鹰老师在《想象作文》一课中,借助对一个简笔画展开的古铜钱图案,借助多角度的想象与想象组合来启发展开学生思维,从而合理地构思作文,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想象的丰富、合理和集中,最后以经典题目——“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大森林的小木屋中,突然响起敲门声„„”收尾,引导学生培养作文想象能力。整堂课,设计精巧集中、实施严谨有序,方法传授快捷高效,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陕西西安曾琦执教了《秋天之美》。老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自己拍摄的秋景,让学生感受秋天之美,激起学生对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果等秋景的兴趣;引入本堂课题《秋天之美》后,询问学生由秋天想到了什么,又引发了什么情绪。教师明确观察角度后,又以“如何用文字把这些景象生动再现,让没去过、没看过的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神,如闻其声?”设问,二次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表现欲望,进而点拨描写(含修辞)、联想、抒情等技巧,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深度;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
三堂作文课中,都特别重视学生写作前的心理准备与思维开启,重视想象和情感在文字表达中的作用。教师的引导点拨大同小异,都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二是通过引导明确感知、观察角度;三是借助联想拓展学生思维领域;四是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抒情、感悟等技巧;五是动笔写作;六是展示、交流、修改、提高。
四、观摩感受
感受之一:关于教学预设与效果生成的问题。
这个感受主要源于牡丹江市一中张奕老师《江南的冬景》一课,张老师在整堂课中,从情景导入、主体教学、讨论分析直到最后小结,99%都是按其印发的教案在复述,课中有几处学生偏移了教师设计却有价值的思考提问情形出现,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她运用教师智慧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而是按自己想法硬生生把学生思路拉回了教师预设,课堂民主气氛较为欠缺,教师为主体的套路化色彩明显。听完该课,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老师可能与大奖无缘了。
事后,我反复听录音、看笔记,将该课与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老师执教的《囚绿记》等10堂课进行对比,想到了预设与生成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学肯定是需要预设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者,准备也。没有准备,也就是随意为之,无论教师资质多么聪慧,经验多么丰富,其课堂教学肯定“不是少了必要的,就是多了不必要的”,最终免不了“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胡乱敷衍、乱侃一番”的莫大嫌疑。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所以教学常规严格要求老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法,也要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前三者是基本原理,最后一点是个性特征。正是因了这个个性,同样一堂课,同样一群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技巧;不同的名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共性的、适合自己的可以借鉴吸收,个性的东西学不来也不必学。教学,不备自己,就是不尊重自身学识涵养与教学水平的客观实际,自然不会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如果一味盲目模仿某某大家某某名师,那肯定是画虎不成,自我尽失,最终也只能做个技艺并不算高明的教书匠。可以说,一堂堪称成功的课,其预设一定是十分详尽周到且又有所侧重和取舍的。
但是,我们在实施教学时,除了要讲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外,更要讲体现教师智慧的灵活性,能针对那些不曾预设的课堂临时情形进行合理引导调整,而不是搞“一言堂”,因为专制、独断的教学浸淫只会引来学生的枯燥无趣、心生反感或者盲目屈从,自我意识与创新思维火花尚未点燃就被无情掐灭了。这显然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夸张点说等于戕害,于心何忍?因此,我们需要教学预设,更需要随机应变。这也是我校所主张的“和而不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运用实例。只有课堂和谐,师生沟通配合默契,教学生成效果也必然最佳。
感受之二:关于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的灵活运用问题。
本次大赛,包括专家讲座,无疑全部使用了体现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容量、表现形象直观、图文音频视频素材完美结合、增加教学趣味、吸引学生注意力等诸多好处。但它毕竟只是为教师所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得当,自然生成效果很好;运用不当,则会对教学的有效性构成很大伤害。在孙俊老师阅读课《陈情表》、曾琦老师作文课《秋天之美》中,两位老师都于课堂结尾要求学生思考完成作业时,播放了冲击力较为强劲的音乐和视频,据说是为了启发。我个人认为,应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严重干扰了学生思考或作业的有效注意,结果适得其反,预设实现不了,反成无意中的伤害。感受之三:关于课堂导入的问题。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入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初始环节。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单刀直入式,用时减省并且有效。但赛课就不一样,那是出彩的一个高地,往往需要巧妙迂回。本次大赛的十一节课,在导入上都是各尽其妙和十分成功的:有的是用音乐营造气氛进入情境,有的是用师生互动游戏或学生表演拉近心理距离,有的是用朗诵(朗读)相关文本驳接教学内容,有的是抛出新奇问题引发学生联想,有的是检查预习发现问题引入,有的是教师娓娓讲述导入,还有的讲笑话造幽默出对联送礼物引入„„不一而足,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铺垫。此外,个人认为,这里有个时间限制的问题,标准是“合理、有度”,决不能毫不相干、喧宾夺主甚至虎头蛇尾的遗憾式精彩。感受之四:关于课堂旋律与节奏的问题。
本次大赛,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参赛教师几乎都有超时拖堂。这又不得不回到我谈的第一个感受——教学预设与课堂操作问题。我想,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各自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时间如何分配,执教者心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头应该有个预设的通盘考虑,可以根据经验或戴手表控制课堂的旋律与节奏。这里我说的旋律,特指教学内容的主次多寡;节奏,特指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按照“三主”教学思想,教师是主导者,有这个调控权或曰调控义务,一定要有灵活性,既要遵从教学预设也要讲个临时调整,力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大家熟知的电视剧《霍元甲》中以霍氏拳法为主体兼集各派精华的迷踪拳,它其实也是有预设套路的,但在临场的高手比武时,它又是不讲套路只凭眼快手疾随机出招的,所以它总是赢家。课堂旋律与教学节奏的控制与之同理。
本次大赛观摩,还有很多思考与感悟,鉴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熟、成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和不断提升。
2009年7月8日
第二篇:“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2009年暑假集中学习讲座材料
走近名师,走向成熟
——赴双流“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王遗锐
一、会议概况
2009年6月18日至21日,“东升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四川双流县隆重举行。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语会)主办,四川双流县中学承办,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东升小学协办。大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和谐、高效”为主题,本着“以课会友,切磋教学技艺;以课促研,融会课改成果”的精神,突出“双基、语文、汉字、规律、效率”重点,推动汉语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全国中语会委员会委员、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教学法创始人张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专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组长李一行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语会、教科所(院)的负责同志、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盛会。
大赛集中展示了代表全国各地最高水平的30节精品语文课。因学段不同,分为高中组(11节)、初中组(10节)、小学组(9节),分别在双流中学(主会场)、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分会场)以及东升小学(分会场)进行。高中组的内容有:
双流中学唐文莉《相信未来》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囚绿记》
成都树德中学袁学民《哀江南》
川师大附中赵琳《遥远的幸福》
牡丹江市一中张奕《江南的冬景》
新疆八一中学蒋舟《定**》
江苏张爱丽《一种离别,千般风情》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许艳春作文教学示范课《感知——作文之根本》
天津庞海鹰《想象作文》
陕西西安曾琦《秋天之美》
大连孙俊《陈情表》
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专题报告
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尤立增《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
二、专家讲座
本次大赛,除课堂教学赛课(含展示)与专家点评外,还有三堂精彩的专家讲座。在陈金明的专题报告《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也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他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时下语文课中流行的“泛人文教育”。他认为,这种“泛人文教育” 1
课脱离语言、远离文本、提问荒谬、架空分析,贻害无穷。譬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提问,假如水生嫂被日军强暴了,她该怎么做?教学《促织》一课,讨论蟋蟀怎样斗?陈金明认为,“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张志公语);人文教育的大旗无论举多高,都不过分,关键是如何实施。“读写本领、人文情感、思想教育应该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他指出,语文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时,应该“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即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循文求义,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把语文课恢复原生态,还其本来面目,上出真正的“语文味”。他还谈到,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一定要学会揣摩语言,揣摩就是反复想,会想是会听说读写的前提。
在尤立增老师讲座《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主要强调了“素养”与“能力”两关键词。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素质就是要有“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的本领,把客观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他大力主张“本色语文”(素课),认为语文学科本身要求语文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现代化工具只是服务于课堂,老师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奴隶。要利用假期外出学习,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起深厚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从事教学工作。要提高自己吃透教材的能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把参考书真正放在参考的位置。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把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从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认知的起点,尊重学生读的权利,说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课堂上教师要进入文本角色,更要转变教学角色,变知识霸权者为知识分享者、变指导者为学友、变一桶水为一眼泉、变提问者为应答者、变蜡烛为果树、变统治者为平等的首席。要锤炼语言:科学、准确、精炼、艺术。要“门门通”,还要有“一招鲜”。组织教学要突出点拨的作用。“点”——点要害;“拨”——拨疑难,排障碍,答对了要肯定赞扬,错了一定要委婉指出、及时指出。
在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中,主要强调了语文教与学交际过程中要“高进快出”,“重对象、重内容、重场所、重目的”,“听说读写并重联动四位一体”,认为“学重要,习更重要”,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帮助每个学生走向相对意义的成功。
关于课改精神,综合各专家报告和现场点评,主要有二:考试的指挥棒性质不变,教学就绝不能与高考脱节,这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注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建议。
三、关于赛课
本次参赛或展示的课共有11堂之多,分为诗歌鉴赏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指导教学。可谓门类众多、精彩纷呈。但在此我不打算全部复述,因学校订了一套教学实录光盘,等寄回后挂载在校园网可自行观看研究。重点说一下作文教学。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华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河北的许艳春带来了一节快乐与智慧交织的展示课《感知——作文的根源》。这节课由“送礼物”开
始——教师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片树叶,并让他们观察树叶写一段文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即兴创作的这段文字,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会从外形、功能、气味、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描写、联想、感悟,最后提供了课本中用感知来写文章的范例——朱自清《春》、张爱玲《明天》。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趣味、搭建智慧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第二次学生习作展示五部分。教学意图集中,步骤设计科学合理,课堂节奏明快,巧妙自然,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智慧“井喷”,互动踊跃,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大赛评委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一代名师的方家风范!
天津的庞海鹰老师在《想象作文》一课中,借助对一个简笔画展开的古铜钱图案,借助多角度的想象与想象组合来启发展开学生思维,从而合理地构思作文,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想象的丰富、合理和集中,最后以经典题目——“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大森林的小木屋中,突然响起敲门声„„”收尾,引导学生培养作文想象能力。整堂课,设计精巧集中、实施严谨有序,方法传授快捷高效,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陕西西安曾琦执教了《秋天之美》。老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自己拍摄的秋景,让学生感受秋天之美,激起学生对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果等秋景的兴趣;引入本堂课题《秋天之美》后,询问学生由秋天想到了什么,又引发了什么情绪。教师明确观察角度后,又以“如何用文字把这些景象生动再现,让没去过、没看过的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神,如闻其声?”设问,二次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表现欲望,进而点拨描写(含修辞)、联想、抒情等技巧,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深度;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
三堂作文课中,都特别重视学生写作前的心理准备与思维开启,重视想象和情感在文字表达中的作用。教师的引导点拨大同小异,都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二是通过引导明确感知、观察角度;三是借助联想拓展学生思维领域;四是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抒情、感悟等技巧;五是动笔写作;六是展示、交流、修改、提高。
四、观摩感受
感受之一:关于教学预设与效果生成的问题。
这个感受主要源于牡丹江市一中张奕老师《江南的冬景》一课,张老师在整堂课中,从情景导入、主体教学、讨论分析直到最后小结,99%都是按其印发的教案在复述,课中有几处学生偏移了教师设计却有价值的思考提问情形出现,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她运用教师智慧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而是按自己想法硬生生把学生思路拉回了教师预设,课堂民主气氛较为欠缺,教师为主体的套路化色彩明显。听完该课,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老师可能与大奖无缘了。
事后,我反复听录音、看笔记,将该课与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老师执教的《囚绿记》等10堂课进行对比,想到了预设与生成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学肯定是需要预设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者,准备也。没有准备,也就是随意为之,无论教师资质多么聪慧,经验多么丰富,其课堂教学肯定“不是少了必要的,就是多了不必要的”,最终免不了“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胡乱敷衍、乱侃一番”的莫大嫌疑。
所以教学常规严格要求老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法,也要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前三者是基本原理,最后一点是个性特征。正是因了这个个性,同样一堂课,同样一群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技巧;不同的名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共性的、适合自己的可以借鉴吸收,个性的东西学不来也不必学。教学,不备自己,就是不尊重自身学识涵养与教学水平的客观实际,自然不会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如果一味盲目模仿某某大家某某名师,那肯定是画虎不成,自我尽失,最终也只能做个技艺并不算高明的教书匠。可以说,一堂堪称成功的课,其预设一定是十分详尽周到且又有所侧重和取舍的。
但是,我们在实施教学时,除了要讲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外,更要讲体现教师智慧的灵活性,能针对那些不曾预设的课堂临时情形进行合理引导调整,而不是搞“一言堂”,因为专制、独断的教学浸淫只会引来学生的枯燥无趣、心生反感或者盲目屈从,自我意识与创新思维火花尚未点燃就被无情掐灭了。这显然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夸张点说等于戕害,于心何忍?因此,我们需要教学预设,更需要随机应变。这也是我校所主张的“和而不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运用实例。只有课堂和谐,师生沟通配合默契,教学生成效果也必然最佳。
感受之二:关于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的灵活运用问题。
本次大赛,包括专家讲座,无疑全部使用了体现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容量、表现形象直观、图文音频视频素材完美结合、增加教学趣味、吸引学生注意力等诸多好处。但它毕竟只是为教师所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得当,自然生成效果很好;运用不当,则会对教学的有效性构成很大伤害。在孙俊老师阅读课《陈情表》、曾琦老师作文课《秋天之美》中,两位老师都于课堂结尾要求学生思考完成作业时,播放了冲击力较为强劲的音乐和视频,据说是为了启发。我个人认为,应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严重干扰了学生思考或作业的有效注意,结果适得其反,预设实现不了,反成无意中的伤害。
感受之三:关于课堂导入的问题。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入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初始环节。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单刀直入式,用时减省并且有效。但赛课就不一样,那是出彩的一个高地,往往需要巧妙迂回。本次大赛的十一节课,在导入上都是各尽其妙和十分成功的:有的是用音乐营造气氛进入情境,有的是用师生互动游戏或学生表演拉近心理距离,有的是用朗诵(朗读)相关文本驳接教学内容,有的是抛出新奇问题引发学生联想,有的是检查预习发现问题引入,有的是教师娓娓讲述导入,还有的讲笑话造幽默出对联送礼物引入„„不一而足,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铺垫。此外,个人认为,这里有个时间限制的问题,标准是“合理、有度”,决不能毫不相干、喧宾夺主甚至虎头蛇尾的遗憾式精彩。
感受之四:关于课堂旋律与节奏的问题。
本次大赛,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参赛教师几乎都有超时拖堂。这又不得不回到我谈的第一个感受——教学预设与课堂操作问题。我想,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各自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时间如何分配,执教者心
头应该有个预设的通盘考虑,可以根据经验或戴手表控制课堂的旋律与节奏。这里我说的旋律,特指教学内容的主次多寡;节奏,特指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按照“三主”教学思想,教师是主导者,有这个调控权或曰调控义务,一定要有灵活性,既要遵从教学预设也要讲个临时调整,力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大家熟知的电视剧《霍元甲》中以霍氏拳法为主体兼集各派精华的迷踪拳,它其实也是有预设套路的,但在临场的高手比武时,它又是不讲套路只凭眼快手疾随机出招的,所以它总是赢家。课堂旋律与教学节奏的控制与之同理。
本次大赛观摩,还有很多思考与感悟,鉴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熟、成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和不断提升。
2009年7月8日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听课感想 2011年3月16日到18日,“益阳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既观摩活动”在益阳桃花宾馆举行,承蒙学校领导关照,我有幸聆听了这11节的优质语文观摩课,真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听了过后,让我感想颇多,现在简单的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次讲课,大部分老师都在努力将自己由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前氛围必不可少。几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作好了充分准备,有做游戏导入的,有观看视频导入的,有和孩子们交流导入的。有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出了一个绕口令,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兴趣十足,加上教师语言风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位老师在上新课前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北京亮起来了》的视频,让孩子们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新课授课打下了基础。总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先让孩子们了解你这个朋友并愿意和你做朋友继续交流下去。
三、孩子们学习轻松,愉快。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老师很好的把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现了蝙蝠探路的方法。整个课堂上孩子们非常踊跃的表现自己,从而达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新理念。《晏子使楚》中,老师通过一句句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大家迅速的找到当楚王侮辱晏子时晏子的三次反击,在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了语言的艺术。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导演,在导演电视剧的同时来理清课文思路,开放的教学设计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兴致很浓。
四、老师的激励无处不在。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老师会用“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语言来激励,甚至还有老师事先准备了小奖品,如:笑脸、大拇指来奖励回答的很棒的孩子。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自豪感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思考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五、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其实很多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联系到同学们熟悉的桃花仑小学,从讲述桃花仑小学的来由引出课题。在《蝙蝠和雷达》这堂课中,老师先让同学亲身体验蒙上眼睛走路会有怎样的感受,再引出蝙蝠探路的方法。《动手做做看》就抓住我们人的惯性思维,认为有影响力的人说的话就是对的,面对老师还没做实验就得出结论,孩子们想也不想就赞同来引出本课主题,凡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做做看。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六、较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是老师无法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动手做做看》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个课堂上,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面对诱惑力极强的投影仪,大家纷纷把小手放到投影仪上来展示自己的“手势”。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因势利导,巧妙的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课堂次序有序的进行下去。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处变不惊。
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听了这些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我更深深的感到自己课堂教
学的不足,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我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重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我过分的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殊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次听了桃花仑小学学生的朗读,我才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小学语文就该在朗读中体会文本、理解其意。
二、必须不断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水源来自哪里,就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地充电。每次和大家探讨问题时,我就会感叹自己知识量的严重不足。如此狭窄的知识面怎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在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看到学生上课不认真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生气,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学生的一个小举措而大发雷霆。现在我开始学会反思:我的课堂够吸引人吗?如果够,那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开小差呢?答案很显然,我准备的还不够,教学手段的大同小异让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课堂,学生当然没有喜欢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者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四、做个有心人。在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非常“凶”的,这种感觉让学生望闻生畏。在这次听课中,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她整堂课都是以“笑”来贯穿全场,声音的柔感让我连想也不敢想。正是由于她如此,整堂课学生异常的听话,基本上没有孩子做小动作,大家都在认真的倾听。那一刻,我似乎知道了,学生要的是什么。今后,我也会努力,让自己把爱心、耐心、用心结合起来,真正让自己做到以“理”服人。2011-3-20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这次国培我有幸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谭雪梅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结尾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总结,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篇三: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坪头小学郭丽霞
2月25日在县教委组织下,我有幸到固隆小学观摩学习,此行上午我听了李沁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只捡儿童多处行》,并参与评课交流,课改研讨。下午听了张江霞老师《让评价与课改齐飞》的讲座,经过一天的学习给我很深的触动,感受甚深,不虚此行,收获很大。非常感谢县教委给我们提供的此次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本人的感受。
激情课堂,我心飞扬。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让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上仅仅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作用。学案设计巧妙,学习目标简洁明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针对性很强。自主学习问题比较容易,一般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这节课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人人参与,看不到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这种学习氛围让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也无形中也被融入到课堂之中,随着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漫步在知识的海洋。
精彩的讲座,引发无尽的思考。张江霞老师由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进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说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和误区,究其根源,我个人认为,还
是对课标精神不了解,对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思考的。
总之,此次去听观摩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环境,实际的学生,学生现有的水平,借鉴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去做,让课改真正融入课堂,让课堂从此变得真、善、美。
第四篇:课堂教学观摩感受
参加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感受
驾岭中学王晋霞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王村中学和寺头中学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听取了两位优秀语文教师的展示课和多位教师的精彩点评。在这样的观摩活动中,我从教学理念到实践都得到了非常深刻的启迪。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总体感觉是受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一、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此次课堂教学展示中,两位老师利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将生字、词进行当堂练习,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这种做法也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读通课文,学习到课文的精髓。
二、重视读
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王村中学的王钰明老师为学生出示导学提纲,学生在读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朗读、齐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多种方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更好的去理解文章。
三、让学生学会驾驭文字,拥有实际运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落
脚到会用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为其概括为,语文课应从得言、得意、得法三个层次去完成教学。只有让学生学会驾驭文字,拥有实际运用能力,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樊杨军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也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
时刻牢记,无论教给学生什么,让他们学会运用才是根本目的。
四、理念回归,追求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改革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头了,我们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时至今日,那些搞花样、凑热闹、追求学生情绪高涨,听课者热血沸腾的课,已经得不到认可。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樊杨军老师在总点评的时候也充分强调了这一点。他说:“老师和学生的才智能否得到充分的展现,才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今后的课堂,要把追求实效性作为主要方向,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真正的进步。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收获很多。无论从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都是一次洗礼,是一次提高个人素质的机会。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实效。
第五篇:全国中学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反思(范文模版)
教学方式变革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全国中学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反思
各位老师:
下午好!
7月26日-28日,我校语文组一行20人,在 华老师的带领下,与 锐老师及一中的王颖、张华老师,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全程观摩了全国第八届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此次比赛,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类当年兰亭之盛会。参赛选手均是由各省中语会选送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本省语文教学的先进水平。通过聆听他们的15节比赛课,我们领略到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风采,也从中受到了很多启示,引起我们对当下语文教学一些新的思考。
遵照周老师的指示,受杨富华老师的委托,我今天在这里将对这次听课的一些反思向各位老师简单汇报,粗浅地谈谈在语文教学方式变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不成熟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投影:题目——引言)
在法国的圣保罗大教堂,有一座名叫纳德·兰塞姆的牧师的墓碑,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那么50%的人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由他们的话可以看出,反思于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比赛中,优秀选手们声情并茂的诵读、细腻深刻的赏析、遒劲美观的板书、循循善诱的指导、恰到好处的点拨,无不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娴熟的驾驭能力、科学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在智慧和经验的碰撞中获得了丰厚的收获。
与此同时,一些参赛教师在比赛时因各种原因而表现出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们一些反思。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关系、教学评价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方法,贯彻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呢?
我将从四个方面加以总结:一高效的课堂开始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二高效的设计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三高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激励,四精彩的课堂取决于教师的才能与智慧。(分别指向“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注重评价”、“提升能力”)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始于精心的教学设计
这次课堂教学大赛上所选的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样,有小说、诗歌,也有散文、戏剧;有记叙、说明,也有议论、抒情;有文言也有现代;有阅读也有写作。其中无不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思想。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先进、目标恰切、科学性实用性强,能够统揽全局、整体优化、循序操作、层层落实。但是我们也看出个别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
1、有的课,教师“教”得太饱满,学习目标较多,教学重点无法突出。请老师们来研
究下面这个课例:(不读,只投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导入:
师:预习中,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一段? 生:最后一段
师:那今天就从最后一段入手,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文段,品析人物:
引导学生由最后一段入手,揣摩林冲的心理,分析其性格特点。
三、合作学习,探究主题
让学生探究导致林冲性格发生逆转的原因。
四、品读文本,研究写法
带领学生分析了文中几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触类旁通,学会鉴赏 让学生总结出鉴赏小说的方法
以上内容教师用一课时匆匆处理完成,显得内容较多,每一方面都无法深入,也无法拓展。
2、有的课,教学流程分配不够合理,媒体使用走形式,教学切入点求偏求怪,体现出教师预设的偏差。比如下面这个课例:(不读,只投影)
《长亭送别》
一、导入环节:(大约10分钟)
1、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2、王实甫用十年创作《西厢记》,最后再修改《长亭送别》第一节时去世。
3、《红楼梦》宝黛读西厢视频片段
4、师总结说:宝黛的爱情鸟之翼有不能承受之重——封建礼教,张生和崔莺莺也是一样。
二、分析文本
以老夫人和长老的言行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礼教与崔张爱情的矛盾。
三、最后教师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现代诗作结
很显然,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方面想要找一个较为新颖的切入点。但这个点太偏,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时比较困难,结果课堂推进陷入比较艰难的局面,教师不断地点拨提示,学生的回答依然与教师的预设衔接不起来。
反思:(投影)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从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开始。正如评课专家所说:“语文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要进行巧妙的课堂架构,首先要找好突破口。”优质课堂的标准应该是目标清清楚楚,过程简简单单,效果实实在在。切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贪多求全,为了角度新颖而求偏求怪,为了使用多媒体而流于形式,为了彰显个性而喧宾夺主。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的设计应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
1、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该树立起学生学习主体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这次比赛中,一些优秀的参赛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高效有充满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中领略到母语文化精华之所在。设在礼堂舞台上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放飞心灵的舞台。教师用精巧的设计,精彩的语言,激起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使他们从内而外绽放出自信的光芒。
《春末闲谈》一课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把一篇深奥难读的课文教得明白易懂。一个听课的学生后来写出了这样的听课感想:(投影)
我们都说鲁迅太严肃,“是这样么?”老师用一个小故事说明鲁迅很风趣,于是我们在笑声中阅读。“鲁迅写这篇文章是给谁看呢?”这又激发了我们的兴趣,大家争相发表意见,思考越来越深入,认识越来越清晰。最后她问:“鲁迅希望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这样我们面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不会熟视无睹,面对钓鱼岛主权问题、面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我们就会奔涌出一腔爱国热血!”那一番结束语震撼心灵,至今在我们耳边回响。
2、把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去教,上出语文的情与趣,彰显语文味,使学生乐学。在参赛课中,有一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教材的《渔父》。授课教师是来自北京四中的连中国老师。连老师的文学功底特别深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思潮奔涌,激情四射,语言表达尤其精彩。整节课他妙语连珠,经典语段信手拈来,比喻句、排比句层出不穷。他的课体现出他对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理解。比如他说:
真实的语文课就是把师生心灵的灯打开,照亮起来。一棵树就是一本书,这就是语文的眼光。
这节课上得有乐趣,有情趣,更有理趣。请看这节课的课堂简录:(不读,只投影)
《渔父》
一、用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西游记》孙悟空听课的故事激励学生,把这节课当成你我师生精神的盛宴。你可以癫狂跃舞,甚至绕着教室跑一圈,不过不要撞墙就行。
二、简单介绍《楚辞》,并强调学习《楚辞》,就要关注品味它的语言,它实际上是散文诗。引出下面的学习重点。
三、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品味理解文本。
1、屈原的出场
2、渔父的问话
3、屈原的回答
师过渡:读《渔父》,我的心灵一次次被激荡,被洗刷,但我不敢像屈原那样一个人与整个社会对峙。这种对峙,千古一人。它是一种高贵的状态,有一种最华美的精神。他让屈原
在历史上熠熠生辉,构成了奇伟壮丽的傲人风景与精神绝唱。对此思慕者看得高山仰止,而平庸的人却大为不解。
5、渔父的建议
6、屈原的态度
师过渡:人爱干净是天性使然,但我们常常违背这种天性。“皓”不是一般的白,是一种非常耀眼的白。何况是“皓皓”连用?由此可见,屈原把自己提升为一片纯然的皎白。他的回答情意慷慨。
7、渔父与屈原的形象比较
师过渡:屈原的死就是他的不死。用他的死让整个世界免于崩塌。他跟污浊的世界断然绝交,在宏广秀丽的世界中壮大心魂。
四、讨论思考,探究升华
问1:如果你是屈原,会选择哪条路?
问2:在屈原的勇者之路和渔夫的消极避世之路之外,还有没有第三条路?
我们不难看出,连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渔父》时,没有把文本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满怀激情地引领学生去追溯两千年前屈原、渔父两位智者在江泽关于人生态度的探讨,使学生沉浸在人物对话的情境之中,人在当下,心驰远古,陶醉于忘我的境界中,体会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这种“人在三尺讲台,情溢天地之间”的大视野、大境界让语文的魅力犹如一面旗帜,飘扬在学生的心里。
反思:(投影)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分析”即“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应该成为备课教师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面这两节课的共同点在于教师用智慧和激情将课堂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学生是课堂上自主的学习者、愉快的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者。同时,两位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灵魂的塑造。他们的课既有心灵的碰撞和精神的洗礼,更有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思考。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真谛,彰显了语文的文学与思想魅力。
三、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调动激励
当教师将舞台让给了学生,自己由主角退至幕后,是不是就可以少说甚至不说了呢?这时,教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就成为了我们有必要去思考的问题。
通过听课,我深深地体会到:好的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解是丝线,串联起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是火花,点燃学生的激情,点亮学生的思想。
比如下面这节课:(不读,只投影)
《江南的冬景》
一、导入:
用新安江的照片评价江南美景具有高贵而忧郁的灵魂。
二、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第2、3段
师评:文章很美,刚才的朗读更美。
三、研读课文
师问江南的冬景有怎样的特点? 生总结:可爱、明朗
师问:文中有几幅画?能不能给每幅画取个四个字的名字。生给每幅画命名。
师:能不能选其中一幅进行赏析?要求:一分析画面感,二揣摩作者心境,三读出点睛之笔。
生赏析
四、探究方法
师问: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荆南东京的可爱和明朗呢?回答时要从文中为你的观点找出支撑点。
五、学以致用
师:在郁达夫笔下,江南的冬景是如此可爱。其实,咱们身边的美景也毫不逊色,清洁间咱们刚才感悟到的手法,写一个50字左右的描写景物的片段。
生写,然后读。
最后教师轩昂学生推荐《山居笔记》《与山海为伍》等四本书。
整节课,教师用五次提问串联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品味学习应用过程。语言精练,思路清楚。
在比赛中,还有一节写作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这节课除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科学、指导细致等优点外,授课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十分准确到位。她在评价学生的思维和写作成果时,说了这样一些话:(不读,只投影)
你是在认同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你认识到了第一种方法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精彩的答案,它点亮了我的思想。
回头再看看这个材料,你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做深入挖掘。你的思维不仅清晰,而且新颖。
你的片段像一首小诗,形象中不失深刻。
你的文段让我体会到,作文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思想的流淌。……
这些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意味着莫大的尊重和激励,它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励学生主动表现。在这种欲望的促进推动下,学生都想展现出自己最强的一面。
反思:(投影)
本次大赛的一位专家评委认为:当教师通过“引起注意——交待目标——复习旧知——呈现新课——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提供信息反馈——评估行为表现——强化保持与迁移”等步骤架构课堂、完成预设后,“引发行为表现”、“提供信息反馈”、“评估行为
表现”这三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生成空间。从每一节课学生现场学习的状态和实效来看,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如果能给予细致入微的引导、指导和帮助,同时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恰到好处、准确到位的评价,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四、精彩的课堂取决于教师的才能与智慧
在听了这些精彩的比赛课之后,我不由自问:课堂的精彩源自哪里?答案也许很多,但归根结底源自教师本身,源自教师的才能与智慧。
回顾一堂堂好课,如果没有教师深厚扎实的文学功底、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高超娴熟的课堂驾驭,那么,多优美的文章学生也无法识其美,多精巧的构思教师也无法显其巧。
细细研究每一堂好课,哪一个精彩的细节不彰显出教师的睿智与个性呢?那独特的文本解读,精妙的板书设计,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新颖灵活的训练方法,使他们的课堂在行云流水中,既遵循了规律,又突破了传统。
正如一位专家评委所说:“课堂实在,不代表不变化;课堂本色,不代表没个性。”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课堂,因教师的智慧而精彩。
总之,新课程改革犹如和煦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课改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师智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浮躁虚华;多一些学习钻研,少一些盲目跟风。如果我们能够树立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意识,反思教学中遇到的低效、无效行为,探索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更有效、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