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张闻天故居有感
参观张闻天故居有感
09301030050 药学院 李文思
上周六去了南汇闻居路的张闻天故居,整个院子保存的很好,非常的干净。虽然院子很大(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分三次建成,共十三间),但是装饰都很简朴。当时跟同学开玩笑,张闻天住宅好大啊,真不像革命者的故居。(后来想想,也不对,原来南汇也算是一个村子,一个农村的家差不多也就这么大。)从故居的面积,我想起人人网上面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男人首先要有180m2,才能娶上老婆。这里的180m2实际上说的是现在的房子。
现在的人越来越物质,说的一点都不错。当我们的爱情和婚姻与物质中的房子挂钩的时候,当我们的理想仅仅是为了物质中的房子而奋斗的时候,我们真正的爱情与理想还存在么?难道真正的爱情与理想需要用物质来衡量么?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很难想象会有像杜甫一样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的人。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将这句话死记硬背下来,不明白其中的内涵,甚至当我们进入大学校园或者社会的时候,远离考试远离圣人,我们连这句都想不起来。我们能想起来的是我们想要去享受的优质生活,去享受相对于中国其他几亿人民的奢侈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悲哀。
理想不应该用物质去衡量回报,去衡量是否实现。我们太过于看中物质的拥有,其实十几平米或者几十平米,有我们容身之处,有我们的栖息之地,不就足以?何必追求过大的空间?用如此大的物质空间束缚住我们本应无限的精神世界?在网上看到一个蛋巢,是北漂青年在路边建造的一个家。这个家的存在争议不谈,只是想说这个青年的创意和他的朋友们在蛋巢里的聚会。虽然简陋,但是这个家为他和他的朋友带来无限的精神世界。房子的大小能够限制一个人的物质活动范围,但却限制不住他的精神世界,更不会限制住他的理想追求。
物质生存的压力让更多的人麻木的生活。在回到本部的地铁上,人们麻木的脸庞千篇一律,他们默默的走着,不说话。如果有一天文革的错误再次犯下的话,我们还有那么多肯说真话的人么?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中勇敢提出大跃进的错误,提出正确的经济论调,也因此被打成“里通外国”的叛徒,直至含冤而去。在那么大的压力之下,张闻天没有说过一句谎话,没有冤枉一个好人,甚至还不断的上书自己的意见。如今,还有人有如此胆量么?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因为上司的一句话就直接把自己正确的意见硬生生的吞下去了?
对比张闻天的胆量和思想,我觉得自己离着一个优秀党员标准太远了。如何做到实事求是,不说一句谎话,保持自己的正直,这是我在今后中要一直思索的事情。我想,向党靠拢、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这一想法是目前能够促进我实事求是,要讲真话的动力之一。如何学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出世看待物质追求,入世的看待精神追求,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参观张闻天故居之悟
参观张闻天之悟
袁梦清
星期六,我们怀着崇高的心情踏着清风开始了本次的文化之旅,参观张闻天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古朴大方的田园建筑结构,一下子就给人莫名的幽静感,让人心情平复。我们观看了张闻天先生的身平介绍记录片,给人感触颇深。自幼好学的张先生曾留学日本、美国、苏联精通三国外语,是中国共产党极少的具有留学多国经历的领导人。他轻时就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投身于我国的民主运动中,是在国内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张闻天对其儿女要求严格,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身居要职,从不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子女谋取私利,至今他儿女仍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在他病危之际,与其爱人商定由她执笔立下字据,将他们的存款全部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这些都生动地显示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勤奋好学,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伟大风范,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当我们仍深思着张闻天的伟大事迹的时候。
他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行动对党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关键的。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他的立场决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扭转了革命斗争的大方向。长征到达陕北后,他主持瓦窑堡会议,制订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他主动要求到东北工作,在创建根据地、剿匪、土改、生产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中都有突出建树,他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中国诞生后,张闻天同志任首任驻苏大使,之后长期在外交部门工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他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争取和平国际环境,驻外使馆要以各国政府为主要工作对象,对外援助要量力而行,必须坚持勤俭办外交等观点,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作为我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他解放后最高的职位只是部级干部,但他不论职位高低,能上能下,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仍然尽心尽职。庐山会议上,他和彭德怀一起说了真话,之后却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和打击,晚年想告老还乡都得不到允许,难免有些凄凉,但他对党依然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他的品德是高尚的。张闻天同志的故居现在得到很好的保护,周围种满了各种蔬菜瓜果和其他植物,生机盎然,仿佛他的精神在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刻教育着后人。通过参观学习,我不仅受到了 震撼和教育,更对书本上的党史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张闻天同志对党无限忠诚,他那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篇:参观毛泽东故居有感
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有感
4月21日怀着无限的向往,南昌大学后勤集团第二支部和第五支部的党员及积极分子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考察学习。
首先,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它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可谓依山傍水。几间青石泥墙搭建的房子,呈“门”字型排列,正中是供奉着神灵或先人牌位的大堂,两边分布着主人的卧房,往里走是灶间和杂房,木制八仙桌、镂空合床,都是典型的农村家庭的用具和摆设。这些在当时并无特殊之处,但毛主席就是在这里成长与成材的。
随后,我们兴致勃勃的来到铜像广场,宽阔的毛主席铜像广场上人山人海,鲜花锦簇。我们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并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仪式,别致的花篮,虔诚的鞠躬,静静的默哀,崇敬的瞻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怀着敬仰与怀念,热爱与感激之情,汇聚在伟人的铜像下,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永垂不朽的韶山的儿子--一位真正的伟人。他威武的耸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前,慈祥的面容带着和蔼的笑容,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前方,我怀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无比敬仰与怀念,深深的给铜像鞠了三个躬。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韶山游活动,既是参观又是学习,更是提高对党认识的红色之旅和感恩之旅,追思了先辈的足迹,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让我们大家深感这一次活动得益匪浅,意义重大。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把企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参观孙中山故居有感
今日无课,但行程却很满,收获甚为丰富。
上午在乘坐校车前往松江校区参观上外校史馆回来之后,党章小组同学们组织了前往上海香山路瞻仰孙中山先生的故居。路途不算很远,坐车四十分钟的车程,大家心怀对先生的景仰之情,车程中倒也满怀期待。前往故居的路上我一直在回忆在镇江读本科之时,曾受朋友之邀有幸游览过南京中山陵。现在想起当时初入大学生活,投身入党的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观光之余所受到的心灵感触竟没有那么深刻。面对这样的一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我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感到很是惭愧,暗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先生一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下了车我们溜达着就到达了目的地,故居所在的思南路文化气息很是浓厚,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别具特色,中西结合上海独有的老洋房处处好似在讲述着过去那厚重的历史。然而最具特殊的就是面前的孙中山先生故居,庄严而肃穆,就连工作人员的服饰都透露着对这样的历史伟人的尊重,洁白的手套生怕让这样的圣洁的灵魂之地遭受半点污染。这是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屋顶上的洋红色鸡心瓦鲜然在目,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故居朝北的一面靠香山路。目前,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宋庆龄按原来的模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通过原物,这栋两层小洋楼似乎时刻再现着这位革命先驱当年为国操劳的真实情景。
一生革命不为私己,孙中山虽曾20多次来到上海,但长期没有固定寓所。1916年5月,已在日本完婚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回到上海,连一处正式住所都没有,处境十分窘迫。1918年,四位加拿大归国华侨,从原准备在沪开化妆品厂的股本中抽出一笔钱,买下了莫利爱路29号住宅送给孙中山。孙中山推辞不得,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1918年7月4日,盛夏溽热的空气笼罩了上海。莫利爱路29号二楼靠南书房的窗户敞开着,一位精神饱满的中年男人,正执狼毫毛笔书写家书:父离省城后,到汕头……再由汕头乘船、过厦门,到台湾基隆港转船,到日本……廿三日由神户乘船,廿六日抵上海,平安登陆。现住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
此时,孙中山正式住进他在上海的固定寓所。在这里,孙中山完成了其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 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清楚的了解到,先生不仅是一个坚强的革命先驱、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都在奋斗,虽屡遭挫折,但却从未放弃心中的那个梦想,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梦想:建立一个基于社会正义的民主社会;他一生尝试多种策略,为后来人积攒了宝贵的经验,目标却是始终坚定不移,那就是实现中国的统一、富强、民主。真正让我们的祖国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他为了拯救和改造中国殚精竭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真的万分景仰先生。
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当今的我们享受着优质的生活,应当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这里面有孙中山先生的一份功劳;当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仍有种种的不尽人意,我们应想到孙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富裕,我们的法治还不夠健全,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我们“仍需努力”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当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应当学习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积极入党,树立培养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国家正是高速发展的关键时候,时不我待,我等新生力量当需明白先有国后有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向先生学习奉献精神,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第五篇: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
很高兴因为课堂活动参观了李大钊故居,房屋中简朴的布置和院子里茂盛的植物,很难想象这是伟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通过这次参观,使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对李大钊又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并不平凡,革命先烈的一生是那么辉煌,他创办的党也是伟大的,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的道路。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创造的幸福生活并为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