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锦涛在闽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在闽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与福建人民和老区人民共度新春佳节,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福建人民更是倍感激动、备受鼓舞,干部群众群情振奋。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对3600多万八闽儿女的亲切关怀。
我们要把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第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加快福建发展、海西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事关福建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指导性,是进一步做好福建各项工作的纲领和指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福建发展、加快海西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关键是要正确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总书记明确指出,“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既是对福建省干部群众的殷切希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把握总书记来闽考察指导、推动福建加快发展的宝贵良机,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必须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决心,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积极探索符合福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实现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使海西建设取得实际进展和实质突破。
第二,要联系实际,深入贯彻,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三个切实”的工作任务,为福建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这“三个切实”是一个完整体系,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每一项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对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究,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各自实际,深入研究、逐项分解,一项一项地对照细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第三,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深入群众、亲民爱民的优良作风,继承好、发扬好、运用好古田会议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海西建设。
第二篇:胡锦涛在闽讲话精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跨越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深刻把握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福建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做好福建工作的纲领和指针,对于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牢牢抓住福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归结起来最核心的就是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
先行先试,是中央对我省的殷切期望,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把先行先试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闯出新路。
加快转变,是我省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必然抉择,是实现赶超、服务全局的必由之路。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路子。
民生优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优先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建科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强保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着力先行先试,增创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进一步开阔视野,积极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勇于冲破旧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都大胆试、大胆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勇立潮头,做思想解放、先行先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先行先试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继续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推进投资体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省属企业三年发展规划,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为契机,支持厦门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清理和规范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出台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民资“回归工程”,逐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支持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改制上市、创立品牌。
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大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挥“9·8”投洽会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强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扩大重要资源、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大力发展外贸物流,充分发挥厦门、福州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扩大“区港联动”政策覆盖范围,加快“陆地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海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做大做强现有各类开发区,推动省内、省际异地合作联办开发区。提升闽港闽澳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鼓励华侨华人到我省投资兴业。密切海西20个城市合作,推动海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加强与中西部省份的合作,构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拓展闽台交流合作。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要求,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巩固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新能源、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加快沿海一带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提升闽台产业对接合作水平。抓紧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批早期收获产品清单,扩大对台贸易,争取我省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在后续补充协议中先行先试。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推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漳州等台商投资区,加快建设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两岸物流合作基地。提升闽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开展多层次对口交流活动。继续办好海峡论坛,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构建更加便捷的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促进更多大陆居民和台湾民众循我省口岸往返两岸。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按照“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两岸合作新机制,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管理机构,积极争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实行贸易、投资、金融服务、旅游购物、人员往来、就业、生活等便利化政策。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坚持在扩大内需中突出投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各类投资重点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立足我省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力争投资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力争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0%,力争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抓大项目,以项目壮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抓紧策划生成和推进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管理机制、协调会商推进机制、联手督察机制、考核通报机制,推动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建设、投资增长强劲的态势。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发挥金融服务保障作用,吸引央属企业和境外企业在闽投资。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加大消费基础设施投入,以投资结构改善带动消费空间拓展,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
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打造产业强省。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着眼于促进产业技术重点跨越,提升“6·18”等产学研结合平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和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选择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海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一大批成长性强的企业发展壮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形成先发竞争优势。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突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以延伸产业链、推进企业集聚为重点,着力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基地,5年内形成50家百亿企业和若干千亿产业集群。抓紧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以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海峡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形成大旅游格局。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政策,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合理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镇化,适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拉开城市框架,优化空间布局,壮大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泉州创业型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等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城市联盟,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引领发展的格局,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彰显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净化绿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大力推进21个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以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灾后重建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统筹各种资源、动员各方力量支援灾区,全力做好福州市、厦门市对口支援三明市、南平市灾后重建工作。尊重群众意愿,科学选址,精心组织,抓好农村住房灾后重建。
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充分发挥省内各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开发建设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南北岸)、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武夷新区和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产业集中区,每年都要有若干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快福州马尾等新城区建设,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全省港口、旅游景点、产业园区等各类资源。加快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建设,推进航运交易市场建设,形成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沿海地区产业向山区有序转移,坚持运用市场的方法,形成山海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里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偏远山区、海岛等的投入,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省建设。做好生态省建设新的五年规划编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依法取缔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把新上项目的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加快重点节能工程和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建筑节能。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城乡绿化工程,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推进“六江两溪”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抓好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组织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低碳产业。
四、坚持民生优先,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万以上。重视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高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实现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导工作,完善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制度,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逐步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完善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一体化、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 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体制机制环境。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建立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相匹配。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切实保障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相关规定,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监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7%以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工作。扩大新农保试点,五年内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和优抚对象的待遇水平。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保障补偿水平,今年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明年开始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廉租住房项目建设,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有机衔接。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年内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灾后重建、造福工程、地质灾害治理等纳入农村住房改善范围。
大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集中新增财力为民办实事,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教育事业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向困难群体和困难地区倾斜。扎实推进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把更多的新增财力投向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接轨。科学制订我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提高农村学校、薄弱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项教育改革试点,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兴建和完善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试行居住证制度。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管控,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体系。加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抓紧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体系。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平安福建”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夯实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的基础。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抓紧建立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期待和诉求的长效机制,加紧完善利益协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应急管理机制,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反应灵敏、妥善处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提升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能力,着力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提高宣传舆论工作水平,增强引导能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继续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推动党员干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培养,着力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拼搏、高效务实的坚强领导集体。精心组织、科学制订好“十二五”规划。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奖励制度,探索建立省对市、县(区)财政收入增长考核奖励制度,形成促进跨越发展的导向。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凝聚人才,落实海西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集聚,提升海西核心竞争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特点,搭建创先争优平台,努力做到党组织争先进、党员干部作表率、人民群众得实惠。推广“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积极向农村、机关、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拓展延伸。广泛开展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结对共建活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和共同致富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业激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速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大力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新话、讲管用的话,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工作成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等制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治庸治懒力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形成人人负责任、人人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开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篇:胡锦涛来闽讲话心得体会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胡锦涛来闽讲话心得体会 通北街道党工委书
刘南煌
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福建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做好福建工作的纲领和指针,对于推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迅速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各级各部门要在前一阶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
牢牢抓住福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归结起来最核心的就是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
先行先试,是中央对我省的殷切期望,是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把先行先试体现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闯出新路。
加快转变,是我省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必然抉择,是实现赶超、服务全局的必由之路。必须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福建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路子。
民生优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优先安排,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着力先行先试 增创发展新优势
――胡锦涛来闽讲话心得体会 通北街道办主任
李西贵
今年春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来闽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讲话中强调党建科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强保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进一步开阔视野,积极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勇于冲破旧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都大胆试、大胆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勇立潮头,做思想解放、先行先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用足用活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调动先行先试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力推进改革攻坚,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建立有利于跨越发展的 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继续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推进投资体制和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省属企业三年发展规划,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经济特区扩大到厦门全市为契机,支持厦门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树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清理和规范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出台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深入实施民资“回归工程”,逐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升。支持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改制上市、创立品牌。
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大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发挥“9·8”投洽会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强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扩大重要资源、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进口。大力发展外贸物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并购海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做大做强现有各类开发区,推动省内、省际异地合作联办开发区。提升闽港闽澳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鼓励华侨华人到我辖区投资兴业。
因此拓展闽台交流合作。按照建立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要求,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巩固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新能源、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加快沿海一带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提升闽台产业对接合作水平。抓紧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批早期收获产品清单,扩大对台贸易,是党和社会对当下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
坚持民生优先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胡锦涛来闽讲话心得体会 通北街道党工委宣委 曾美羡
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继续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再就业培训与劳动力再教育。
要求我们镇街要重视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提高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实现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引导工作,完善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制度,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逐步建立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完善覆盖全省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一体化、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 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体制机制环境。
要大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集中新增财力为民办实事,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教育事业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倾斜、向困难群体和困难地区倾斜。扎实推进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把更多的新增财力投向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接轨。科学制订我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提高农村学校、薄弱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项教育改革试点,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兴建和完善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试行居住证制度。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管控,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体系。加强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抓紧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体系。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平安福建”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夯实综合治理维护稳定的基础。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抓紧建立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公众期待和诉求的长效机制,加紧完善利益协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应急管理机制,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反应灵敏、妥善处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提升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能力,着力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提高宣传舆论工作水平,增强引导能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要形成人人负责任、人人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和海西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篇:胡锦涛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的心得体会
姓名:平序 班级:2009级2班 学号:***
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在这次校庆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做了重要讲话。胡主席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是用晚清政府庚子赔款而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生于“耻辱”之中,然而却“出淤泥而不染”,最终成长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她成立的那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随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清华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大师,不愧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胡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所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此,他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四点要求: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
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大学的发展应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可以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胡主席对高等教育的四点要求,为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讲话中还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总书记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二,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第三,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看到胡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我想起了时下的种种现象。很多学生不能坚定信仰,没有社会责任感,甚至表现出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政党的种种不满。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不能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危险品,所以胡主席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当前中国有着数不尽的危机: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军事安全等等。但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警醒,有信心和能力去化解这些危机,学习胡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使我们懂得,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危机不可怕,文化危机才真正恐怖。这个文化的概念中,我尤其想强调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说到社会责任感,我觉得一个青年不能建立社会责任感主要是原因个人享乐主义。毋庸置疑,一旦接受了享乐主义,一个人必然视社会责任为沉重负担,个人利益永远高于社会利益。曾经以国家主义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日本,在个人享乐主义的侵蚀下走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日本青年已经不再具备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他们极少谈论政治和历史。虽然如今享乐主义正在中国蔓延,但中国浓重的家庭观念和入世文化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内心之中都存在着强烈的责任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说明我们对享乐主义有着天然的强大免疫力,只要处理得当,必然可以将个人享乐主义扫地出门。
胡主席的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点希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一贯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我想,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再次,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想,只是说,却不去做;最后,我们还应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了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建校时发表的讲话后,使我激情澎湃,同时也激起了我的民族自豪感,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大学是纯洁的地方,是生机勃勃的地方,是社会的助推器。而决定大学、社会发展的力量来自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
第五篇:胡锦涛书记在教师节讲话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书记在教师节讲话的心得体会
在第28个教师节中,观看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胡锦涛总书记进行的讲话颇有感受。
一、落实责任,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一)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改造薄弱学校。明确时间表和具体措施,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推动“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择校问题突出的区域要有适合当地实际的优质资源共享模式。坚持“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尽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关心扶助孤儿、流浪儿童等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
(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发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着力缩小校际教师差距,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
(三)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科学制定学校规划布局,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善村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实现村小和教学点信息化全覆盖。研究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村小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的具体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高度重视学校撤并带来的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完善升学考试制度。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全面推进,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高校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要始终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三)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制订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四)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长期在农村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津补贴、职务职称等方面进一步倾斜。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健全教师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
管理学院
张玮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