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6:0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遵照省乡镇企业局《关于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黔乡企局通[2007]52号)文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全市14个县(区、市)开展此项工作,历时3个月,现将我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企业的集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2000-2005年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提高和发展,众多聚集区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经营模式。全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我市乡镇企业就经历了由分散经营到相对集中再到产业集聚的过程。如何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市加快乡镇企业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

我市现有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园区10个,2006年入驻企业383家,从业人员达13252人,2006年园区内企业总产值完成37.58亿元,增加值9.23亿元,利润总额2.58亿元,上交税金9590万元,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7.59亿元,总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经济总量的比重7.94%。园区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冶炼、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园区内企业都属规模企业。

在调研中获知,全市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自然集聚区有10多家,2006年入驻的企业多达1000多户,2006年创产值2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2万人,总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比重6%左右。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业、制造业等行业。

我市乡镇企业产业集聚主要类型:

一是自然成长型产业集聚。此类型产业集聚的主要是依托传统产业和本地资源优势,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形成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格局,逐步演变为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如:遵义县龙坪工业园、八里工业小区就是依托传统产业和本地优势聚集了12家采掘和冶炼企业;虾子辣椒市场也是利用虾子镇及周边乡(镇)的辣椒资源而形成的全国知名的辣椒集聚交易市场,其辣椒年交易量达35万公斤,交易额5-6亿元。

二是政府引导型产业集聚。此类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形成的。如红花岗区坪桥工业园区、忠庄药业园区、湄潭县绿色食品园区就是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引导了同类型企业入驻同一园区,坪桥园区以高能耗企业为主导,忠庄药业园以医药企业为主,湄潭绿色食品园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形成产业集聚。

三是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此类型是通过市场的带动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桐梓县娄山关镇批发集聚群内有大小批发零售业125家,个体经营者上千家,2006年创生产总值10.2亿元,占全县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27.79%;赤水市金华乡镇企业集聚区内批发零售业及住餐、社会服务业达323户,生产总值占该市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5.5%;赤水市复兴乡镇企业集聚群,批发零售业及住餐、社会服务业达334户,生产总值占该市乡镇企业生产总值的9.6%。

产业集聚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互动。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市乡镇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更是促进了一大批产业的加速集聚,而产业的集聚,反过来又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据2006年年报统计,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59.7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6.09%,占全市从业人员14.7%。

我局对全市10个县级政府批准的乡镇企业园区都建有台帐,进行档案登记,纳入年报统计。但对市场带动型、自然成长型的集聚区部分县(区、市)未建档,此项统计工作今后有待加强。

二、我市产业聚集的原则

1、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做到“三不”即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需求原则。乡镇企业的发展必然与市场挂钩,市场需求量大的行业,才有前景,其市场的定位,不仅要满足于本地、更要面向世界,拉长其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

3、坚持依托资源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如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廉价的人力资源、水电资源等建设乡镇企业的工业体系。

4、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我局在认真抓好“十五”规划的同时,认真编制了“十一五”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等将全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规划布局了红花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坪桥工业园区;汇川区的外高桥工业园区;遵义县南白药业园区、龙坪工业园区、湄潭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等的建设。形成了资金技术产业密集型产业高质集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聚集。

5、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原则。对聚集区内新上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产业政策中明令淘汰、限制类的项目严禁入驻聚集区,提高聚集区的准入门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鼓励新技术、新工艺,延伸产业链,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乡镇企业集聚的主要作法和经验

产业集聚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我市在抓园区建设中始终按照“园区有规划、规划定项目、项目定产业”的原则,鼓励相关联的乡企入驻同一园区,提高产业集群化。同类型或相关联的企业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减少大量向外采购和销售活动,既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又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市场,促进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形成规模经济。

为促进乡镇企业向集聚区发展,我局一是积极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给入驻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如红花岗坪桥园区、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政府制定了从土地征用、税收、法定费用收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如红花岗区坪桥、高新技术产业、湄潭农产品加工园等都成立有专门的机构或办公室对园区进行管理,为园区内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为其排忧解难。三是加强产业规划,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根据我市各县(区、市)资源分布情况,规划了红花岗区以冶炼行业为主坪桥工业园、以医药业为主的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忠庄药业园)、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以酒为特色的茅台镇白酒工业园等聚集区。四是大力整合集聚区,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十五”期间,我市自然形成的乡企集聚区多达几十家,进入区内的企业小、多、杂、乱,为提高集聚区的效应,对全市自然集聚区进行梳理、整合,按“高标准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着力建设工业园区,促进工业项目进入园区,培育了汇川区外高桥园、董公寺药业园、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绥阳风华工业园、遵义县八里工业园、虾子辣椒示范基地等一批颇具规模和集聚效应的集聚区。五是加强引导扶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为大力发展乡企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局以各种方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具备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鼓励集群创新和技术共享,增强产业聚集地的竞争力。

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集聚的措施和建议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业集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发展新型产业集群的基础研究和规划工作。

由于产业集群发展是近年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之研究起步晚,为此要加大对产业集了各尤其是新型产业集群的调查和研究,充分发挥理改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科学规划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群不断优化,发挥强大的集聚效应。

2、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提高集聚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要面向行业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体系。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一是鼓励和促进遵义县产业集群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的互动与合作,推进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二是在产业集群内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是鼓励大中型企业组建研发机构。

3、引导和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大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要素的投入,建立和完善集群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造公共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支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搭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二是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采取建立创业辅导基地的形式,在产业集群内开展创业扶持工作。三是加强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组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活动,为特色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4、推进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群优化提升。

以现有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为基础,扶持建设一批产业集群示范园区,促使产业示范园区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基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抓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具备良好发展环境和创新能力、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信用良好、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规模和特色的产业集群典范。

5、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

在大力扶持企业创品牌的同时,积极创建区域品牌,在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中创立区域品牌。一要加强区域品牌的技术性支撑条件建设;二要加强区域品牌的技术性保障条件建设;三要加强对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

6、加大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政府对具有发展前景好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重点予以支持和帮助,以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扶持、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集聚发展。

第二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如何实现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调研报告

如何实现工业园区产业聚集的调研报告

产业聚集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聚集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聚集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在区委七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重点打造好4+1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镇立足镇情实际,把产业聚集作为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产业聚集发展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煤化工工业园区,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镇工业园区位于???村东部,园区总面积2000余亩,以发展大型机械化炼焦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品,主要是煤焦油加工,焦炉气制甲醇及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入驻企业4家,分别为65万吨的??焦化、65万吨??焦化、投资30亿元??煤化工和年产20万吨活性灰。几年来,多个项目进行了产业链条延伸,形成了多种产业并举综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群体不断壮大,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采取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镇坚持以建设“循环经济强镇”为目标,积极打造产业聚集工业园区,扩大产业聚集效应,强化产业合理布局,努力构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实现公共资源低成本共享的总体思路,聘请规划设计专家将工业园区进行了科学划分。逐步调整和完善园区规划,努力形成带动效应强的产业聚集区、环境优美的新景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94亿元,同时配套了供水、供电、宽带、电信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

(二)构筑服务平台,创造宽松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先后制订定了《??镇鼓励到园区投资的若干优惠办法》和《??镇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为投资兴办企业的业主打造园区政策洼地。同时,明确规定项目服务细则、入驻项目工作流程图等,对入驻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个小组、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招商、对接、落地、投资建设的“一条龙”服务。镇主要领导每周都要到园区督查项目建设情况,召开现场调度例会,现场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坚持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帮助入驻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为企业解决问题近20个,无一例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事件发生,营造了和谐、宽松的发展氛围。

(三)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市、区

关于招商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形式,将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明显的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四)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切实增强工业园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工业园区筹备组自2005年筹建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项目建设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工业园区初期建设就按照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推进。围绕“优化环境,加快发展”这一思路,把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成了环保控制体系;在园区内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服务承诺制、限时结办制等;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大力倡导并开展园区“四通”精神,即办事“畅通”,遇事“沟通”,化解矛盾积极“疏通”,破解难题灵活“变通”,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同时,为规范企业的生产建设,工业园区与各入园企业分别签订了消防、治安、安全生产、卫生管理等目标责任书,明确企业的责任与义务,有效预防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大型企业数量不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多数民营企业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人才结构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企业在战略规划、生产制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

发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发展的拉动力明显不足,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多数企业创新经营管理体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局限于传统式经营,这与现代企业科学民主的管理理念相差一定距离,往往容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开拓市场能力疲软、活力不足,应对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四)企业发展资金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因此,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贷款难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推动园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招商选商,构建聚集效益。一方面,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崭新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加快引进一批有产业聚集效益的大项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民营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扩张能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入园关,对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技术工艺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禁进入园区。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二)抓全民创业,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加大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为企业业主提供有力后勤保障。二是通过广泛宣

传,在全镇上下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三是支持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人才带动创业、民营企业家勇创大业、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来迅速扩张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四是聘请相关专家对全镇中小企业、重点工商户和有创业意识的群体,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辅导活动。

(三)抓科技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实行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并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突出抓好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强化跟踪协调服务,促进企业早投产、早达效。

(四)抓环境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信息服务、认证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体系,从人才、资金、信息、管理等方面给企业做好服务,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规范化运作、实体化发展的同时,努力形成科学、民主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协调金融担保、银行等职能部门,大力促进银企合作,全力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互保工作,切实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对存在困难的企业,要主动上门提供政策、信息及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

第四篇:乡镇企业调研

2010年是我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镇党委、政府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强镇、科技立镇”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及“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把发展工业经济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镇上下全力以赴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本人与组织部等有关同志结合**镇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倾听有关单位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但目前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形成企业趋同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二)、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一是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二是缺乏相关优秀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抗风险能力不足,融资困难。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三)、发展理念滞后,管理方式普遍落后。一是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二是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下步重点工作建议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一要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二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既要积极上马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时期内形成企业对人口的聚集作用;又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是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积极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政府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就业创业;支持一批骨干乡镇企业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对口招聘。人事部门要进一步简化人才管理手续,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服务,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人才队伍。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扩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环境。一是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二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民间信用合作组织,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三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

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四)、推进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打造乡镇企业发展平台。一是按照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的原则,积极指导、推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集群。在资源、区位优势突出的地区,要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初步形成资源、区位型产业集聚区;在技术优势明显的地区,要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初步形成科技产业集聚区。二是通过推进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努力培育壮大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的强势企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抓好乡镇企业同其他工作一样,只有建立健全责任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推动工作开展和实现预期目标。今后,应注意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工作重点,必须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逐级落实到基层,让各级干部自觉担起责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在乡镇企业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干部应给予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基层抓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约束机制。对乡镇企业进行动态检查,及时通报情况,认真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把工作成效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利促进干部队伍不断奋发向上和发挥聪明才智。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康养健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去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月至*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副主任率调研组赴*区等地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市zf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全面振兴*医学口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道地药材资源丰富。

我市中药材品种多、质地优,共有各类中药材*种,其中,植物药类*种,动物药*种,矿物及其他类*种,分别占全省总数*%、*%、*%、*%,贡菊、黄精等道地药材在广泛分布,被列入“十大皖药”。

二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市委市zf把振兴*医学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市委市zf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锚定了发展目标。先后制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政策文件,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三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

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市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个,种植面积达*万亩。积极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个,初步构建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县开发区等多点支撑的医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效益不优。

我市是中药材资源大市,但也是中药材产值小市,全市具备加工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中药材企业不到*家,且局限于对药材的简单清洗、烘干等初加工层次,上市产品完全依赖于外地企业和市场。比如祁门蛇伤研究所在蛇药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但缺乏工业企业支撑,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

另外,各基地、农户主要以销售原药材或者初级加工为主,产销不稳定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年覆盆子价格达到*元一斤,全市不少农户一哄而上,近两年覆盆子价格跌到*元一斤,造成大量覆盆子荒芜。

(二)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目前,我市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较少,种质资源驯化培育良莠不齐,多数药材种子来源靠自选、自留、自繁、自用,提纯复壮不足,品种退化、混杂严重,中药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品质得不到保障。

比如,*贡菊与亳菊、滁菊、杭白菊一起被列为“四大名菊”,过去以晚熟品系为主,品质最优,但管理难度较大,不少种植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选择种植周期更短、品性较差的中熟品系,导致*贡菊在市场上的药用价值不断下降,品种退化严重。

(三)发展要素保障不全。

我市山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严重,再加上受国家禁止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影响,中药材在耕地上很难大规模种植。林下种植是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林业方面政策限制,人工林砍伐栽种需采伐计划,天然林下抚育性采伐栽种审批难,从而制约了林下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另外,政策资金方面,目前我市虽然提出振兴*医学,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还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

(四)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中药材无论是管理还是种植,对专业技术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就我市目前而言,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全市除祁门县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配备了管理人员之外,其余区县均没有专业中药材管理机构和力量;另一方面,种植科技人才紧缺,多数中药材种植户没有充分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粗放,致使中药材质量和效益始终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意见建议

(一)要制定道地药材发展规划。

市zf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抓紧研究制订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全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要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根据我市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突出药食同源,参照浙江打造“浙八味”、湖南打造“湘九味”做法,科学选定几个具有*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与评价标准体系,抓好GAP认证、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中药材发展品牌。

(二)要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

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落户*,建基地、办工厂。同时,要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中药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天目制药、科宏生物、同仁堂精制药业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大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贮藏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三)要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把中药材种子培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筛选驯化、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培育一批抗性强、质量稳定的良种。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尤其要发展林下生态种植。

切实加强*贡菊提纯复壮、治理连作障碍技术攻关,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稳定*贡菊品质。要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市各类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规范化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四)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各级zf及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沟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中药材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农业、林业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药材方面管理人才。要进一步激活乡镇农技站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专家团队组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

(五)要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依托中药材植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其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因地制宜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

下载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义市乡镇企业产业聚集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大全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专题

    临澧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现状,今年6月份以来,县新型建材产业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分成四个小组,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

    苹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新庄镇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意见和建议 新庄镇地处董志塬南部边缘,位于黄土高原苹果最佳生长纬度带和国家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全镇辖24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8361户、......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四篇本文仅供参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体制、推进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将推进电子......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

    红枣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7年以来,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引领下的“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始终把红枣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红......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爆发增长势头。我区电子商务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现......

    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大理州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掌握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州农业局[2007]128号文件的要求,按照《大理州重点畜牧产业调研方案》,分别赴弥渡、祥云......