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压力容器设计人员2014工作总结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2014工作总结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我逐渐的了解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知识和公司产品,生产过程。在师傅的指导下可以设计简单的固定式压力容器了(管壳式换热器、非标准的产品等),主要从以下以几个方面进行了学习。
一、首先,从标准开始,陆续的学习了容规、固定式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焊接考规等参考资料 ;已基本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固定式压力容器方面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2、管壳式换热器方面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3、容器焊接方面已基本掌握了焊接材料及使用方法、容器焊接方式、焊接、电流、焊接电压、保温时间等知识。对承压焊接工艺评定、压力容器焊接规程、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分析也有所涉及。
4、对各种型号的钢板及其他焊接材料也有多了解如:Q345R、Q235B/C、S30408等材料。
5、对公司金工车间的零件的加工也开始渐渐了解。
二、随后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快速的学习公司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的知识,从大师和师傅及老员工那里获得设计经验。设计简单的容器如:空气缓冲罐、R410储罐、R22卧室储罐、套管加热器、碱冷却器、碱给料槽、冷却器、氯仿冷凝器、脱氟塔、氯仿储罐等产品的设计。下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各个步骤的信息使自己快速的进步,通过网络和资料收集关于产品的信息。快速的浏览我公司收集的标准,使自己的产品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一切按照标准要求产品的设计加工。
三、在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由于对容器行业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容器设计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了图纸错误的情况,但是通过了解和学习,对相关的流程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在新产品设计中,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想法不是很成熟,由于时间紧促,发现的问题不能马上解决,但是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遇到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工作初期,对工作认识不够,缺乏全局观念,对压力容器行业缺少了解和分析,对工作定位认识不足。从而对工作的最优流程认识不够,逻辑能力欠缺,结构性思维缺乏。不过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认知能力从而做出工作的最优流程。
四、工作心得
1、在这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参与了许多产品的设计工作,和同事的相处非常紧密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化了最珍贵也是最重要的团队意识。在信任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这样的团队一定会成功。在这一年工作中,很多工作是同事和师傅帮助我完成的,在这个工程中,大家互相提醒和补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工作中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把信息处理的及时、有效和清晰。
2、工作的每一步都要精准细致,力求精细化,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我在平时工作中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能够积极自信的行动起来是这半年我在心态方面最大的进步。现在的我经常冷静的分析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时刻记得工作内容要精细化精确化,个人得失要模糊计算;遇到风险要及时规避,出了问题要勇于担当。
3、在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术上的知识,也强化了产品设计的质量、成本、进度意识;与身边同事的合作更加的默契,都是我的师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也非常庆幸在刚上路的时候能有他们在身边。我一定会和他们凝聚成一个优秀的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
五、工作教训
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离一个职业化的人才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作技能、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的不成熟,也是我以后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己的地方。仔细总结一下,自己在半年的工作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做得不够好:
1.工作的条理性不够清晰,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在设计时间很仓促的情况下,事情多了,就一定要有详实而主次分明的计划,哪些需要立即完成,哪些可以缓缓加班完成,今年在计划上自己进步很大,但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2.对流程不够熟悉; 在半年工作中,发现因为生产流程的问题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有点多,包括错误与缺漏还有当时设计考虑不到位的地方,对于这块的控制力度显然不够。
3.工作不够精细化;平时的工作距离精细化工作缺少一个随时反省随时更新修改的过程,虽然工作也经常回头看、做总结,但缺少规律性,比如功能修改等随时有更新的内容就可能导致其他的地方出现错误。以后个人工作中要专门留一个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
4.工作方式不够灵活;
在设计的过程中,周围能利用资源的就要充分利用,该让其他部门或者人员支持的就要求支持,不要把事情捂在自己手上,一是影响进度,二是不能保证质量。做事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划清界限,哪些是本职工作,哪些是提供的帮助,哪些是自己必须要做的,都要想清楚。怎么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怎么和本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怎么和客户沟通,怎么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又不会多做职责外事情,以后是需要重点沟通学习的地方。
5.缺乏工作经验,尤其是现场经验;
现在通过下车间,我的现场经验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整个产品的设计开始分析到出图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一些细节上还缺乏认知,具体的做法还缺乏了解,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力度。
6.缺少平时工作的知识总结。
这一年在工作总结上有了进步,但仍不够,如果每天、每周、每月都回过头来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是与非、得与失,会更快的成长。在以后的工作中,此项也作为重点来提高自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时时刻刻注意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化人才。
第二篇: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大纲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大纲
(2014)
Guide of Checking Content for Designer and Approver of
Pressure Vessel Design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4年01月10日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资格考试工作,依据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颁布的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及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规则》(2014),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A、C、D类压力容器设计(以下称常规设计)审批(含审核、审定人)人员及SAD类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以下称分析设计)设计人、审批人的考核工作。
第二章
常规设计审批人员考试内容
第三条
A、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考试内容:
(一)理论考试要求:
1.应熟悉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等;
2.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文件; 3.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4.熟悉并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相关的标准信息
(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文件: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等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应熟悉压力容器及与所申请的C类移动式压力容器级别设计相关的基本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结构、力学基础、设计计算方法、热处理、腐蚀、焊接、无损检测等;
2.除应熟练掌握相关A类压力容器的法规和文件外,还需掌握C类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法规;
3.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
(二)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 1. C1级铁路罐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铁路机车车辆设计生产维修进口许可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3号)
2.C2级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TSG R0005《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号)3.C3级罐式集装箱或管束式集装箱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5号)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令1996年第10号)
(三)相关的标准
1.C1级铁路罐车考核范围: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16563《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JB/T 4781《液化气体罐式集装箱》 JB/T 4782《液体危险货物罐式集装箱》 JB/T 4784《低温液体罐式集装箱》。
(三)图样答辩要求:
参加考试者按照其申请类别自带相应的压力容器图样,并对该图样以及所申请类别容器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现场答辩,答辩内容包括基础理论、技术要求、结构形式、制造加工、计算方法等。
第三章
分析设计人员考试内容
第五条
SAD类压力容器设计审批人图纸答辩要求:
(一)应力分析报告内容完整,图纸内容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技术内容应准确无误,包括:力学模型正确,边界条件无误,单元选择合理,应力分类及评定依据符合JB4732标准的规定;
(三)熟悉掌握并能应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相关的法规标准与规范等;
(四)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五)熟悉并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相关的标准信息。第六条
SAD类压力容器设计人考试要求:
(一)理论考试
1.基本掌握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弹性力学、板壳理论、塑性力学、有限元方法等;
2.理解掌握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人培训教材所介绍的相关内容;
3.熟悉掌握并能应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相关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等; 4.能够正确解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中常见的实际工程问题; 5.熟悉并及时掌握压力容器行业相关的标准信息。
(二)分析报告答辩
第三篇:2010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理论考试题
一、填空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 和
检验检测 等环节均应严格执行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2、换热管与管板采用强度胀接时,换热管材料的硬度一般须
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
3、用于壳体的厚度大于
36mm的Q245R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4、复合钢板的使用温度范围应
同时符合150对基材和覆材 使用温度范围的规定。
5、GB150规定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高于 525 ℃下长期使用,钢中含碳量应不小于
0.04%这是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在在使用温度高于500℃—550℃时,若含碳量太低,强度及抗氧化性会显著
降低。
6、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检测:
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 极度、高度 危害的压力容器。2)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10MPa的压力容器。
3)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 mg/L的容器。
7、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射线、超声、磁粉、渗透 和涡流检测等。
8、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
局部 和
全部。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
9、GB150规定,钢材许用应力的确定,应同时考虑材料的抗拉强度, 屈服 , 断裂 ,和蠕变极限。
10、管板设计中,若管板应力超过许用应力,为使其满足强度要求,可以采用 进行调整。
11、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
设计 温度下用以确定
厚度 的压力,其中包括 液柱静压的液柱静压力 小于设计压力5% 时,可忽略不计。
12、设计压力指设定的顶部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 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
不低于 工作压力。
13、内压圆筒计算公式δ=PcDi/(2[σ]φ-Pc)的理论依据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Pc≤ 35 Mpa,其中Pc为
计算压力。
14、压力容器的失效形式有: 和。
15、提高奥氏体不锈钢抗晶间腐蚀能力的措施有、、等方法。
16、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安全联锁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等。
17、垫片起到有效密封作用的宽度位于垫片的 侧。
18、法兰按整体性程度可分为: 法兰、法兰、法兰。
t
19、对于同时承受两个室压力作用的受压元件,其设计参数中的 应考虑两室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
20、在法兰设计计算中,增大法兰锥颈尺寸,则轴向弯曲应力σH ,径向弯曲应力σR,环向应力σT。
21、外压及真空容器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低温压力容器的主要破坏形式是。
22、一般来说压力容器的热处理按目的(作用)分为四种:、、、。
23、GB713-2008中的Q345R与GB713-1996中的Q345R相比较,厚度范围由原来的6-120mm变为 3-200 ;S、P含量降低,S由原来的≤0.020%变为 0.005%,P由原来的≤0.030%变为 0.015%。
24、产品焊接试板的用材应与容器用材具有相同的、和。
25、确定双鞍座卧式容器的支座位置时,可利用封头对筒体的支承作用,此时,A应≤ 0.5Ra ;为使容器轴向受力较好支座位置A≈,当需要时A值最大为。
二、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多选题若少选则按比例得分,错选不得分)
1、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于 大于或等于0.1MPa;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 MPa.L;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A)工作压力 B)设计压力 C)最高工作压力 D)2.5 E)0.025
2、一台直径为1000mm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工作压力为1.0 MPa,设计压力1.1 MPa,工作温度50℃,介质为丙烷;管程工作压力4 MPa,设计压力为5 MPa,工作温度35℃,介质为水。其压力容器类别。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不划分类别
3、在下列管壳式换热器元件中,应考虑腐蚀裕量的元件为。
A)换热管 B)管板 C)折流板 D)支持板
4、是反映垫片密封性能的两个基本参数。
A)垫片宽度 B)垫片材料 C)垫片厚度 D)密封面形式 E)预紧密封比压y F)垫片系数m
5、在下述厚度中满足强度及使用寿命要求的最小厚度是。
A)名义厚度 B)计算厚度 C)设计厚度 D)有效厚度
6、GB150规定,有效厚度系指。
A)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B)计算厚度和腐蚀裕量之和 C)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值
7、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φ应根据 选取。
A)焊缝型式和无损探伤检验要求 B)容器强度计算确定 C)焊缝类别和型式 D)坡口型式和焊接工艺
8、钢制压力容器,采用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当采用局部无损检测时,其焊接头系数应取。
A)1.0 B)0.9 C)0.85 D)0.8
9、GB150-1998中试验压力PT=1.25P[σ]/[σ]计算中,如容器各元件(园筒、封头、接管、法兰及紧固件)所用材料不同时,取各元件材料[σ]/[σ]比值中。A)平均值 B)最大者 C)最小者
10、判定压力容器是否需要焊后热处理的因素有。
A)容器类别 B)介质毒性 C)最高工作压力 D)钢材种类及其厚度
11、金属温度是指受压元件。
A)外表面的最高温度 B)内表面的最高温度 C)沿截面厚度方向的平均温度
12、用于法兰、管板和平盖等受压元件的厚度大于 的Q245R和Q345R钢板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A)30mm B)40mm C)50mm
13、设备主螺栓采用35CrMoA材料,应在 状态下使用。
A)正火 B)正火+回火 C)调质 D)稳定化处理
14、压力容器的设计温度低于20℃时,其材料的许用应力应取 ℃时的许用应力。
A)20 B)0 C)40 D)100
15、目前常用的容器封头有椭圆形、碟形、半球形、锥形、平盖等,从受力情况看,从好到差依次排列是。
A)椭圆形、半球形、碟形、锥形、平盖; B)半球形、椭圆形、碟形、锥形、平盖; C)半球形、碟形、椭圆形、锥形、平盖
16、以下哪些元件是受压元件。
A)壳体锥形封头 B)人孔平盖 C)补强圈; D)支座垫板
17、GB150规定插入式接管在 情况下接管内径边角处应倒圆。
A)承受疲劳载荷的压力容器 B)低温压力容器 C)高压容器
D)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容器
18、《钢制压力容器》GB150-1998中开孔补强采用的方法是。
A)等面积法 B)极限分析法
C)等面积法和极限分析法 D)压力面积法
19、法兰设计压力较高时,一般应选用m和y 的垫片。当垫片的预紧载荷远大于操作载荷时,宜改选 较小的垫片。
A)m B)y C)较大 D)较小
20、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计算中,按有温差的各种工况计算出的 不能满足强度条件时,就需要设置膨胀节。
A)壳体轴向应力 B)换热管轴向应力
C)换热管与管板之间连接拉脱力 D)管板径向应力
21、设计温度为-50℃的压力容器,其壳体材料可选用的钢板牌号有。
A)16MnDR B)15MnNiDR C)09MnNiDR
22、管板厚度大于 时,宜采用锻件。
A)30 mm B)50 mm C)60 mm D)65 mm
23、GB151规定换热管拼接时,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作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的。
t
t
A)1.25倍 B)1.5倍 C)2倍
24、一台外压容器直径φ1200mm,圆筒壳长2000mm,两端为半球形封头,其外压计算长度为。
A)2000mm B)2400mm C)2600mm
25、法兰设计压力较高时,如选用强度较低的螺栓,会因所需螺栓面积,使螺栓中心圆直径,导致法兰力矩的力臂,造成法兰设计的不合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三、是非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某夹套容器,内容器操作条件为真空,夹套内为0.25MPa加热蒸汽,现设定内容器设计压力为-0.4MPa(外压);夹套设计压力为0.3MPa。()
2、有应力腐蚀的压力容器;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
3、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所用钢材只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相同,就可以批准代用。(×)
4、最高工作压力小于0.1MPa,但设计压力高于0.1MPa的压力容器也应该受《容规》的监察。(×)
5、GB150规定设计厚度系指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有效厚度系指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
6、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可把高出隔板槽底面的金属作为腐蚀裕量,但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还应加上两者的差值。(√)
7、容器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系指在设计温度下,容器顶部所允许承受的最大表压力,该压力是根据容器各承压元件的有效厚度代入相应的强度设计公式所得,且取其中的最大值。()
8、根据GB150的规定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采用GB713-2008规定的材料时必须考虑计入钢板负偏差。(√)
9、在球壳上和在圆平板上开相同的孔,其所需要的补强面积相等。()
10、试验温度指压力试验时壳体的金属温度,GB150第10章内容中的试验温度是指试验时介质的温度。()
11、任何情况下压力容器元件金属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12、标准椭圆封头带有直边段,是制造工艺的需要。()
13、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必须在2008年9月1日起采用GB713-2008规定的材料。()
14、Cr-Mo低合金钢材经火焰切割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
15、JB/T4700-2000规定长颈法兰的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8倍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时,法兰与圆筒的对接焊缝必须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检测方法按JB/T4730。()
16、低温容器用钢的冲击试验温度应低于或等于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最低设计温度。()
17、安全阀安装在压力容器的第一个管法兰密封面以外,因此不属GB150压力容器的划定范围,故对安全阀的要求只应符合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18、确定压力试验的试验压力时,式中P应为容器的设计压力或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19、GB151中当管程介质为有腐蚀或有磨损的气体,蒸汽及气液混合物时,应设置
防冲板。()20、外压圆筒失稳时凹陷波数n=2,则说明该圆筒为长圆筒。()
21、碳钢或低合金钢制的换热器,其管箱侧向开孔等于1/3圆筒内径,则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22、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23、设计压力大于5.0 MPa的压力容器对接接头须进行100%无损检测。()
24、带外加热盘管(半圆管R100,P=0.8MPa,V=0.03m3)的真空容器(Dg=2500,L=2900)不接受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察。()
25、设计温度-50℃的容器,其支承与壳体相连的焊缝应进行100%磁粉或渗透检测。()
26、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其A、B类焊接接头可以用射线或超声波检测;C、D类焊接接头可用磁粉或渗透方法进行检测。()
27、GB150中的内压圆筒计算公式δ=PcDi/(2[σ]φ-Pc),仅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的钢制压力容器。(√)
28、焊接工艺评定的作用在于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
29、压力容器法兰连接的螺栓,其安全系数ns比其受压元件的安全系数ns大。()30、开孔处的应力集中与孔的形状和大小均有关。()
t
四、问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1)GB150《钢制压力容器》中规定选择压力容器用钢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一台承压设备,压力为低压;温度:70℃;介质:清水。请问:该设备如何分类?依据是什么?(3)一台容器其壳体焊缝为双面焊对接接头,要求20%射线检测,标准中同时要求椭圆形封头的拼接缝进行100%检测,试问封头厚度计算公式中的接头系数取多少?
2、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之间在什么条件下必须采用胀接连接? 胀接连接的适用范围及一般要求是什么?
3、低温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什么问题?
4、计算液柱静压力的内压圆筒设计:某立式储罐的介质为密度1160kg/m3的液体,罐体材料为Q245R,罐内液面高度为3200mm,罐体内径2000mm,设计压力P=0.12MPa,设计温度60℃,腐蚀裕量2mm,焊接接头系数φ=1.0,试设计罐体壁厚。(设计温度下Q245R的许用应力[σ]t=133Mpa)
第四篇:2016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压力容器设计人员考核试卷
部门:姓名:岗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对于压力容器,GB150.1-2011适用的设计压力范围是(不大于35MPa)。
2、GB150.1-2011适用的设计温度范围是(-269℃~900℃)。
3、GB150标准直接或间接考虑了如下失效模式(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接头泄漏)(弹性或塑性失稳)(蠕变断裂)(腐蚀破坏)。
17、GB/T151—2014使用的换热器型式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和(高压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型式有(胀接)、(焊接)、(胀焊并用)和(内孔焊)。
4、泄漏试验包括(气密性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试验)和(氦检漏试验)。
5、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三部分组成。
6、GB/T17616规定S1表示(铁素体型)钢,S2表示(奥氏体-铁素体型)钢,S3表示(奥氏体型)钢,S4表示(马氏体型)钢。
7、壳体开孔处引起的应力可分为三种:(局部薄膜应力)(弯曲应力)和(峰值应力)。
8、对于(第III类)压力容器,设计时应当出具包括(主要失效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内容的风险评估报告。
9、低温容器受压元件禁用硬印标记是为了降低(脆断)风险,而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的耐腐蚀面则是为了降低(腐蚀失效)风险。
10、PWHT的意思是(焊后热处理)。
11、封头各种不相交的拼接焊缝中心线间距离至少为封头的钢材厚度的(3)倍,且不小于(100mm)。
12、TSG 21-2016规定判断规程的适用范围用的是(工作)压力,在附录A压力容器类别划分时采用的是(设计)压力。
13、压力容器的选材应当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
14、当采用SA-516Gr70作为-40℃用钢时,P,S含量应作严格控制,(P≤0.020%)、(S≤0.010)。
15、容器需要进行泄露试验时,(试验压力)、(试验介质)和(相应的检验要求)应在图样和设计文件中注明、。、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TSG 21-2016《大容规》于2016年2月22日颁布,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2、(×)设计压力在低于0.1MPa且真空度低于0.02MPa的容器适用于GB150.1-2011。
3、(√)GB/T151-2014中管板与换热管的内孔焊一般用于载荷交变、需要防止缝隙腐蚀的场合。
4、(×)低温容器是设计温度低于-20℃的钢制容器。
5、(√)容器设计单位进行容器设计时应考虑容器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
6、(√)管壳式热交换器圆筒的最小厚度主要考虑管束抽装的需要,管箱圆筒厚度无需考虑装入管束的要求。
7、(√)GB150—2011中:厚度附加量:C=C1+C2式中C1为钢材厚度负偏差,C2为腐蚀裕量。
8、(√)第Ⅲ类压力容器或者用户要求的其它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应当出具包括主要失效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内容的风险评估报告。
9、(√)容器元件的最小厚度可以不标注在设计图样上。
10、(×)泄露试验可以在耐压试验之前完成。
11、(√)GB150.2-2011的设计温度适用范围中的-253℃是对应于液氢的设计温度。
12、(√)在确定容器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MAWP)时,应首先计算出组成该容器的各受压元件的最高允许压力,然后取个元件中的最低值。
13、(√)等面积补强法对开孔边缘的弯曲应力问题未加考虑,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疲劳容器的开孔补强。
14、(√)GB150.3圆柱壳径向开孔补强设计分析法的设计准则是基于塑性极限和安定分析得出的。
15、(×)对于制造厂设计的容器的材料代用,可以不经过设计部门的书面批准。
16、(×)压力容器专用钢中碳钢钢材对磷硫的要求只要小于0.035%就行。
17、(√)进行气压试验和疲劳分析的压力容器的接管与壳体之间的焊接接头必须采用全焊透结构。
18、(√)奥氏体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应≥0.04%。
19、(×)外压容器加强圈因起加强作用而必须围绕整个圆周,不得断开,并应采用连续焊。20、(√)JB/T4700—2000《压力容器法兰分类与技术条件》中规定,允许修改标准法兰尺寸。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以下答案中有一个或几个正确,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1、GB150不适用于下列哪些容器(B)。A)设计压力为35Mpa的容器 B)真空度为0.01Mpa的容器 C)内直径为150mm的容器
2、在下述厚度中满足强度及使用寿命要求的最小厚度是(C)。A)名义厚度 B)计算厚度 C)设计厚度
3、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系数φ应根据(A)确定。A)焊接接头的焊缝形式和无损检测长度的比例要求 B)焊接接头的焊缝类别和型式 C)坡口型式和焊接工艺
4、奥氏体钢的使用温度高于525℃时,钢中含碳量应不小于(C)。A)0.4% B)0.03% C)0.04%
5、Q235-B钢板制作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P小于(B)Mpa;钢板的使用温度为(E),用于壳体时钢板厚度不大于(F)mm。A)10 Mpa B)1.6 Mpa C)2.5 Mpa D)0-300℃ E)20-300℃ F)16mm G)30mm
6、对于锥壳的大端,可以采用无折边结构,锥壳半顶角(A)。A)α≤30° B)α≤45° C)α≤60°
7、采用补强圈补强时,应遵循的正确规定有(A)。A)钢材的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δb <540MPa B)补强圈厚度小于或等于2δn C)壳体名义厚度δn≤28mm
8、按GB150规定,管板与筒体非对接连接的接头应是(B)。
A)B类焊接接头 B)C类焊接接头 C)D类焊接接头
9、对有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筒体,经热加工后应进行(E)热处理。
A)退火 B)正火加回火 C)稳定化 D)固溶化 E)固溶化加稳定化
10、TSG21-2016管辖的压力容器本体中的主要受压元件,包括(ABCF)
A)壳体 B)DN250的法兰 C)换热器的换热管 D)DN500补强圈 E)DN200膨胀节 F)DN500人孔盖板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分别说明内压和外压容器的耐压试验目的是什么? 答:内压容器的耐压试验目的:
1)考察容器的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针对可能由内压引起局部失稳的元件); 2)检查焊接接头的致密性; 3)验证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
4)消除或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局部不连续区的峰值应力; 5)对微裂纹产生闭合效应,钝化微裂纹尖端。外压容器的耐压试验目的:
外压容器以内压进行耐压试验,其目的主要是检查焊接接头的致密性和验证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而不是考察容器的外压稳定性。
2、请说明III级和IV级锻件的区别。
答:III级:按同冶炼炉号、同炉热处理的锻件组成一批,每批抽检一样拉伸和冲击试验(Rm;
Rel;A;Kv);逐件进行UT。
IV级:逐件做拉伸和冲击试验(Rm; Rel;A;Kv);逐件进行UT。
3、焊后热处理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焊后热处理的目的和作用如下:(1)消除和降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2)避免焊接结构产生裂纹,恢复冷作而损失的力学性能;(3)改善接头及热影响区的塑性和韧性,提高抗应力腐蚀的能力。
4、某压力容器直径DN2000,壁厚44mm,材质为Q345R。试从材料和制造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答:1)材料方面:
采用GB713中钢板且正火状态供货
钢板进行100%UT,按NB/T47013.3中II级合格 2)制造方面
AB类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全截面焊透结构; 焊接接头系数为1.0 ;
AB类焊接接头及DN≥250的接管与接管、接管与高颈法兰的对接接头应进行100%RT,II级合格,质量分级AB级;
DN<250的接管与接管、接管与高颈法兰的对接接头应进行 100%MT或PT,按NB/T47013中I级合格; 焊后进行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
钢材制造的受压元件宜采用冷成形或温成形,采用温成形时须避开钢材的回火脆性温度区;
封头冷成形,应于成形后进行相应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
封头热成形,应保证使用的材料热处理状态与供货状态一致,否则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封头进行相应恢复材料性能热处理或保证供货状态热处理时,应制备母材和产品焊接试件(封头拼接时),试件应与封头同炉进行热处理,无法同炉时,应模拟封头相同的热处理状态。
第五篇:2010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理论考试题答案
2010压力容器设计人员理论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
2、低于 3、30 mm
4、同时满足基层材料和复层材料 5、525 ℃、0.04 %、下降
6、极度、高度、10、100
7、射线、超声波、磁粉、渗透
8、局部、全部、50%。
9、屈服强度、持久强度
10、增加管板厚度、降低壳体轴向刚度
11、设计、元件厚度、液柱静压力、小于5%设计压力
12、容器顶部的最高压力、设计温度、不低于
13、第一强度理论、0.4 [σ]tφ、计算压力
14、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稳定失效
15、固熔化处理、降低含碳量、添加稳定化元素
17、外径
18、松式、整体、任意
19、计算压力
22、焊后热处理、恢复力学性能热处理、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消氢处理。
24、钢号、规格、热处理状态
二、选择题
1、A、D
2、A
3、B
5、C
6、A
7、A
8、C
9、C
10、B D
11、C
12、C
13、C
14、A
15、B
16、A B C
18、A
19、A B 20、ABC
21、C
22、C
23、C
24、B
25、A、A、A
三、是非题
1、(X)
2、(√)
3、(X)
4、(X)
6、(√)
7、(X)
8、(√)
9、(X)
10、(√)
11、(√)
12、(X)
13、(X)
14、(√)
15、(√)
16、(√)
17、(X)
18、(√)
19、(X)20、(√)
21、(X)
22、(√)
23、(√)
24、(X)
25、(√)
27、(X)
28、(√)
29、(√)30、(√)
四、问答题
2、答:1.必须采用的条件:换热管与管板不可焊。
2.适用范围:
(1)设计压力≤4MPa;(2)设计温度≤300℃;
(3)操作中无剧烈的振动,无过大的温度变化及无严重的应力腐蚀。3.一般要求:
(1)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的硬度值;
(2)有应力腐蚀时,不应采用管头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的硬度;
(3)外径小于14mm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不宜采用胀接。
3、答:鉴于钢材随着使用温度的降低,会由延性状态向脆性状态转变,降低了抗冲 击性能;当有难以避免的缺陷时,在低于脆性转变温度下受力,会导致脆断。所以,低温容器除了对所用钢材提出较严格的抗冲击性能要求外,对容器的结构作出防止脆断的措施,需考虑如下问题:(I)、结构应尽量简单,减少约束;(2)、避免产生过大的温度梯度;(3)、应尽量避免结构形状的突然变化,以减小局部高应力;接管端部应打磨成圆角,使圆滑过渡;(4)、不应使用不连续的或点焊连接焊接;(5)、容器的支座或支腿需放置垫板,不得直接焊在壳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