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周恩来的诗歌、故事整理
百年恩来主题曲
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多想,不能多问,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神明归还世界,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1972年5月,周恩来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
从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同邪恶势力进行着最后的搏斗。
病重期间,每当剧痛袭来时,周恩来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不露痛苦的表情,并安慰和鼓励他们:你们给我治疗是个好机会,可以很好地在我身上总结经验。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受癌症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对癌症没有办法,总有一天会突破的!他曾专门交代医务人员:现在对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好办法,我一旦死去,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我是很高兴的。
“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
到了1975年秋天,周恩来的病情有了新的发展,即由原来的“移行上皮细胞癌”转为“鳞状细胞癌”之后,恶性程度更高了,并很快扩散到盆腔内临近器官、腹腔内脏,继而转移到全身重要器官。他基本上处于卧床不起状态。大小便已开始在床上解决,进食主要靠鼻饲,偶尔在病床上喝一点汤汁及茶水。从11月下旬起,他身体已十分虚弱,连躺在床上大小便也没有力气,要依靠别人将他身体托起把便盆塞进身体下面去才行。后来,消化道发生部分梗阻,由鼻饲管通过“蠕动泵”输入胃肠道的营养物质不能往下运转,引起腹部胀满不适,只得改为每天静脉输入抗菌素治疗药物,同时输入必要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热量需要。但是,大剂量的各种广谱抗菌素的反复使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大便量与次数明显增加,进而发生全身性霉菌病,导致持续高热不退,心脏和肾脏功能衰竭,使本已十分复杂的治疗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了。
由于全身免疫系统功能已面临崩溃,抵抗力极度下降,癌细胞在体内更肆虐。它们每时每刻在吞噬着周恩来的五脏六腑、骨骼与肌肉,由此引起全身各处难以忍受的疼痛;镇静药物和止痛药品几乎已失去了作用;满脸胡茬,更显出虚弱憔悴的病容。那双令敌人望而丧胆、使同志倍感亲切的眼睛已不再炯炯有神。他的体力非常差,呼吸与脉搏也很弱;说话声音轻微,生命处在垂危之中。从12月中旬起,终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医生张佐良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四五个小时,后来管两三个小时„„他疼得实在不行时,就把我叫进去,说,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听到这里,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我说,总理,你现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摇摇头。”
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体温达到38.7℃。这时应约来谈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来到周恩来的床前。周恩来非常吃力地向罗青长询问台湾近况以及在台的一些老朋友的情况,并且嘱咐道: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不到15分钟的谈话,周恩来竟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
到12月底,病危中的周恩来因为长时间没有理发,他的容貌已完全变了:花白的头发蓬长,胡须几乎把嘴唇遮住,灰黄的面部布满一块块的老年斑,深陷的眼窝发黑,双目更不见原有的神韵和风采。过去一直为周恩来理发的北京饭店职工朱殿华,几次托人捎信请求给总理理发。周恩来知道后,告诉工作人员说:朱师傅给我理发20多年,看我现在病成这个样子,他会难受的,还是不要让他来。谢谢他了。
周恩来虽然已有两个多月不能进食,但肠道内仍有自身分泌的液体,还有留下的少许残渣,加之体内恶性肿瘤细胞和各类致病菌在迅速地生长繁殖,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毒素。这些复杂而有害的物质造成肠道发生麻痹,本已处在高热状态的周恩来又增加了“肠麻痹”,使得他腹部胀满,疼痛难耐。
为此,在1976年1月5日凌晨,医务人员为生命垂危的周恩来做了最后一次手术,即做“结肠造瘘术”,就是在左下腹部开一个口子,以解决大便不通问题,将肠道里的“残渣余孽”尽量清除出去,但毫无效果。随后,接到周恩来病危通知的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国务院负责人等陆续来到医院。
1月7日,周恩来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变得十分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弥留中的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他微睁双眼,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8。
1976年1月8日,北京刮着刺骨的寒风,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仿佛在宣告着什么震天动地的不幸消息。
大风一直刮到第二天还没有停息。
当寒风又吹来一个黎明的时候,清晨5点钟,全世界都收到了北京新华通讯社发出的沉痛的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全世界都被这噩耗震惊了,人类的活动一时间似乎陷入停顿。各种各样的人群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品味出这消息宣告的严峻的事实所包含着的全部意义。
当寒风中一传出广播员沉痛的声音,北京和全中国立即陷入了无边的悲痛的海洋。泪水似乎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漂浮起来了。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通讯手段都忙碌地传递着这个消息。
从那天开始到1月15日(周总理的葬礼举行的日子),甚至以后更长的时间里,几乎所有国家中所有重要的人物,都对他的逝世发表了沉痛的声明或谈话,许多国家下半旗致哀,联合国也下半旗,同时没有升起联合国会员国的国旗。这在这个世界组织中是极其罕见的事情。无数唁电和唁函飞向北京,各国报纸刊载了这惊人噩耗,有的报纸整版套上了黑框,无数电台播放这悲痛的消息,有的还播放沉痛的哀乐。周恩来的照片和影片资料,反复地出现在书刊报纸和电视屏幕上。无数普通的群众涌向当地中国使馆和驻地机关,表示自己的哀悼。悲痛汹涌在他们心里,热泪洒在他们胸前,全世界都为他哀歌。
一家外国报纸宣告:“全世界都哀悼他的去世,因为他是一个罕见的受人爱戴的人”;他“赢得了他的朋友和敌人的尊敬”。
为什么?为什么一个人的逝世震动了全世界人们的心?为什么他能赢得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尊敬?
我们应该知道,知道关于他的一切,把他优秀的品德、崇高的精神记下来,传下去,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一切中华民族的后裔,把他的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继承下来,永远为我们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他这样的人物而自豪!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去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一个真正大公无私的领导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勤俭为本 清正廉洁
新中国成立后,恩来同志作为开国总理连任26年。这期间,他始终主张勤俭建国,反对浪费。并以身垂范,作出表率,处处起模范作用,这里我讲几件给人印象很深的事情。
(一)盖办公大楼这个头不能带
国务院办公用房大多是老房子,条件较简陋,数量也不够。不少同志提议,盖一座办公大楼,国务院机关和一些主要部委可以合署办公,可使公文往来,相互联系,节省不少时间。盖楼的建议酝酿许久,最后把方案报上去了。一天晚上总理把我们找去,要听听兴建办公楼的方案是怎样出台的。总理听完,批评有些同志“贪大求洋”,讲求“气派”的思想。针对个别同志因为出过国,看到外国豪华大楼便要与之攀比的想法,总理严肃地说:“只要是我当总理,大家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打消。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以后在几次国务院会议上,总理援引此例深入剖析,有理有据地阐明节约为本、勤俭建国的主张,字字珠巩,掷地有声,至今回想起来如同在昨天一样。
(二)礼堂虽然矮小,但还能用
中南海紫光阁西边有一座由食堂改建的礼堂,仅能容纳四、五百人,每当集中开会时连过道也坐满了人。国务院行政处从工作上考虑,几次提出翻建礼堂。报告送上去,总理没有批准,这事便拖了下来。到了60年代初,有些同志认为既然翻建不行,修修补补总可以了吧。未经总理批准,行政处便派来施工队开始修整,当天傍晚,总理路经小礼堂,看到房顶已拆去一角,立即吩咐停止施工,并要把拆掉的部分按原来样子修好。总理认为礼堂虽然矮小,但还能用。
(三)不同意修缮西花厅
总理住的西花厅是前清遗留下的房子,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水管陈旧,下雨天灰砖潮乎乎的。行政处和保卫部的同志十分担心,每当说到这座房子,都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将就下去了。修缮西花厅的计划早已拟好,因总理不同意只得搁下来。后来,趁总理一次出国访问期间,行政处组织人维修了一下,总理回国发现后,当即提出严厉批评,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总理自己做了检讨,反省自己没有把好关,承担了全部责任。
(五)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
1951年,新中国对外交往工作逐步开展,迎来送往、接待宴请的工作日趋繁重,由于礼宾的规格和标准还不很健全,工作中曾经出现某些失误和漏洞,比如在一次国宴上使用了外国香槟,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提高礼宾接待工作质量,我们根据以往宴宾的经验和一般惯例,草拟了《关于接待工作今后的改进办法》草案,并于7月8日上午送交总理。当天下午报告就批下来了,总理在报告的每一款上都作了具体批示,现将总理批示的有关条文和批示内容录下:
1.水果按季节一律用国产。(总理批示:以少为好,不要多。)
2.烟卷一律用前门烟。
3.菜仍中餐西吃,材料用国产的。(总理批示:数量亦不宜大。)
4.酒用国产葡萄酒、绍兴酒、啤酒、烟台张裕公司制的白兰地、北京大喜公司制的香校酒。如需用烈性酒,则用汾酒。(总理批示:汽水亦需国产。酒不要多。)
末尾,总理批下几行大字:“同意(《接待工作今后的改进办法》)。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理多次指示国管局要学会理财,当好管家,少花钱,多办事。在总理勤俭思想的启发下,国管局精打细算,节省开支。为解决出国人员添置服装和节省费用的矛盾,国管局购买了大批各种型号的出国服装,凡有出国任务的同志一律不发制装费,统一到国管局仓库挑选自己合适的服装。回国后服装交回国管局,洗净后放入仓库让其他人员出国时领用。这样做为国家节省了一大批开支,得到总理的多次称赞。
(六)吃饭要付钱付粮票
同总理接触过的同志都觉得总理说话硬气,一是一,二是二,从不含糊,令人心服口服。原因何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总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化。
从50年代起,中南海里经常召开国务院会议,出席会议的都是副总理和部长一级的干部。会议时间一般都较长,为了不耽误大家吃午饭,会议安排吃工作餐。工作餐的标准早在1950年总理就亲自规定为“四菜一汤”,基本上是家常饭菜。总理不止一次称赞这“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吃工作餐时,总理同大家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吃完饭,夹起一片白菜叶把碗底抹一抹,把饭汤扒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他亲自规定,吃饭要付钱付粮票。每顿工作餐结束,每人都要交钱交粮票,这已形成了一贯的做法和要求。总理在北京如此,到地方也是如此。每次到各省视察工作或主持会议,他总是要求吃的饭菜同大家一样,不搞特殊,有的接待单位想让总理吃得好一点,他坚决不同意,还要批评,一定要和大家吃一样的伙食。临走时,他一定要地方把应由他付的费用全部算好,把钱和粮票付清,不给地方财政增加任何负担。
(七)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一次在上海,总理遇到几位从北京来开会的同志,便问起中央国家机关的同志到地方出差开会所需费用由哪一方支付等情况。当他了解到有些领导干部带着夫人孩子来地方,所有住宿、伙食、交通费用皆由地方政府支付时很生气。回到北京,在全国第三次交际接待工作会议上,总理恳切地告诉各省来的代表: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责,都要给本人出具帐单,由客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总理立下这个制度,就是让各级干部做到公私分明,不能把因私事开支的费用混到公事中去报销。在这方面,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总理无论是到北京饭店理发,还是去医院看病,总要叮嘱工作人员凡是这类“私事”,都要照章交费,从他工资中扣除。总理请朋友吃饭,都是自己掏钱结帐。1961年,我国乒乓球代表团获得世界锦标赛多项冠军,总理非常高兴,他请乒坛小将到中南海来表演,中午由总理自己掏钱请这几位运动员一起吃了午餐。
(八)昨天表扬错了,现在我收回
1958年,不少省都在风景区兴建高级住宅,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到地方视察工作时的住处。这些计划外建筑,标准较高,用料究考,而且各省互相攀比,追求豪华,耗资较大,严重脱离群众。国务院发现这一问题后明文禁止,遏制了这股不良风气。总理后来到沈阳、大连、韶山等地视察工作,当地领导同志要安排他住新落成的高级住宅,总理立即拒绝,仍旧住在老地方。在鞍钢,总理嘱咐工作人员把高级住宅退掉,集体住进铁路饭店。总理说:如果我住进去了,就等于国务院承认你们这么干是对的。有一次在河北石家庄,总理表扬了石家庄领导节约建设资金,在控制基建规模方面带了个好头。第二天,总理在市区几个点上视察,才发现此地同样盖了不少豪华宾馆,总理生气地说:“我没有调查研究,昨天表扬错了,现在我收回。”总理一言一行,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九)我家乡的事情,应由当地党政机关管
1962年,总理的家乡江苏淮安遭受特大洪水,苏北大片田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总理调拨财力物力支援。总理看完信,心里沉甸甸的。但他并没有因为是自己家乡遭灾而慷慨动用国家资财。总理说:我家乡的事情应由当地党政机关管,应由柯庆施同志管,该怎么办由他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时从无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十)把桔子原封不动地退回去
一次江西省送来一火车皮桔子,总理知道后立即指示:把桔子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一个也不能收,并严肃批评了江西来的同志。
在国家困难时期,青海省政府从青海湖里捞了一些鱼,派车专程送到国务院。收不收?负责后勤生活的同志左右为难。总理知道后,专门给青海省政府打了电话,对这件事提出批评。鱼如果退回青海,路途往返多日眼看就要变质,后勤部门只好把鱼买下送给幼儿园小朋友改善伙食。
总理家乡江苏淮安县的县委书记来京开会,带来一包总理最喜欢吃的面食“撒子”,总理同意收下,但按价付了钱和粮票,请这位县委书记带回去。
节俭为本、清正廉洁的思想,是总理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里一贯极力倡导并付之实践的,而且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几十年来一直闪烁着不灭的光辉。历史发展到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常回顾一下周总理关于节俭为本、清正廉洁的教导和他以身作则的动人事例,对于我们继往开来,发扬优良传统,做好各项工作,将大有裨益。
我想首先是要学会明确一个目标。少年周恩来就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其次是要学会“外圆内方”,既要坚持内心的原则,又要懂得外在的机变灵活。凡事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坚守信念的同时,讲究策略的作用。
再次是要学会坚持!在许多人都不理智的时代,他尽力做一个有助于人的清醒者!
当然,有时候坚持也是放弃,周总理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放弃了孩子、票子等。然后要学会谦卑!周总理很是平易近人,对生活要求极少,对普通人满怀善意!还要学会执行力!周总理事无巨细,总能办理得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记得学会幽默!周总理的一生不乏苦难,但是他用大智慧化解人生的尴尬,创造外交神话!还要学习他的„„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周恩来 “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写书,就写自己一生中的错误”;“有错误逢人便讲”,这是多么坦白的襟怀,多么高尚的品格。——周恩来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误。错误,可以说是要陪伴人的一生的。智者千虑尚有一失呢!问题是怎样对待错误?是硬着头皮采取不承认主义?是搪塞、遮掩?是文过饰非甚或嫁祸于人?——周恩来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要知道,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错误也是财富。错误能使自己变得聪明,成熟;错误能给他人提供向前的阶梯,提供有益的指路标向。——周恩来
学习周恩来同志吧!,采取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态度,公开地承认错误,勇敢地改正错误。——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周恩来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一丝不苟地对“各种学科”加以“深究而悉讨”,告戒自己不可“一知半解”。1917年,他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而东渡日本,精心钻研新兴社会科学,努力掌握救国救民本领。1919年回国,他投身于“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1924年,他先后去法、德两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周恩来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周恩来周总理名言警句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1934 年 10 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 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恩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广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聪明,机智,幽默、“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巧对毛泽东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毛泽东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还是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毛泽东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主席道别。
周总理妙语斥对手
周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德高望重,幽默风趣著称,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周总理舌战米高扬
有一次,周总理从日内瓦开会回来顺道访问莫斯科。在为他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他用英语向苏联人祝酒。这时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抱怨道:“周,你为什么不说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这句话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周总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他仍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该是你学习汉语的时候了。”以促米高扬说出不学汉语的原因。米高扬果然上钩,抱怨说:“汉语太难学了。”此话一出,周总理马上轻快地说:“没关系,下回到我们使馆来,我们将非常高兴地教你。”一下子将米高扬置于一种学生的地位。
对周总理的评价 外国朋友:
1、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Mao.ZD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3、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说:“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4、建国前,斯大林和米高扬也说过:“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5、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末了,他又补了一句:“前天美国报纸上登的。”
6、苏联总理柯西金在会见日本创价协会会长池田大作时说:“请你转告周总理,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7、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对美国记者说:“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8、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9、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10、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说过:“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中国人:
1、两弹元勋钱学森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
2、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说:“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
3、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4、胡耀邦同志于1984年瞻仰了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后题词:“全党楷模”。
5、毛泽东主席于1974年在长沙对王洪文说:“对周恩来的任何攻击,必将遭到人民的坚决反对!”
6、文革中当红卫兵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批斗周恩来的要求时,他说:“好吧,让我也去陪斗吧!”
7、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蔡元培说:“周恩来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
8、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原北大校长马寅初说:“周恩来总理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员。”
9、著名地质专家李四光曾说:“周恩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大批人。”
10、陈云、彭真、宋庆龄、叶剑英、罗瑞卿、余秋里、谷牧说:“没有周总理,„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
国民党高层军政要员:
11、李宗仁说:“周恩来作为国共和谈的首席代表,高瞻远瞩,立地生辉,抛开国共两党各自的信仰不说,仅以有这样的杰出领袖人物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天经地义的,顺乎情理!”
12、阎锡山说:“周恩来乃神才也!周恩来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我在国民党里没见过,国民党里没有这样的人才。”
13、张治中说:“我的一切进步与我的老朋友周恩来的帮助、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情怀,他那广泛团结人的思想是国人学习的楷模。”
14、于右任说:“周恩来的人格真是伟大”!
15、冯玉祥评价说:“极精明细密,殊可敬可佩也”!见过周恩来后,在日记里写自己是吃饭太多。联合国:
周恩来死后,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
第二篇:周恩来故事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家好!
我叫,来自一(2)班。我讲的故事题目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飞机遇险的时候
1946年1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去重庆。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11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大家正忙着,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降落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一片欢腾。
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 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 10 元钱。谁知周 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 10 元钱怎么够呢 ?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 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 一样付钱嘛!”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 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 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 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 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周恩来认真练字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第三篇:周恩来故事
周恩来尊师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周恩来总理尊师的故事。周恩来从小就养成了尊敬老师的美德,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尊敬一位小学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名叫高盘之,1910年高老师到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任教,周恩来恰于这年随伯父来到东北,成为该校的住校生。高老师教学很认真,特别是每当讲述中华优秀儿女的爱国故事的时候,他总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给周恩来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就下定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老师十分器重和喜爱周恩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毕业前,高老师为他命名字翔宇,殷切期望少有大志的学生如鲲鹏展翅,翱翔宇宙。行前,少年周恩来也挥毫赠言:“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以后,他一直珍爱着“翔宇”这个名字。一日为师,终生难忘。1950年周恩来已是新中国的国务院总理,日理万机。但当他听说高老师的儿子从台湾回到济南后,便立即邀请他们一家到北京,迫不及待地打听高老师的下落。当得知高老师已于1940年去世时,他久久沉默,陷入深深的追念之中。他动情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然后,他索要了高老师的遗照并把它翻拍放大,留在自己身边。后来当他得知师母身体不好时,又托人给师母送去50元钱,并送了一斤白糖给师母补养身体。1962年,高师母病故,周总理亲自写信表示哀悼,并随信寄去100元钱作为丧葬补助。
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对自己小学时的老师表达了如此真挚的感情,他尊敬老师的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伟大的人格魅力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的故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他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的。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
一天,小恩来和他的乳妈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他快去睡觉。小恩来刚到床前,突然喊起来:“哎呀,大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劝他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二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小恩来便坐在书桌前准备写字。好不容易写完最后一个字,蒋妈妈夺下他手里的笔说:“好了,好了,快去睡吧!”
“不行,”小恩来拉住蒋妈妈的手恳求说,“蒋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真难看,要重写!”
蒋妈妈望着天真而又刚毅的小恩来,心软了,装着生气的样子,说:“好,好,随你去!”
小恩来又拿起毛笔,把那两个字认真地重写了一遍
第四篇:周恩来廉洁故事
周恩来廉洁故事
一、周总理巧拒老部下“土特产”
有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就托人给总理送来一筐桔子,很新鲜,说请老首长尝个鲜。
总理见到桔子,说:“我不需要。” 大家劝:“已经送来了,还能再送回去呀?” 总理说:“你们问问这一筐多少钱?” 赵秘书打电话问过之后,报告总理:“一筐25元。” 总理吩咐:“你给他寄50元去。” 赵秘书说:“是25元。你多寄他会退回来的。” 总理说:“就寄50元,多余的钱叫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再送来了。” 果然,龙飞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总理一筐桔子,以后就再也不敢给老首长送东西了。他说:“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竹杠,谁还敢送啊?”
二、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
周总理吃饭自己付钱,这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是因为周总理随时记着公私两本账。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私要分明。所以每次付钱,又会有不同的小故事。
有一次,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外宾。接见结束后,总理感到有些饿,就跟值班卫士张永池说:“有点饿了,咱们吃点便饭吧。” 那是一般客饭,很快就吃完了。张永池一算帐,吃了两元八角。不要以为这是优待价,总理从来不允许优惠,严格要求按市价收付款。那个年代的钱同现在不同。可是,张永池这次糊涂了。心里算了帐,楞是忘了给钱,追在总理屁股后边上了车。还没坐稳,总理就问:“给了钱没有?” “哎呀,”张永池叫一声,“糟糕,忘给了!” “快给我把钱送去!”总理生气了,大声训道:“要会算经济帐,公私算分明,不然怎么行?” 公私分明,清清白白,堂堂正正,这就是周总理。所以曾经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说起时,都说敢向全国人民保证:总理一生奉献,即便日常生活也从没占过公家一分便宜!
三、不许到小卖部买东西
总理外出,无论住交际处、招待所还是宾馆,都要求工作人员不许在小卖部买东西,他自己当然更不会去买。因为那是物质极为匮乏的时代,商品分配是个大难题,配发几十种票证也解决不完这个难题。于是,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际处都设立了小卖部,卖紧俏商品,将质高价廉的商品供应首长和外宾。总理对这种小卖部是很有看法的。
有一次去昆明,总理自己掏钱请随行人员吃了顿炒鳝鱼丝,饭后大家说说笑笑在院子里散步。
“小卖部开了。”有人说,“进去看看吧?” “你们不要去那里买东西,那里面有名堂!”总理皱起眉头说:“什么内部价格呀,你们不要占这个便宜,要买什么到街上去买。” “街上没有。”不知谁小声嘀咕一声。“有就买,没有就不买,干吗非买不可?”总理指指小卖部,“搞了这种特殊,再讲清廉也是虚假的。人家5元钱买不到的东西,你l元就买走了,你的100元工资就变成500元了么。你再跟群众说你只有100元工资,那算清廉还是算骗人?”
第五篇:周恩来的故事
周恩来的故事
他是一位优雅的君子,大国风度与和蔼可亲在他身上得到统一,让世界都为他的风采所折服;他是一位机智的雄辩家,深厚的底蕴和机敏的思考,让他带领中国外交躲过暗礁为世界所承认;他是一位睿智的哲人,浸透五千年智慧的他,能够看清前方迷雾之中正确的道路。日内瓦会议上,他舌战十六国阵营;万隆会议上他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正确方针;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
提起中国的总理,我们不得不提周恩来;回忆起新中国,我们不得不提周恩来。周恩来总理是我一生当中最佩服的一个人。他一生克己奉公,心存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为后人树立一代伟人的典范,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前,只是零零碎碎的看到或者听到一些关于周总理的故事。那时候对他的钦佩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进大学后,我就花时间大致看完了整本的《周恩来传》。<<周恩来传>>是一本让我读完了感到心潮澎湃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总理一起,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挥斥方遒、青年时的南昌揭竿、壮年时的战火硝烟、中年时的世界扬名与晚年时的**年代„„自己都恨没有早生几十年去一睹总理本人的风采。通过那位作家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读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我在心中为之喝彩;但读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潮,抑或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读《周恩来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一代伟人周恩来身上清晰地看到,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在中国人民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关键是出自他的远见与才干。从他童年中所受的教育乃至东北念书,甚至是后来的东渡日本都使他对现实产生强烈的不满,这种社会需要治理,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促使他终于在旅法期间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就是他的远见,一个伟大的远见。他意识到“未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必将胜利”,他无比精明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历史因为这个孩子而发生改变,中国的人民因为这个伟人而挺起胸来。周恩来三个母亲的谆谆教诲加之其幼年的困顿成就了周恩来坚韧不拔的性格,所谓“国仇家难,从小教育了周恩来。” 而后的一句“为了中华之崛起!”更是成了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的誓言。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他的心怀国家竟是从那时就开始的,从一个12岁的少年就开始了。而后青年的周恩来抱着“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的雄心抱负开始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并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河山。在从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转入天津南开学校后,他如饥似渴般地汲取了近代教育的各方面的知识,并在毕业后赴日本求学,从而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在以后的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在被日本帝国主义镇压被捕入狱后,他仍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并在牢狱中成长得更为坚定凝练。不久他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在张申府、刘清扬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党的创建人之一。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维护党的利益。回国后,他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军事上始终亲密合作,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政府首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从此,也开始了他26年国家总理的辛勤劳苦的历程。在他任政府总理期间,不仅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还在1954年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了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他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极力保护党的忠诚老革命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苦撑危局。他从无一句怨言,一直默默努力,凡事亲力亲为。正因如此,他原来甚为健康的身体,由于长期过度紧张、繁忙而急剧衰弱,除了得了心脏病而且屡次发作外,甚至在1972年5月被确诊为膀胱癌。终于,在五十五年的不辞辛劳,事事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奔波劳碌之后,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这就是周恩来的一生,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为之动容。他逝世那一天,联合国破例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伟人的逝世,国民更是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也许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
总理的事迹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他对后人的影响不可估量,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周总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胜枚举,我无法在这一篇短短的论文中一一列举,只能是一笔带过,我想再多的词语或许都无法写出总理的光辉一生,大爱无形,大音希声,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地铭记周恩来总理一生的波澜壮阔!
周恩来,作为一个总理,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目之中,他的一生完全而彻底的献给祖国的解放与发展事业。没有经典的话语作结,我最后引用俄罗斯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总理,您将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